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运动的目的是在中国建立
戊戌维新运动的目的是在中国建立

戊戌维新运动的目的是在中国建立戊戌维新运动的目的是在中国建立()A.民主共和制度B.君主立宪制C.开明君主专制D.汉族皇帝的新王朝正确答案:B解析:(1)戊戌维新运动是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他们要求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戊戌维新运动是资产阶级改革政治制度的初步尝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戊戌维新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一场旨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维新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一)戊戌维新的作用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面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阴谋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而发动和领导的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为变法救亡而奔走呼号,他们的行动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它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成为中华民族全面走向觉醒的一座里程碑。
2、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改革运动。
变法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如政治上要求“伸民权”、“设义院”,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要求发展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都符合了中国走向民主、富强的发展趋势。
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效很有限,但是它所提出的改革主题、改革措施,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都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它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主义旧学,在思想领域起到了民主启蒙作用。
戊戌变法是近代新文化的起点。
哈尔滨市革命、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相继而起。
它同时对近代中国的教育和新闻出版产生了积极影响。
戊戌变法还影响到社会风气和习俗的变迁。
总之,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它不仅是一次救亡运动、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最早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合工大机考题库-中国近代史纲要2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4.0〕1.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对〕标准答案:对2.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中法战争中清政府的“不败而败”。
〔对〕标准答案:错3. 维新派和洋务派当时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要改变封建专制政体,是否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对〕标准答案:对4.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对〕标准答案:错5.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
〔对〕标准答案:错6. 最能表达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起义特色的是《天朝田亩制度》。
〔对〕标准答案:对7. 《资政新篇》主要反映了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对〕标准答案:错8.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大同小异〔对〕标准答案:错9. 《资政新篇》是农民平均主义的反封建纲领。
〔对〕标准答案:错10. 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变革始于总理衙门的设立〔对〕标准答案:对二. 单项选择题注:每题2分。
〔得分:0.0〕11.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标准答案:B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外敦和好D. 全盘西化12.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国运动的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标准答案:CA. 参加者的阶级属性B. 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C. 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 抗击对象的不同13. 能够比较典型反映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特点的是:〔〕〔〕标准答案:DA. 《资政新篇》B. 《万大洪告示》C. 《劝世良言》D. 《天朝田亩制度》14. 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标准答案:D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严复15. 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主要培养军事、科技和翻译人才,从根本上反映了洋务运动〔〕〔〕标准答案:DA. 从引进西方技术的实际出发B. 注重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C. 认识到培养人才是改革的关键D. 把培养人才才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手段16.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标准答案:BA. 康有为第一次上书B. 公车上书C.D. 《孔子改制考》发表17. 太平天国定都于何处?〔〕〔〕标准答案:CA. 广州B. 武汉C. 南京D. 天津18. 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标准答案:AA. 康有为B. 梁启超C. 严复D. 胡适19.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标准答案:AA. 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 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 明确指出了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20.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标准答案:CA. 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B. 同顽固势力的论战促进人们思想解放C. 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了起来D. 把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三. 多项选择题注:每题3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卷二(带答案)

