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中药特殊煎药法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2篇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2篇第一篇: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煎中药是中医药疗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中药的功效大多数需要通过煎制来释放。
正确的煎药方法能让中药的功效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不能马虎。
下面是煎中药的正确方法:1. 温水焯煮法温水焯煮法是最简单的煎药方法。
先将药材放入药锅中,并倒入适量的温水,让其煮沸后转小火煮数分钟即可。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温和的药材,比如淮山、白术等。
温水焯煮法不会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而且对于需长时间炖煮的药材,也可以用此方法进行初步处理。
2. 冷水煮法冷水煮法是中医药疗法中的一个重要技巧,这种方法需要药材能够耐煮,一般适用于一些药材,如人参、黄芪、田七、麦冬等。
将药材洗净后,将其放入空锅里,加适量的冷水,慢慢加热煮沸,煮到药液呈现白色后,用文火煮数小时。
由于冷水煮出的药液清澈清香,能够更好的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
3. 入药前炒制法入药前炒制法是通过炒制破坏药材的一些毒性成分,同时还能够增强药材的功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有毒性药材,如附子、广陈、砒霜等。
入药前先将药材进行干煸或油炸,炒制5-10分钟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儿童、老人等人群,不要轻易使用此种方法。
4.化脆法药材或中药配方中含有难煎熬药材的情况下,可采用需用水浸泡后翻煮的方法,其煎制的方法就是化脆法。
首先将干制草药放入药锅里,加凉水,浸泡1小时左右,以便煎制时更快更彻底的将药材的有效成分煎出。
接着开火,煮至水沸后立即关火的煮药方法。
以上是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煎药的水质也非常重要,建议使用纯净水或矿泉水,不能使用自来水等含氯过滤物的水源,否则会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带来影响。
同时,在煎药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火候,防止煮干烧锅,选择合适的药锅和煤气灶,以防手不停站、锅不停转的情况的出现,而在使用天然燃料如木火炉时,也不要随意调整温度,以免火候过大烧坏锅,或者过小浸泡时间不足而不煮透。
保持好煎药的环境,既能提高中药的疗效,也能确保中药的安全性。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保持药效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保持药效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煎煮方法对于药效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充分激发中药材的药效,提高疗效,并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煎煮方法,并探讨如何保持药效,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疗效。
一、水煎法水煎法是中药材煎煮的基本方法之一,适用于大多数中药材。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材料:取适量的中药材、清水和瓦制煎药壶。
2. 清洗煎壶:先将煎壶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卫生。
3. 研磨药材:将中药材用刀或研钵研磨成粉末,以增加药物溶解度。
5. 加水煎煮:将研磨后的中药材放入煎壶中,加入适量清水,使水面稍高于药材表面。
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持续煮沸30分钟至1小时,直至药液呈现黄褐色。
6. 过滤取药液:用纱布过滤药液,去除药渣。
二、蒸煮法蒸煮法适用于某些具有特殊药效的中药材,通常用于提取药材的挥发性成分。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材料:取适量中药材、清水和蒸锅。
2. 清洗蒸锅:先将蒸锅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卫生。
3. 切碎药材:将中药材切碎成小块,以利于药材的蒸发。
4. 水蒸煮:将切碎后的中药材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清水,使水位稍高于药材表面。
在大火下蒸煮30分钟至1小时,直至药材熟软。
5. 提取药液:将蒸熟的药材取出,用纱布包裹,轻轻挤压药渣,将药液收集起来。
三、酒煮法酒煮法多用于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尤其适用于一些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中药材。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材料:取适量中药材、白酒和玻璃煮药容器。
2. 清洗煮药容器:先将煮药容器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卫生。
3. 切碎药材:将中药材切碎成小块,以利于药材的充分浸泡。
4. 酒煮药材:将切碎的中药材放入煮药容器中,加入适量白酒,使酒液稍高于药材表面。
盖紧容器盖子,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浸泡3天至1周,期间需摇动容器使药材均匀接触酒液。
5. 过滤取药液:用纱布过滤药液,去除药渣,并将药液收集起来。
保持药效的注意事项:1.选用优质中药材:优质中药材的药效更佳,因此在购买中药材时应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品质。
特殊中药药物的煎熬流程(标准版)

