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第10章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十章 神经系统

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脑内的三个部位,分 别发出纤维形成投射通路。
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低位脑干近中线区的 中缝核内,其纤维投射也可分为上行、下行和支配低 位脑干三部分,其功能是主要调节痛觉、精神情绪、 睡眠、体温、性行为、垂体内分泌等功能活动。
3.外周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
碱能纤维。 2)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 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3)肽类递质
释放肽类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肽能纤 维。
胆碱能纤维: 全部副交感节后纤维 全部自主N节前纤维 躯体运动N 少部交感节后纤维 (肌肉舒血管纤维、汗
2.两种形式 顺向轴浆运输 快速410mm/d 慢速112mm/d 逆向轴浆运输205mm/d
(五)神经纤维对效应组织具有营养性功 能和效应组织对神经元的支持作用
二、神经胶质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 质细胞。
(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
1.有突起,但无轴、树突之分 2.细胞间不形成化学性突触,但有缝隙连接 3.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和传播神经冲动 4.具有终生分裂增殖的能力
一、神经元的 一般结构与功能 (一)神经元由胞体 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功能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与纤维的粗细、
髓鞘的有无和温度的高低有关。
(三)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⑴完整性 ⑵绝缘性 ⑶双向性 ⑷相对不疲劳性
(四)神经纤维具有轴浆运输的功能
1.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axonplasmic transport) :通 过轴浆的流动,实现胞体与轴突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交换的 过程。
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低位脑干近中线区的 中缝核内,其纤维投射也可分为上行、下行和支配低 位脑干三部分,其功能是主要调节痛觉、精神情绪、 睡眠、体温、性行为、垂体内分泌等功能活动。
3.外周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
碱能纤维。 2)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 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3)肽类递质
释放肽类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肽能纤 维。
胆碱能纤维: 全部副交感节后纤维 全部自主N节前纤维 躯体运动N 少部交感节后纤维 (肌肉舒血管纤维、汗
2.两种形式 顺向轴浆运输 快速410mm/d 慢速112mm/d 逆向轴浆运输205mm/d
(五)神经纤维对效应组织具有营养性功 能和效应组织对神经元的支持作用
二、神经胶质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 质细胞。
(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
1.有突起,但无轴、树突之分 2.细胞间不形成化学性突触,但有缝隙连接 3.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和传播神经冲动 4.具有终生分裂增殖的能力
一、神经元的 一般结构与功能 (一)神经元由胞体 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功能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与纤维的粗细、
髓鞘的有无和温度的高低有关。
(三)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⑴完整性 ⑵绝缘性 ⑶双向性 ⑷相对不疲劳性
(四)神经纤维具有轴浆运输的功能
1.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axonplasmic transport) :通 过轴浆的流动,实现胞体与轴突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交换的 过程。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主要涉及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扣带回等结构。这些结构参与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 节等过程,同时也与行为决策和动机等密切相关。
情绪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行为决策和执行,同时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体验。例如,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个体 的探索和创新行为,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退缩和回避行为。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大脑皮层是学习与记忆的主要神经基础,尤其是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 区域。此外,海马、杏仁核等结构也参与学习与记忆过程。
语言与认知
语言的定义和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组成。
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
语言处理涉及多个脑区,包括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威尔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 枢)和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等。这些区域分别负责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书写等功能。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 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功能 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 内的神经元,负责将神经冲动传 导至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
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起自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 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 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 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 最后共同通路。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应急反应,动员机体潜能,适应环境急骤变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
