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及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原理与应用 作业(含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作业18地6118078607宋雨龙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3)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 (4)第四章卫星遥感平台 (5)第五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6)第六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7)第七章多源遥感信息融合 (9)第八章遥感图像分类 (9)第九章遥感技术应用 (10)第一章绪论1.阐述遥感的基本概念。
答:遥感(RS),即遥远的感知。
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被测目标直接接触,在高空或远距离处,接收目标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与分析,揭示出目标的特征性质及其运动状态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举例说明。
答: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遥感从飞机上或人造地球卫星上获取的航空或卫星影像,比在地面上观察视域范围大得多。
例如:一幅陆地卫星TM影像可反映出185km×185km的景观实况,我国全境仅需500余张这种影像就可拼接成全国卫星影像图。
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传感器来获取信息。
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卫星围绕地球运转,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最新资料,例如:Landsat-5/7陆地卫星每16天即可对全球陆地表面成像一次。
④具有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的特点:自然条件恶劣,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都可以使用遥感进行观测。
⑤应用领域广,具有用途大、效益高的特点:遥感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勘测、农林水利、地质勘探、环境保护、气象、地理、测绘、海洋研究和军事侦察等领域,且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
遥感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应和卓有成效的社会效应。
3.遥感有哪几种主要分类?其分类依据是什么?4.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如何?答:当今,遥感技术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等方面。
遥感第3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车--地面遥感平台
• 高空平台(5-10km)
航摄飞机
运七 运八
其他:里尔、双水獭、 空中国王等
遥感飞机
• 中低空(1-8Km)
航摄飞机
运十二 运五
• 其他飞机(500m)
蜜蜂3 无人机
航摄飞机
GT50 0
航天飞机
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
§3.1 遥感平台与遥感器
3.1.2 遥感器与遥感图像特征参数
❖ 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为: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 和微波传感器,从可见光到红外区的光学波段的传感器 统称光学传感器,微波领域的传感器统称为微波传感器。
§3.1 遥感平台与遥感器
二、遥感器的分类
❖ 按工作方式分为
(1)主动方式传感器:侧视雷达、激光雷达、 微波辐射计。
(2)被动方式传感器:航空摄影机、多光谱扫 描仪(MSS)、TM、ETM、HRV、红外扫描仪 等。
❖ 热红外像片:8~14μm。
热红外像片典型特征:热阴影;
高速运动热物体的“拖迹”;
(参见教材P144 )
受风的影响较大。
§3.2 摄影成像
3.2.4 摄影像片的种类与特点
摄影像片特点: (1) 投影方式:绝大部分采用中心投影方式成像; (2) 视觉感受:大部分为大中比例尺像片,像片中各种人造地物 的形状特征与图型结构清晰可辨,从航空像片上可看到地物顶 (冠)的形态; (3) 阴影:本影与落影受地物在相片上的方位影响。 详见教材P145
些情2)况利下用,数波理统段计太方多法,,分选辨择率相关太性高小,、接方收差到大的信 息的量图太像大。熵,,形方成差海大量,数信据息量,大反。而会“掩盖”地物
辐射特性,不利于快速探测和识别地物。
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一、遥感图像特征
(4)地面分辨率的计算
摄影方式:
Rg Rs f H
Rs:胶片的分辨率和摄影镜头的分辨率所构成的系统 分辨率,单位线对/mm
6.5km/s,在扫描一次的时间里卫星正好向前移动474m,因此扫描线正
好衔接。
0.5~0.6μm 0.6~0.7μm
扫描方向
.m 1
m
2
...k m 3
...m 4
5
0.7~0.8μm
0.8~1.1μm
卫
星
10.4~12.6μm 前 进
方
向
6
成像板
一、遥感图像特征
