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题12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题12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题《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较早的记载见于A.《淮南子·览冥训》B.《尚书·尧典》C.《山海经·海内经》D.《礼记·郊特牲》2.最早提出“孔子删经”说的是A.王逸B.司马迁C.班固D.韩愈3.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A.《周易》B.《春秋》C.《尚书》D.《逸周书》4.《左传》是一部A.国别史B.通史C.断代史D.编年史5.整理编订《战国策》并定为现名的人是A.西晋陆机B.东汉王充C.西汉刘歆D.西汉刘向6.《论语》编纂成书,最早也当在A.春秋中期B.战国中期C.春秋战国之际D.战国后期7.《墨子》思想的核心是A.王道和仁政B.兼爱和非攻C.无为而治D.隆礼重刑8.《五蠹》一文出自A.《韩非子》B.《荀子》C.《墨子》D.《吕氏春秋》9.《吕氏春秋》向来被认为是A.杂家著作B.阴阳家著作C.道家著作D.儒家著作10.《盐铁论》的作者是A.桓宽B.桓谭C.杨恽D.秦嘉11.在思想上,《汉书》是A.奉行黄老之学B.坚持儒家思想正统C.杂取先秦诸子D.儒释道三家并重12.汉代第一位卓有成效的赋作家是A.贾山B.贾谊C.枚乘D.司马相如13.两汉乐府民歌大多保存在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A.《郊庙歌辞》之中B.《鼓吹歌辞》之中C.《相和歌辞》之中D.《杂曲歌辞》之中14.开创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A.王粲B.蔡琰C.曹操D.曹植15.钟嵘《诗品》所谓“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指的是A.建安诗风B.玄言诗风C.正始诗风D.太康诗风16.左思诗歌的代表作是A.《拟行路难》十七首B.《拟咏怀》二十七首C.《感遇》三十八首D.《咏史》八首17.堪称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标志是A《典论·论文》和《文赋》B《典论·论文》和《文心雕龙》C《文赋》和《文心雕龙》D《文心雕龙》和《诗品》18.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个性风采的是A.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B.神采飞扬的气势C.浓烈的情思和纯美的诗境D.雄杰的英雄气概和人生有限的悲伤19.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是A.明秀淡雅B.空灵自然C.诗中有画D.自然平淡20.盛唐时期的崔颢属于A.山水诗人B.豪侠诗人C.边塞诗人D.隐逸诗人21.实际完成乐府诗从汉魏古体到唐体歌行的根本转变的诗人是A.卢照邻B.张若虚C.李白D.杜甫22.被称为七律第一大家的诗人是A.沈佺期B.杜甫C.刘禹锡D.李商隐23.既有盛唐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的中唐诗人是A.钱起B.韦应物C.李益D.刘长卿24.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宫词的诗人是A.上官仪B.宋之问C.王建D.元稹25.被白居易誉的“诗豪”的诗人是A.刘长卿B.刘禹锡C.李贺D.王昌龄26.“武功体”指的是A.贾岛的诗B.孟郊的诗C.许浑的诗D.姚合的诗27.讽刺小品集《谗书》的作者是A.罗隐B.陆龟蒙C.聂夷中D.皮日休28.提出“象外之象”说的作者是A.杜牧B.司空图C.李贺D.韩愈29.我国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是A.温庭筠B.白居易C.韦庄D.李煜30.在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重大转变中起关键作用的词人是A.冯延巳和李煜B.李璟和李煜C.温庭筠和韦庄D.白居易和刘禹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前为课文篇名,后为作者)1 《文赋》陆机2 《诗品序》钟嵘3 《文心雕龙》刘勰4 《戏为六绝句》杜甫5 《与元九书》白居易6 《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7 《论诗诗》(或:《题庐陵箫彦毓秀才诗卷后》)陆游8 《答洪驹父书》黄庭坚9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王夫之10 《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二.名词解释1.孔子这段语录,本意是在讨论君子的道德修养。

后人受到启发,将其引申到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

质,即质朴,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

文,即文采,指人的外在文饰。

孔子认为,缺乏文饰,就显得粗鄙;缺乏道德修养,则显得浮华。

所以,孔子认为,文质彬彬才是真正的君子。

从文学理论角度看,文质关系也就是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文质彬彬即要求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2.发愤著书说的主要观点为:一是“人皆意有所郁积,不得通其道”。

