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习题及答案解读

合集下载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word版 含答案)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word版  含答案)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2.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2H 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B.C.D.4.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c对应的是()A.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5.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

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A.A B.B C.C D.D6.小明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闸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7.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

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31B.39C.70D.1018.“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①分子之间有间隔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①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9.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冰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10.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二、填空题1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中考化学备考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中考化学备考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新课标的要求: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考情分析:1、考查情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

从此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各地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也是中考化学的热点内容。

2、考查形式:纵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该知识点考查形式有:物质的微粒性、微粒基本性质、原子的构成、三种微粒的联系与区别等。

从题型上来说,可主要有选择和填空题。

从题目形式上说,有识记形、理解形、判断正误形和推断推理形。

3、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可以去考查学生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4、试题难度:由于该知识点涉及微观知识,比较抽象且琐碎,是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使得分的难度增加。

试题难度一般为中等或难等的题目。

☆知识梳理☆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

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注意:1、上述规律对初中的大多数物质起作用。

2、混合物的构成微粒要按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1、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2、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3、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注意:1、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温度高时运动速率快;温度低时运动速率慢,但不是不运动。

此观点可解释扩散现象。

2、微粒间的间隔与温度成正比,温度高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温度低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小。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______.答案实验一:(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会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故填: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氨水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空气中放置的B是为了做对比试验,说明不是空气使酚酞变红,故填: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对比;实验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故填: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实验三: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且不同的分子间隔不同,将糖溶解在水中,体积会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实验四:根据描述可知,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其他物质的分子,故填: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的物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离子.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______.(2)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下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序号)①②H-O-H③O═C═O④答案(1)酸溶液中都含有 H+离子;酸溶液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 H2O;故答案为:H+;H2O;(2)根据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为过氧基的结构,分析选项可知只有④中有相同的结构;故选④.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①A:______;②B:______;③C:______.(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______;______.(写两条)答案(1)①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②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后体积变小.③闻到花的香味能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故答案为:(1)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②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4、某无色溶液中只含K+、Na+、NO3-、SO42-四种离子,它们的离子数目之比为1:6:3:2,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可能是()A.KNO3、Na2SO4B.K2SO4、KNO3、NaNO3C.KNO3、NaNO3、Na2SO4D.K2SO4、Na2SO4、NaNO3答案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溶液不显电性.四种离子数目比要等于1:6:3:2A、硝酸钾和硫酸钠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B、无论三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都大于1:2,故错误;C、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2:2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D、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3:6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CD.5、用分子观点解释漫画图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答案有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使女孩被动吸烟.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是否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空隙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6、下列物质的变化事实与用相关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解释不相符合的是()选项现象解释①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由于分子不停的运动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OH-③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 分子是有一定质量的④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A、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造成溶液中溶质减少,故选项解释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和分子质量无关,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7、对下列相关的说法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溶液中都有酸根离子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A、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能够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B、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酒精与水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分子会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之间,导致体积减小,故B解释正确;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是由于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解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不是酸根离子的缘故,故C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故选:C.8、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CO和CO2性质不同______(2)稀盐酸,稀硫酸,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______(3)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答案(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故答案为:(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9、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分别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无色空气,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将玻璃片抽出,让两个集气瓶口紧密对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下两个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基本相同.该实验说明()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很小C.分子不断运动D.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选C。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后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后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后题含答案人教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选择题。

(16题)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干——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D.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下列有关“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B.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等C.粒子之间有间隔D.构成气态物质的粒子之间的间隔最小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 氧离子B. 氧原子C. 氧分子D. 氧气4、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25m3石油气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B.木炭能吸附冰箱中食物的异味C.墙内开花墙外香D.通电时水分子变为氧分子、氢分子5、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可分成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氢原子没有中子B.重氢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C.重氢原子的中子数为2D.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6、某粒子X3+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3B.30C.53D.567、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稀有气体原子的是 ( )8、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相同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B.质子数C.中子数D.电子数9、人类通过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缺乏但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下列微量元素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A.铁B.碘C.硒D.铅10、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③ ④A .①表示两个氧原子B .②表示阳离子C .③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易得到电子D .由④可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11、如图所示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及答案-(1)

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及答案-(1)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质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微粒在不断的运动B.微粒间有一定间隔C.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D.空气中只含有一种微粒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有质量的B.微粒之间有空隙C.微粒在不断的运动D.微粒是可以分割的3.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

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4.下列现象利用微粒在不断运动这一观点无法解释的是()A.把两块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块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的快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在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其他中药混合的药味5.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由不同微粒构成④它们为相同的物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6.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微粒的观点来看,纯净物是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构成的物质。

7.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1)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其体积小于20mL的原因是。

(2)水银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的原因是。

(3)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原因是。

(4)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和固体难以压缩,原因是。

(5)乒乓球压瘪了,但未破裂,放在沸水中就会恢复原状。

这是因为。

8.(1)从微粒的观点来看,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微粒。

(2)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9.洁净的试管里,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并用滴管滴十几滴浓氨水于棉花上。

