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栽培技术课程标准518

合集下载

春小麦栽培技术

春小麦栽培技术

春小麦栽培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1期一、播前准备1.整地秋翻地在秋季整平的情况下,机械能进地时及早进行切地耙耱;在秋季未进行平整的地块在机械能进地时及早进行平整;春翻地机械能进地时,及早进行耕翻平整。

整地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2.施足底肥秋翻地在秋翻前施肥的田块在春季进行切耙平即可,未施肥的地块在春季切地时将氮磷肥深播10厘米的地下。

施肥量按测土配方进行,一般地块85%以上的磷肥和50%的氮肥做底肥,15%的磷肥做种肥,50%的氮肥作追肥。

沙土和盐碱地施肥氮肥30%做底肥,其余的氮肥在小麦生长期分3次追施。

二、播种1.拌种为有效地防治小麦腥、散黑穗病,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

即每百千克种子用15%粉锈宁或拌种霜200~300克进行拌种,直接将粉剂加入种子中拌匀即可。

注意拌种质量,使每粒种子均能粘上药剂。

2.播期春小麦播种越早越好,最晚不得晚于4月20日。

3.播量春小麦以主茎成穗为主,在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较好的情况下,每亩播种量在22~25千克。

4.播深及播种方式春小麦的播种深度适当要浅,一般情况下,播深3~4cm。

播种方式15cm等行距条播。

同时,在播种时亩带种肥(磷酸二铵)3~5千克,种肥分箱播。

三、田间管理1.水肥管理由于春小麦生育期短,在田管上提倡一个“早”字。

因此,灌水以早灌为好,在土地肥沃、雨水较多的情况下灌水,一般头水在二叶一心时灌,二水赶一般在头水后7~10天灌,要求灌匀灌透,三水缓,四水和五水紧相连。

在旱情严重或沙土地保墒不好的去情况下全生育期灌7~9水。

一般情况下在春小麦二叶一心至三叶期每亩可追尿素5千克,二水追尿素8~10千克。

沙土和盐碱地在春小麦二叶一心至三叶期、拔节期、孕穗期追肥。

2.防止田间杂草在春小麦生育期间,若有杂草进行化除。

3.病虫防治对细菌性条斑病,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进行叶面喷药,在锈病发病中心用粉锈宁进行叶面喷药。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刘苏来源:《现代农业研究》2018年第05期【摘要】笔者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研究总结出阿勒泰地区春小麦主要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技术的要求。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春小麦;栽培技术1 主要栽培技术1.1 播前准备(1)土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在1%以上,排灌良好的沙壤土、壤土。

前作以豆类、油葵、甜菜苜蓿。

不宜重茬,或重茬不超过2年以上。

(2)深翻土地:前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秋翻,冬灌,施足基肥,精细整地,达到平整待拨播的状态,奠定适期早播的条件。

(3)整地施足基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重视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配合。

翻耕前每亩施入有机肥在2t以上,配合施入三元复合肥25kg以上。

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1.2 播种(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春小麦品种。

目前,我区一般常用的品种有:新春35号、新春8号、新春9号、新春11号。

(2)种子处理:一般为了防治锈病和黑穗病,生产上常用种子量0.3%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40%的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3)适期早播:春小麦种子出苗时耐低温,1℃以上就能出苗,能够早播。

我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

适期早播,产量高。

(4)播种深度:春小麦播种一般3~4cm,过浅都不行。

(5)播种量:生产上常用25kg左右,能保证基本在35~41万株。

(6)播种方式:采用24行谷物播种机条播,行距15cm,播种时每亩带磷酸二铵5kg做种肥,为了防止烧苗,一般种肥不带尿素。

(7)播种质量要求:春小麦要求播量准确,播行要直,下籽均匀,深浅一致,不重不漏,覆土良好,镇压确实。

1.3 田间管理(1)早修毛渠:播后3~5d修好田间宽浅毛渠,走向和间距视地形而定,一般间距30~50m为宜。

(2)灌水:适时早灌水,两叶一心浇头水。

坚持头水早,二水赶,三水适时灌,以后灌水视土壤湿度、小麦长势、天气情况进行。

春小麦栽培技术

春小麦栽培技术

适用技术在插秧期到来前要经过全面的技术培训,充分了解插秧机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1)启动发动机时要把主离合器手柄和栽植离合器手柄放到分离位置;摇动启动手柄时要向内侧推紧,防止发生碰伤。

