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

合集下载

城市雨水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现状浅析

城市雨水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现状浅析

我 国是~ 个缺 水 国家, 人均 水 资源 占有量 不足 世界 平均 水平 的 1 4 / 。全 国69 6 座城 市 中有 4 0 0 座供 水不足 , 1 座 严重缺 水 : 3 个 百万人 口以上的 10 在 2 特 大城 市中, 3 个 长期受缺 水 困扰 : l 个沿海 开放 城市 中, 9 有 O 在 4 有 个严 重缺 水。缺 水 已经成 为制 约 我 国城市 经 济社 会发 展 的~ 个 瓶颈 因 素 。为了缓 解 城 市水资源供 给极度紧 张的状况, 我们 一方面采 用调 水措施或 尝试农用 水资源 向城市用 水的转 换, 以求增 加城市 水资 源的供 给总量, 另一方面 则积极 鼓励 城 市 居 民和企 事业 单位 节约 用水 , 有这 些 , 所 都在 实 践中 发挥 了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但是, 就在 我们 努 力找 水 、节水 的 同时 , 乎每 个城 市都 大 量拥 有 的~ 几 种 水资源— —雨水 , 却普遍性 地没有 得 到很 好 的利用, 而是 直接进 入城 市地下 管 网, 与城 市污水 混在 一起, 雨污 同流, 白自地 流走 了, 有的 时候还要 花费 巨大 费用人 工 排水。其 实, 在 2 0 年 , 国工程 院重大 咨 询项 目 《 早 02 中 中国城 市水 资源 可 持续 发展 利 用 》就对 我 国 城市 雨水 利 用 的潜 力 做 出 了估算 ,如果 把 2% 0 的雨洪量 利用起 来, 2 1年 可利 用雨水 4 亿 立方米 , 当于 全国城 市用 到 00 0 相 水总量 的 1%左右 , 到 2 3 年 可利用 雨水 6 0 而 O0 O亿立 方米 。对 于一个 严重 缺 水的 国家 来说, 城市 雨 水 的资源 化利用 问题 应该 引起 重视 。 所谓城 市雨水 资源化利 用就 是将城 市中 的闲弃 ( 径流) 雨水转 化为 可利用 水资源 并加 以实际 利用 的过程 。单纯从 量 的角 度 看, 市雨 水总 量可 观、 开 城 发 利用潜 力 巨大。如 北京市 市 区面积 7 0 方公里 , 降雨量 6 0 0毫米, 7平 年 3. 全 部城区 每年承接 雨水 量 4 5 m : 津市 城区面积 4 0 .8 亿 3天 6 平方公里 , 降雨 年 量 60 0 0 . 毫米 , 全部 城区每 年承接 雨水 量 2 7 亿 m : . 6 3 济南 市城 区面积 1 3 3 平 方公里, 降雨量 平均 为 6 4 米, 市每年承 接 雨水 8 0 年 5毫 全 0 0多万 m 。可 回 3 收 利 用 的雨 水 资 源 总 量可 观 、 径 流很 大 。 1罾外城 市雨 洪利 用发 展简 介 由于全球 范围 内水 资源紧 缺和 暴雨洪 水灾 害频繁 , 2 年 来美 国、加拿 近 O 大 、意大利 、法 国、墨西 哥、印度、土 耳其 、以色列 、日本 、泰 国 、苏丹 、也 门 、澳大 利亚 、德 国等五 大洲约 4 多个 国家和 地区在 城市和 农村 开展 了不 O 同规模 的雨洪 利用研 究 , 并召开过 十届 国际雨 水利用 大会 。