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孩子为什么容易得白血病呢?

孩子为什么容易得白血病呢?白血病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了解孩子为什么容易得白血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预防和早期诊断。
白血病的概述白血病是一种由骨髓或淋巴系统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引起的恶性肿瘤。
白血病主要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其中急性白血病发病较快,病情较为严重。
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白血病又被细分为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和髓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被广泛认可,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白血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某些白血病与特定的遗传异常或基因突变有关。
一些家族性遗传疾病、染色体异常、遗传性免疫缺陷病等与白血病的发病率增加有一定关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家庭中会出现多个患者。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白血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曝露在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或其他致癌物质中,如苯、苯胺、房间内有害气体等,都可能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儿童敏感度更高,因为他们的身体仍然在发育阶段,免疫系统相对脆弱。
然而,要注意的是,虽然环境因素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孩子暴露在这些环境中都会患白血病。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
3.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排除病原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异常可能是儿童白血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身体抵抗力将下降,致病微生物得到更好生存和复制的环境,从而增加白血病发病的风险。
4. 医学治疗因素虽然医学治疗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但某些治疗方法本身也可能成为导致白血病发生的因素之一。
放射疗法和化疗药物,如放射性碘、环磷酰胺等,虽然对治疗白血病有效,但也对机体造成一定损害,增加了后续白血病发生的风险。
5.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导致细胞异常增生的一个基本原因。
当某些突变发生在与细胞分裂和增殖有关的基因上,就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白血病确诊标准

白血病确诊标准
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术等。
1. 临床症状: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通常与家族遗传、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
2. 血常规检查:患者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的数量,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3. 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医生通过骨髓穿刺术,可以观察骨髓中的细胞形态,明确疾病类型。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细胞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等检查明确诊断。
如果确诊患有白血病,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注射用环磷酰胺、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等药物治疗。
必要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术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身体不适请尽快前往医院就医。
白血病m3是怎么引起的

白血病 M3 是怎么引起的白血病 M3 是一种白血病的亚型,也被称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它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白血病,主要发生在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s)上。
那么,白血病M3 是怎么引起的呢?本文将从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相关因素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病因白血病M3 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相关的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1.遗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白血病 M3 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一个人患上白血病 M3 的风险。
2.环境因素:某些环境暴露也被认为可能与白血病 M3 的发病有关,比如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辐射等。
3.其他因素: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影响白血病 M3 的发病,比如免疫系统异常、病毒感染等。
发病机制白血病M3 的发病机制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略有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PML-RARα 融合基因:白血病 M3 中最为典型的特点是 PML-RARα融合基因的存在,该基因是由 PML 基因和RARα 基因融合而成,导致了细胞分化受阻和异常增殖。
2.早幼粒细胞的异常增殖:白血病 M3 中的早幼粒细胞异常增殖,失去了正常的分化功能,导致造血功能障碍。
3.凝血功能异常:白血病 M3 患者由于早幼粒细胞的增殖,引起了凝血功能的异常,易出现出血等并发症。
相关因素除了上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些相关因素也可能与白血病 M3 的发病有关:1.年龄:白血病 M3 主要发病年龄在中青年期,但也有老年人发病的情况。