2)插秧作业时船板上要保持清洁,防止秧盘或其它杂物缠绕传动轴或万向节;机手不得用脚去清理行走地轮与行走传动箱间的杂草和泥土。

3)操作手在装秧或整理秧苗时,手要远离秧门,防止被分离针刺伤。

4)调整取秧量时必须停机熄火,做其它调整,清理秧门或分离针时必须切断主离合器。

5)经常检查和紧固秧箱支架各部螺栓,防止因螺母脱落造成上滑道损坏。

6)过田埂时要注意秧门不被碰撞,过水渠时要搭上木板,慢速通过。

7)在插秧作业中发生陷车时,不要抬传动总成两端的弯管和链轮箱等传动部件,应抬起船板或在行走地轮叶片间加一个木杠,使插秧机自行爬出。

●一、播前准备1.整地秋翻地在秋季整平的情况下,机械能进地时及早进行切地耙耱;在秋季未进行平整的地块在机械能进地时及早进行平整;春翻地机械能进地时,及早进行耕翻平整。

整地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2.施足底肥秋翻地在秋翻前施肥的田块在春季进行切耙平即可,未施肥的地块在春季切地时将氮磷肥深播10厘米的地下。

施肥量按测土配方进行,一般地块85%以上的磷肥和50%的氮肥做底肥,15%的磷肥做种肥,50%的氮肥作追肥。

沙土和盐碱地施肥氮肥30%做底肥,其余的氮肥在小麦生长期分3次追施。

二、播种1.拌种为有效地防治小麦腥、散黑穗病,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

即每百千克种子用15%粉锈宁或拌种霜200~300克进行拌种,直接将粉剂加入种子中拌匀即可。

注意拌种质量,使每粒种子均能粘上药剂。

2.播期春小麦播种越早越好,最晚不得晚于4月20日。

3.播量春小麦以主茎成穗为主,在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较好的情况下,每亩播种量在22~25千克。

4.播深及播种方式春小麦的播种深度适当要浅,一般情况下,播深3~4cm。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doc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doc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春小麦栽培教学L!的与要求:了解小麦生产的意义;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小麦产量形成特点;掌握春小麦播种技术;掌握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理解小麦收获与贮藏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春小麦播种技术;春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难点是春小麦HI间管理关键技术。

教学内容:第一节小麦的栽培学基础麦类作物属禾木科(Gramineae),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木植物,包括小麦属(Tri ticum L.) 冇冬小麦、春小麦;大麦属(Hordeum L.)冇裸大麦、皮大麦;燕麦属(Avena L.)冇裸燕麦、皮燕麦;黑麦属(Secal L.)小黑麦。

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

冃前栽培的主要有普通小麦、硕粒小麦、密穗小麦、圆锥小麦、波兰小麦、东方小麦。

我国栽培小麦以普通小麦为主。

1.小麦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而积和产量居第一。

2.小麦对温光反应的不同,使小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对早呑播或秋播,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

4.营养价值高,含丰富蛋白质(9—18%)、氨基酸(0.3—0.4%)故加工特性好。

5.小麦是许多轻丁业及医药卫生的重要原料,副产品麦草与裁皮也是不可缺少的加工原料和精粗饲料。

6.小麦籽粒水分含量低(11—13%),在11%水分下可以较长时间储藏而不霉烂变质,生产过程可以高度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一、小麦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小麦的一牛:是指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小麦的生育期: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春小麦70〜90天,冬小麦270〜280 天。

以小麦一生各器官形成的顺序和外部形态特征的阶段性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出苗期、三叶期、分藥期、拔节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

