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直径直拉单晶技术
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黄有志

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黄有志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是制备单晶硅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该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半导体产业的推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有志博士是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科学家之一。
以下是对其工艺技术的一些介绍。
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是制备高纯度、高晶质结构的单晶硅材料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是将多晶硅材料通过高温熔融状态下拉制而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是通常用石英砂进行还原制备的多晶硅材料,通过特定的工艺参数控制,使其在高温下逐渐冷却凝固,形成单晶硅材料。
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具有高效、高质量的特点。
首先,该工艺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单晶硅材料的纯度。
在熔融状态下,通过控制氧气处理时间和掺杂剂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质。
其次,该工艺技术能够制备出高质量的单晶硅材料。
通过控制拉伸速度和温度梯度,可以减少晶体结构的缺陷,提高晶体的完整性和结晶度。
最后,该工艺技术还具有高效率的特点。
相比于其他制备单晶硅材料的方法,直拉工艺技术可以大规模生产,并且成本低廉,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黄有志博士在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的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要关注在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工艺过程的监控控制方面。
通过对熔融硅的温度、拉伸速度、氧气处理时间等参数的研究,他成功地优化了工艺参数,提高了单晶硅材料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他还研发了一套先进的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熔融硅的温度和拉伸速度等参数,确保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黄有志博士的工艺技术在半导体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单晶硅材料是半导体器件制备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而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制备出该材料,为半导体器件的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目前,黄有志博士的工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制备企业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效果。
总之,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是制备高纯度、高质量的单晶硅材料的关键技术之一。
黄有志博士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为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工艺技术在半导体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提供了重要支持。
连续直拉单晶硅棒生产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连续直拉单晶硅棒是光伏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并且在半导体电子器件的制造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清洁能源行业风生水起,光伏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
而单晶硅棒的生产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将直接影响到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率。
在这个背景下,连续直拉单晶硅棒生产制造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问题备受关注。
1. 前言单晶硅棒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连续直拉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传统的单晶硅生产制造工艺中,采用的是坩埚法,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硅块需要通过切片后才能得到晶体硅片。
而连续直拉技术可以直接将硅棒拉制成所需要尺寸的硅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符合了清洁能源产业的要求。
连续直拉单晶硅棒的生产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一直备受关注。
2. 原材料准备在连续直拉单晶硅棒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高纯度硅块是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高纯度硅块主要通过坩埚法生产,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能耗大等。
研发出一种新的高纯度硅块生产工艺技术至关重要。
目前,一种叫做气相混合法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方法可以将硅气和氢气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形成高纯度的硅单质并在载气中传输到下游设备中,大大加快了生产速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3. 晶体生长连续直拉单晶硅棒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晶体生长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要生长出高质量、无缺陷的单晶硅棒,需要精密的控制晶体生长环境和生长速度。
传统的晶体生长方法主要是采用单晶炉来进行,但这种方法存在着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一种叫做悬浮区法的晶体生长技术正在逐渐成熟,这种方法可以不需要借助单晶炉设备,直接在气相中进行晶体生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4. 拉晶成型在晶体生长完毕后,需要将晶体拉制成所需的直径和长度,这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步。
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拉晶机进行拉制,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生产效率低、拉晶成型不均匀等问题。
直拉单晶硅

方式称为“自然对流”。自然对流的
程度大小可由格拉斯霍夫常数来判定:
熔体
Gr agT d 3
Vk 2
对于硅而言,α=1.43×10-4℃-1,vk=3 ×10-3cm2/sec,
因此,Gr=1.56 ×104△Td3。此外,Gr的临界值为105,
而根据估计实际的Gr值高达108。除非靠其它的对流方式
籽晶
单晶硅棒
石英坩埚 水冷炉壁 绝热石墨 加热器 石墨坩埚 石墨底盘 石墨轴承 电极
在熔体结晶过程中, 温度下降时,将产生由液态 转变成固态的相变化。为什 么温度下降,会导致相变化 的产生呢?这个问题的答案 可由热力学观点来解释。
一个平衡系统将有最低的自由能,假如一个系统的自由能 G高于最低值,它将设法降低G(即△G < 0)以达到平衡 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将△G < 0视为结晶的驱动力。
判断 Bo Ra d 2g
Ma
所以在表面上较大的长晶系统
主要受自然对流控制。而表面张力对流在低重力状态(例
如太空中)及小的长晶系统,才会凸现其重要性。
思考题
1、直拉单晶炉由几大部分组成? 2、什么叫直拉单晶炉的热场 ? 3、直拉单晶炉的合理热场条件是什么? 4、直拉单晶硅的工艺步骤? 5、直拉单晶硅通常选择那些晶体生长方向,为什么? 6、直拉单晶硅中如何实现无位错生长? 7、直拉单晶硅中熔体的对流分哪几种情况,分别用什么 常数来判断其对流的程度?