指的是文学作者在遭遇不幸或挫折后,往往转而著书立说,从事文学创作。

二是“述往事,思来者”。

文学作者往往目光远大,把希望寄托于将来。

三是“欲遂其志之思”。

即对自己的理想追求有强烈的自信心,这是他们坚持写作的强大动力。

发愤著书说的意义,一是实质上是提倡文学要具有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性。

二是司马迁把文学写作同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联系起来,扩大了情感表现的社会意义。

三是发愤著书说在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韩愈“不平则鸣”、欧阳修“穷而后工”等观点,都可看到司马迁的影响。

3.王国维的境界说包含了两个内容:真景物与真感情。

同时,他特别强调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表现方式(以“红杏枝头春意闹”与“云破月来花弄影”为例),要使“境界全出”。

他还把境界作为诗词审美批评的基本标准,认为自己的主张比前人的理论更为接近文学艺术的本质。

三.论述题1.(1)出于《尚书·尧典》。

(2)这段文字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诗言志”的思想,即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以载道”是哪位古代文论家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答案:D2. “诗言志”最早见于哪部古代典籍?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春秋》答案:A3. “文心雕龙”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A. 王勃B. 刘勰C. 杜甫D. 韩愈答案:B4.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诗人的观点?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B5.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哪位文论家的论述?A. 王夫之B. 刘勰C. 陆机D. 王安石答案:C二、填空题1. 古代文论中的“________”是指文章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的统一。

答案:文质彬彬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答案:意蕴3. 古代文论中“________”是指文学作品的构思和布局。

答案:章法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要求,强调诗歌要抒发真情实感。

答案:真情实感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评价标准,强调作品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答案:文质兼美三、简答题1. 简述“文以载道”的内涵及其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

答案: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主张文学作品应当承载和传达道德理念和思想。

这一观点强调文学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道德教化的工具。

在古代文论中,文以载道被视为文学作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论述“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诗人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富有情感色彩和哲理深度的艺术空间。

意境的营造可以使诗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思考空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产生共鸣和联想,从而达到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启迪。

古代文论自测题1参考答案

古代文论自测题1参考答案

“古代文论”自测题1评分标准(含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20分)1. “发乎情,止乎礼义”答案要点:“发乎情,止乎礼义”是《毛诗序》中提出的重要观点。

它指出了诗歌“吟咏情性”即“发乎情”的基本特征,并且强调诗歌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是人的本性的必然要求,(3分)但它同时也对诗所表现的情感予以一定的限制,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义”。

(3分)所谓“止乎礼义”即要求诗所表现的情感不超过、不违背社会政治、伦理规范,要保持在“礼义”所许可的范围之内。

这对后世儒家诗教说同时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4分)2. 文、笔之辨答案要点:“文、笔之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论命题,对于明确文学本质特征具有重大意义。

最早的文笔区别,主要着眼于文体的不同功能。

文指诗、赋,笔指诏、策、奏、章。

前者是艺术文,后者是应用文。

如《南史·颜延之传》。

(4分)随着音律说的兴盛,文笔区别更着眼于文体的音韵之美。

如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出的“有韵谓之文,无韵谓之笔”。

(3分)其后文笔区别进一步着眼于文体的情感之美。

如萧绎《金楼子·立言》中的相关表述。

(3分)二、简答(共20分)庄子的文艺创作论包括哪些内容?答案要点:庄子的的文艺思想主要是崇尚自然天成,反对人为的艺术加工创造。

其文艺创作论包括:(1)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要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

“虚静”一方面排斥具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又能使人从内心深入把握整个宇宙万物,洞察其内在规律。

庄子把“虚静”看作是人认识的最高阶段。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重在内心体察领悟而非思辨探索的特点,对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影响极大。

(7分)(2)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化”的状态。

庄子认为如果达到了“虚静”的状态,就可以深入领会创造对象的特点和规律,集中精力进行复杂的艺术创造活动,使主客体进入“物化”、“物我不分”的状态,这样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艺术品。

(6分)(3)从创作方法上说则要努力做到“得意忘言”。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题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题

湛江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中)考试(查)模拟试卷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论学院专业级班考生姓名学号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在先秦文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命题是“诗言志”。

2、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

3、《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的批评。

5、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6、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是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二、名词解释题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