A.奖励新著
B.奖励创办报刊
C.京师大学堂
D.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C得:1.00分
45.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B.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D.革命派与洋务派的论战
11.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A得:1.00分
12.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B得:1.00分
A.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C.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D.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E.一场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政治运动
我的答案:BCD正确答案:BCD得:2.00分
5.《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有()。
A.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
B.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C得:0.00分
37.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梁启超
D.蔡元培
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C得:1.00分
38.在甲午战争后,通过翻译《天演论》为戊戌维新运动提供理论根据的是()。
精选最新版2020年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模拟考核题库100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试题库100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日本侵华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国尽快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答案:B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所包含的两个阶段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B.反帝国主义革命和反封建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参考答案:D3.统一战线中存在两个联盟,其中处于基本和主要地位的是A.工人阶级和可以合作的地主阶级的联盟B.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C.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D.工人阶级同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联盟参考答案:B4.毛泽东思想正式命名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二大B.中共七大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八大参考答案:B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A.香港海员罢工B.省港大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D.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参考答案:A6.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A.农业C.交通运输业D.重工业答案:D7.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八路军副参谋长是()。
A.彭雪枫B.赵尚志C.杨靖宇D.左权答案:D8.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
A.解放生产力B.实现共产主义C.达到小康水平D.共同富裕答案:A9.1957年,()通车,从此铁路贯通中国南北。
A.青藏铁路B.康藏铁路C.新藏铁路D.武汉长江大桥答案:D10.全面内战爆发之后,1947年间,全国先后举行罢工的人数达到()。
A.100万B.120万C.150万D.200万答案:B11.帝国主义来到中国,主观上是要将中国变为它们的()。
A.竞争对手B.半殖民地C.同盟国D.战略伙伴E.殖民地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答案:B13.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在当时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A.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B.批判了改良主义,宣传革命C.论证了反满与反封建的区别D.指明了推翻清朝后的建国方略答案:B14.1913年,孙中山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A.宋教仁被刺B.袁世凯复辟帝制C.张勋复辟帝制D.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参考答案:A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的中间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3.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标志是——鸦片战争4.近代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决定性力量的是——资本帝国主义5.近代中国成为奴役人民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支柱的是——封建阶级6.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农民阶级7.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8.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9.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条约》10.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11.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12.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13.提出同西方进行商战,设立议院思想的人是——观应14.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严复15.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16.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17.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18.不平等条约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割让给日本这一容的是——《马关条约》19.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20.哪一个条约并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北京条约》21.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22.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2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注意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24.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25.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26.割占我国九龙半岛南端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27.从中国攫取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是——俄国28.1898年把我国划为其势力围的帝国主义是——德国29.把长江流域划分为其势力围的帝国主义是——英国30.把两广、划分为其势力围的帝国主义是——法国31.把划分为其势力围的帝国主义是——日本32.把长城以北划分为其势力围的帝国主义是——俄国33.第一次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军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法联军34.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的英国人是——赫德35.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清军取得镇海关大捷的爱国将领是——冯子才36.在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爱国将领是——邓世昌37.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8.“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出自哪一篇著作——《海国图志》39.哪一次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中国人开始普遍有了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争后40.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腐败二、多项选择题1.在近代中国,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发生了某些变化,逐渐出现了——官僚地主,城居地主,资本家2.近代中国的农民由于土地兼并加剧,失去土地的自耕农转化为——贫农、工人3.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是——农民、手工阶级、城市贫民4.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是——买办、商人、地主、官僚5.中国资产阶级的构成比例比较复杂,主要分为——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产阶级6.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7.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富强、人民富裕8.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什么手段对中国进行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9.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军事侵略的主要表现为——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领土,划分势力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10.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手段包括——控制中国的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11.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12.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在——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13.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落后14.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阶级有——工人阶级、资产阶级15.近代以来,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救国的新思想,试图唤醒国人,如——师夷长技以制夷、与西方商战的主、振兴中华16.近代以来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在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17.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18.割占我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中英《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19.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了高潮,其中——德国将划入自己的势力围、法国将和两广划入自己的势力围、英国将长江流域划入自己的势力围、日本将划入自己的势力围20.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原因包括——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三、判断题1.中国的工人阶级是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1-4章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上编综述及第一章单选题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A手工业B农业经济C工业D小农经济2、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标志是A 虎门销烟B 鸦片战争C 洋务运动D中华民国建立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中英《南京条约》B 中英《北京条约》C 中日《马关条约》D《中法新约》6、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太平天国起义B三元里人民抗英C义和团运动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7、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A列强之间的矛盾B中国的实力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义和团运动8、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9、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严复10、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A康有为B严复C孙中山D梁启超1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A主权不完整B领土被割占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12、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13、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14、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C道光帝犹豫不决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15、下列哪一个条约并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定的?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北京条约》D.《黄埔条约》16、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A.商品市场B.原料产地C.劳动力市场D.殖民地17、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A先于中国资产阶级B晚于中国资产阶级C同时于中国资产阶级D几乎同时于中国资产阶级1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A是完全对立、坚决反对的B是完全依赖、坚决追随的C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D只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19、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20、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A.反对贪官污吏B.发展资本主义C.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D.争取民主21、割占我国九龙半岛南端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瑷珲条约》D.《马关条约》22、1898年把我国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23、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军是A.鸦片战争时的英军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法联军C.甲午战争时的日军D.八国联军24、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的英国人是A.普鲁斯B.赫德C.金登干D.李提摩太25、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爱国将领是A.关天培B.陈化成C.冯子材D.邓世昌26、在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爱国将领是A.关天培B.陈化成C.邓世昌D.海龄27、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B.清朝政府的顽强抵抗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世界舆论的反对28、“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哪一篇著作?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夷情备采》D.《筹海篇》29、哪一次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中国人开始普遍有了民族意识的觉醒?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战争后多选题1、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A民族独立B人民解放C国家富强D人民共同富裕3、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什么手段对中国进行侵略?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4、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军事侵略的主要表现为A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B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C勒索赔款,抢夺财富D控制中国内政、外交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手段包括A划分势力范围,侵占领土B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D扶植、收买代理人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A控制中国通商口岸B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D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在A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B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D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8、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当时的实力弱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D经济技术落后9、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阶级有A工人阶级B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D地主阶级10、近代以来,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救国的新思想,意图唤醒国人,如:A“师夷长技以制夷”B“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C与西方“商战”的主张D“振兴中华”11、近代以来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在于A列强不想瓜分中国B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清政府的顽强反抗1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北京条约》D.《黄埔条约》13、割占我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有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北京条约》C.中日《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是非判断题1、孙中山在《救亡决论》中提出“救亡”的口号。
戊戌维新运动的目的是在中国建立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
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政治经济一、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
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
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二、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戊戌维新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此条更准确的说应为戊戌政变的影响,而不是戊戌变法本身的影响。
)思想文化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6172上

单选题1、割占我国九龙半岛南端的不平等条约是(B)。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瑷珲条约》D.《马关条约》2、湘军最早的创建者是(D)。
A.左宗棠B.李鸿章C.张之洞D.曾国藩3、十月革命爆发于(C)。
A.1914.10.8B.1918.2.3C.1917.11.7D.1918.2.94、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B)。
A.抢米风潮B.保路运动C.变法运动D.五卅运动5、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在于(C)。
A.挽救民族危亡B.推行了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C.促进思想启蒙D.极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6、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B)。
A.政治控制B.军事侵略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7、创办广州万木草堂的是(A)。
A.康有为B.谭嗣同C.康光仁D.梁启超8、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的都督是(C)。
A.孙中山B.段祺瑞C.黎元洪D.黄兴9、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B)。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10、发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之言的是(B)。
A.邹容的《革命军》B.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C.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D.陈天华的《警世钟》11、《盛世危言》的作者是(D)。
A.林则徐B.徐继畲C.冯桂芬D.郑观应1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都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有关B.都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C.都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D.都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1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B)。
A.内部分裂,军心涣散B.帝国主义不再支持C.护国军战斗力强D.卖国复辟,全国共讨1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D)。
A.族权制B.市民社会制C.领主制D.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15、《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C)。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B.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C.关于土地制度的规定D.平均地权16、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题
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
参考答案:错误
举一反三: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近代中国向西方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A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A.戊戌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护国运动
D.国民革命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