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调试问题汇总及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模具加工改善方案

模具加工改善方案

模具加工改善方案在制造业领域中,模具加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模具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因此,模具加工及其改善方案是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模具加工的常见问题,并探讨一些改善方案。

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1. 模具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加工精度不高是模具加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通常情况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模具材料、加工设备、操作技能等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解决方案。

1.1 优化模具材料模具材料是影响模具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模具材料时,应充分考虑模具的复杂度、尺寸以及所需的精度等要求。

一般情况下,硬度高、材料强度好、变形小、腐蚀性低的材料是较为理想的选项。

常见的模具材料有:工具钢、硬质合金、精密合金、高速钢等。

1.2 优化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过程中,加工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数字化控制数控机床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这种机床能够根据制定的程序精确的加工模具。

另外,机床应该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1.3 增强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对于模具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以便更好地操作加工设备和模具。

同时,操作人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材料知识和加工经验,能够理解和分析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制定合适的措施。

2. 模具使用寿命短模具使用寿命短,往往会导致模具加工成本增加,影响生产效率。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模具材料、模具设计、模具维护等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解决方案。

2.1 优化模具材料选择适合的模具材料,是延长模具寿命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选择模具材料时,应充分考虑模具所承受的压力、温度、摩擦力等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材料,并对模具进行定制化的加工。

2.2 优化模具设计在模具设计方面,应该充分考虑模具所需要承受的力和应力,并对模具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

