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

合集下载

制造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制造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化作 为 “ 以信 息化推动 工业化 ”的突破 口。当前 , 由科技 部 牵 头 组织 实 施 的 “ 造业 信 息 化 工 程 ” 制 已在全 国各省 市多 家企 业 全面推 行 ,并正 向纵 深
发展。
1 制造 业信 息 化 评 价 的研 究 现 状 近Βιβλιοθήκη 来 ,世界各国都有许多学者在从事信息
作者简介:潘文文 ,南京人 口管理于部学院工商系讲师 ,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管理信息化 、供应链管理等。

l2 — 3
第 4期 ( 第 20 ) 总 1期 2 1 年 4月 01
工 业技 术经 济
0I lo n u tilT c n lgc lF )o c tma fI d sra e h oo ia  ̄ n mis
N . G nrl o20 o4( eea,N .1)
Ap . 0 r2 1 1
建方法 进 行 了研 究 。 吕新生 、李 林 [ 编 制 了 针对 ] 安徽 省制 造 业 信 息 化 示 范 企 业 的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综合 评价 ,必须 将 部分 反 映 制造 业 信 息化 基 本 特 点的定 性指 标定 量 化 、规 范 化 ,为采 用 定 量评 价
化测 评 提 供 参 考 。
[ 关键词 ] 制造业信息化
指标 体系 特 尔菲法 A 法 j
D 1 9 9ji n 1 3 —9 0 2 1 .40 3 OJ 03 6 /. s .0 4 1X.0 10 2 : s
[ 中图分类号]16 . ( 7 24 0 文献标识码)A
级 阶段 ,虽然 已有一 些 制造 业 信息 化评 价 方 面研 究 ,但 还未形 成一 套较 系 统 的评价 指标 体 系 。为 此 ,本文依 据指 标体 系 的构 建思 路 和原 则 ,研 究 制造业信息化 评价 指 标体 系 ,并 以江苏 省 为例 进 行应 用检验 。

企业信息化人才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企业信息化人才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崔 杰 , 2
(. 阴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1淮 江苏 淮安 2 30 ; 20 1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南京 2 0 1 ) 10 6
[ 摘 要] 信息化人才的绩效评价是企业培养与管理人才的核心工作。 针对信息化人才绩效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
问题 , 在分析现有 求解方 法不足的基础上 , 出了一种新的权 重确定方法。算例分析表 明该新 方法是 简单 、 提 有效的 。
同时考虑项 目的财务风险。在进行财务风 险分析过程中, 动态投资回收期是指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的情况 本文使用一种综合当量系数 ,这是 因为作为一项管理工 下 , 目投资建成后多长时间收回投资额 ( 项 本项 目还要考 程 ,R 项 目有一个完善的过程 ,因此在考虑风险因素的 EP 虑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在不知道项 目寿命期的情况下 , 基础上 。 , 纳入项 目生命周期 的因素 , 然后 根据 当量系数法 以此方法评价项 目的可行性比净现值法更好c 7 ] 。 使用无风险收益率进行折现。 表5 项 目现金 净现 值累计 值 单位: 万元 此外 , 本文基于预计利润及现金流量表 年 度 O 1 2 3 4 5 6 的 E P项 目可行性分析方法 . R 不仅计算了项 项 目收益 增 量 ( 现金 ) 值 现 2 04 2 1 8 7 . 5 . 51 94 目的净现值 ,还计算了项 目的内含报酬率和 7 .3 7 . 207 254 2 . 1 . 0 7 41 68 1 项 目费用 增 量 ( 现金 ) 值 0 7 . 5 . 现 8 0 54 7 3 4 3 . 75 5 5 4 2 96 3 . 3 . 3 2 动态投资回收期 ,作为项 目可行性评价的参 项 目现金 净 现 值 累 计 一 0 6 5 4- 8 . 1 85 72 3 . 8 . 8 o- 0 . 3 73 - 5 . 5 .52 48 3 90 0 6 9 8 ≤ 考依据 。 投资回收期 尸= 累计净现值开始 出现正值 的年份一 + 1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产品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的不同、企业规模的不同、建设阶段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建设需求。

与传统的建设项目评估相比,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其评估方法要比传统建设项目复杂得多。