其 中, 国和 日 美 本等经济 发达 、城市 化进程 发展 较早 的 国家, 市雨洪 利用发 展较 快 城 日本 于 16 年始 兴建滞 洪和储 蓄雨 洪的蓄 洪池 , 将蓄洪 池 的雨水用 作 93 还 喷洒路面 、 灌溉 绿地等 城市 杂用水 。 这些 设施大 多建在 地下 , 以充分 利用地 下 空间 。而建在 地上 的也尽可 能满足 多种 用途, 在调洪池 内修 建运动 场, 如 雨季 用来 蓄洪, 时用 作运动场 。地下蓄 洪池形 式也 是多样 的, 平 如大 阪市 的隧洞 式 地 下防洪调 节池 , 蓄水 “2 m 。名古屋 市的方 形地下 蓄洪 池, 可 万 3 可容纳 洪水 1 万 m 。近年来 , 种雨水 入渗 设旌在 日本得 到迅速 发展 , 括渗井 、渗 沟、 O 3 各 包 渗池 等, 这些设 施 占地 面积 小, 可因地 制宜地 修建在 楼前 屋后 。也 有在屋 顶修 建蓄 水系统 、 或修 建屋顶 蓄水和渗 井 、 渗沟相 结合 的回补 系统 , 水在屋顶 集 雨 蓄后 , 逐步放入 渗 井或渗 沟, 再回补 地 下。此 类设麓 可将 地面 径流就 地人 渗 地下 , 在控 制径流 汇集 、 减小洪峰 流量 的同时, 使地 下水 得到补 给, 使遭 到破环 的地 下水环境 系统得 以恢复 , 同时也 起到 阻止地 面沉 降的作 用 。l 9 9 2年 日本 颁布 了 “ 第二代 城市 下水 总体规 划 ”正式将 雨 水渗沟 、渗 塘及透 水地 面作 为城市总体规 划的组成 部分, 要求新 建和改建 的大型公 共建筑群 必须设 置雨洪 就 地下渗 设旖 。 美 国的雨洪 利用是 以提高天 然入 渗能力 为其宗 旨。作为土 地利用 规划 的 部 分,在 新 开发 区 实施 的极 为 成功 。美 国加 州 富 雷斯 诺 市 的 “ Le kY a A e s, ra ”地下 水回灌 系统,O l年间 (9 1 18 年) 17 ~ 9 0 的地下 水回灌 总量为 138 . 3 亿 m , 年 回灌 量 占该市年用 水量 15 在芝加 哥市兴 建 了著名 的地下 隧道蓄 3其 /。 水系 统, 以解 决城市 防洪和 雨水利 用问题 此 外, 还在 众多 的州研 究 了屋 顶蓄 水和 由入渗池 、井 、草地 、透水 路面 组成 的地 表 回灌 系统 。美 国不仅重 视工 程措 施, 并制定相 应的立 法对雨 洪利用 给予 支持 。 针对城 市化 引起河 道下游 洪 水泛滥 问题, 国的克 罗拉多 州 (94 ) 美 1 7 年 、佛 罗里达 州 (94 和 宾西法 尼 17 年) 亚 州 (98 分别制 定了雨洪 管理 条例 。 17 年) 这些 条例规 定新开 发区 的暴雨洪 水 洪峰流 量必须 保持在 开发前 的水平 。 所有新 开发 区必须 实行强 制的 “ 就地 ” 滞 洪 蓄水。滞洪 设施 的最低容 量均 能控制 5 年一 遇 的暴雨径 流 。除制定 雨洪管 理条例 外, 联邦和各 州还采 取 了一系列政 策, 如使用 总税收 , 发行 义务债 券, 联 邦和州 给予补贴 、 邦贷款 、 资分扣 方式鼓励 人们 采用新 的雨洪 处理 方法 。 联 投 德 国是欧洲 开展雨洪 利用 工程最 好的 国家之 ~。目前德 国的雨洪 利用技 术 已经进 入标准 化、产 业化 阶段, 市场 上 已大 量存在 收集 、过滤 、储存 、渗透 雨 水的产 品。德 国的城市 雨水利用 方式 有三种 : 一是屋 面雨水集 蓄 系统, 集下 来 的雨水 采用简 单的处 理后 达到杂 用水水 质标 准主要 用于家庭 、公 共场所