自然对流、晶轴旋转和坩埚旋转三种方式相互作用对熔体 流动的影响。
表面张力引起的对流
由液体的温度梯度,所造成的
表面张力的差异,而引起的对流形
态,称为表面张力对流。其对流程
度大小可由Marangoni常数来判断
单晶si直拉法

单晶si直拉法硅的单晶体。
具有基本完整的点阵结构的晶体。
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性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材料。
纯度要求达到99.9999%,甚至达到99.9999999%以上。
单晶硅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晶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新材料发展的前沿。
其主要用途是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等。
由于太阳能具有清洁、环保、方便等诸多优势,近三十年来,太阳能利用技术在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市场开拓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快速、稳定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单晶si 单晶si片单晶si棒太阳能电池板单晶的生长方法:直拉法(CZ法);悬浮区熔法(FZ法);基座;片长单晶生长法;汽相生长法;铸锭法;液相外延生长法。
CZ-有坩埚法,主要用于低功率集成电路、晶体管、太阳能电池等。
其特点是实现晶体大直径化,设备和工艺比较成熟,该方法生产的单晶占硅单晶总量的80%以上。
直拉硅单晶生长流程:准备装炉抽空捡漏充氩气加热引晶缩细颈放肩转肩等径生长收尾降温停电停氩气停真空泵拆路直拉法单晶炉 1)籽晶旋转升降机构 2)籽晶夹头 3)炉体升降开启机构 4)上炉体 5)隔离阀 6)主炉体 7)电极8)机架 9)坩埚驱动构 10)加热器电源 11)电气箱12)Ar气管路 13)冷却水管路 14)真空管路 15)控制箱16)主炉体升降机构准备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用用吸尘器和专用毛刷清扫炉室、真空管以及石墨器件。
更换塑料手套,用高纯纸和无水乙醇擦拭炉室、密封圈、测信号孔。
检查并确认石墨器件直拉法的优缺点:优点用直拉法生长单晶的设备和工艺比较简单,容易实现自动控制,生产效率高,易于制备大直径单晶,容易控制单晶中的杂质浓度,可以制备低电阻率单晶。
缺点多晶硅原料易被坩埚污染,硅单晶纯度降低,当硅单晶电阻率大于50欧姆厘米时质量很难控制。
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PPT课件

这种周期性规律是晶体结构中最基本的特征。有固定熔点, 各向异性。
Intensity/a.u.
◆ :CuAlO2 ▲:CuO ◆ 1200℃
◆ ▲
◆ ▲◆
1190℃
◆
◆ ▲
◆ ▲◆
1180℃
◆
◆ ▲
◆ ▲◆
1170℃
◆
◆ ▲
◆ ▲◆
1160℃
◆
◆◆ ▲ ▲◆
◆ 1150℃ ◆ ▲◆ ▲◆
20 30 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60 70 80
2()
图1.5 食盐的空间点阵结构图
图1.6 不同烧结温度下通过陶瓷 的XRD图谱
紫锂辉石(Kunzite)
常林钻石 重158.786克拉 图1.7 常见的晶体
1.12晶体的几种晶面
同一个格点可以形成方向不同的晶列,每一个晶列定义了 一个方向,称为晶向。
图1.13 立方晶系中的几个晶面及晶向
1.5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晶体的分类: 1.离子晶体 2.分子晶体 3.原子晶体 4.金属晶体
图1.14晶体加热或冷却的理想曲线
1.6结晶过程的宏观特征
1.15冷却曲线
1.7晶核的形成
熔体里存在晶胚,晶胚长到一定的尺寸时,形成晶核。 过冷度越大,临界半径越小。非自发成核要容易多了。
1.8二维晶核的形成
一定数量的液体原子同时落在平滑界面上的临近位置,形 成一个具有单原子厚度并有一定宽度的平面原子集团。
直拉法单晶硅 -回复

直拉法单晶硅-回复单晶硅是一种具有高纯度的硅晶体,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热电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本文将以“直拉法单晶硅”为主题,详细介绍直拉法制备单晶硅的步骤和工艺。
一、什么是直拉法单晶硅?直拉法单晶硅是一种通过直接拉取的方法制备的高纯度硅晶体。
该方法通过溶解高纯度的多晶硅在熔融的硅熔体中,然后逐渐拉伸出一根单晶硅柱。
得到的单晶硅柱可以被切割成具有特定晶向的晶圆,用于制备半导体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
二、直拉法制备单晶硅的步骤:1. 原材料准备:选择高纯度的多晶硅作为原材料,通常其纯度需达到99.9999以上。
这种高纯度的多晶硅块通常是由卤化硅还原法制备而来。
