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经典电影中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

合集下载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作者:黄木健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30期摘要:大量英美文学名著被翻拍成英美电影,这些翻拍大部分都较为完美地还原了原著,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这些经典电影让原本止于文字书面上的形象转化为立体可见的形象,应当说,这更加有助于人们对文学角色的理解与定位。

本文通过对英美经典电影的分析,深入探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并分别从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浓重的悲剧色彩以及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性格进行阐释。

关键词:经典电影;文学;女性形象;英美艺术与文学本身就是没有具体国界区别的,因此大量由英美文学名著改编的英美经典电影,一方面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作为文学的另类诠释,不仅在英美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我國同样也深受欢迎。

英美经典电影有许多成功之处是值得我国电影去借鉴的,其中最为典型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英美经典电影中,几乎大部分都较为成功地对女性角色进行了塑造,并且女性角色也对整部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从英美经典电影入手,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一、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特点从历史角度来看,英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与大部分历史悠久的国家一样,英国女性的地位在最初也是较为低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一个“男权至上”的国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即使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些文学巨匠在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上,一方面造就女性角色鲜明的个性以及反抗世俗的精神;另一方面赋予其悲惨的命运,可以说,英美文学女性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鲜明个性与悲剧命运并存的情况。

“男权至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而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女性的文学形象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时的文学作品当中,女性变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主、更加平等,这也为英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特点是极为鲜明的,在不同时期文学当中,女性的追求也不相同,从最初本能地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到后来逐渐变成对自由、平等、自主的追求,可以说,通过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特点的观察,就能够较为系统地对英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进行了解,而利用电影的形式将这些女性文学形象进行立体且多方面的诠释,则能够使人们对英美文学女性形象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人物形象;作品研究一、女性人物形象特点要探讨人物形象需要嵌入小说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切合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成长历程,以及社会文化,才能理解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与其社会文明程度、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独立性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通常被冠以独立性的特质,往往具有强烈的男女平等观,不仅仅体现在女性人物的思想方面,还往往赋予女性人物强健的体魄,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男性,使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女性人物拥有特有的技能,是其走向人格独立的基础,也使女性与男性彻底实现了平等,而并非仅停留在尊重的层面。

(二)自我意识人物的自我意识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另一个独特的现象。

我要做生活的主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的精神诉求。

在近年来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往往被塑造为生活的主人,以展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

尤其在面对灾难和人生困境时,女主人公往往在理智与情感的斗争中重新认识自己,通过与心灵对话,激发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也就是讲述了一个“浴火重生、破茧成碟”的故事。

比如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创作的著名小说《岛》,講述了佩特其斯家族中三代四位女性对抗家族遗传麻风病史的故事。

在整部小说中,岛既一个接收麻风病人的避难所,而同时也是这四位女性从被动接受命运,到主动与拿去抗争,并最终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试炼场。

第一代伊莲妮的生活被麻风病摧毁,第二代玛丽娅的生活被毁而又重生,爱情被毁而又重生,第三代的索菲亚最终在女儿的牵引下回归家乡,到第四代阿丽克西斯从上代人的故事中获得启发,重新找回自我。

这四位女性从不被世人理解,在自卑、鄙夷中生活,到找回自信,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反抗精神由于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抗精神似乎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的特质。

反抗精神代表了不屈不挠、坚韧、毅力,甚至强壮。

试议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试议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试议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英美经典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中的演变和反思。

从经典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女性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和性格特点,在不同时代中展示出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文学作品则更加深入地揭示了女性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女性形象的演变和反思反映了社会对性别角色和女性身份的认知和思考。

本文最后探讨了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中的价值,并给出了启示和展望,希望能够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通过研究女性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和表达方式,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英美经典电影、英美文学、女性形象、演变、反思、价值、启示、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美经典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一直备受关注。

这些形象不仅仅是角色的刻画,更是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反映。

在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宗教、道德观念、家庭结构等。

这些形象在经典电影中也得到了生动的呈现,成为观众熟悉的符号和象征。

研究女性形象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英美社会变革。

当时,女性开始争取平等权利,追求独立和自主。

这些社会运动影响了文学和电影创作,使女性形象慢慢地从传统的家庭角色中解放出来,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立体的特征。

