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2、色彩设计 盛花花坛表现的主题是花卉群体的色彩美,因
此一般要求鲜明、艳丽。如果有台座,花坛色 彩还要与台座的颜色相协调。其配色方法有: ①对比色应用:这种配色较活泼而明快。深色调 的对比较强烈,给人兴奋感,浅色调的对比配 合效果较理想,对比不那么强烈,柔和而又鲜 明。如堇紫色+浅黄色(堇紫色三色堇+黄色三 色堇、霍香蓟+黄早菊、荷兰菊+三色堇),绿 色+红色(扫帚草+星红鸡冠)等。 ②暖色调应用:类似色或暖色调花卉搭配,色彩 不鲜明时可加白色以调剂。这种配色鲜艳,热 烈而庄重,在大型花坛中常用。如红+黄或红+ 白+黄(黄早菊+白早菊+一串红或一品红、金盏 菊或黄三色堇+白雏菊或白色三色堇+红色美女 樱)。 ③同色调应用:这种配色不常用,适用于小面积 花坛及花坛组,起装饰作用,不作主景。
毛毡花坛是由各种观叶植物组成的精美的装饰 图案,植物修剪成同一高度,表面平整,宛如 华丽的地毯;
浮雕花坛是依花坛纹样变化,植物高度不同, 部分纹样凸起或凹陷,凸出的纹样多由常绿小 灌木组成,凹陷面多栽植低矮的草本植物,也 可以通过修剪使同种植物因高度不同而呈现凸 凹,整体上具有浮雕的效果;
彩结花坛是花坛内纹样模仿绸带编成的绳结式 样,图案的线条粗细一致,并以草坪、砾石或 卵石为底色。
2花境作用与位置
花境可设置在公园、风景区、街心绿地、家庭 花园及林荫路旁。它是一种带状布置方式,因 此可在小环境中充分利用边角、条带等地段, 营造出较大的空间氛围,是林缘、墙基、草坪 边级、路边坡地、挡土墙等的装饰;花境的带 状式布置,还可起到分隔空间和引导游览路线 的作用。
(一)、花坛
花坛的最初含义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 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 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 一种花卉应用形式,它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 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其装饰效果。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任务要求学生在掌握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的前提下,掌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法,科学合理运用各种植物营造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创造宜人园林景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1)具有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2)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4)具有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7)具有知识、技术及时更新及追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概念;(2)掌握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3)掌握园林植物的选择原则;(4)掌握花坛花卉植物种植设计;(5)掌握草坪植物的配置的色彩、季相与装饰;(6)掌握园林中不同水体的植物种植设计;(7)掌握不同类型的道路的植物种植设计;(8)掌握建筑室外环境的植物种植设计。
3.能力目标:(1)能完成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能力;(2)能完成植物种植设计图绘制的能力;(3)能完成园林中不同水体的植物种植设计;(4)能完成不同类型的道路的植物种植设计;(5)能完成建筑室外环境的植物种植设计。
(三)参考课时32学时(理论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充分利用多媒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现场参观、社会调查、实践操作等形式开展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课堂互动,以小组活动为载体,开展课余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评价方法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园林景观植物绿化设计方法

园林景观植物绿化设计方法(1)孤植孤植是园林中树木配置的一种种植方式。
主要表现树木的个体美,包括树冠、颜色、姿态等。
孤植树多为主景树,一般株形高大,树冠开展,树姿优美,叶色丰富,开花繁茂,香味浓郁。
孤植树的构图位置应突出,常配置于大草坪、林中空旷地。
在古典园林中,假山旁、池边、道路转弯处也常配置孤植树,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调和。