2.性别:白血病 M3 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3.症状:白血病 M3 常见的症状包括全身乏力、贫血、出血倾向等,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被偶然发现。
综上所述,白血病 M3 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涉及到多种因素,虽然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对其相关因素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白血病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

白血病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淋巴干细胞的恶性疾病。
得了这种病的患者,他们的血液、骨髓里以及各种组织器官里都存在着大量形态异常的白血病细胞。
这种细胞不断增生,抑制正常造血功能,患者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常见贫血、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等临床表现。
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1. 化学因素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
近年来有不少报道指室内装修和家具、玩具污染是城市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上升的一大诱因。
一些有毒有害物,如苯、甲醛都是世界公认的可致癌物质。
某些抗肿瘤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有致白血病作用。
2. 放射因素有证据显示,各种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
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
小剂量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
有研究发现,妇女孕期进行过腹部X线照射,其子女日后发生白血病的可能性要增高近10倍。
3. 遗传因素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有白血病家族史的人患白血病的危险是无家族史者的12倍。
但白血病不是直接遗传,而是间接遗传,称易感性遗传,即在同一环境下,那些遗传体质易受某些因素影响的人才容易诱发白血病。
4. 病毒因素RNA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
5. 其他因素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白血病患儿的出现,例如某些瓜果蔬菜上有残留农药,以及一些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和饮水都有可能是致病的原因。
也有调查称,孕妇无论是本人吸烟还是被动吸烟,其子女日后发生白血病的可能性要增高近50%以上。
近来网络报端频繁有儿童患上白血病的报道,病患家属为治病几乎都是倾尽所有,耗费巨大,向社会各届求助也诸多不易,网上整理一点病理资料分享大家,希望一起关注家人孩子的健康,防范未然,治于未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解析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解析一、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解析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
它的发生与多种复杂因素的累积和作用有关。
本文将从白血病的基因突变以及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等方面解析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二、基因突变在白血病中的重要作用基因突变是导致白血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基因组会受到严格调控,确保细胞功能正常并避免异常增殖。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个别基因可能会受到突变的影响,导致其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对细胞自身和周围环境具有恶性影响。
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事件之一是染色体易位。
这种事件通常会导致两个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交换位置,进而改变了基因表达模式。
例如,“Philadelphia”染色体易位是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最为典型的染色体异常之一。
此转座事件导致Abelson(ABL)基因从第9号染色体上移至第22号染色体上,合并成BCR-ABL 融合基因,进而激活细胞增殖信号通路,并使造血干细胞发生白血病性变。
此外,部分白血病患者中还可以检测到各种各样的突变,例如RAS和FLT3等基因的点突变。
这些突变会引起异常蛋白质功能,进而影响正常细胞生长和凋亡调控。
三、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除了基因突变外,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也是白血病发生的关键机制之一。
正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能够进行自我更新并生成多种不同功能的成熟血细胞。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单个或多个造血干细胞可能会累积一系列有害改变,导致其分化和增殖受到失控。
这种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通常与特征性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有关。
例如,白血病患者中经常可以检测到染色体数量异常,例如三倍体或四倍体染色体。
这些改变表明造血干细胞存在紊乱,并导致了扩增和失调的造血干细胞群。
此外,获得性或固有性的克隆突变也可能推动干细胞克隆扩增和白血病发展。
后天获得性突变通常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DNA损伤导致,在长期的暴露下,这些突变可能会积累并引发疾病。
白血病是如何引起的_引起白血病的原因

白血病是如何引起的_引起白血病的原因白血病是癌症中第一大类疾病,致死率也很大,那你知道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吗?下面店铺分享了引起白血病的原因,一起来了解吧。
引起白血病的原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和某些白血病发病有关。
白血病患者中有白血病家族史者占8.1%,而对照组仅0.5%。
近亲结婚人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比期望值30倍。
某些染色体有畸变、断裂的遗传性疾患常伴有较高的白血病发病率,如Down综合征、先天性血管扩张红斑症(Bloom综合征)和Fanconi贫血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0%有一种特殊掌纹,称为Sydney 线。