通过对英美经典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对女性的态度和价值观,揭示女性在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也能够反思当代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待遇,激发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和思考。

对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对于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入探讨文学和电影作品中关于女性的刻画和表现方式,从而了解作者和导演对女性角色的创作意图和观念。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摘要】本文以英美经典电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表现及其与英美文学的联系。

通过对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审美标准和价值观进行探讨,揭示了对女性形象的不同观点和解读。

结论部分总结了英美经典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英美文学的影响,探讨了女性形象在文学与电影中的共通之处。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部分为整个文章提供了引导和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与电影中的演变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对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与电影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女性形象、英美经典电影、英美文学、审美标准、演变、影响、共通之处、解读、塑造、价值观、联系、研究背景、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女性形象在英美经典电影及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当代社会的性别观念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英美经典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对女性的观念和价值观,探讨女性形象在文化传承中的演变和影响力。

在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是多维的,既有强大和独立的女性形象,也有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以及女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定位。

1.2 研究意义研究英美经典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对于理解当代社会中的性别观念和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塑造往往反映了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反映了影视行业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偏好。

通过对女性形象在英美经典电影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影片背后隐藏的性别观念和文化价值,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文学作品塑造了具有深刻内涵和复杂性的女性角色。

研究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有助于深入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意图。

浅析英美艺术作品中女性形象

浅析英美艺术作品中女性形象

浅析英美艺术作品中女性形象作者:孙一茵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19年第06期摘要: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女性一直被认为是软弱,无助和悲酸的代名词。

然而在英美艺术作品中包括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在内,却有很多题材反映了具有独立精神的女性,她们或不甘于命运的无情摆布,或坚守着内心的道德良知,或义无反顾地追求爱情……在同命运斗争的过程中,她们伤痕累累,但却从未轻言放弃,她们柔弱娇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坚韧不拔的金子般的品质。

她们是真正的勇士,是铿锵的玫瑰。

关键词:英美;艺术作品;女性;形象一、《简·爱》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具有独立精神的典型代表是简·爱,简·爱一生都在同各种磨难作斗争,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与尊严,并最终获得了幸福。

简·爱从小就寄人篱下,过着忍气吞声的悲惨生活。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只有保姆贝西关怀可怜的简爱。

简爱在一次不堪忍受的反抗后,被里德太太残忍地关进了可怕的“红房子”,简爱在饥饿,寒冷和恐惧中生了一场大病,并最终去了牢沃德孤儿院。

在孤儿院,简爱在老师丹尼尔小姐和好朋友海伦的陪伴和帮助下,学会了正视苦难和悲剧,学会自强不息,不再因为自己的贫贱和不幸而自暴自弃,最終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并留校任教。

简爱有不输于任何一位大家闺秀的渊博学识和独立自由的开拓精神。

她不甘心于一种安稳平淡的生活,她听从了心灵的召唤,去了桑菲尔德庄园,做了一名家庭教师。

在桑菲尔德府里,罗切斯特先生为了追求简·爱,采取了一系列“欲擒故纵”的招数。

简·爱追求自由独立,坚强勇敢,她是真正在为自己的灵魂活着!在那个年代,无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甚至是对宗教的虔诚,一个弱女子敢于对这个无数人爱慕的贵族男子说“不”,这本身就是对我们极大的触动。

她使罗切斯特明白,爱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的。

在简爱的世界,有那么多的美好,令我们无限幻想。

在那个属于爱的夏天,有爱情的浪漫,亲情的温馨,友情的坚强。

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从经典英美电影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者:李燚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摘要]大多数经典的英美电影都是通过在原著文学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的,将文字想象转化为具象化的电影表达,有助于观众对原著中的文学角色进行更好理解。

女性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往往利用对女性角色性格、命运的塑造突出时代主旋律,因此女性角色对文学话题的制造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对经典英美电影中的一些女性角色对比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将其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便于观众与读者对其中的人物进一步了解升华。

[关键词]英美电影;英美文学;女性形象分析[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1-0182-03文学作品是对一个时代物质生活与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与缩影,文学作品取材于生活同时又高出生活,对人类精神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创作者在对生活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观察后,再以极具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将其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引起众多读者产生共鸣与深度思考后便成为经典之作。

