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先煎药的正确步骤
中药中先煎药的正确步骤

中药中先煎药的正确步骤
先煎是中药煎煮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某些硬质或难以溶解的中药材,以及一些补益药。
先煎药的正确步骤如下:
1. 将需要先煎的药物单独拿出来,用水浸泡20~30分钟。
如果是粉末状中药需要用纱布包着煎(以免造成药材的流失)。
2. 先煎的药物需要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煎煮20~60分钟。
3. 一般来说,先煎的药物可以煎煮2~3遍,充分的提取其药物成分。
4. 先煎的药物煮完后,然后把其他已经泡好的中药和煎好的药汤一起倒入锅中,大火煎开,小火煎煮30~40分钟即可。
以上就是先煎药的正确步骤,按照以上步骤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取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保证药效。
一般中药煎煮流程

一般中药煎煮流程如下:
1.浸泡:煎药前,用干净的饮用水浸泡药物不少于30分钟。
需要
先煎、后下及另煎等特殊处理的药物应分开浸泡,均不少于30分钟。
2.煎煮:每剂药可煎煮两次,合并服用。
煎煮时加水量超过药物
表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不易浸没以及需要煎煮时间较长的药物可酌量多加些水。
煎煮时间因方剂功用主治、药物功效不同而存在差异,药物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比第一煎略短。
3.特殊煎煮:凡注明先煎、后下、另煎和包煎等要求的中药饮片
要特殊处理。
例如,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药材应先煎煮30分钟,再投入其他药材(已先行浸泡)同煎。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砂锅,将中药倒入砂锅里,倒入饮用水泡药,水位淹没手指,泡30-60分钟。
2. 放煤气灶上熬第一遍,大火,熬沸腾后及时取下盖子,翻动均匀盖上盖子,改最小火再煮30分钟,中间再翻动2-3次。
3. 30分钟后倒出第一遍药汤,熬出来的药汤大概200毫升左右。
4. 第二遍熬药,加入第一次一半的水量,翻动均匀,泡5-10分钟。
大火,熬沸腾,翻动均匀盖盖子,转小火25分钟左右,中间翻动2-3次。
5. 倒出第2遍汤药和第1遍融合在一起,两遍药汤混合后大概400毫升,倒出200毫升左右饮用,剩下一半的放冰箱。
6. 第三遍药汤,加入满凉水,放煤气灶上煮沸腾,中间不要离开人防止溢出。
开锅关火凉凉40-50°,泡脚30分钟左右倒掉。
中药煎药正确方法

中药煎药正确方法
中药煎药是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不正确的煎药方法会影响煎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中药煎药的正确方法:
1. 配方选择:选择合适的药方,并根据个人情况确定用药量。
2. 材料准备:将中药材按比例配好,必要时清洗干净。
3. 清水浸泡: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或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20-30分钟,让中药材充分吸水。
4. 加水煎煮:将煎药锅置于火上,加入清水,火力调至小火,煎药时间根据不同的药材和配方而定。
5. 过滤取汁:煎药时间到后,将中药渣过滤出来,取得药汁。
6. 调整剂量:药汁可能过于浓缩,需要根据配方调整剂量,最后将药汁喝下即可。
7. 清洗煎药锅:清洗煎药锅,准备下一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煎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配方,不要随意更改用药量和比例。
同时,煎药过程中要注意火力和煎药时间,避免煎药过度或不足。
最后,中药煎药后的药渣可以用来制作中药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 1 -。
电煎药壶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电煎药壶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电煎药壶是一种现代化的中药熬制工具,其熬制中药的方法如下:
1. 准备药材:提前将需要用到的中药材料准备好,按照方剂中规定的用量加入电煎药壶内。
2. 加水煎煮: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电煎药壶内,按照说明书上的控制按钮,选择合适的煮药时间和火候。
一般来说,煎药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
3. 过滤药液:煮好的中药液用纱布或过滤袋过滤,去除渣滓,获得浓缩药液。
4. 储存药液:将过滤好的药液倒入密封瓶或药用玻璃瓶中,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摇晃,以免药液变质或失去药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煎药的过程中,必须按照中医药理论和方剂的要求进行煎煮,并严格按照药材的用量和时间配合药方,以保证药液的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中药煎药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煎药方法可以保证中药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下面将介绍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中药治疗疾病。
1. 选材: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是煎药的第一步。
中药材应该具有良好的外观,无虫蛀、霉变等情况。
同时要注意中药材的保存,避免受潮、发霉等情况。
2. 洗净:将选好的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物。
洗净后的中药材应该沥干水分,避免煎药时水分过多影响煎药的浓度。
3. 切片:对于一些较大的中药材,需要将其切片或切段,以便于煎药时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4. 入锅:将洗净的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一般来说,水的用量要比中药材多,以确保煎药过程中水不会过量蒸发。
5. 正火煎药:将煎药锅放在火上,用大火煎药至沸腾,然后改用文火煎煮一定时间。
具体时间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性而定,一般为20-30分钟。
6. 滤渣:煎药完成后,将药渣和药液分离。
可以用纱布或滤网将药渣过滤出来,留下中药液备用。
7. 煎药液:将滤出的中药液再次放入煎药锅中,用文火煎煮至一定浓度,一般来说,煎至原来的一半左右即可。
8. 冷却:煎药液煎好后,需要让其自然冷却至适宜温度。
一般来说,中药煎好后应该趁热服用,但也要避免烫伤口腔和消化道。
以上就是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方进行煎药,避免随意更改药材和用量。
同时,应该注意中药的贮存和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中药。
希望大家能够正确使用中药,发挥其最大的疗效。
中药煎药操作流程