特殊中药药物的煎熬流程
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兑服、烊化等特殊要求的中药,应按医嘱进行,确保煎药质量。
1.“先煎药”应煮沸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且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下同煎5分钟即可。
3.另炖或另煎药:另炖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开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另煎药应切成小薄片一般煎2小时左右,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药熬时间(用水适量)。
4.溶化药(烊化):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时,将溶化之药置于去渣药汁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即可。
5.泡服药:用开水半杯或将煎好的药汁趁热浸泡(须加盖)10-15分钟,待降至适当温度时滤出药汁。
6.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适量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7.布包煎:凡有绒毛或细小籽粒及需包煎药物应装入布袋扎紧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熬中药的方法和步骤

熬中药的方法和步骤
熬中药是传统中医疗法的一种,以下是熬中药的常见方法和步骤:
1. 准备药材:根据医生的处方选择需要的中药材,一般为干燥的草药、树皮、植物的根或种子。
按照医生的建议,根据病情和剂量要求,将药材适量称取。
2. 研磨药材(可选):一些药材需要研磨成细粉,以便更好地释放药效。
使用研磨机或者传统
的石磨将药材细磨。
3. 准备煎药器具:选择陶瓷或不锈钢的煎药壶,漏网、滤网等。
将煎药器具彻底清洗消毒,保
持卫生。
4. 煎药前的处理:对于一些药材,需要提前处理。
比如用水浸泡、炒煮、研磨或切割等步骤,
以增加药效和减少毒性。
5. 加水煮药:将药材放入煎药器具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般为药材的10-12倍量的水。
将药
材浸泡片刻,然后开始加热。
6. 煎药:将煎药壶放在火上,使用明火或电炉加热。
一般先使用大火将药材煮开,然后改用小
火持续煎煮,一般约20-30分钟。
期间需不断搅拌和观察,以防止煮沸溢出。
7. 过滤:待药液煮沸后,使用漏网或滤网将药渣过滤出去。
可以多次过滤以保证药液的纯净度。
8. 提取: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方,将提取的药液保留或根据需要继续煮浓。
9. 装药:将提取的药液装入密封的药碗或药瓶中,注意保持卫生,并进行必要的标记。
10. 储存:根据具体要求和药方,将装好的药液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
注意避免阳
光直射和异味干扰。
请注意,如果你没有经验或相关训练,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定药材的用
量和具体操作方式。
《温病条辨》药物特殊煎服法探

《温病条辨》药物特殊煎服法探《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之津梁”,是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在继承叶天士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所著。
全书共收录208方, 皆药味精炼,配伍严谨,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
药量、煎服法是否得当,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吴氏亦非常重视药物煎煮及服用方法,每首方后均对药物的煎煮、服法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综述吴氏所注,《温病条辨》中对药物的煎煮及服用有特殊要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煎药方法1.1特殊的溶媒一般煎服药均以普通洁净水为溶媒,《温病条辨》大部分方亦是如此,但亦有例外。
一为甘澜水,“饮家阴吹,脉弦而迟,不得固执《金匮》法,当反用之,橘半桂芩枳姜汤主之”(下焦篇51)。
并注“以甘澜水十碗,煮成四碗,分四次, 日三夜一服,以愈为度”。
吴氏遣方用药深受仲景影响,其煎服药法亦是如此,张仲景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中也以甘澜水来煎药。
并注甘澜水法:取水二升,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李时珍[1]396认为:“甘澜水即流水,甘,平,无毒。
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 与湖泽陂塘之止水不同。
主治病后虚弱,扬之万遍,煮药最验。
”此处用甘澜水取其性行不滞,不助水邪,以助利水之功。
在三仁汤方中针对湿性氤氲粘腻难解之性,亦以甘澜水煎药,取其走而不守, 达到宣中通下的治疗目的。
二为急流水,虞抟[2]认为“急流水者,湍上峻急之流水也,以其性速急而达下”。
吴氏在椒桂汤方中用急流水煎药,自注为“水用急流,驱浊阴使无留滞也。
”寒湿在表,浊阴与肝气郁结于里,表里俱急,故以急流水煮以增强驱除浊阴的功效。
对于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之小陷胸加枳实汤证亦用急流水煎服,正是取其下行之性。
三为百沸汤,百沸汤又称麻沸汤,即滚开的沸水。
《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俱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作其煎药法。
李时珍[1]407 曰:“张仲景治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大黄黄连泻心汤,用麻沸汤煎之,取其气薄而泻虚热也。
中药材的特殊煎煮方法中药特殊煎煮方法