对英美文学作品与英美电影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往往比男性角色的塑造着墨更多,这是由于女性角色的话题性争议性较强、也最易将人们的共鸣触发。

僵硬没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分析解读,有利于人们对英美文学、英美电影的进一步解读,更有利于文学创作者以及电影改编者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供人们品读欣赏。

一、具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英美电影作品中有许多带有悲剧色彩的女性角色引人同情之余,使观众对时代、社会、人文等方面引发思考,对女性权益、社会地位的关注度更高,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在莎士比亚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塑造了一个向往自由、向往爱情的悲惨女性形象,朱丽叶是一位善良、热情与浪漫的贵族千金,可命运的捉弄她与家族世仇的罗密欧相恋了,因家族反对朱丽叶冲破世俗樊篱定要与罗密欧私定终身。

解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美学——以海明威作品中女性形象为例

解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美学——以海明威作品中女性形象为例

2502019年43期总第483期ENGLISH ON CAMPUS解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美学——以海明威作品中女性形象为例文/肖 帆去顺从这种思想,那么她永远也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以Burguete为代表的新女性在海明威的笔下却没有获得最终的胜利,但是他利用简练的语言风格去表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注重人和人的交谈,将女性的情感表现得更加形象,具备极强的象征意义。

2.意境美。

文学作品中,语言是作品风格的一种体验,而意境则是作品的核心点。

对于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不只是要在语言风格上具备一个深刻的体验,还应该拥有极强的意境,这样才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作品中人物的真情实感。

以《老人与海》为例,虽然书中没有任何一名女性,这就导致某些评论家片面地认为海威鸣过分关注男性世界,实际上,在对大海的分析中,就可以发现,大海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女性形象的一种诠释。

作者采用象征的方法,将大孩看作是女性,具备孕育能力,所以会为老人准备一条大鱼,而大海也是老人的依托,珍藏着许多美好的记忆。

“他梦见小时候的非洲,长长的金色沙滩……”老人会将大海看作是自己的“情人”,她会变化,有时候乖巧、有时候恶作剧,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她有时候又像母亲一般温柔,拥有无限的生命力,在她宽广无垠的世界中,老人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中,这实际上也是海明威笔下女性人物从来没有彰显过的一面。

意境的刻画往往以景物为出发点,从景物去反映出人物最潜在的想法,给予读者一种更为真切的想法,从而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感。

在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后,会发现海明威具备强烈的女性意识,他也会站在一个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女性的地位,分析她们的内心世界。

3.人性美。

人性美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又一关键部分,也是传播价值理念的主要媒介。

女性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透过人物的人生经历去彰显当时的社会阶层差距,体现出小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和美好品格。

从英美经典电影探究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探究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探究英美文学女性形象作者:曹斐魏希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02期摘要:英美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文化历史上一枚闪耀的瑰宝,在几百年的文学创作史上,许多文学大师创造出了经典的女性形象,有的富含悲剧色彩,有的敢于向命运抗争,有的追求自由和热情。

通常来说,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时代社会的缩影。

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的电影,也通过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甚至加以升华。

女性角色常常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传达出不同的含义,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本文将主要针对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进行赏析,分析其中的女性角色所表达出的不同色彩。

关键词:英美电影;英美文学;女性形象一、引言文学作品常常作为一个时代的镜子出现在人们面前,向人们传达当时社会的精神文明。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通过对现实生活进行取材,并赋予艺术化,夸张化的表达手法,从而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

这里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传达出对一个时代的思考和表达。

在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常常选用女性角色进行刻画,这类角色往往随着不同时代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情感色彩。

随着20世纪电影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此类文学作品被翻拍成了电影,其中的女性形象也经过了电影的处理方法,表现的更加生动具体。

搭配上画面色彩、拍摄手法以及音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能够比文学作品中带来更多的感染力。

纵观英美的文学史,我们总能发现,女性角色和地位的思考从未停止过,也常常能引起许多的共鸣。

所以通过对英美电影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赏析,能够帮助我们掌握一个时代发展的脉络,加深对不同时代社会观念的理解。

二、勇敢抗争命运的女性形象自从20世纪之后,随着女权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兴起,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女性逐渐从繁重的家务劳作中解放出来,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

