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煎制与服用方法(强烈推荐)

合集下载

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常用的剂型之一,熬制和服用方法的正确使用对于中药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

一、熬制方法:1.选择合适的锅炉:中药煎煮需要使用炖锅或药锅,锅的选用应根据药材量来选择,要保证药材可以完全浸泡在水中。

避免使用铝制或镀锌锅炉,以免对中药产生不利影响。

2.药材准备:将需要使用的中药材按照处方和剂量准备好,注意对于散剂和草药,应先将其装入药袋或药盒中。

如果配方中有硬质物质,如矿石药石等,应将其研磨成粉末。

3.洗净煮器:在开始煎药前,应将煮器洗净,清除附着在锅底或壁上的杂质。

4.煎药水浸泡:将药材按照处方放入煮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药材浸泡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有些药材需要提前浸泡2-3小时。

5.煎药水煮沸:煮器用中大火煎煮至水面冒泡,然后转小火继续煮沸20-30分钟,直到汤剂浓缩到一定程度。

6.沉淀与取汤:煮熟后的药汁需要沉淀一段时间,通常是30分钟。

然后将汤剂小心地从上面盛出,避免搅动沉淀。

7.药渣处理:将沉淀下来的渣滓和煎过的药材一同处理掉,避免误服。

8.饮用药剂:将取出的药汤等冷却后稍微加热至温热的状态,方便饮用。

一般建议饭前30分钟或者饭后1小时内服用。

二、服用方法:1.遵循医嘱:在使用中药汤剂时,最重要的是遵循医生的嘱托,按照医生的处方和剂量进行服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和用药时间。

2.喝药的时间:中药汤剂一般在早、中、晚各服1次,或根据医嘱的要求进行饮用药剂的次数和时间。

3.饮药温度:中药汤剂不宜过热或者过凉。

一般中药药温以38-42度为宜,避免热度过高刺激口腔和消化道,也不宜过凉以避免中药成分不能完全被吸收。

4.忌用冷热食物:饮用中药汤剂时,忌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避免影响药效。

6.禁忌人群慎用: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中药汤剂。

总之,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草药的煎药与服用方法

中草药的煎药与服用方法

中草药的煎药与服用方法(含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一、煎药的容器:煎药容器以砂锅、瓦罐、搪瓷器皿为宜,或用不锈钢锅,禁用铁器。

二、一般药物的煎熬方法:(1)浸泡时间:入煎前除粉剂外,应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

(2)煎药用水:以一般常用的饮用水即可,用水量一般以头煎浸过药面2-3厘米,二煎浸过药面1-2厘米,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熬时间较长者酌量加减水量。

(3)煎药时间:①.解表药、清热解毒药、芳香药类药物不宜久煎。

头煎沸后15-20分钟,二煎沸后10-15分钟。

②.一般药(普通药)头煎沸后20-25分钟,二煎沸后15-20分钟。

③.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火煎,头煎沸后40-60分钟,二煎沸后30-40分钟。

(4)煎药量:儿童服用每次一般煎至50-100毫升,成人服用每次一般煎至150—250毫升。

注意: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使药料受热均匀。

每剂药一般煎两次,将两次煎药汁混合后再分开两次服用。

三、煎药质量、技术基本要求:1、药渣煎透度:做到三无(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2、药汁浓度:做到汁浓味厚。

四、注意事项:1、煎药时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

2、注意另包药的投下时间和煎煮方法。

五、用法用量:内服中草药、水煎服。

每日1剂,每剂煎煮两次。

将2次的煎液合并,再分开2次服,或遵医嘱。

六、温馨提示:请拆开小包装后再煎药,如遇拆零药品,请别扔掉,仔细从药袋中倒出与药同煎!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应煮沸20-30分钟后,再入其他药同煎。

2.后下:宜在一般药(普通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下同煎5-10分钟即可。

3.烊化:在其他药煎至预定量时,将烊化药置于去渣药汁中,微火慢煎药,同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即可。