2. 熔炼硅熔体:将高纯度多晶硅块放入石英玻璃坩埚中,然后将坩埚放入电阻加热炉中进行熔炼。
在特定的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多晶硅逐渐熔化成硅熔体。
3. 准备拉晶装置:将石英棒固定在拉晶装置上,调整装置的温度和拉伸速度等参数,使其适合拉晶过程。
4. 开始拉晶:将熔融的硅熔体与石英棒接触,通过向上拉伸石英棒,使熔体附着在棒的一端,并由此逐渐形成硅晶体。
拉晶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拉伸速度以及拉伸方向等参数,以保证拉晶产生单晶硅。
5. 晶柱切割:拉晶结束后,得到的硅晶体为一根长柱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切割成不同规格和方向的晶圆。
切割过程需要使用专业的切割设备和切割工艺,以获得所需的单晶硅片。
三、直拉法制备单晶硅的工艺特点:1. 高纯度:直拉法制备的单晶硅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纯度要求,这对于一些对杂质含量极为敏感的电子器件非常重要。
2. 大尺寸:直拉法制备的单晶硅柱可以达到较大的尺寸,使得每次拉晶得到的单晶硅片面积更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 较低的缺陷密度:直拉法制备的单晶硅的晶界和缺陷密度较低,有利于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
4. 可重复性好:直拉法制备单晶硅的过程相对稳定,能够实现较好的生产批量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四、直拉法制备单晶硅的应用:1. 半导体器件:直拉法制备的单晶硅片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制造。
大直径直拉单晶硅片退火前后工艺的研究

大直径直拉单晶硅片退火前后工艺的研究作者:薛佳勇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70期【摘要】光学透镜所需单晶硅片直径大、厚度也较厚、电阻率高、光的透过率要求也较高。
大直径硅片均采用直拉法生产的单晶硅,在生产过程中如何保证硅片的加工质量,特别是如何有效的控制才能把单晶硅的真实的电阻率表现出来,达到其透过率要求,这些都是难点,因此利用高温退火来解决直拉单晶硅这些问题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方案。
【关键词】高温退火;空洞缺陷;残余应力;空位;空穴;缺陷引言大直径的直拉单晶硅高温退火,在国外,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在拉直单晶硅后不出单晶炉,直接进行高温退火,这就是所谓的炉内高温退火的直拉大直径单晶硅;而在国内,对待大直径的直拉单晶硅采取的方式均以单晶硅片的形式来进行高温退火。
一般直径超过300mm,厚度超过50mm的直拉单晶硅片对高温退火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在高温退火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炸裂的现象,同时也会有显示不出来真实的电阻率值的现象。
本文只针对大直径直拉单晶硅片,在高温退火过程中提出最基本的工艺要求。
1大直径直拉单晶硅高温退火前准备工作1.1硅片选择随着光电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红外光学透镜在我国的军工领域和远体天文方面得到了广泛和长足的发展,镜头要求的直径也越来越大,厚度也逐渐增加,而且对单晶硅的内在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阻率大都超过30Ω.m,其透过率要求超过52%,甚至更高。
这就要求在大直径直拉单晶硅片选择时,质量必须达到这些超高的标准,才可以制作出合格的光学透镜,所以这些高品质的光学透镜所使用的大直径单晶硅片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帅选,物料一定不能存在多晶、位错、裂痕、暗纹等严重的缺陷,这些都会在退火过程中出现炸裂的现象,致使高温退火失败。
所以一定在高温退火前,将大直径直拉单晶硅片选择好。
1.2外形处理大直径直拉单晶硅片在退火前必须做好整形处理工作,外形处理首先就是要用外圆磨床对单晶硅片进行滚磨,砂轮至少要达到200目以上,这样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单晶硅片柱面;其次单晶硅片的表面应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都要将硅片的表面进行平磨处理,使硅片的表面达到平整性好、一致性高,磨过的硅片的等厚差一般不超过20um;另外,硅片还需要进行倒角作为硅片的保护,能倒成45O的角为最好,一般达到0.5-0.7mm为宜;还有整个硅片上不应有褶皱、锯纹、线痕、崩边、凹陷等严重的几何缺陷。
《直拉法生产单晶硅用籽晶》标准