设计时,应该避免尖锐角度、薄壁边缘和过度细节等问题。

另外,应根据模具材料和加工过程等因素设计出合适的冷却系统。

常见模具问题改善方法

常见模具问题改善方法

偏大1、凹凸模间隙太松加大凸模或减少凹模2、成形块直身太浅、R太大加高成形块减小R位3、压筋压太少追加压筋4、凹模顶底弹力太小加大弹力5、角度偏大研磨角度6、凸凹模未锁紧紧固螺丝或定位7、凸凹模边多边少重新调整间隙8、凸模深度不够调整凸模高度偏小1、凸凹间隙太紧加大间隙2、成形块直身太深R位太小减少成形块直身或加大R位3、压筋压得太深降低压筋4、凹模顶底力太小加大顶底顶力5、凹凸角位偏小调整角度6、凸凹模未固定固定凸凹模7、凸凹间隙边多边少重新调整间隙8、凸凹深度未到位调整深度偏高1、成形R位太小加大R位2、压筋太小加深压筋3、定位太松固定定位4、凸凹间隙太紧放松间隙5、剪口落料太多减少开料尺寸6、凸模压得太深把凸模上升7、凸凹不垂直调整凸凹垂直度偏低1、成形R位太大缩小R位2、压筋太少加大压筋3、定位太紧研磨定位4、凸凹间隙太松调整间隙5、剪口落料不够增加开料尺寸6、凸模压得不够调整凸模深度7、凸凹不垂直调整凸凹垂直度不脱料1、缺少或顶料力不够增加顶料或加大顶料力2、冲孔冲头太长缩短冲头3、外脱或内脱太紧或太低调整间隙增高内外脱4、未退磁或油类太多太浓退磁或更换油类5、冲头变形修理或更换冲头6、角度偏小或让位不够调整角度加大让位孔径不良1、冲头同镶件间隙不符调整冲头同镶件间隙2、冲孔后变形成形后冲孔3、冲头同镶件材质不够硬更换或调整冲头同镶件4、压料未到位调整压料5、烧公烧镶件省或更换公同镶件6、冲头或镶件崩角研磨或更换冲头同镶件拉料1、压料不够增加压料力或追加压筋2、余料太多减少余料3、冲头同镶件加钝研磨冲头同镶件4、间隙不符调整间隙产品擦伤1、光洁度太粗省光洁度2、间隙太紧调整间隙3、油类不够增加油类4、有异物去除异物5、凹模有印省光洁度6、米位不够省R位产品压印1、顶料销太利省顶料销光洁度2、压得太深压力太大调整压力3、顶料销孔螺丝孔销钉孔不够光滑省顶料销螺丝销钉孔4、凸凹模上有压印省平压卯5、凸凹模上有异物/产品有异物去除异物正批锋1、间隙不符调整间隙2、硬度不够更换或调整硬度3、铲模研磨刀口或更换刀口4、烧公或烧模省烧公或烧模、研磨,烧公或烧模更换公同镶件5、油类不够增加油类6、单剪口调整间隙,研磨刀口7、崩角研磨或更换刀口8、刀口钝研磨刀口反批锋1、外脱料太高弹力太大降低外脱料减少弹力2、间隙太大调整间隙拉深起皱1、弹簧力不够增加弹簧力2、R位不够光省R位3、走料不够增加走料4、间隙不符调整间隙5、油类不当更换油类6、压力不够增加压力7、转速太快减少转速拉深破裂1、R位不够增大R位2、光滑不够抛光3、拉深行程太多减少拉深行程4、间隙不符调整间隙5、边多边少调整间隙6、拉深油不当更换拉深油7、弹簧力不够增加弹簧力8、转速太快减少转速9、材质太硬更换材质10、拉深力太小增加拉深力平面度不良1、压力不够调整压力2、脱料不均调整脱料3、材质不当更换材质V折模可能产生的不良现象1、角度偏大偏小调整角度深度2、V折边有印省V折模边3、平面度超差硬成型冲及凹模取放料物方便性探讨1、非特别材料:模具要退磁2、连续模的落料:不是直接掉料的应加吹气或磨斜度3、导柱的设计应考虑取放材料及材料宽窄4、材料卸压及顶料的平面度5、模具应有材料固定位冲头折断分析1、塞屎2、冲头直身太长3、冲头无固定4、冲头小材料厚5、间隙不符6、刀口不对7、内脱料让位不够8、冲头太脆或不够硬9、冲头变形折弯角度不良(偏大、偏小)1、成形间隙大调整成形间隙为合理状态2、成形深度不够加深成形浓度不合理状态3、顶针顶料不顺修正顶针与轧弯距离,修正弹力大小不均4、R圆角过大减小R圆角,不良结果:会有拉伤偏小原因同偏大问题点修正对策相反折弯边高度不良偏高:1、设计展开2.拉料3、折弯R过大产品不脱料1、弹力太小加大弹簧力度2、冲头太紧重新修正过紧位置3、顶针孔到轧弯边距离太大修正顶针孔到边的距离4、角度小调整气压,骨位降低5、间隙紧调整成形间隙为合理状态6、脱料力不平衡修正平衡力度孔径不良孔过大:1、拉料孔变形、变大加大弹弓力度,减小拉料,加刻印2、冲头研磨不标准、过大按标准重新研磨3、冲针不圆修正重磨孔过小:1、压线太深,孔挤小减低压线2、冲头研磨过小重新研磨拉料现象1、单边折弯有拉料做档块结构2、成形力度不够,弹力过小,成形会拉料加大上下弹力产品擦伤1、间隙不合理、偏小调整间隙2、模板硬度不够加硬3、R角不够圆滑研磨R4、板件表面光洁度达不到要求产品压印1、与产品接触面凸起位修正光滑且圆角过度批锋正批锋:1、间隙过大2、间隙过小3、刀口不利反批锋:1、内脱高模面太多2、产品分离不顺畅拉伸起皱1、凸凹模不够光滑抛光凸凹模2、上下模压力太小加大上下模弹弓、气顶力度3、凸凹模间隙配对不均匀重新调整间隙4、周边无压料筋加压筋拉深破裂1、R角不够大、光滑2、压料力太大3、R角位硬度不够平面度不良1、下模脱料,压力不够大加大脱料力为气顶,弹力胶2、上模脱料不均匀,产品变形更改上模脱料结构V曲可能产生不良现象1、角度大调整啤机上升调整V曲深度变浅2、角度偏小与上述相反3、V曲时擦伤严重加大R位不良影响角度取放料的方便性探讨1、管位直身位要高顶针面二个料厚,管位尽量不采用管轧弯边冲头折断分析1、冲孔堵屎2、冲针在孔里摩擦不顺3、冲针太小无加强4、脱料不顺操作规程1、上落模操作规程上模前:首先检查啤机闭合高度是否够,模具螺丝是否紧固下模前:详细填写好模具调试管制单。

