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文明现象调查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城市生活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了解其发生频率和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提高城市环境的文明程度。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随机选择了1000名市民,对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
2.实地观察:走访了城市的主要公共场所,观察并记录不文明行为。
三、调查结果:经过对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不文明现象:1.随地吐痰:调查显示,大约有40%的市民承认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
主要原因是习惯问题,以及对公共场所清洁状况的不满。
2.扔垃圾不分类:大约有60%的市民不按垃圾分类要求投放垃圾。
主要原因是缺乏环保意识和便捷性的影响。
3.乱丢口罩:调查发现,在疫情期间,有近30%的市民将口罩随意丢弃到公共场所。
可能是由于忽视疫情风险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淡漠。
4.食品浪费:大约有50%的市民在餐厅用餐时浪费食物。
主要原因是盲目点菜、量超过需求,以及没有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5.干扰他人安静:约有20%的市民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干扰他人休息及工作。
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自控能力。
四、调查建议:为了解决以上不文明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
2.环境改善:改善公共环境,加大垃圾分类设施和垃圾回收力度,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
3.执法力度加大: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执法力度,对于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行为进行罚款处罚,倒逼市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培养节约习惯:通过餐厅的推广,倡导合理点单和适量就餐,培养市民的节约意识。
5.社会共治:鼓励市民相互监督和约束,在发现不文明行为时积极提醒和劝阻,共同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
五、总结:本次调查发现了城市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如随地吐痰、扔垃圾不分类、乱丢口罩、食品浪费和干扰他人安静等。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环境改善、执法力度加大、培养节约习惯和社会共治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环境的文明程度。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 5

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5一、表现形式请看下面几组镜头:对面走过来几位西装革履、推着撒气自行车的大学生,来到修车师傅面前,张口就说:“哎,用用打气筒”伸手便拿;刚才还在一块轻松聊天,一会儿就因话不投机“该出手时就出手”而打斗在一起;课外活动时间,校园的休息椅上女生坐在男生腿上、搂着男生的脖子,做着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举动,无视身边散步的人群;几个一身靓装打扮的女学生捧着瓜子,随走随丢瓜子皮;还有为发泄个人的情绪而损坏公物的;“潇洒”地随处随口吐痰的,在校园里乱丢纸屑、果皮、饮料罐、食品袋的;上课迟到早退也不向老师报告,泰然如入无人之境的;与老师同车而不让座的;学校洁白的墙壁上留下一串串黑黑脚印的;在课桌椅上、厕所里乱划滥写的,有的甚至是些污七八糟的内容;言语中很少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玩的是出口成“脏”,奉行的是“有理不让人,无理占三分”;在与他人关系上,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不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种种现象,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基本文明行为的欠缺,令人触目惊心。
二、原因分析1、社会环境的影响。
⑴经济生活的影响。
由于我国转入市场经济体制时间较短,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在健全的法治社会大背景下才可能有良性的运作。
这种新旧体制的转变,在客观上削弱、动摇了一些人的'文明行为观念,造成不管文明不文明,只要对自己有利有益就去“行”,只要能宣泄自己的情感(哪怕是不好的情感)就去“为”的现象。
从而,辐射和影响大学生行为。
⑵传播媒体的误导。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国内外传播媒体传播一些不正确不文明的东西,对大学生产生感染、暗示等影响,误导了学生,使其产生偏离文明行为要求的思想与行动;一些缺乏社会责任与道德良知的低格调的音像制品,西方的物质文明、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及一些腐朽思想,都对大学生产了强烈的冲击,使一些学生文明观念混乱,降低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审美情趣向低层次滑坡。
2、学校教育自身不足。
⑴学校较少将文明行为教育置于社会大系统加以考察。
社会上主要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