《直拉法生产单晶硅用籽晶》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直拉法生产单晶硅用籽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订货单及交付记录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直拉法生产单晶硅用籽晶的生产和检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籽晶seed crystal:用于直拉法生长单晶硅的引头晶体。
2. 直径diameter:籽晶的直径通常指晶体主轴的最大尺寸。
3. 长度length:籽晶的长度通常指晶体主轴的最长尺寸。
4. 弯曲度bending:籽晶弯曲的程度,通常用弯曲的最大弧度表示。
5. 翘曲度warpage:籽晶翘曲的程度,通常用翘曲的最大弧度表示。
6. 晶体取向crystal orientation:籽晶中原子排列的方向。
7. 杂质含量impurity content:籽晶中杂质的含量。
四、分类与标记1. 籽晶按直径分为不同规格,通常有3英寸(76.2mm)、4英寸(101.6mm)、6英寸(152.4mm)等。
2. 每个规格的籽晶应按其直径、长度、弯曲度、翘曲度、晶体取向和杂质含量进行标记。
五、要求1. 直径:籽晶直径应符合相关规定或客户要求。
2. 长度:籽晶长度应符合相关规定或客户要求。
3. 弯曲度:籽晶弯曲度应不大于0.5°。
4. 翘曲度:籽晶翘曲度应不大于0.2°。
5. 晶体取向:籽晶晶体取向应符合相关规定或客户要求。
6. 杂质含量:籽晶杂质含量应符合相关规定或客户要求。
7. 其他要求:根据订货单或客户要求,可对籽晶的其他性能指标进行约定。
六、试验方法1. 直径测量:采用精度不低于±0.05mm的量具进行测量。
测量时,应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2. 长度测量:采用精度不低于±0.1mm的量具进行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国内大直径直拉单晶技术的发展,一些原先在小直径单晶中并未引起重视的问题,对大直径单晶生长的负面影响日渐显现。
大直径单晶对其生长环境有很高的稳定性要求。
本文就其中真空度的稳定和气流控制的优化两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案,以提高大直径单晶生长的成晶率和内在品质。
关键字:直拉法;大直径单晶;真空稳定性;气流控制
1 引言
半导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了硅单晶生长技术向大直径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大直径直拉单晶制造的规模化生产刚刚起步,许多技术尚处在摸索阶段。
生长无位错的大直径单晶,要求其生长环境有很高的稳定性。
这使得一些破坏单晶生长稳定性的因素,在原先小直径单晶生长中影响不大,但是对大直径单晶生长的负面影响却日渐显现。
在直拉单晶生长过程中,炉体内的气体气流由上至下贯穿单晶生长的区域,及时地带走由于高温而产生出来的硅氧化物和杂质挥发物。
因此,维持单晶炉体内真空值的稳定性,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使保护气体有合理的气流走向,迅速带走杂质,已经成为目前半导体材料制造行业领域改进设备,提高成晶率的重要课题。
2 真空度的稳定性控制
高纯氩气从单晶炉顶部注入,底部由真空泵将气体抽出,炉内的真空值保持动态平衡(一般在20Torr左右)。
但由于种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个平衡往往会受到破坏,使真空值在较大幅度内变化,特别在大直径单晶生长中的影响尤为明显。
2.1 影响真空度不稳定的因素
其一,一般设备中,氩气的进气流量是由转子流量计控制的。
转子流量计是通过改变通气孔径的大小来控制气体的流量。
它的缺点就是气流量势必随着进气口压力的改变而改变。
实际生产中,气源压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环境温度和贮罐内氩气存量的影响。
其二,真空泵是抽真空的动力设备。
在拉晶过程中,由于炉内高温而挥发出来的杂质和硅氧化物会被吸收到真空泵油中,与泵油混合在一起。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真空泵油的粘稠度会不断增大,导致抽真空的效率降低。
到一定程度,真空泵必须定期更换泵油。
另外,真空泵油的温度也是影响抽真空效率的因素。
2.2 改进方案
针对上面提出的两个问题,首先从氩气进气系统入手,为了保证进气速度恒定,我们用质量流量控制器(MFC)代替转子流量计。
质量流量控制器能精确地测量和控制气体的流量,它的测量技术是基于美国一个专利(美国专利号NOS.4464932、4679585)。
质量流量控制器检测的是气体的“质量流”,它只受气体自身三个特性的影响(热容量、密度、分子结构),对于某种确定的气体,上面三个参数都是确定的。
因此,MFC的测量精度不受气体的温度、压力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能在20~200SLPM的范围内达到高于1.0%的控制精度,响应时间小于2s.
