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常识专项训练
高考文学常识单元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检测试卷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B.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C. 古体诗又称“古风”“古诗”,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
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和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没有格律限制。
D. “司马”在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2.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 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D.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3.老张旅居海外三十年,他想写句话来打发自己的思归之情,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B.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D.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著名诗人。
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代表作有《饮酒》等。
B.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中国的鲁迅和法国的果戈理。
C. 巴金的《家》塑造了觉慧这一积极投身民主运动的青年,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生活状况。
D. 中国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
B.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C. 老舍,原名舒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 茅盾,原名沈雁冰,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答案:D解析:茅盾的代表作是《子夜》,而《林家铺子》是叶圣陶的作品。
2.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C.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D. 《聊斋志异》是明代作家蒲松龄所著,是一部志怪小说集。
答案:D解析:《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而非明代。
3. 下列关于外国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B.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D.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等。
答案:D解析:《太阳照样升起》是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而非海明威。
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______篇。
答案:二十2.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______所作。
答案:左丘明3. 杜甫被誉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中“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和______。
答案:《潼关吏》4.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号为______。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B. 老舍,原名舒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等。
C.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D. 曹禺,原名曹禺,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等。
答案:D2. 下列关于外国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B.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托尔斯泰,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D. 海明威,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等。
答案:D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其浪漫主义风格著称。
C.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答案:B4. 下列关于文学流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追求理想与自由。
B. 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和问题。
C.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形式的创新,追求艺术的独立性。
D. 后现代主义文学主张回归传统,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
答案:D5. 下列关于文学体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是一种以韵律和节奏为特点的文学体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等。
B.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主的文学体裁,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共25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贬官。
B.“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侍郎”是汉代的官名,地位次于尚书。
“进士”指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
D.“未第”指应科举考试未中榜。
“及第”则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2.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是()A.“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B.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前的一天或两天。
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C.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时用“家父”。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轼,车厢前边可以手扶的横木,扶轼低头是表示敬意。
B.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
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
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士用四佾,大夫用二佾。
C.在古代家和国是有区别的,家指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国指天子分封的诸侯建立的地。
而当时周天子统治的整个“天下”被称为“邦”。
随着汉语的发展,在“兴国安邦”中“邦”和“国”已是同义词,都是“国家”的意思了。
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
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
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
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必考题之文学常识专题提升(30题)

高考语文必考题之文学常识专题提升(30题)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鸿门宴》中座次描述所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是:向东为最尊,向南次之,向北又次之,向西最低。
B.《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C.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范文正公集》《聊斋志异》的命名依据分别是:号、字、谥号、地名。
D.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2.下列与颜色相关的文学常识及相关词语的解释,对应内容有误的一项是()A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纨素:洁白精致的绢《孔雀东南飞》B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如丹:像朱砂色一样《登泰山记》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望海潮》D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既白:天色微明的样子《后赤壁赋》A.A B.B C.C D.D3.下列选项中对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汉班固编著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法,体例为后世所沿袭。
B.“论”是我国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它一般包括政论和史论两种,其中政论文如贾谊的《过秦论》。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又称“大牢”;诸侯祭祀时,只用羊、豕(猪),称“少牢”。
D.屈原,名平,字原。
“名”一般是同辈人员的互称;“字”是供长辈、上级和自己称呼的,自称其字表示谦逊。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们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B.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作者曹雪芹B. 又名《石头记》C.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D. 故事发生在明朝答案:D2.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不包括以下哪篇作品?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药》D. 《边城》答案:D3. 下列古代诗人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李白答案:D4. 以下哪位作家不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A. 徐志摩B. 闻一多C. 戴望舒D. 朱自清答案:C5. 下列作品中,不是老舍创作的是:A. 《茶馆》B. 《骆驼祥子》C. 《四世同堂》D. 《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三国演义》中,被称为“美髯公”的是______。
答案:关羽2.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唯一一位女性是______。
答案:扈三娘3.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其中“大圣”是指______。
答案:孙悟空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______。
答案:湘西5. 现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是______。
答案:《大堰河——我的保姆》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