所以孤植时一般选择树形高大、姿态优美的可观花、观叶或者观果的植物。
(2)对植两株或两丛相同或相似的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使其互相呼应的种植形式,称之为对植。
常用于园门、建筑入口、桥头、假山登道等视觉突然收窄的空间。
树种一般选择整齐优美、生长缓慢的树种,常绿树为主。
在自然式栽植中,也可以用两个树丛形成对植,这时选择的树种和组成要比较近似,栽植时注意避免呆板的绝对对称,但又必须形成对应,给人以均衡的感觉。
(3)列植乔木或灌木按一定株距栽种,栽种有单行、环状、错行、顺行等多种排列方式。
多用于道路、地下管线较多的地段、公路、铁路、城市广场、大型建筑周围、防护林带、水边种植等列植宜选用树冠体形比较整齐的树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有气势。
可起到夹景的效果此外。
列栽植宜选用树冠体形比较整齐的树种、枝叶繁茂的同种树种,如圆形、卵圆形、倒卵形、椭圆形、塔形、圆柱形等。
单行列植环状列植错行列植顺行列植(4)丛植丛植是将2~3株到10~20株的树不规则近距离的散植在绿地中,形成疏林草地的景观效果。
树丛常布置在大草坪中央、土丘、岛屿等地做主景或草坪边缘、水边点缀;也可布置在园林绿地出入口、路叉和弯曲道路的部分,诱导游人按设计路线欣赏园林景色;可用在雕像后面,作为背景和陪衬,烘托景观主题,丰富景观层次,活跃园林气氛;运用写意手法,几株树木丛植,姿态各异,相互趋承,便可形成一个景点或构成一个特定空间。
以遮阴为主要目的的树丛常选用乔木,并多用单一树种,如香樟、朴树、榉树、国槐,树丛下也可适当配置耐阴花灌木。
园林植物种植的基本形式

园林植物种植的基本形式1.单株种植:这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种植形式,适用于大多数植物。
每种植物都在独立的土壤中种植,形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强调每个植物独特美感的景观设计,可以让每个植物在空间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2.群体种植: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强调植物的群体效果的景观设计。
将同一种或不同种的植物以一定的规律种植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群体种植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如色彩丰富的花坛、密集的灌木丛等。
3.集群种植: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强调景观层次感和空间层次感的设计。
在一定的区域内集中种植相同或相似的植物,形成一个具有层次感的园林区域。
不同层次的植物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如高大树木、中等灌木和低矮的地被植物。
4.缀点点缀: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强调园林中点缀效果的设计。
将一些个别的植物点缀在整个园林中,创造出独特的焦点和亮点。
点缀植物可以是一些特别美丽或独特的树木、灌木或花卉,可以用来突出一些景观元素或为整体增添活力。
5.绿墙和垂直种植: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在有限空间内增加植物的设计。
通过在垂直表面上种植植物,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增加绿化面积。
绿墙可以用来修饰建筑物外墙,垂直种植可以用来美化室内或室外空间。
6.水生植物种植: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在水中种植植物的设计,如池塘、湖泊、水景等。
水生植物可以增加水域的景观效果,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水生植物可以是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或湿生植物,根据水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
7.盆栽种植: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在容器中种植植物的设计,如花盆、花篮等。
盆栽植物可以放置在室内或室外,根据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培。
盆栽植物适合于小空间的绿化,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每种园林植物种植的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空间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种植形式。
