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与服用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与服用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与服用中药由于原材料来自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毒付作用比西药要小的多,所以愈来愈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而汤剂是我国中医药常常利用的一种剂型,它是将炮炙后的各类中药材,通过中医按照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的巧妙配伍后所配成的药剂,加上水置于有盖的煎药器具内,在火上加热,藉水滚沸煎熬而提取它的有效成份的液体制剂。

因为它的药力容易被病人吸收,能迅速发挥药效,对人身体的全面调理超级合理,而且操作简单易行,无刺激性及副作用。

那么如何煎煮中药才能更合理的发挥汤剂的治病优势,而不降低药效呢?下面介绍一下煎煮和服用中药应注意的问题。

1 煎煮中药器具的选择:究竟选什么器具煎药最好呢?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梁代陶洪景说:“温汤勿用铁器”。

明代李时珍曾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

”这是因为铜铁器能与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份发生化学反映。

首先选药锅最好选用陶器砂锅,因其性质稳定,价钱廉价。

也可以用不锈钢锅、玻璃和搪瓷锅,忌用铁锅或带油垢的锅。

2 加水量:将中药放入药锅中后,加入凉水,水要清洁没有杂质,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

药多水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

”有效成份浸出不完全,药物有效成份会因为局部高温而受到破坏。

药少水多,虽能增加有效成份的溶出量,但药量太大,不宜病人服用。

另外因为药物质地不同,吸水量也不同。

因此煎药用水量的多少,要随药物的用量和质地而定。

煎煮花、叶、全草及质地轻松的药物,其水量要大于一般用水量,煎煮矿物、贝壳及其他质地坚实的药物,其水量要小于一般用水量。

当加入水时,药随水浮起后可以搅拌一下,第一煎的水位要高于药物表面3至5厘米,第二煎可超过药渣表面1~2厘米,浸泡药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浸泡时间不宜太长,以避免引发药物酶解或腐败。

3 煎药火侯:煎药的火候:煎药温度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

中医常常利用文火、武火来表示。

文火就是弱火,武火就是强火。

李时珍说:“凡一切补液诸膏宜桑柴火(即文火)煎之”。

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常用的剂型之一,熬制和服用方法的正确使用对于中药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

一、熬制方法:1.选择合适的锅炉:中药煎煮需要使用炖锅或药锅,锅的选用应根据药材量来选择,要保证药材可以完全浸泡在水中。

避免使用铝制或镀锌锅炉,以免对中药产生不利影响。

2.药材准备:将需要使用的中药材按照处方和剂量准备好,注意对于散剂和草药,应先将其装入药袋或药盒中。

如果配方中有硬质物质,如矿石药石等,应将其研磨成粉末。

3.洗净煮器:在开始煎药前,应将煮器洗净,清除附着在锅底或壁上的杂质。

4.煎药水浸泡:将药材按照处方放入煮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药材浸泡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有些药材需要提前浸泡2-3小时。

5.煎药水煮沸:煮器用中大火煎煮至水面冒泡,然后转小火继续煮沸20-30分钟,直到汤剂浓缩到一定程度。

6.沉淀与取汤:煮熟后的药汁需要沉淀一段时间,通常是30分钟。

然后将汤剂小心地从上面盛出,避免搅动沉淀。

7.药渣处理:将沉淀下来的渣滓和煎过的药材一同处理掉,避免误服。

8.饮用药剂:将取出的药汤等冷却后稍微加热至温热的状态,方便饮用。

一般建议饭前30分钟或者饭后1小时内服用。

二、服用方法:1.遵循医嘱:在使用中药汤剂时,最重要的是遵循医生的嘱托,按照医生的处方和剂量进行服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和用药时间。

