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学之概论共38页文档
外国文学史:第七章 第一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第七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工业化的影响 19世纪是工业的世纪,欧洲几个主要国家都展开了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同时 又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英国、法、德、俄、美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哈代关注普通的石匠、建筑师、打草工、挤奶工 等人物的命运。
莫伯桑描写下层被损害的女性(《羊脂球》、 《一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是普通的大学生、被侮辱 的女性、小职员、小知识分子等。 果戈理的《外套》,契诃夫的《万卡》、《第六 病室》等都表现的是小人物的生活。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狄更斯的一系列作品描写了十九世纪前期的英国 生活,特别是伦敦风情。
哈代:复活了古老的威塞克斯王国
托尔斯泰:写人民的历史
马克•吐温:描绘密西西比河生活 叙写人情风俗史,突出的是文学的历史价值,而 非审美价值。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概括起来,工业化的影响、科学的影响、社会哲 学思潮的影响,为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广阔的现 实社会生活的内容,改变了作家的思维方式,提 供了创作的方法。他们面对现实,客观冷静地观 察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由此有了现实主义文 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4、现实主义的源流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艺术家阿尔贝蒂、达· 芬奇 等,坚持并发展了“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主 张艺术模仿自然,同时反对被动的模仿。 18世纪狄德罗和莱辛坚持文艺的现实基础,肯定 美与真的统一,强调艺术既要依据自然,又要超 越自然的辩证关系。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挪威:易卜生 瑞典:斯特林堡
“新的童话”
《影子》(1846) “这未免做得太过火了!”学者 说“我不能接受,我绝不干这种 事。这简直是欺骗公主和全国的 人民。我要把一切事情讲出来── 我是人,你是影子,你不过是打 扮得像一个 人罢了!” “绝对没有人会相信你的话!” 影子说。“请你放聪明一点,否 则我就要喊警卫来!”
文学史上的林肯
威廉· 福克纳称马 克· 吐温为“第一 位真正的美国作家, 我们都是继承他而 来”。
《哈克贝利· 芬历险记》
“全部现在美国文学都起源 于马克· 吐温的一本叫《哈 克贝利· 芬历险记》的 书……这是我们所有的书 里最好的一本。所有的美 国作品都从它而来,在它 之前什么也没有,自它以 来也没有像它那样的作品 出现。”
《红房间》——“记艺术家们和作家们的生活”
斯特林堡是“瑞典第 一位具有世界影响 的作家”。 1936年的诺贝尔文 学奖得主尤金· 奥尼 尔在接受文学奖时致 辞称赞斯特林堡是 “现代所有戏剧家中 最伟大的天才”。
“黄金时代”的群星璀璨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 “自然派”现实主义:果戈理、别林斯 基、赫尔岑等;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屠格涅 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 托尔斯泰等。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
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2、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3、文学发展的内在积淀与自身规律。
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 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 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 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 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 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 主义的主观性。
“俄罗斯文学是我的命、我的血。”
第一节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第一节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第一节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社会文化背景一、工业化西欧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贫富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工业无产阶级反对资本的斗争风起云涌。
他们的斗争由自发走向自觉,通过罢工、起义来反对资产阶级。
第二,城市兴起,旧的伦理关系瓦解,笼罩着家庭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已经被揭去。
第三,金钱成为社会的杠杆,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工业化带来的后果,对现实主义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实地把这些现象反映出来,从而有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表现内容。
例如,巴尔扎克终生为债务所迫,他的《人间喜剧》描写了法国社会的各种贪欲。
狄更斯从小当过童工,他的一系列小说描写了城市下层人的贫困和悲惨生活。
左拉反映了法国工人的生活。
哈代表现了英国宗法制社会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衰落。
陀思妥耶夫斯基刻画了城市小人物的病态心理和双重人格等。
二、科学发展19世纪科学在各个方面诸如物理、化学、电学、地质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根本性的进展。
科学提供了观察现实的客观态度和科学方法。
客观性成为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文艺被纳入到自然科学范围内进行研究,少了过去时代的浪漫情调和诗意。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序言中认为“社会类似自然”,自然中有许多“动物种类”,社会中也有许多“社会种类”。
他承认写作《人间喜剧》的最初念头是要把人性与兽性进行比较。
左拉沿着这一现实主义传统,提出要用贝尔纳的《实验医学研究》来建立实验小说。
他说:“在每一点上我都要把贝尔纳做靠山。
我一般只能把‘小说家’这个名词来代替‘医生’这个名词,以便把我的思想表达清楚,使它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
”三、社会思潮1、唯物主义哲学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先于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在40年代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文学概论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