一般来说:遥感系统的空间分辨率越高,其识别 物体的能力越强。但实际上每一目标在图像上的可 分辨程度,不完全决定于空间分辨率的具体值,而 是和它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与周围物体亮度、结 构的相对差有关(反差)。例如MSS的空间分辨率 为79m,但是宽仅10-20m的铁路,公路,当它们通 过沙漠、水域、草原等背景光谱较单调或与道路光 谱差异大的地区,往往清晰可辨。
一、遥感图像特征
(3)瞬时视场(IFOV)
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单位为
毫弧度(mrad)。
S
S ➢IFOV越小,最小可分辨单元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 f
f ➢IFOV取决于遥感器光学系统和探测器的大小。
➢一个瞬S:时探视测场元内件的的信边息长,表示一个像元。
➢在任何H:一遥个感给平定台的的瞬航时高视场内,往往包含着不止一种地面H
遥感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

色盲片:只吸收短波,反差大。用于翻拍文件、印刷黑白幻灯片等
黑白
正色片:感光范围从蓝光区扩大到绿黄光区,适用于林区航空 摄影
摄影
摄
胶片
全色片:能感受全部可见光,遥感常用片
影
胶 片
红外黑白片:感光范围扩展到近红外,适用于林区航空摄影和 草地生物量测定
的
种 类
天然彩色胶片
彩色 摄影 胶片
假彩色(红外)胶片:对红 外敏感的色区为假彩色。
3.4 遥感图像的特征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Rg=Rsf/H Rg:地面分辨率,单位:线对/m Rs:系统分辨率 单位:线对/m f:摄影机焦距(mm) H:摄影高度 例: 有一摄影机焦距为152毫米,航高为6000米,系统
扫描成像与摄影成像有何区别? 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的工作原理和方式是
什么?何谓谱像合一技术? 怎样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收集器 探测器 处理器 输出器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对物面扫描 对像面扫描
红外扫描仪
全景畸变
焦距保持不 变,物距发 生变化产生 的畸变
红外扫描仪分辨率
红外扫描仪瞬时视场: d / f
d:探测器尺寸 f:扫描仪焦距 红外扫描仪垂直指向地面的空间分辨率:
a0
H
d f
H (H为航高)
地面分辨率的变化只与航高有关。
多光谱扫描仪
TM专题制图仪
扫描行改正器,能垂直扫描 空间分辨率得到提高 光谱分辨率得到提高
像面扫描
HRV——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
电子枪瞄准靶极上的点并对靶面进行扫描
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1235节PPT课件

地方时同一方向通过。
18
赤道
太阳同步卫星,轨道近似穿越极地, 通过地球上同一点上空的时间一致。
19
二、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 ) 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相同的 轨道称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简称同步轨道)。
升高时由赤道平面反时针旋转到轨道平面的夹角。
当0<i<90时,卫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因此叫“正方向 卫星”;
当90<i<180时,叫“反方向卫星”,即卫星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 反;
当i=90时,卫星绕过两极运行,叫“极轨”或“两极”卫星; 当i=0或180时,卫星绕赤道上空运行,叫“赤道卫星”。
16
3.1.3 卫星轨道及特点
• 近圆形轨道 • 近极地轨道 • 太阳同步轨道 • 可重复轨道
人造卫星的运动轨道取决于卫星的任务要求,区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 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人造卫星绕 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 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能迅速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包 括地面信息的转发,也可获取地球的大量遥感信息,一张地球资源卫星图片所 遥感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千米。
14
(4)椭圆半长轴(A) 近地点和远地点连线的一半,它标志卫星轨道的大小。 它确定了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按照卫星高度的不同又将卫星
分为低轨卫星(150—300公里)、中轨卫星(约1000公里左率(e)
椭圆轨道两个焦点间距离之半与半长轴的比值,用以表示轨 道的形状。 (6)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
遥感导论第三章

前言:
传感器
遥感传感器是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
(1)摄影类型的传感器; (2)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3)微波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第二节 摄影成像 一、摄影机;三、摄影胶片的物理特性(自学为主: 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即可)。 二、摄影像片的几何特性(讲述法;问题法讨论与训 练) 1、摄影成像的投影方式是什么? 2、名次解释:平均比例尺、像点位移。 3、像片投影误差的规律是什么?