2.喝药的时间:中药汤剂一般在早、中、晚各服1次,或根据医嘱的要求进行饮用药剂的次数和时间。

3.饮药温度:中药汤剂不宜过热或者过凉。

一般中药药温以38-42度为宜,避免热度过高刺激口腔和消化道,也不宜过凉以避免中药成分不能完全被吸收。

4.忌用冷热食物:饮用中药汤剂时,忌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避免影响药效。

6.禁忌人群慎用: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中药汤剂。

总之,中药汤剂的正确熬制和服用方法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可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中药汤剂的煎煮和服用时,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煎煮方法1.材料准备:先将所需中药将齐备,按照方剂要求的比例准备好。

若有使用砂锅煮药的要求,煮药锅盖、漏网等煎药辅助工具也需备齐。

2.准备水:选择适量的清水,一般按照药材的重量比例确定,药材和水的比例通常为药材重的10倍。

3.清洗药材:将需要使用的中药材放入盆中,用清水反复冲洗,去掉杂质和灰尘,特别是有泥土残留的药材需要特别留意。

4.煎药技巧:将清洗好的中药放入煮药锅内,加入适量清水,高压锅一般加水到药材淹没即可。

一般草药加水开煮,再转小火煎煮15分钟左右,木质药材则需先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再用武火煮沸,转文火煎煮30分钟左右。

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煮沸过度。

5.筛滤药液:将煎好的药液稍微放凉后,用细眼滤网将渣滓滤去,保留药液。

滤药液时,可使用滤袋或纱布袋加强过滤效果,避免杂质进入汤剂。

6.分装保存:将滤好的药液分装到瓶子或容器中,尽量一次性饮用完毕,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药效减损。

二、药剂服用方法1.剂量使用:中药汤剂一般分为多个剂量,按照医师的建议和药方的指示使用,遵守药方的计量,不可自行增减。

2.温度调控:饮用汤剂时要控制好温度,不宜过热或过凉。

一般建议汤剂温度保持在40-50摄氏度,避免烫伤口腔。

3.分次饮用:一般服用中药汤剂时,建议分次饮用,每次的服用量可以适量减少,增加饮用次数,这样有助于提高药效。

4.配合饮食:药剂饮用前后一般不宜食用过多的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同时,避免饮用刺激性和影响药效的饮料,如酒、浓茶等。

总结:中药汤剂的煎煮和服用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药方进行操作,以上介绍的是一般的煎汤和服用方法。

在煎煮时注意火候的控制和药液的过滤,确保药液的质量。

在服用中药汤剂时遵循医师或药师的建议,注意剂量的使用和药物的合理配合,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保证身体的健康。

中草药的煎药与服用方法

中草药的煎药与服用方法

中草药的煎药与服用方法(含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一、煎药的容器:煎药容器以砂锅、瓦罐、搪瓷器皿为宜,或用不锈钢锅,禁用铁器。

二、一般药物的煎熬方法:(1)浸泡时间:入煎前除粉剂外,应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

(2)煎药用水:以一般常用的饮用水即可,用水量一般以头煎浸过药面2-3厘米,二煎浸过药面1-2厘米,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熬时间较长者酌量加减水量。

(3)煎药时间:①.解表药、清热解毒药、芳香药类药物不宜久煎。

头煎沸后15-20分钟,二煎沸后10-15分钟。

②.一般药(普通药)头煎沸后20-25分钟,二煎沸后15-20分钟。

③.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火煎,头煎沸后40-60分钟,二煎沸后30-40分钟。

(4)煎药量:儿童服用每次一般煎至50-100毫升,成人服用每次一般煎至150—250毫升。

注意: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使药料受热均匀。

每剂药一般煎两次,将两次煎药汁混合后再分开两次服用。

三、煎药质量、技术基本要求:1、药渣煎透度:做到三无(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2、药汁浓度:做到汁浓味厚。

四、注意事项:1、煎药时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

2、注意另包药的投下时间和煎煮方法。

五、用法用量:内服中草药、水煎服。

每日1剂,每剂煎煮两次。

将2次的煎液合并,再分开2次服,或遵医嘱。

六、温馨提示:请拆开小包装后再煎药,如遇拆零药品,请别扔掉,仔细从药袋中倒出与药同煎!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应煮沸20-30分钟后,再入其他药同煎。

