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
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路洪艳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09(004)034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佳剂量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MU组60例,用α-2b干扰素300万U肌肉注射;5MU组60例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U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结果 5MU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均显著高于3MU
组;5MU剂量组的完全应答率高于3MU剂量组;5MU剂量组病情稳定率显著高于3MU剂量组;而5MU组的无应答率则显著低于3MU组;但部分稳定率和病情反复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干扰素剂量与抗病毒效果有一定的关系.
【总页数】2页(P149-150)
【作者】路洪艳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肝病疗区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单药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J], Harry LA Janssen
2.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J], 徐天敏;童学成
3.多亚型α干扰素与2b型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及远期疗效… [J], 吴
长健;张燕
4.不同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的研究 [J], 路洪艳
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J], 戴颖; 陈川英; 陈芳; 孙杨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失败的再治疗

核苷 类 两 种 。 扰 素 总 的 持 续 应 答 率 有 5% , 效 的 患者 我 院 选 用核 苷 类 或 联 合 用 药 治 疗 , 干 0 无 以达 到 更 高 的 血 清 转 换 和 HB V DNA 抑 制 的 目的 。 方法 序贯组 1 8例 。 始 治 疗 组 2 初 2例 。 组 同时 每 天服 6 0 两 0 mg替 米 夫 定 ; 疗前 、 3 6 9个 月检 查 肝 功 能 、 V DNA/- Ag和 HA 的 复 制 。 时也 能 促 进 发 生血 清 学 转换 , 而控 制 病 情 发 展 。 同 从
关 键 词 :慢性 乙型 : V HB DNA;I e ; 治 疗 IB Ag 再 - -
慢性 乙型肝炎发病是病 毒持续 复制 和机体 免疫应答 的结果 。慢 性 H V感 染者免疫清除能力不 足 , B 不能持续 有效的清 除病毒 , 在清 除病 毒的过程 中反 复发生肝脏炎症坏死 和肝 纤维化 , 终导致肝硬 最
9个 月 1 10 4 0% 27 . 7
6 .% 25
3 5 7.% 52 E+ 3 86 .7 0 7 .%
6 . % 5 3 E+ 2 9 . % 25 .O 0 o9
初始治 3个月 2 4 % 0 0 疗组 6个月 2 6 % 0 0
4 71 1 % 7. 5
O
52 E+ 5 5 .5 0 % 55 E+ 4 6 % .8 O 0 56 E+ 2 7 % .4 0 5
5%,无效的患者应该怎样进一步抗病毒治疗是 我们临床医生 面临 0
的重要 问题 。选择何 种的治疗药物才能取得 更高的疗效 , 我院选用 替米 夫定作为干扰素 治疗 失败序贯治疗 的药 物 , 以期望 能够达到更 高 的血 清转换 和 H V D A抑制的 目的。总结如下 : B N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展

1 5 5
和颈 静脉 采 血技 能 ,完 善更 好 更 先进 的医疗 设 备 室 是儿 科 建 设 必 不 可少 的。 因此 根据 临 床需 要 逐 步完 善辅 助 检 查 设备 是 目前 县 级 医 院上 等级 的条件 之 一 。 参考 文献 【 1 】 姚丽, 孙艳 儿 科 门诊 静脉 输 液[ J 1 . 医用 医科 杂志 , 2 0 0 7 , 9 ( 7 ) : 2 7 . 【 2 】 吴颖 . 浅谈 小 儿 颈 外静 脉 穿刺 采 血 的 体 会 [ J ] . 医 学新 知 ( 综 合
版) , 2 0 1 1 , ( 1 0 ) : 4 0 4 .
【 3 】 李 玉珍 , 王琳琳. 介 绍 一种 小儿 颈外 静 脉 采 血 的方 法 [ J ] . 中国 医
药指 南 。 2 0 1 0, 8 ( 2 0 ) : 3 4 8 .