社会上主要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社会上主要不文明行为包括:
1. 垃圾随地扔
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无序扔置的垃圾,尤其是在公共场所、绿化带和街道两旁。
据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60%的人表示曾
经在市区看到过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2. 不遵守交通规则
很多人在行驶中不遵守交通规则,随随便便闯红灯、占用公交车道、违章超车等等,这些行为会给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
3. 随地吐痰
有些人在吸烟或者咳嗽时会随意地在地上吐痰,这种行为不仅令人感到恶心,而且还有可能传播疾病。
4. 大声喧哗
有些人在公共场所、街头巷尾大声喧哗,出言不逊,扰乱了周围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5. 推搡打架
有些人在解决争端时不顾及他人,采取了推搡甚至打架的方式,
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会危害自己和周围人的安全。
以上就是社会上主要的不文明行为,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文明待人接物,共建和谐社会。
关于不文明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不文明现象的调查报告关于不文明现象的调查报告引言:不文明现象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不符合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的行为。
这些不文明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损害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为了深入了解不文明现象的现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在不同的城市、社区和公共场所进行了实地观察,并向一定数量的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
通过这两种方式,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不文明现象的情况。
调查结果:1. 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曾目睹过他人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的行为。
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仅破坏了环境卫生,还给其他人带来了不便。
这一现象在城市中尤为突出,需要加强公共教育和执法力度。
2. 不礼貌的言行举止约有6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遭遇过他人的不礼貌言行,如粗言秽语、恶意中伤等。
这种不文明的言行举止不仅伤害了他人的感情,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氛围。
我们应该加强公民教育,提倡礼貌与尊重。
3. 随地吐痰和乱涂乱画在我们的实地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一些人随地吐痰或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
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洁和美观,也给其他人带来了不适。
我们应该加强对这类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
4. 不文明交通行为交通是城市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的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交通中表现出不文明行为,如闯红灯、不礼让行人等。
这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不仅危及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也破坏了交通秩序。
我们应该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调查结论:不文明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入手。
个人层面,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树立文明的行为习惯,尊重他人,关爱环境。
社会层面,我们需要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众的文明素养。
社会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社会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社会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并根据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调查报告。
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1大学生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
然而,在这次调查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报告中发现了大学生存在着许多不文明行为,需要我们今后提高文明的意识,让文明深入大学生心中,创建文明大学校园。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访谈和观察。