答案:《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发生在第二十三回,黛玉因宝玉与宝钗的亲近而心生嫉妒,独自在花园中葬花,表达了她对宝玉的深情和对自身命运的哀叹。
2. 简述鲁迅《呐喊》中《狂人日记》的主题。
答案:《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智慧与忠诚的化身,他以卓越的智谋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高考语文高考文学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B. 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爵位、爵号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 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
词牌通常对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
D. “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的六部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易》《春秋》《论语》。
2.下面是吟诵我国四大名楼的诗句,诗句与所咏对象对应恰当的一项是()甲: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乙:南浦湍声流夕照,东皋春色带云锄。
王韩文焰冲牛斗,未信当年独愧卢。
丙: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丁:天河一泻浪重重,滚滚黄波九曲盈。
弯际楼媚千树碧,炎炎烈日火斑红。
A. 甲——滕王阁乙——岳阳楼丙——鹳雀楼丁——黄鹤楼B. 甲——黄鹤楼乙——鹳雀楼丙——岳阳楼丁——滕王阁C. 甲——岳阳楼乙——滕王阁丙——黄鹤楼丁——鹳雀楼D. 甲——岳阳楼乙——黄鹤楼丙——滕王阁丁——鹳雀楼3.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下列从早到晚的时辰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日出、平旦、日中、隅中B. 鸡鸣、食时、黄昏、日昳C. 日昳、食时、夜半、人定D. 鸡鸣、日中、黄昏、人定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
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
B.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高考文学常识专项练习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编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叶圣陶对《史记》的崇高评价。
C、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D、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作者司马迁。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舍,原名舒庆春,因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B、《越中览古》《石头城》《过华清宫》都是七言绝句。
C、《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左传》,它是记载西周、东周诸国历史的著作。
D、《雅舍》是梁实秋的小品集《雅舍小品》的开篇之作。
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曹禺,原名万家宝,1933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前夕,完成了多幕话剧《雷雨》,《雷雨》也是他的处女作。
B.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另两位短篇小说家是美国的莫泊桑和法国的欧•亨利。
C.《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长篇小说名著之一,后来的许多艺术样式都取材于水浒故事,明清传奇、绘画、雕塑中都可以见到梁山好汉的形象。
D.《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清朝著名文字家、诗人。
《红楼梦》是一部史诗式的长篇小说,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了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作前四史,它们与《资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B.到宋代,词发展到极盛时期,苏轼以诗为词,拓宽了题材,开阔了意境,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开创豪放一派。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
D.《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学常识专项训练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C (“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C (“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 .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D (皇帝的庙号。
)4. 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 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 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 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
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C (“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 “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 则表示暂代官职。
C. “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 “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B (“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D. “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
“授” “拜” “转” “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 “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 “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D (“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T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B. 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A (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C (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9.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 “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 (“致仕”指辞官或退休。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 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A (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 “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 “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 “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A (“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
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 ”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 《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B (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1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 “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 “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 “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的百姓。
D (根据语境分析,文中的“遗民”是原属金朝今属元朝的百姓,“不愿归顺元”的说法没有根据。
)1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D (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15.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如“奉行故事” “虚应故事”。
《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 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
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
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奄人,内官,内臣等。
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
《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
又称抚台。
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A (《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
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
B. 禁中,即宫禁。
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 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D. 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
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D (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物资。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曲笔,这里是指古代的史官有所顾忌或殉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的记载方式。
B. 幸东都,旧时封建帝王到达某地称“幸”;历史上有多地被定为东都,隋唐时指洛阳。
C•故事,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
D.封百户,指皇帝赐予某人有百户人家的封地,这百户人家的租税供其世禄。
A (此处的“曲笔”意思是徇情枉法。
)魏游肇为廷尉,帝私敕肇有所降恕,肇执不从,曰: '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
’译文:北魏时游肇任廷尉,魏宣武帝私下敕令游肇有所宽恕,游肇执意不从,说:“陛下自己就能宽恕他,怎么可以叫臣徇情枉法呢?”)18.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B. “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C. “传”字在文中位于“乘”字后,应该为名词,《说文》中提到:“传,遽也,驿递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