4.焗服:用开水半杯或将煎好的药汁趁热浸泡并加盖10—15分钟,待降到适当温度时滤出药汁。

5.包煎:凡有绒毛、细小籽粒等或遵医嘱需要包煎药物应装入布袋扎紧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6.冲服:将冲服药调入煎好的药汁中或加入开水中冲服。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常用的剂型之一,通常制剂为煎剂,包括水煮剂和蒸煮剂。

正确的煎煮和服用方法对于发挥中药的疗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一、准备材料和器具1.中药材:按处方准备所需的中药材,可根据需要事先将中药材洗净备好。

2.水:选择纯净水或矿泉水,避免使用自来水和污水,因为其中可能含有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

3.家用煎药器:煎药器分为陶瓷煎药壶和电子煎药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4.家用火炉或电磁炉:确保煎药过程中有恒定的温度和时间。

二、煎煮中药1.根据处方将中药材按照比例放入煎药壶中。

2.加入足够的水,一般是中药材的5-10倍,视中药材的性质、用途和处方具体情况而定。

3.将煎药壶放在家用火炉或电磁炉上,调节温度,一般控制在中火加热。

4.等水开始沸腾后,改为小火煎煮。

注意不要让水溢出,可适当调节火候。

5.根据处方所示的煎药时间,进行持续煎煮。

一般来说,水煎剂的时间为30分钟,蒸煮剂的时间为1小时。

6.煎煮结束后,用漏网过滤中药渣,将药液倒入容器中备用。

注意保存容器要干净无菌。

三、服用中药1.根据医生的指示和处方,决定一次服用的剂量。

一般成年人一次剂量为100-200毫升。

2.中药汤剂一般在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3.中药汤剂可以冷热服用,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4.中药汤剂一般口感苦涩,如果不能忍受,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

5.中药汤剂的服用时间一般为每日2-3次,根据具体情况和处方来决定。

6.注意饮用中药汤剂时的温度,尽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四、注意事项1.在煎煮中药过程中,应保持煎药器和煎药环境的卫生。

2.煎煮中药时,注意煎药壶不要用铁制或铝制的,以免产生与中药材发生反应或杂质物质释放。

3.在煎煮期间,不要离开煎药现场,以免引发意外事件。

4.在服用中药汤剂期间,尽量保持室内环境的稳定,避免寒冷、潮湿和刺激性气味。

药方煎法及服法

药方煎法及服法

第一个偏方:药方煎法及服法:红枣大粒八粒,小粒十粒(共用十八粒),白花蛇草二两,铁树一叶,半枝莲一两,四味药共为一剂,可煎二次,第一次煎用水量十五磅(约十五碗水即五磅水瓶三瓶水)煎煮二小时,第二次十磅(约十碗水即五磅水瓶两瓶水)煎煮二小时,然后将煎好的药汤倒在一起,日夜当茶服用。

说明:一:该药主治各种癌症。

根据服法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除乳癌效果较差,其他癌症服之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肠癌,只服4至6小时即起异常效果。

二: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该药对脏腑之热毒及痔疮、热咳等症,服后都确实生效且能彻底治愈。

三:注意: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恐其冲淡药效。

如果癌症三花(即是表面能看见烂的),可将刚生长的鲜草药捣烂,取其渣,将渣敷于患处,取其汁用水烧热当茶饮。

此药方不分男女老幼,服用三至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用后大小便常常有浓血排出,这反应,毒物清除后即止,可勿惊疑。

四:此药方是一个犯人在执行死刑前三天供出来的,系祖传秘方,因恐怕死后失传而公开。

到目前为止,治愈者无数,是救人一奇方。

第二个偏方:公开【祖传治癌秘方】治癌千余例,有效率100%。

癌症肆虐全世界,每秒死亡好几人,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但医学界束手无策!为救拔病苦众生,为光耀如来家业,李清岩居士无私贡献祖传秘方,治疗各种癌症/肿瘤千余例,有效率100%。

李家祖传治癌秘方:主治:各种癌/瘤配方:生五灵脂10克,生黑牵牛20克,生香附子10克,生广木香10克.用法:买药时加工成粉,加白醋调糊为丸,阴干.一次10克.生姜汁送服,每天3-4次(小儿药量减半).也可以不调糊,服药时加些醋.注意:不得吃人参。

