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机拉茎辊的改进设计

合集下载

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割台总体方案设计

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割台总体方案设计
6. 摘穗板的设计 摘穗板的主要协同工作是避 免 果 穗 跟 随 玉 米茎 秆 一起向下运 动, 使 得 果 穗 顺 利脱离茎秆,从而实现 摘穗的目的。安装时,摘 穗 板被 安装 在 拉 茎 辊的上方。 摘 穗 板 上的间隙 对
题,我们最初对传统的摘穗设备提出了两种有益的
改进方案:第一方案是将中发现,由于摘穗板以及两个拉茎辊
之间的距离不一样,造成茎秆向下拉动作业受到影
响,非常不利于正常的玉米作业收获 ;第二种方案
是两个拉茎辊设计成直径尺寸不相同的 ( 如图 4 所
示 ),这样就顺利解决了三个齿轮间的传动问题,
5. 拉茎辊的设计 拉茎辊的主要协同工作职能 是把茎秆向下拉产生引力。由本文前面的分析可以 知道, 圆盘 刀辊 式 玉 米 穗 茎 兼 收 设备与传 统 板 式 摘穗设备的拉茎辊不一样的是 :圆盘刀辊式玉米 穗茎兼收设备的拉茎辊应该安装在用于切碎茎秆 的圆盘刀辊,所以其结构设计肯定会有所不同。本 设备拉茎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前端的螺旋导入 锥,协同工作是帮助玉米植株顺利的喂入 ;后端是 拉茎辊 , 拉茎辊断面的形状主要有四棱形以及六棱 形两种形式。
同时也解决了拉茎辊的碰撞、拉茎辊与摘穗板不等
距等诸多问题。
图4 4. 摘穗方式的选择 玉米摘穗设备的重要协同 工作是把果穗与茎秆分离,它的工作性能直接关系 到最终的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性能,所以摘穗设备是 最为核心的工作部件。目前,我国的玉米收获机使 用的摘穗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板式摘穗以及辊 式 摘 穗。 其中辊 式 摘 穗 设备 的 特点 是 果 穗含杂率
较低 , 不好的是容易发生果穗的损伤以及落粒,颗 粒损失率较高 ;板式摘穗设备特点是结构较为简 单、损失较少、破损率相对来说低。因为本文设计 的收获玉米设备要求的是一次性最终实现所有的 摘 穗 与 茎 秆 切 碎 作业, 所以 对比 后发 现 板 式 摘 穗 设备比辊式设备在结构上实现起来更为容易。国内 外现有的玉米摘穗茎秆切碎收获设备大多使用的 是板式摘穗方式,在选定釆用板式摘穗方式以后, 需要在摘穗设备中开展两个重要的设计,即拉茎辊 的设计以及摘穗板的设计。

玉米粒收割机关键零部件设计与优化

玉米粒收割机关键零部件设计与优化

玉米粒收割机关键零部件设计与优化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产物,在我国种植广泛,2017年全国玉米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

而且随着工业生产对玉米需求的增加,未来玉米生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但是在玉米收割机械化方面,我国与欧美等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无论是在机械先进性、稳定性以及现代化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

1 传统玉米收割机与玉米籽粒直收机的对比自世界第一台收割机问世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在经过引进、仿制、研发历程后,玉米收割机械业已基本满足国内农业发展需要。

但是目前玉米收割机械发展尚未完善,使用最多的是传统收玉米果穗收割机,无法满足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

加之我国南北地方差异,中部平原地区玉米成长期短,收获时玉米果穗较嫩,无法进行直接收玉米籽粒。

东北大面积种植玉米的地区,由于玉米一年一熟,成长期较长,所以收获时玉米粒含水率较低,玉米籽粒强度较大,适合进行玉米籽粒直接收割。

这也是传统果穗玉米收割机与玉米籽粒收割机最大的差异之处,传统收割机对玉米籽粒的含水率要求不高。

玉米籽粒直收联合收割机,要求玉米含水率在24%以下,在田间地头一次性完成玉米秸秆切割、玉米果穗采摘、脱粒、除杂和玉米秸秆还田工作程序。

不仅有效简化玉米收割提升作业效率,而且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但是在这种联合性收割机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在脱粒中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籽粒破碎率的上升,以及丢失果穗的现象,因此需要对脱粒环节进行科学设计。

