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理疗的方法:

(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

(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

(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

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4)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1)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2)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儿童高烧点穴快速退烧法

儿童高烧点穴快速退烧法 九代苗医建议大家学习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快速退烧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 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理疗的方法: (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

常用推拿按摩穴位图解与指导

一、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二.膻中 位置: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 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操作:取定穴位时,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喘咳病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三、天柱 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天柱穴 主治病征: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头痛、缓解眼睛疲劳等。该穴道是治疗头部、颈部、脊椎以及神经类疾病的中药首选穴之一。 指压法列举:按摩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治疗宿醉、穴道指压法治疗忧郁症等。操作:首先趴着,将肌肉放松。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找到天柱穴,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揉6秒,如此反复10 1

次,可治疗疼痛、麻痹等后遗症。 四、足三里 主治: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 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 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 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操作:(1)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 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 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 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 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 作数次即可。(2)捶打足三里手握空拳,拳眼向 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时,也会产生 一定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反复操作数次即 可。 五、天柱骨穴 是指项后中间入发际一寸处直至第七颈椎,以食指或拇指自上向下推800次以上。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均有很好的止吐作用。 六、脾俞穴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宝宝发烧怎么办——老中医给您天然退烧方子

宝宝发烧怎么办——老中医给您天然退烧方子在宝宝生病发烧的时候,轻易不要给宝宝吃退烧药,也不要输液!宝宝发烧的时候有个中医告诉我只要你给孩子输了一次液,孩子大部分会1-1.5个月就病,应为免疫功能退化的缘故。告诉各位妈妈退烧的一个方子,是在宝宝生病的时候,一个老中医给的。 “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白萝卜2-3片、生姜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煮好后在手背上试试不烫后给宝宝喝。宝宝会出汗退热的” 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的。 宝宝退烧总攻略: 当孩子发烧时,只要孩子的精神还不错,温度不超过39.5℃,就可以自己处理。 孩子发烧有个特点:只要孩子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一旦孩子手脚暖了,出汗了,体温就可以控制,并且很快就会降温。 家长遇到孩子发热时的处理方法有: 1、对一岁半之前的婴幼儿,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家长在孩子睡着后,用大人(最好是孩子的爸爸,男士的热量大些,一定要手热才可以捂)的手心捂在孩子的前囟门处,一直捂到孩子的头微微冒汗了,这时再看小婴儿,鼻子通了,呼吸匀称了,温度也下降了,家长再把宝宝叫醒,多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或再喂一些红糖水(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感冒不发热时)。 2、多数孩子还是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孩子发热时手脚是冷的,舌苔是白的,面色苍白,小便的颜色清淡,家长可以用生姜红糖水袪寒,效果是不错的。方法:生姜红糖水里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与姜糖水一起煮好后给孩子喝,葱白有发汗的效果。 还可以用温水泡脚,泡手,多喝白开水。脚热,手热,就会出汗,马上退烧了。 两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帮孩子按摩,先搓孩子的脚心,把热往脚下引,把孩子的脚搓热了,然后再搓孩子的小腿,上、下来回搓,把小腿搓热后,再搓孩子的小手、膀子、后背,最后将孩子的两只小耳朵搓搓热,再搓搓孩子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家长在帮孩子按摩时不可太用劲,轻轻的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要着急,一边搓一边让孩子多喝些温开水,如果还持续发烧可用温水给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肤擦红、热,给孩子的身体散热。如果孩子还是手脚发凉,说明孩子受寒较重,可连续给孩子多喝几次生姜红糖葱白水,这样处理后,孩子多半都能降温。 先喝了葱、姜、红糖水后再按摩。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令狐采学 1、胃弱:“吃得太快”是胃弱的最大原因。建议每口至少咀嚼50次。 方法: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缓刺激、长时间指压)、食指大肠穴、手背三间穴、合谷穴。 2、悸动气喘:方法:手掌中央心包区、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腕神门穴 3、食欲不振:肠胃消化吸收能力弱。长期紧张引起精神疲倦。 方法:手心、拇指丘内侧食指下胃脾大肠区。 4、肩酸:过度活动引起的肩部僵硬。——合谷穴 (1)气喘心衰引起肩酸:食指和中指下咳喘点; (2)生殖器官异常引起肩酸:无名指和小指根间心悸点。 5、腹泻:消化不良或食物变质而引起。须加强肠的消化吸收能力。 方法:手背胸腹区、下痢点、食指大肠穴、小脂肾穴、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 6、失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倒错或神经衰弱。 方法:中指下心包区、手掌区、中指中冲穴。 7、身体倦怠、盗汗:过度疲劳,身心疲倦 方法:手背中渚穴、手心、胃脾大肠区、健理三针区。 8、头痛: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