白血病和HLA抗原型别有某种联系,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伴HLA-A2和A9等。
都说明遗传因素和白血病的发病有某种联系,但对大多数白血病而言,白血病毕竟不是遗传性疾病。
2、放射因素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及辐射部位有关。
一次较大剂量(1~9Gy)或多次小剂量均有致白血病作用。
全身和放射野较大的照射,特别是骨髓受到照射,可导致骨髓以致和免疫以致,照射后数月仍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断裂和重组。
放射线能导致双股DNA可逆性断裂,从而使细胞内致瘤病毒复制和排出。
放射可诱发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未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且发病前常有一段骨髓抑制期,其潜伏期约为2~16年。
3、化学因素苯的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
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为主。
烷化剂和细胞毒药物可致继发性白血病也较肯定,多数继发性白血病是发生在原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和易产生免疫缺陷的恶性肿瘤经长期烷化剂治疗后发生,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化疗后也易发生继发性白血病。
有些因素是我们不可避免的,因此而患病的话,我们心里没有懊悔,那么如果是在明知道什么会引起发病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强自己的防护措施呢,希望通过以上的白血病的病因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朋友对提高预防白血病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白血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白血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白血病是一类由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引起的血液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然而,研究表明白血病与一系列不同的原因密切相关。
1. 遗传因素:遗传是白血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些特定的癌症基因突变或异常可以增加白血病的风险。
例如,发现一部分白血病患者具有与癌症相关的染色体异常,如特定的倒位、易位等。
此外,一些遗传疾病,如先天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可能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白血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环境污染物和暴露物质被认为与白血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例如,长期接触致癌化学物质(如苯、苯胺等)的人群比一般人群患白血病的风险更高。
此外,放射线也是导致白血病的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3.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可能是白血病发生的一个诱因。
人体免疫系统的失调可能导致免疫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从而引发白血病。
一些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系统缺陷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等与白血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4.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被认为是白血病的潜在诱因之一。
例如,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感染被发现与慢性T细胞白血病有关。
此外,一些其他的病毒感染也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有关,如EB病毒、EBV病毒等。
5. 高剂量的放射线照射:高剂量的放射线照射是导致白血病的一个已知原因。
例如,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曼纽尔·托马斯·梅达洛(Manuel Patarroyo)和蒂大夫·瓦尔哈埃尔多·马洛东多诺索夫(This doctor Valerio Maldonado-Vea)(Valerio Maldonado-Vea),曾在电台入侵及放射治疗部署期间工作的人,患白血病的风险会增加。
6. 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
例如,长期暴露在有害化学物质中导致的免疫系统受损、长期的化疗和放疗治疗等也可以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为什么会患上白血病?白血病来临前,身体或有5个改变,别忽视

为什么会患上白血病?白血病来临前,身体可能有5个改变,别忽视白血病是一种由骨髓异常增生引起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中会出现异常增生的白细胞。
而为什么会患上白血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科学界尚未完全掌握其病因。
但是有一些因素被认为与白血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如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
白血病的病因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据研究显示,有一些因素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白血病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家族史中有白血病患者的人可能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被认为与白血病的发病相关。
如接触有毒物质、放射线、化学品等都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增加白血病的风险。
在某些行业中接触这些危险物质的人群患白血病的几率可能更高。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可能是白血病的一个潜在原因。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失调,增加白血病的风险。
白血病来临前,身体可能有5个改变白血病在发病前可能会有一些前兆性的身体改变,如果及时发现并加以关注和治疗,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1. 乏力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没有明显诱因却始终感到疲倦,可能是患白血病的早期表现之一。