FY2C 2008-03-19 中国陆地云图
FY2C 2008-03-19 海区云图
/shishi/satellite.jsp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中午前后,气象卫星监测到甘肃西部、宁夏东部出现 扬沙天气。南疆盆地也出现了沙尘天气,部分地区还出现 了沙尘暴天气。
8
0.50-0.90mm
全色波段
15m
LANDSAT-7采用ETM+,比TM增加了全色波段,分辨率15米。
--- SPOT系列
■ 1978年起,以法国为主,联合比利时、瑞典等欧 共体某些国家,设计、研制了一颗名为“地球观测 实验系统”(SPOT)的卫星,也叫做“地球观测实验 卫星”。
SPOT1,1986年2月发射,至今还在运行。 SPOT2,1990年1月发射,至今还在运行。 SPOT3,1993年9月发射,1997年11月14日停止。 SPOT4,1998年3月发射,至今还在运行。 SPOT5, 2002 年 5 月 4 日凌晨当地时间 1 时 31 分,成功发射。
0.49~0.61 1.58~1.78
10 20
重复观测26天
SPOT5图像(10米)
SPOT5图像(2.5米)
Spot-5基本产品
10米多光谱
03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3.1.2 俯角和照射带宽度
俯角是雷达波束与飞行平面间的夹角。其 与后向散射强度密切相关,俯角大,雷达回波 强。
雷达波束在其距离方向上对应于一定的俯 角范围,在这一范围内,雷达波束照射的地面 宽度为照射带宽度。图像的近距点对应波束的 俯角大,回波强;远距点对应于波束的俯角小, 回波强度小。
3.1.3 极化方式
按照航摄倾角分类
垂直航空摄影 倾斜航空摄影:立体感强
3. 航空摄影的分类
按摄影实施方式分类
单片摄影 航线摄影 航向重叠:60-53%
面积摄影 (多航线摄影)
航向重叠:60-53%
旁向重叠:30-15%
3. 航空摄影的分类
按感光片和所用波段分类
普通黑白摄影:0.38-0.76μm 黑白红外摄影:0.38-1.3μm 天然彩色摄影:0.38-0.76μm 彩色红外摄影:0.38-1.3μm 多光谱摄影: 通常蓝、绿、红及近红四 个波段
3.雷达回波强度的影响因素
雷达回波强度可简单理解为雷达图像上各 种地物的灰度值,雷达回波强度与后向散射系 数直接相关,而后向散射系数受到雷达遥感系 统参数和地表特性的影响。
3.1 雷达遥感系统参数
3.1.1 波长或频率 雷达遥感波长的长短,决定了表面粗糙度 的大小和入射波穿透深度的能力。 当波长为1cm时,大多数表面都被认为是粗 糙面,穿透能力可以忽略不计;而波长接近1m 时,则很少有显得粗糙的,对潮湿土壤的穿透 能力为0.3m,而对干燥土壤则为1m或1m以上。
4.3
像点位移
4.1 像片的投影
(1)中心投影和垂直投影 航片是中心投影:摄影光线 交于同一点 地图是正射投影:即摄影光 线平行且垂直投影面。
遥感导论_3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2

32
微波遥感传感器分类
1、雷达(侧视雷达):成像
主动方式
2、微波高度计:不成像 3、微波散射计:不成像
1、微波辐射计:成像
被动方式
2、微波散射计:不成像
微波散射计:测量地物的散射或反射特性 微波高度计:测量目标物与遥感平台间的距离,从而准确得知地表高度变化,
海浪的高度等参数。 微波辐射计:微波辐射计主要用于探测地面各点的亮度温度并生成亮度温度图 像.由于地面物体都具有发射微波的能力,其发射强度与自身的亮度温度有关。通 33 过扫描接收这些信号并换算成对应的亮度温度图,对地面物体状况的探测很有意义
• 把探测器按扫描方向阵列式排列来感应地面响 应,以替代机械的真扫描。即通过仪器中的广 角光学系统(平面反射镜)采集地面辐射能, 并聚焦投射到焦平面的阵列探测元件上。这些 光电元件同时感应地面响应,同时采光,同时 转换为电信号,同时成像。
8
常用探测元件是电荷藕合器件CCD: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在这种器件 上受光或电激作用产生电荷靠电子和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以产生输出 电信号。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可做成集成度非 常高的组合件。
•典型实例: 加拿大CASI (Compact Airborne Spectrographic Imager)
0.385-0.9μm:288个波段
主要高光谱仪器
AVIRIS (Airborne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Spectrometer) (0.4-2.5) (美国NASA JPL)(224个波段) CASI(Compact Airborne Spectrographic Imager) (288个 波段)(加拿大) EO-1 (Hyperion)(卫星) HYDICE(Hyperspectral Digital Image Collection Experiment) (206波段) HYMAP (128波段) (澳大利亚) MODI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卫星)(36波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静止在赤道某一点上空。
3.1.4 遥感卫星系列
一、 气象卫星
• 气象卫星是作为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气象监测 (WWW)计划的内容而发射的卫星。是用5个地球静止轨道 卫星和2个太阳同步极地轨道卫星对全球的气象同时进行观测, 它们是GMS(日本)、GOES一E(美国)GOES一W(美国)、 METEOSAT(欧空局)、COMS(俄罗斯)及卫星NOAA (美国)、Meteop(俄罗斯),前5个以约70度的间隔配置 在赤道上空,后两个在不同的极地轨道上。
(4)椭圆半长轴(A)
近地点和远地点连线的一半,它标志卫星轨道的大小。
它确定了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按照卫星高度的不同又将卫星 分为低轨卫星(150—300公里)、中轨卫星(约1000公里左 右)和高轨卫星(36000公里处)。
(5)椭圆偏心率(e)
椭圆轨道两个焦点间距离之半与半长轴的比值,用以表示轨 道的形状。
➢ 在无数条同步轨道中,有一条圆形轨道,它的轨道平面与 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在这个轨道上的所有卫星,从地面上 看都像是悬在赤道上空静止不动,这样的卫星称为地球静 止轨道卫星,简称静止卫星, 这条轨道就称为地球静止卫 星轨道, 简称静止卫星轨道, 高度大约是35800公里。
➢ 人们通常简称的同步轨道卫星一般指的是静止卫星。 ➢ 能够长时间观测特定地区,卫星高度高,能将大范围的