(1)全头痛——全头点、大拇指、中指; (2)头顶痛——头顶点(中空痛)、中指、肝经; (3)后脑疼——后头点、小指、膀胱经; (4)两侧疼——偏头点、左主肝右主肺; (5)酒食前额痛——前头点、食指、胃经。 9、焦虑不安:方法: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掌区、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虎口下虎边穴、手背手腕阳溪穴,虎边穴是治疗羊癫疯的特效穴。 10、低血压: 手腕神门、大陵穴、手背手腕阳池穴、无名小指下中渚穴。 11、发冷: 手背阳池穴(慢慢长时间缓刺激)、无名指关冲、小指命门穴、手心区。 12、青春痘: 手背合谷穴、手腕神门、手背食指根第二二间、拇指丘胃脾大肠区。 13、眼睛疲劳: 手掌心包区、食指商阳穴、小指少泽穴 14、牙痛: 小指肾穴、手背合谷穴、中指无名指下齿痛点、无名指肝穴。 15、落枕: 小指少泽穴、手背中指下“颈咽区”。

小儿推拿: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小儿推拿: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理疗的方法: (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 (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成都市中医大天康职业培训中心顾问团队提示您,身体健康是最大的幸福! 童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11786324.html, 收集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实用)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 非常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 2C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 5C (成年人)或39C (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I 理疗的方法: (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 (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 (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 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大人发烧按什么穴位

大人发烧按什么穴位 文章目录*一、大人发烧按什么穴位1. 大人发烧按摩大椎穴2. 大人发烧按摩肩井穴3. 大人发烧按摩十宣穴4. 大人发烧按摩 的其他穴位*二、大人发烧要如何退烧*三、大人发烧的饮食原则大人发烧按什么穴位 1、大人发烧按摩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 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2、大人发烧按摩肩井穴该穴在颈部到肩端的中间部位,肌肉较丰富。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提拿对侧该穴10次即可。此法可起到疏风及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感冒引起 发烧患者。 3、大人发烧按摩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 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4、大人发烧按摩的其他穴位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 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 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 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大人发烧要如何退烧1、服用药物:大人发烧后,首先是服用 退烧药(药店咨询,这里不好写药名),然后要多喝热水,让身体水 分得到充分补充,卧床休息,最好是让自己多排汗,多排尿,加速 病菌排出体外。 2、酒精擦拭:同时,大人发烧还可以采用酒精兑水(没有酒精的可以用酒代替)1:3进行调配,搽拭脚心、手掌、腹股沟等处及全身,隔15分钟可复查体温。 3、冷敷方法:如果高烧让你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 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 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4、擦拭身体:蒸发也确降温作用。专家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虽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绵)全身,但应特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保健--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1、胃弱: “吃得太快”是胃弱的最大原因。建议每口至少咀嚼50次。 方法: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缓刺激、长时间指压)、食指大肠穴、手背三间穴、合谷穴。 2、悸动气喘: 方法:手掌中央心包区、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腕神门穴 3、食欲不振:肠胃消化吸收能力弱。长期紧张引起精神疲倦。 方法:手心、拇指丘内侧食指下胃脾大肠区。 4、肩酸:过度活动引起的肩部僵硬。——合谷穴 (1)气喘心衰引起肩酸:食指和中指下咳喘点; (2)生殖器官异常引起肩酸:无名指和小指根间心悸点。 5、腹泻:消化不良或食物变质而引起。须加强肠的消化吸 收能力。 方法:手背胸腹区、下痢点、食指大肠穴、小脂肾穴、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 6、失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倒错或神经衰弱。

