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全程复习考点:硫酸及其盐

合集下载

第21讲+硫酸、酸雨及防治-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新教材新高考)

第21讲+硫酸、酸雨及防治-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新教材新高考)
A.烟气通入石灰石浆液时的温度越高吸 收越快,吸收率越高
B.石灰石浆液pH>5.7时,烟气脱硫效率 降低的原因是石灰石的溶解度增大
√C.将脱硫后的气体通入KMnO4溶液,可
粗略判断烟气脱硫效率的高低 D.上述方法中用石灰石浆液吸收64 g SO2理论生成22 g CO2
解析
烟气通入石灰石浆液时的温度越高,气体 二氧化硫的溶解度越小,部分二氧化硫不 能被溶解,就会逸出溶液使吸收率降低,故A错误; 石灰石浆液pH>5.7时,烟气脱硫效率降低的原因是 石灰石的溶解度减小,石灰石的浓度减小,故B错误; 脱硫后的气体是否残存二氧化硫,含多少,可以利用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程 度和快慢粗略判断烟气脱硫效率,故C正确; 分析得到总反应为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CO2,1 mol 二氧化硫反应生成1 mol二氧化碳,即每吸收64 g二氧化硫理论上生成44 g二氧 化碳,故D错误。
2024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
第21讲 硫酸 酸雨及其防治
复习目标
1.掌握硫酸的性质及应用,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方法。
考点一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硫酸的物理性质
必备知识
H2SO4是无色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时可放出大量的热,浓H2SO4稀 释的方法是 将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思考 吸收塔中真的是用水吸收SO3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工业上用98.3%的浓硫酸吸收,因为用水产生的酸雾太大,会降低 SO3的吸收效率。
5.SO24-的检验 检验 SO24-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加—足—量—稀—盐—酸—酸—化—→取清液—滴—加—B—aC—l—2溶—液→有

考点25 硫酸及其盐的综合实验-2020年高考化学必刷题(解析版)

考点25 硫酸及其盐的综合实验-2020年高考化学必刷题(解析版)

考点二十五硫酸及其盐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Y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溶液Y中含Na+B用煮沸过的蒸馏水将Na2SO3固体样品溶解,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Na2SO3样品已变质C 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溶液变黄氧化性:H2O2:>Fe3+D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 有白烟产生溶液X是浓盐酸【答案】B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步骤A 探究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看粉末是否变红B 检验碘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取样配成溶液,加入淀粉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C 检验碳单质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D 检验久置的Na2SO3粉末是否变质取样配成溶液,加入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铝箔燃烧后不掉落的原因是铝的熔沸点比较高C.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D.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答案】A【解析】A、由于液溴容易挥发,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故A正确;B. 铝箔燃烧后产生的氧化铝熔点高,燃烧时不能熔化,因此熔化的铝不掉落,故B错误;C.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与氧化性无关,而Cl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与氧化性有关,故C错误;D.酸化的Ba(NO3)2溶液具有强氧化性,SO32-可被氧化为SO4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42-,故D错误;故选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BaCl2溶液,沉淀不溶于盐酸,证明原溶液含有SO42-B..Na2O、Na2O2与CO2反应产物相同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溃疡病人的胃酸过多症D.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因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答案】D【解析】A. 可能生成AgCl沉淀,如检验硫酸根离子,应先加入盐酸,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故A错误;B. Na2O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产物不同,故B错误;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溃疡病人的胃酸过多症,碳酸氢钠能够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造成胃穿孔,故C错误;D. 铝常温下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从而具有抗腐蚀性,铝合金材料的密度小,用以减轻列车质量,铝合金强度大,所以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盘点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硫酸知识点

盘点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硫酸知识点

盘点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硫酸知识点
盘点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硫酸知识点在高中化学的知识范围内,硫元素及其化合物是是非重要的考察点。

而在其中,又以硫单质、硫化氢、二氧化硫以及硫酸为重中之重。

那么,在这里我便总结一下硫酸知识点。

2.1稀硫酸
稀硫酸为高中阶段常见的强酸之一,具有酸的通性。

2.2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除去稀硫酸所具备的酸的通性之外,还具备以下特性:
首先,浓硫酸具有难挥发性(沸点高),这一物理性质常被用来在实验室中制取诸如氯化氢、硝酸等物质。

