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煎服法说明

合集下载

中药的正确煎法和服用的注意事项

中药的正确煎法和服用的注意事项

中药的正确煎法和服用的注意事项中药在煎煮的时候和服用的时候都有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平时要注意,否则可能达不到服用中药的效果,甚至还有害健康。

一、特殊煎法:1、要求先煎的药物,应当先煎20-3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同煎;2、后下的药物,应当待其它的药物煎沸后再加入同煎15分钟;3、要求烊化的药物,应当先加少许水蒸化后,再兑入药汁同服;4、冲服的药物,应当将药物粉末分次加入药汁同服。

二、服用中药饮食禁忌:1、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性多温热,易耗气动火、伤阴动血。

如葱姜、蒜、胡椒、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食品,如若食用,会抵消药效,甚至促发炎症。

2、忌生冷食品:生冷食品容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取,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忌腥膻食品:很多中药均含有芳香物质,并赖以发挥治疗作用,尤以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为甚,而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宜。

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

4、忌饮浓茶:由于茶叶中含有单宁酸,浓茶里含的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取或破坏某些药效成分,药效会大大减低。

5、忌食萝卜:服用中药时不宜生吃萝卜(服理气化痰的药除外),因为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人参的补益作用,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6、忌食油腻食品:油腻食品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

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

三、中药的服用方法:1、药液温度:一般汤剂应当温而不凉时服用,但热性病者应当冷服,而寒性病者应当热服。

2、服药次数: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用。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使药效持续;呕吐的患者或小儿宜小量频服。

中药服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服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服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作为中医药的一部分,中药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中药的正确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十分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药的基本形式中药的基本形式包括:干燥剂、煎剂、丸、散、片、胶囊和贴剂等。

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煎剂和丸剂。

1.煎剂将中药饮片或药材加水煮沸,煮成药汁即为煎剂。

煎剂应在温热状态下服用,不能过于热或过于凉,以免影响药效。

煎剂一般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

2.丸剂丸剂是将中药煎汁熬制成浓膏后制成的药丸,具有易于携带、服用方便等优点,非常适合家用和旅游时携带。

丸剂在服用前可以用温水冲服或用热水煎开后喝下。

不要用热水煮沸,以免破坏药效。

3.片剂片剂是将中药煎汁浓缩后,制成药片。

片剂适用于那些不喜欢药味或者忙碌的人,片剂中的药物浓度更高,服用时要注意药量。

4.散剂散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状,以散装的形式出售。

散剂一般用来治疗外伤、损伤、疮疖等症状。

散剂服用时,要注意用温水调匀,不可保留在口中久吞。

5.胶囊剂胶囊剂是将中药制成胶囊,适用于那些有药味的人。

胶囊剂容易携带,不受环境影响,更适合旅游时服用。

6.贴剂贴剂是将中药熬制成浓膏,涂布在贴纸上制成的一种外用药物。

特别适用于风湿病、肩周炎等疾病。

使用时应先将患处清洁干净,然后将贴剂贴在患处皮肤上,注意不要将贴剂贴在伤口处。

中药服用的方法因药而异。

下面主要介绍中药煎剂的服用方法。

1.泡服法将中药饮片加入沸水中煮沸后,加糖、蜜或红枣等搅拌均匀即可,主要适合口中干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2.煎服法将中药饮片加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10-20分钟,直到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完全溶解在水中。

去除渣,放凉后口服即可。

3.文火液体制剂法将中药饮片加入冷水煮沸后,加少许红糖、蜜或冰糖,一起用文火煮30分钟后,慢慢冷却,即可口服。

1.服药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确定用药用量。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1. 准备阶段1.1 选择药材首先,你得选对中药材,这就像找对象一样重要。

买药材的时候,别光看价格,看质量也很关键。

选那些干燥、无霉斑的药材。

就像买苹果一样,红彤彤的最好。

还有,如果你去药店,问问药师,听听他们的建议。

他们可是有经验的“药界达人”,给他们点面子,听听他们的声音,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1.2 准备器具接下来,你需要准备一套煎药的器具。

这个可别马虎了。

一般来说,煎药最好用砂锅,不要用铁锅、铝锅哦,因为它们会影响药效。

砂锅可以均匀受热,药材也能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还有,别忘了准备清水,水量要充足,最好是凉白开,不要用自来水,里面有些成分对药材不太友好。

2. 煎药步骤2.1 浸泡药材首先,把药材放进锅里,加入清水,水量要比药材多一些,大约12倍的量。

接着,放在一旁浸泡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让药材“醒醒神”,充分吸水。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药材的“洗脸”时间,舒服舒服,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2.2 煎药过程浸泡好后,把锅放到火上,用中小火开始煎药。

要慢慢煮,这样药效才会慢慢释放出来。

煮的过程中,锅里的水会蒸发,记得要不断加水,保持水量。

一般来说,煎药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到一个小时,看药材的不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觉得煎药的过程有点像煮粥,那也不妨,心态放轻松,耐心点。