• 柏拉图:否定的摹仿说(理式→ 现实→艺术)。 • 亚里士多德:肯定的摹仿说(艺 术是对外在现实的复制或再造, 但艺术对生活的模仿不是机械的 套用而带有艺术家的选择性、创 造性、主体性)。 • “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性、 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 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 于记载具体事件。”“就做诗的 需要而言,一件不可能发生却可 信的事,比一件可能发生但却不 可信的事更为可取。”(《诗 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与写实
• “写实性”是现实主义这种文学表现 形态类型最为显著的风格特征。 • “写实性”指,现实主义文学所创造的 艺术世界,具有和现实生活相似的特 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题材均可进入 文学作品。 • 但这并不是说现实主义文学不需要艺 术虚构和艺术概括,而只是说它追求 一种艺术虚构的真实感。
• ②追求细节的准确真实。 • 《孔乙己》: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 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 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 “你怎 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 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 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 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 “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 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 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 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 “谁 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 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 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 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 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3.1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 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的短 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19世纪40年代,果戈里继承并发展了普希 金和莱蒙托夫开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 了俄国文学史上的“自然派”——俄国现 实主义。
托尔斯泰也在创作高峰期。
契诃夫80年代登上文坛,他在中篇小说和戏剧创作上取得 了重大成就。
契诃夫(1860年—1904年)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莫斯科 大学毕业,做过医生。1880年开始发 表作品。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 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 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 家之一。
1836年,果戈理在两个月内创作出了五 幕喜剧《钦差大臣》。用喜剧这面镜子 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 以卓越的现实主义手法,深厚的功底和 灵活的文笔,真实地反映了俄国官僚阶 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的本 质特征。
1841年9月,果戈理携带《死魂灵》的 手稿第一卷回到俄国并出版,引起了轰 动,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 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 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社会现实,揭 露得淋漓尽致。这部小说被公认为“自 然派”的奠基石,“俄国文学史上无与 伦比的作品。
3.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因而英国的现 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 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特别浓厚。 英国现实主义于19世纪30年代产生,到四五十年代达到繁 荣,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 小说家”,他们是狄更斯、萨克雷、夏绿蒂•勃朗特、盖 斯凯尔夫人等。 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英 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中代表性的作家有哈代、萧伯纳、高 尔斯华绥,其中后两位作家的创作主要在20世纪。
第二章-第一节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PPT课件

.
12
《卡门》
• 卡门引诱无辜的士兵唐·约瑟(堂何塞),使他陷入情网, 舍弃了原在农村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并被 军队开除加入自己所在的走私贩行列;同时,卡门又爱上
了斗牛士吕卡。于是,约瑟与卡门之间产生了日益激烈的
矛盾。最后,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约瑟的爱情,终于死 在约瑟的剑下……
•
这部悲剧小说因经法国音乐家比才改编成同名歌剧而
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
1
19世纪30、4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出现 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和思潮,后来被称为现实主 义文学流派和思潮,它迅速取代浪漫主义,发展
成全欧性的文学潮流。
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 系,解剖性的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 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
10
梅里美(1803-1870)
• 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以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位。
• 代表作《高龙巴》、《嘉尔曼》(《卡门》)
• 《卡门》独特的道德、反正统的道德
.