中药煎药操作流程中药煎药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草药加水煮沸,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是中药煎药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根据医生的处方,准备好所需的草药,并在配伍方面进行核对。
2.根据处方的比例和剂量,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称量。
二、清洗处理1.将需要的草药放入容器中,用清水浸泡片刻,然后放入流动的水下,用手轻轻揉搓草药,以去除泥土等杂质。
2.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将草药放置在干净的盘子上,晾干备用。
三、研磨处理1.将已经晾干的草药放入研磨机中,加水适量,研磨成均匀细腻的粉末。
2.研磨好的草药粉末可以直接使用,或者根据需要进一步操作。
四、煎药处理1.将煎药机或煎药锅用清水洗净,并加入适量的水,根据处方调节好水的量。
2.将草药粉末放入煎药机或煎药锅中,加盖加热,用大火煮沸。
3.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煎煮,持续时间根据处方中的要求进行控制。
4.在煎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煎药的次数和时间,一般要求煎煮2-3次,每次30-60分钟。
5.煎煮结束后,根据需要筛取药液,将获得的药液装入干净的容器中。
五、保存药液1.煮好的药液需要及时进行保存,以防药液发生变质。
2.可以将药液放入干净的玻璃瓶中,盖好盖子。
3.药液的保存温度一般在5-10摄氏度之间,最好放置在冰箱中。
六、用药注意事项1.使用药液前需要先试药,以确保药液的品质和有效性。
2.使用药液时,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掌握好剂量和用药时间。
3.使用药液期间,要注意肚子不要吃凉食、油腻食物,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中药煎药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清洗处理、研磨处理、煎药处理、保存药液和用药注意事项等环节。
只有在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并注意药材的质量和合理的使用剂量,才能有效地提取和利用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药煎煮法的工艺流程有

中药煎煮法的工艺流程有
以下几个步骤:
1.洗净药材:将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尘土和杂物。
2.切碎药材:将药材切成适当的大小和形状,便于煎制和提取有效成分。
3.加入水: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一般是药材重量的10倍左右,用大火煮沸。
4.焯水:水煮沸后,立即倒掉药汁,放入清水再次煮沸,这个过程叫“焯水”,主要是为了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苦味。
5.加炖:焯水后,药材再次加水,一般是药材重量的6-8倍,用中小火慢慢熬煮2-3小时,取出渣,留下药汁。
6.调味:将药汁根据需要添加蜜糖、红糖等调味品,以提高药汁的口感。
7.瓶装:将药汁装入干燥的瓶子或药袋中,密封好,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一般药汁的有效期为一个月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先煎药的正确步骤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如果买的是中草药需要先进行煎药,然后再服用,煎药也是门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怎样才能煎药,煎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药性的好坏,决定了治疗作用是不是更好,所以说在煎药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一些常识,首先要选择煎药器具,煎药器具不能选择金属类的。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
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
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
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
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
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
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
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
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
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
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
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
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
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
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
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
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
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
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
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
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
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
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
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
儿童可分2-3次服用。
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