黑龙江省小麦不同地区播种期不同,屮部和南部较早,北部较晚,各区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差异很大。

全省播种期为3月中旬〜4月下旬。

根据播种日期推算出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出现时间:播种到出苗15〜25d;出苗期到分菓期10〜15d;分藥期到拔节期15〜25d;拔节期到抽穗期为15〜25d,再经过2〜5d开花;开花期到成熟期30〜38d。

春小麦栽培技术

春小麦栽培技术
5 病 虫害 防治
3 8 . 7 g , 抗黑 穗病 不抗 白粉病 。
2 播 种
2 . 1 适 时早播 . 适 当浅 播
小 麦种 子在 0 ~ 3 ℃的条件下 就 能萌 发 。当春季 平
均昼夜气温升到 2 ~ 4 ℃时 , 土壤化冻 5 c m, 春 小 麦 即
可 以顶 凌 播种 , 春小 麦 适 时早 播 、 全苗 、 壮苗 。 能 获得
7 0 ~ 9 0 d , 株高 8 4 c m, 叶 浓绿 , 叶耳 红 色 , 穗层较整齐 。 叶片较 窄 , 剑 叶披散 , 秆壮 , 根 系较 发达 , 穗 仿锤 型 , 穗
码较 多 , 结实性好 , 长芒 、 壳白、 红粒、 硬质 , 千 粒 重
麦 生产 的 主要障 碍 因素 。 因此麦 田必 须 实行水 利化 。
3 前 期 早促 早管
选 择地 块 , 精 细 整地 。 小 麦对 土壤 的要 求是 : 有 机
质丰富、 结 构 良好 , 养 分 充足保 水 力强 , 通 风性 能 良好 的 中土 壤 ,土 壤 容 重 是 每 立 方 厘 米 1 . 1 4 ~ 1 . 2 6 g . p H 6 . 8 ~ 7 , 耕 层全 盐量 是 不得 高 于 0 . 2 5 %。
病, 可用“ 粉锈 宁 ” 每亩 3 0克 对水 5 0 k g 喷 雾防 治 。
6 适 时收 获
2 . 2 适 0 k g 。确 定 密 度 的基 本 原 则
危害 小麦 的虫 害 主要是 麦蚜 和二 代粘 虫 。 麦蚜 在
高产 。辽 宁 省春小 麦 一般 在 3月 中旬 到 4月 初播 种 。
要适 当浅 播 , 以1 寸 左 右 为好 , 有 利 于早 出苗 和 幼苗

靖远县春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靖远县春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靖远县春小麦栽培技术规程靖远县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县,位于祁连山东麓,属于高寒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春小麦是靖远县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的规范与科学性对于提高春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靖远县春小麦栽培技术规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土壤选择与准备1. 选择疏松肥沃的土壤进行春小麦的栽培。

土壤肥沃能够为春小麦提供充足的养分,疏松的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春小麦的生长。

2. 在春小麦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松耕,并进行翻耕翻压,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松软度。

3. 在耕地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化验,了解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等情况,根据化验结果进行施肥和调整土壤酸碱度。

二、品种选择1. 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春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一般来说,适合靖远县种植的春小麦品种有强筋小麦、保丰1号、玉米粒、新大富等。

2. 品种选择需要考虑到其耐旱、耐寒、抗病性等特点,选择优质、高产的适应性强的春小麦品种。

三、春小麦的播种时间1. 在靖远县,春小麦的最佳播种时间一般为4月上旬至中旬。

这段时间正好是土壤温度和气温适宜的时候,有利于春小麦的生长。

2. 注意避开气温过低或者气温过高的时段,避免对春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四、施肥1. 春小麦的施肥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春小麦的生长期等情况进行。

2. 在春季播种前,要进行基肥施肥,一般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

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400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

3. 在春季春小麦拔节至灌浆期,进行追肥,追施氮肥60-80公斤。

五、田间管理1. 春小麦生长初期要适时进行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松土、灌溉等。