2.后下:宜在一般药(普通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下同煎5-10分钟即可。

3.烊化:在其他药煎至预定量时,将烊化药置于去渣药汁中,微火慢煎药,同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即可。

4.焗服:用开水半杯或将煎好的药汁趁热浸泡并加盖10—15分钟,待降到适当温度时滤出药汁。

5.包煎:凡有绒毛、细小籽粒等或遵医嘱需要包煎药物应装入布袋扎紧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6.冲服:将冲服药调入煎好的药汁中或加入开水中冲服。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常用的剂型之一,通常制剂为煎剂,包括水煮剂和蒸煮剂。

正确的煎煮和服用方法对于发挥中药的疗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的正确方法。

一、准备材料和器具1.中药材:按处方准备所需的中药材,可根据需要事先将中药材洗净备好。

2.水:选择纯净水或矿泉水,避免使用自来水和污水,因为其中可能含有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

3.家用煎药器:煎药器分为陶瓷煎药壶和电子煎药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4.家用火炉或电磁炉:确保煎药过程中有恒定的温度和时间。

二、煎煮中药1.根据处方将中药材按照比例放入煎药壶中。

2.加入足够的水,一般是中药材的5-10倍,视中药材的性质、用途和处方具体情况而定。

3.将煎药壶放在家用火炉或电磁炉上,调节温度,一般控制在中火加热。

4.等水开始沸腾后,改为小火煎煮。

注意不要让水溢出,可适当调节火候。

5.根据处方所示的煎药时间,进行持续煎煮。

一般来说,水煎剂的时间为30分钟,蒸煮剂的时间为1小时。

6.煎煮结束后,用漏网过滤中药渣,将药液倒入容器中备用。

注意保存容器要干净无菌。

三、服用中药1.根据医生的指示和处方,决定一次服用的剂量。

一般成年人一次剂量为100-200毫升。

2.中药汤剂一般在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3.中药汤剂可以冷热服用,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4.中药汤剂一般口感苦涩,如果不能忍受,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

5.中药汤剂的服用时间一般为每日2-3次,根据具体情况和处方来决定。

6.注意饮用中药汤剂时的温度,尽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四、注意事项1.在煎煮中药过程中,应保持煎药器和煎药环境的卫生。

2.煎煮中药时,注意煎药壶不要用铁制或铝制的,以免产生与中药材发生反应或杂质物质释放。

3.在煎煮期间,不要离开煎药现场,以免引发意外事件。

4.在服用中药汤剂期间,尽量保持室内环境的稳定,避免寒冷、潮湿和刺激性气味。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普及用药知识,服务大众健康—1—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锈钢锅更次之,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或遵医嘱。

加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水量,防止煎干、煮焦。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煮二次,第二次煎煮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100-300毫升,成人每剂400-600毫升,一般分两次服用。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将“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后下药”同煎5-10分钟即可。

3、“烊化药”:待药物煎好后,取药汁,加入“烊化药”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包煎药”:将“包煎药”用药用纱布包扎好,与其它药同煎。

5、具体情况按医嘱煎煮。

—2—中药的服药方法宜饭前服用类1、补益药:此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人参系列药品等宜在饭前服用,利于吸收而充分发挥其补益作用。

2、化痰止咳平喘药:此类药物饭前服用,祛痰镇咳作用明显。

宜饭后服用类1、健胃药:饭后服用有利于其充分接触食物,达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功。

2、辛辣刺激性药物:这类药物如干姜、川椒、旋复花、乳香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清热泻火药:此类药物药性偏寒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饭后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宜睡前服用类1、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有利于迅速睡眠。

2、润肠类: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肠胃积滞,使排便更轻松。

—3—中药饮片是否需清洗?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丢失,细小种子类的药材会被冲走流失。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中药的治疗效果与服用时间息息相关,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用法和最佳服用时间:1.煎服:将中药材放入水中煎煮成药汤,最佳服用时间一般是空腹服用早餐前或睡前。

