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装配及调试步骤【大全】

合集下载

冲压模具的最佳装配步骤

冲压模具的最佳装配步骤

冲压模具的最佳装配步骤冲压模具的装配是个细致活,如果没有清晰的装配思路,导致冲压模具装配后多次拆卸重新装配、这样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和冲压模具的质量,为了节省大家时间,下面店铺带来了一篇关于冲压模具的最佳装配步骤的文章,欢迎阅读。

冲压模具的最佳装配步骤(1)选择装配基准件。

装配时,先要选择基准件。

选择基准件的原则是按照模具主要零件加工时的依赖关系来确定。

可以作为装配基准件的主要有凸模、凹模、凸凹模、导向板及固定板等。

(2)组件装配。

组件装配是指模具在总装前,将两个以上的零件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连接成一个组件的装配工作。

如模架的组装,凸模和凹模与固定板的组装,卸料与推件机构各零件的组装等。

这些组件,应按照各零件所具有的功能进行组装,这将会对整副东莞冲压模具的装配精度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

(3)总体装配。

总装是将零件和组件结合成一副完整的东莞冲压模具过程。

在总装前,应选好装配的'基准件和安排好上、下模的装配顺序。

(4)调整凸、凹模间隙。

在装配模具时,必须严格控制及调整凸、凹模间隙的均匀性。

间隙调整后,才能紧固螺钉及销钉。

调整凸、凹模间隙的方法主要有透光法、测量法、垫片法、涂层法、镀铜法等。

(5)检验、调试。

冲压模具装配完毕后。

必须保证装配精度,满足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并要按照模具验收技术条件,检验模具各部分的功能。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试模,并按试模生产制件情况调整、修正模具,当试模合格后,模具加工、装配才算基本完成。

拓展冲压模具组装基本知识五金模具属于冷冲压模具,组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基本知识为;1、审图,真正的看懂图纸了解设计师的设计方按是最重要的,否则就是盲人摸象。

2、检查工件配件等形状尺寸是不是和图纸一致组装开始;1、间隙,工件与模板间间隙是否合理冲孔落料等模具冲裁间隙是否合理。

2、避位,定位零件产品前工序加工后零件等是否有避位,是否够位。

3、弹簧力,工件顶出装置弹簧力摸板卸料力等是否够力,弹簧的压缩和预压够不够,合不合理。

冲压模具组模流程

冲压模具组模流程

冲压模具组模流程下面是更口语化的冲压模具组模流程:第一步:准备妥当模具选对:看你要冲的材料、尺寸、厚度,还有产量要求,挑个合适的冲床。

记得看看模具高不高,能不能塞进冲床的工作台下面。

清理干净:冲床上下台面擦得亮堂堂的,不要有脏东西。

模具底下的下模座也得平平整整,没有杂物。

第二步:开始拼装滑块抬高:先把冲床滑块升起来,然后慢慢降到最低点,用那个“一毫米一毫米降”的模式。

模柄对准:模具带模柄的话,对准模柄孔,降到最低点,让模柄紧紧卡在模座上。

没模柄的装法:没有模柄的模具,找个合适的位置放下,注意有废料孔的模具,千万不能堵住孔。

第三步:装组件脱料板装好:把脱料板里面的零件,比如脱料板入子、脱料板成形工件、引导针什么的,一一装进模板,用螺丝把脱料背板固定好。

下模板拼起来:把冲裁入子、成形入子、导料板等塞进模仁固定板,注意冲裁入子的刀口朝上,活动的零件(比如浮料销)要能灵活动,废料要能顺利出去,脱料板和下模板要贴得严实。