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学生道德文明情况,让大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文明行为,使大学生有文明的意识,有文明的行为。
调查的时间是:20xx年7月7日- 7月10日,地点则是本学院的学生,其中有如下几种不文明行为:一、出口成“脏”很多大学生把脏话当口头禅,还有的同学在公共场合也是脏话连篇,没有一点忌讳,似乎说脏话已成为一种习惯。
更甚的是有的同学还以此为乐相互“嘲讽”,不顾其他人在旁,嬉皮笑脸的相互辱骂,不知自己对周边的影响。
在来就是面对有人发生不文明行为时,对别人持批评时,自己却破口大骂,不曾想自己也在制造不文明的行为。
二、穿拖鞋穿拖鞋这是相信也是校园不文明。
虽然老师和你讲明到课室等公共场合不能创拖鞋进去,但还是有很多大学生明知故犯,不听劝告影响校园文明,也影响自己形象。
在公众场合的穿拖鞋,不但不美观,而且在走路的时候还有些同学想懒的抬腿,真的是“拖鞋”,发出很大的响声,似惟恐拖鞋没有响声。
特别是到需要安静的场所想图书馆之内的,影响其他同学不能专心阅读书籍。
三、考试作弊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有其一定的社会原因。
一方面与我们的考试制度有关,好像读书就是为了“分数”。
但更主要的是,有些人总以为进了大学校门就等于苦日子熬到头了,入学后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谈恋爱或者上网聊天上,到了考试时,就不择手段地作弊。
四、“吞云吐雾”不少同学对于在公众场合吸烟这项还是很厌恶的,可是学院里吸烟的人还是不少,从走廊、厕所、食堂、寝室等等,基本上都学院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吞云吐雾以为自己这样很酷,每当一股刺鼻的“香味”弥漫开来,不当受害的是自己的健康,也让危害他人健康,害人害己之事,还是少干为妙。
社会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范文(通用6篇)

社会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社会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范文(通用6篇)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需要调查清楚情况,并根据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调查报告。
一起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会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讲话不文明二、调查时间xxx三、调查范围某小学六年级学生50名。
四、调查方法1)观察法:仔细观察不文明语言何时出现及内容。
2)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有些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五、调查结果1)小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1)由于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愤怒情绪,说话会口不择言,一般都是发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为、举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别人,说一些不雅的绰号。
(3)很多小学生说不文明语言都是出于一种反抗的情绪,对某件事情不满的时候,甚至难过的时候。
(4)还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语言是从长辈、周围人的嘴里听来的,有的是看电视、电影学来的,不自觉就讲出来了,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2)小学生讲不文明语言后心理表现或想法:(1)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时边说边大笑,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
(3)听到周围的人讲过文明语言,所以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3)小学生什么时候会说话不文明:(1)玩的时候:做游戏时有些人会赖皮,然后互相用语言攻击。
(2)公共场合:一个同学在很多人面前让另一个人出洋相,被讥笑的那方就开始了语言攻击。
(3)暗地里:和某人关系不好,不敢当面说,就在背地里说有损于他的话。
六、分析1)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不文明语言是从家里、社会上听来的,还有的是从同学那里学来的。
在不文明的环境里,小学生的语言、举止都会受到影响。
2)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表现为用一些不太雅的语言表达心中的不满情绪,作为发泄的方式。
有时并无恶意,但造成的影响很不好。
3)高年级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讥笑同学,这也是讲不文明语言的原因之一。
关于城市不文明现象的调查与建议对策(5篇模版)

关于城市不文明现象的调查与建议对策(5篇模版)第一篇:关于城市不文明现象的调查与建议对策远离不文明行为,树立自律、诚信、知礼、守法的“抚远人,中国人”形象——关于城市不文明现象的调查及建议对策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宣传部文明办及理论学习室工作人员利用近一周的时间,采取走访、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以执法人员、社区群众、机关干部、老干部等不同阶层干部及群众为重点对象,紧紧围绕“树立‘抚远人,中国人’形象”这一主题开展了调查研究。
调研中,许多老干部和基层干部群众用“翻天覆地”、“花园式城市”、“东方公园”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抚远县近几年在市容市貌方面的变化,对抚远的发展表示满意,对现任领导班子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更是赞不绝口。