方法:中指下心包区、手掌区、中指中冲穴。 7、身体倦怠、盗汗:过度疲劳,身心疲倦 方法:手背中渚穴、手心、胃脾大肠区、健理三针区。 8、头痛: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 (1)全头痛——全头点、大拇指、中指; (2)头顶痛——头顶点(中空痛)、中指、肝经; (3)后脑疼——后头点、小指、膀胱经; (4)两侧疼——偏头点、左主肝右主肺; (5)酒食前额痛——前头点、食指、胃经。 9、焦虑不安: 方法: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掌区、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虎口下虎边穴、手背手腕阳溪穴,虎边穴是治疗羊癫疯的特效穴。 10、低血压: 手腕神门、大陵穴、手背手腕阳池穴、无名小指下中渚穴。 11、发冷: 手背阳池穴(慢慢长时间缓刺激)、无名指关冲、小指命门穴、手心区。 12、青春痘: 手背合谷穴、手腕神门、手背食指根第二二间、拇指丘胃脾大肠区。

孩子上火及按摩(增强免疫力)

什么样子的妈妈是个合格妈妈?(转自“生活家”刘纳做客中国经济网“亲子大家谈”栏目) 第一、要防“火” 作为孩子的母亲,防“火”意识要强,发现火苗,及时熄灭,避免后患。 这里的“火” , 指的就是小孩子容易上的内火。老百姓常说:“小孩子就怕有火,有火才会生病。”儿童属“纯阳之体”,生命力旺,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迅速,容易出现阴阳失衡,阳盛火旺即“上火”的现象。而“上火”现象不仅容易发生在干燥的秋冬季,每逢换季或者炎热的夏季也是宝宝“上火”的高发期,因此这几个节骨眼儿,孩子也最能折腾家长。 要是能保证孩子体内没有火,基本上,当爹妈的也不会经常火急火燎地抱着孩子上医院了! 火,一般不是一下子着起来的,孩子的内火也不是一下子就积成病的,一般都有征兆可以发觉。 那个老中医教我:每天给孩子洗澡时或哄睡觉前注意观察孩子的几个关键地方--- 1.肛门:小孩子的肛门正常时是粉红色的,肠内有热时,就会呈现红色,颜色越深,说明体内火越大。 一旦发现是红色,就要给孩子吃些祛火的蔬菜或水果,比如西红柿、白菜芯、甘蔗汁、或是喝点淡竹叶水、淡藤茶什么的。 一般用梨丝、白萝卜丝、藕丝滴上蜂蜜,沁出汁来给孩子吃了、喝了就很管用了。总之,一定是孩子喜欢的,能接受的,但不要太寒性的食物。 这时,一定记住不要让孩子吃的过饱,尤其是热量高的食物,尽量不吃,快餐更是要绝对禁止。 2.眼角:如果眼角有眼屎出现,说明孩子有肝火了,这时的孩子往往容易发脾气,不听话。可以给孩子用生的嫩芹菜抹上花生酱和白糖吃,也可以榨些芹菜汁,煮粥喝。和梨水也可去肝火,川贝母10kg,梨两个,去皮切块,加适量冰糖。