11
梅里美与《嘉尔曼》
• 梅里美是法国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 义作家。创作风格是在现实主义的精 细描写中,带有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想 像。善于描写欧洲资本主义城市文明 之外的“蛮族”生活和不同于资本主 义法律的行为方式。《嘉尔曼》又译 作《卡门》,被法国作曲家比才配曲, 改编成歌剧,产生了世界性影响。小 说塑造了“恶之花”嘉尔曼的形象。
蓓基·夏泼的形象。
蓓基·夏泼
.
30
《名利场》
•
发表于1847—1848年。
描写穷画师的女儿蓓基夏泼
不择手段向上爬的经过。夏
泼利用自己的美貌作为向上
现实主义文学

第八章现实主义文学学习重点:1.如何评价《日瓦戈医生》所表现出的精神内涵?2.索尔·贝娄的文学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节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在欧美文学史上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划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即当代文学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美各国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广泛的。
战后初年,美国由于在战争中获利而迅速进入“丰裕社会”,欧洲各国则存在一个医治战争创伤的问题,经历了从战后到50年代的经济恢复过程。
从50年代到60年代,欧美部分国家出现了经济复兴与繁荣。
福利国家的模式对各西方国家有着普遍的吸引力。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飞跃,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引起了生产领域的变革,而且带来了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人的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现实生活的浮动性取代了以前的稳定性,多样性代替了单一性,快节奏代替了慢节奏。
人的劳动越来越多地被机器的操作所替代。
在这种情况下,人自身价值的失落感加剧了。
冷战导致的军备竞赛的升级,两种社会体系和军事集团的对峙,军国主义的阴影,核恐惧和社会生活中种种不安定因素的存在。
这一切,造成了人的新的危机感。
这种危机意识结合对两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灾难的沉痛反思,在20世纪后半期的欧美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
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适应战后人们对战乱社会的体验和寻求主体价值的心理需要,在欧美各国得以漫延并广泛影响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思想文化界,由此造成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一时期文坛上的重兴,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则处于一个相对低落的蛰伏期。
但在英国等现实主义传统积淀深厚的国家,现实主义文学仍显示出较强的运行势头。
进入70年代,欧美文学出现了新的显著变化。
部分曾活跃在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试验小说和戏剧圈内的作家感到“路到尽头”,与此同时,许多初登文坛的年青作家宣称,他们创作任务是“讲述历史”。
这一切,使得现实主义叙事小说在文艺作品中重新占有自主的巩固地位。
《现实主义文学》PPT课件_OK

(三)《约翰·克利斯朵夫》评 析
1、创作过程 1902年—1912年
10
2、基本内容
4册10卷。叙述德国音乐家约翰在德、法的生活, 是编年体式的普通传记的写法。 第一册3卷,写主人公童年、少年的生活,着重描 绘他的音乐天才和纯真的情感,以及桀骜不逊、 睥睨权贵的性格。《黎明》《清晨》《少年》 第二册2卷,写主人公坚持理想,作正直的艺术家, 而与虚伪的艺术和腐败的社会相冲突。《反抗》 《节场》 第三册3卷,写主人公的友谊和爱情。《安多纳德》 《户内》、《女朋友们》 第四册2卷,写主人公经过内心风暴,由绝望之境 而走向超脱之境。《燃烧的荆棘》《复旦》
34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 子们》
35
《四川一好人》
36
《高加索灰阑记》(1945) 《伽里略传》(1946) 戏剧理论《戏剧小工具篇》
37
二、叙事剧理论
(一)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也叫史诗 剧,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布莱希特敏锐地发现:两千年来的西方戏 剧理论一直把叙述性和戏剧性对立起来。 于是,他把戏剧分成两个类型:传统戏剧 (又叫做戏剧性戏剧,或亚里士多德式的 戏剧)和叙事剧(叙事性戏剧)。
40
其三,关于戏剧的美学效果: 布莱希特主张采用“间离效果” ,破除传 统戏剧的“净化”作用。
41
戏剧性表演形式
史诗性表演形式
行动
叙述
把观众吸引到剧情中去
使观众成为旁观者
消耗他的主观能动性
唤起他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产生感情
要求他做出判断
感化
议论
保持感受
促成认识
把人预想成大家都熟悉的
把人作注结局
关注过程
前一场戏为了后一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