注塑机和模具问题汇总与纠正措施

注塑机和模具问题汇总与纠正措施

END
LIST
1 2 3
喷嘴与喷嘴体(法兰)接触面有凹槽造成漏胶 模具射嘴热电偶损坏,温度无法检测和正常调试 以上两点问题产生与喷嘴体(法兰) 接触面有凹槽造成漏胶
现象:目前漏胶情况呈上升趋势,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加热圈会短路,同 时注塑压力也受到损失。 纠正措施: 1、更换新的喷嘴与喷嘴体;
2、把喷嘴与喷嘴体接触平面车平,垫一个铜垫在其中间。
2.模具射嘴热电偶损坏温度无法检测和调试
热电偶损坏,温度无法 检测和正常调试
纠正措施:对模具的这些射嘴的感温线进行维修。
3.以上两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喷嘴与喷嘴体(法兰)接触面有凹槽造成漏胶产生的机理: 新到注塑机在试机生产后,没有对喷嘴进行二次紧固,再加上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注射
度设定过快,熔融物料产生的气体从喷嘴与喷嘴体(俗称法兰)接触面的间隙中不断排出 ,间隙逐渐增大,当间隙大于PC的溢边值后就开始轻微漏胶,漏出的塑胶和腐蚀性物质与 接触面不断的摩擦和腐蚀,漏胶量就会逐渐增大。 2.模具射嘴热电偶损坏的机理:
线路断路是热电偶不能正常工作的根本所在。之所以产生断路的实际情况是: Ⅰ.WHEN:3月16日。 Ⅱ.WHO:工艺员。 Ⅲ.WHERE:华瑞星注塑车间现场1号机台。 Ⅳ.WHY:射嘴堵进行清理,操作不当。 Ⅴ.WHAT:装模过程中感温线松动挂断或操作时短路。 Ⅵ.HOW:对模具射嘴进行维修,更换感温线。 Ⅶ.HOW MUCH:采购联系厂家报价。 Ⅷ.HOW MANY :共计有3个模具射嘴损坏。

模具问题点总结及改善方法

模具问题点总结及改善方法

模具问题点总结及改善方法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模具的问题。

模具在生产中可是个“核心角色”,没有它,产品就像缺了腿的蜈蚣,走不动。

可是,模具也不是总能顺风顺水,时不时地就会有点小麻烦。

这时候,咱们就得好好“琢磨琢磨”,找出问题的根源,想办法解决。

要知道,问题来了,咱们可不能慌张,得先冷静下来,看看是什么原因。

模具不合格,可能是材料不对劲,或者设计上出了岔子。

这就像做菜,食材不新鲜,出来的菜肴肯定没味道。

咱们得“深挖”一下这些问题。

比如说,模具的寿命短得吓人,真让人感到心累。

这时候,得好好看看使用的材料是不是够硬气,能不能撑得住频繁的使用。

模具的保养也非常重要,像小孩儿一样,要经常关心、维护。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会被大家忽视,结果就像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啊,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说到模具的设计,嘿,这可是个大工程。

很多时候,设计师一时“兴起”,搞出来的模具形状复杂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样一来,生产时就容易出现误差,真是得不偿失啊。

我们得明白,设计要简洁实用,像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大多数情况下,简单的设计反而能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避免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之间得多沟通,多交流,把想法摊开来讨论,这样才能减少误解。

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也得小心翼翼。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使用效果。

就像开车,技术好的人,车子开得稳,技术差的人,容易出事故。

所以,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得让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用模具,注意事项有哪些。

就算再忙,也得把这个环节搞好,绝对不能草率。

如果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大家一定要保持“冷静”。

要知道,有时候小问题不及时解决,最后可能会演变成大麻烦。

像是漏水的水龙头,初始只是小滴水,等你发现时,整个厨房都淹了。

所以,及时排查,及时处理,是王道。

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随时收集操作员的意见,及时了解模具的使用情况。

咱们还得考虑到模具的升级换代。

就像人一样,时间一长,总得更新换代,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模具常见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法

模具常见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法

模具常见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法概述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它在各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模具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本文将详细分析模具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模具问题。

问题一:模具磨损严重模具磨损是使用寿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其主要表现为模具表面磨损或凹陷。

磨损的原因可能是: - 使用材料硬度较高 - 使用时间较长 - 模具润滑不足 - 模具设计不合理解决方法: - 使用耐磨性能更好的模具材料,如优质钢材 - 定期进行模具保养和维护,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 -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模具润滑,减少磨损 - 对模具进行优化设计,减少出现磨损的可能性问题二:模具尺寸偏差大模具尺寸偏差大是另一个常见问题。

这可能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尺寸不准确,影响产品质量。

尺寸偏差大的原因包括: - 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测量误差 - 模具材料膨胀或收缩不均匀 - 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解决方法: - 提高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测量精度,并进行多次验证 - 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控制材料膨胀或收缩的影响 - 对模具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避免尺寸偏差的产生问题三:模具易生锈模具易生锈是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模具生锈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导致模具损坏。