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也可以将不同的种植形式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的手法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的手法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为人们提供美丽的视觉享受和舒适的环境。
在植物配置中,设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法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配置手法。
1.群植手法:群植是指将同类或相似特性的植物集中在一起种植,形成一片颇具特色的植物群。
这种手法可以营造出浓郁的视觉效果,可以选择一些花色丰富、形态各异的植物,使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化。
同时,群植也能够凸显植物的独特性,突出其特点。
2.直线排列手法:直线排列是指将植物线性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或者几条平行的直线上。
这种排列方式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植物的立体感。
比如,可以将一些形态高大且有纵向分支的树木沿着道路或入口线性地排列,营造出庄重、大气的氛围。
3.曲线排列手法:曲线排列是指将植物呈曲线形状排列,可以是一条曲线,也可以是多条曲线交错排列。
这种手法能够营造出柔和、流畅的感觉,增加景观的动感和变化。
设计师可以根据场地的形状和大小,选择适当的曲线形状和角度,让植物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
4.层次疏密手法:层次疏密是指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高度差异,将植物分为不同的层次,形成疏密有致的景观效果。
在设计中,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作为主景植物,辅以一些中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使整个植物配置更加丰富,生动。
5.色彩搭配手法:色彩搭配是指根据不同植物的花色、叶色等特点,进行搭配和组合,使植物配置呈现出统一的色调和氛围。
设计师可以选择相似色系或对比色系的植物进行搭配,创造出鲜明、丰富的视觉效果。
同时,色彩搭配还可以和周围环境相呼应,增加整体的美感和协调性。
6.种植区域划分手法:种植区域划分是指将植物按照不同的功能或需求进行划分,在不同的区域内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配置。
比如,可以在休闲区域选择一些树木和草坪植物,营造出舒适放松的氛围;在入口区域选择一些观赏性较强的花草植物,增加视觉冲击等。
植物配置手法的运用需要结合具体的场地环境、设计风格和功能需求来确定,同时也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适应性和维护难易程度等因素。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第一部分.一般原则一、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一)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如右图:不同位置种植的植物形态、大小是不同的,才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景观。
(二)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
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园林景观中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与方式

园林景观中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与方式【摘要】本文根据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具体介绍了乔灌木种植和花卉种植的常见方式,为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种植设计;原则;方式前言城市环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环境影响着人的生活,一个好的环境引导着健康的生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无疑是对园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园林建设的主体____植物,是园林设计的关键。
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植物以及园林设计的相关事项,才能设计出完美的园林建设方案。