2. 多发感染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机体易感染,如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3. 出血倾向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可能下降,导致出血倾向增加,如鼻衄、皮下出血等。
4. 腹部肿块白血病患者脾脏和淋巴结可能肿大,出现腹部肿块或不适。
5. 体重减轻没有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也可能是白血病的早期表现之一。
总结尽管白血病的病因并不完全清楚,但通过关注一些可能影响白血病的因素,以及及时发现并关注身体的一些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的几率。
对于那些患有白血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定期体检,注意身体的变化,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疑问:白血病有何临床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总的来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正常血细胞减少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某些器官和组织所致的。
各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小的差异。
最常见的主诉为发热,苍白,紫癜和疼痛。
发病可以隐袭,也可突发,症状可轻可重。
大多数病例在确诊前有数天病史;少数可达数周至数月;极个别病例表现为暴发性的高热、虚弱,贫血,不定位的或定位的疼痛及大片瘀斑,进展极快。
在骨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前,推算准确的发病日期是很难的。
●感染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出现于病程的任何时期,热型不定,发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多提示感染。
由于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和免疫功能缺陷,整个胃肠道黏膜,皮肤,呼吸道黏膜表面覆盖的正常菌群可成为致病菌。
而且白血病患者缺乏对感染形成局灶的能力,因而不易辨认。
故抗生素治疗需积极。
口腔感染常见,尤其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患者,牙龈肿胀,增生,出血,等;胆道感染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厌油,呕吐甚至黄疸;各类肠炎及肛周感染也不少见;呼吸道感染时常表现咳嗽、咳痰、气促、喘憋,肺部可闻及罗音,若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症状可加重。
有些患儿以腹疼为主诉,疼痛部位通常不确定,但常常提示感染所在部位,如阑尾炎、胆囊炎等。
泌尿系感染也较常见,较大儿童还可合并鼻窦炎。
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此外还有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毒感染不容忽视,由于细胞免疫缺陷,常合并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感染。
此外霉菌感染也很多见。
临床表现为鹅口疮、霉菌性肺炎及女性患儿外阴部霉菌感染。
偶尔可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
●贫血出现较早,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苍白、乏力,进展较快的贫血可使患儿出现心动过速、气短、烦躁不安、口渴等表现,多数患儿就诊时已中度甚至重度贫血。
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由于干细胞向红系衍化的减少及诱导红细胞生成的微环境被破坏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有些学者还证实患者红细胞来源于白血病克隆,在体外溶解度增高,提示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②在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有显性溶血表现,如黄疽、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和Coom 试验阳性;隐性溶血表现为对输血的要求明显增加,而黄疽及网织红细胞增高不显著;溶血可发生于初诊时,也可在疾病后期出现,常伴有自身免疫反应征象。
③白血病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而造成失血性贫血。
④各种化疗药物(除糖皮质激素外)对幼红细胞有杀伤作用,尤其是MTX及AraC可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总之,急性白血病贫血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一旦病情缓解,贫血可纠正。
●出血50%患儿有出血倾向。
包括皮肤粘膜出血、鼻出血、内脏和体腔的出血。
严重的出血及颅内出血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在各型白血病皆可出现,。
而以颗粒增多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为显著。
出血与血小板因素、血管因素和凝血系统有关,血小板减少是出血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骨髓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功能也下降,表现为皮肤粘膜瘀点及鼻衄等,血小板计数大于50X 10’/L时很少有自发出血。
由于白血病是全身性疾病,小血管必然受到恶性细胞浸润,故通透性增加,加重出血倾向。
白血病细胞侵犯肝脏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合成不足可致凝血功能障碍,当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出血表现加重甚至致死。
DIC可发生于感染中毒性休克,更常见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初治时,由于异常早幼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大量促凝物质,一旦细胞破坏释放出这些物质既可促发DIC。
●肝脾淋巴结肿大中等程度无痛性脾大是最常见的体征,肝大也常见。
M5型肝大占100%,急淋次之,占75%,全身淋巴结可轻度肿大,但多局限于颈部、颌下、腋窝及腹股沟,直径多小于3cm,质软,活动,无压痛。
ALL 中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约占90%,而ANLL仅30%,M5者淋巴结肿大约50%-60%。
少数患者深部淋巴结肿大,引起相应的合并症。
如腹腔淋巴结肿大压迫可致肠梗阻,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致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
有些患儿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于血液学显示急性白血病之前。