2. 春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期前,要适时进行田间管理,包括及时除草、中耕、追施适量的钾肥,保持土壤湿润、疏松。

3. 在春小麦拔节期以后,要减少田间管理,以免影响春小麦的生长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1. 关注春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2. 在春小麦生长期间,定期进行病虫害调查,一旦发现病害、虫害,立即进行农药防治。

春小麦栽培技术

春小麦栽培技术

春小麦栽培技术xx年xx月xx日•春小麦种植准备•春小麦种植方法•春小麦病虫害防治目录•春小麦收获与储藏•春小麦种植经济效益分析•春小麦市场前景展望01春小麦种植准备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春小麦品种。

选用良种确保种子质量,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剔除病粒、瘪粒等。

种子质量选种土壤质地选择质地疏松、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

土壤pH值测定土壤pH值,根据不同品种的需求进行土壤改良。

土壤准备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确定种植密度,确保群体与个体的协调。

播期安排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前茬作物情况,合理安排春小麦的播种期。

种植密度与播期02春小麦种植方法播种方法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春小麦品种。

选用良种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在秋季或春季,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深翻或浅耕整地,使土壤疏松、细碎、平整。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一般为春季3-5月份。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播种密度,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5-25公斤。

在整地时,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作为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施肥管理基肥施用在播种时,将适量的化肥与种子一起施入,以满足小麦苗期的营养需求。

种肥施用在小麦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情况,适时追施化肥,以满足小麦生长需求。

追肥施用生长期间的灌溉在小麦生长期间,根据气候条件和小麦生长情况,适时进行灌溉,以保证小麦正常生长的水分需求。

出苗水在小麦播种后,及时浇灌出苗水,以促进小麦出苗和齐苗。

排水防涝在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防涝,以防止水分过多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灌溉管理03春小麦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小麦感染锈病后,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或褐色的斑点,后期会形成孢子堆。

锈病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基部,严重的可以导致植株倒伏。

纹枯病蚜虫会吸取小麦的汁液,导致叶片萎缩,严重的可以引发其它病害。

蚜虫红蜘蛛会吸附在小麦叶子上,吸取植株营养,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作物栽培学】春小麦的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春小麦的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春小麦的栽培技术一、春小麦生长发育特点(一)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且生育期长短受气候影响变化幅度大春小麦生育期一般为90-110d。

春小麦生育期短,主要短在苗期,如春小麦从分蘖到拔节期仅有15-20d。

因苗期短,其分蘖数量相应少,质量差,成穗率低;次生根数量少,发育差,分布浅,吸收肥水能力弱,容易受旱,后期容易脱肥早衰。

加之,春小麦比冬小麦晚熟,在一些地区灌浆成熟期间,容易受高温和干热风危害,千粒重下降。

(二)幼穗分化早,进程快春小麦三叶期前后幼穗开始分化,而且分化进程快,尤其是小花分化以前的各个时期比冬小麦幼穗分化的时间缩短更显著。

春小麦由于小花分化以前各个分化时期比冬小麦短,所以形成小穗数量往往比冬小麦少,因此,春小麦要高产,应特别重视适期早播,以增长幼穗分化前期的时间,争取形成大穗,有利高产。

春小麦开始幼穗分化的时期与开始分蘖几乎是一致的,因而某些措施如能促进分蘖也必然能促进幼穗分化。

春小麦生殖生长开始早、生长速度快,因此,肥水应提前,且要重视基础措施。

二、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一)适期早播,提高播种质量1.适期早播增产的原因(1)有利于抢墒播种,获得全苗壮苗;不少地区春天升温快,土壤增发量大,保苗困难,适期早播。

盐碱地赶在返浆之前播种,既不会因机车不能进地而延误播种,又有利于争取全苗、壮苗。

(2)分蘖好,成穗率高:春小麦分蘖气短,有效分蘖期更短。

适期早播,分蘖提前,分蘖生长时间延长,分蘖多,质量好,成穗率高,有利于实现增产。

(3)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春小麦生育天数与产量一般呈正相关,播种晚温度高,生育进程缩短,有机物质积累少,产量降低。

