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精神分析学理论总结

精神分析学理论总结精神分析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
本文将对精神分析学的核心理论进行总结,包括无意识、心理结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
1. 无意识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无意识的,即我们无法自觉地意识到的心理过程。
无意识包含了被压抑的欲望、冲突和情感等内容,它对我们的行为和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心理结构精神分析学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我们能够自觉体验和思考的心理活动;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心理过程,包括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回忆起来的记忆内容;无意识则是我们无法直接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其中包含了被压抑的冲突和欲望。
3. 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无意识冲突的困扰,人们会运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焦虑和痛苦感,但同时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感。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转移等。
4. 心理发展精神分析学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
弗洛伊德提出了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等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需求和心理冲突相关联。
这些阶段的经历会对个体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精神分析学理论包括无意识、心理结构、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些理论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洞察人类内心世界的视角,对于心理学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精神分析主要理论

精神分析主要理论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是奥地利医学家S.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
其理论的中心概念是无意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欲望和冲突被压抑在无意识中仍影响着意识,并可表现为神经症症状。
弗洛伊德的理论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理论一般指他在1920年以前的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包括:①意识和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 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②压抑和抵抗。
人的某些本能欲望常常是不被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所容的。
因此,欲望与规范就产生激烈的斗争,往往是欲望迁就规范受到压抑。
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弗氏称为抵抗或抗拒。
③泛性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
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
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
里比多的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
④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
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
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1920年以后,弗洛伊德对他的理论开始作了一些比较大的修正。
形成了他的后期理论。
主要包括:①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
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
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一、精神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和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二、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社会工作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1. 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意识之中,理性无法觉察潜意识的经验。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将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其中,本我遵循享乐原则,不会随时间与经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自我是由本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的,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欲望以及超我与外界的要求。
超物由自我发展而来。
朝我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及社会现状的维系。
4、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所爱、害怕失去所爱之人对自己的爱、害怕惩罚等。
5、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
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
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调试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
自我普遍的防卫机制表现有:(1)否认否认的内涵是指拒绝相信或感知现实状况。
(2)替代替代的内涵是将感受与行为转换到另一替代对象。
(3)认同认同的内涵是指有意识或部分有意识的接受另一人的特质,以降低自我贬抑的感受。
(4)投射投射的内涵是指将自己无法接受的特质归诸他人。
(5)合理化合理化的内涵是指为自己无法接受的行为寻找表面但合理的解释以维持。
(6)反作用反作用的内涵是指压抑自己或社会无法接受的冲动,并替代以相反的感受,如以爱代替恨。
(7)退化退化的内涵是指采用前一阶段的行为,如五年级小学生因母亲生了小弟弟,出现了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行为。
(8)压抑压抑的内涵是指将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冲动和想法放入潜意识中。
(9)升华升华的内涵是指一种正常且非导致压抑的替代行为方式,如将性冲动转化为可接受的释放方式。
二、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中运用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个别化原则。
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
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以弗洛伊德(Freud)为主要代表的精神分析论在性心理发展理论、欲力再现论、人际关系论、心理社会论等的阐述中,特别提到“认同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影响。
经由认同作用,青少年可以吸收他人的特质与价值观(包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与同伴的特质与价值观),使自己能够深层地感受与他人的相似性与投入程度,有助于青少年的自我发展。
认同作用可以提升青少年的价值观,使“自我”得以良好发展,并且有助于“超我”的提升。
当青少年知道为所当为时,新的价值观或新的人生目标形成理想的自我,并抑制某些不被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有利于青少年顺利地统合进入成人社会。
青少年的认同作用可视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心路历程。
弗洛伊德还认为,“升华作用”是可以将性冲动导向社会接受方式的一种积极的自我防卫机制。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主要包括无意识、精神结构、性本能、防御机制等内容。
首先,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无意识的影响,而无意识是个体不自觉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中存储着个体的潜意识欲望、冲突和压抑的内容,这些内容会通过梦境、口误、幻觉等方式表现出来。
其次,精神分析理论还涉及到精神结构的概念。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是个体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着个体的基本欲望和冲动;自我是个体意识的部分,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则是个体内化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代表着个体的理性和道德。
此外,精神分析理论还涉及到性本能的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性本能的影响,性本能是个体最基本的驱动力,影响着个体的欲望和行为。
