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县红色旅游

合集下载

寻乌概貌

寻乌概貌

寻乌概貌【引子】寻乌地处江西东南端,居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全县总面积23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9万亩,山地276万亩。

人口近30万,辖15个乡镇、172个行政村。

寻乌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

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写下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篇章。

寻乌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8.9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643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84天。

寻乌又是一个资源富集、物产丰饶之乡,素有“稀土王国”、“中国蜜桔之乡”、“江南水电大县”之称。

境内矿产资源品种繁多,已探明的有稀土、黄金、铀、铅锌、花岗岩、矿泉水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稀土储量较大,且具有品位高、配分齐、有价元素含量高、放射性低的独特优势,开发前景广阔;果业生产已具规模,面积达40余万亩,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实现农业人口人平一亩果的县(市),“果欣”品牌享誉国内外市场;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全县已建成投产的电站170多座,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县办电站总量名列全省第一,也是全国电气化达标先进县,尤其是投资2.4亿元、装机3.75万千瓦的斗晏电站的建成发电,成为寻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

寻乌区位优势明显,她是整个中部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空间距离最近的地方,206国道从北到南纵贯全县,二级水泥路面直达广东梅州、汕头、深圳、东莞、广州等地,并可在数小时内到达。

寻乌更是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

为了使丰富的资源尽快转化为极大的物质财富,寻乌县委、县政府向来致力于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改善软、硬环境,大力改善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一个资源丰富、劳力低廉、交通便利、通讯便捷、电力充沛、治安良好、服务周到、全方位开放的新寻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了加快我县招商引资步伐,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寻乌县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政策》,在用水、用电、用地、税费、治安等方面提供了最优惠的条件和最优质的服务。

赣州通天岩导游词

赣州通天岩导游词

赣州通天岩导游词【篇一:赣州通天岩导游词】赣州通天岩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观光的景点是通天岩风景名胜区。

通天岩风景区位于赣州市西北郊6.8公里处,总面积为6.0平方公里。

通天岩是一处发育十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具有状若瓜瓠,石峰屏列,窍可通天的特征。

通天岩又是一座开凿于晚唐繁盛于宋代的江南最大的石窟,保存着宋代以来的题刻128品,造像358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天岩风景区主要包括古代石刻区和现代休闲区两部分。

古代石刻区是景区的核心和精华,它主要由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和翠微岩五个岩洞组成。

下面,我们将依次带领大家游览五个岩洞和有关景点。

团友们,前面豁然出现一条僻静的洞窟,就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讲学之处。

此处大洞套小洞。

小洞内,阳明先生正给其弟子陈九川、邹守益讲授他的致良知,要求学生强调自我修身,并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心明就是天理,所以后人题其讲学之处为观心岩。

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圆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

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凉,洞支秋未扫。

这就是明代理学大师王阳明在观心岩讲学时留下的手迹。

沿石级而行,山腰有一岩层,因凹片状风化剥落形成的丹霞穿洞,夏时节,游人行至此外,但觉清风徐徐,疲惫顿消,令人乐不思归,这就是我们来到的忘归岩。

从古至今,赣州城就是一个山灵水秀的好地方,但却一直没有出过一个有名的人物,这是为什么呢?按照风水家的说法,就是在于下游赣江的泄口太大,好风水留不住,都随滚滚的江水北流而走了,而赣州城下游的吉安一带倒出了不少名人。

古时曾有一位大仙想保住赣州城的好风水,他在蓬莱仙境挑选了两座十分漂亮的仙山,用扁担挑起,想把这两座山放在储潭西岸和储山东岸一起锁住水口。

当这位大仙挑山走到通天岩附近时,不料被这时的土地公公发现了,土地公公便学公鸡叫,神仙是不能在白天做事的,因为他们怕被凡人看破,回不了仙界,这位大仙正挑山行走,忽闻公鸡报晓,以为天就要亮了,但慌忙将两座山撂下就走了,以后,这两座仙山便留在了通天岩。

芳田村村史简介

芳田村村史简介

芳田村村史简介江西省寻乌县留车镇芳田村是一个山清水秀、地肥水美、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的好村庄。