其次,吸水性。

浓硫酸中的硫酸分子有着强烈的与水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倾向,因而容易从其他体系中将水分子夺走。

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再者,脱水性。

浓硫酸能够从有机物中按照2:1的比例将氢、氧原子夺去并生成水分子。

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最后,强氧化性。

浓硫酸可以与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反应,其还原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硫。

需要注意的是,冷的浓硫酸在遇到铁、铝时会产生钝化的现象。

2.3重要的硫酸盐
在我们的工业生产中,有许多的硫酸盐有着其俗名,需要我们有所了解。

硫酸及其盐

硫酸及其盐

硫酸及其盐1.硫酸的物理性质 (1)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

(2)溶解性:浓H 2SO 4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

(3)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硫酸的化学性质(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硫酸是一种二元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 2SO 4===2H ++SO 2-4,能与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2)浓硫酸的三大特性①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还原性物质如H 2S 、HBr 、HI 和NH 3等碱性气体;能使蓝矾CuSO 4·5H 2O 变为白色粉末。

②脱水性: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以2∶1比例脱去,如使蔗糖炭化,纸张变黑。

③强氧化性: 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钝化,可用铁罐车、铝槽车装运浓硫酸。

与Cu :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

与C :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

与S :S +2H 2SO 4(浓) =====△,3SO 2↑+2H 2O 。

与H 2S 、HI 等还原性气体反应。

[注意] ①H 2SO 4是高沸点、难挥发性的强酸,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制取HCl 和HF :H 2SO 4(浓)+NaCl=====微热NaHSO 4+HCl↑,CaF 2+H 2SO 4===CaSO 4+2HF↑。

①由“量变”引起的“质变”:金属(如Cu 、Zn 等)与浓H 2SO 4反应时,要注意H 2SO 4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开始阶段产生SO 2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H 2SO 4的浓度变小,最后变为释H 2SO 4,Cu 与稀H 2SO 4不反应,Zn 与稀H 2SO 4反应生成H 2。

3.硫酸工业制备的原理(1)燃烧硫铁矿(FeS 2)或硫制备SO 2: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8SO 2或S +O 2=====△SO 2。

高考化学硫酸的性质和用途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硫酸的性质和用途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硫酸的性质和用途考点总结
硫酸是一种最活泼的二元无机强酸,能和许多金属产生反响。

以下是硫酸的性质和用途,请考生仔细学习。

1.强酸性
(1)、与碱反响
(2)、化学硫酸的性质和用途:与碱性氧化物反响(除锈;制硫酸铜等盐)
(3)、与弱酸盐反响(制某些弱酸或酸式盐)
(4)、与活泼金属反响(制氢气)
2.浓硫酸的吸水性(作气体干燥剂;)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木条、纸片、蔗糖等炭化;乙醇脱水制乙烯)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2)、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响(加热)
(3)、与木炭反响(加热)
(4)、制乙烯时使反响混合液变黑
5.高沸点(不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1)、制氯化氢气体
(2)、制硝酸(HNO3易溶,用浓硫酸)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般不用硫酸,因另一反响物通常用块状石灰石,反响生成的硫酸钙溶解度
小易裹在表面阻碍反响的进一步举行。

6.有机反响中常用作催化剂
(1)、乙醇脱水制乙烯(作催化剂兼作脱水剂,用大批浓硫酸,乙醇浓硫酸体积比1∶3)
(2)、苯的硝化反响(硫酸作催化剂也起吸水作用,用浓硫酸)
(3)、酯化反响(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用浓硫酸)(4)、酯水解(硫酸作催化剂,用稀硫酸)
(5)、糖水解(注意:查验水解产物时,要先加碱中和硫酸)
7.硫酸的产业制备
“四个三”:三个阶段、三个设备、三个反响、三个原理:增大打仗面积原理、热交换原理、逆流原理思考:产业制硫酸的条件怎样选择?(温度、压强采取常压的原因、催化剂);从燃烧炉中出来的气体进来打仗室前为什么要净化?。

