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几千年来一直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景致的热爱和对宇宙和谐的追求。
从古代的唐宋画家到近现代的艺术家,中国山水画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意境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作品的鉴赏。
1. 张大千(1899-1983)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
张大千的山水画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巧和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他的作品以笔墨浓郁、构图独特、气势磅礴而著称,其中《长江三峡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 于非闇(1901-1984)于非闇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独创了'虚实氤氲'的艺术风格,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
他的作品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构图独特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秋山秋水图》。
3. 黄胄(1915-1992)黄胄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受到广泛赞赏。
他善于运用浓墨重彩和泼墨技法,创造出了独特的山水画效果。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山夏日》。
4. 潘天寿(1897-1969)潘天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篆刻家,他的作品以其激情澎湃、气韵生动而著称。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文情怀。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白马山图》。
5. 吴冠中(1919-2010)吴冠中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
他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山松林图》。
这些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才华,也传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美术鉴赏:八大山人、林风眠、梵高作品赏析

1、八大山人瓶花八大山人这幅水墨写意画,运笔用墨,构图留白都十分精妙。
画瓶用了各类分歧的线条,有粗细、深浅多样的方式。
墨光浮动,漫笔点在瓶上的墨点,恰好施展出陶瓶的质感。
让我们看到了陶瓷支离破碎,色泽对比。
透露出作者意难平,悲愤却又无处诉说,只能将一腔热忱投注于绘画中的凄凉心境。
一枝孤零零的花枝看似随意漫不经心却又端端正正的立于瓶中,与端正摆放画面中央的花瓶相映成趣。
画面构图、用墨简单自如,有如神来之笔。
从描写物体的形象中,充分流露出八大山人豁达崛强、磊落不羁的个性,和果敢立异的肉体。
结合八大山人所处时代背景与身世经历,可想而知这幅《瓶花》看似简单却蕴藏玄机,作者脑海中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倾泻到纸面上的却是一副收敛后的理智与看破。
2、林风眠静物林风眠的油画作品具有现代特色,其中,这幅作品色彩偏暗,给人一种悲凉、孤寂、空旷的感觉。
构图简单规矩,蓝色窗帘背景与暗黄色花朵相得益彰,凸显作者并不轻快的心情。
我从前很少了解到中国由这样优秀的油画作家,林风眠先生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他具有创新开拓、中西合璧的精神。
但他又不同于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创作方式,油墨仿佛是兑了水的,渲染渐变,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创作出这样优秀的绘画作品,林先生想必是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
画面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笔墨放纵、韵味醇厚。
3、梵高夹竹桃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总是具有一股火辣辣的明快性。
画面奇诡艳丽,浓墨重彩,夹竹桃的叶子整齐中却又带着一股邪气错落,让人心里发毛。
桌面的色彩丰富,几笔蓝色浑然天成,更增加画面的奇诡艳丽。
可以看出梵高着重抒发自我感受,同时表达主观感情和情绪跌宕。
对于夹竹桃的质量感和体积感,蛋糕致力于用色彩进行相关塑造,并不着重于追求光影的游戏。
他的《向日葵》《星空》都是传世杰作,对后来人具有积极有意义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看到,梵高对油画创作中,背景并不追求平滑的颜料分布,而是错落有致的深浅叠加,更有趣味。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瑰宝。
近现代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和发展,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和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下面将介绍几位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1. 张大千(1899-1983)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擅长运用写意的手法,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气势磅礴,充满了浓厚的中国山水情怀。
2. 黄宾虹(1865-1955)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绘画相融合,提出了“中西合璧”的绘画理念。
他的作品《白洞山图》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简洁大气,富有现代感。
3. 潘天寿(1897-1969)潘天寿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家之一。
他以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写意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山水图》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构图严谨,笔墨流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4. 吴冠中(1919-2010)吴冠中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独特的笔墨技法和创新的艺术风格著称。
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色彩丰富多样,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以上仅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作品的一部分,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贡献。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也为中国艺术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请选择一副中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不少于600字

请选择一副中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不少于600字一、《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
8厘米,长528。
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一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一多只,各种车船二一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
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道劲,凝重老练。
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
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描述的人物就有五百五一多个,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一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等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这些充分显示了当时生活的繁荣,可见,作画者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高度的生活观察能力的人,才可以创作出这样一件超现实主义的伟大杰作。
同时也将上层人物的悠闲奢侈、舒适骄横的生活情形与下层人物的艰幸劳苦、风尘忙碌的生活状态放在同一画面下形成鲜明的对比,真实记录生活的全貌。
二、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
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
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
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
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结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
中国美术史作品鉴赏2500字左右

