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合集下载

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案

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案

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不仅是对过去几十年持续努力的回报,也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验证。

在这个教案中,我将详细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巨大成就,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1.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097亿元,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包括高铁、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

这些成就不仅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2.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生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

全国范围内的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健康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同时,国家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3.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

从最初的引进消化吸收,到如今的自主创新,我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例如,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和探月工程,奠定了我国在太空科技领域的地位。

4.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全球治理,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

这些倡议为推动全球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支持。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民生、科技、国际地位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和不懈努力。

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就,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成就初中历史教案

改革开放成就初中历史教案

改革开放成就初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 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的了解。

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 改革开放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学生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改革开放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二、讲解改革开放的成就(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如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讨论改革开放的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如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国际地位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10分钟)1. 教师介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如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等。

2. 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和生活发生变化的情况,撰写一篇小论文。

2. 学生可以参观一些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成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让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认知。

教学小讲课教案7篇

教学小讲课教案7篇

教学小讲课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学小讲课教案7篇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编写教案是教师规划教学活动的关键步骤,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课堂,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学小讲课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及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2.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评价(1)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1)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表现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点拨]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思考1] 有人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有人却认为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提示:不矛盾。

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以及“文化大革命”动乱,我国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大班祖国的重大成就 教案及反思

大班祖国的重大成就 教案及反思

大班祖国的重大成就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大班祖国的重大成就【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祖国的重大成就;2. 培养学生从自身感受、实事求是的态度,主动探究和思考祖国的成就;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述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祖国的重大成就。

难点:如何让学生对祖国的成就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听、说、看、做、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图片、PPT等。

【教学过程】:Step1:热身环节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祖国做过的伟大成就。

2、播放国庆阅兵的视频,感受祖国在各个方面的成就。

Step2:新课展示教师用大屏幕播放大班祖国的重大成就的PPT,用颜色鲜明、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

Step3:学习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祖国做过的伟大成就,并让学生讨论、分享成就背后的故事。

2、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认识祖国的成就,并将感受写在学习卡上。

3、将学习卡贴上“祖国的重大成就”板块。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有什么责任和义务保护这些成就。

Step4:课堂总结学生代表进行总结,回顾祖国的重大成就。

【教学反思】:1、教学中应结合教材、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深刻知道祖国的成就。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率先树立踏实稳健、负责任的态度,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祖国的成就。

3、课堂教学中,多采用讨论、分享、思考等方式,不同形式的交流能够让学生更快捷地掌握知识,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4、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喜欢学习。

【K12学习】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K12学习】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3、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4、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2、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介绍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教学过程导课:1、展示一些列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图片让学生感受新课一、教师出示科技一览表,学生看书完成领域时间成就意义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计算机生物技术二、学生重点介绍以下成就1、两弹一星2、载人飞船——延伸到“神六”3、袁隆平和杂交水稻4、计算机和生物工程教师点评。

三、学生讨论:新中国政府的科技战略1、两弹一星战略2、863计划3、载人航天工程4、科教兴国战略小结: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小结,一是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习题反馈:见和评价手册教学后记:。

高中历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高中历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

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稻对人类的贡献用2、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培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新中国科技发展概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引言部分,了解两个问题: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B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主要领域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新品种研究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决策:发展________,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

(2)背景及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课中练〗(1)我国第一颗原子弱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2)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世界和平B 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C 打破美苏核垄断D 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环境(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载人航天技术A.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国庆节的知识教案(精选20篇)

国庆节的知识教案(精选20篇)

国庆节的知识教案(精选20篇)国庆节的知识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庆节的知识教案(精选2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庆节的知识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10月1日是我们国家的国庆节。

2、初步了解我国建国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

3、激发幼儿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1、"开国大典"、"祖国新貌"、"大阅兵"的记录片片段。

2、手工材料:彩色皱纸、浆糊、剪刀等供制作、布置环境用。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氛,知道国庆节。

师:这几天我们的周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鲜花、彩旗?为什么很多地方都挂上了五星红旗?师:国庆节是几月几日?这是个什么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会举行一些什活动?我们为什么要过国庆节?2、组织幼儿观看影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国庆节的意义。

⑴ 观看"开国大典"片段,教师边看边讲。

⑵ 观看"祖国新貌"和"大阅兵"片段。

让幼儿了解我国建国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更新,国防科技的发展,激发幼儿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⑶ 提问:影片里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有哪些新式的武器?有了新式的武器可以怎样?⑷ 教师进行小结: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纪念日,称为"国庆节"。

每年国庆节祖国各地都要组织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来展示新中国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组织幼儿为国庆节制作装饰物。

国庆节的知识教案2活动目标:1、知道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生日,理解国庆节的含义。

2、通过资料和相互交流讨论,知道一些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了解维吾尔族、藏族等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

3、感受国庆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活动准备:生日蜡烛一支一些民族风格的歌曲或乐曲,如《祝你生日快乐》、《青藏高原》、《掀起你的盖头来》少数民族图片活动过程:1、通过《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引出国庆在歌声中,教师吹灭蜡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一、生物技术——生物科学(1)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

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2)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 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5)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8)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

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

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大型计算机(19)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

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21)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

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

“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22)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激光技术(23)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24)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

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两弹一星(28)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

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30)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

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

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33)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六、能源技术——核能的和平利用(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

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

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38)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

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青藏科学考察(44)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

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45)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

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

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

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48)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50)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

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