【全程复习】高考化学 (难点聚焦+例题精讲+实战演练)硫酸及其盐

【全程复习】高考化学 (难点聚焦+例题精讲+实战演练)硫酸及其盐

高考化学考点归类整理:硫酸及其盐1.复习重点1.硫酸的性质及重要用途;浓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1.重要硫酸盐的性质及SO24的检验;2.难点聚焦1.利用硫酸的强酸性制备多种物质: (1)制气体:制氢气Zn+H 2SO 4 ZnSO 4+H 2↑; 制H 2S :FeS+H 2SO 4 H 2S ↑+FeSO 4 (2)制较弱的酸:制H 3PO 4;Ca 3(PO 4)2+3H 2SO 4(浓)2H 3PO 4+2CaSO 4制CH 3COOH :2CH 3COONa+H 2SO 4 2CH 3COOH+Na 2SO 4 (3)制化肥:Ca 3(PO 4)2+2H 2SO 4(浓) Ca(H 2PO 4)2+2CaSO 4 2NH 3+H 2SO4=(NH 4)2SO 4(4)制硫酸盐:制胆矾:CuO+H 2SO 4+4H 2O CaSO 4·5H 2O(晶体) 制绿矾:Fe+H 2SO 4 FeSO 4+H 2↑ 2.利用H 2SO 4高沸点性制取易挥发性酸。

(1)制HF :CaF 2+H 2SO 4(浓) 2HF ↑+CaSO 4(铅皿中)(2)制HCl :NaCl (固)+H 2SO 4(浓) NaHSO 4+HCl ↑NaHSO 4+NaCl Na 2SO 4+HCl ↑ (3)制HNO 3:NaNO 3+H 2SO 4(浓) HNO 3↑+NaHSO 43.利用硫酸的稳定性制不稳定性酸。

Na 2SO 3+H 2SO 4 Na 2SO 4+H 2O+SO 2↑ 4.利用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制取SO 2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5.利用浓H 2SO 4的脱水性:(1)制C 2H 4:CH 3CH 2OH CH 2 CH 2↑+H 2O(2)制CO :HCOOH ↑+H 2O 6.利用浓H 2SO 4的吸水性做干燥剂。

微热 强热 微热 浓H 2SO 4170 C干燥:O 2、H 2、Cl 2、N 2、CO 、CO 2、SO 2 不干燥:碱性:NH 3 还原性:H 2S 、HI 、HBr 7.用H 2SO 4作催化剂:(1)乙烯水化:CH 2—CH 2+H 2O CH 3CH 2OH2. 浓硫酸 (1)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高考化学 58个考点精讲 考点19 硫酸及其盐

高考化学 58个考点精讲 考点19 硫酸及其盐

考点 19硫酸及其盐1.复习重点1.硫酸的性质及重要用途;浓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1.重要硫酸盐的性质及SO24的检验;2.难点聚焦1.利用硫酸的强酸性制备多种物质: (1)制气体:制氢气Zn+H 2SO 4 ZnSO 4+H 2↑; 制H 2S :FeS+H 2SO 4 H 2S ↑+FeSO 4 (2)制较弱的酸:制H 3PO 4;Ca 3(PO 4)2+3H 2SO 4(浓)2H 3PO 4+2CaSO 4制CH 3COOH :2CH 3COONa+H 2SO 4 2CH 3COOH+Na 2SO 4 (3)制化肥:Ca 3(PO 4)2+2H 2SO 4(浓) Ca(H 2PO 4)2+2CaSO 4 2NH 3+H 2SO 4=(NH 4)2SO 4(4)制硫酸盐:制胆矾:CuO+H 2SO 4+4H 2O CaSO 4·5H 2O(晶体) 制绿矾:Fe+H 2SO 4 FeSO 4+H 2↑ 2.利用H 2SO 4高沸点性制取易挥发性酸。

(1)制HF :CaF 2+H 2SO 4(浓) 2HF ↑+CaSO 4(铅皿中)(2)制HCl :NaCl (固)+H 2SO 4(浓) NaHSO 4+HCl ↑NaHSO 4+NaCl Na 2SO 4+HCl ↑(3)制HNO 3:NaNO 3+H 2SO 4(浓) HNO 3↑+NaHSO 4 3.利用硫酸的稳定性制不稳定性酸。

Na 2SO 3+H 2SO 4 Na 2SO 4+H 2O+SO 2↑ 4.利用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制取SO 2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微热强热微热5.利用浓H 2SO 4的脱水性:(1)制C 2H 4:CH 3CH 2OH CH CH 2↑+H 2O (2)制CO :+H 2O 6.利用浓H 2SO 4的吸水性做干燥剂。