描述现象说明理由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选择题1.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A.液态空气B.二氧化硫C.二氧化锰D.水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再发生改变C.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3.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其主要论点有: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③同类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一个OH- 有9个电子B解析:BA、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为氯离子,说法错误;B、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说法正确;C、分子和原子质量不能比较大小,可以说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质量大,说法错误;D、一个OH-有10个电子,因为其有9个质子,且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说法错误;故选:B。

2.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错误的是()A.地壳中的元素分布B.空气的组成C.人体中的元素分布D.海水中的元素分布B解析:B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大小为氧、硅、铝、铁,正确;B、空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图中气体的比例明显不符合实际,错误;C 、人体中的元素含量大小为氧、碳、氢、氮等,碳、氧、氮、氢合计约占了96%,正确;D、海水中的前四种元素是氧、氢、氯、钠,正确;故选B。

3.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A.2:00对应的元素极难形成化合物B.7:00对应元素的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C.11: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D.9:00与12:00对应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F D解析:DA、2:00对应的元素是氦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很稳定,极难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7:00对应元素是氮元素,其单质是氮气,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11:00对应元素是钠元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D、9:00对应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12:00对应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2+,故两者易形成得化合物为MgF2,符合题意。

初三化学微粒练习题

初三化学微粒练习题

初三化学微粒练习题化学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最基础的科学之一,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微粒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理解微粒的概念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初三化学微粒练习题,帮助大家巩固对微粒概念的理解,并提升解题能力。

题目一:多选题1.氧气是一个微粒,在下列情境下氧气的微粒数发生了改变的是:A.将氧气加热B.将氧气冷却C.将氧气放在密封容器中D.将氧气暴露在室外2.将纳米金粒均匀分散在溶液中,该溶液中最常见的是:A.固体微粒B.液体微粒C.气体微粒D.纯净水3.维生素C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维生素C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B.维生素C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C.维生素C是一种单一的微粒D.维生素C是一种复杂的微粒题目二:填空题1.化学中,物质不能再细分的微粒称为 ___________。

2.原子是最小的微粒,由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组成。

题目三:简答题1.简述微粒理论的基本内容。

2.为什么说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3.请解释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

解答如下:题目一:多选题1.答案:C。

将氧气放在密封容器中,微粒的数量不会改变,因为密封容器可以阻止氧气与外界发生反应,微粒数保持不变。

2.答案:B。

将纳米金粒均匀分散在溶液中,纳米金粒以液体微粒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因为溶液是液体。

3.答案:B。

维生素C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具体的化学式为C6H8O6,它包含了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

题目二:填空题1.答案:微粒。

2.答案:质子、中子、电子。

题目三:简答题1.答案:微粒理论认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微粒分为原子和分子两种形式,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分子则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以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

2.答案: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因为微粒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微粒之间以各种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初三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各小题,每题3分,共78分1.【2021年安徽省】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就可以共同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答案】c【解析】a、氢氧两种元素还能组成双氧水,错误;b、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错误;c、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正确;d、可燃冰和冰属于不同种物质,错误。

故选c2.【2021年福建省福州市】以下关于“酒精温度计供不应求读数上升”的微观表述恰当的就是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体积缩小c.分子间间隔减小d.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说明温度降低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小的原因,故答案选择c3.【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以下客观事实的微观表述恰当的就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品红在热水中蔓延比在冷水中慢水分子间存有间隙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h2o分子中存在h2c烘烤能够大力推进蔗糖在水中的熔化烘烤并使蔗糖分子在水中熔化更多dnaoh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答案】d4.【2021年河北省】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答案】b【解析】a是元素符号,镁元素属金属元素,由原子直接构成,a正确;b中镁原子失去了2个电子,故是镁离子,b错误;c表示的是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c正确;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原子的数目,故d表示的是一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d正确。

故选b。

5.【2021年河北省】以下事实能表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就是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升起d.氧气被放大入钢瓶【答案】b【解析】分子不大,无法用肉眼看见,故挑选b。