孕妇不可用。

说明:一般病例30分钟见效,经千余例临验,疗效100%,被称为神方!本方前三味药是祖传秘方,第四味药是贡献人研究所加.献方人:广东饶平县三饶镇西巷头民间医师李清岩正告:持方人公开祖传秘方,救死扶伤,功德无量!经济困难的同修在给人治病时可以适当收取成本以维生,但绝不能牟取暴利!任何人不得私作主张修改药方,那会害死人!若遭天谴,后果自负!请广泛转贴,举手之劳,可以解救病苦众生,感动神明,必得善报。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煎服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服用方式,它通过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后饮用,以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这种服用方式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然而,中药煎服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下将详细介绍。

一、中药煎服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煎药器具:中药材煎煮需要选择合适的锅具,一般推荐使用铁锅或砂锅,不建议使用不锈钢、铝制或陶瓷锅。

锅具选择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材质不易溅沫,导热性好,底部均匀加热,不易破损。

2.中药配方准备:根据医生开方的中药处方,准备好各类中药材,将其按照比例混合。

3.清洗中药材:将每一味中药材用清水浸泡15-30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

可以带皮的可以不去皮,不带的要去皮。

注意不要有破损变质的材料。

4.泡制中药材:倒入适量清水,加入泡洗干净的中药材。

先大火烧沸,然后转小火慢煎,一般大约煎煮20-30分钟左右。

若中药处方中有特殊煎煮要求,比如加入酒类或者其他辅料,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操作。

5.滗去药渣:煎制完毕后,将药液倒入滗网中,去掉杂质和药渣。

6.饮用中药汤剂:将中药汤剂倒入杯中,温热时饮用。

二、中药煎服的注意事项1.遵循医生指示:中药煎服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根据医生开方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准确服用。

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服用时间,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

2.煎药时间:中药煎制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可能会导致有效成分的丧失,过短则可能无法充分提取药性。

3.药材煎煮次数:中药煎煮一般可重复2-3次,第1次为主剂量,第2、3次为副剂量。

第一次的药汤最浓,适宜分为两次服用。

第二次的药汤次浓,适宜分为两次服用。

第三次的药汤淡,一般在较短时间内直接服用完毕。

4.常规保鲜:煎制好的中药汤剂最好当天服用完,不要放置过久。

如需分次服用,可以将剩余的中药汤剂分装冰冻保存,不要反复冷冻。

5.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中药煎服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葱、生姜、大蒜等,以免影响中药的疗效。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一、煎药器具的选用选用砂锅、搪瓷锅、不锈钢锅,而不要选用铁锅、铜锅、铝锅。

二、煎药的基本步聚1,中药材先用干净的水清洗一下,再用冷水浸泡,水没过药材2-5厘米,先浸泡1-2小时。

2,大火(武火)烧开后转成小火(文火)继续煎煮,一般的药第一次煎煮沸后再煎30分钟就可以,过滤并倒出药液。

第二次加少量水煎煮沸后再煎15分钟,药品质时坚硬者可多煎5-10分钟,两次煎的药液兑到一起混合均匀,一般为400毫升左右,分两次或者三次服下,一副药一般都是服用一天。

小儿酌减。

3,清解、发表药时间要短些,药液未沸时用武火,沸后用文火,并须时常搅拌。

三、特殊中药煎法1,先煎购买的药剂内凡注明“先煎”者如无特殊指定则先煎10-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物一起煎煮。

有些药物质地坚硬或者有毒,需要大火先煎30分钟左右,个别特殊的中药先煎的时间更长一点,比如生附子一般需要先煎一个小时以上。

2,后下有些药物气味芳香(如薄荷)或走窜(如砂仁),需要后下。

在其他药物第一煎出锅前5-10分钟内将后下的药物加入进行煎煮,需要盖严锅盖。

3,包煎有些药物有绒毛或者细刺,需要在煎药前把它们装入纱布袋中再与其他药物一同煎煮。

4,另煎对于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需要单独煎煮,一般煎煮时间较长,通常需要1-2小时,煮好的药汁最后兑进其他煎好的药汁里。