•不同之处表现在:o A、信息系统价值评估的很多指标难以量化;o B、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o C、信息系统的价值具有长期效应,还存在很多隐性效益;o D、信息系统的技术含量高,而且目前缺乏严格的项目建设的监理机制,因此又增加了评估的难度。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1)企业信息化建设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业务流程重组,有利于组织结构优化,有效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竞争范围,激发生产、技术创新.推动研发项目进展,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竞争,加速企业发展。

(2)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迎接加入WTO后所带来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

加入WTO以后,企业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与国际经济接轨。

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3)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建立了信息门户。

这些“门户”让拥有它的企业能够及时的掌握行业动态、市场变化,从而迅速做出反应,抓住占领市场的先机。

这些门户已经超出r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概念,已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两大应用的结合点:这些门户对高科技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必将会带来信息时代技术革命的飞跃。

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构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构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构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填空题 4.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设计包括: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______、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案设计。

A.建模设计B.总体框架设计C.建模与总体框架设计D.规划系统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构建2.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应注意制度的科学性和______。

A.全面性B.严密性C.完整性D.可发展性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构建3.企业信息化的标准规范的内容包括:数据元素标准、______、信息技术支撑标准、规范实施的方法论。

A.编码标准B.信息标准C.优化标准D.安全标准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构建4.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效率原则、______、灵活性原则、因事设岗与因岗定编原则。

A.高效原则B.科学原则C.节约原则D.精简原则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构建5.预算制度是______中的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与技术。

A.组织B.组织营运C.营运D.管理体制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构建6.______是预算管理的核心。

A.预算目标B.预算方法C.预算控制D.差异分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构建7.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来说,先要进行______,然后来确定一套切合系统需要的计算机系统。

A.系统分析B.系统规划C.系统设计D.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构建多项选择题8.信息技术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基本准则:适用性原则、______原则、______原则、适当开放性原则、可升级性和服务性原则、______原则。

A.成熟性B.测试性C.可操作性D.可靠性E.性能价格比最大化正确答案:A,B,E 涉及知识点: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构建9.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基于目标的培训需求分析、基于______的需求分析、基于______的需求分析、基于个体因素的需求分析。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Vo . No 2 1 8, .
A r2 0 p. 0 6
企 业 信 息 化经 济 效 益评 价指 标 体 系研 究
汪 勇 , 严 红 李林 峰
(. 1 武汉科技 大学 管理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0 8 ; . 30 1 2 武汉理_ 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湖北 武汉 4 0 6 ) 30 3
摘要 : 科学的评价 指标 体 系是企业信 息化 经济效益评价 的前提 , 本文分析 了已有 的指标体 系存在 的不足 , 设计
了一套新 的指标体 系, 解决 了固定指标权 重和行 业适应 性差的 问题 , 用 B 利 P神 经 网络 处理非线性 复杂 系统
问题 的能力, 究 了指标值的量化处理方法和权 重的动态调 整 , 研 为企业信息化 经济效益的评价提 供 了客观的
际上在有信息化建设项 目的企业 中, 又有多少企
平测评指标方案, R C的信息社会指数、 如 O 欧盟 的电子欧洲指标体系 、 P C的电子商务评估指 AE 南等… 。我国信息产业部已研究并发布了《 国家
业真正用效益指标或标准来衡量本企业信息化水
平的高低?又有 卷第 2 期
20 0 6年 4月
武汉科技 大学 学报 ( 会科学 版 ) 社
J f h nU i f c. T c . S c l c neE io ) .o a n.o i& eh ( oi i c dt n Wu S aS e i
p s nomaiain i r eifr t t .T i p p ra ay e ed fcsw t h xs n n e ytm ,a dp ee t an w id x z o hs a e n lzst ee t i tee it t d xsse h h e i n rs ns e e n sse ,w ih h ssle h rbe fs t n e ih n o ra a tbly U ig B e rln t r ytm hc a ov d tep o lmso t i id xweg t d p o d pa it. sn P n ua ewok ac a i

ERP软件测评指标及评定细则

ERP软件测评指标及评定细则

ERP软件测评指标及评定细则引言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软件是管理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的重要工具。

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的ERP软件选择,因此对这些软件进行测评和评定就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ERP软件测评的指标及评定细则,为企业在选择与实施ERP软件时提供参考。

1. 功能性指标在选择ERP软件时,功能性是考虑的首要因素。

下面列举一些关键的功能性指标:1.1 系统集成能力•ERP软件提供的功能是否能够集成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和数据。