上模板拼上:把冲子固定板入子、冲子装到上模板,用压板压紧。

记住,冲子的高度不能超过模面。

第四步:合模检查没弹簧先试试:先把上下模贴在一起,看看冲子和剥料板的位置对不对,下模板和成形冲子会不会打架,主导柱有没有冒出来。

看看平行不:通过模板间的缝隙,判断上下模是不是平行。

如果需要,用AB胶或者快干胶把主导柱粘牢,让它比上模座低个几毫米。

第五步:装剥料板零件归位:把剥料板入子、导向销、剥料板成形工件、剥料套(推料杆)等装进剥料板。

注意剥料板入子不能太高,剥料板背板要能挡住入子、成形工件往后跑。

第六步:胶水加固下模涂胶:用定位销把下模板和下模座对准,用螺丝拧紧,然后在它们之间的灌胶PIN 上涂上680胶,粘得牢牢的。

上模也涂胶:通过付导柱把上模板和下模板对准,保持平行,用螺丝拧紧,再涂上680胶,粘住上模板和上模座。

第七步:最后检查与调试全面复查:再看看所有的零件都装好了吗,螺丝都拧紧了吗,活动的部分能不能自由活动。

冲床模具安装调试教程(步骤)【全流程】

冲床模具安装调试教程(步骤)【全流程】

众所周知,冲床是一台冲压式压力机,能够通过模具,做出落料、冲孔、成型等各种形状的产品,进而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

许多的零件都可以通过冲床的模具进行制作。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讲冲床上的模具安装步骤:1 安装前首先应确认模具刃口锋利,凹模刃口上没有崩口,凸模没有缺角。

如果有崩口或缺角,请首先刃磨刀口。

2 合模前应在上、下模之间垫入一张硅钢片,防止由于搬运过程碰伤刀口。

3 在模具装上冲床前,要用油石把底面和上面的毛刺磨掉,用布条将垃圾清理干净。

如果模具上下平面上有毛刺或垃圾,将引起冲片毛刺超差。

4 调整滑块行程至合适位置压紧上模,必须保证模柄或模架上平面于滑块的底面紧密贴合,下模压板螺钉轻轻压紧。

然后,向上调整滑块,取出中间的硅钢片。

松开下模压板螺钉,向下调整滑块,直至凸模进入凹模3~4mm,压紧下模压板螺钉。

新模具冲片时凸模必须进入凹模3~4mm,否则,要出现凸模崩口或凹模涨裂。

5 升起滑块至上死点位置,调整冲床打杆止退螺钉,至松紧适宜,然后空转几次,观察模具及冲床各机构工作是否正常。

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冲床模具的结构介绍:1 冲床上模是整副冲模的上半部,即安装于压力机滑块上的冲模部分;上模座是上模上面的板状零件,工件时紧贴压力机滑块,并通过模柄或直接与压力机滑块固定。

2 下模是整副冲模的下半部,即安装于压力机工作台面上的冲模部分;下模座是下模底面的板状零件,工作时直接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面或垫板上。

3 刃壁是冲裁凹模孔刃口的侧壁。

4 刃口斜度是冲裁凹模孔刃壁的每侧斜度。

5 气垫是以压缩空气为原动力的弹顶器。

6 反侧压块是从工作面的另一侧支持单向受力凸模的零件。

扩展资料:冲床模具结构说明:冲床上模是整副冲模的上半部,即安装于压力机滑块上的冲模部分。

上模座是上模最上面的板状零件,工件时紧贴压力机滑块,并通过模柄或直接与压力机滑块固定。

下模是整副冲模的下半部,即安装于压力机工作台面上的冲模部分。

冲压模具刀口间隙调整

冲压模具刀口间隙调整

冲压模具刀口间隙调整冲压模具刀口间隙的调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垫片法:将厚薄均匀、其值等于间隙值的纸片、金属片或者成形工件,放在凹模刃口四周的位置,然后慢慢合模,将等高垫块垫好,使凸模进入凹模刃口内、观察凸凹模的间隙状况。