如何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与长效管理效益

如何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与长效管理效益

为了实现水可持续利用的城市雨水资源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主要的核心任务依旧是防洪减灾,在此之余要减少城市污染、水土流失,实现雨水利用中量的积累和质的革新,通过采用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手段,对城市雨水实现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和综合规划对我国的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与发挥其长效管理效益就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主观重视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设计和管理汛期往往是雨水非常充沛的时期,但也是需水要求较小的时候,形成了供需倒挂的矛盾,在我国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的过程中,虽有地方尝试着将水利局改成水务局对雨水资源化进行了一定的规划与管理,但其效果不是很明显。

2、可观路面硬化加大,没有公认的标准和规范城市路面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路面硬化程度不断加大,但雨水回渗率降低,地下水补给相对减少,以北京、大连、深圳等地都制定了相关的雨水利用规划或雨水利用的技术规定,但是全国多数地方还没有开展相关研究与应用,也缺乏公认的城市雨水利用标准和规范。

二、国内外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与管理中的经验1、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正日益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屋顶和街道集雨在他们的国内已得到了广泛应用,雨水已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生产、生活用水来源。

2、国内城市对雨水的利用和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自20世纪初开始,城市雨水资源化在我国多个城市广泛兴起。

区别于传统的农业水利灌溉和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农村用水问题来说,从真正意义上将其作为一种节约水资源的新策略来研究和应用。

对于水资源匮乏的我国来说,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推广价值。

三、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与管理的工程措施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工程措施有很多种,我们应对不同城市的地质特点,水文资料和现代化开发程度等进行多因素分析,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

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

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善城市水源环境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可以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善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

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尤其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城市雨水量与水质分析及雨水资源化利用

城市雨水量与水质分析及雨水资源化利用

1 3 6・
第4 0卷 第 8期 2 0 l 4 年 3月
山 西 建 筑
S HA NXI ARC HI T E C TU RE
Vo 1 . 4 0 No . 8 Ma r . 2 01 4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4) 0 8 — 0 1 3 6 — 0 3
从而对系统进行分 区。地 面做 法 以减少无 效热 损失 为 目的扩 大 《 新规 》 提 出“ 面积 小的 附属 房 间内的加热供 冷管 、 输配 管可 了绝热层的设 置范 围、 缩 减 了填 充层 的厚 度 、 增 强 了侧 墙保 温 。 串联 。 ” 卫生 间、 厨房及餐厅这类附属房间 内的加热管可 串联 , 可突 地暖盘管新规对布管间距及布管方式进行 了调整 。
3 I 0 0 m i l l
盘管间距 2 I 0
1 . 1
0 . 9 4
0 . 8 7
1 . O 2
0 . 9 4
O . 8 7
1 . 0 2
0 . 4 9
O . 8 6
下传热量 。当该地面为顶层地面 时, 应采用 向上供热 量减去 向下 5 结语 传热量 。故顶层供 暖地 面 的单 位面 积散热 量较 其他 层低 。而顶 本 文分别 对地 板辐射 采暖 的热 负荷计 算 、 系统 分 区、 地 面作 层热负荷又较其他层高 , 因此顶层盘管 间距密集 。将 标准层 与顶 法以及布管方 式进行 了探 讨。地板 辐射供 暖热 负荷设 计室 内温
照 国际通行 的评价指标 , 山西省处于严 重缺水状 态。然而太 原市
省有三个多雨 区, 一是 晋东南 太行 山 区和 中条 山 区, 二是 五 台山