•是否可以实现与其他企业软件(例如CRM系统)的无缝集成。

1.2 业务流程管理•是否提供全面的业务流程管理功能,以支持企业的核心业务。

•是否能够自定义业务流程,以适应企业特定的需求。

1.3 综合报表和数据分析•是否提供各种报表和数据分析工具,以满足企业对数据的分析和决策需求。

•是否支持自定义报表和数据可视化。

1.4 供应链管理•ERP软件是否具备供应链管理功能,包括采购、物流、库存管理等。

•是否能够协调和优化企业的供应链活动。

2. 可用性指标除了功能性外,ERP软件的可用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可用性指标:2.1 用户界面友好性•ERP软件的用户界面是否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是否提供可自定义的界面和布局。

2.2 学习曲线•新员工是否能够快速学会使用ERP软件。

•是否提供在线帮助文档和培训教程。

2.3 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ERP软件是否稳定运行,不存在频繁崩溃或数据丢失等问题。

•是否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维护团队。

2.4 移动端支持•ERP软件是否提供移动端应用,以便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系统。

3. 安全性指标对于企业来说,数据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安全性指标:3.1 权限管理•ERP软件是否提供细粒度的权限管理,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敏感数据。

•是否能够记录和追踪用户操作。

3.2 数据备份和恢复•ERP软件是否提供自动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功能。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作者:孙璐陶福平董毅明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3期摘要:分析现存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和不足,根据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提出了基于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信息系统实施的影响因素、企业信息测评体系等理论的企业信息化评价一级指标体系框架。

为今后建立多层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1.引言信息时代,由于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比,决定了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位置。

目前,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又普遍存在着信息化投资产生不了合理回报的现象,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如何科学衡量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对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估,使企业了解自身信息化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激励企业向更高的成熟度迈进。

2.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在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对这个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成熟度则指明了这种能力的大小。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是国内学者近几年提出的关于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新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由左美云等人提出的信息化成熟度模型(1nformation Maturity Model,IMM)[1]。

该模型便于实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组织必须一步步去实施的步骤,而仅仅是一个个状态的反应和描述。

3.企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存在着供需脱节的局面。

一方面有关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另外一方面企业在进行信息化项目验收和评价信息化水平时又苦于寻找不到合理的、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目前指标体系存在以下不足:3.1缺乏可操作性。

较多的指标体系是沿袭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整体信息水平测度体系,[2],若直接套用过来,可能不利于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推进和管理。

3.2缺乏理论基础。

现有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最大的问题在于提出这些指标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和合理的模型支撑[1]。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目的性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性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

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

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三、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可以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

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

基本指标具体填报内容,见《企业信息化基本数据采集表》(另发)。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1.信息化重视度(分)(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的级别设置:a)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CIO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计算方法:a)项得0分,则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将a)和b)的得分相加。

(3)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a)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得0分b)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得0分计算方法:将a)和b)得得分相加。

东莞市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东莞市制造 业特点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造 业 信 息 化 工 程 重 大 项 目管 理 办 公 室 以 “ 业 企
信 息化基本指标 ”为基础 ,结合制造 业特 点对 “ 心 业 务 流 程 信 息 化 水 平 ”指 标 进 行 了具 体 核 化,发布 了 《 制造业信 息化指数 构成方案 》 , 包括 “ 制造业信 息化企业 指标 ”和 “ 制造业信 息 化 环 境 指 标 ”两 部 分 。该 指 标 体 系 在 我 国具 有权威性 ,对我 国制造 企业信 息化建设 和宏观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从字面上看是一个检验 的体系 ,而 事实上 更重要 的是 一个企业信 息化 建 设 的指 导 体 系 。适 用 的信 息化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可 以为 政 府 进 行 科 学 决 策 提 供 支 撑 依 据 、帮 助 企业 诊 断 信 息 化 建 设 中 的不 足 、 引领 企 业 更 准 确 地 理 解 信 息 化 的 内涵 ,进 而 不 断完 善 、改 进
维普资讯
第 1 卷 第4 5 期 20 0 8年 8月
J OURN AL OF DONGGU AN NI U VERS TY FTECHN OLOGY I O
东 莞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Vo.5No4 1 1
Au g. 2 008
和提 高 。 在 企 业 信 息 化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研 究 方 面 ,
建设 在 政 府 部 门 的大 力 推 动 和 企 业 的积 极 参 与
下 已取得显著进步 ,但 各企业信 息化建设到底
已达 到 了一 个 什 么 样 的 水 平 ,存 在 哪些 优 势 和 薄弱环节 ,这 需要进 行科学 的测评 。本 文拟通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随着我国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国家统计局从1996年就对信息化综合评估指标进行研究,相继了信息化水平总指数Ⅱ和信息化评估指标ⅡE等。