2 玉米粒收割机关键部分设计玉米籽粒收割机的关键在于采摘、脱粒环节及其设计。

根据我国玉米收获条件与成熟时玉米籽粒含水率对收割机械进行设计。

(1)玉米籽粒收割机工作原理。

在收割阶段,玉米籽粒收割机与传统收割机类似,在机器接近玉米根部时,由分禾器直接将玉米进行分开,拉茎辊在夹住玉米杆持续向下拉,直到玉米果穗能够通过摘穗板的缝隙完整的摘下。

然后玉米果穗进入输送链送至割台横向搅龙中,横向搅龙再把它们输送到过桥输送器中,在过桥链耙的作用下,将玉米果穗均匀的送至脱粒滚筒,玉米果穗在滚筒螺旋排列脱粒单元和滚筒上盖导向板的作用下将玉米果穗外皮、杂质、籽粒进行分离。

玉米收割机的改进设计研究_李志春

玉米收割机的改进设计研究_李志春

玉米收割机的改进设计研究李志春,郭志强,张路得,刘艳君(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014010)摘要:目的研究现有玉米收割机的功能、结构、形态和作业条件,对玉米收割机进行改进设计,提高其生产效率、作业适应性和审美性。

方法方法对目前使用的背负式玉米收割机和自走式玉米收割机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功能和结构方面,把现有不同类型玉米收割机的功能进行整合重组;在形态方面,利用仿生设计和形体切割的方法进行整体的形态塑造。

结果结果与背负式玉米收割机相比较,改进后的玉米收割机消除了安装拆卸的问题;与自走式玉米收割机相比较,改进后的玉米收割机不仅可以收获玉米,卸掉割台即可成为运输车辆,提高了利用率;设置了两组剥皮装置和升运器,提高了收割效率;摘穗板可以横向调节距离,以适应不同地域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的现状;改进了秸秆处理方式,既可整齐划一的还田焚烧,又方便回收青贮;玉米收割机整体形体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结论结论通过功能整合、结构重组和形体的塑造,既可使玉米收割机实现功能的优化,提高生产、使用率和作业适应性,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玉米收割机;结构和功能的整合重组;仿生设计;形体切割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563(2014)06-0045-05The Improvement Design of Corn HarvesterLI Zhi-chun ,GUO Zhi-qiang ,ZHANG Lu-de ,LIU Yan-jun(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01401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t researched the function ,structure ,form and working condition of the existing corn harvester ,improved design of the corn harvester ,which improve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daptability and aesthetic.Methods The existing knapsack corn harvester and self-propelled corn harvester we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terms of function and structure ,integrating the function of existing corn-picker in different types ;in terms of morphology ,using the method of bionic design and shape cutting to proceed overall body cutting.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knapsack corn harvester ,the improved corn harvester eliminated the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issues ;compared with the self-propelled corn harvester ,the improved corn harvester not only can harvest corn ,but also can be a transport vehicles by removing the header ,which improved the utilization rate.Setting up two groups of peeling device and elevator ,which improves the harvesting efficiency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of stripper plate can be adjusted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ifferent maize row spacing in different regional ;improving the straw processing way ,not only can be incinerated ,but also can be convenient recycling and silage ;the whole body accords more with the aesthetic needs of modern people.Conclusion Through functional integration ,restructuring and body shape ,it not only can optimize the function of corn harvester ,which could improve productivity ,utilization rate and adaptability ,and also accords with the aesthetic needs of modern people.KEY WORDS :corn harvester ;reorgan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bionic design ;shape cutting收稿日期:2013-09-30作者简介:李志春(1982—),男,内蒙古包头人,硕士,内蒙古科技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创新设计。

小型玉米收获机摘穗辊的改进设计

小型玉米收获机摘穗辊的改进设计

因为 t g </ x , , 因而摘穗辊直径 D可 以从 以下推导 中
得 出。
= … ≥ D ≥ ~ 一_ d  ̄- i

塞, 摘穗不能顺利 完成。根据 《 农业机械设 汁手朋 》 提供的
一 一
数据 ,结合 当前玉米种植 的具体 隋况 ,本机取 j 为1 7 mm。
co s a=
器- 一 一
在摘穗辊 的有效工作 区内完成摘 穗任务。为了减少因摘穗辊 转速过高而 引起 的收获损 失增 加 ,我们又在下摘穗辊上加了

