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念奴娇_赤壁怀古》名师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名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①梳理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知识。

②积累、体验古代诗词用词技巧和规律。

❖思维发展与提升

①解读意象,感受形象,感悟作者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

②感受两首词的情感脉搏,体会苏轼旷达、弃世的人生态度。

❖审美鉴赏与创造

欣赏苏词豪放高古之美,感悟作品反映出的作者的价值追求及人生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

①感受并理解宋词不同于唐诗浪漫主义的理性之美。

②理解中唐至宋代期间,文学作品反映出的士大夫入世追求与弃世精神的矛盾。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建议

1.诗歌欣赏,诵读是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教学时,老师切不可脱离读而析,亦不可为读而读,而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赏。

2.这两首词是典型的苏词,一词豪放,一词旷达。若学生诵读时忽略情感或偏离了作品的情感走向,老师一定要用示范来加以引导。

3.这两首词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蕴涵着苏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哲学观,学生诵读时,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精神世界,深悟其“隐秀”,切不可局限于解读表面词意。4.教学思路和方法方面,可以“矛盾”二字为教学切入点,以苏轼的思想变化为线索,追本溯源解读课文。

5.依据苏轼“归去”思想的变迁,我们可以先教《定风波》,再教《赤壁怀古》

(二)教学示例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选篇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两首宋词。《赤壁怀古》是东坡将诗的题材和情感融入词,使词从“艳科”变为一种诗

体的标志性作品,有承前启后之意义。通过学习本词,学生可进一步感知“词”作为诗体的特点极其美感所在。

从内容上看,《赤壁怀古》写景气势磅礴,写意高古悲慨,开豪放之风,又承魏晋风骨,是了解、研究苏轼文风、思想的窗口。

《定风波》可以说是苏轼退避思想的发端,人生际遇的无常,从“有”到“无”的因缘,让苏轼有了“归去”之意。《赤壁怀古》是苏轼弃世思想逐渐发展、成熟的体现。结合《定风波》,我们能在《赤壁怀古》中更进一步感受苏轼旷达洒脱的个性、豪迈疏野的文风以及其退避弃世的处世态度,从而发现苏轼“心隐”态度发展的脉络,把握住宋代士大夫思、行矛盾的特点,体验苏轼作品率真、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1)积累字词知识。

(2)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拓展探究苏轼的入世理想与弃世态度之间的矛盾。

3.审美鉴赏与创造

(1)读懂诗意,感受诗情。

(2)欣赏苏词豪放、高古、疏野、自然的风格,分析其表现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

(1)感受宋词之美,能背诵课文。

(2)分析、概括苏轼在两首词中的观点、态度。矛盾产生的原因、意义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读懂诗意,分析概括苏轼在两首词中表达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2.教学难点:

探究苏轼的入世理想与弃世态度之间的矛盾。

【教学方法】

自学法、诵读法、对话法、电教法、研究法等方法综合运用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教师活动】

印制助学资料发放给学生,内容包括苏轼简介、生平、文学贡献,宋词体裁、题材、词牌等基本概念知识。

【学生活动】

(1)课前自读本课诗文,疏通字音、字形,了解文本内容。

(2)查阅与苏轼、宋词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作家、文体常识及本词写作背景。

(3)阅读助学资料,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词意,感受词作的豪放、高古的风格。

2.读懂诗人情感,分析其表现手法。

3.分析、概括苏轼在词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定风波》,感受了苏轼疏野旷达的词风,也感受了他弃世归去之情。时隔四个月,学贯儒释道三家的苏轼又会悟出什么道理,又会达至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在游赤壁时写下的《赤壁怀古》。

二、解题

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包含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念奴娇”为词牌名,怀古说明这首词是怀古诗,说明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怀古有感而作。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初步感知,诵读全文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诵读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老师与学生齐读课文。

2.正音释义

大家读得不错,但有些字音有误,现在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完成一下这些题目。

PPT展示预习题目,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其他学生在随堂练习本上完成:

(1)字词正音

请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小乔初嫁了(liǎo)纶.巾(guān)樯.(qiáng)橹.(lǔ)华.发(huā)

还酹

..江月(huán)(lèi)蓑.(suō)

(2)词义辨析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穿空:耸入天空。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樯橹:船的桅杆和桨,代指曹操水军。华发:花白的头发。尊:同“樽”,酒杯。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吟啸:吟咏长啸。啸,打唿哨。芒鞋:用植物的叶或杆编织的草鞋。

料峭:形容微微寒冷,多指刚入春时的寒冷。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现在大家已经正好字音,理解了难点词意,我们就再读一遍,请大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4.文意概括

(1)大家已经读了两遍课文,这首词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上阕写江景,联想到英雄人物——周郎(周瑜);下阕描写了周瑜的形象,和自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感受。

(2)上阕写出了什么样的江景?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同时谈谈是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备答答案:波澜壮阔,雄浑壮美等;相关词语: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千堆雪(3)下阕哪些词语写出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备答答案: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羽扇纶巾——英俊儒雅;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轻有为。

四、解读文本,把握情感

(一)齐读上阕,感受上阕抒发的情感

大家已经了解了全词内容,我们再读一遍上阕,边读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二)问题引导,解读文本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笔下的大江景象蕴含着他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豪迈、奔放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