6.【2021年湖北省孝感市】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粒子一定在不停地运动b.救火一定必须同时毁坏冷却的三个条件c.硬水经过滤后一定会变成软水d.铁制品与氧气或水接触一定会锈蚀【答案】a【解析】a、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正确;b、三个燃烧条件只要不具备一个就能灭火,错误;c、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的杂质,硬水是溶解较多的钙、镁化合物,故错误;d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复习捡测题
一、选择题:
1、两个镁离子的表示方法是 (
( A Mg2+( B 2Mg+2( C 2Mg2+( D Mg2 2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当 n=12时,该微粒是 (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 2个电子层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
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 A 2O ( B 2O2( C O2( D O2-
5、对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8” 表示氧原子核内有 8个中子 (B圆圈表示氧原子的原子核
(C弧线表示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D“ 6”表示氧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上有 6个电子 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 氢气 ( B 金刚石 ( C 食盐 ( D 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 (
(ANaCl (BCl2(CKClO3 (DKClO
8、 X 原子的最外层上有 2个电子,元素 Y 的化合价为-1价,由 X 、 Y 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2(BX2Y (CXY (DX2Y 3
9、在二氧化氮(NO 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10、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S (BSO2(CH2S (DNa2SO 4
11、下列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 (
(ANO (BN2O 3(CNO2(DN2O 5
12、下列四种物质① KClO 3 ② Cl 2③ HCl ④ HClO ,氯元素的化合价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13碳酸氢铵 (NH4HCO 3 中,化合价最低的元素是:(
(A碳; (B氢; (C氮; (D氧。

14、下列化学式中,正确的是 (
(AZnCl3(BCaNO3 (CKOH (DAlO2
15、下列化合物中含有+5价元素的是 (
(AKMnO4 (BK2CO 3(CKClO3 (DK2SO 3
16、水(H 2O 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2:1 (B1:8 (C1:9 (D1:16
17、电解水时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A 1∶ 2 ( B 2∶ 1 ( C 1∶ 8 ( D 8∶ 1
18、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有如下操作步骤:(1加热(2通入氢气(3停止加热 (4停止通入氢气。

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2 (1 (3 (4 (B(1 (3 (2 (4
(C(3 (1 (4 (2 (D(1 (3 (4 (2
19
(
( A CuO+
CO 2( B CO2+2Mg 点燃 2MgO +C
( C 4HCl+MnO 2+Cl 2↑+2H 2O ( D 2Na+Cl
20、下列物质中,所含原子团种类不同的是(
A 、 FeSO 4和 Fe 2(SO4 3
B 、 KMnO 4和 K 2MnO 4
C 、 AgNO 3和 Ca(NO3 2
D 、 NH 4NO 3和 NH4Cl
二、填空题
21、 KNO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_______。

某元素 R 的化合价为+n 价, 则 R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

22、在 NaNO 3中 N 的化合价是 ______价; 在 NH 4Cl 中 N 的化合价是 _____价。

在 H 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价 .
23、在 KMnO 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价。

24、 P 2O 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25、某含氧酸的化学式 H n+1RO 2n+1, 相对分子质量为 M 。

则 R 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____。

26、氯酸钾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______价。

27、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H n RO 2,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 , 则 R 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R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____。

28、结构示意图分别为三种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填序号
________。

29、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________个, 最外层电子数为 ________个,该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 ________元素。

属原子的核外共有 ________个电子层, ________个电子。

30、某元素 A 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为 , 若该粒子是原子, 则 X 等于 ________; 若X 等于 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________。

(用 A 表示
31、用化学符号表示:(1两个镁原子 ___________ (2 两个硝酸根 ____________ (3三个钙离子 __________ (4氩元素 __________ _ (5两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____。

32、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先
为 , 实验完毕时, 应先 , 还要继续至试管冷却为止, 这是为了防止 ; 在这个反应中是还原剂, 被还原。

33、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江、河、湖、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 ______,地面淡水约占水量的 ________。

34、水在 _______的作用下,在电解器的负极产生 _______气,正极产生 _____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 _________,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35:如下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制取氢气, 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装置中的错误之处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试管中的药品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步骤有:a .在试管 A 中装入药品 b .往试管 B 通入氢气。

c .停止向试管 B 通氢气 d 停止加热试管 B e .加热试管 B f .氢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g .检查氢气的纯度下列中表示正确操作顺序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faegbcd ② afgbedc ③ faebdcg ④ afgebcd ⑤ fagbedc
(5试管 B 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完成下列五、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6.铁跟稀盐酸反应:
37.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三氧化二铁:
38. 铝跟稀硫酸反应:
第四单元复习检测题(一
22:+5 、 R 2O n 。

22:+5、-3。

23:+7、-2。

24:+5 26:KClO 3 +5 27:+(4-n 、 M -32-n 28:(1 29:12、 2、金属、 3、 12 30:10、 A 2-31:(1 2Mg (2 2NO -3(3 3Ca 2+(4 Ar (5 2SO 42-32:通入 2、、加热、
防止爆炸、停止加热、通入 H 2、高温下铜又被氧化、氢气、铜。

33: 34 、1%、
34:直流电、氢气、氧气。

三、实验题:
35:(1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钭、导气管应伸入到试管底部上方。

(2 锌和稀硫酸(3 H 2 + CuO 加热 Cu + H2O (4⑤ (5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五、完成下列五、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6:Fe + 2HCl== FeCl2 + H2↑ 37:3H 2+Fe 2O 3高温 2Fe +3 H2O
38:2Al + 3H2SO 4 ==Al2(SO4 3 + 3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