我国美术史作品鉴赏一、概述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灿烂的美术传统,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工艺品,在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美术作品不仅在艺术技法上具备精湛的表现力,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本文将结合我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二、唐代丹青1.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它描绘了汉代大文学家司马迁赞颂洛神的故事。
这幅作品以唐代山水画为主,富有诗意的笔墨表现出了古代女性的风采和气质。
2. 作品名称:《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唐代女画家周昉的代表作之一,她婉约含蓄而又洒脱大气的画风,展示了唐代女性的高雅与风韵。
此作品不仅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特的个性,更在当时的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宋元绝妙1. 作品名称:《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以精湛的写实技法描绘了宋代都市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北宋时期城市风貌与社会风尚。
通过这幅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千年前的繁华与生活场景。
2. 作品名称:《献寿图》元代画家黄公望的《献寿图》以典雅清丽的风格,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发挥到了极致。
画面上的灵动笔墨,勾勒出了人物的生动形态和优美动态,展现了我国绘画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情趣。
四、明清艺术呈现1. 作品名称:《富春山居图》明代艺术家文征明的《富春山居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构图技巧,表现了富春山水的清幽和恬静。
这幅作品不仅在绘画技艺上有着极高的水准,更体现了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调与内心世界。
2. 作品名称:《居山图》四大家之首的文人画家董其昌的《居山图》以饱满流畅的笔墨勾勒出了自然山水的宏伟气势和绵延曲折的线条美感。
此作品凝聚着董其昌在绘画艺术上的精微心得,展示了明代绘画的高度成就与艺术风貌。
五、现代精品绘画1. 作品名称:《白菊图》著名花鸟画家徐悲鸿的《白菊图》以恢宏大气的笔墨和细腻入微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白菊风姿的优雅与华贵。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ppt课件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明代艺术代表作品
图册描绘华岳三峰奇险峻伟 的景色,并绘记沿途游览休 息等活动。构图以中景、近 景为主,也有气势磅礴的全 景。画家在深入观察自然和 积累大量写生稿的基础上, 构思出富有典型的情景,成 功地表现出华山“秀拔之神, 雄特之观”及石骨坚凝的特 质,并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笔力挺技刚劲,浑厚沉着, 墨气明润,浓淡虚实相生。 有些画幅略加赭石、花青等 淡彩渲染,益为清丽。技法 取自南宋马还、夏圭,而时 出己意。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代表作品
意大利著名画家 达芬奇创作于1504 年左右。画中的蒙娜丽萨成为美学 的,哲学的象征性形象,早已成为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家模仿的 对象。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 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 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 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 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 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 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 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 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 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 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 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 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 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 的“神秘的微笑”。
送子天王图吴道子
宋辽艺术代表作品
早春图宋郭熙
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 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 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 的雄伟气势。近景有大石和巨松, 背后衔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云 雾,两座山峰在远景突起,居中矗 立,下临深渊,深山中有宏伟的殿 堂楼阁。左侧平坡逶迤,令人觉得 既深且远。作者以粗阔扭曲的线条, 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 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 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所以 称为「卷云皴」。树木枝干虬曲, 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称为「蟹 爪枝」,是承袭自宋初李成一系的 特色。
中外美术作品分析

中外美术作品分析中国美术作品鉴赏1 、简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三段的内容(1) 开首一段就是京郊的农村风光;(2) 中段就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交通、手工业与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3) 后段就是城门内外街道纵横交错,。
店铺林立。
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2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1) 、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 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 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 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 构图采用散点透视。
布局有序, 内容丰富, 主题突出。
采用线描淡彩画法, 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 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 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3 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1) 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 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 18 里许的卞山景象。
(3) 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 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 结构谨严, 纵横离奇。
画草庐数间, 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
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 淡墨微染, 层层加深, 层次井然。
画面密而不塞, 实中有虚, 有深远的空间感。
(4) 运用前代画家之法, 创造出线繁点密, 苍茫深厚的新风格。
被明代画家董其昌称为"天下第一。
"4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1) 元代统治者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诗酒。
(2) 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 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 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 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
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与影响。
5 阎立本《步辇图》(1) 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
(2) 作品描绘的就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 构图均衡, 人物主次分明, 形象生动, 线条匀细挺拔, 富有弹性。
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 效果单纯而明朗。
中国美术作品赏析