干扰 素治疗 慢 性 乙肝 的 临床 观 察及 护理 进展
2 0 1 3年第 2 4期
可发生。 医护人 员 应 做好 肺 炎 有关 知 识 宣教 。 指 导家 长掌 握 呼 吸 道 感 染 的 一 般处 理方 法 和 常用 药 的 名 称 、 剂量 、 用法 及 副作 用 。 指 导 家 长 加 强 患 儿 的 营养 , 增 强 体质 , 多 进 行 户外 活动 , 及 时接 种 各 种疫 苗 。 养成 良好 的卫 生 习惯 。 有 营养 不 良、 佝偻病 、 贫 血及 先 天性 心 脏 病 的患 儿 应 积极 治 疗 , 增强 抵 抗力 , 减少 呼吸 道 感染 的发生。 同时 护理 人 员要 提 高 和加 强 d x J L 静 脉 穿刺 成 功技 能 。 特 别 是 急诊 抢 救 的 患儿 我 们 只要 有 l %的 穿刺 机 率 都 不 应 该放 弃 抢救 , 要 增加 护 理 配 合意 识 , 换 她 人帮 忙 穿刺 。因 为在 此 时 转诊 会 耽搁 和延 误 患儿 的 抢救 时间 。 因此 要提 高 d , J L 头 皮 静 脉 穿刺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致急性脑病综合征的救治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致急性脑病综合征的救治急性脑病综合征又称为谵妄,是精神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波动大,呈晨轻暮重。
临床表现为意识清晰度下降,言行紊乱,并存在大量的幻视及认知功能障碍。
引起谵妄的原因主要为药源性、脑器质性疾病、酒精戒断、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1]。
该综合征发展迅速,若不及时识别和处理,患者死亡风险较高。
笔者于2013年收治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致急性脑病综合征一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农民,46岁。
因“发现乙肝1年,失眠、心烦10 d言行紊乱1 d”于2013年11月16日入院。
患者1年前体检时发现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具体不详),当时未给予治疗。
2013年11月初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开始给予α-干扰素注射液,500万国际单位,隔天肌肉注射一次治疗。
10 d前患者开始出现失眠、心烦情况。
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琐事而烦躁,易激惹。
全身乏力,做事兴趣下降,不愿下地干活。
患者及家属未重视,未做特殊处理。
1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体温升高,最高达39 ℃,继而出现神志模糊,言行紊乱。
患者感恐惧不安,总觉得有人要害他,独处时能听到有人在议论他。
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重复一句话,同时坐立不安,总要往外跑。
家属与其对话时答非所问;夜间表现兴奋,说看到天花板上有水滴下来,不敢睡觉。
伴有头晕、头胀、胸闷、气急、腹泻、恶心等不适。
家属发觉其异常的第2天遂将患者送至本院急诊就诊。
急诊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53 U/L,谷氨酰转肽酶75 U/L,HBV-DNA 低于检测限;乙肝三系: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
头颅MRI及腰穿等检查无殊。
基本排除脑炎及脑器质性疾病,精神卫生科会诊后以“急性脑病综合征”收入。
患者既往体健,无精神病及精神病家族史,病前性格内向,话少。
入院时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不全,由家属陪同步入病房。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策略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约有24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有效的治疗策略对于控制这一传染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一、抗病毒药物治疗1. 核苷类似物药物核苷类似物药物是目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抗乙型肝炎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HBV DNA合成来减少或清除体内的HBV载量。
常见的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并根据患者的血液测试结果进行调整剂量。
2. 干扰素治疗干扰素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它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
然而,干扰素通常需要使用更长时间(至少6个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并且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发烧、头疼和肌肉酸痛等。
二、个体化治疗方案由于乙型肝炎感染程度和表现各不相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HBV感染血液学指标、肝功能状态等因素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患者是否存在其他慢性肝脏病变以及是否怀有妊娠意愿等特殊情况。
三、改善生活方式除了药物治疗外,改善生活方式也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盐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2. 戒酒戒烟:长期饮酒和吸烟会对肝脏造成更大损害,因此最好戒酒戒烟以减轻肝脏负担。
3. 适度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4. 定期随访和监测: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测、B超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防控制除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外,预防控制也是减少感染乙型肝炎传播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这一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
α-2b干扰素+乙肝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R 1 . 526 2
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 明, 国一般人群 的 HB 我 V标
志物 和 乙肝 表 面 抗 原 ( B A ) H s g 流行 率分 别 为 5 . % 和 76 97 , 计约 7亿人 曾感染 HB 其 中 12亿人 为 HBA .% 估 V, . sg
2 C o o k D,Gu atG ,MasalJ es yt rh l ,L aaD,F l rH ,Hal ul e l
R ,P tr R t d e F,G i t e es S, u l g e rf h L,Mc el n A,W o d i f Ll a o
4 3 前列腺素 ( rs gad ) 常用 的有米 索前列醇 ( i . pot l i a nn m— spot ) 为 人 工 合 成 的前 列 腺 素 E ors 1 , o l类 似 物。对 预 防 N A D 诱导的 胃十二指肠溃疡形成 有肯定效果 。 S Is 4 4 醋氨己酸锌 (iccxma ) 临床效 果 与西咪 替丁 . z aea t n e 相同 , 无严重副作用 , 仅少 数患者 发生头晕 、 头痛 、 恶心 、 呕
愈3 , 6例 有效 2 , 0例 无效 1 , 2例 总有效率 8. % 。结论 : 23 乙肝健联合 应用干扰 素治疗慢性 乙型肝 炎疗效显著 , 可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化治疗

2-3
135
>
4
67
*P<0.001;RR=1.79(95% CI 1.33-2.4)
HBeAg血清学 血清学转换
转换患者数
患者比例
35
54%*
35
26%
16
24%
814例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接受PEG-IFN( 180 ug/week )+安慰剂或拉米夫定(100mg/日),或拉 米夫定单药治疗48周。停药后24周评估随访应答。大部分受试者为亚洲患者(87%)
“治愈”,远期预后越好,患者疾病负担越小
慢性乙肝患者追求“治理愈想终”点 之路
满意终点
抗-HBs阳性
治愈?!