3.舌头:小孩子的舌头、舌边若是发红,说明有心火了。 这时的孩子通常白天爱口渴,晚上爱折腾,睡不好觉。 祛心火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赶上夏天,可以买鲜莲子,剥了直接给孩子吃。还有茭白和茄子,最好素炒、蒸,不要用多油。 4.嘴角:仔细观察,有些孩子经常口角有“白茬儿”,是口干引起的,说明有了脾火。可以寻来柿饼上的柿霜给孩子冲水,或是买来杨桃,给孩子吃。 要是口舌生疮、舌苔发黄,厚腻,那就赶紧给孩子吃点至保定之类的小中药,赶快把火灭了,否则,孩子很快就会给你颜色看看。 5.大便:每次孩子大便时,家长都应观察孩子,是否便得轻松,顺利,孩子表情如何。如果孩子很痛苦,很费力才便出来,大便又不是软黄便,同时还有口臭,那就是有胃火了。 食疗法: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尽量给孩子空空胃,少吃点,喝点小米粥、百合粥,荸荠煮水或榨汁,都可以除胃火。6,手心:经常牵着孩子小手时,就摸摸孩子手心儿,如果是凉凉的,潮潮的,那就放心了。如果是干热干热的,晚上还出汗,那就是有虚火了。这样的孩子,体质弱,还不能用寒性大的食物,伤着了,反而更难办。 给他捏捏积,搓搓脚心,是个不错的办法。一般七八岁以内的孩子,是不需要用药的,只需小儿推拿就可解决问题. 第二,防“蔫” 小孩子发烧感冒或生病之前,都有先兆,一般及时处理,多喝点热水,盖上被子,平躺休息,就会转危为安,或是减轻症状。 像霜打了的花一样,耷拉了,不爱说话了,或是莫名的烦躁不安,耍赖,都是身体不适的语言。这些小孩子不会表达,可是大人得从他们的身体语言里看出来。 还有,判断孩子发烧是因为玩大发了,还是真的生病了,也可以从是否“蔫了”来判断,要是没事儿,孩子不难受,他就该玩玩,该吃吃,没个不高兴的。这个尺子,来判断幼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理疗的方法: (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 (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

儿童发烧穴位按摩0—12岁适用

儿童发烧穴位按摩(0—12岁适用) 发布: 2011-7-26 09:29 | 作者: 孟否否梁肇思 | 来源: 阳光社区 | 阅读: 1466 分享到:3 孩子都是大人的心头肉,头疼脑热都牵动着家人的心,面对日渐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滥用抗生素的危险处境,很多人都希望有一种不打针、不吃抗生素、疗效好,还又便宜的治疗方式。“小儿推拿可谓最佳医术,疗效独特,不仅节约了大量医药费用,更对提高国人体质,富民强国,有深远的意义。”“倡导自然疗法,关注婴幼儿健康,帮助宝宝们远离药物,教会每一个妈妈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如果孩子是风寒感冒可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最常用的3个长寿穴位

最常用的3个长寿穴位(组图) 最常用的3个长寿穴位及按摩方法(组图)。随着的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渐 渐减弱和衰退,更容易被疾病侵害。因此,我们应及早采取措施,延缓衰老。中医认为,穴位按摩,可强体益寿。下面介绍3个最常用的长寿穴位及其按摩方法,以起到防病健身的养生目的。 内关穴 取穴:内关穴的取穴是这样的: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按摩方法: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防病养生效果。 按摩作用: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合谷穴 取穴:合谷穴的取穴是这样的: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按摩方法: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养生作用。 按摩作用: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足三里 取穴:足三里穴的取穴是这样的:可以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向下四指并在胫骨外侧的交点处就是此穴。 按摩作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相关,而胃经又属于多气多血的经脉,这条经脉受到激发,气血旺盛,必将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长寿的效果,因此历来足三里穴被认为是一个医疗和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如果按摩右侧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他四指握住胫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鞍,频率和前面谈的两个穴位一样,但力度要大,由于足三里下面的肌肉较为丰富,有时按摩可能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这时也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容易达到得气的效果。