如果间隙不均匀,用敲击凸模固定板的方法调整间隙,直到均匀为止,然后拧紧上模固定螺钉,再放纸片试冲,观察纸片冲裁状况,直至把间隙调整到均匀为止。

后将上模座与固定板夹紧后同钻、同铰定位销孔,然后打人圆柱销。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中小冲裁模,也适用于拉深模、弯曲模等,也同样适用于塑料模等壁厚的控制。

2.测量法:将凸模插入凹模型孔内,用塞尺检查凸、凹模不同部位的配合间隙,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凸、凹模之间的相对位置,使两者在各部分的间隙一致。

特点: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凸、凹模配合间隙(单边)在0.02mm以上的大间隙模具。

3.透光法:将垫块放在固定板及凹模之间垫起,并用夹钳夹紧;翻转冲压模具,将模柄夹紧在平口钳上,用手灯或电筒照射,并在下模漏料孔中观察。

根据透光情况来确定间隙大小和均匀分布状况。

当发现凸模与凹模之间所透光线在某一方向偏多,则表明在此间隙偏大,用手锤敲击相应的侧面,使其凸模向偏大方向移动,再反复透光,调整到合适。

特点: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但较费工时,适用于小型冲压模装配。

4.涂层法:在凸模上涂一层涂料(如磁漆或氨基醇酸绝缘漆等),其厚度等于凸、凹模的配合间隙(单边),再将凸模插入凹模型孔,获得均匀的冲裁间隙。

特点:此法简便,适用于不能用垫片法(小间隙)进行调整的冲压模。

5.镀铜法:镀铜法和涂层法相似,在凸模的工作端镀一层厚度等于凸、凹模单边配合间隙的铜层代替涂料层,使凸、凹模获得均匀的配合间隙。

镀层厚度用电流及电镀时间来控制,厚度均匀,易保证模具冲裁间隙均匀,镀层在模具使用过程中可以自行剥落而在装配后不必去除。

特点:间隙均匀但工艺复杂。

以上就是冲压模具刀口间隙调整的几种方法。

冲压模具调整方法

冲压模具调整方法

滚动轴承( PART BEARING )模式●前提:模具基准形状及尺寸精度,在公差±0.1范围内至少保证95%以上。

●什么叫滚动轴承(BEARING )模式?在最初工序作业中,应修整好压边面间隙及凸凹模之间的侧向间隙,以确保板料在该工序成型作业中得到与其基准侧模具相同的形状 。

在后工序中将已成型的拉延制件作为基准,并进行材料的研合、管理面贴合以及凸凹模之间侧向间隙调整等作业,以保证前后工序一致而不脱节。

所谓轴承滚动模式就是通过反复进行上述作业(循环),以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生产工艺方式。

● 各工序作业内容☉1/4 拉延模(DR )调整压边面间隙——消除由于板料在压边面上的间隙不均匀而产生的材料流入,以防止成型过程中出现起皱或成型压力不均等现象。

调整(修磨)侧向间隙——在拉延成型过程中,保证凸凹模之间一定的侧向间隙,以确保均匀的成型压边力。

☉2/4 修边模(T/P )调整(修磨)侧向间隙——当板料夹在上型与下型之间被剪断时,为了克服剪断时的应力,首先要保证足够的侧向间隙以消除侧向压力从而得到压料芯周围切刃部位的均匀压力。

☉3/4 翻边整形(RE/FL ) ☉4/4 FL/P 模调整(修磨)侧向间隙——在翻边整型过程中,一方面保证压料芯所受压力均匀,以防止板料在翻边是受弯曲压力作用。

另一方面,在凸凹模侧面给与适当间隙,以保证整形时面压保持一致。

3/4 调整间隙 消除由于材料在压边面上的间隙流入不均而产生的材料流入。

修模后保证凸凹模之间的正常侧向间隙(简称凸凹模正常侧向间隙) 板料研合 管理面贴合 凸凹模之间正常侧向间隙 材料研合 管理面贴合 凸凹模之间正常侧向间隙 材料研合 管理面贴合 凸凹模之间正常侧向间隙板料研合作业顺序序号顺序主要事项确认方法1 检查板料(准备2张)检查DCH、CH孔是否有变形,如有变形则应经手工作业予以修正目视确认2 在板料S面加工Φ6基准孔去掉毛刺目视确认3 在板料背面涂红丹粉在板料背面刷一层很薄的红丹粉目视确认4 将板料放于模具上两人将板料轻放于模具,不得用吊车吊运板料,强行安装一定要失败5 确认板料基准孔DCH,CH位置是否与下型孔位一致开始定孔位时不需用定位销。