1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1.1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园林设计的宗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以人为本。
园林设计的标准就是要不破坏生态平衡,并给予人视觉上的享受和自然的归属感。
1.2 总体艺术布局协调园林布局分为两大类:规则式和自由式。
规则式园林的植物布局多采用对植和行植,而自然式园林的植物布局大多是不对称的,所以更能体现出植物原本的姿态。
植物的种植方式要根据环境而定,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物周围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当环境趋于自然或是地势不平坦的地区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布局在空间上要体现韵律感,以保证总体布局的协调。
1.3 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当植物配置的品种多样时,要注意不同种类的植物在数量上和空间上的布局,这就要考虑到植物在四季的形态。
比如:常绿树四季常青,易营造庄重的氛围,但略显单一;落叶树颜色丰富,易营造活泼的氛围,但在冬季毫无生机感。
1.4 考虑植物的时序性园林设计要保证“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并满足“每个区域具有一个当季植物,重点区域要四季有景”的要求。
为了避免园林景观在某个季节无景或是单一景,在以某种植物为主体的同时也要以其他不同季节的植物做点缀。
1.5 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本身都存在观赏性,但不同的植物其观赏性的表现部位不同,比如枫叶的观赏性在于树叶。
简述乔、灌木配置的基本形式及造景要求,怎样才能设计好丛植?

简述乔、灌木配置的基本形式及造景要求,怎样才能设计好丛植?一、孤植是指乔木或灌木单株栽植或二、三株同一种的树木紧密地栽植在一起,而且具有单株栽植效果的种植类型。
造景要求:1 树种选择:孤植树主要表现植株个体的特点,突出树木的个体美。
要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即体形巨大、树冠轮廓富于变化、树姿优美、姿态奇特、花朵果实美丽、芳香浓郁、叶色具有季相变化及枝条开展,成荫效果好,寿命长等特点的树种。
如:如榕树、香樟、紫薇等。
2 位置安排:在园林中,孤植树种植的比例虽然很小,却常作构图主景。
其构图位置应该十分突出而引人注目。
最好还要有象天空、水面、草地等色彩既单纯又有丰富变化的景物环境作背景衬托,以突出孤植树在形体、姿态、色彩等方面的特色。
诱导树:起诱导作用的孤植树则多布置在自然式园路、河岸、溪流的转弯及尽端视线焦点处引导行进方向。
安排在蹬道口及园林局部的人口部分,诱导游人进入另一景区、空间。
3 观赏条件:孤植树多作局部构图的主景,因而要有比较合适的观赏视距、观赏点和适宜的欣赏位置。
一般最适距离为树高的4——10倍左右。
4 风景艺术:孤植树作为园林构图的一部分,必须与周围环境和景物相协调,统一于整个园林构图之中。
如果在开朗宽广的草坪、山岗上或大水面的旁边栽种孤植树,所选树种应巨大,以使孤植树在姿态、体形、色彩上得到突出。
5 利用古树:园林中要尽可能利用原有大树做孤植赏景树。
二、对植对植是指用两株或两丛相同或相似的树,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形式。
造景要求:1对称种植:多用在规则式园林中,如:在园林的人口、建筑入口和道路两旁常运用利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轴线作对称布置。
对称式种植中,一般采用树冠整齐的树种。
2 非对称种植:用在自然式园林中,植物虽不对称,但左右均衡。
如:在自然式园林的进口两旁、桥头、蹬道的石阶两旁、洞道的进口两边、闭锁空间的进口、建筑物的门口,都可形成自然式的栽植起到陪衬主景和诱导树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依花坛的组合分类
独立花坛:即单体花坛,常设置在广场,公园 入口等较小的环境中。
花坛群:由相同或不同形式的多个单体花坛组 合而成,但在构图及景观上具有统一性。花坛 群应具有统一的底色,以突出其整体感。花坛 群还可以结合喷泉和雕塑布置,后者可作为花 坛群的构图中心,也可作为装饰。
花坛组 是指同一环境中设置多个花坛,与花 坛群不同之处在于各个单体花坛之间的联系不 是非常紧密。如沿路布置的多个带状花坛,建 筑物前作基础装饰的数个小花坛等。
D花坛的外部轮廓也应与建筑物边线、相邻的路 边和广场的形状协调一致。
E花坛要求经常保持鲜艳的色彩和整齐的轮廊。 因此,多选用植株低矮、生长整齐、花期集中、 株丛紧密而花色艳丽(或观叶)的种类。花坛 中心宜选用较高大而整齐的花卉材料,如美人 蕉、扫帚草、毛地黄、高金鱼草等;也有用树
木的,如:苏铁、蒲葵、海枣Phoenix)、凤 尾兰(Yucca)、雪松、云杉及修剪的球形黄杨、
2花坛的功能
花坛具有美化环境、组织交通和渲染气氛等功 能。
3花坛的设计
花坛在环境中可作为主景,也可作为配景。
A形式与色彩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在设计上也有广泛 的选择性。
B花坛的设置首先应在风格、体量、形状诸方面与 周围环境相协调,其次才是花坛自身的特色。