模具易生锈的原因可能是: - 环境湿度较高 - 模具存放不当 - 模具润滑不足解决方法: - 控制使用环境湿度,尽量保持干燥 - 对模具进行正确的存放,避免受潮或受酸碱腐蚀 -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模具的适度润滑,防止生锈问题四:模具易断裂模具易断裂是一种严重的问题,可能导致模具报废,造成生产线停机。

模具易断裂的原因包括: - 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 - 模具材料不合格或强度低 - 模具使用过程中发生过载解决方法: - 对模具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受力性能 - 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确保其强度和韧性满足要求 - 在使用过程中,避免过载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问题五:模具易堵塞模具易堵塞是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塑料注塑模具。

注塑模具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和调整方法表

注塑模具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和调整方法表
2.检查封水胶圈和水管接头,修整或更换有关零件;
制件பைடு நூலகம்量不好:
1.有飞边
2.有缺料
3.有顶白
4.有拖花
5.变形大
6.级位大
7.溶接线明显
1.配合间隙过大;
2.走胶不畅, 困气;
3.顶针过小, 顶出不均匀;
4.斜度过小, 有毛刺, 硬度不足;
5.注塑压力不均匀, 产品形态强度不足;
6.加工误差;
7.离浇口远, 模温低。
注塑模具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和调整方法表
注塑模
装配缺陷
产 生 原 因
调 整 方 法
模具开闭
顶出复位
动作不顺
1.模架导柱、导套滑动不顺,配合过紧
2.斜顶、顶针滑动不顺。
3.复位弹簧弹力或预压量不足。
1修配或者更换导柱、导套。
2检查并修配斜顶、顶针配合。
3增加或者更换弹簧。
模具与注塑
机不匹配
1.定位环位置不对、尺寸过大或过小。
1.合理调整间隙及修磨工作部分分型面;
2.局部加胶, 加排气;
3.加大顶针, 均匀分布;
4.修毛刺, 加斜度, 氮化;
5.修整浇口, 压力均匀, 加强产品强度;
6.重新加工;
7.改善浇口, 加高模温。
2.模具的限位行程不够,模具的抽芯行程不够,模具的顶出行程不够;
1.检查浇注系统各段流道和浇口,修整有关零件;
2.检查各限位、抽芯、顶出行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调整不符合要求的行程;
模具运水
不通或漏水
1模具运水通道堵塞,进出水管接头连接方式错误。
2封水胶圈和水管接头密封性不够。
1.检查冷却系统进出水管接头连接方式及各段水道,修整有关零件;

模具改善分析方案

模具改善分析方案

模具改善分析方案引言模具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在生产过程中,模具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生产线的生产进度,乃至生产效益。

因此,在模具的生产和维护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及生产效率。

本文将针对模具的使用及维护方面,提出一些改善分析方案,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模具的使用在模具的使用中,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模具加工精度不高,导致成品使用效果不好;2.模具使用寿命过短,需频繁更换模具,增加生产成本;3.模具结构不合理,难以维护及更换;4.模具材质选择不当,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善方案:加强模具加工工艺加工精度是影响模具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针对加工精度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来提高模具加工精度。

优化模具材质选择合适的模具材质,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并降低更换模具的频率。

其中,可以采用高强度、耐腐蚀、高温度的材质,以满足生产需求。

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模具结构的设计是影响模具维护及更换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难以维护及更换的问题,可以在模具设计时,考虑到易拆装、易清洗的要求,以方便维修及更换。

模具的维护在模具的使用过程中,维护工作同样重要。

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模具零件损坏或缺失,导致模具无法使用;2.模具表面易受损,需要定期涂层;3.模具维护工作不及时或不专业,导致模具寿命缩短。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善方案:建立模具维护规范建立模具维护规范,对模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可有效地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并降低更换模具的频率。

模具表面涂层技术的推广定期进行模具表面涂层,能够有效地保护模具表面,同时降低模具维护工作量,并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建立专业维护团队建立专业的模具维护团队,能够有效地避免维护工作不及时或不专业的问题,同时提高模具维护的效率。

结论综上所述,模具改善分析方案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模具设计中的故障分析与维修措施推荐

模具设计中的故障分析与维修措施推荐

模具设计中的故障分析与维修措施推荐在制造业中,模具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模具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然而,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给生产带来一定的困扰。

因此,对模具设计中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维修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故障分析1. 模具磨损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摩擦和冲击,会导致模具表面的磨损。

磨损严重会导致模具尺寸偏差增大,甚至无法继续使用。

常见的磨损形式有磨损、疲劳破坏等。

2. 模具变形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或温度变化等因素,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

