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ABS高胶粉增韧PLA合金材料的研究

・
2 NA P AS I S I US RY
第4 0卷第 2期 21 02年 2月
A S高胶粉 增韧 P A合 金材料 的研究 B L
孟 涛 ,潘 礼存 ,杨 淳 ,尤 伟 ,韩克 清 ,袁象恺 ,余木 火
( 东华 大学 材料 科学与工程学 院 纤维改性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 12 ) 0 60
p o e sn fal y e ln d b h nc e s fABS; t lo o a i lt s we lwh n t e c n e to r c si g o lo sd ci e y t e i r a e o he aly S c mp t iy wa l bi e h o t n f ABS hih gu o e s 1 % , t e t n p cr g a a d S g le p wd rwa wt 0 h a 5 s e to r m n EM e o r p s as e e l d t e be tc m— mir g a h lo r v ae h s o p t l y o h l y a i i ft e al . bi t o Ke wor y ds: P LA ; ABS Hi h Gl e Po e ; To g ni g u wd r u he ng; Co a i l y; Me tFlwi g Pe oma e mp t i bi t l o n r r nc f
聚乳酸 ( L P A)具 有 良好 的强 度和 刚性 ,但 柔 软
物有 较好 的相 容 效 果 。如 果 能 够 将 P A与 A S高 胶 L B
性 和抗 冲击 性 能较 差 ,常 温下 是 一 种 硬 而 脆 的材 料 , 如要 实 现 如 聚 丙 烯 ( P 、聚 苯 乙 烯 ( S) 和 聚 对 P) P
守正理论之“种”,绽放创新之“花”

高训班学员实地探访,参观学习。
实地探访
走进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
实验室和标准测试机构通常是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
理论学习之余,学员们还深入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东方国创先进纺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研发趋势。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源于我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是我国纤维和纺织材料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走进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果实验室,学员们就被那一个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闪光”纤维吸引:粘胶基碳纤维、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它们不仅展示着中国的科技成果,更代表了该实验室在纤维材料改性领域的荣耀。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巨安奇为学员们讲解了纤。
干湿法PAN纤维截面成形条件的研究

参数
1 0
优 点 , 纺 制 的纤 维 结构 均匀 , 洞少 、 径小 、 所 孔 直 致
密度 高 、 芯差异 小 , 度 比湿 法 高 5 % 以上 , 皮 强 0 能 生 产 出高 于 T 0 7 0的 原 丝 , 以近 年 来 发 展 很 快 。 所
纺丝原液 P N A 质 量 分数 %
维普资讯
3 0卷
20 07
第 6期
I j 2J
合
成
纤
维
工
业
V0 . 0 No 6 I3 .
De . 2 0 c o7
CHI NA YNTHETI I ER NDUS RY S C FB I T
干湿 法 P AN纤 维 截 面成 形 条 件 的研 究
业部产 , 纤维 原 丝 专 用 原 料 ; MS 分 析 纯 , 碳 D O: 上
海五联 化 工厂 产 。
1 2 纤维 的纺 制 .
条 件 下得 到 P N初 生纤 维 的截 面形 状 , 应 的异 A 相 形 度见 图 2 当凝 固浴 温 度 为 3  ̄ , 。 5C时 随着 凝 固
1 实验
大 。用 径 向异形 度公 式 ’ 计算 纤维 异 形度 。
2 结果 与讨 论
2 1 凝 固浴 浓度 .
1 1 原 料 .
图 1为纺 丝原 液温 度 8 ℃ , 同凝 固浴浓度 0 不
P N聚合体 ( A 丙烯腈 : 丙烯 酸甲酯 : 衣康酸 质量 比为 9 2 5:15 : 海 金 山石 化腈 纶 事 6: . . )上
1 n
3 5
1 00 0 .9源自注: 实验 固定参数与表 中不 同时 , 以注明为 准。
圆形 截 面是 高 性 能 P N 基 碳 纤 维 原 丝 的 一 A 个重要特征 , 是其高强度化 的重要保证之一 。 也
表面喷涂制备LiOH