式 中, D为摘穗辊直径 ( m m) ,d为茎秆直径 ( i i l m) , j 为摘穗辊 间隙 ( 1 1 3 1 1 1 ) , “为摘穗辊对茎秆的起始抓取 角。 由上式可看 出,当摘穗辊 直径 D与间隙 增大时 ,茎秆 的起 始抓取 角 变小 ,对茎秆抓 取有利 ;反之 ,则对抓 取 茎秆不 利。但 是问隙 i 不能过大 ,否则茎秆会在两摘 穗辊『 H J
3 )
式 中 ,v m 为作业速 度 ( m/ s ) ,L 为株距 ( I l 1 ) 。 当机组 以 4~6 k m / h的速度作业时 ,株距按 ( ) . 2m 计算 ,
其喂入量为 5— 8根 / s 。根据 ( ( 机械 没计手J l I } 》提供 的试验数
据 ,结 合当前玉米 的种植 密度的增 加 ,用以下公式选择摘穗 辊 的线速度 。
穗辊的水平倾 角,一般为 3 0 。~4 O 。。 根据 《 农 业机 械 没计 手册》,摘 穗 辊 的 总 长 为 7 4 0~ 1 1 0 0 mi l l 。很显然 ,无法和小型收获机 配套 ,但 是 ,从上面 的式 子中 ,我们可 以看 到减小 J B值 ,可使摘辊 的工作长 度 缩短 。如果 令 / 3为 l 0 。 ~1 5 。 ,可得到摘 穗辊 的工作 长度 为】 4 0~1 7 5 mm,总长为 3 5 0~4 0 0 mm。但 4 0 0 m i l l 长的摘 穗辊倾斜 】 0 。 ~1 5 。安装不但没有意义 ,而且作业时玉米 果 穗 容易 向前飞 出 ,造成 了果穗 损失 。我 们将摘 穗辊 水平 安

连铸拉矫机拉矫辊的改进设计

连铸拉矫机拉矫辊的改进设计

连铸拉矫机拉矫辊的改进设计摘要:介绍了连铸拉矫机拉矫辊在不断的实践中的优化设计方案,使拉矫辊的加工制造、使用及修复得到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拉矫机拉矫辊不锈钢堆焊1.引言拉矫机是连铸机的核心部件,又称为连铸设备的心脏。

拉矫机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1.1.在浇铸过程中,将铸坯从二冷却段内拉出。

在拉坯过程中,拉坯速度将根据不同条件(钢种、浇注温度、断面等)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可以满足快速送引锭,克服结晶器和二次冷却装置的阻力,顺利地把铸坯拉出。

1.2.将弧形铸坯经过一次或多次矫直,使其成为水平铸坯。

对不同钢种和断面以及带液芯的铸坯都应能避免裂纹等缺陷,实现低温矫直。

1.3.在浇注前将引锭杆送入结晶器的底部。

1.4.在处理事故时(如冻坯),可以先将结晶器盖板打开吊出结晶器,通过引锭杆上顶冻坯。

1.5.在板坯连铸机中,拉矫机牵引引锭杆上装辊缝测量仪,来检测二冷段的装配及工作状态。

拉矫机的作用主要通过拉矫辊来实现的,因此如何更经济和优质地解决拉矫辊的制造和修复问题就显得很重要。

2.拉矫辊的使用环境、结构及材质拉矫辊与高温铸坯接触后又马上被冷却,这种冷热交换的工作条件非常苛刻,因而使辊子因裂纹和磨损而失效。

一般小方坯、板坯连铸机拉矫辊主要采用25CrMo4、35CrMo、42CrMo、60CrMoV、60CrNiMo及Cr5、Cr8等合金工具钢制造,而且采用整体结构,(见图1)成本高,寿命低,且辊面修复困难。

这就增加了拉矫机的制造成本。

3.拉矫辊的改进设计在机械性能和使用效果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把拉矫辊的结构由整体结构改为拼焊结构(见图2)。

现详述如下:A.辊身采用壁厚40mm的无缝钢管,材质为20。

B.侧板采用材质为Q235-A的钢板,厚度为40mm。

C.轴采用材质为45#的圆钢,粗加工时先把孔加工完,留旋转接头安装孔加工余量,待焊后精加工完成。

粗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调质硬度为HB220-268。

D.焊接后进行密封性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2MPa,保证无泄漏现象。

浅析玉米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

浅析玉米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

浅析玉米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机械收获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农民收益的重要手段。

