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实施]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9 5 6 . 8 9 6 7 2
[ 2 ]杨改红. 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 及产 业化 开发 研究卟 乡村 科技 。 2 0 1 2 ( 3 ) : 1 7 . f 3 】魏初 时 , 吴新增 , 李华 丽. 水 果型甜 、 糯玉米 新品种 筛选
试验总结Ⅱ 】 . 现代园艺 , 2 0 1 2 ( 3 ) : 8 — 9 .
产 增收 的 目的 。
关键 词 : 千粒 重 ; 叶 面肥 ; 种 子 田建设 ; 清 杂
近年来 , 随 着 小 麦 收 购 价 格 的提 高 , 小 麦 种 技 术 , 可 以提 高 小 麦 的 产 量 和 销 售 等 级 . 增 加 农 植面 积 逐 年 扩 大 。但 是在 小 麦 生 产 过 程 中 , 由于 民 的收 入 。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7 — 3 5 7 4 . 2 0 1 3 . 0 3 . 0 0 6
春 小 麦 优 质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顾 成 刚
巴里坤 县奎 苏镇 农技 站 。 新疆哈 密
8 3 9 2 0 3
摘 要 : 针 对 小麦 在 收购 过程 中 出现 的等 级 差价 问题 , 笔者 认 为在 种植 优 良品种 的前提 下 , 通 过 秸 秆还 田、 种 子 包衣 处理 、 叶 面肥喷 施 、 毛粮 清杂等 手段 可 以提 高春 小麦在 收 购 时的等 级标 准 。 实现农 民增
1 2 0 4 . b B
1 2 1 3 . 3 b B
1 o 2 8 . 6 c DE 8 8 1 9 g g
[ 4 】李新彦,马现斌. 鲜 食糯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U 】 . 种子
( 上 接 第 9页 )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作者:李生翠孟琦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年第01期一、选用优良品种品种选用原则:早熟、稳产、多抗、品种搭配、品种的商品化程度高。

二、整地栽培要求播前要有适宜的土壤墒情,墒情不足时应先造墒再起垄。

如农时紧,也可播种以后再顺垄沟浇水。

起垄前深松土壤20~30cm,耙平,除去土坷垃及杂草后再起垄,以免播种时堵塞播种耧,影响播种质量。

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部分复合肥。

整地时,基肥的施用原则与一般的精播高产栽培方法相同。

三、播种1、播种量:28~30公斤/亩。

播期偏晚或有盐碱的地块,播种量可适当大些,30~32公斤/亩。

2、拌种:播前每100kg种子用40%拌种双160克干拌均匀,堆闷4小时后即刻播种,可有效防治小麦散黑穗、腥黑穗病等的发生。

3、播种期:开春后当机车能下地时,即可进行播种,原则上要突出个“早”字,可抢墒播种,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

四、肥水管理严格掌握浇水时期,适时浇好冬水,干旱年份要注意垄作小麦苗期尤其是早春要及时浇水,以防受旱和冻害。

后期灌水多少应视天气情况灵活掌握。

小麦起身期一般追施尿素150~225kg/bm2尿素,肥料直接撒人沟内,可以起到深施肥的目的,然后再沿垄沟小水渗灌,切忌大水漫灌。

待水慢慢浸润到垄顶后停止浇水,这样可防止小麦根际土壤板结。

小麦孕穗灌浆期应视土壤墒情加强肥水管理,根据苗情和地力条件,脱肥地块可以在浇水的同时追施尿素75~150kg/bm2,这样有利于延缓植株衰老,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产量,同时为玉米套种提供良好的土壤墒情和肥力基础。

五、合理施肥和灌溉1、追肥。

根据研究得出“氮肥后移”能明显提高品质的结论,春季管理宜采用2次追肥:对于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或地力一般群体略小的麦田宜在起身末期至拔节初期进行第1次追肥浇水;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或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期进行第1次追肥浇水,第1次追肥应占春季追氮肥总量的80%~90%,浇第2水时(孕穗挑旗期)再施春季追氮肥总量的10%~20%的氮肥。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1. 引言1.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用一系列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这些技术和措施旨在优化生长环境,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为了实现小麦高产栽培,首先需要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

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科学施肥,合理用肥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养分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密植,适时定苗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适时定苗可以保证小麦的生长稳定,提高产量。