模具变形会导致产品尺寸不准确,甚至无法使用。

常见的变形形式有弯曲、扭曲等。

3. 模具裂纹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冲击或应力集中等原因,会出现裂纹。

裂纹的出现会导致模具寿命减少,甚至造成模具损坏。

常见的裂纹形式有疲劳裂纹、应力腐蚀裂纹等。

二、维修措施推荐1. 模具磨损的维修对于磨损严重的模具,可以采取修复或更换零部件的方式进行维修。

修复可以通过表面处理、热处理等方式进行,以恢复模具的原始尺寸和性能。

如果磨损过于严重,无法修复,就需要更换零部件。

2. 模具变形的维修对于模具的变形问题,可以通过热处理或机械加工等方式进行维修。

热处理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等方式,使模具恢复原始形状。

机械加工可以通过切削、磨削等方式,修复模具的尺寸和形状。

3. 模具裂纹的维修对于模具的裂纹问题,可以采取焊接、热处理等方式进行维修。

焊接可以通过填充和熔化等方式,修复模具的裂纹。

热处理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等方式,消除模具的应力,防止裂纹扩展。

维修措施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在进行维修之前,需要对模具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确定维修的方式和方法。

同时,维修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模具的表面,避免二次损坏。

除了维修措施,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模具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设计模具结构,减少应力集中和磨损。

2. 选择适当的材料,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第3章
类别
附记
序号 1、 袋底薄 问 题 转角薄 整体较薄
模具调试问题汇总及解决方案
问题产生原因 袋底较深,并且袋底有狭长台阶 袋底较深。 一体吹气的方式,在沿气流方向的 水平方向的两壁薄 侧面受冲击最大,较明显的是A0 较小,B0较大的情况 加热模挖槽太深,料分布在袋底较 四面都薄 多 加热模压得太紧,加热模偏大 局部凸起较陡 局部凸起较缓 袋口拐角处凸出 温度过高,加热模偏大 解决办法 1、升高温度,加快生产速度。2、二次成型。 下加热模挖槽0.10~0.15mm 备注
加热模偏小,加热区不足于覆盖成 型区.上下加热模之间间隙小于料 1、增大加热模尺寸。2、增大成型模倒角。重新 带厚度 调整上下加热模之间间隙使其与料带厚度相符合 1、在控制面板上增大或减小拉带值,以此来补 有规律的不准 1、拉带马达停止制动误差。2、缩 偿。2、增大马达控制器上P35的值,以此增强马 水 达的制动力,保证停止时更准确。 1、增大冲孔模内侧壁0.03~0.05mm。2、调整导 没有规律的不准 冲孔模太紧,拉带导轨调整不当。 轨。 冲针钝,下料刀片钝 磨冲针端部,磨下料刀片的刀口平面。 孔边有絮状物 成型模表面与吹气模表面没有平 1、磨吹气模平面。2、更换成型模模座。3、用 表面有吹气模压痕 行,合起时有一、两个角较重。 垫片把成型模底部垫平。 袋底有加热胶布纹 加热胶布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胶 布表面的一层铁氟龙变薄。 更换加热胶布 理 1、模具排气不良。2、加热不充分 1、排气孔打密。2、温度升高,加热模压紧。3 袋底圆角 。3、吹气时间不足 增大吹气时间。 开始调好,后在使 四周全贴,肋骨中间划开后再折90度。 加热胶布贴合不好 用中发生偏移。 交接模出压痕严 加热模与成型模错位,加热区域有 重,特别是肋骨较 调整加热模与成型模的水平度。 拉升迹象。 小的情况。
19
第3章
12、 13、 14、
附记 缩带
用卡尺测出W值,W ±0.30,如超出范 围则为缩带 成型时桥面出现白 桥面气泡 色凸起的小气泡 载带成型后在X轴 错模 方向有落差
1.B0值偏大,2.K0较深,延续时间 减少延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调整加热模位置 长,温度高 时间长,温度高 成型模未安装到位, 加快时间,降低温度 重新安装成型模,调整高低落差
一 2、或加热模磨平。 1、加热模压松。2、加热模尺寸修小。 1、加热模上模温度降低,下模温度升高,拉大 温差。2、加热模尺寸修小。

3、
模印大
4、
勾角
5、 成 6、 7、 8、 型 9、 10、 11、
拉带不准
冲孔毛边 压痕重 袋底花 袋底圆 加热模印 偏 交接模处 纵向压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