《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2、(孟子的)“知人论世”说“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与标准答案.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与标准答案.doc

精品文档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为 90 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作品是:()。

[A] 《山海经》[B] 《楚辞》[C] 《淮南子》[D] 《左传》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A] 《春秋》[B] 《左传》[C] 《战国策》[D] 《国语》3、主张兼爱、非攻的是下列哪个诸子流派:()。

[A] 墨家[B] 法家[C] 道家[D] 儒家4、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A] 齐、鲁、韩、马[B] 齐、鲁、韩、王[C] 齐、鲁、韩、毛[D] 齐、鲁、韩、郑5、《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A] 国别体[B] 纪传体[C] 编年体[D] 纪事本末体6、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

[A] 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C] 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 锦工机锦,玉人琢玉7、“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是:()。

[A] 提倡纤巧绮靡[B] 提倡刚健骨气[C] 主张体物精巧[D] 主张竞为雕琢8、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 )。

[A] 《出塞》[B]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C] 《黄鹤楼》[D] 《登高》9、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

[A] 文以明道[B] 文从字顺[C] 气盛言宜[D] 不平则鸣10、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渊明诗的是:( )。

[A]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B]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C]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

”(《论语为政》)2. 孟子提出了“_______”说和“_______”说,的确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3.《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_______,二曰_______,三曰_______,四曰_______,五曰_______,六曰_______。

4. 曹丕在《_______》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5.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_______”说,主张诗歌重在抒发感情,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6.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_______”和“_______”说,要求文章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想鲜明、语言精警。

7.李清照在《词论》提出了词“_______”的著名观点;张炎的《词源》则对词提出了“_______”和“_______”的审美要求。

8.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真心,提出“_______”说;而后受其影响的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则提出“_______”说。

9.清代的李渔在《_______》中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这是指一部戏曲的要有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10.王国维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_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这是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 .(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2.(司空图的)“四外”说: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2 .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著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A.“不平则鸣”说B.“疾虚妄”说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D.“发愤著书”说3. 提出作诗“取境”有难、易两种情况的古代诗论家是()。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逆志论世2.情礼义3.疾虚妄4.典论·论文5. 缘情体物6.气盛言宜不平则鸣7.破碎铺叙8.清空意趣9.独抒性灵不拘格套10.在物在我11.文界小说界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 (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曹丕在《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1分)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

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

(2分)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1分)另外,由于作家个性的不同,“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

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

(1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曹丕《典论·论文》”)2. (李清照的)词“别是二家”说李清照在《论词》一文里力主严格区分词和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1分)李清照批评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词不能算是词,只是“句读不葺之诗耳”.她认为词和诗的本质区别在于: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声律、乐律之规则,她反动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

(3分)她的这一观点可能比较偏激保守,但也确实道出了诗与词的一些不同之处,给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1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李清照论词”)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D 2.A 3.C 4.B 5. B四、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把上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信中的指教,以及诗、赋和杂文,我览后都能熟知了。

(这些文章)大体上像行云流水那样自然流畅,初看起来没有一定的形式规则,但是(它们)常常在应当行文的地方就自然行文,在不可不停止笔墨的地方就自然停笔,行文理路自然,描写的意象层出不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写出下列文论名句所出课文篇名和作者(每个空格1分,共20分)1.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课文篇名作者
2.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

课文篇名作者
3.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课文篇名作者
4.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课文篇名作者
5.诗者:根情,苗言,華声,实义。

课文篇名作者
6.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课文篇名作者
7.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课文篇名作者
8.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课文篇名作者
9.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课文篇名作者
10.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课文篇名作者
二.解释下列名词的文论内容(每小题5分,共15分)
1.文质彬彬说(孔子)
2.发愤著书说(司马迁)
3.境界说(王国维)
第1页共2页
三.论述题(第一小题25分,第二、三小题各20分,共65分)
1.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1)这段文字出于哪一篇课文?
(2)这段文字提出了什么文论观点?它的具体内容和在文学批评史的意义是什么?
2.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1)这段文字出于哪一篇课文?作者是谁?
(2)请分析这段文字提出的文论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清代文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又说:‚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

‛还说:‚作传奇者,能以‘头绪忌繁’四字刻刻关心,则思路不分,文情专一‛。

请以这些论述为主,结合他的其他论述,谈谈什么是李渔的“立主脑”说?
第2页共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