我国城市雨洪资源化利用前景分析

我国城市雨洪资源化利用前景分析
3 . 雨 洪 径 流 污 染 严 重
目前 一 些 发 达 国 家 在 雨 洪 资 源 化 利 用 方 面 已经 取 得 了 一 定成效 , 以色 列 雨 洪 资 源 的 利 用 率 已经 达 到9 8 % 以上 ; 日本 利 用 雨 洪 作 为 生 活 用 水 的技 术 已 经 比较 成 熟 .并 利 用 雨 洪 补 给 地下水 ; 美 国建 造 了 大 量 渗 滤 田 , 用 于 补 充 地 下 水 或 在 暴 雨 洪 水 时 进 行 汇 集 和 调 节 雨 洪 。城 市 雨 洪 利 用 的途 径 主 要 包 括 : 屋 面 雨 洪 集 蓄 利 用 系统 、 屋 顶 绿 化 雨 洪 利用 系 统 、 园 区雨 洪 集 蓄 利 用 系 统 和 各 种 渗 透 集 雨 设施 。 国内 在 城 市 雨 洪 资 源 化 利 用 方 面 尚处 于 试 验 探 索 阶段 . 如武汉天河 机场 、 上 海 浦 东 机 场 的一 些 新 建 建 筑 采 用 的雨 水 收 集 利 用 系 统 等 。我 国在 雨 洪 资 源 化 利 用 方 面 要 加 大 研 究力 度 。同 时 要 制 定 出完 善 的规 章 制
1 . 城 市水 危 机 严 重
应 主 要 从 技 术 和 经 济 两 个 方 面探 讨 。
1 . 技 术 可 行 性
随 着城 市 人 口的 持续 增 长 和 经 济 的高 速 发展 ,工 农 业 和 居 民 生 活用 水 持 续 增 加 。 使 城 市 水 资 源 供求 矛盾 日趋 激化 。 其 主 要 表 现 为 供求 总量 更 加 不 平 衡 、 供水状况趋于恶化 、 地 域 性 水 资 源 供 求 矛 盾 日趋 恶 化 [ 3 ] 。我国城市 在面临严重 内涝的 同 时. 面临 十分严 峻 的水资源危 机 , 据 统计 , 我国6 0 0 多 个 城 市 中. 4 0 0 多个城市存 在资源型或水质型缺水 , 1 0 0 多 个 城 市 严 重 缺 水 ,其 中西 北 、华 北 地 区 的 水 资 源 短 缺 已严 重 制 约 当 地 经 济 、 社 会的发展。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

城市雨水资源化是指将城市降雨中收集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的过程。

以下是城市雨水资源化的一些常见措施:
雨水花园:将城市中的花园、公园等区域改造为雨水花园,通过设计排水系统,使雨水能够被有效地收集、存储和利用。

雨水花园还能起到净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

雨水收集池:在城市中建设雨水收集池,收集和储存降雨中的雨水,使其在干旱季节时可以供给植物、灌溉农田等用途。

屋顶绿化:将城市中的屋顶改造成绿化屋顶,通过屋顶绿化系统,能够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雨水,并具有隔热、隔音、降温等多种优点,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

生态沟渠:通过在城市中建设生态沟渠,利用植物的吸水和净化作用,收集、储存和净化雨水,达到水资源回用的目的。

雨水滞留池:在城市中建设雨水滞留池,收集和储存降雨中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树枝等材料的过滤和分解作用,净化雨水并回用。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够改善城市环境,降低城市水灾风险。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思考和基本途径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思考和基本途径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思考和基本途径摘要:为建设节水型生态城市,本文对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具有较强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城市;雨水资源化;途径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城市雨水资源化功能区域划分1.1雨水资源功能区域划分原则雨水资源和其它水资源一样,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状态下,都有不同的应用方向。

应该依据雨水资源的不同功能特点进行功能区域划份,以保证城市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城市雨水资源功能区域划分原则应包含四个方面:(1)依据目标区对雨水需求的多少和质量要求进行区划。