5,烊化(溶化)阿胶需要烊化,放入煎好的热药液中溶化后服用。

6,冲服有些粉剂(如三七粉),倒入适量水或药液中冲服即可。

注意事项:1,如果没有特殊指定,混合的中药汤液分二次温服,即早饭前与晚饭后各服一次。

如果服药后感觉肠胃不适,可以分三次服用,即在中午饭后再服一次,这样每次服用的药量相应的减少了。

2,有些特殊的药物或者外用中药,需要遵医嘱使用。

3,有条件的尽量自己煎药,有些机器煎的药物浓度不够,会影响疗效,有些没煎好还会吃了不舒服。

4,生附子20克以下的要先煎够一个半小时,20克以上要煎够2个小时以上,中途不可加凉水,如水量不够直接加开水。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中药煎煮是中医药中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通过煎煮可以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增强药效,并且去除一些有毒物质或不必要的成分。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煮汤法:这是中药煎煮的最常见方法之一、首先,将药材洗净,放入大锅中。

然后,加入适量的水,一般是药材的2-3倍量,把锅置于火上烧开,再转小火慢慢煮1-2小时。

煮药时要注意火候,大火煮开后要转小火,保持水量,防止药液过于稠厚或过于稀薄。

之后,用纱布或滤网过滤掉渣滓,将药汁留下。

根据需要,可以分次服用或分次煮服。

药渣可以再次加水煎煮,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成分。

陈煎法:这是一种相对独特的煎煮方法,适合于一些特殊的中药,如一些根茎类、块茎类中药。

首先,将药材洗净,加水浸泡一段时间,以软化块茎或根部。

然后,将药材切成薄片或小块块或纱布袋中。

接着,将药材与水一同放入大锅中,加水煮沸,转中小火煮约1-2小时,之后,关火焖30分钟即可。

此时,药汁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地渗透到药材中,提取更充分。

炖煮法:这种煎煮方法适合于一些质地较硬、比较难煎煮出有效成分的中药。

首先,将药材洗净,切成小块。

然后,将药材与适量的水一同放入瓷砂炖盅或电压力锅中。

之后,用大火烧开,再转中小火慢炖数小时至一整夜,以便将有效成分渗透到药液中。

最后,将药液过滤后便可服用。

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水煎浸泡法: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煎煮方法,适合用于炮制一些容易溶解或浸泡出有效成分的中药。

将药材洗净,切成小块。

然后,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以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来。

之后,用文火炖煮一段时间,将溶解的药液煮浓。

最后,将药液过滤后便可服用。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每种方法根据不同的药材和配方,会有一些变化。

在煎煮中,需要注意加水量、火候、煮时间等,以充分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同时避免破坏药效。

最后,温馨提醒,草药使用应遵循中医医生的指导,并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

中草药煎煮方法

中草药煎煮方法

中草药煎煮方法
中草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材,具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
领域。

然而,中药的使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尤其是在煎煮方面。

下面介绍一些中药煎煮的方法:
一、水煎法
1.将药材放在煎药器中,加入适量清水,将煎药器投入水中,开大火煮沸,待水沸后调小火,缓慢煎煮20分钟左右。

2.喝药时应先将药渣滤去,将药汁分数次饮用,一般常用的是纱布滤器。

二、浸渍法
1.将药材放在瓷罐中,加入足量白酒,浸泡1-2个星期。

2.浸泡后,将药酒放在阳光下晒干,取药酒饮用。

三、炮制法
1.将药材炒至变色,去除杂质、冷却后研末。

2.加水或酒搅拌均匀,然后再过滤,取汤液饮用。

四、微波炉煎煮法
1.将药材和水放入微波炉,按煮饭模式煮10分钟左右。

2.取出时注意防止烫伤,用纱布滤去药渣,分数次饮用。

以上是常见的中草药煎煮方法,使用时需要根据各种药材的特点和功效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