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中枢控制
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主要涉及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扣带回等结构。这些结构参与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 节等过程,同时也与行为决策和动机等密切相关。
情绪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行为决策和执行,同时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体验。例如,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个体 的探索和创新行为,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退缩和回避行为。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大脑皮层是学习与记忆的主要神经基础,尤其是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 区域。此外,海马、杏仁核等结构也参与学习与记忆过程。
语言与认知
语言的定义和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组成。
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
语言处理涉及多个脑区,包括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威尔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 枢)和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等。这些区域分别负责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书写等功能。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 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功能 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 内的神经元,负责将神经冲动传 导至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
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起自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 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 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 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 最后共同通路。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应急反应,动员机体潜能,适应环境急骤变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
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中枢控制
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

05
中枢神经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组成。
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由神经元胞体及其突起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 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功能区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多个功能区域,如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认知 区等,各区域相互协作,实现复杂的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情绪与情感
情绪
对刺激产生的短暂而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
情感
对情绪体验的深刻感受和持久态度,如爱恨情仇等。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则是情绪的升华和稳定化。
睡眠与觉醒
睡眠
一种生理状态,表现为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和代谢降低等 。
觉醒
与睡眠相对的状态,表现为意识清晰、肌肉紧张和代谢增 高等。
记忆
将学习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工作记忆
短暂保持和操作信息的能力,与前额叶皮层密切 相关。
语言与思维
语言
人类特有的交流方式,涉及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思维
对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概念形成、判断 和推理等。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达工具,思维则影响语言的结构和内容。
自主神经的生理功能
调节内脏活动
01
自主神经通过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调节内脏器官
的功能,如心率、血压、呼吸、消化等。
调节血管舒缩
02
自主神经通过控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局部血流量和血压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调节腺体分泌
03
自主神经通过控制腺体的分泌活动,调节体内激素和酶的释放
生理学课件 10神经系统270页PPT

谢谢!
生理学课件 10神经系统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 读书。 ——周 恩来
第十章 神经系统-

机能意义:促进神经元同步化活动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1.神经递质
1904年,伊利奥特(T. R.Elliott)提出: “冲动传到交感神经末梢,可能是从那里释 放肾上腺素再作用到效应器细胞”
(1)递质的鉴定
①突触前神经元应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 ②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内,冲动抵达时,释放 入突触间隙
③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发挥作用
(二)反射的中枢控制 单突触反射
举例:唯一的腱反射
多突触反射
举例:体内大部分反射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单线式联系 2.辐射和聚合式联系 3.连锁式和环式联系
辐散式
聚合式
环路式
–
+
环式联系:可引起正反馈(使兴奋增强或延续 )或负反馈(使活动及时终止) 在环式联系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通路上冲动 发放仍能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 “后发放”
(五)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单向传递