2.3 过滤药液煎好后,把锅从火上拿下来,静置几分钟,让药渣和药液分开。

然后,用滤网或纱布把药液过滤到另一个容器里。

药渣也别急着扔掉,可能还会有剩余的药效呢。

如果药液太浓,可以适当加水,调节一下浓度,保持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

3. 注意事项3.1 药材的保存药材的保存也得当心。

保存时,要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最好用密封袋装好,防止受潮和虫蛀。

别以为药材放在桌子上就可以,它们可不能随便放的,要给它们一个“舒适的家”。

3.2 煎药的时间煎药的时间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长。

时间短了,药效不全;时间长了,可能还会让药液变苦。

中药内服的煎服方法

中药内服的煎服方法

中药内服的煎服方法1.一次煎服法: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煎至沸腾,然后转小火煎20-30分钟,将药液倒入杯中,待凉后温煎服用。

在煎药过程中要不断翻动,以防止药材粘锅。

2.分次煎服法: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煎至沸腾,然后将药液滗入另一个容器中,再用同样的方法加水煎一次。

重复3-4次后将所有药液混合起来,待凉后分次温煎服用。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材的利用率,尤其适用于粗纤维的中药材。

3.加药煎服法:在一次或分次煎药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适当加入一些清热、理气或安神的中药材,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加药的方法是在原有的药材煎药过程中加入所需的其他药材。

4.保温煎服法: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煎至沸腾,然后将药液倒入保温桶中,放入热水中保温2-3小时。

这样可以使药液更加浓缩,提高药效,并且药液在服用时仍然保持良好的温度。

5.浸泡煎服法:将中药材加水泡浸30分钟,然后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左右,待凉后温煎服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质地较硬的中药材,如石榴皮、艾叶等。

中药煎服的注意事项:1.选用优质的中药材,尽量避免使用过期、虫蛀或霉变的中药材。

2.在煎药过程中要不断翻动药材,以避免煎糊。

3.煎药的火候应适中,过热会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过低则无法达到功效。

4.服用前注意药物的质量是否正常,如有异味或异常,应及时停止服用。

5.量取药液时要使用无菌容器,并避免污染。

6.服用中药时最好空腹或饭后2小时服用,以增加药物的吸收。

7.针对个人体质和病情,应在医师指导下选用合适的中药剂量和煎服方法。

中药煎药方法

中药煎药方法

中药煎药方法
煎药是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之一,它经常用于将草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以便更好地发挥药效。

煎药的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药效的有效提取和保持。

下面是煎药的基本步骤:
1. 准备原料:首先要准备好需要煎药的草药,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处方准备好指定的草药种类和数量。

2. 清洗处理:对草药进行必要的清洗和处理,去除杂质和污物,使其干净整洁。

3. 加水煎煮:根据药材的具体要求,将其放入适量的清水中,进行煎煮。

一般来说,草药的煎煮时间和火候都有严格的要求,需要认真掌握。

4. 过滤取药:药煎煮完成后,需要对药液进行过滤,以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只留下纯净的药液。

5. 包装保存:最后将煎煮好的药液进行包装保存,等待服用。

需要说明的是,煎药的具体操作和细节会因药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在煎药时最好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或药剂师,遵循其指导进行操作。

中药煎服法实验报告(3篇)

中药煎服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中药煎服法对药效的影响,探究不同煎服方法对药物成分提取和药效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药品:常用中药材,如当归、黄芪、桂枝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煎药锅、电热炉、烧杯、漏斗、滤纸等。

3. 实验试剂:蒸馏水、乙醇、盐酸等。

三、实验方法1. 浸泡:将中药材按照处方比例称取,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浸泡20-30分钟。

2. 煎煮:- 第一次煎煮:将浸泡好的药材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煎煮30-40分钟,过滤取汁。

- 第二次煎煮:将过滤后的药渣再次加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煎煮20-30分钟,过滤取汁。

- 第三次煎煮(如需):将第二次煎煮后的药渣再次加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煎煮20-30分钟,过滤取汁。

3. 混合:将三次煎煮得到的药液混合均匀,备用。

4. 药效检测:- 总固体含量测定:采用烘干法测定药液中的总固体含量。

-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 药效评价:根据药液的颜色、气味、沉淀等外观特征以及药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四、实验结果1. 总固体含量:三次煎煮得到的药液总固体含量分别为:1.5%、1.8%、1.2%。

2. 有效成分含量:通过HPLC检测,三种煎煮方法得到的药液中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当归:第一次煎煮(0.75mg/ml)、第二次煎煮(0.65mg/ml)、第三次煎煮(0.55mg/ml);黄芪:第一次煎煮(0.80mg/ml)、第二次煎煮(0.70mg/ml)、第三次煎煮(0.60mg/ml);桂枝:第一次煎煮(0.60mg/ml)、第二次煎煮(0.50mg/ml)、第三次煎煮(0.40mg/ml)。