东起冷石嶂;西到石壁山,南临乱罗嶂,北至石榴花山。

乱罗嶂是芳田河水的主要发源地,一条小河曲曲弯弯流经佑头、石牛湖、芳田、黄姜、在留车段汇入寻乌河,是东江的一支源流。

据记载,宋代先后在此落居的有,朱、张、李、赖。

元末明初年间,曾姓二世祖元二郎携父文光公骨骸由广东省兴宁县龙归洞迁居芳田。

同姓异姓和睦相处,艰苦创业,各姓都建有宗祠。

曾姓在墩子上象形建立始祖文光公宗祠。

四世祖仕程公、仕聪公、仕明公、仕和公分别居住在芳田上中下三村为主。

仕明公后裔回广东兴宁宝龙落居。

仕程公在竹园下建立祠堂,仕聪公在石牛湖建立祠堂,祠堂内有一头石牛栩栩如生。

仕和公后裔六世祖卓公在新泉石下五虎山下建有三大栋的祠堂。

九世祖前锋公在湖垇虎形建立三大栋祠堂,前岗公在上寨建立祠堂。

十二世祖之佑公在神宫围建立三大栋、九厅十八井、厅内三十六柱、雕龙画凤的祠堂,克毅公兴建坪头寨,十三世祖绍唐公兴建山坑寨,各项建筑雄伟壮观,有神仙洞、洞神仙、仙神洞之誉称。

芳田村上中下三村居住以曾姓人口众多,朱、张、李、赖、王、黄、谢同村居住,姓氏宗族之间互相尊重,友好相处,淳朴善良,尊礼守义,努力拼搏,不断追求,共谋发展。

曾姓后裔有十八顶衙娇的光辉历史;与毛泽东,古柏等一起闹革命的有曾有兰、曾加杰等老一辈革命家诞生此地;当代各级党政官员、国家公务员数不胜数,各行各业顶尖人物大有人在。

芳田村曾经设立芳田公社政府驻地,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心区域。

一条公路贯穿上中下三村,直通贵石至留车圩。

随着果业发展,农用车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大汽车、小汽车、农用车、摩托车,车水马龙,你来我往。

公社化时期,兴建过芳田松脂化工厂,芳田水力发电站、碾米厂,新田火力碾米厂、水力碾米厂,石牛湖碾米厂,乌坑里碾米厂,取代了砻、碓、磨,方便着人民群众的粮食加工。

历史上有芳田中心村榨油坊,下村榨油坊,石牛湖榨油坊,主要加工茶籽榨油,对油茶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寻乌县1

寻乌县1

寻乌县一、寻乌概况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端,居赣、闽、粤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武平县、广东平远县,南接广东兴宁市、龙川县,西毗安远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8.9度,是一个资源富集、物产丰饶之乡,素有“稀土王国”、“中国蜜桔之乡”、“江南水电大县”之称。

二、寻乌旅游资源简介:1、红色旅游资源1)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座落于县城马蹄岗,于1968年6月成立,属纪念性博物馆。

馆内现共有两幢陈列馆和一幢办公楼,占地面积3193.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11.8平方米,展厅453平方米。

纪念馆馆以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作著名的寻乌调查时写下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为主题,以寻乌的“三·二五”暴动为依托,建立有《寻乌调查》陈列室、《寻乌县革命历史》展览馆和《毛泽东同志旧址》陈列室。

此外,馆内还收藏有文物600余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旬刊》等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

2)汶口古建筑群:位于澄江镇汶口村。

蓝氏宗祠,建筑规模十分宏大,建筑体身上的雕刻精美非常,但大部分毁于1997年的火灾;邱氏宗祠,为寻乌少共县委旧址处,屋内保留有少共县委各办事机构旧址,在宗祠墙壁上留存的几十条红军宣传口号、标语清晰可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2、客家文化1)司城客家古建筑群:位于晨光镇司城村附近的明清客家古建筑,具有典型客家建筑风格。

清道光年间所建的枫山里古屋,建筑结构有九厅十八井,内部功能齐全,建筑艺术精密;清咸丰年所建的新屋下围屋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围屋旁的五层防御型碉楼气势非凡,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此外,在附近的沁园春村还保留有司马第古屋,其右前方亦建有防御性炮楼。