●骨关节浸润10%-23%患儿以骨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有作者报道此类患儿预后不好。
骨关节疼痛表现为游走性、不定性,无肿胀及炎症表现,临床常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疼痛的原因是骨髓腔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压迫和破坏了附近骨质,另一原因是白血病细胞直接侵犯骨膜。
粒细胞白血病患儿中尚有一种特殊的骨浸润表现,称为绿色瘤或粒细胞肉瘤。
可发生在白血病之前,表现为骨膜上无痛性肿块,最多见于眼眶周围,也可出现于颅骨、胸骨,肋骨或四肢骨。
侵犯眼眶时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甚至失明,易被早期发现。
病人多为较大儿童,男孩多于女孩,约3:l,肿瘤切面呈绿色,暴露于空气中绿色逐渐消退。
●口腔浸润齿龈增生肿胀掩盖牙齿,多见于M5与M4患儿。
口咽部淋巴结及扁桃体、唾液腺受累可肿大触疼,有时可见继发性口干燥症。
●皮肤浸润较少见。
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紫癜和瘀斑是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其次为白血病疹,可呈小的、淡紫色丘疹伴搔痒。
在M5和M4患儿常见。
此外还可表现为斑丘疹、皮肤结节、肿块甚至剥脱性皮炎。
●神经系统浸润白血病细胞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称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可发生于白血病治疗后的缓解期,也可发生于未经治疗者。
最多见于急性白血病发病后6一12月,T细胞性白血病易合并此病。
近年来由于生存期延长,CNSL发生率增加。
Evans报告ALL合并CNSL 占50%,而其他类型白血病合并CNSL占25%。
因此急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坚持腰穿鞘内用药加以预防。
由于白血病细胞侵犯部位不同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白血病细胞在蛛网膜增生可影响脑脊液循环,造成颅内高压,头疼呕吐,视乳头水肿,颅神经受损可引起视力障碍、瞳孔变化、面瘫等表现。
脊髓受累可出现截瘫、二便失禁等。
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可见脑脊液色清或微浊,压力升高大于180mmH2O(1.8kPa),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大于正常,而且可以找到白血病细胞。
●心脏和呼吸系统浸润心脏受累多见于心肌与心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包积液,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为气管和支气管旁浸润,血管周围浸润易发生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泌尿生殖系统浸润由于常规剂量化疗,药物不易渗透入睾丸,当临床达到完全缓解时,睾九就成为白血病细胞的“庇护所”,是复发的根源。
据报4%-27%或更多的病例以睾丸复发为复发的首起表现。
受累睾丸可无触疼,质软,表面皮肤黑红色,体检常只有单侧肿大,但镜检可见双侧浸润。
●其他如消化系统受累时表现为胃肠出血、腹泻、恶心呕吐腹胀,导致食欲低下、体重下降。
ALL患儿可有腮腺肿大,内耳浸润出现出血及前庭、耳蜗功能障碍,导致恶心,眩晕,重听及眼颤。
●几种特殊综合征白血病-淋巴瘤综合征:发生于青春期男性,占ALL患者5%-10%。
外周血白血病数常高于5万,巨脾,淋巴结显著肿大,前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致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甚至导致气道梗阻。
临床上不贫血,与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相似,故在诊断上存在争议,通常认为骨髓中幼淋巴细胞高于25%时诊断为ALL,而小于25%时诊为者淋巴瘤。
此类患者预后不好,多为T细胞型。
白血病前期再障综合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而无幼稚细胞。
在发现幼稚细胞之前几周或几个月被诊为再障。
用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暂时性的再生障碍缓解。
高嗜酸性粒细胞急淋综合征:嗜酸细胞明显升高,伴有心力衰竭、肺部浸润,ALL缓解后嗜酸细胞消失,疾病复发后嗜酸细胞又增多,可能是机体对白血病细胞的一种过敏反应。
●慢性白血病最多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其特点是发病较缓慢并且隐袭,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从发病到就诊和明确诊断可经过数月到一年时间。
病人多有脾肿大,胸骨压痛,一部分病人有肝肿大,早期淋巴结肿大相对少见,但可作为慢粒急变的首发征象。
该病有2-3个时相,即慢性期(初期),持续约3年左右变为急变期(终末期),持续平均约3个月,这两期间可以是一个很快的转变,也可能中间要经过一段恶化期(加速期)。
在不同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不同的效果,慢性期最好,急变期最差,故确诊后争取在慢性期移植将大大改善预后。
总之,白血病作为一个难缠的疾病,它所引起的并发症也是多种多样的,而就是这些疾病造成了我们身体的机能更加的衰退,也是的很多人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而最终走线灭亡。
了解了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之后,我们难道坐以待毙吗?不能,我们一定要及时出击,使用纯中药制剂白血扶正散可以为您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同时辅以饮食调理,将白血病彻底打败。
白血病患者合理的膳食是获得营养的自然途径,合理的营养能增强患者的体质。
要维持正常的营养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平衡、合理的膳食。
1、多吃高蛋白的东西(如:豆类、花生、肉类、乳类、蛋类、鱼虾类含蛋白质较高)。
这是因为白血病是血细胞发生了病理改变所致,这类病人机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量远远大于正常人,只有补充量多质优的蛋白质,才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2、多摄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如:油菜、芹菜,杏、桃、动物肝脏、肾脏等)。
根据临床资料证明,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70~90%的人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所以要多吃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3、根据病情对症调理饮食。
这一点也相当重要的,病人可能会因为病情原因,导致病人如有食纳不佳、消化不良时,可供给半流质或软饭,如玉米粥、肝末粥、蒸蛋羹、酸奶、豆腐脑、小笼包子等。
4、少食多餐,容易消化。
因为白血病人本来就是相当虚弱,再加上化疗等治疗的副作用导致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此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