在空腹时服用,可以促进中药成分的吸收和发挥作用。

2.蒸服:将中药材放入碗或布袋中,加水蒸煮,最佳服用时间是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

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促进药物的吸收。

3.冲服:将中药材用开水冲泡成药汤,最佳服用时间是餐后30分钟至1小时。

在饭后服用,可以避免对胃粘膜的刺激。

4.煮汤:将中药材与食材一同煮汤,最佳服用时间是饭后1小时。

这种方法可以兼顾中药的疗效和饮食的搭配。

熬制中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熬制方法:1.煎煮法:将中药材放入坛炉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煎煮,煮至汤色浓缩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煎煮时间较长的中药材,常用于煎煮茶剂或浓缩剂。

2.蒸煮法: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蒸煮一定时间,蒸煮的时间根据不同的中药材而定,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些中药材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释放有效成分的情况。

3.冲泡法:将中药材放入茶杯或容器中,用开水冲泡,略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即可饮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溶性较高的中药材,如花草茶等。

4.煮汤法:将中药材与食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煮汤,煮至中药材和食材熟烂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与食物搭配使用的中药材,可以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增加口感。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熬制中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新鲜、干燥、质量好的中药材;2.根据不同的中药材选择不同的熬制方法;3.注意火候和熬制时间,不可过度煮沸或过长时间煎煮,以免影响药性;4.应使用不锈钢、玻璃等无毒材质的容器熬制中药;5.熬制完成后,应及时将中药材滤去,保留药液。

中草药的煎服方法

中草药的煎服方法

中草药的煎服方法
中草药基本分为一般中草药和特俗中草药。

一般中草药的煎煮方法如下:
1、冷水浸泡:冷浸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用水量以浸过药面2-3厘米为宜。

2、煎煮:第一次煎煮时间,从药水沸腾起计时:
一般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15-20分钟。

滋补药物:40-60分钟。

其他普通药物:30分钟左右。

第二次煎煮加水量、煎煮时间,比第一次略少。

将两次煎药汁混合,分两次服用。

3、药汁量:儿童服用一般煎50-150毫升,成人服用一般煎取200-300毫升。

特殊中药煎服方法如下:
先煎:先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他药同煎。

后下:在其他药即将煎好前,投入后下药同煎5分钟即可。

烊化:一般药煎好后,滤取药汁,再将烊化药加入药汁中,微火加热并搅拌,融化即可。

泡服:将泡服药加入半杯开水或刚煎好的其他热药汁中,加盖10-15分钟即可。

冲服:将冲服药调入开水或其他药汁中,即可服用。

包煎:将包煎药装入纱布袋扎紧后投入其他草药中同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
中药汤剂是传统中药剂型之一,因其用药是根据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不同病程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的方药,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备受医师的推崇。

但部分患者受生活条件限制无法自己煎煮中药;部分患者甚至不懂如何煎煮中药,影响疗效,造成药物浪费或产生毒副作用。

但一些临床工作者因为工作比较繁忙,很少告诉患者如何煎煮中药,甚至当病人咨询如何煎煮中药时,认为这是基本常识,不当一回事,敷衍了事;很多中医院也缺乏本项工作的宣传。

临床上也看到很多患者不懂煎煮中药,如所有的中药都是一个煎煮方法,甚至中药煎煮焦了加点水煮了再喝等等。

一个医生辨证辨病再准确,方药用得再好,如果病人不会或不知道如何煎煮中药,如何服用中药,其疗效就大打折扣。

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中医的治疗率,确保疗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有必要做好该项工作,向患者宣传正确的煎煮中药的方法。

1.中药的选用一般要选用质量有保证的药物,要到正规医院或药店去购买药材。

相比某些诊所,很多医院的药材价钱较高,但其货源充足,质量有保障。

患者可根据需要抓药,过期的、霉变的或假药千万不要服用。

2.器皿一般用沙锅,能用紫砂煲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但千万不要用铁锅或铝锅等金属器皿。

3.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4.用水很多中药说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