干燥:O 2、H 2、Cl 2、N 2、CO 、CO 2、SO 2 不干燥:碱性:NH 3 还原性:H 2S 、HI 、HBr 7.用H 2SO 4作催化剂:(1)乙烯水化:CH 2—CH +H O CH 2OH 2. 浓硫酸 (1)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高考化学硫酸的性质和用途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硫酸的性质和用途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硫酸的性质和用途考点总结
硫酸是一种最生动的二元无机强酸,能和许多金属发作反响。

以下是硫酸的性质和用途,请考生细心学习。

1.强酸性
〔1〕、与碱反响
〔2〕、化学硫酸的性质和用途:与碱性氧化物反响〔除锈;制硫酸铜等盐〕
〔3〕、与弱酸盐反响〔制某些弱酸或酸式盐〕
〔4〕、与生动金属反响〔制氢气〕
2.浓硫酸的吸水性〔作气体枯燥剂;〕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木条、纸片、蔗糖等炭化;乙醇脱水制乙烯〕
4.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2〕、与不生动金属铜反响〔加热〕
〔3〕、与木炭反响〔加热〕
〔4〕、制乙烯时使反响混合液变黑
5.高沸点〔不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1〕、制氯化氢气体
〔2〕、制硝酸〔HNO3易溶,用浓硫酸〕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普通不用硫酸,因另一反响物通常用块状石灰石,反响生成的硫酸钙溶解度
小易裹在外表阻碍反响的进一步停止。

6.无机反响中常用作催化剂
〔1〕、乙醇脱水制乙烯〔作催化剂兼作脱水剂,用多量浓硫酸,乙醇浓硫酸体积比1∶3〕
〔2〕、苯的硝化反响〔硫酸作催化剂也起吸水作用,用浓硫酸〕
〔3〕、酯化反响〔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用浓硫酸〕〔4〕、酯水解〔硫酸作催化剂,用稀硫酸〕
〔5〕、糖水解〔留意:检验水解产物时,要先加碱中和硫酸〕
7.硫酸的工业制备
〝四个三〞:三个阶段、三个设备、三个反响、三个原理:增大接触面积原理、热交流原理、逆流原理思索:工业制硫酸的条件如何选择?〔温度、压强采用常压的缘由、催化剂〕;从熄灭炉中出来的气体进入接触室前为什么要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全程复习考点:硫酸及其盐1.复习重点1.硫酸的性质及重要用途;浓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1.重要硫酸盐的性质及SO24的检验;2.难点聚焦1.利用硫酸的强酸性制备多种物质: (1)制气体:制氢气Zn+H 2SO 4 ZnSO 4+H 2↑; 制H 2S :FeS+H 2SO 4 H 2S ↑+FeSO 4 (2)制较弱的酸:制H 3PO 4;Ca 3(PO 4)2+3H 2SO 4(浓)2H 3PO 4+2CaSO 4制CH 3COOH :2CH 3COONa+H 2SO 4 2CH 3COOH+Na 2SO 4 (3)制化肥:Ca 3(PO 4)2+2H 2SO 4(浓) Ca(H 2PO 4)2+2CaSO 4 2NH 3+H 2SO 4=(NH 4)2SO 4(4)制硫酸盐:制胆矾:CuO+H 2SO 4+4H 2O CaSO 4·5H 2O(晶体) 制绿矾:Fe+H 2SO 4 FeSO 4+H 2↑ 2.利用H 2SO 4高沸点性制取易挥发性酸。

(1)制HF :CaF 2+H 2SO 4(浓) 2HF ↑+CaSO 4(铅皿中)(2)制HCl :NaCl (固)+H 2SO 4(浓) NaHSO 4+HCl ↑NaHSO 4+NaCl Na 2SO 4+HCl ↑(3)制HNO 3:NaNO 3+H 2SO 4(浓) HNO 3↑+NaHSO 4 3.利用硫酸的稳定性制不稳定性酸。

Na 2SO 3+H 2SO 4 Na 2SO 4+H 2O+SO 2↑ 4.利用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制取SO 2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5.利用浓H 2SO 4的脱水性:(1)制C 2H 4:CH 3CH 2OH CH 2 CH 2↑+H 2O (2)制CO :HCOOH CO ↑+H 2O 6.利用浓H 2SO 4的吸水性做干燥剂。