同时,也需要注意药材的煮制时间、温度等因素,以确保最大限度地提取药物成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煎制与服用方法
现在,中医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当您把一包包中草药拿会家以后,到底该怎样正确地煎煮和服用呢?下面我们来谈谈。

首先,我们要选择好煎药的工具,现在有些朋友对此不大在意,用平时煮饭的铝锅来熬中药,这是不对的,一般情况下,中药不能用金属器皿来煮,因为金属器皿中所含的各种金属成份会与某些中药的成份产生化学反应,而且其中某些重金属被析出后会被人体吸收,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大家请记住,也不能用搪瓷盆来熬中药,因为搪瓷盆也会在熬药的过程中析出化学物质,所以最好是选用砂锅或者药壶来煮中药,一般中药店都有卖药壶的,十多元钱一个,也不贵,日杂商店也会有卖的。

但是,有的朋友会发现,药壶在开始煮的时候会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用泥渣烧制的药壶会有一些缝隙,传统的做法是,在第一次使用以前,先用药壶熬些玉米面,熬好以后,药壶的缝隙就会被堵住了。

如果您用砂锅煮药,那么记住,一开始不要使用大火,否则砂锅会出现裂锅现象,要先用小火,等砂锅整个都热了,再适当加大点火力。

在熬药之前,您需要先把药物在水中泡半个小时左右,这样熬出的有效成份更多,否则药熬好后,您再检查,好多药(比如茯苓)的里面还是干的呢,当然也就浪费了。

熬药的时候,您一定要先注意看看有没有医生嘱咐的先煎的,在中药里,有些药物如:生龙骨、生牡蛎、龟板、鳖甲、磁石、生石膏等药物有效成份难以煎出,所以是要先煎的,一般药店会给单包,您需要把它们在药壶里先煮半个小时以上,然后再下其它的药物。

中药里面比较特殊的药物,比如附子,这个药有一定的毒性,主要的有毒成分是乌头碱,这个毒性成分在熬到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就被破坏了,所以大家要记住,附子一定要先熬半个小时左右,然后下入其他的药物,再熬半个小时,这样熬满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如果药量大的时候,一定要熬到以附子用嘴尝,不再感到麻为好。

另外还有比如灶心土等药物,因为要取的就是它的厚重淳香之气来和中祛秽,所以中医传统的方法是先用它熬水,然后把药渣滤出,再用它熬出的水来再煎煮其它药物。

有些药物则是需要后下的,比如藿香、佩兰、白寇仁、砂仁等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它们的挥发物质很容易散掉,所以需要药快要熬好的时候,再把它们下到药里面,稍微煎煮越四、五分钟就可以了。

有的时候,需要根据病情来考虑煎煮的方法,比如有的感冒患者是外寒里热,那么我的经验是将清里热的药物如黄芩、连翘、双花、生石膏等药物先煎,等快煎好的时候,再把解外寒的药物如苏叶、葱白等放到药中,然后立刻闭火,再闷五分钟,就可以了,这样疗效就明显比把药物放在一起煎要好许多。

有些药物如旋复花、滑石等,因为它们的药渣会刺激消化道,所以需要用布包好在放入药壶煎。

过去还有些传统煎法,比如清暑利湿的六一散用鲜荷叶包扎好后放入药中煎,这样疗效更好,但是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做了。

过去还有用鲜芦根熬水,然后在用这个水来煮清热解毒的药,这样清透之力更强,但是现在由于鲜药的保存是个问题,所以也几乎没人这么熬药了,最近听说,有的药店开始卖真空包装的鲜芦根了,这是个好的苗头。

煮药的时候,要遵循大火开锅,小火煎药的原则,不能一直用大火熬,否则会很快熬干。

传统中医认为,熬药的时间长短和病位是有关系的,如果病位在下焦,那么就需要多熬一些时间,使药味厚重下沉,如果病位在上焦,则需要少熬些时间,尤其是当外邪在肺经,需要宣解的时候,熬药一般是刚开锅,“香气大出”就可以了,这时取药物的轻清之气,直抵肺经,祛邪外出。