C花坛的体量、大小也应与花坛设置的广场、出入 口及周围建筑的高低成比例。一般不应超过广 场面积的1/3,不小于1/5,出入口设置花坛以 既美观又不妨碍游人路线为原则,在高度上不 可遮住出入口的视线。
(1)、依花材分类
盛花花坛:也叫花丛式花坛,主要由观花草本 植物组成,表现盛花时群体的色彩美或绚丽的 图案景观。可由同一种花卉的不同品种或不同 花色的多种花卉组成。
模纹花坛:主要由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兼 美的植物组成,表现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 饰纹样,主要有毛毡式花坛,浮雕花坛和彩结 花坛等。
主体花坛:花坛向空间伸展,具有竖向景观, 是一种超出花坛原有含义的布置形式,它以四 面观为主。包括造型花坛、标牌花坛等形式。
造型花坛是用模纹花坛的手法,运用五色草或 小菊等草本植物制成各种造型物,如动物、花 篮、花瓶等,前面或四周用平面装饰。
标牌花坛是用植物材料组成竖向牌式花坛,多 为一面观赏。
毛毡花坛是由各种观叶植物组成的精美的装饰 图案,植物修剪成同一高度,表面平整,宛如 华丽的地毯;
浮雕花坛是依花坛纹样变化,植物高度不同, 部分纹样凸起或凹陷,凸出的纹样多由常绿小 灌木组成,凹陷面多栽植低矮的草本植物,也 可以通过修剪使同种植物因高度不同而呈现凸 凹,整体上具有浮雕的效果;
彩结花坛是花坛内纹样模仿绸带编成的绳结式 样,图案的线条粗细一致,并以草坪、砾石或 卵石为底色。
色彩设计中还要注意其他一些问题:
① 一个花坛配色不宜太多。一般花坛2~3种颜色, 大型花坛4~5种足矣。配色多而复杂难以表现 群体的花色效果,显得杂乱。
龙柏等。花坛的边缘也常用矮小的灌木绿篱或 常绿草本作镶边栽植。如雀舌黄杨、紫叶小蘖、 葱兰、沿阶草等。
具体来说,几种花坛设计如下:
盛花花坛的设计 1、植物选择 一二年生花卉为花坛的主要材料,其种类繁多,
色彩丰富,成本较低。球根花卉也是盛花花坛 的优良材料,色彩艳丽,开花整齐,但成本较 高。 适合作花坛的花卉应株丛紧密、着花繁茂。理 想的植物材料在盛花时应完全覆盖枝叶,要求 花期较长,开放一致,至少保持一个季节的观 赏期。如为球根花卉,要求栽植后花期一致, 花色明亮鲜艳,有丰富的色彩幅度变化,纯色 搭配及组合较复色混植更为理想,更能体现色 彩美。 不同种花卉群体配合时,除考虑花色外,也要 考虑花的质感相协调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具 体的花卉植物见表4-1-1。
2、色彩设计 盛花花坛表现的主题是花卉群体的色彩美,因
此一般要求鲜明、艳丽。如果有台座,花坛色 彩还要与台座的颜色相协调。其配色方法有: ①对比色应用:这种配色较活泼而明快。深色调 的对比较强烈,给人兴奋感,浅色调的对比配 合效果较理想,对比不那么强烈,柔和而又鲜 明。如堇紫色+浅黄色(堇紫色三色堇+黄色三 色堇、霍香蓟+黄早菊、荷兰菊+三色堇),绿 色+红色(扫帚草+星红鸡冠)等。 ②暖色调应用:类似色或暖色调花卉搭配,色彩 不鲜明时可加白色以调剂。这种配色鲜艳,热 烈而庄重,在大型花坛中常用。如红+黄或红+ 白+黄(黄早菊+白早菊+一串红或一品红、金盏 菊或黄三色堇+白雏菊或白色三色堇+红色美女 樱)。 ③同色调应用:这种配色不常用,适用于小面积 花坛及花坛组,起装饰作用,不作主景。
(一)、花坛
花坛的最初含义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 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 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 一种花卉应用形式,它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 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其装饰效果。
1花坛的类型
现代花坛式样极为丰富,某些设计形式已远远 超过了花坛的最初含义。目前花坛可按下述分 类。
第四章 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种植方式 种植类型
第一节种植方式
一、 规则式——整齐、庄严、雄伟、开朗 讲究对比:形的对比、姿态的对比 二、自然式——宁静、深邃、活泼 布局上讲究步移景异、应用框景、夹景、
障景、对景、借景手法 三、混合式
第二节种植类型
花卉的配置与应用
在园林绿地中,除了乔木、灌木的栽植和建筑、 道路及必须的构筑物以外,还需种植一定量的花 卉,使其整个景观丰富多彩。因此,花卉、草坪 及地被植物等是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园林 中,花卉常被布置成花坛、花境、花丛、花台等, 一些蔓性花卉还可装饰柱、廊、篱及棚架。
现代花坛常见两种类型相结合的花坛形式。例 如在规则或几体形植床之中,中间为盛花布置 形式,边缘用模纹式,或在主体花坛中,中间 为模纹式,基部为水平的盛花式等。
(2)、依空间位置分类 平面花坛:花坛表面与地面平行,主要观赏花
坛的平面效果,包括沉床花坛或高出地面的花 坛。 斜面花坛:花坛设置在斜坡或阶地上,也可以 布置在建筑的台阶两旁或台阶上,花坛表面为 斜面,是主要的观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