从HBeAg到抗HBe的 血清学转换
HBsAg 消失
HBeAg 减少
基本终点
HBV DNA抑制
肝硬化 肝细胞肝癌
存活 生活质量
4
1.Hepatology 2009;50:1-36. 2.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5:13-24. 3. J Hepatol. 2012 Jul; 57(1):
大纲
慢性乙肝治疗的现状与IFN治疗的优势 BGT/RGT优选优化PEG-IFN治疗
1 2
BGT/RGT优选优化PEG-IFN治疗
PEG-IFN的大型全球性研究结果显示
约1/3的患者可达到持久的治疗结束后应答
应答 鼓励患者 继续治疗 直至成功
哪些患者属于这1/3呢?
HBV 感染的优选优化治疗
应答好 有争议
HBeAg阴性
应答好 应答好 —— 应答好
亚裔:B、C相似 高加索人:A、D相似
应答好 有争议
Tseng TC, Kao JH, Chen DS.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14 Jul;14(7):995-1006. Hou FQ, et al. Theranostics. 2015 Jan 1;5(3):218-26. Suzuki F, et al. J Gastroenterol. 2012 Jul;47(7):814-22.
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

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共有54例患者参与了本研究,采用了一系列实验方法进行治疗,并取得了积极的实验结果。
研究发现,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并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在讨论部分,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治疗机制和可能的副作用。
在临床意义方面,本研究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结论表明,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关键词】肝康合剂、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研究、54例、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临床意义、结论、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大约有2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和肝保护治疗。
肝康合剂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护肝的功效,可以改善肝功能、减少肝损伤。
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干扰病毒复制及对宿主免疫系统的调节来治疗病毒性疾病。
本研究旨在探讨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肝康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针对现有治疗手段存在的疗效不彻底和易复发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联合应用肝康合剂和干扰素,观察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比较,探讨肝康合剂与干扰素单独应用的疗效差异,以及联合应用的优势和可行性,为临床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4.5 MIU IFN -2a
180 μg 聚乙二醇干扰素-2a (派罗欣)
19
Cooksley WGE, et al. Journal of Hepatitis 2003.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特点
较核苷类似物更高的应答率,更低的复发率
部分患者停 药后出现效 果
部分患者停 药后复发
20
不足
较低的持续应答率12%左右 一周3次皮下给药 副作用较大 不能用于失代偿性肝硬化
18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特点
应答率* (%)
30
应答的概念为:
28%
25
e抗原血清学转换
20
15
12%
10
与普通干扰素相比, 聚乙二醇干扰素可 明显提高临床治疗 的效果。
5
n = 51
n = 46
1960 年 Ion Gresser 从人体血细胞中纯化出干扰素 1975 年 DNA重组技术出现 1975年 罗氏研发部委派Stan Stein等与科学家Pestka共同
进行人类白细胞干扰素(现已知为干扰素)的纯化 1978 年 Pestka干扰素 cDNA克隆成功并发表于Science
杂志 1990年 Pestka等与Genentech合作利用单克隆技术纯化
认识乙肝的本质,了解免疫治疗
2008年12月
单纯的病毒复制并不损伤肝脏
2
慢性乙肝的本质是由病毒引发的免疫清除 给肝细胞带来的损伤
免 疫 系 统
3
免疫清除不彻底是乙肝治疗的困难所在
乙肝的自然演变史
复发
母婴传播
免疫耐受期 •不识别 •不攻击
免疫清除期: 清除与病毒的 较力
4
治愈成功
针对乙肝的本质, 免疫调控与直接抗病毒兼而有之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增加药物的酶水解稳定性 减弱蛋白质药物的免疫原性、抗原性 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降低不良反应 改变药物的分布,降低肾脏清除率,延长药物
半衰期,减少用药频率
14
聚乙二醇化使稳定的血药浓度成为可 能
大剂量 普通干扰素
血清水平
聚乙二醇干扰素 常规剂量普通干扰素
时间
1周
15 Glue P et al. Clin Pharmacol Ther. 2000;68:556-567
血清浓度波动大 过高峰浓度导致可能较重的不良反应,过
低的谷浓度导致病毒重新复制和反跳 全身分布广泛 肾脏清除率高 血清半衰期短(2 至 5 小时) 易被免疫系统识别 临床疗效不理想
ROFERON -1A3. PDR®. 56th ed. 2002. INTRON A. PDR®.