中枢延搁 兴奋的总和 兴奋节律的改变 后发放
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六)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中枢抑制 根据产生
部位不同
{ 突触前抑制(发生在突触前膜)
{ 突触前易化(发生在突触前膜)
突触后易化(发生在突触后膜)
突触后抑制(发生在突触后膜)
中枢易化 根据产生
部位不同
(1)受体的亚型
(2)突触前受体
(3)受体的作用机制
3.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胆碱能神经元:以ACh作为递质的神经元 在外周神经包括所有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所有 副交感世后纤维、少部分交感节后纤维及支配骨骼 肌的运动神经
外周的胆碱能纤维
交感 神经
汗腺、骨骼肌血管
(完整版)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十章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1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 Neuron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胞体(合成物质、接受信息、整合信息)
神经元
树突:多、短(接受信息) 突起
轴突:长、一个 神经纤维
(传出冲动)
有髓 无髓
2
3
(二)神经纤维分类
1、电生理特性 2、纤维直径
A(α、β、γ、δ) B C
一、反射中枢(reflex center) ❖ 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功能的神经元群。 ❖ 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
脊髓水平 皮层下水平 大脑皮层水平
31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 分散式:扩大神经元活动影响范围; ❖ 聚合式:使信息发生总和或整和; ❖ 链锁式:兴奋在空间上加强或扩大作用的范围; ❖ 环状式:引起正、负反馈。
32
33
环状和链锁状
环式 链锁式
34
三、反射中枢内信息传递的特征
(1)单向性 (2)中枢延搁(0.3--0.5ms) (3)总和(时间,空间)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原因(中间神经元环状联系)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5
时间性 总和
空间性 总和
36
四、突触的抑制 (一)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
Ⅰ(A α ) Ⅰa
Ⅰb
Ⅱ(A β ) Ⅲ(A 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Ⅳ (C)
4
(三)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结构
1.生理完整 功能 2.绝缘性 3.双向性 4.相对不疲劳性
(四)神经纤维传导速度
1.纤维粗细 2.有无髓鞘(脱髓鞘疾病) 3.温度(低温麻醉)
1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 Neuron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胞体(合成物质、接受信息、整合信息)
神经元
树突:多、短(接受信息) 突起
轴突:长、一个 神经纤维
(传出冲动)
有髓 无髓
2
3
(二)神经纤维分类
1、电生理特性 2、纤维直径
A(α、β、γ、δ) B C
一、反射中枢(reflex center) ❖ 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功能的神经元群。 ❖ 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
脊髓水平 皮层下水平 大脑皮层水平
31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 分散式:扩大神经元活动影响范围; ❖ 聚合式:使信息发生总和或整和; ❖ 链锁式:兴奋在空间上加强或扩大作用的范围; ❖ 环状式:引起正、负反馈。
32
33
环状和链锁状
环式 链锁式
34
三、反射中枢内信息传递的特征
(1)单向性 (2)中枢延搁(0.3--0.5ms) (3)总和(时间,空间)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原因(中间神经元环状联系)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5
时间性 总和
空间性 总和
36
四、突触的抑制 (一)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
Ⅰ(A α ) Ⅰa
Ⅰb
Ⅱ(A β ) Ⅲ(A 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Ⅳ (C)
4
(三)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结构
1.生理完整 功能 2.绝缘性 3.双向性 4.相对不疲劳性
(四)神经纤维传导速度
1.纤维粗细 2.有无髓鞘(脱髓鞘疾病) 3.温度(低温麻醉)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面的感觉体验。
可塑性
感觉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即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影响下
,能够发生适应性改变。
03
运动神经系统
运动单位与运动神经元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内的神经元,其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末梢 形成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
《生理学》第十章神 经系统的功能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01
02
03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 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 种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
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负责将信息从感受器传递 到中枢和从中枢传递到效 应器。
THANKS
感谢观看
化、吸收等代谢过程,维持机体代谢的平衡。
行为稳态的维持
03
神经系统通过大脑皮层的活动,控制学习、记忆、情感、行为
等高级功能,使机体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06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的神经基础
神经元和突触
行为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形成神经网络,实 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神经递质和受体
种改变称为神经可塑性。
02
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
工作记忆主要依赖于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而长时记忆则与海马体和大脑
皮层多个区域有关。
03
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记忆的编码是指将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存储涉及神经网络结构
可塑性
感觉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即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影响下