2)赣南客家古村-周田:位于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处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交界处,是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有具代表性的客家文化和客家古建筑。

红色文化5-6年级第4课 寻乌调查的两层瓦房

红色文化5-6年级第4课 寻乌调查的两层瓦房

第 4课寻乌调查的两层瓦房教学内容∶寻乌调查的两层瓦房教学目标∶1、了解寻乌县背后的历史事迹,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3、了解“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背后的意义,开展调查,搜集历史故事,开展小组交流,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寻乌县背后的历史事迹,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教学难点∶了解“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背后的意义,开展调查,搜集历史故事,开展小组交流,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教具:PPT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讨论1.教师谈话:"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你听过这一著名的论断吗?说起来,这一论断的提出与一个地方有关,那就是位于江百省赣州市寻乌县城西南的一栋两层瓦房。

你知道这栋瓦房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吗?2.介绍地方——寻乌:寻乌是江西赣州南部邻近广东的一个县。

在寻乌县中山路136号的马蹄岗,有一栋由河石、三合土砌成的两层瓦房。

这栋房子建于1917年,原是美国牧师的住宅。

整栋瓦房东西长 25.1米,南北宽13.9米,顶高8.65米,建筑面积349平方米,楼上楼下共有 18个房间,是一栋颇具中国南方特色又兼有西方风格的客家建筑。

当年开展著名的"寻乌调查"时就住在此处。

二、新课呈现1.PPT出示:寻乌调查旧址2.教师介绍:1930年 5 月,红四军攻克寻乌县城,随即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

毛主席率领红四军前委机关也从会昌来到了寻乌。

当时,战事比较少,环境相对安定,毛主席抓住这个机会。

在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在马蹄岗的瓦房里开调查会。

参加调查会的除了古柏外,还有一部分寻乌县的区乡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产了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业了的小官吏,一共11人。

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

3/26/2013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 大别山区,全盛时期包括有20余县的地区,拥有约350万 人口,主力红军达4.5万余人。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 军,红二十八军的诞生地。
三起(之 起南周 义浩 块义安、 义商维 ,、 苏,)余年,南炯年开戴年 区开霍道 开部、月辟克 革辟(江月辟地徐 了敏月 , 命了山等,了区其徐鄂等, 形皖)领舒豫的虚 豫领潘 子 势西农导传东农等 边导忠 清 蓬根民了贤南民领 根的汝 、 勃据、安、根、导肖据农、 发地士徽周据士了 地民吴 方 展,兵六狷地兵河、;起光 。 ; 11 11 1929 1929 5 1927
3/26/2013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 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 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 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 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 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奠基石”。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 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 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红色根据地
制作人:11计科3刘凡
3/26/201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 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 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 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 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 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 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 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 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
红7军,主力离开右江根据地,于1931年7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到仰天堂

毛泽东到仰天堂

毛泽东到仰天堂作者:刘芳袁坤林来源:《源流》2018年第07期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省寻乌县作深入调查,写出著名的《寻乌调查》,文中对龙川提及10多次。

毛泽东对龙川的了解和重视为当地百姓津津乐道。

近年来,“毛泽东到过龙川”的说法在当地甚为流行,引起了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河源市党史研究室乃至周边省市党史研究人员的关注,均派人前往龙川调研此事。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淼翔,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史学院副院长侯月祥、区鉷,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省社科院研究员韩强等党史专家、学者认为,毛泽东到过龙川这一历史事实可信。

近日,本刊记者前往龙川,采访了龙川县政府党组成员钟朝艺、龙川县党史研究室主任朱光进和黄克英老人等,并实地考察,对“毛泽东到过龙川”的史料进行了考究和梳理。

“毛泽东到过龙川”由来2011年4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龙川县属于中央苏区范围。

在之前的革命史料整理过程中,龙川县党史办工作人员发现一份原红21纵队排长、寻乌县长陈必达的访问笔录,笔录提到毛泽东进入寻乌的情形:“1928年12月24日(農历),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定南地方经两广亭(江广亭)、白面石、中和到菖蒲”、“毛泽东是从广东方向来的”。