聚乙二醇化:提高药物的临床有效 性
1. Proc Natl Acad Sci 1973;70:2785–8. 2. J Exp Med 1978;147:1314–33.
9
干扰素的免疫调控抗病毒作用
免疫细胞
B细胞
免疫系统 活化Biblioteka 抗体抗-HBs 抗-HBe 抗-HBc
T细胞
免疫杀伤 细胞
免疫杀伤 细胞
免疫杀伤 细胞
10
干扰素的发展演变的第一次飞跃 ——纯化技术
干扰素及干扰素
注: Genentech为罗氏致力于生物工程技术的子公司
The History of Inter1f1eron: An Interview with Sid Pestka isicr newsletter
干扰素发展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聚乙二醇化(PEG)
突破普通干扰素的局限
12
普通干扰素的局限性
聚乙二醇(PEG )分子量增加 (kDa)
22
Bailon P, et al. Bioconjug Chem 2001;12:195–202.
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差异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 1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2
根据体重确定剂量
为冻干制剂 每次注射前需要溶解
固定剂量
为稳定的水溶液PFS 可供直接注射
16
干扰素都有哪些选择?
长效干扰素是病毒性肝炎治疗的趋势
普通干扰素
第一代长效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商品名:佩乐能
17
第二代长效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商品名:派罗欣
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特点
优势
两种作用机理 确定的治疗时间 对疾病转归和无并发症生存的积极影响
7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作用机理
干扰素 免疫细胞
干扰素的免疫 抗病毒作用
干扰素
免疫系统 活化
肝细胞 抗病毒蛋白
干扰素的直接 抗病毒作用
乙肝病毒
肝细胞
乙肝病毒
8
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干扰素可以病毒标记物(抗原)的表达,从而使其更容易被机 体免疫系统所识别[1]
干扰素还可以直接促进具有杀伤功能的细胞(NKs) 的活化, 增强其功能[2]
干扰素抗病毒临床应用的发展
1988年 FDA批准罗扰素( 由罗氏生产的IFN-α)用于尖锐 湿疣的治疗
1991年 FDA批准干扰素α用于治疗非甲非乙型肝炎(现已 知为丙型肝炎)
1992年 干扰素α成为第一个被 FDA批准用于乙型肝炎治疗 的药物
2002年 FDA批准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用于丙肝的治疗 2005年 FDA批准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用于乙肝的治疗
——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
5
干扰素的发现源于对病毒的“干 扰”
1957年Alick Isaacs 和 Jean Lindenmann从流感 病毒的鸡胚试验中发现 了可以一种干扰流感病 毒生长的物质——干扰 素
图中标记者为Isaacs
6
干扰素的生物学作用
直接抗病毒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抗细胞增殖作用 抗肝纤维化作用
21
聚乙二醇化:体内、体内生物活性的 平衡
体内细胞增殖 (x 103/mm3) 细胞培养分析(相当于天然分子的%)
20 18 16 14 12 10 8 6 体外生物活性 4 2
80 体内生物活性
60
40
20
0
当PEG分子量增加
•体外药物活性
•体内药物活性增加
体外药物活性 不能代表体内 药物生物活性
Lau et al. AASLD 2004
两种聚乙二醇分子的差异
PEG分子大小不同:在一定范围内,PEG分子越大,干扰素体
内活性越高
PEG分子形状:分枝状分子较线形PEG分子更稳定
PEG分子结合健:酰胺键较氨基甲酸乙酯键更稳定
第一代PEG干扰素 : 小分子 线性PEG干扰素(12KD)
第二代PEG干扰素: 大分子支 链 PEG干扰素(40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