除了以上几点,及时防治病虫害和科学灌溉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方面。

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及时进行防治可以保证小麦的产量。

科学灌溉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技术和措施,可以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在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方面,首先需要考虑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等。

在选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等技术手段,增加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适应性。

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还需要具有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在干旱、高温、盐碱等恶劣环境下生长良好,保持较高的产量稳定性。

而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小麦品种则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在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时,也需要考虑其品质特性。

优质的小麦品种不仅能够提高面粉的加工品质,还能增加小麦的综合利用价值。

通过不断改良和选育,可以培育出适应性强、高产稳定、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种,从而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目标。

2.2 科学施肥,合理用肥科学施肥,合理用肥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份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一、选优品种选择适应地区特点、具有高产、抗病虫害、耐逆性强的小麦品种。

比如在北方地区选择冬小麦,南方地区选择春小麦。

同时要兼顾保证品质和市场需求。

二、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区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冬小麦可采用较密的栽植方式,南方地区春小麦可采用较疏的栽植方式。

合理的密植有利于提高光照利用率,促进穗形的形成,增加单株穗数和结实率。

三、优化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小麦生长期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

一般分为基肥、追肥和补充肥三个阶段。

基肥要在播种前进行,追肥要根据小麦生长状况,及时进行补充。

补充肥主要是为了补充小麦生长后期的养分需求。

四、病虫害预防通过选择具有抗病虫害性的品种,配套施用除草剂,定期巡田,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合理轮作,喷施农药防治病虫害,推行生物防治等措施,保持田间卫生。

五、合理田间管理及时排灌水,保持适度的土壤湿度。

浇水要注意适量适时,避免水浸淹和干旱,保持土壤湿润,在小麦生长后期及时停止灌水,提高籽粒的品质。

此外,合理控制田间杂草,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增加空气流通,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

六、合理管理病虫害在发病初期,采取药物防治,迅速控制病虫害的发展。

定期巡查小麦田,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的迹象,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在病虫害高发期,可采取预防性用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七、加强病虫害监测建立小麦病虫害监测网,定期对小麦病虫害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病虫害监测网,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科学防控。

八、科学收获选择适宜的收割时期,定时收获小麦。

收获时保持穗粒干燥,避免霉变,保持籽粒的品质。

同时,要按照收割标准,保持收获机具的良好状态,避免损失。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先来说说选种吧,就像战士上战场得挑趁手的兵器一样重要!咱得选适合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想想,要是种子不行,那后面咋能有好收成呢?比如有些品种可能抗倒伏能力强,有些可能更耐旱,咱就得根据咱那地的具体情况来选呀!
再讲讲播种。

播种时间可得把握好,早了晚了都不行!你说这是不是就跟跑步比赛,起跑时间很关键一样?太早了,苗长不好;晚了,又赶不上好时候。

而且播种的深度也要合适,太深太浅都可能影响出苗哟!
施肥那也是重中之重啊!就跟咱人要吃饭补充营养一样。

氮磷钾得合理搭配,就像一顿饭得有菜有肉有主食才均衡嘛!缺了啥都不行。

还有浇水。

不能一股脑儿地乱浇,得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来。

干旱的时候要及时浇,可不能让它们渴着;但要是雨水多的时候,就得注意排水啦,不然淹了可就糟糕了。

除草也是个费心的事儿呢。

那些杂草就像小偷一样,会偷走小麦的养分!咱可得及时把它们清理掉,让小麦能茁壮成长。

管理小麦就像照顾孩子一样,得细心、用心。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要是咱把这些要点都做好了,还愁春小麦产量不高吗?那肯定能大丰收哇!我的观点就是,只要咱认真对待春小麦的栽培,按照这些要点去做,就一定能让咱们的付出得到满满的回报!。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1.整地,做畦,施农肥(1)整地:为确保早春顶凌播种保全苗,小麦地要在冬前施足农肥,耙平,整细,墒足,无杂草,坷垃。