由于玉米植株的结构和特性,以及机械设备的限制,玉米机械收获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玉米植株特性、机械设备限制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玉米植株的结构和特性是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之一。

玉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片茂密,这就给机械收获带来了困难。

茎秆粗壮难以被割断,容易导致收割机械的堵塞和故障。

茎秆和叶片之间的交错又容易导致秸秆被切断不完全。

玉米植株高大使得收割机械的工作范围受限,往往无法达到植株顶部,造成部分玉米籽粒损失。

机械设备的限制也是影响玉米机械收获的因素之一。

现有的玉米收割机械大都使用摆锤刀片割断玉米茎秆,但摆锤刀片容易被茎秆缠绕或击打到硬物而损坏,需要经常更换,增加运维成本。

玉米籽粒的敲击损失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收割机械在割断茎秆后,通过机械振动或气流将玉米籽粒与秸秆分离,但振动和气流强度的调节并不精准,可能导致玉米籽粒的敲击损失。

针对以上制约因素,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来提高玉米机械收获的效率和质量。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选用抗倒伏的品种来减少茎秆粗壮带来的割断困难。

在机械收获过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刀片设计,如弯刀片和锯齿刀片,提高茎秆切割的效果。

可以采用新型的分离器件,如振动屏、气流屏等,来减少玉米籽粒的敲击损失。

还可以在机械设备上加装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机械振动和气流强度的精确控制,以提高收割的精度和效率。

通过机械收割后的茎秆和秸秆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和有机肥料的原料,可以采取对其进行综合利用的措施,减少农田环境污染。

玉米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玉米植株的结构和特性以及机械设备的限制。

通过选用抗倒伏的品种、改进刀片设计、加装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机械收获的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益。

还应综合利用机械收割后的茎秆和秸秆,以实现农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玉米收获机工作部件使用中的调整

浅析玉米收获机工作部件使用中的调整

1 . 1 . 2 注意事项 : 调整拉茎辊间隙时 , 应同时调整剔除刀间隙, 避免拉 茎辊 与剔 除刀 碰撞 。 1 . 2 摘 穗板 间 隙的调 整 。 1 . 2 . 1 调整原则 : 摘穗板间隙的调整以前端不堵秸秆 、 不卡果穗 、 拉茎 辊不啃果穗, 拨禾输送链能正常拨动秸秆和果穗为宜。1 ) 果穗卡在摘 穗板间隙中 、 拉茎辊棱能接触到果穗 , 造成啃穗 、 断穗 , 表明摘穗板 间 隙 过大 , 应 适 当调小 ; 摘 穗板前 端茎 秆拥堵 , 摘 穗板 上方 出现 大量茎 秆 及碎叶时, 表明摘穗板间隙过小 , 应适当调大。 1 . 2 . 2 注意 事项 : 摘 穗板 间 隙调 定 后 , 应将 齿 垫 与摘 穗 板调 整 耳上 的 齿 垫压合 , 拧 紧固定螺 栓 。 1 . 3 拨禾输送链的张紧。 玉米收获机工作一段时间后 , 配合间隙变大, 链条伸长 , 发生跳链等现象时, 应予张紧。 1 . 3 . 1 调整原则 : 如果链条张紧适度仍发生卡链 、 跳链等不正常现象 , 则 表明链 轮齿 形磨 损 、 变形 严重 或链条 链节 变形过 度 。此时 更换 相应 零件, 否则会使链条的不正常传动, 引起摘穗机构上其他传动件的损 坏, 造 成更 大 的损失 。 . 1 . 3 . 2 注 意事 项 : 链 条 张紧 或更换 链 轮 、 链 条后 , 应 将 传动 回路 调整 在
1 摘穗机 构 的调整
1 . 1 拉 茎辊 间 隙 、 剔 除 刀间 隙的调 整 。 1 . 1 . 1 调 整原则 : 拉 茎辊 间隙调 整以能将 玉米果 穗在拉 茎辊 中前 部摘 下, 并将果穗 以上的茎秆拉到拉茎辊的下方为宜。剔除刀间隙的调整 应保证 拉茎 辊上不 缠杂草 及茎 叶。 1 ) 如果 割 台拉 茎辊处 断茎秆 过多 , 且 有果 穗 由割 台摘 穗板 向下掉 落 , 则可 能是 拉 茎辊 间 隙过小 , 此 时应 适 当增 大拉茎 辊 的间隙 ; 2 ) 如果 大部分 果穗在 摘穗板 中后方 摘下 , 并 有带 穗秸秆 堆积 , 则 表 明拉 茎辊 间隙过大 。此时应 适 当涮 小拉茎 辊间 隙。