3. 药效评价:- 外观特征:三次煎煮得到的药液颜色逐渐变浅,沉淀物逐渐增多。

- 药效评价:根据药效评价标准,三次煎煮得到的药液均具有良好的药效。

五、实验结论1. 中药煎煮次数对药效有显著影响,煎煮次数越多,药效越好。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煎药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水煎,分温三服"者,先用水煎煮一遍,把药汁取出,再加水煎煮二遍,与第一遍药汁混在一起。

每一次服药时,取三分之一的药量,温服。

"水煎,分温两服"者,则将两次煎好的药液分为两次温服。

除非医生特别注明,服中药多取温服。

2、医生未嘱付于食前、食后服者,则食前后服皆可,与饮食时间隔半小时左右为宜。

但补阳药要求在饭后服药。

不要在非常饥饿时空腹服中药。

3、药方中注明"泡水代茶饮"者,用中药直接泡开水服用。

泡中药的开水,当为初煮开的沸水,泡后加盖闷闭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才可服用。

一次要服光,再加第二次水。

第一泡时水多放一些,因药吸水。

再加水时,也要用开水。

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

也就是说,一付药在早上开始第一泡,喝完,再加水,再喝完。

将药渣弃去不要。

4、药方中注明"煮水代茶饮"者,泡药后先在火上煎药至沸腾,再文火煎煮五分钟,而后把药汁连同药渣倒入保温杯中,闷半小后服用。

可带药出差。

再加水时,用开水即可。

一天服一剂,过夜不服。

这种方法比常规的煎药法要省事许多,特别是对需要外出的病人。

5、有大量制附片的方子,在服药时先小口尝一下,以不麻为度。

如果麻嘴,要再煎一会儿。

服药时要小口慢慢地喝,不要一口喝光。

也可以在煎药时加一两勺蜂蜜,一起煎两个小时。

如果制附片的用量在15克以下,一般不需先煎,也不需久煎,合计煮药半小时即可。

6、如服中药恶心、呕吐的病人,宜小量频服。

用小勺慢慢地喝中药,并且,隔一会儿就喝一小口,以保证一定的服药量。

7、服中药过程中如果出现舌麻,或者手麻、头晕、腹部剧烈疼痛,或是排便次数过多,患者自觉难以忍受时,可以热水调蜂蜜服下即可。

一般如果服药中病,则可能会出现不少反应,甚至症状会短时加重或全身无力等,最好咨询医生,不可随意停服或者另服西药,否则疗效难以为继。

切切不可因病情变化,私找民间土医滥服激素,以致于病情反复。

【免费下载】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

【免费下载】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

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

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2.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

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的煎煮: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 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 1 0分钟投入锅内。

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

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中药的煎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

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汤剂的煎服法说明
中药汤剂是最常用的一种制剂形式,而药剂煎服法的恰当与否则直接影响到病的疗效。

常用汤剂煎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煎药用具一般煎煮中药应用有盖的陶瓷、搪瓷砂锅和不锈钢锅。


用铁锅以免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二、煎药用水及中水量一般汤剂用水以水质纯净为原则,如清澈的泉
水,河水或自来水。

加水量视药量多少而定,一般头煎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cm-5cm,二煎加水至超过药渣表面1-2cm。

三、煎药前的饮片浸泡煎药前,先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漫过药面,
浸泡30-50分钟,待浸泡后再煎。

四、煎药火候急火煎之谓“武火”,慢火煎之谓“文火”。

一般药应用文
火和武火交叉煎煮;解表药,清热药及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应用武火速煎后必用文略煮即可;滋补调理药先用武火煎沸,后用文火慢煎。

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防止气味走失,减少挥发成分的外溢。

如药物煎糊后须弃去,不可加水再煎服。

五、药煎时间从煎沸时算起,一般药头煎时间为20-25分钟,二煎15-20
分钟;解表药头煎时间为10-20分钟,二煎为10-15分钟;滋补调理药头煎时间为30-35分钟,二煎为20-25分钟。

六、特殊药物的煎法
1、先煎:煮沸后药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

2、后下: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一般在其它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入煎,
如薄荷、砂仁、鱼腥草等;含有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饮片一般在其
它群药煎好前10-15分钟入煎,如钩藤、苦杏仁、大黄等。

3、包煎:用薄布将药包好,放入锅内共煎。

七、服药方法一般一日一剂,分为头煎、二煎。

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
合后分早、晚服用。

一般汤剂应在温而不凉时服用,但热性病者应冷服,而寒性病者应热服。

八、服药时间一般药物宜饭后1-2小时服用,解表药煎后应趁热服下,
补益药宜饭前1-2小时服用,驱虫和泻下药宜空腹用,安神药应在睡前服用,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饭后服。

特殊情况可根据医嘱或药性而定。

九、服药剂量成人服用量一般每次药150ml 儿童服用量一般每次药
75ml,婴儿酌减。

十、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服药时一般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
消化的食物;热性疾病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食物;
服解表药时应少食生冷及配味食物;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少食萝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