6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推荐下载

6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 按摩什么穴位壮阳?6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 导读:男人经常按摩什么穴位壮阳补肾?中医专家表示,男人从30岁左右开始,身体机能开始渐渐进入衰 退状态,阳气亏损,各种男性疾病侵袭。中医认为,男人常按摩6大养生穴位可强壮阳气,使正气充足,防治各种男性疾病。中医认为:关元穴、腰眼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涌泉穴、太溪穴是男人最重要的6大壮阳穴位,正确按摩这6大养生壮阳穴位,不但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阳补肾,提高男性性能力。 下面就是中医大师总结的按摩6 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经常按摩可以壮阳补肾强壮阳气: 男性壮阳穴位1、按摩关元穴、气海穴可以壮阳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以为元气禀于先天,躲在肾中,又依靠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元气是与生俱来的,从父母那里持续而来,又依靠后天的充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削减,人就会呈现朽迈的态势。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元气呢?刺激关元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关元穴就像人身体的一个阀门,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让它不泄漏,是男子躲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交汇之处,也是元气的关隘。 刺激关元穴,可以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打个比方,元气就像是父母留给我们的一笔遗产,它的多少是一定的,我们天天都取出一笔使用,时间一长这笔遗产就被使用殆尽了。怎么让这笔遗产的数目不至于削减太快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努力挣钱,存一些钱供自己使用。刺激关元穴的作用就相当于给自己存钱,自己存的钱多了,对父母遗产的使用才能削减。 关元穴治疗病症: 主要用于治疗元气虚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证、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等;男科病症,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各种妇科炎症等;下焦病症;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感冒发烧可按摩的几个穴位

感冒发烧可按摩的几个穴位 按摩穴位的基本注意: 如果有条件,每天做三到四次最好,如果没有条件,做一到两次就可以了。按摩有时候用拇指,有时候用掌,所以穴位不要求那么准确,大体方位够就可以了。不是力量越大越好,一般来说有酸胀感为最好,按摩时应该把手洗干净,把指甲剪短些,再一个手要保持一定温度,不要冷冰冰的接触皮肤。 感冒发热可按摩的穴位有: 1、攒竹,这个穴位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也就是额头的正中线,用两大拇指在额头正中线自下而上交替直线推动。

2、坎宫,坎宫是自眉头起沿眉毛向眉梢的一直线。用两大拇指分别放在两个眉头上,然后沿着眉毛向眉梢分推。 3、太阳穴,发烧感冒的时候,都可以揉这个穴位。 4、肺经,在无名指上,由指端向手掌方向直线推动,称为泻肺经。 5、天河水,在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成一条直线,用食指和中指沿着那条线从手腕推向肘,这叫做泻天河水。

6、迎香穴,迎香穴在鼻翼两旁,按住后力量稍轻,两个手指相对向中间用力,鼻子有一定地酸胀感。 7、四白穴,四白穴在眼眶下,横一个大拇指的距离,操作方法和迎香穴一样。

8、风池穴,从耳根下向后脑方面移动,有个窝,窝上面是一块高的骨头,这个窝的位置就是风池穴,顶住风池穴位以后向上顶。 9、捏拿颈肌,颈肌的位置是指颈部两侧肌肉。 10、向上推印堂穴,印堂穴在两眉之间,推的时候一定要压住,稍微用力。 11、大椎穴,我们低头的时候脖子后边最高的这块骨头,在这块骨头下面一点,有个小坑的位置就是大椎穴,这个地方的力量可以稍微重些。大椎穴是退火的穴,是退热的要穴。 12、肩井穴,这个穴位在大椎穴到肩膀两头的地方,连线中间有一个中点处,这就是肩井穴。 13、合谷穴,两个手大拇指和食指并紧,可以看到有个凸起的点,这就是合谷穴,用大拇指按下去然后让它张开,揉的时候轻一点。 14、外关穴,取穴办法向上弯一下手腕,可看到有一个横纹,这个叫腕横纹,然后向上三个手指,用大拇指点到两个骨头中间凹陷处就是外关穴,找到这个穴位用手指慢点揉就可。

图片讲解版本-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图片讲解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动画图解)----五脏相对五行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1.扁桃腺疼痛 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 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3.治疗出汗的穴位与指压法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 4.治疗低血压的穴位与指压法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另外,当全身慵懒、手脚冰泠、目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穴位,可以达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脚踝的正后面。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面同样的要领强力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5.治疗风湿疼痛的穴位及指压法

【2019年整理】九代苗医建议大家学习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快速退烧法

九代苗医建议大家学习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快速退烧法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 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