但调研中也发现,在美丽清新、繁荣昌盛的“抚远印象”背后,仍存在着诸多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不文明现象。
这种现象与抚远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形成了强烈反差,这种现状则与我县树立国际口岸名城的目标和要求相距太远。
一、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及其影响主要分为六类:1、噪声扰民小喇叭:从清晨三、四点开始,沿街叫卖早点、收购废品的小喇叭声就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严重影响居民休息;机动车:不分时间和路段随意鸣笛。
尤其是卧铺客车半夜进城在迎宾路出口住宅区一带长鸣汽笛,附近居民纷纷投诉;商家:以招徕顾客或促销为目的,外接音箱,随时随地播放录音,震耳欲聋,影响周围单位和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歌厅:音量超分贝,尤其是夏天开窗营业,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
针对噪声扰民现象,我县已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城禁鸣禁停的通告》,并于8月中旬起开始执行。
在调查中得知,此项举措在我县得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且收效显著。
截至目前,环保部门共收缴小喇叭20个,拆除外接扬声器14个;交警部门教育违章鸣笛的司机400多人次,有近80人受到处罚。
群众普遍反映噪音少了,耳根清静了,生活质量提高了。
2023年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13篇

2023年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13篇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1一、过程描述前期准备:我先根据要调查的内容写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有十道题目,共打印了六十份一页两面的问卷;现场操作:我找了一间人数较多的教室,请同学帮忙填一下然后交到讲台上。
我共发了五十份问卷,全部回收;后期操作:制作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二、调查结果和分析1、在不文明现象的选择中,选择“图书馆、自习室、饭堂的占位现象”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在教室课桌、墙上和厕所随意涂鸦”和“在自习教室、图书馆内手机不设为振动或频繁接听手机、发消息,扰乱他人”,选“男女交往不得体,在校园内公共场合过于亲密”的人最少;分析:我本来认为“乱扔垃圾”会挤进三甲,但由于我校垃圾桶较多以及保洁人员的努力劳动,使这种现象大大减少。
我们学校的占座现象确实很普遍,问题也比较严重,难怪它会“荣登”榜首。
这个现象在去年冬天曾被央视报道过,这种不文明行为在冬天尤为猖獗,这是因为我校大部学生在四工学习,而四工只有C座有空调,所以一大早就会有许多人去那儿占座享受暖风。
平时占座的人是为了在听课时占据有利位置,提高学习效果,于是会有人提前去占座,甚至预定明天的座,这导致晚来的同学只能坐到后排,而前排却有许多座位空出来,我也深受其害啊。
接下来是“在教室课桌、墙上和厕所随意涂鸦”,这是毫无争议的,也是证据凿凿的,只要你到教室去看一下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选这一项,课桌上、椅背上、白墙上到处可见这些涂鸦,有些内容甚至粗俗不堪,令人发指。
难道是你们内心太空虚了吗?还是你们自诩画技天下第一?吐槽的地方多的是,展现艺术才华的舞台也有的是,为何非要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呢?做这种行为的人是粗俗的,是受人鄙视的。
更令人愤慨的是有人做这种事是为了打广告,这更是难以原谅的。
最后是“在自习教室、图书馆内手机不设为振动或频繁接听手机、发消息,扰乱他人”,这种人确实很多,几乎每个教室都能找到这样一个人,他们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己不认真学习还要影响别人学习,对这种人我只能说他们少了一根筋,一根为他人着想的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调查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公共设施的逐渐完善,我们享受到了更多的惠民设施,但也涌现出了许多不文明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和谐因素。
在公共场所中,人口相对集中且流量相对较大,公共设施使用次数较多。
由于在公共场所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了不文明现象的滋生,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暑假期间,我对该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了解到了在公共场所中的不文明现象的基本情况、亟待解决的不文明现象、对自己和他人不文明行为的态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张和看法,并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情况,希望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人文素质得到提高,让我们离中国梦更进一步。
关键字: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提高素质中国梦序言随着中国人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裕,中国人“越来越鼓的钱包”,使中国人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优越感。
众多国外媒体多次批评了中国游客的粗鲁表现,而且许多旅游景点都明确表示不愿接待中国游客,中国人似乎成为不文明的代名词。