(2)做畦:水浇地块,要做好渠系配套,做好畦便于灌水。

畦宽一般为1.2-1.3米,长20-40米。

畦面的宽窄、长短要根据地势及土地平整程度确定,以保证灌水均匀、方便。

(3)施足农肥。

亩施优质农肥3000公斤以上,平施翻耙,做畦连续作业。

(3)冬灌:在立冬至小雪期间,亩灌水80立方米左右,土壤上层含水量达到17-18%,下层含水20%。

2.选用良种,做好种子处理①水浇地选择矮秆抗倒的品种;旱地选用耐旱的品种。

②精选种子:通过风、筛选,或用盐水(18-20%)浓度、泥水选种(盐水选种后用水洗2-3遍,阴干待播)。

③晒种:播种前7-10天,选晴天晒种2-3天,达到皮干燥。

晒种可减轻病虫害,提高发芽率,增强发芽势。

④药剂拌种防病虫害⑤做好发芽试验。

3.适时播种,提高番种质量①我省春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一般在3月10日-25日。

土壤化冻5厘米,即可顶凌播种。

在温度回升较晚的年份,要抓住温度回升之头,感到寒流到来之前抢种,最好不种4月麦。

②确定播种量。

水浇地亩保苗不少于40-45万株,旱地35万株左右,每亩用种20-22公斤左右。

③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合理密度。

行距25-20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

镐开沟要防止深浅不一开沟防止过深和保证行距;机播要保证一定的播幅,无论采用哪种开沟方式,都做到沟直,深、浅一至,撒籽均匀,覆土一至严实。

播种后要及时镇压,力争苗全、苗齐、苗壮。

4.科学施肥整地未施肥的地块,可在播种时施1000公斤优质农肥。

口肥亩施二铵10-15公斤或含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肥25-30公斤。

2叶1心追标氮50-60公斤;孕穗期追标氮10-15公斤。

孕穗至开花期间叶面喷肥,对延长叶片功能,促早熟,增粒重效果明显。

0.2-0.3%磷酸二钾或1%的尿素。

亩用50公斤肥液,喷1-3次。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但由于受到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并不稳定。

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进行具体介绍。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与改良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小麦,酸碱度适中,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在土壤改良方面,可以利用翻耕、施肥和灌溉等手段,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增加小麦的产量。

2. 种子选择选择抗逆性强、叶绿素含量高、生长势旺盛、抗病虫害的小麦种子进行种植。

在选择种子的要注意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提高种植效率。

3. 合理密植小麦的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要避免密植过度导致小麦植株生长不良。

一般来说,小麦的密植范围在25-30万株/亩之间比较合适。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保证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并且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小麦的营养需求,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以及微量元素,增加小麦的生长力和抗逆能力。

5. 种植期和栽培措施选择适宜的种植期,避开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时段,保证小麦的生长发育。

在栽培方面,及时耕耘、中耕、松土、排水等措施可以帮助小麦根系生长,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湿性,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

6. 病虫害防治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注意清除病虫害隐患,定期喷药防治病虫害,避免对小麦的危害,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二、田间管理措施1. 土壤保护在小麦生长期间,要注重土壤的保护和管理,避免土壤侵蚀和流失。

采取覆盖、植被保护、排水排渍等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有利于小麦的栽培和生长。

2. 水分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好小麦的灌溉工作,保证小麦的生长所需的水分。

在干旱地区,要采取节水措施,避免水分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5. 空气流通保证小麦田的通风良好,避免病虫害滋生,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6. 理顶和掐顶适时进行小麦的理顶和掐顶,有利于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实施]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深松与翻、耙、卡相结合,化学灭草与防病健身相结合,氮、磷、钾与微量元素相结合,灌水与化控追肥相结合;指的是耕作、施肥、除草、灌水等项技术措施实施中的方法与技巧。

各项措施相互结合,每项措施相互联系,构成了小麦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模式。

1 春小麦高产栽培模式的实施
春小麦大面积采用“以松为主,两定三改,多元结合”优质高产栽培模式过程中,豆茬深松秋施肥这一项措施就可以增加产量两成以上。

全程施肥的重点在于叶面肥的应用,全程根外追肥2~3次。

根外迫肥的品种有磷酸二氢钾+尿素、强力增产宝、丰产素、络合微肥、多氮液肥、新华液肥、壮丰胺等;特别在干旱年份根外追肥效果更明显。

精量播种、适期灌溉。

意思是说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要求精量播种,适当加大施肥量,这是该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也是项目推广的一项常规措施。