国家统计局经过多年对信息化评估指标的研究,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指数IDICN来进行分析与评估信息化水平。

目前,企业信息化传统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库存资金占用率(%)、资金运转效率(次/年)、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等6部分21个指标组成。

该指标体系包括信息化重视度(分)、学习的电子化水平(分)、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决策信息化水平(分)、网络性能水平(分)、计算机联网率(%)、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分)、网络营销应用(%)、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人力资源指数(分)、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分)、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企业财务决算速度(日)、增长指数等,这些指标能较客观地全面地评价传统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状况。

二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信息化作为战略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云计算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出现,传统指标评估体系不能全面地评估云计算模式下的湖南企业信息化水平,决策管理者急需构建新模式下的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在郭春丽等研究论文基础上,添加及更新了17项云计算信息化水平指标,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湖南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从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得分来评估湖南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和水平。

上述指标较全面地包涵了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各方面情况,如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企业经营信息化水平、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应用能力、企业信息化响应速度、企业绩效、信息技术对决策的支持状况、企业信息化安全水平等方面,可帮助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较真实地全面的测量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
作者: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2年10月22日本文选自:中国计算机用户-赛迪网
2002年10月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正式推出了中国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以全面评估中国境内各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

该体系第一次将“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要求以评价指标的形式落到实处,并第一次提出从效能角度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咨询,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本刊从《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摘录了部分内容,以供参考。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旨在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该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三部分组成。

基本指标是反映信息化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指标,是对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的标准化客观定量分析,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

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内容如表。

该体系第一次提出把“效益指数”作为评测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基本指标计算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总分计算方法:I=∑(Pi*Wi),I表示指标体系的总得分;Pi表示第i个指标的得分,各指标的满分都是100分;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所有指标权重的和为100%。

权重表将基本指标划分成5个大类,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

每一类的权重设计为:战略地位:10%;基础建设:20%;应用状况和效益指数:50%;人力资源:15%;安全:5%;各个指标的具体权重,以权重表(另发)形式落实。

二.重点效益指数计算方法:
1. 库存资金占用率(%):
数据采集的跨度不得超过3年。

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全部流动资金;
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的计算方法为:
指标分值: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80%以上得100分,降低60%以上得80分,降低50%以上得60分,降低20%以上得20分,降低20%以下得0分。

2. 资金运转效率(次/年):数据采集的跨度不得超过3年。

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增长幅度的计算方法为:
指标分值为: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是原来的5倍以上得100分,3~5倍得80分,2~3倍得60分,1~2倍得20分。

3. 企业财务决算速度(日):此项指标考察企业实现一次完整的虚拟财务决算所需要的时间。

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实现24小时以内完成决算为100分;1日至10日为80分;10日至20日为60分;20至30日为30分,30日以上为0分。

4. 增长指数:本指标为综合考核指标,是根据现阶段对信息化的认识制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本指标考察企业自身销售收入的增长比率、企业自身利润的增长比率、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增长比率、行业平均利润增长比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企业自身发展变化的考察,以及与同期行业状况的比较,判断企业信息化在相关方面带来的影响。

计算方法:
增长指数=K1×
+K2×+K3×企业自身的销售收入增长比率+K4×企业自身利润的增长比率;
K1、K2、K3、K4为各项的系数,具体数值以另发的形式落实。

考察期限为近3年,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的,可以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

效益指标和评议指标
为了反映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在基本指标测评之外,由专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企业信息化补充指标”和“企业信息化评议指标”的相关工作。

企业信息化补充指标是在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基础上,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特点,以标杆库和标杆值为参照,以信息化实效为评价目标的效能评价指标,形成对企业信息化实效的定量分析结论。

企业信息化补充指标由适宜度和灵敏度两大类指标构成。

适宜度指标包括:战略适宜度、投资适宜度、应用适宜度、资源匹配适宜度和组织与文化适宜度。

灵敏度指标包括:信息灵敏度、管理运行灵敏度和对外反应灵敏度。

适用于企业自测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定级。

企业信息化评议指标是对影响企业信息化实效的特殊非定量因素进行判断的评价指标,以此形成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定性分析结论。

由评价实施机构中的专家咨询组进行评价。

具体测评实施,依据《国家信息化评价规则》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