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尊重当地文化、没有时间观念、随地丢垃圾及吐痰、上厕所不冲水、无视禁烟标志肆意抽烟、吃自助一哄而上,还经常多拿导致浪费、乘坐公交争先恐后、率性而为的“中国式过马路”等等行为让国内外人士为之汗颜,虽然中国人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但部分人的行为却让我们臭名远扬。
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如何解决公共场所中不文明现象是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对部分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报道颇多,不文明现象处理的不好,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甚至会损害城市、国家的面貌,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
一、调查时间地点2015年7月20日于山西省洪洞县进行调查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及实地调查。
问卷调查为随机发放,共108份。
实地调查是在洪洞县六个公共场所进行不文明行为的调查。
三、调查对象及主要问题1、公共秩序在洪洞县岗楼进行了为时6个小时的实地观察,由于此处交通电子监管设施完善,所以不曾发现机动车闯红灯和酒驾醉驾,但有37辆自行车和96位路人闯红灯,还有52位路人不走斑马线,乱穿马路,而且摩托车横穿马路现象较为普遍。
还有些青少年骑摩托车速度极快,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在岗楼公交站,乘公交车相互拥挤,你推我搡的问题很严重。
2、公共环境(1)在洪洞县约150米的一棵槐商业街进行5个小时的实地观察,发现在60人有26人有不文明行为,主要包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及吸烟等不良行为。
而且街道上卫生环境差,垃圾杂物较多,自行车摩托车停放杂乱阻碍交通。
(2)分别在图书馆、电影院及医院住院区这三个公共场所进行5小时的实地调查,其中在图书馆有24人次的进入,有1人大声接打电话,情况较好;在洪洞飞鸿影剧院的一个厅内,有31人,其中打电话或大声喧哗的有10人,不顾他人感受,破坏气氛;在山焦医院住院楼内,聊天、打电话、手机铃声等此起彼伏,十分严重。
而且同时也有说脏话、乱扔垃圾和吐痰的行为。
3、人际交往在洪洞县至广胜寺镇的公交车中进行实地调查,5辆公交车内总计有83位乘客其中仅有1人未曾给老爷爷让座,可见给老弱病残孕等人群让座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风尚。
公交车内很嘈杂,其中有人在与他人交谈时不断爆粗口,还有2位不顾禁烟标志,肆意吸烟,引起乘客的不满,但司机未曾阻止。
制造噪声深夜扰民32 29.63%不文明驾车39 36.11%“中国式过马路”闯红灯24 22.22%路边摊(烧烤摊、商家店外随意搭棚)18 16.67%公共场所吃气味大的东西12 11.11%公共场所男女过于亲密12 11.11%满口脏话、大喊大叫45 41.67%由108份网络调查问卷的统计来看,随意乱丢垃圾及吐痰、插队、恶意损害公共利益这三种不文明行为最令人们厌恶。
而这些都是很简单的日常行为,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指责是大多人的普遍态度,所以公民的个人素质还有待提高,这些需要我们从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从小的坏习惯开始改正,规范行为。
四、调查内容1、对当地有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对相关政策了解程度表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人数比例相当了解8 7.41%部分熟悉44 40.74%不会主动了解,也不曾见过相关宣传39 36.11%从未听闻17 15.74%在这108位被调查人中,对有关不文明行为的相关政策相当了解的有8人,占7.41%;部分熟悉的有44人,占40.74%;不会主动了解,也不曾见过相关宣传的有39人,占36.11%;从未听闻的有17人,占15.74%1020304050对政策的了解程度相当了解7%部分熟悉41%不会主动了解,也不曾见过相…从未听闻16%对政策的了解程度由此可见,对相关政策的相当了解的人占极少数,还有少数不曾听闻有关政策,然而这并不是个好现象。
2、不文明现象对于自身的影响据108位调查者回复得有65人觉得不文明现象对自身有影响,但可以接受,占总数的60.19%;有39人认为影响较大,占36.11%;有4人认为没感觉,占3.70%。
不文明现象对自身的影响人数 比例 有很大39 36.11% 有影响,但可以接受65 60.19% 没感觉43.70%有很大36%有影响,但可以接受…没感觉4%不文明现象对自身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觉得不文明行为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但在自身的接受范围之内。
五、调查过程1、对待自身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在108位调查人中,有26人经常注意到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且有所改正,占总数的24.07%;有66人偶尔注意但不在意,占61.12%;有16人从未注意,觉得自己很文明,占14.81%对待自己的不文明态度由数据可得,大多数人对自身的不文明行为关注的不高,也不在意其产生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行为人们都司空见惯,即使是自己,也觉得无关痛痒。
2、对待他人不文明行为的态度在108位被调查人中,有14人在面对不文明现象时会选择上前阻止,占总数的12.96%;有57人会觉得不好,但不好意思阻止,占52.78%;有14人会觉得事不关己,视而不见,占12.96%;有2人则表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2.占1.85%;有21人会很厌恶,占19.44%对待不文明行为的态度很正常,大家都这样 2 1.85%很厌恶,默默地鄙视21 19.44%可见,当我们面临不文明现象时,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虽然不好,但碍于某些原因不曾阻止。