其次,考虑真空抽速的控制。
我们在单晶炉与真空泵的管道上增加了步进蝶阀。
采用步进蝶阀目的是通过改变抽气通道的孔径来调节真空抽速。
这是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由数字真空表实时检出炉内的真空压力,把该真空值与设定真空值比较,当炉内真空值偏高,就逐渐开大步进蝶阀,提高抽气速度,降低真空值至设定点。
反之,若炉内真空值偏低,则关小步进蝶阀,减小抽气速度。
采用这样闭环系统,可以使单晶炉内真空值相当稳定,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3 气流的优化控制
在单晶生长过程中,硅熔液和石英坩埚等炉内物件会由于高温产生大量硅氧化物(主要成分是SiO,也有少量SiO 2,呈黄色烟尘状)、杂质挥发物以及挥发性气体。
这些气尘粒子飘浮在单晶生长界面周围。
当减小氩气流量时,能明显看到硅熔液上方有烟尘翻腾,俗称“冒烟”。
氩气由上至下穿过单晶生长区域,带走气尘杂质。
有时,SiO粒子可能会被吸附到单晶生长界面上,造成正在生长的单晶的原子晶向发生位错,使单晶生长失败,俗称“断苞”,降低了成晶率。
由于单晶的大直径化,需要更大的硅多晶投料量,使用更大直径的石英坩埚。
自然而然,大直径单晶生长时,产生的气尘杂质会更多,增加了位错发生的机率。
所以,大直径单晶需要更迅速地排除气尘杂质。
3.1 进气口改造
为了尽可能快地带走挥发气尘,氩气流量必须足够大。
大直径单晶的氩气流量一般在60-100SLPM。
特别是对于成晶较困难的重掺单晶,由于掺杂量大,挥发物多,需要更大的氩气流量。
值得注意是,大气流量会在炉顶进气口处产生高速气流,并在气流周围形成不规则的气流旋涡。
拉晶过程中,单晶以软轴方式悬挂在钢缆上,高速气流就一阵阵旋风,吹得钢缆和单晶来回晃动,无法稳定,像极大的增加了单晶生长错位断苞的可能性。
y/ft xG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对氩气进气口形状作了改进。
改进后的进气口像一个环状的莲蓬头。
由原来的一个进气口,改为多个的微孔进气,并且气流方向向外发散。
这样进气口的总孔径不变,保证了大进气量,又使气流相对缓和、分散。
3.2 合理的气流流向
气流量大并不意味带走颗粒气尘的效果好,合理的气流流向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
当氩气穿过单晶生长的区域时,由于硅熔液面低于石英坩锅口上沿,熔液表面凹入坩锅内部,大部分气流会直接从坩锅壁外侧流向炉体下部,只有少量的气流进入石英坩埚内部,带走气尘杂质的效率自然降低了。
这种情况在坩锅内熔液越浅时,问题越严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大直径、高品质单晶的拉制中,使用了导气罩技术,使气体在炉体内有合理的流向,能更有效带走杂质气尘。
使用导气罩对于大直径单晶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
导气罩可以为气流导向,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形状设计。
这里介绍一种基本的导气罩。
首先,氩气向下进入单晶生长的区域,由一个圆筒形的导气罩直接把气流引导至坩锅内,导气罩下口沿深入坩埚内,直接作用于单晶生长面附近的气尘杂质。
然后由于坩锅内壁的导向作用,气体在熔液面上铺开后,又随坩锅内壁上升,最后从坩锅外侧流向炉体下部。
4 结语
在上面介绍的改进措施中,导气罩的使用和设计对大直径单晶生长是至关重要的,能极大地提高单晶生长的成晶率。
国内由于大直径单晶生产刚刚起步,在导气罩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国外,导气罩在大直径单晶生长中已经普遍使用。
一套导气罩的成熟定型需要半导体材料制造公司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反复的试验和改进。
所以,对于导气罩技术的发展各大半导体公司都有自己的专利技术,互相保密,一般拒绝参观和交流。
本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只对导气罩技术作了原理性的分析。
关于导气罩的设计要考虑很多因素,譬如导气罩对单晶氧含量、碳含量和其他品质指标的影响;导气罩与炉内各物件合适的间隙;如何固定安装;安装后对主观察窗和侧观察窗直径检测设备的视野的影响;还有与加热器上方安装导气圈配合使用,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等等。
随着国内大直径单晶生长技术的进步,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十分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