料负载结构、透气性及二氧化碳( CO 2 ) 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 AEO-9 可促进 LiOH 溶液在
PP 无纺布表层形成负载结构;AEO-9 浓度增加,复合材料表层 LiOH 负载量明显减少,AEO-9 浓度较低时复
12
卡公司制;S-4800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
日立公司制;JSM-IT300 六硼化镧扫描电子显微
镜:日本电子公司制;YG461E 全自动透气量仪:
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制。
1. 3 LiOH / PP 无纺布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 PP 无纺布分别裁切成直径为 5 cm 的圆
片及 10 cm × 10 cm 的片材,通过超声清洗 30 min
干燥过程中 LiOH 会结晶生长形成大块结晶团聚
物,附着于无纺布纤维表面或者埋藏于无纺布孔隙
中防止负载物脱落,但也会造成孔道堵塞,而本实
验制备的 7# 试样中 LiOH 在不规则结晶生长过程
中表面形成大量孔径在 0. 1 ~ 1. 5 μm 的狭长孔洞
结构(见图 3d),这有助于后续对 CO2 气体的吸附。
研究与开发
合 成 纤 维 工 业, 2023,46( 6 ) :11
CHINA SYNTHETIC FIBER INDUSTRY
表面喷涂制备 LiOH / PP 无纺布复合材料
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徐 威,陈 龙 ∗ ,孙俊芬 ∗
( 东华大学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51)
摘 要:将含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AEO-9) 的氢氧化锂( LiOH) 水溶液喷涂在聚丙烯( PP) 无纺布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要实验室(东华大学)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及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版)为促进国内外学术合作和交流,扩大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中心的作用,提高所在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实验室发展规划,特设立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开放课题基金,支持与本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项目,并鼓励应用基础和交叉学科研究。
一、实验室简介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建立以来,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八字方针,在凝聚学科人才、促进科研发展、构筑研究平台、扩大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2008、2013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
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2)功能纤维与低维材料;3)环境友好与生物纤维材料。
二、开放课题申请对象开放课题基金主要资助对象应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或博士学位,并在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中获得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
为了鼓励年青人才脱颖而出,优先资助4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业人员作为课题负责人的研究项目,鼓励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紧密结合、有助于提升实验室产业基础的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申请。
申请人应以本实验室的一个研究组为依托,受到资助后与依托课题组合作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
三、开放课题申请程序和管理办法1、申报受理时间依据申请指南发布时间。
2、课题申请根据资助的主要研究方面(见本指南第四部分)填写“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申请书”一式二份(同时提交电子版)。
经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向实验室提出申请。
申请课题应符合本实验室研究方向,与实验室在研课题有密切联系,有前沿性、开拓性、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新颖的研究内容。
建议研究期限为2年。
3、课题审批完全或部分由实验室资助的课题,课题资助额度为5-15万元/项。
具体经费额度经专家组初审,主任办公会审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定。
纳米TiO2在PET中的分散性及对其性能的影响