但这种被动宽容或许会造成不文明现象的滋生,日积月累或许还会成为威胁自身及他人的重磅炸弹。
而且在公共场所中,对他人行为的关注度要高于自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都未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不文明,但对他人的行为一目了然。
3.、对社会整体素质的评价在108位被调查人中,有5人对整体素质的评价很好,占总数的4.63%;有53人的评价为个体偏低,占49.07%;有44人的评价为整体偏低,占40.74%;有6人的评价为很差,占5.56%被调查人对社会整体素质的评价对整体素质的评价人数(人)比例很好 5 4.63%有个别偏低53 49.07%整体偏低44 40.74%很差 6 5.56%102030405060很好有个别偏低整体偏低很差人数(人)对整体社会素质的评价由上表数据得被调查人群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社会整体素质有个别偏低,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社会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可见,在大多数人心中整个社会的整体素质离理想状态还有很大差距。
六、综合分析从问卷调查及实地调查来看,大多数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表现良好,公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并不低。
其原因在于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文明教育从小就开始,使得青少年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在本世纪初,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都潜移默化的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向导,共创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在公共场合中,恶意损害公共设施、随意乱丢垃圾及吐痰、插队、拒绝给老幼、孕妇让座、公共场所吸烟这五种不文明现象最令人们反感,随处张贴广告、涂鸦刻字、制造噪声深夜扰民 “中国式过马路”闯红灯、无证路边摊、高空抛物等这些不文明现象也是随处可见。
其中随意丢垃圾、吐痰、插队、罔顾禁烟标志而吸烟的行为较为常见。
2.在生活中,对有关公共场所文明的政策相当了解的人占极少数,还有少数不曾听闻有关政策,可见,大多数人对于公共场所的文明意识不高,使得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不足。
3.大多数人对自身的不文明行为关注的不高,也不在意其产生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文明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行为人们都司空见惯,即使是自己,也觉得无关痛痒。
比如在交通监管设施不完备的较落后的地区,违规驾驶比较常见,而这种行为造成交通混乱,轻则阻碍交通,重则危害生命及财产。
4.当我们面临不文明现象时,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虽然不好,但碍于某些原因不曾阻止。
但这种被动宽容或许会造成不文明现象的滋生,日积月累或许还会成为威胁自身及他人的重磅炸弹。
5.当发生影响恶劣的不文明行为时,没有相关管理部门或人员制止,使得某些人变本加厉。
6.部分公共场所的占用公共设施的问题较为严重。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1.社会环境因素(1)我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小农经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痕迹明显,公共精神的长期缺失,是造成公共意识欠缺的重要方面。
(2)我国的有关公共场所的文明政策和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得很多人未能对于自身行为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不能明确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文明。
(3)监管惩处不力。
对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不文明行为,社会监督不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较为流行久而久之,个别有不文明行为的市民产生了无所谓的态度;加之,在人性化、法制化的大背景下,没有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监管手段,惩处力度较软,对一些违规行为缺乏震憾作用,致使“顽症”得不到根除。
(4)公共管理和公共设施不足以满足需求。
包括城管和环卫人员不足,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及装备落后等。
当管理混乱和公共设施不足时,可能会使人们被动发生不文明行为,没有共同维护环境的意识。
就如某些小景区垃圾箱极少,而且景区周边卫生环境没有相关部门的保护,使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更多。
2.个人因素(1)关于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接受不充分。
(2)从众心理。
由于很多人对于一些行为的认识不足,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过高,从而形成一种意识里认为不文明行为没什么,各地都是这样的。
(3)行为模仿。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受其他人的影响而仿效与之趋同或相似,所以在没有可参照的行为规范时,人们常常会模仿其他人的行为。
当有不文明行为出现时,会对周边的产生影响。
(4)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