如何改进玉米收获机

如何改进玉米收获机
参考文献: [1]侯海涛.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比较[J]. 现代农业装备,2006(1):74-75. [2]张玉秋,李立新.玉米收获机在辽宁 的应用与发展 [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 (2):119-120. [3]毕俊平.玉米收获机械化亟待解决 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6). [4]佟金,贺俊林,陈志,梁晓军. 玉米摘 穗辊试验台的设计和试验[J].农业机械学 报,2007,38(11). [5]张海辊.李爱华.田凯 4YS-2 型玉 米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J].农村牧区机械, 2006(4). [6]宋林平.玉米收获机的分类与摘穗 机构[J].农机推广与安全(综合版),2006(5).
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 机型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摘 穗 台 、前 升 运 器 、驾 驶 台 、操 纵 系 统 、驾 驶 室 、行 走 底 盘 、发 动 机 、剥 皮机构、后升运器、果穗箱、秸秆还 田(回 收)装 置 、液 压 系 统 、电 器 系 统 、外 围 等 ,国 内 目 前 比 较 先 进 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机 市场发展报告[M].2013.
[2]卢正文.乡镇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 问题和建议[J].河北农机,2009.
[3]蒋鹏.我国对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 经验的借鉴[J].湖南农机,2014.
[4]张仕力.我国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农机,2014.
关键词: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摘穗;秸秆处理
如何改进玉米收获机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李梅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 物之一,从北纬 58 度到南纬 35-40 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中国玉米 种植面积有 3 亿亩左右,约分布在 24 个省、市、自治区。从栽培面积和 总产量看,我国玉米仅次于小麦和 水 稻 ,居 第 三 位 ,近 年 来 玉 米 生 产 发展很快。为了尽快提高农业生产 效 率 ,自 从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 农 业机械化在飞速发展,取得了显著 的成效。玉米收获一直是我国机械 化收获的难题。随着农业种植结构 模式调整和 2005 年中央“一号文 件 ”的 出 台 ,农 民 农 业 生 产 积 极 性 提高,我国农机事业也出现了前所 未有的生机,在“十一五”发展规划 中已经将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了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攻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上 设 有 直 通 式 压 注 油 杯 , 用 来 注 油 对 轴 承 进 行 润
滑 。所述 拉 茎 辊辊 体齿 顶 部 的棱 角 为 圆角 过 渡 型 , 改
进 之 后 明显减 少 了断秸 秆 现象 。其 结 构 如 图 2和 图 3
所示 。
1 . 叶片轴
2 .容
制造 困难 , 制 作 周期 长 ; 使 用 过 程 中 易 出现 开 焊 、 扭 曲 等 现象 ; 如果 两 端不 同心 , 会 造 成 机 器 转 动 时振 动 大 , 同时易 损坏 轴 承等 部件 。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8 — 0 5
3 ) 针对 在 收 获 过 程 中拉 茎 辊 后 端 与 分 动 箱 销 轴
2 0 1 5年 8月
农 机 化 研 究
第 8期
有油 封 、 轴承 、 内隔套 和外 隔套 , 其 前 端通 过 轴 承 与 固 定在 机 身 上 的支 座连 接 , 末 端通 过 动力 轴 头 与机 器 动 力设 备 连 接 , 叶 片轴 连 同导 锥 可 以在 支 座 上 转 动 。轴
的拉 茎 辊 叶片 轴 采用 无 缝钢 管 经 模具 拉 伸 成 型 , 整 个 叶 片轴 是 一 体 的 , 叶片 棱 面 为 圆弧 结 构 , 并 且 将 叶片 轴 后 端 与 销轴 连 接 的卡 槽 尺寸 加 大 , 加装 金 属耐 磨 套 。该 改 进 方 案 解 决 了 传 统 拉 茎 辊 易 开 焊 、 振动大 、 寿命 短 等 问 题 。 利用 S o l i d Wo r k s 软 件对 改 进后 拉 茎 辊进 行 有 限元 分 析 得 知 : 应 力 和 最大 应 变 主要 分 布 在拉 茎 辊后 端 的 u型 槽 内 , 最 大位 移 分 布在 叶 片棱 上 , 都 在材 料 的 变化 范 围 内 , 改 进 方 案合 理 。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 ;摘穗装置 ;拉茎辊 ;S o l i d Wo r k s
通讯作者 :李保 谦 ( 1 9 6 1 一) , 男, 河 南 许 昌人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 E — ma i l ) n j 2 8 0 @1 6 3 . c o n。 r
叶 片轴 为管 壁 上均 匀压 出 U 型槽 的无 缝 钢管 , U型 槽
的槽 壁 形 成拉 茎 辊 叶片 , 一 共 6个 。叶 片 轴 的前 端 装
5 . 内隔套
的钢 片焊 接 而成 的 , 其 截 面 如 图 1所 示 。这种 拉 茎 辊
存 在 着一 些 问题 : 易变形 、 制作精度差 、 两端不 同心 ;
2 ) 针对 在 收 获 过 程 中震 动 较 大 和 高 速 旋 转 造 成 管 径模 具拉 伸 成 型 。 连 接 的卡槽 容 易磨 损 的问 题 , 在 卡 槽 内加装 硬质 金 属 耐磨套。
2 0 1 5年 8月
农 机 化 研 究
第 8期
玉 米 收 获 机 拉 茎 辊 的 改 进 设 计
谢 殉 ,何 玉 静 ,史 景钊 ,李 保谦 ,王 志鹏
( 河 南 农业 大学 机 电工 程 学 院 ,郑 州 摘 4 5 0 0 0 2 )
要 : 针 对摘 穗 板 一 拉 茎辊 组 合式 摘 穗 装置 在 玉米 收获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对 拉 茎 辊 进 行 改 进 设 计 。改 进 后
中 图分 类 号 :¥ 2 2 5 . 5 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3 - 1 8 8 X( 2 0 1 5) 0 8 — 0 1 2 0 一 O 4
0 引 言
摘 穗 装置 是 玉 米 收 获机 的 核 心 部 件 ¨ , 其 主 要 作用 是使 果 穗与 茎秆 实现 分 离 。 目前 , 国内 常用 的摘 穗装 置有 4种 : 卧辊 式摘 穗 装 置 、 立辊 式 摘 穗 装 置 、 夹 持链 一 卧式摘 穗 装 置 和 摘 穗 板 一 拉 茎 辊 组 合 式 摘 穗 装
对 于摘 穗板 一 拉茎 辊组 合 式摘 穗 装 置在 实 际工 作 中存
在 的问题 , 对 其拉 茎辊 进 行优 化设 计 。
图 1 拉茎辊截面示意 图
F i g . 1 S t a l k p u l l i n g r o l l e r s e c t i o n
1 改 进 设 计
1 . 1 原 有方 案 目前 , 玉 米 收获机 的拉茎 辊 是 由 6个 压 制成 u型
12 改进 方案