中药材的特殊煎煮方法中药特殊煎煮方法中药材特殊煎煮方法是指在传统的中药煎煮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中药材的特性和药理作用,采用特殊的煎煮方式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药效。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材特殊煎煮方法。
1.配伍煮制法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可能会受到其他药材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此在一些配伍使用中药材时,可以采用配伍煮制法来增加药物疗效。
比如,将煎煮材料分为两组,一组为主药材,另一组为辅助材料,先将辅助材料加水煎煮成熟汤,然后加入主药材继续煮制。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主药材的疗效,增加药物的疗效。
2.温煎法温煎法是指在煎煮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温水来煎煮中药材,目的是增加中药材的溶解度,提高煎煮液的药效。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溶解度较低的中药材,如胶质类药材、树脂类药材等。
3.摇煎法摇煎法是指在煎煮过程中,使用搅拌器或摇煎机等器械,利用强大的机械力量来促进中药材的溶解和释放。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纤维质较多的中药材,如地黄、肉桂等。
4.先煎法先煎法是指将一部分中药材事先煎煮一段时间,然后将煎煮液过滤,去掉渣滓,再加入其他中药材进行煎煮。
这种方法可以去除一些较难煎煮的杂质,如树皮、硬壳等,提高煎煮液的药效。
5.递减煎煮法递减煎煮法是指在煎煮过程中,根据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需要,逐渐减少煎煮的时间和火候。
一般情况下,先用大火煎煮,然后逐渐减小火候,煎煮时间也逐渐减少,直到最后只保留一些活性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容易挥发的中药材,如香附、艾叶等。
6.预先煮制法预先煮制法是指在煎煮之前,将中药材用少量的水煮制一段时间,然后再加水进行煎煮。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煎煮液中药材的浸出率,增加药物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材特殊煎煮方法是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药理作用,针对不同的中药材采用不同的煎煮方式,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药效。
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提高中药的药效和疗效,为中药疗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特殊中药的煎方法

特殊中药的煎方法
一、洗净法
治疗细咳嗽,用小米洗净,放到盐水里,再在太阳下晒干。
这种洗净法不但能去除杂质粒子,而且可以使中药中的活性成分更易被吸收、更容易被细胞合成。
二、煎炖法
病人服用甘草汤,用煎炖法处理,先将甘草放入锅内,煮沸后,再把清水放入锅内,然后用文火慢炖,大约炖煮45到60分钟,以至汤汁剩余2/3,再放入其它中药煎服。
煎炖法处理的甘草汤,既可以把甘草药性中的成分完全溶解,有效成分也更易被人体吸收。
三、水煎法
水煎法是经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的一种方法。
它是先将所有的药材放在水壶里,加入适量的清水,用中火烧开,再转小火继续煎煮25分钟左右,加入蜂蜜和焦糖,然后把汤剩余1/3,再加入其它药物,最后再烧到1/2时,即可服用。
水煎法把中药淋汁,可以充分蒸发掉一些蒸发性的水分,从而使中药的药效和有效成分更显著。
四、分次煎法
分次煎法是用药形式之一,一般指将中药材分别煎制而成的药方。
此法可以有效地把每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完全释放出来,既能减少其中一种药物的作用,又能够使其他药物的活性成分更加显现出来。
例如:治疗病发潮热。
熬中药的方法和火温

熬中药的方法和火温
熬中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可以通过煮煎药材来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下面是一些关于熬中药的方法和火温调节的技巧。
1. 准备好药材:根据需要熬制的中药方剂,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
根据病情和医嘱选择适量的药材。
2. 水量掌握:根据中药方剂的要求,准备适量的水。
一般来说,药材和水的比例为1:10,也就是说,每10克药材需要用1杯
水(约250毫升)来煎煮。
3. 温度设置:根据药品中的成分和特性,选择合适的火温。
中药煎煮一般分为大火煮沸和小火煎煮两个阶段。
4. 大火煮沸:将草药放入煮药锅中,倒入足够的水,以大火煮沸。
当水开始冒泡时,调至小火。
5. 小火煎煮:将煮药锅调至小火,继续保持药材的煮沸状态。
根据方剂的要求,一般需要煮煎15到30分钟。
6. 控制火候:在小火煎煮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避免药液过度煮沸,导致药性损失。
可以根据药液浓缩程度来调整煮药时间,保持药液的适当浓度。
7. 过滤取汁:煮煎结束后,将药渣过滤掉,保留药液。
可以使用纱布或者特制的煎药器具进行过滤。
过滤后的药液即可服用。
注意事项:
- 熬中药的过程中,要注意药材的清洁和质量,避免虫蛀或受潮。
- 中药煎煮的过程中,要时刻盯着,避免煮干或溢出。
- 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来调味。
这些是关于熬中药的方法和火温调节的一些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务必在使用中药之前咨询中医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