(2)按照降雨周期、雨水汇集面积及可供应量的多少进行区划。

在规划设计中,雨水储水设施的储水量和目标需求量不能超过降雨可收集量,即va<∑vi,其中的va是雨水目标需求量,∑vi是区域降雨可收集利用量。

(3)依据雨水开发能力进行区划。

目标区对雨水需求的能力也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地区尽管有可利用的雨水资源,但由于经济、社会和其他条件不具备,或者发展超前,可不列入规划。

(4)坚持雨水功能区域划分的可变性。

由于城市建设不断变化,雨水利用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功能区划分也必须跟着变化。

1.2城市雨水资源功能区划分方法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分区方法和类别很多,应当依据雨水资源的运动规律和应用去向,进行综合性的宏观分区,原则上可划分为开采收集区、补源回灌区、排泄调控区和开发利用区四个类型。

其中雨水开发利用区是研究重点。

2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不同途径城市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很多,这里提出两种模式,既雨水开发利用的宏观战略模式和微观技术模式。

2.1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宏观战略模式所谓雨水开发利用宏观战略模式,是指在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左右或决定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生存和发展,它和水资源的地位同样重要。

在雨水利用实践中,一些缺水或多水国家,都在从战略的高度开发利用雨水资源,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雨水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往往存在排水不畅、城市内涝、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概念入手,探讨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

一、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概念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指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科学管理,将城市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以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达到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雨水储存、雨水净化和雨水利用四个环节,通过系统规划设计,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1. 节约水资源: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需求,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局面,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可以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3. 缓解城市内涝:合理规划设计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4.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城市的环保意识和科技水平,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

三、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规划设计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 多元化利用原则: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雨水的多元化利用方式,如景观用水、农业灌溉、地下水补给等。

3. 综合治理原则: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规划设计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结合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等环节,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城市雨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雨水资源化
利用的模式,提出了雨水渗透利用和雨水汇集、调蓄利用的途径,并建议将雨水利用技术纳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构建科学的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实现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雨水资源,水资源利用,雨水收集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rain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analyse the pattern of rainwater resourcfulization, propose the way of rainwater infiltration utilization and rainwater collection accumulation
utilization; and suggest we should bring the technology of rainwater resourcfulization into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build a scientific system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and achieve the virtuous cycle of municipal water system keywords: rainwater resources;water utilization;rainwater collection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工地貌的大量建设造成城市降雨径流特性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城市大量蓄水场地被侵占,不透水面积增加,使得产生的地表
径流量增加、汇流时间缩短、峰值增大;使得降雨呈现出局地性、冲击性强的态势,不仅给局部地区带来严重的淹没损失,造成城市交通瘫痪,扰乱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还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研究雨水资源化利用,对有效地延缓雨水径流形成时间、削减洪峰流量、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对抑制和减少城市内涝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模式
城市雨水利用主要包括积蓄净化回用的直接收集利用、雨水渗透利用的间接利用和人工净化雨水和自然净化雨水相结合的综合净化系统。

雨水直接利用:也可称为“雨水的调蓄利用”,主要是通过利用城镇内和周边的天然湖塘洼地、沼泽地、湿地等自然水体以及人工设置的调蓄池,对雨水进行处理、净化、滞留和调蓄,一般首先考虑绿化、冲洗道路、停车场、景观用水、建筑工业用水等杂用水,还可以用作循环冷却、冲厕和消防等补充用水。

雨水间接利用:根据渗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分散渗透技术”和“集中回灌技术”两大类。

城市居住一般宜采用分散式渗透,其规模大小因地制宜、设施简单,种类包括渗透路面、低势绿地、渗透管沟、渗透井、渗透池等。

可将雨水下渗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是将雨水集蓄利用、渗透与园艺水景观等
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可以结合实际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建立屋面-路面、绿地-景观河渠-区域河道的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不仅实现建筑、园林、景观和水系的协调统一,而且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3.1 雨水渗透利用
雨水渗透利用方式分为透水性路面、草坪绿地渗透和渗透管渗透3种。