1 ) 针对 摘穗 过程 中产生 断 秸 秆 较 多 的 问题 , 改 进
拉 茎辊 辊体 叶 片棱 角为 圆角过 渡 型 。
拉 茎辊 开焊 扭 曲的问题 , 改 进 焊 接 拉 茎 辊 为用 无 缝 钢
置 ] 。虽然这些摘穗装置都能满足技术要 求 , 但是
在 实 际的应 用 中存 在 着 不 足 。立 辊 式 虽 然 在 收 获 中 损失 小 , 但是结构复杂且工作 可靠性差 ; 卧 辊 式 摘 穗 损 失大 , 秸 秆处 理方 式 单一 ; 夹持链一 卧式 可 实 现 秸秆 的切碎 回收 , 但 是 不便 于 多行 配 置 ; 摘穗 板 一 拉 茎 辊 组 合 式摘 穗损 失 小 , 应用较广泛 , 但 断茎 较 多 。本 文 针
基金项 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 1 2 1 1 9 9 1 1 0 1 2 0 )
作者简介 :谢 殉( 1 9 8 8 一) , 男, 河 南 淅川 人 , 硕 士研 究 生, ( E—m a i l )
l 31 4 0 0 0 7 6 8 7 @ 1 6 3. c o n。
1 ) 拉 茎辊 包 括两 个配 合 使 用 的对 转辊 , 每个 对 转 辊 由 叶片轴 和导 锥 通 过半 圆 头铆 钉 铆 接 而 成 。其 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