根据旱情掌握适宜的灌溉时期和适宜的灌水量,是灌溉技术的关键。

―般应抓好三叶期至拔节期的坐胎水和开花期之后的灌浆水。

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中的重中之重是“深松”,它涵盖了合理轮作、科学耕作和精细整地这三项针对土壤基础的重要内容。

它改良了土壤环境、培肥了地力;使得种植小麦乃至轮作中的其它作物持续获得高产。

2 春小麦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2.1 播种前的技术规程及其立体施肥:包括选茬、整地、选种及其种子处、立体施肥技术等。

(1)选茬及整地技术: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保水保肥且成区连片的地块。

选择前茬为有深松基础的豆茬或玉米茬,采用秋耙茬或旋耕,耙深18~22cm,旋耕深度14~16cm;对没有深松基础的地块实行深松,深松深度在35cm以下。

整地标准:耕层细碎、疏松,上虚下实,地面平整。

l0m内高低差不超过±3cm,地表无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10cm土层内每平方米直径大于3cm的土块不超过1块。

(2)选种及其种子处理:当前主选品种龙麦29和龙麦30。

种子精选后达到:纯度>99.5%,净度>99%,发芽率>90%。

种子包衣:用50%多菌灵种子量的0.3%+50%福美双种子量的0.3%进行湿拌
种,闷种7天后进行播种;或每100kg麦种用11%福酮种衣剂1.5kg 拌种。

(3)立体施肥技术:采用基肥、种肥、根外追肥“三位一体”的立体施肥法。

一般亩施氮1:磷1:钾0.5总量12kg。

其中秋施基肥占总量的2/3~3/4,深度为8~10cm;种肥与种子分箱同位施入,占总量的l/3~1/4;根外追肥分别在3~4叶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施用。

其原则是:以磷钾肥为主,根据生长发育状况,配施氮肥及以硼肥为主的微量元素。

2.2 播种及其技术:包括播期、播深、密度、播种质量等。

(1)播期:要适期早播。

当土壤化冻3cra,条件适宜时即可播种,4月5日前结束。

在冬雪较大的年份要积极采取措施,促雪融化,提早播种。

(2)播深及其密度:在墒情适宜的条件下,宜浅不宜深,一般在3~4cm,采用播种和镇压复式作业,以利于保墒。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亩保苗株数50~55万株。

(3)播种质量及其要求:播量准确,落种均匀,播行笔直,播深一致,行距相等,播到头、到边,地头、地边整齐一致,覆土严实,
适时镇压。

总播量误差不超过±2%,单口流量误差不超过±1%,播深误差不超过±0.5cm,播行百米弯曲度不超过:k5cm,行距间误差不超过:±0.5cm,往复行间距误差不超过:±2.5cm,地头重播不超过30cm。

2.3 田间管理:包括压青苗、化学除草、节水灌溉、化控、病虫害防治等。

(1)压青苗:小麦3~4叶期,用V型镇压器压青苗1~2次,作业时机车限速斜向作业,时速不能超过6km,套压不准转急弯。

(2)化学除草:在小麦3~4叶期,每亩用72%2.4D丁酯30~50ml+75%宝收0.7~0.9g或72%2.4D丁酯25ml+75%巨星0.7~0.9g进行喷雾防治。

(3)节水灌溉:在小麦3叶期至分蘖期和拔节期至孕穗期,如遇干旱,及时实施喷灌。

(4)化控技术:在抽穗前1~3天喷施生长促控剂,以防倒伏、增加粒重。

(5)病虫害防治:包括病害和虫害。

a.病害防治:要重点预防叶枯性病害和赤霉病,全程兼防根腐病。

b.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粘虫和蚜虫。

2.4收获及其管理:主要包括收获时期、质量及其晒场管理。

(1)收获时期:实行分段收获,蜡熟初期打道试割,蜡熟中期突击割晒,小麦籽粒含水量<18%时拾禾。

(2)收获质量:割晒要放鱼鳞铺,放铺要直,割幅一致,不塌铺,不掉沟,割茬高15~18cm,铺厚6~8cm,铺宽100~120cm,割晒损失不超过0.5%,拾禾脱粒损失不超过1.5%,破碎粒小雨1%。

(3)晒场管理:小麦进场后立即进行出风、清杂、晾晒,晴天早摊场,勤翻动,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3%时,清选入库。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