(1)透水性路面:目前城市硬化人行道多采用不透水混凝土垫底,这使雨水几乎不能下渗。

若改用透水砖、草坪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性的铺面材料,可以增加路面的雨水下渗量。

在降雨时,雨水可以随着铺面材料的缝隙渗入地下,铺砌透水路面可消减地表径流流量、增加对地下水的补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2)草坪绿地渗透:在道路系统中降低绿地的高程,使其低于路面5~10cm,将传统的“高绿地、低道路”的设计改造为下凹式绿地,可以使其自身雨水不外排,同时还可以接纳周围硬化面的地表径流流入并下渗,使绿地成为一个天然的雨洪滞蓄设施。

不仅可以消减洪峰流量、减少绿地灌溉用水,还可以截留雨水中的污染物质、减少径流污染、抵御雨涝灾害的发生。

(3)渗透井渗透:主要途径是建设透水传输系统,尽可能的截留雨水,将雨水输送的暗渠或管道改造为具有渗透能力的明沟或建
设渗透池、渗透孔、渗透槽、渗透管等输送雨水。

将原有雨水管网改造成渗透管网,以增加雨水下渗、减少雨水径流的流量、拖延径流峰值形成的时间,有助于涵养水源、复活泉水、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3.2 雨水汇集和调蓄利用
雨水汇集和调蓄利用的方式可分为地下雨水积蓄、地上雨水积蓄和河湖沟渠储雨3种。

(1)地下雨水积蓄:地下雨水积蓄是指对绿地、人行道、车道、停车场等进行改造,用地下蓄水池贮存、滞留降雨径流;对于汛期较长、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可以在城市洼地修建较规模地下储水池或储水水库,用来接收存储地区小型储雨设备接纳不了的雨水。

(2)地上雨水积蓄:在建立大型调蓄设施受限制的区域,建立一些分散调蓄设施并使其与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相结合。

可在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庭院等建筑物的雨水落管下端,放置小型储雨容器、或开设集雨坑,用于收集屋顶雨水。

收集的雨水可用于庭院洒水、浇灌花草、洗车等。

(3)城市河湖、沟渠蓄水:是指当城市位于汛期或者降雨量较大时,可将降雨期间的优质雨水进行蓄水,可以把城区周边天然的洼地、池塘和人工修建的景观水体、河道、沟渠、调蓄池等设计成储雨池蓄水。

此种方式对改善城市区域水体生态和水体环境有重要作用。

3.3 综合雨水利用措施
将各种雨水利用的基本形式进行有机结合,例如采用“屋面绿化+河湖蓄水”、“下凹式绿地+调控排放”相结合的形式。

可以有效地控制地表径流量,发挥综合灾害防御效果,抵御重现期较长的大暴雨。

4. 结论:
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力图通过人为干扰使城市区域的降雨径流形成水循环过程,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城市降雨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频率,而且可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补充水源,改善城市水体水质,解决因城市生态环境需水不足的问题。

对于我国建设发展而言,将城市雨水利用的理念纳入到城市规划设计过程,将城市雨水利用和用地、绿地景观、水系、道路、防洪等系统规划进行统筹考虑,充分利用城镇及周边区域的天然湖塘洼地、沼泽地、湿地等自然水体,以雨水收集回用、雨水入渗、调蓄排放等为重点,全面开展和实践城市雨水综合利用规划,构建和谐的生态城市,并完善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技术政策。

加大投入力度,选择部分城区进行试点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
[2] 冯峰,潘晓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途径及效益体系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2)2,3-6.
[3] 李俊奇,车伍.城市雨水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城市环
境与城市生态,2005,18 (4),5-8.
[4] 郑大华,李育松.城市绿色生态中的雨洪利用技术[j].给水排水,2007,11(增刊),201-207.
[5] 曹永强,田富强,胡和平.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11),45-46.
个人简介:荣梅(1987-),女,河北衡水人,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助理工程师,现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