微热强热微热浓H 2SO 4170 C 浓H 2SO 4干燥:O 2、H 2、Cl 2、N 2、CO 、CO 2、SO 2 不干燥:碱性:NH 3 还原性:H 2S 、HI 、HBr 7.用H 2SO 4作催化剂:(1)乙烯水化:CH 2—CH +H O 2OH 2. 浓硫酸(1)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思考: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化学性质: ① 吸水性(干燥剂) 三种形式:<1> 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2>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3> 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② 脱水性(炭化)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现象:三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炭。

实验6—4:在200mL 烧杯中放入20g 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

然后再加入15mL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说明:<1>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

<2>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

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为1:2夺取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3> 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被子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炭化)。

③ 强氧化性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请同学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422SO H Cu +(浓)O H SO CuSO 2242+↑+∆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422SO H C +O H SO CO 22222++↑∆稀H 2SO 4分析上述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思考:请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与炭反应的三种产物,画出实验装置图。

介绍: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 、Fe ,说明原因)。

拓展:浓硫酸还可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22浓SO H S H +==+)(42浓SO H HBr =+)(424浓SO H FeSO=+)(42浓SO H FeO小结:<1>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包括还原性很弱的银在内的很多物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浓硫酸氧化。

硫酸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的氧化性,一个原因是在高浓度下硫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另一个原因是硫酸中含有非金属性较强且又呈最高价态(+6)的硫元素。

<2> 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主要是+6价硫的原子得电子,被还原为含低价硫元素的物质,一般不会有+1价氢被还原,即一般不会生成氢气。

<3> 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硫元素被还原的程度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还原产物为2SO 。

请同学们根据硫酸的性质,归纳出硫酸的主要用途。

(3)硫酸的用途思考:42SO H 和可溶性硫酸盐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24SO ,如何检验呢?(二)-24SO 检验实验6—6: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填表:原理:42SO H 和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24SO ,可以利用4BaSO 的不溶性来检验-24SO 的存在。

使用试剂是:可溶性钡盐和酸(盐酸或稀硝酸)。

常用方法:①−−−−−→−+溶液2BaCl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HCl 现象(沉淀不消失)结论:可能含有-24SO 、+Ag 、+22Hg 。

② −−−−−−→−+溶液23)(NO Ba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3HNO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24SO 、-23SO 。

③ −−−−−−→−+溶液23)(NO Ba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HCl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24SO 、-23SO 。

④−−−−−→−+溶液2BaCl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3HNO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24SO 、-23SO 、+Ag 、+22Hg 。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归纳-24SO 的检验方法。

小结:在中学化学里常常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23CO 、-23SO 、+Ag 等可能造成的干扰,再加入2BaCl 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出现来阐明原溶液中是否有-24SO 存在。

上述实验中,待测试剂是客观的,并且是给定范围的,所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果待测液是未知的,就要考虑其它离子的干扰,就要对所加试剂和加入试剂的顺序进行恰当选择,否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思考:对于“黑面包”实验做如下讨论。

自学:硫酸钙、硫酸钡等硫酸盐。

(三)硫酸盐 1. 酸式盐4NaHSO 、4KHSO 的水溶液显酸性,因为:-++++244SO H Na NaHSO ,所以,有强酸作用。

2. 正盐(见表6—2) 表6—2阅读材料:(1)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

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

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

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 ppm 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

浓度达20ppm 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

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 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

浓度达400ppm 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

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

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

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

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

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 )芘的致癌作用。

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 )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2)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主要有哪些?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如北欧地区受到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出现了酸雨。

之后,到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酸雨的危害全面显示,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同时北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

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

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北美和我国。

目前酸雨危害已扩大到中北欧、美国、加拿大,水体受酸雨的影响而酸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拿大30多万个湖泊,到二十世纪末,有近5万个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将完全灭绝。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在许多国家已普遍存在,全欧洲1.1亿公顷的森林,有5000公顷受酸雨危害而变得脆弱和枯萎。

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区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

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pH 年均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南充、、重庆和遵义等城市的酸雨区,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区域的酸雨pH 年均值低于5.0,酸雨频率高于80%;华南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中心区域酸雨频率60—90%;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pH 值低于5.6,如青岛、图门、、石家庄等地。

小结酸雨的形成:(1)−→−−−→−23222OO H SO H SO 42SO H (主要途径) (2)42232SO H SO SO OH −−→−−−→−灰尘 3SO 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8.16(C ︒-,沸点)8.44(C ︒,3SO 与O H 2反应生成42SO H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