弗洛伊德将性本能分为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生命本能驱使着个体寻求快乐和满足,而死亡本能则驱使着个体寻求自我毁灭。
最后,精神分析理论还涉及到防御机制的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会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采取各种防御机制来应对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常见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转移、否认等,这些防御机制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总的来说,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无意识、精神结构、性本能、防御机制等。
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提供了理论基础。
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对于当代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类心理活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始于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的研究和实践。
它旨在探索和理解个体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动机,并通过揭示和解决这些冲突和动机来改善精神健康。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涉及个体的心理结构、发展和动力,以及治疗过程和技术。
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潜意识。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潜意识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中无意识的部分,包括被压抑的欲望、冲突和儿童时期的经历。
这些潜意识内容对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而个体通常没有意识到这些影响。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冲突理论。
精神分析认为,个体的心理冲突主要由个体的欲望和外部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冲突引起。
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冲突源:冲动与社会规范的冲突、个体之间的冲突和内心不同部分之间的冲突。
这些冲突可能导致个体的焦虑、不安和其他精神健康问题。
精神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和分析性解释。
自由联想是指个体在疗程中自由地表达和讨论他们的思维、情感和回忆,以揭示潜意识的内容。
梦的解析是一种解读个体梦境的方法,认为梦中的符号和象征代表着个体的潜意识冲突。
分析性解释是指分析师通过提供洞察力和理解来解释个体的潜意识和冲突。
精神分析还包括转移和抗拒的概念。
转移是指个体将对父母或其他关系对象的情感和期望投射到分析师身上的现象。
这种投射可以提供对个体内心冲突和潜意识内容的见解。
抗拒是指个体阻止自己意识到和面对潜意识冲突的防御机制。
通过识别和解决转移和抗拒,个体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和解决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是一种长期的治疗过程,通常持续数年。
在治疗过程中,个体和分析师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被称为治疗联盟。
这种关系为个体提供了安全和支持的环境,可以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潜意识。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学和精神治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提供了对个体内心冲突和潜意识动力的先进理解,还为心理学的其他流派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精神分析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包括过度强调性的冲动和忽视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中级):第四章重要考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第二节精神分析理论知识点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一)意识层次理论意识是能随意想到、清楚察觉到的主观经验前意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通过努力可以进入到意识层面潜意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与感情,人无法察觉,但是又对人产生影响的部分。
问题的根源。
通过释梦与自由联想发现潜意识的意义,解决问题。
(二)人格结构本我:内驱力和欲望,享乐原则、不会改变自我:由本我发展出来,管理人格体系,调节本我与超我,现实原则超我:由自我发展而来,良心和理想三者平衡时,人格完善三者失衡时,人格失调,出现问题通过强化自我进行治疗(三)焦虑与防卫机制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会发出警告,内部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
防卫机制是为了消除不愉快情绪体验所采取的自我调适方法,包括: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
(四)性心理发展弗洛伊德将性心理发展分为5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每个阶段都要获得相应的满足,否则就会表现为问题,就需要治疗。
知识点二实务应用(一)实务原则1.个别化原则2.强调签订治疗契约3.治疗者要为案主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并要保证治疗过程不会造成新的伤害4.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同理案主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治疗性分割:由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跳出来反身观察和反省自己的经验。
主要过程:1.治疗情境与受助者订立契约,明确角色分工、治疗计划和时间表,保持专业、同理的态度,尊重自主性和个别性2.治疗关系通过同理建立良好治疗关系(三)治疗性对话1.自由联想: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说出心中最原始的想法或感受;发现并分析潜意识。
2.治疗性倾听:广泛注意和同理倾听。
3.诠释过程: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表达对其心灵世界的了解,包括:面质、澄清、诠释、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奥 地 利 精 神 科 医 生 精 神 分 析 理 论 创 始 人
20 世 纪 著 名 的 心 理 学 家
Sigmund Freud
了解精神分析理论对 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为什么呢?
二、主要理论
意识层次论 人格结构论 性心理发展理论
意识层次论
意识 潜意识 前意识
人格结构论
超我 自我
本我
本我(id):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遵循 “唯乐原则”,幼稚,不理性,不辩幻想 与现实。 自我(ego):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遵 循”现实原则”,人格的执行部门。 超我(superego):人格中代表理想的 部分,遵循”至善原则”,理智、明辨是 非,有监督管制作用。
意识
前意识
人们当前能 够注意到 的心理活 动
无法被个体 感知的心 理活动
潜意识
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是一切意识活动的基础, 心理障碍的发生正是因为人们压抑在潜意识中的 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导致病人产生焦虑、抑郁、
内疚,进一步导致心理症状乃至躯体症状的发生。
心理治疗就是要帮助病人发现潜意识的心理冲突
和矛盾,症结一旦找到,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了。
S.Freud认为在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 性的压抑、欲望不能满足和冲突不能解决, 是日后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三大贡献
为新的医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开创了医学史上第一个心理 治疗方法
对人类文化影响深远
三大局限
缺乏实验验证 科学性低 带有泛性论色彩
三个修正
由强调本我转向自我的作用 由强调性力转向重视个人实
口欲期:出生到1岁半以内。
口腔性格:自私、 自恋、依赖
肛欲期:1岁半-3岁。
性格偏差:吝啬、 整洁、强迫、固执
性器期(俄底浦斯期):3-5岁。
易形成恋亲情节及 性变态
潜伏期:6-12岁,形成自信自强 的个性品质。
个性偏差:孤僻、 自卑、内向
生殖期:12岁以后
发展利他精神, 完成成人社会化 的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Freud认为:一个精神健全的人,自我力
量是强大的,它在本我与超我之间对上按超我要
求控制本我,对下要通过调节满足本我中本能的
释放,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冲突,于是此人的人格
统一、协调。否则人格失去统一和协调,结果便
出现各种形式的心理障碍。
性心理发展理论
S.Freud认为个体性心理发展需要经历以下阶段: 口欲期 肛欲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现和社会关系
由注重童年期的精神创伤转 向当事人的现状发展
思考题:
精神分析理论的作 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