冲压模具的安装与调试

冲压模具的安装与调试

冲压模具的安装与调试
2009年09月14日星期一下午 05:49
安装与调校冲模必须特别细心。

因为冲模尤其大中型冲模,不仅造价高昂,而且重量大微量移动困难,在安装及调试过程中需要极大的小心。

安装冲压模具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人身的安全应始终放在首位。

2)无限位装置的冲模在上下模之间应加一块垫木板。

3)在冲床工作台清理干净后,将合模状态的待试模具置于台面合适位置。

4)按工艺文件和冲模设计要求选定的压机滑块行程,调节滑块连杆,移动模
具,确保模柄对准模柄孔并达到合适的装模高度。

5)一般冲裁模先固定下模(不拧紧)后再固定上模(拧紧),压板 T型螺栓均宜
使用合适扭矩扳手拧紧(下模),确保相同螺拴具有一致而理想的预加夹紧力。

调试冲压模具时应注意的问题:
1)试模前对模具进行全面润滑并准备正常生产用料,在空行程启动冲模3~5
次确认模具运作正常后再试冲。

2)调整和控制凸模进入凹模深度、检查并验证冲模导向、送料、推卸、侧压
与弹压等机构与装置的性能及运作灵活性,而后进行适当调节,使之达到最佳技术状态。

3)对大中小型冲模分别试冲3、5、10件进行停产初检,合格后再试冲10、15、
30件进行复检。

4)经划线检测、冲切面与毛刺检验、一切尺寸与形位精度均符合图纸要求,
才能交付生产。

冲压模具结构及成型调试方法

冲压模具结构及成型调试方法

冲压模具结构及成型调试方法冲压模具是指以金属板材为原料,在机床上进行冲压加工,通过模具的压制来实现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冲压模具结构主要由上模、下模、导柱、导套、弹簧、导向柱、导向套等组成。

1.上模:上模是冲压模具中的上部分,也称为工作模或上模板。

它可以固定在机床的工作台或滑块上。

上模的结构取决于被加工件的形状和复杂度,可以有单片构造、整体结构或组合结构。

2.下模:下模是冲压模具中的下部分,也称为压座或下模板。

它用于支撑和固定上模。

下模可以通过导柱和导套与机床工作台连接。

3.导柱:导柱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传动机构,用于使上模和下模对齐。

导柱可以用于定位和支撑模具,确保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

4.导套:导套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传动机构,用于保证上模和下模的运动轨迹的平行性与一致性。

导套可以安装在下模上,以减少摩擦和防止模具的倾斜。

5.弹簧:弹簧作为冲压模具中的一种零件,用于提供上模和下模之间的顶出力。

它可以通过压缩和释放来实现上模和下模的开合。

6.导向柱:导向柱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定位装置,用于确保上模和下模的相对位置。

它可以通过固定在机床和模具上来保持模具的稳定性。

7.导向套:导向套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配件,用于保证导向柱和模具之间的密合度。

它可以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冲压模具的成型调试方法如下:1.制定调试计划: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模具的结构,制定冲压模具的成型调试计划。