,能够发生适应性改变。
03
运动神经系统
运动单位与运动神经元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内的神经元,其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末梢 形成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
《生理学》第十章神 经系统的功能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01
02
03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 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 种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
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负责将信息从感受器传递 到中枢和从中枢传递到效 应器。
THANKS
感谢观看
化、吸收等代谢过程,维持机体代谢的平衡。
行为稳态的维持
03
神经系统通过大脑皮层的活动,控制学习、记忆、情感、行为
等高级功能,使机体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06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的神经基础
神经元和突触
行为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形成神经网络,实 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神经递质和受体
种改变称为神经可塑性。
02
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
工作记忆主要依赖于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而长时记忆则与海马体和大脑
皮层多个区域有关。
03
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记忆的编码是指将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存储涉及神经网络结构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波活动
学习目标
1.掌握: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丘脑及其感 觉投射系统;痛觉;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 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递质与受 体;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兴奋由神经 向肌肉的传递;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条 件反射。 3.了解: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脊髓的感觉 传动功能;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 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 节;脑电图;觉醒和睡眠。
2 效应不同: 兴奋性/抑制性突触
3 媒介物性质不同: 化学性/电突触
(3)突触传递的过程 (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膜
去极化 前膜的电压门控式Ca2+通道打开
胞外Ca2+进入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释
放
递质在突触间隙内扩散
与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后膜上某
些离子通道开放
某些离子进入胞
内
快速:递质囊泡,分泌颗粒
顺向运输
轴浆运输 (胞体到末梢) 慢速:微管和微丝
逆向运输:末梢到胞体,如神经生长因子、 狂犬病毒、破伤风毒素等
(二)神经胶质细胞
1 分类: ⑴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⑵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2 基本功能: ⑴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的作用 ⑵修复和再生作用 ⑶免疫应答作用 ⑷形成髓鞘和屏障的作用 ⑸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⑹维持细胞外K+离子浓度 (7)参与某些活性物质代谢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波活动
学习目标
1.掌握: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丘脑及其感 觉投射系统;痛觉;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 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递质与受 体;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兴奋由神经 向肌肉的传递;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条 件反射。 3.了解: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脊髓的感觉 传动功能;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 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 节;脑电图;觉醒和睡眠。
2 效应不同: 兴奋性/抑制性突触
3 媒介物性质不同: 化学性/电突触
(3)突触传递的过程 (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膜
去极化 前膜的电压门控式Ca2+通道打开
胞外Ca2+进入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释
放
递质在突触间隙内扩散
与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后膜上某
些离子通道开放
某些离子进入胞
内
快速:递质囊泡,分泌颗粒
顺向运输
轴浆运输 (胞体到末梢) 慢速:微管和微丝
逆向运输:末梢到胞体,如神经生长因子、 狂犬病毒、破伤风毒素等
(二)神经胶质细胞
1 分类: ⑴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⑵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2 基本功能: ⑴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的作用 ⑵修复和再生作用 ⑶免疫应答作用 ⑷形成髓鞘和屏障的作用 ⑸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⑹维持细胞外K+离子浓度 (7)参与某些活性物质代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触小体
突起 (Synaptic knob ) 突触 (Synapse ) 树突( dendrite):多而短
无髓神经纤维 Unmyelinated nerve fiber
功能分部:
① 受体部位;
② 产生AP的起始部位;
③ 传导神经冲动部位; ④ 释放神经递质部位
突
树 突
起
轴 突
数
量
可有多个
有
一 个
轴浆运输的功能: A、运输作用: 提供营养物质;输送神经递质和酶 B、反馈作用:保持功能联系
4、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1)功能性作用:神经冲动→控制其功能
(2)营养性作用:
通过末梢释放的物质改变被支配组织的
代谢活动,影响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麻醉药可影响神经冲动传导,但不影响