3.1.3 卫星轨道及特点
• 近圆形轨道 • 近极地轨道 • 太阳同步轨道 • 可重复轨道
人造卫星的运动轨道取决于卫星的任务要求,区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 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人造卫星绕 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 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能迅速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包 括地面信息的转发,也可获取地球的大量遥感信息,一张地球资源卫星图片所 遥感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千米。
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本章主要内容:
遥感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特征,包括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微波 成像等机理及图像特征。
3.1 遥感平台 3.2 摄影成像与扫描成像 3.3 微波遥感与成像* 3.4 遥感图像的特征
3.1 遥感平台
3.1.1 遥感平台的种类 3.1.2 卫星的轨道参数 3.1.3 陆地卫星轨道特点 3.1.4 遥感卫星系列
卫星轨道倾角很大,绕过极地地区,也称极轨卫星。 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卫星于同一纬度的地点,每天在同一
地方时同一方向通过。
赤道
太阳同步卫星,轨道近似穿越极地, 通过地球上同一点上空的时间一致。
二、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 ) 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相同的 轨道称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简称同步轨道)。
升高时由赤道平面反时针旋转到轨道平面的夹角。
当0<i<90时,卫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因此叫“正方向 卫星”;
当90<i<180时,叫“反方向卫星”,即卫星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 反;
当i=90时,卫星绕过两极运行,叫“极轨”或“两极”卫星; 当i=0或180时,卫星绕赤道上空运行,叫“赤道卫星”。
一、太阳同步轨道
( sun-synchronous satellite orbit ) 卫星的轨道面以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方向而同时旋转的 近圆形轨道。
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是不会变的, 但会 绕地球自转轴旋转。
轨道平面绕地球自转轴旋转的方向与地球公转的方向相同 ,旋转的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 即0.9856度 /日或360度/年, 这样的轨道称为太阳同步轨道。
四、卫星的轨道参数
•赤道坐标系 赤道坐标系是取赤道面为基准 面,以地球自转轴、以及从地 心指向春分点的直线为坐标轴 所构成的坐标系。虽然由于地 轴的运动,该坐标系相对于恒 星其位置是变动的,但是,对 于轨道寿命有限的卫星运动来 说,影响很小。
开普勒的轨道参数
五、开普勒的6个参数
(1)轨道倾角 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具体计算是在卫星轨道
(6)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
以近地点它常用遥感卫星参数
卫星高度:卫星距离地面的高程。
T2 H3 R
C
运行周期:卫星绕地球一圈所需的时间。 重复周期: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 后,回到该地上空时所需的天数。 降交点时刻:卫星经过降交点时的地方太阳时的平均值。 扫描宽度:传感器所观测的地面带的横向宽度。
开普勒定律(2)
近地点
Rp vp
ra a
v远a 地点
Major axis
Minor axis
三、开普勒第三定律
行星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的轨道平均半径的立方成正比。 卫星绕地球的运行周期的平方与它的轨道平均半径的立方成 正比。
T2/(R+H)3=C T:运行周期;R:地球半径;H:离地高度;C:开普勒常 数
一、开普勒第一定律
星体绕地球(或者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地球(太 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轨道离地最近的点称近地点,反之为远地点。
开普勒定律(1)
近日点
b
太阳
远日点
c
a
地球轨道
二、开普勒第二定律
从地心或者太阳中心到星体的连线(星体向径),在单位 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面积速度守恒)。
卫星在离地近的地方经过时的速度要快些,在离地远的地 方运行的速度要慢些。
(2)升交点赤经(h)
卫星由南向北运行时经过赤道平面的那一点,叫“升交点” ; 该点离春分点的经度值就是升交点赤经。
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共同决定卫星轨道平面的空间位置。
(3)近地点幅角(g)
地心与升交点连线和地心与近地点连线之间的夹角。由于入轨 后其升交点和近地点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近地点幅角通常是不变 的,它可以决定轨道在轨道平面内的方位。
3.1.1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platform)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划分:
航天平台 150km以上, 卫星、宇宙飞船。
航空平台 百米至十余千米,低、中、高空飞机以及飞船、气球等。
地面平台 0—50m, 车、船、塔等。
3.1.2 卫星的轨道参数
卫星在空间运行,遵循天体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