中国美术作品赏析中国美术作品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色彩,它是中国不灭的文化之火,历史悠久。
从山水画到木刻雕塑,从陶器绘画到水墨画,都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山水画是中国美术作品中最具传统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结合了中国的自然风景和传统文化,以天际线、水流、山峰等为主题,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山水画的画面常常能够表现出传统的中国情绪,表达出对中国自然环境的表达,同时又折射出一个较精致的文化视角。
木刻雕塑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美术作品,其独特的形式、栩栩如生的内容和深邃的思想使其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中国木刻雕塑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的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儒家文化的理念。
木刻雕塑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陶器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以质朴、直接的绘画手法来表达情感、表达观点。
一件陶器绘画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佛像、神像、宗教图案、人物描绘、动物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陶器绘画的题材主要取自传统的神话故事、古代的文学作品,它以简洁而生动的描绘方式,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到现代社会,让后人可以一窥古代文化的奥秘。
水墨画是中国有史以来使用最普遍的绘画形式之一,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反映,也是中国艺术形式的标志性范式。
传统的水墨画以山水和花鸟为主要主题,以清新的笔触、细腻的层次表现出自然的感觉,以及与大自然的亲近。
水墨画中所宣扬的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表现了一种生活态度,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的美术作品因其色彩斑斓、思想深刻、形式多样而被广泛欣赏,也被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文化积淀厚重,美术作品也向不同文明传播着中国文化的灿烂,为世界文化交流增添了一抹亮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并且了解一定的艺术作品
三、课型:
讲授新课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图片来讲解作品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主要是涉及的任务作品较多,需要了解的知识内容较多
七、教学资源:
教材、、图片
八、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一、美术鉴赏的含义:
美术鉴赏包含着欣赏与鉴别两层意思。
欣赏,指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对美术作品基本上是采用肯定和赞赏的态度;二鉴别,不仅是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还要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技巧、形式语言、思想内容、艺术倾向、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判断。
二、美术鉴赏的条件
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 被鉴赏的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的主体条件:鉴赏美术作品的人
三、美术鉴赏的过程
1.审美注意:人们的身心活动在审美对象上的集中和停留。
2.审美感知:鉴赏者对对美术形象的感知过程。
3.体验玩味:指鉴赏者感受艺术作品形象之后,就要对作品形象的具体性、审美性、和典型性在头脑中进行反复审查、联想比较体验玩味,才能真正领悟其中隐含的思想意蕴和美妙意境乃至主客体达到“”
4.审美判断
四、美术鉴赏的功能与作用
(一)美术鉴赏的功能
1.认识功能
2.教育功能
3.审美功能
(二)美术鉴赏的作用
1、形式感
感知能力的培养
首先美术鉴赏是对线条的欣赏。
线条是极具表现力的因素,线条的作用不仅在于勾勒出物体的外形、轮廓,还在于表达情感。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色彩的欣赏。
色彩与线条一样,是美术的基本形式要素,色彩的表现力很强,能够传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意味,并引起人们相应的反应。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结构的欣赏。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空间要素。
美术也被称为空间艺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及各种形式要素都是一定空间内得以展现的。
空间不仅是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也是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的手段。
形式感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形象感知能力的培养。
形象是艺术鉴赏中最为主要的内容,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主要包括两大类:
第一类是写实性形象。
第二类是以表现主观感受为主的夸张、变形或抽象的美术形象。
2、情感教育作用
人们的审美标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自20世纪以来,人们认识到真实和优美不是唯一的审美标准,美术最重要的是表现情感,不仅表现优美还可以表现丑陋、怪诞、痛苦和不安;表现自我,表现梦幻,表现观念。
因此,对抽象感知的主要内容是形式语言、艺术观念、形式创新。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
一、追求意境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意境的表达,这也是中国画灵魂之所在。
其主体的确定,构图布局的安排形象的塑造、笔墨及造型的处理无不受它的主宰。
所谓“意境”是指画中所描绘物象和画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二、重视笔墨
笔墨广义指利用笔墨所达到的画面气象、品味、意境。
狭义讲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中国画的笔墨即是状物、抒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1、用笔:◆古法用笔◆十八描◆各种皴法
三、章法布局
中国传统绘画的章法即是构图,就是把绘画形象、艺术规律及画家作画的立意加以安排布局,也可称布局。
谢赫论画《六法》曰“经营位置”
三(作品欣赏)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顾恺之,东晋人,生于公元345年。
善画人物画,也精于山水、鸟兽题材。
据画史记载,顾恺之的作品有著述的约有70多件。
但现也仅存《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两件,属宋代摹本,原作已失。
此图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
画中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
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
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
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
全卷共画4段,第一段描绘曹植与洛神于洛滨相会,第二段描写洛神与曹植若即若离的情状,第三段刻画他们在云车、轻舟上互赠礼物、畅诉衷情,第四段描写曹植满怀依恋地重登归途。
在这四幅场景之间,画家又点缀了鸿雁游龙、彩霞鲜荷以及冯夷、屏翳等神话人物,使整幅画卷一气贯通,构成一长幅完整的画面。
唐.阎立本《步辇图》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唐.韩滉《五牛图》《五牛图》卷唐,韩滉作,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
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
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
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
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
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
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
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
韩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
《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902——970),字叔言,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后逃往南方避乱,曾任南唐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等官。
由于当时江南战争较少,有比较优越的自然与生产条件,官僚士大夫的生活奢侈糜烂,大多蓄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
据史书记载,韩熙载家即有歌伎40余人。
韩熙载有政治才干,艺术上也颇具造诣,懂音乐,能歌善舞,擅长诗文书画。
但他眼见南唐国势日衰,痛心贵族官僚的争权夺利,不愿出任宰相,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
南唐后主李煜听说韩熙载生活“荒纵”,即派画院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看其纵情声色的场面,目识心记,回来后画成这幅夜宴图。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宋.张择瑞《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九、课堂练习
今天老师讲的就这么多,剩余的时间同学们自己交流一下,中国美术鉴赏你们学到了什么,认识了多少。
十、作业安排:将剩下的没讲的画中挑出一副,写一篇鉴赏的论文
十一、总结:这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什么是鉴赏,鉴赏的意义,怎样去鉴赏一副作品,通过鉴赏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