神经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
脊髓灰质炎患者前角运动神经元病变
5、神经营养因子 (1)神经营养因子( Neurotrophin, NT )
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支持神 (2)种类 本质:蛋白质
经的蛋白质,维持其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完整性。 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神经
营养因子3、神经营养因子4/5、神经营养因子6等
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
体-体突触等
▲按传递信息物质(性质):
化学性突触;电突触;混合性突触
▲按突触排列方式:
交互突触;并联突触;串联突触
▲按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3)突触传递的过程
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至末梢→ 突触前膜
去极化 →前膜Ca2+通道开放 → Ca2+内流 →囊
泡经动员、摆渡、着位、融合、出胞释放递质
入间隙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 →
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产生去极化或
超极化(突触后电位)
囊泡的动员、摆渡、着位、融合、出胞 胞浆Ca2+ 增加→ Ca2+ 与胞浆CaM结合成4 Ca2+ -CaM复合物→激活CaM依赖的PKⅡ→囊泡突触 蛋白Ⅰ磷酸化 →蛋白Ⅰ与囊泡脱离→解除蛋 白Ⅰ对囊泡与前膜融合及释放递质的阻碍作用 →囊泡脱离骨架丝(动员) →在G蛋白Rab3帮 助下囊泡进入活化区(摆渡) →囊泡固定于 前膜(着位) →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递 质从囊泡释放入突触间隙(出胞)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胞体 树突
轴 突
(一)神经元 •按突起数目:假单极、双极、多极 •按功能:感觉、运动、联络 •按所含递质:DA、Ach、NE、5-HT等 •按对下一级神经元所产生的效应:兴奋性、抑制性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胞体 轴突(Axon): 一根且长,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 Myelinated nerve fiber
无 起始端隆起,称轴丘; 细长、光滑,直径均 匀,终末有分枝 传出胞体
尼氏体
短、钝、分支呈 结构特点 树枝状,有树突 棘
神经冲动 传向胞体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和传递信息
内分泌功能
① ② ③ ④ 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 传导兴奋; 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神经-内分泌功能。
2.神经纤维的功能和类型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或动作电位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神经纤维的直径、有无髓鞘、髓鞘厚度及温度
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是“电—化学—电”的过程。 (2)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 传递只能是单向传递。 (3)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相对不疲劳性;而神经-肌肉 接头处的传递易疲劳,且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4)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 传递有时间延搁。
6)终身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
3、功能: 1)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
2)修复和再生
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4)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
5)稳定细胞外K+浓度 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7)免疫应答作用
二、突触传递
(一)几类重要的突触传递
1、经典的突触传递
(1)突触的微细结构
(2)突触的分类
▲按接触的部位:
慢速轴浆运输:由胞体合成的蛋白质构成的
微管、微丝等结构不断向前延伸及轴浆
可溶性成分向末梢的运输
逆向轴浆运输:轴突末梢摄取的物质:神经
生长因子、有向性
B、经常性、普遍性
C、快、慢两种速度:
快(40-500 mm/d),慢(1-12 mm/d )
(3)受体:已发现:Trk A 、 TrkB 、TrkC
均为二聚体
(二)神经胶质细胞 1、分类: 周围: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 施万细胞(Schwann’s cell) 中枢:星形、少突和小胶质细胞
2、胶质细胞的特征: 1)具有细胞突起,但不分树突和轴突。 2)惰性静息电位,膜电位变化缓慢。 3)不会发生动作电位, 虽有去极化(约40mV)与复极化。 4)细胞间均有缝隙连接。 5)具有多种神经递质的受体。
传导速度检测及临床意义:
●评定周围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
●检测外周神经的结构完整性:
如:髓鞘受损→速度降低。
轴索受损→波幅降低。
(2)传导兴奋特征
①完整性(结构和功能)
②绝缘性
③双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
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的区别
(1)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动作电位)进行;
(5)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全或无”的;而神经-肌肉
接头处的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有总和现象。
(3)神经纤维的分类
根据有无髓鞘分:
有髓、无髓神经纤维
根据电生理学特性分类:
A、B、C三类
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类:
I、II、III、IV四类
纤维分类
来源
Aα A类(有髓纤维) Aβ
初级肌梭传入纤维和 支配梭外肌的传出纤维 皮肤的触压觉传入纤维
Ⅱ
25-70
Aβ
Ⅲ
10-25
Aδ
IV
1
C
3. 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轴浆运输(Axoplasm trasport) : 双向性的证据 1)同位素标记氨基酸出现胞体、轴突近端、远端 2)结扎神经纤维远、近端物质堆积 3)切断轴突轴突近端、远端变形
顺向轴浆运输 快速轴浆运输:指具有膜的细胞器、递质颗 粒、分泌颗粒等膜性结构的运输
Aγ 支配梭内肌的传出纤维
Aδ 皮肤痛温觉传入纤维
B类(有髓纤维)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sC C类(无髓纤维)
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drC后根中传导痛觉的传入纤维
纤维 类别 I
来源
传导速 电生理 直径(μm) 度(m/s) 分类 70-120 Aα
肌梭及腱器官的传入 12-22 纤维 皮肤的机械感受器传 5-12 入纤维(触、压、振 动感受器传入纤维) 皮肤痛温觉传入纤维, 2-5 肌肉深部压觉传入纤 维 无髓的痛觉纤维,温 0.1-1.3 度、机械感受器传入 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