如果是一般的中药,多是先熬二十分钟,滤出一碗药汁,然后添水,再熬十五分钟,再滤出一碗药汁,再添水,再熬十五分钟,再滤出一碗药汁,然后三碗药汁混合,再加热一下,就可以喝了,这样熬的药,既有熬二十分钟就可以熬出的成分,也有熬几十分钟才可以熬出的成分,所以比较全面。

药熬好以后,喝药也是很有学问的,在临床中,医生会碰到很多患者咨询中药到底该什么时间喝,实际上,这完全要看患者的病情而定。

有极个别的患者对某类药物过敏,我们翻阅医学论文,就会发现经常有过敏的报道,这虽然是非常少的情况,如同西药的麻醉剂,一定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人过敏的,这个是药物的特点,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所以,我建议每个人在喝药的时候,第一副药,一定要试探着喝,比如本来应该喝一碗,第一次喝三分之一碗,然后观察一下是否过敏,如果没有问题,再喝剩下的三分之二,如果再没有问题,再按照正常的计量喝,这是每个喝药的人都要注意的。

我通常每个患者都作此提示,尤其是在药物里面有昆虫类药物的时候,因为有很多人对异体蛋白过敏,所以尤其要做出特别提示。

一般情况下,喝中药讲究的是早饭前,晚饭后,但是这只是一般原则。

中医认为,如果服用的是补益类的中药,尤其是入肾经的中药,那么最好是在饭前服用,这样药力可以直入下焦,如果服用的是治疗上焦疾病的药物,则最好在饭后服用,这样疗效更好。

但是服药的时间也还要根据患者自己的体会来调整,比如有的患者一服用中药就感觉胃口不舒服,那么就可以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一般不建议饭后马上服药,最好是半个小时以后再服。

在临床中,中医还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服药方法,比如,补阳的药物最好在早晨或者上午服用,这样可以借助人体上午阳气的生发,来使药物起到更大的作用;补阴的药物可
以在下午或者晚上服用,因为人体晚上阴气用事。

而安神的药物则最好在晚上睡觉前服用,这样疗效更好。

另外,还有按照人体经气旺衰来服用药物的方法,比如清代医家叶天士就说:“肾经药,侵晨服”,因为传统中医认为清晨是肾经最弱的时辰,这个时候补肾则事半功倍;而去心火的药物则最好在中午午时服用,因为这时心经当令,可以使药物直折心火;补脾的药物可以在傍晚服用,因为此时脾胃的经气最弱,则补益效果较好。

同时,中医服药时还讲究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整服药方法,比如患者服用的是泻下的药物,那么就要看患者泻下的情况,如果患者的大便不泻,那么就要继续服用,如果泻了,那就要及时调整用量,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就规定服用大承气汤,如果患者泻了,那就要“止后服”,就是不要再服了,否则会损伤人体正气。

而有些药物,却并不能按照一天两次那么服用,比如病情紧急了,那么就需要频服,古代医书中经常记载此时要大锅熬药,随时频服;而对于像治疗咳嗽或者咽喉等疾病,则最好的服药方式是小口频呷,也就是小口喝,然后在嘴里含一会儿,再慢慢地咽下去。

另外,服用中药时的饮食禁忌也很关键,如果处理得好,甚至可以帮助中药增强疗效,比如《伤寒论》中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张仲景就让患者在喝完药后,再喝一些热稀粥,这样可以帮助人体生发胃气,祛邪外出。

所以,服用中药以后最好是清淡饮食,切忌膏梁厚味,大鱼大肉,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而常喝一些小米粥、山药粥等则可以帮助人体的胃气迅速恢复。

另外,朋友们关注最多的就是中药和西药是否可以同时服用的问题,其实,中药里的某些成份会和西药产生化学反应,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酶制剂、含有氨基比林等成分的解热镇痛剂、某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如洋地黄制剂等,就不能与中药同时服用,因为这些成份容易同某些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反应,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由于每味中药都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化学成份,具体会与哪些西药产生反应,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中西药最好是分开一个小时以上服用。

看来,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方面讲究还是挺多的,大家可以在就诊的时候随时咨询医生,了解适合自己的服药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