包括调试流程、调试顺序、调试参数等。

2.装夹模具:将模具安装在冲床上,确保模具的固定性和稳定性。

检查上模和下模之间的间隙,确认无干涉。

3.调整模具参数:根据产品尺寸和形状的要求,调整上模和下模的间隙和位置。

通过调整导柱、导向套等传动机构,确保上模和下模的平行度和一致性。

4.进行试模冲压:根据调整后的参数,进行试模冲压。

观察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试模结果,调整模具参数,直到满足产品要求。

5.优化调整:在试模冲压过程中,根据得到的产品和工艺数据,进一步优化模具参数。

冲压连续模的步骤

冲压连续模的步骤

冲压连续模的步骤
一、模具准备
1.检查模具是否完整,有无损坏或磨损现象。

2.确认模具尺寸、形状、材料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3.准备所需工具和量具,对工具进行清洁和检查。

二、安装模具
1.将模具放置在冲压机上,确保平稳牢固。

2.连接模具与冲压机的水管、气管等辅助设施。

3.调整模具间隙,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三、调试模具
1.启动冲压机,观察模具运行情况,确保无异常声响和震动。

2.检查冲压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如有问题及时调整模具。

3.根据生产需求,对模具进行压力、速度等参数的调整。

四、送料与定位
1.将待冲压材料送入模具内,确保位置正确。

2.采用定位装置对材料进行定位,防止冲压过程中材料移动。

五、冲压操作
1.启动冲压机,进行冲压操作。

2.观察冲压过程,确保无异常情况。

3.记录冲压件的数量、尺寸等信息。

六、出料与整理
1.打开模具,将冲压件取出。

2.对冲压件进行整理,去除毛刺、废料等。

3.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分别放置,做好标识。

七、模具维护
1.对模具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损坏或磨损及时维修。

2.对模具进行润滑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

3.定期清理模具内的残留物,保持清洁卫生。

八、清理现场
1.对使用过的工具、量具进行清洁整理。

2.清扫现场环境卫生,确保整洁有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冲压模具装配和调试规则,一起来看看吧。

制定操作规程的目的:为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使模具装配的质量得到控制,组成出高质量的冷冲模具制订本规定:
一、安装调试人员熟悉总组图纸。

二、安装调试人员验证组装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和热处理等状态是否符合有关零件标准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三、零件的材料除按要求规定外允许代料,组代用材料的根本性能不应低于原定材料。

四、零件图上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 GB1804-79《公差与配合示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规定的IT14级精度。

五、零件图上未注明全角尺寸,除刃口和面外,所有锐角均应倒角或倒圆,视零件大小,全角尺寸为 0.5X 45度—2X 45度,倒圆尺寸为R0.5- 1mm。

六、加工后的零件表面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砂眼,缩孔,裂纹和机械损伤等缺陷。

七、经热处理后的零件,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裂纹,软点和脱碳区,并削除氧化皮、脏物和油污。

八、所有模座、凹模板、卸料板、凸模固定和垫板等,零件图上未注的平行
度必须符合下表的要求:
九、矩形零件的垂直度符合下表的要求
十、上下模座的导柱,导套安装孔的轴心线应与基准面垂直,并垂直度公差规定如下。

1、安装滑动导柱、导套的模座为 100丄0.01mm
2、安装滚动导柱、导套的模座为100丄0.005mm
十一、滑动和滚动的可卸导柱与衬套的锥度配合面,其吻合长度和面积均应在 100%以上。

十二、铆合的钢球保持圈上的钢球应在也内转动而不脱落。

十三、模具中导料板的导料宽度应按实际需要进行修正,并保证板的高度一致。

十四、模具中的相关零件如冲裁凸模、弯曲凸模、压印凸模、拉伸凸模和限位柱的调试应在装配中修正,保证其相对关系。

十五、具组装人员必须对凸,凹模的冲裁间隙进行调整,使均匀,并通过切纸,投影或其他方法验证,
十六、经评审,批准后可改变模具中螺孔或销孔的位置。

十七、模具装配完成后需添上标识牌。

十八、组装过程中如需要进行更改,须经项目小组评审批准后方可进行。

十九、试模完成后的模具应涂防锈油,包装后置于干燥库房内。

二十、按此规定内容,填写调试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