该笔录引起朱光进的注意:两广亭位于龙川上坪境内,是粤赣交界处,毛泽东经两广亭、白面石前往菖蒲,是否到达龙川境内呢?当即,朱光进仔细研究当地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并率队前往与定南、寻乌交界的两广亭、上坪大窝里、仰天堂、青化等地开展调研,撰写了《毛泽东与龙川》一文,提出毛泽东曾到龙川仰天堂的可能性。

文中提到,仰天堂处于龙川与定南交界的江广亭(两广亭)和龙川与寻乌交界的江广亭(息肩亭)之间,与定南、寻乌都只有一山之隔,是旧时龙川、定南、寻乌三县边境陆路交通的主要驿站。

解放前,仰天堂附近方圆几公里只有大窝里卢屋、仰天堂黄屋以及从仰天堂移居中心段的黄屋共3座房子。

据龙川县上坪镇金龙村委史料记载,早在1927年,大窝里的卢振太(后为仰天堂党支部小组组长、农运会会长)、仰天堂的黄良永就在青化村刘昌明(后为龙川边境游击大队长)的介绍下加入寻乌赤卫队,开展地下组织活动,至1928年,在刘、卢、黄三人的策动下,大窝里和仰天堂村民卢承良、卢承金、黄观仁、黄水先、黄传高、卢玉太、卢新泉、黄廷前等10多人加入了地下组织活动,他们与寻乌地下党组织一起在寻龙边境开展革命活动。

赣州导游词(精选18篇)

赣州导游词(精选18篇)

赣州导游词(精选18篇)赣州篇1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西的南大门赣州!赣州是江西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赣南著名的旅游城市。

赣州早在公元前220xx年的刘邦时代就已经设县,到隋代时又更名为虔州,到宋朝又改为赣州。

赣,得名于境内的两条江,一条名为章江,一条名为贡江,章贡两江汇而为一,此地遂被称之为赣州。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现辖18个县(市、区),全市辖赣县、上犹、崇义、大余、信丰、龙南、全南、定南、安远、寻乌、于都、兴国、会昌、石城、宁都15个县,南康、瑞金二个市,章贡区一个区。

和一个具备县一级人民政府管理职能的黄金开发区,是江西最大的行政区。

全市现有人口876万人,占江西省的1/5。

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的1/4。

赣州气候宜人,资源丰富。

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具有发展柑桔尤其是脐橙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赣州信丰县为脐橙之乡、现已探明的固体矿产种类达64种,其中黑钨储量全国第一,稀土储量全国第二,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誉,是全国重点有色和稀土金属生产基地。

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在这里诞生了一个“赤色中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设在赣州的瑞金市。

故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之称。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大批开国元帅将军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从瑞金和于都等地出发的。

艰苦卓越的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打响。

当年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参战的有近60万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万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 %,江西的43.4%,仅兴国就有烈士23719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乌县红色旅游
寻乌罗塘谈判
毛泽东同志作寻乌调查旧址——寻乌县马蹄岗
毛泽东同志作寻乌调查旧址,地处寻乌县城南门外马蹄岗(现马蹄岗五号),房屋座北朝南,四周筑有围墙,原系耶苏教牧师住房。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六日经寻乌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一九八三年经赣州专员公署(83)第三号文件核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围墙内为保护范围。

一九三O年五月,红四军来到寻乌,前委机关及毛泽东同志进驻此房,并且在这里作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寻乌调查。

一九三一年红七军来到寻乌时,军部机关及张云逸同志住此房;一九三二年独立三师来到寻乌时,司令部、政治部以及李井泉、宋时轮、罗贵波、黄云桥同志住此房;一九三二年新编独立第三师在寻乌编成后,师领导机关及蒋声才等同志住此房,寻乌县地方红军、县赤卫总队、独立营、独立团也先后多次进驻此房。

一九三三年我红色政权北撤,国民党反动派陈济棠部队侵占县城时,被反动派纵火烧毁,一九三九年经耶苏教修建一次,但改变了原貌。

一九七二年,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并拔款按原貌修复;室内的红四军前委机关,毛泽东同志旧居以及寻乌调查会场均按原貌陈列开放。