这个时间段上,出现了许多宣扬女性解放和自由的文学作品,并塑造了大量敢于向命运作斗争的女性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经典电影中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
一、追求自我价值勇于抗争的形象
1900年后,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女性的形象开始在文学作品上得到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对女权主义的展现非常充分,这并不是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才有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发展上,有很多新型女性开始走出家门,融入到了社会竞争中,从事工作,追求自身价值,对社会的不公平进行抗争,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女权主义的体现。

在英美电影中,女性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代表,而是具有独立的自我价值的形象。

在《乱世佳人》这部电影作品中,强调了女性的发展地位和价值,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的小说《飘》,电影的主人公斯嘉丽在南北战争爆发前是一个富家小姐,过着令人羡慕的舒适生活,在战争的影响下,斯嘉丽失去了一直以来的生活环境,再没有了舒适的生活。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在各种困难面前丝毫不退缩,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经历艰难险阻之后,重新过上了上层社会的生活,实现了从不经世事的大小姐到现代智慧型女性的转变[1]。

在《茶花女》这部电影作品中,彰显了女性的价值,女主角玛格丽特虽然由于生活所迫落入风尘,但具有心地善良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在与阿尔芒相愛之后,就和他一起到
乡下生活,但因为玛格丽特的出身问题,阿尔芒的家人不允许两人的结合,强制性的让玛格丽特与阿尔芒分开,不知情的阿尔芒在宴会上对玛格丽特进行了羞辱,当他知道真相后去寻找玛格丽特的时候,她已经不久于人世。

二、境遇悲惨的形象
在悲剧的故事走向和悲惨的结果面前,能够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引发人类情感的共鸣,加强人们对问题思考的重视程度,这种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具有深入人心的特点。

在《悲惨世界》这部电影作品中,真实的反映了19世纪的巴黎女性发展的情况。

主人公芳汀原本拥有一份很美好的爱情,但后来她被爱人抛弃,被工厂开除,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为了生计,她卖掉了身体上所有能变卖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死在了医院里,然而对于芳汀来说,活着比死去更加痛苦,死亡其实是一种解脱[2]。

在《哈姆莱特》这部电影作品中,对命运无声的反抗在时代的背景下,背负了沉重的悲剧色彩。

奥菲利亚与哈姆莱特在相爱后,得不到父亲的认可,奥菲利亚不敢反抗父亲的命令,不敢再进行与哈姆莱特的接触,无形之中,她和父亲、哈姆莱特和她的父亲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最终引发了哈姆莱特将她的父亲杀死的悲剧,发现真相的奥菲利亚,面对着失去父亲和爱人的结果疯掉了。

三、真实的独立自主的形象
在英美电影中很多女性形象都具有高尚的品质,这些女性具有真实独立自主的形象,证实了普通女性也有价值追求,形成的自我修养引发了人们深刻的思考。

在《廊桥遗梦》这部电影作品中,很好的展现了女性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树立了一个有追求但又不愿意给家人带来伤害女性形象。

的故事的主人弗朗西斯卡出生在意大利,婚后在美国乡村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日子过得平淡无味,直到她遇见了罗伯特记者,罗布特为她的生活带来了欢声笑语和浪漫的约会,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下,她意识到了现在的家庭看似幸福美满,但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的相遇十分美好,第一天,两人的话题在不断的发展,非常有共同语言,两人之间也因此互相倾慕;第二天,两人的见面合乎其理,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三天,罗伯特向弗朗西斯卡表达了自己想要带她一起走的想法;第四天,弗朗西斯卡在进行了一番痛苦的挣扎后,没有和罗伯特一起走,放弃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选择了陪伴在丈夫和孩子身边[3]。

在《简·爱》这部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出女性的独立意识在不断地增强,故事的主人公简·爱从小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却形成了乐观、开朗、聪明、知识丰富、爱读书的优秀品质,在罗切特面前不因为自己的身份低下而感到自
卑,在这样的处境下,两人相恋了。

但当她知道罗切特有妻子的时候选择离开了他,后来简·爱意识到了罗伯特对她的重要程度后又回到了他身边。

结语:
联盟
女性的形象在自我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悲剧的展现手法中也存在自我意识,不被时代所泯没的特质,吸引人的注意。

通过电影的展现形式使得这些经典的女性形象更好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好的感受到了当时的女性在命运面前进行的斗争,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