越是中、早熟品种,晚播减产越严重。

(4)有利于形成大穗:春小麦是长日照作物,早春适期早播温度较低,日照时间较短,能延长幼穗分化时间,有利于形成大穗,增加穗粒数。

(5)生育期提前,能减轻自然灾害:春小麦适期早播,其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提前,在平原地区可以减轻高温和干热风的影响,有利于灌浆,增加粒重,在温凉山区可以提前成熟,提高籽粒品质和减少冰雹等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小麦栽培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春小麦栽培技术所属专业: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学时:6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职业分析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量、专储量均居全国第一。

目前粮食播种面积近10000千公顷,粮食总产量达845亿斤,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主栽粮食作物有大豆、水稻、玉米和小麦。

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稳定地达到1000亿斤以上,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将超过600亿斤,成为国家安全、可靠、长远的商品粮基地。

通过调查省内农业生产企业、农资服务企业、农技推广部门,全省需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4万人左右。

而我省粮食生产从业技术人员仅1.3万人左右,从事粮食生产的高技能人员缺口较大。

粮食生产企业和粮食生产农资服务企业急需会栽培、懂管理、能指导、恳吃苦的专业技术人员,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是针对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开设的,并依据黑龙江省粮食大省建设规划需要、自然条件和主栽作物特点,设计了大豆栽培、寒地水稻栽培、春小麦栽培、玉米栽培四大核心课程。

(二)课程背景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2008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00万公顷,产量为11250万吨。

我国小麦有三大产区:一是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主产区有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二是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三是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如图1)。

黑龙江省作为春小麦主产区,播种面积400多万亩,占全国春小麦产量的20%左右,主要种植品种有:龙麦26、龙麦30、龙辐麦12、克丰10号、克旱16、垦红14、北麦一号等;主要栽培技术有“早高密”栽培技术模式和“两秋一密”栽培技术模式。

(三)课程性质春小麦栽培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麦栽培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技术,能够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农场和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

并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学农爱农务农品质的养成教育。

学生应在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作物生产的一般原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之后学习此课程,因此其前导课程有《农业化学》、《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绿色食品生产与管理》、《田间试验与数据统计》、《植物保护》。

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为《农产品安全与分析检验》、《农产品市场营销》、《作物良种繁育》、《顶岗实习》奠定了基础。

(四)课程的任务春小麦栽培技术作为北方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采取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小麦栽培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技术,能够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农场和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

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学农爱农务农品质的养成教育。

并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编制的依据本标准依据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小麦生产技术规程》、《黑龙江春小麦地方标准》、《黑龙江省A级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规定,以及黑龙江省主推的“早高密”、“两秋一密”小麦栽培技术模式和农艺工、植保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而制订。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职业能力1、能因地制宜拟定春小麦生产方案;2、会分析不同茬口对小麦生长及栽培技术的影响;3、能根据土壤状况提出合理整地作业方案;4、能根据不同生长环境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栽培技术;5、会采用适合方法进行小麦种子处理,以满足不同环境的栽培需要;6、能采用测土配方技术,确定不同地块的施肥量;7、会根据栽培模式选用适合的播种方法,适时播种;8、能根据环境和小麦生长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肥管理;9、会诊断并防治春小麦常见的病虫草害;10、会进行小麦测产、掌握适时收获的时期;(二)职业素质1.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2.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3.具备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精神;4.具备吃苦耐劳、学农爱农务农的劳动品质和安全、环保意识。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五、课程教学设计(一)整体教学设计本课程由学院专任教师、校内实习农场兼职教师和牡丹江春小麦种植企业海林农场、宁安农场技术员联合开发。

并结合黑龙江省春小麦种植的系列行业标准,有效融入农艺工、植保工国家职业资格相关要求。

通过教学、生产、实训同步化,完成春小麦的生产方案拟定及选茬整地、种子处理与播种、田间管理、测产收获四个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土壤选择适合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掌握不同栽培技术播种的技巧,能够对春小麦生产过程中的水肥需要进行合理控制,会识别春小麦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草害并进行有效防治,通过测产较科学地预测小麦产量,能准确判断小麦收获时期等技能。