红四军大队以上干部会议旧址——马蹄岗
红四军大队以上(即排长以上)干部会议旧址,原为耶苏教新教堂,地处寻乌县城南门外马蹄岗(今寻乌中学内——红军楼),一九
八二年十月十六日经寻乌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三年经赣州地区专署(83)第三号文件核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三O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在此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大队以上干部会议,一九三一年红七军,一九三二年独立三师也曾进驻此房。

一九三三年,红军北撤后被国民党反动派纵火烧毁。

一九五五年修建成为县人民医院职工住房,改变了原貌,一九六O年寻乌中学再次修建成职工宿舍,一九七六年经省革命委员批准并拔款按原貌修复,并按会场原貌陈列开放。

一九三O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在此房楼屋中厅召开红四军大队(排级)以上干部会议,详细地贯彻古田会议精神。

当时,在军队管理方面,旧的一套被打破,新的一套尚未完善,一部分干部对于军队管理教育无从着手,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同志及时地召开了这次会议,遂条地讲解了古田会议精神,详细地论述了军队管教问题,提出了七条主要原则。

红军医院旧址——马蹄岗(1930年至1933年)
红军医院,此房为耶苏教会医院——是民医院的门诊部,地处寻乌县城南门外马蹄岗五号,房屋座东南朝西北。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六日经寻乌县人民政府批准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八三年赣州专署(83)第三号文件核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三0年五月,红军来到寻乌,“衤是民医院”由红军接管,医师丘志宏等被留用,改组为红四军医院,成为安远、平远、寻乌的中
心医院。

一九三0年六月,红四军离开寻邬时,移交给寻乌县地方政府管理,成为地方红军医院。

当时医院规模比较大,拥有四栋大楼(门诊部、男住院部、女住院部、传染科等四大建筑)。

目前保留的是门诊部,一九三0年五月红四军来到寻邬时,教导大队也驻此房楼上。

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范氏宗祠(1930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范氏宗祠,地处寻邬县城南门外营子里,房屋座西朝东,建于清代中期,土木结构,是“九井十八厅”式的大祠堂,占地3730平方米,共七十七间,(地面间数)。

此房原属范氏公有,解放前部份横屋分给后代据为私房。

南面部份辟为氏族学校,解放后学校占有部份,国家拨款收买转为公产,民占部份分给群众,成为民房,目前以中厅为界,南面部份为公产,北面部份为民房,基本保持原貌。

一九三0年五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红四军来到寻邬时,司令部、政治部进驻此房,二纵队司令部也驻此地,政治部宣传员学习班也住此房。

毛泽东、朱德等同志这里指挥红四军分兵安远、寻乌、平远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

寻乌县“三.二五”革命暴动指挥部遗址——中山学校(1928年)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五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寻乌人民爆发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革命暴动。

中山学校是当时革命暴动的总指挥部驻地。

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寻乌县一些老革命家,共产党员刘维钅卢、刘维锷、古柏、潘叶芳、钟锡缪、邝才诚、潘丽
等相继从北京、武汉、南昌、广州、梅县等地回到寻乌,以中山学校作掩护,组建了中共寻乌县支部委员会,开展革命宣传活动,成立了以刘维钅卢为总指挥、以刘维锷、古柏、何家常等同志为副总指挥的暴动委员会,同时在牛斗光、留车、龙图、篁乡、吉潭五个方面成立指挥机构,发动了全县工、农、兵、学、商革命师生约五万人参加的“三.二五”革命武装暴动,摧毁了反动的伪县政权,活捉了罪恶昭著的反动恶棍,烧毁了县衙,打开监狱放出被关压的广大革命群众,成立了寻乌县革命委员会,取得了轰动闽、粤、赣三省的革命暴动的巨大胜利。

中山学校位于县城南门外范屋营大新屋排上,房屋于一九三三年被烧毁,留下遗址。

古柏烈士纪念碑
古柏同志生于一九0六年,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在广东梅县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领导了寻乌县“3·25”革命暴动,历任中共寻乌县委书记,红军二十一纵队政委,红四军前委秘书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粮食人民委员江西省苏委员,粤赣游击司令等职,一九三O年五月,协助毛泽东同志作寻乌调查。

一九三五年在龙川县鸳鸯坑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古柏同志是我党著名的革命烈士。

一九八五年,经上级批准,决定兴建“古柏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建在镇山公园内,碑文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辞,曰“古柏烈士纪念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