其实这是笼统的说法而已。

碗有大小之分,药物有多少之别,不能简单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论。

一般说来,水要浸泡过药物一指高左右即可。

草药较多或第一遍煎煮时可以多放一点水,第二遍可少一些;一般第一遍用冷水,第二遍则用热水。

5.方法煎药时除按药方上指定先煎或后煎外,一般是先将单药放入药罐,然后加水至超过药面,浸泡15分钟后置火上,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

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二煎一般只需煮沸15分钟即可。

对清热解表药要用急火快煎法,一般每次煎煮10~20分钟,并趁热服用。

滋补药物煎煮时间须适当延长,小火煎1~2
小时使其成为浓汁。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分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6.服法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普通或家庭一般采用2次,分头煎、二煎两次服完,两次间隔时间以4~6小时为宜;也可将头煎、二煎的药汁盛出,调匀,保温,分两次或三次服用。

幼儿或呕吐病人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以分多次服完。

安神药宜在临睡前服用;补养药宜在饭前服用;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以饭后服为好;服用清热解表药后,不宜吹风,并观察有无出汗和体温、脉搏的变化;泻药、驱虫药在空腹时服,服后注意大便变化;调经药应在经前服用。

药汁冷了,应热一下再服用。

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7.机煎中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自己煎煮中药,则可采用他人代煎或机煎中药,服用比较方便。

一般情况下,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

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破损,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能保存10天左右,无论居家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

服药时,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20分钟即可饮用。

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可以放心服用。

8. 适当忌口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

一般患热性病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黄疸、过敏性疾病、痈疽、肿瘤及某些皮肤病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肿病人忌食盐;补血药忌饮茶等。

煎中药最好用砂锅
很多家庭没有煎药的砂锅,一旦需要熬中药时,就用不锈钢锅或铝锅来应急。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煳锅。

不过,除了这个缺点,不锈钢锅还是不错的备选对象。

用铝锅、铁锅煎药的问题可就多了,因为铝、铁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甚至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例如:铝、铁可以与中药中的鞣质起反应,生成鞣酸铝、鞣酸铁,产生黑绿色沉淀,服用后引起恶心、呕吐;铝、铁还可能与黄芩、葛根、补骨脂中所含的黄酮类成分,或与大黄、何首乌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的络合物,有些络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脑等组织中,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铝、铁还会与朱砂等含重金属的中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有毒的游离汞
而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
蒸发,是煎药的首选。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

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中药煎煮并非越久越浓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

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煎中药常见的三个误区
说起煎煮中药,大家都不陌生。

但具体操作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

下面由中医药剂专家为我们讲解一些常见的误区。

1.中药材有沙、土等杂质,要仔细清洗,对吗?
不对。

一般人们认为,中草药大多以植物的根、茎、叶、花为主,从山上或泥土中采集后晒干而成,难免有沙、土等杂质存在,因此在煎前要仔细清洗,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药店里出售的中药,通常都是去除杂质后经加工、炮制、脱水干燥后制成。

因此,在煎服前,不需要反复水洗,更不能用水长时间浸泡后清洗。

因为水洗可使中药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药效。

同时如果药中有粉剂,如石膏、灶心土等,水洗还可以使这些药物流失。

2.中药用热水浸泡效果更好,对吗?
不对。

一般来说,煎服前应用凉水或温水将每剂中药浸泡1小时。

用热水浸泡,会使中药材外层组织紧缩,药材表面蛋白质凝固,淀粉浆化而阻塞药材孔隙,有效成分不容易渗出,影响溶出率。

同样道理,中药未经过浸泡一般不要用武火煎煮。

3.加水量计算方法: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对吗?
不对。

中草药是一种植物药,比重较轻,即使经过浸泡,也会浮于水面,所以不能用这种目测的方法。

计算加水量要考虑到中草药的体积、重量、吸水性,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中药煎制成汤剂后药量的多少。

按照“每日一剂,每剂煎煮三次,取每次煎后药汁混合共约750毫升,分三次服用”的原则,确定加水的多少,最为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