176材料导报2008年5月第22卷专辑X纳米T i02在PE T中的分散性及对其性能的影响李光1,满鹏1,郝立飞2,山田敏郎2(1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2G r a dua t e Sc hool of N a t ur e S c i e nc e,K ana za w a U ni ver s i t y,K a kum a-m a chi,K anaz aw a,I s hi kaw a920—1192,Ja pan)摘要用乙二醇(E G)置换水分散T i02体系中的H20得到T i02的E G体系,激光粒度仪测试发现T i02在E G中的分散尺寸与在H20中相同。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 M T)和E G为原料,原位聚合制备了T i02/PE T复合材料。
用扫描电镜(SE M)观察了T i02在PE T中的分散性,考察了T i02含量对T i02/PE 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U V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T i C h含量为0.5%~1.O%时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提高,而含量为2.O%~3.O%时材料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下降,结合对拉伸断口形貌的观察,推断Ti02与基体PET闯存在着较强的作用。
由于T i02极高的表面能,T i02/PET复合材料在350380r i m处的U V吸收性能随T i Q含量的增加而增强,热稳定性变化不大。
关键词二氧化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复合材料分散性能D i s per si on of T i02a nd I t s i nf l uence on T i02/PE T N anocom posi t ePr epa r ed by I n Si t u Pol vcondensat i onL I G uan91,M A N P e n91,H A O L i f ei2,SH A N T I A N M i nl an92(1St at e K e y L ab f or M odi f ea t i on of Chem i ca l Fi ber s&M at e r i a l,C ol l age of M a t er i a l Sci ence&E ngi neer i ng,D onghua U ni ve r si t y,Shangha i201620;2G r advat eSc hool of N a t ur e Sc i e nc e,K a na za w a U ni ver si t y,K a kuna-m achi,K ana za na,I shi kaw a920—1192,Japan)A bs t ract A ki n d of hi gh st abl e T i02Sol i n w hi ch nano-T i O z par t icl es ar e di sper sed i n w at er i s e m pl oyedast he r es our ce of m no-T i O z.The Ti02/E G suspens i on i s pr epar e d by t he r e pl a ce m ent of w at er w i t h E G t hr ough vacuum di s t i l lat i on.The anal ysi s of Ti02s i ze and i t s di st r i but i on expl a i ns t hat t he s i ze a nd i t s di st r i but i on of Ti oz i n E G ar e al-m o s t t he s am e as t ho se i n w at er.PET/T衄nanocom posi t es ar e pr epa r e d vi a i n s i tu po l ym e r i za t i on.T h e di s per si on ofT i Q i n PE T m a t ri x i S obse r ve d by SE M.It i S f ound t he di spe r si on of T i Q i n PE T i s st i l l i n Tl ano-s cal e si ze(60~100nm).Th e m e chani ea l pr oper t i e s,heat s t abi l it y a nd U V absor pt i on ar e i nvest i gat ed.I t i s f ound t hat t he t ensi l e st r eng t h and t he el o ngat i on a t br ea k i ncr e ase fi rs t a nd t he n dec r ea se w i t h t he i ncr ease of Ti O z eont en.A nd i t s ee m s t hat t he0.5%~1.0H Ti02addi t i on i s pr opi t i ous t o t he i m pr ovem e nt of t he m e chani ea l pr ope r t i es.M eanw hi l e.i t i S not i ced t hat Ti02/P ET na nocom posi t e s s how good U V abso r pt i on,and t he absor pt i on i nt ens i t y i n350~380m mbecom es hi ghe rw i t h t he i ncr e ase m ent of T i02co nt ent.The hea t s t abi l it y of Ti02/PET cha nge s l i t tl e.K e y w or ds T i02,PE T,com posi t e,di sper si on,per f or m anc e用无机粒子填充聚合物在聚合物加工成型领域早已广泛应用。
朱美芳,博士,中共党员,东华大学副校长,纤维材料改性

朱美芳,博士,中共党员,东华大学副校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她主要研究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纳米和智能材料,在通用聚丙烯纤维材料的细旦化、功能化和高品质化以及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成纤技术及其功能纤维制品的研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并成功应用于国内相关企业,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为我国纤维及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作为材料学院前任院长,她积极倡导研究型本科生教学的创新模式,领衔的教改项目“发挥学科优势,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质量人才”获2004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C-P-020_电喷法制备PC(聚碳酸酯)微球