选择适合牡丹江地区适宜种植的龙麦30品种,以黑龙江省主推的“早高密”栽培技术模式,以该品种生产过程为主线,按生产历设计教学历,将4项典型工作任务划分为10项子任务,教师通过学习性工作任务单布置任务。

学生6~8人左右为一组,为每组学生每种栽培技术模式提供5亩土地,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师示范学生现场操作完成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如图2所示)。

同时选取黑龙江省主推的“两秋一密”栽培技术模式,教师提出生产要求,给予适当指导,由学生自主完成全部生产过程。

“两秋一密”栽培技术模式在课外完成。

各组学生在课余时间对所负责的地块进行管理,每周至少要进行3次田间调查,记录春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形成合理的分析报告,为田间管理提供依据,并能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管理。

教师依据各组现场操作(60%)、田间记录(10%)、生长发育状况分析报告(10%)、小麦产量(20%)给出职业能力评分,在完成每项子任务时进行采集。

职业素质由学生自评(20%)、小组互评(30)和教师评价(50)综合汇总得出,在完成每项任务后作出评价。

(二)单元教学设计1.任务1:播前准备2.任务2:种子处理与播种3.任务3:田间管理4.任务4:测产与收获六、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在宏观上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微观上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现场教学、项目团队等。

本课程以实习农场真实的春小麦生产任务为依托,以春小麦生产过程为导向,以小麦生产各个环节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寻求任务解决的方式,获取工作过程相关知识,制定并研讨任务解决方案,在生产现场进行实际操作,边实践边生产,实现了教学、实训、生产一体化,在全真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吃苦耐劳品质。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采取多媒体教学对春小麦种植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讲解,注重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课程教学实施条件(一)教学团队组成及分工本课程教学实施需要专职教师5名、兼职教师3名、教辅人员2名。

专职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实训指导和顶岗实训管理,助教主要负责教学设备设施的准备及教学现场管理。

(二)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1.种子清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2.可用小麦耕地3公顷及小麦种子、常用化肥、农药、种子包衣剂等3.全自动定氮仪、光焰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测土配方实训仪器4.喷雾机、体视显微镜等病虫害防治实训仪器(三)教学参考资料1.行业标准(1)小麦生产技术规程,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03-10(2)《黑龙江春小麦地方标准》,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4-05-24(3)《黑龙江省A级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4)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5)黑龙江省小麦主推栽培模式:“早高密”栽培模式、“两秋一密”栽培模式2.职业资格标准(1)农艺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2)植保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3.教材自编学习资料单、工作任务单4.报刊与杂志(1)《小麦研究》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农业科技通讯》中国农业科学院5.网络(1)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ddw/(2)中国小麦网 /default.aspx(3)中国农技推广网 /sites/MainSite/(4)国粮网小麦频道/BigClass.asp?BName=小麦频道八、课程教学进程安排九、课程教学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并突出过程性考核,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评定。

总成绩=职业能力考核50%+职业素质考核20%+终结性考试30%1、职业能力评价教师依据各子任务任务考评单(60%)、田间记录(10%)、生长发育状况分析报告(10%)、小麦产量(20%)给出职业能力评分。

子任务职业能力在完成每项子任务时进行采集,考核分为学生自评(20%)、小组评价(20%)和教师评价(60%)三部分。

2、职业素质考评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后,综合考核职业素质,涉及组织纪律遵守情况、团结协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等项目,由学生自评(20%)、小组互评(30%)和教师评价(50%)综合汇总得出。

十、实施建议(一)因地制宜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特点,对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模式、各生产环节的进程会产生影响。

(二)校内实训条件教学生产实训同步化,要求拥有良好的校内实训条件(三)弹性化教学进程的控制尽管农事操作受天气的影响较大,教师也要事先制定较科学的实施进程,为不同阶段生产任务的完成做好充分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