电喷法制备PC(聚碳酸酯)微球余松林,俞昊,朱树琦,陈彦模,朱美芳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201620 关键词:聚碳酸酯 微球电喷 粒径 影响因素1前言高分子微球是指其直径在纳米至微米尺度,形状为球形的高分子聚集体。
随着高分子微球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已从传统的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分散聚合,喷雾干燥[1,2]发展到无皂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和大分子单体参与的分散共聚合以及模板法等[3]新的制备方法。
高分子微球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最初被应用于涂料、纸张表面加工、胶黏剂、塑料添加物等领域。
近十几年来,逐步发展到高尖端技术领域,如医疗和医药领域、生物化学及电子信息领域[4]。
不同的聚合方法可得到不同组成、粒径的聚集体,其粒径的分散度也不同。
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方法一般适合制备粒径不超过1μm的微球,分散聚合和大分子单体参与的分散共聚合方法可制备得到粒径尺寸范围更大的高分子微球。
而一些不能采用自由基聚合制备的聚合物往往难以制成小球。
Zhu MF等人[5]曾经采用静电纺的方法获得一种串珠结构,使得亲水物质呈现疏水性。
本文采用电喷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聚碳酸酯微球,粒径在5~10μm左右,粒径分散情况良好。
2.电喷制备PC(聚碳酸酯)微球过程及原理将聚碳酸酯溶解在CHCl3(三氯甲烷)中,分别制备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5%,1%,2%,4%,0.5%的PC溶液。
将这些溶液进行电喷并用无水乙醇溶液搅拌接收。
电喷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推进装置、静电发生装置及接收装置。
在不同电压、推进速度、接收距离等条件因素下得到一系列不同粒径及微观形态的微球。
这套装置与静电纺丝装置基本类似,通过静电作用力对聚合物溶液进行拉伸,关键在于聚合物的溶液浓度要低于某个临界浓度,使得聚合物溶液不连续成丝而是形成一个个小球。
在喷射过程中溶剂挥发,在接收部分添加非溶剂乙醇(凝固浴)并进行搅拌,使得聚碳酸酯固化成形得到微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访问学者基金申请指南及管理办法
(2020年修订版)
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推动高水平学科建设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行访问学者制度的意见》、《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结合本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本条例。
一、实验室简介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建立以来,在历任实验室班子的领导下,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八字方针,在凝聚学科人才、促进科研发展、构筑研究平台、扩大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2008、2013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2018年在第四次国家评估中获评“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2)功能纤维与低维材料;3)环境友好与生物纤维材料。
二、访问学者基金资助对象
访问学者基金用于支持重点实验室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实验室开展科研教学工作所需费用,择优支持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和专家,特别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来实验室工作。
优先资助与本实验室联合培养学生的研究人员。
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分为两种类型:来自境外的学者;境内而非本校的学者。
境外访问学者在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得低于2个月,境内而非本校访问学者在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得低于4个月。
三、基金申请指南
1.申报受理时间
依据申请指南发布时间。
2.基金申请
申请人认真填写《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申请书》,一式二份(同时提交电子版)。
经所在单位(高校为学校一级)主管领导同意后,向实验室提出申请。
现阶段申请经费一般为5-15万元/人,研究期限为两年。
3.基金审批
访问学者项目具体经费额度经专家组初审,主任办公会审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定。
完全自带经费的访问学者项目,由实验室主任审批。
获得通过的项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实验室主任签署批准意见后通知申请者。
四、基金管理办法
1.访问学者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访问学者基金的使用严格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运行经费相关管理办法和东华大学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经费在学校财务单独建帐、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挪作它用。
经费分为两次下拨,首次下拨总资助经费的80%,剩余经费于结题合格后予以下拨。
基金的使用范围限访问学者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期间所需的费用,包括实验材料费、仪器使用费、国内考察及参加学术会议的差旅费、学术资料费等费用。
项目结束或终止时所余经费应上缴本实验室;自带经费的结余经费退回原拨款单位或个人。
2.访问学者项目的结题
项目结题或终止时,必须向实验室提交如下资料归档:
1)项目结题报告;
2)学术论文复印件或专利复印件。
结题要求:
取得如下学术、技术成果:在实验室资助基础上,取得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及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的突出成果,包括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联合申报并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承担国家或省部级重要项目、出版学术专著、获得国际或国家发明专利及其转让实施许可、产业化推广、配套军工应用、人才计划、社会服务等。
项目负责人需提交结题报告,由主任办公会审议结题。
具体要求以项目合同书为准。
课题结束后所取得的相关论文专利、鉴定或评议、经济效益等成果应及时告知实验室。
实
验室将对课题完成情况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议,对完成情况优秀者在下年度基金申报中予以优先资助。
访问学者完成的研究论文、获奖、鉴定等成果凡第一单位署名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将按有关奖励条理给予奖励。
3.项目成果归属和转让须知
项目的研究成果归本实验室及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由本实验室研究基金资助的课题,论文发表或专利转让需取得实验室同意。
部分及全部自带经费来实验室工作的课题,其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由研究者以双方单位人员的名义署名,论文发表或专利转让需取得双方单位同意。
五、开放课题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
2、功能纤维与低维材料;
3、环境友好与生物纤维材料;
4、其他有助于提升实验室研究水平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六、附则
本办法解释权在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