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标签制作实训系统
RFID实验

2.3 信号耦合与应答器供电 (1) 信号耦合:
根据射频耦合方式的不同,RFID系统的信号耦合 方式分为电感耦合(磁耦合)方式和反向散射耦合(电 磁场耦合)方式两大类。
具有很小作用距离(典型值在lcm之内)的射频识别系统称
之为紧耦合系统。为了正常工作,必须把这种系统的应 答器插入阅读器中,或者是放置在一种事先规定的表面 上。紧耦合系统不仅可采用电感式耦合,也可采用磁场 式耦合。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工作在从直流到30 MHz
振荡器是用于产生周期性振荡信号的电路。对于振
荡器的输出信号,应该由以下指标来衡量:一是频率, 即频率的准确度与稳定度;二是振幅,即振幅的大小与 稳定性;三是波形及波形的失真;四是输出功率,要求 该振荡器能带动一定的负载。按照选频网络性质分为LC 振荡器和RC振荡器。
2.1.1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这种电路的LC并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感有首端、中
1A 1 1Y 2 2A 3
2Y 4 3A 5 3Y 6 GND 7
14 VCC 13 6A 12 6Y 11 5A 10 5Y
9 4A 8 4Y
不带负载时振荡电路输出的电压峰峰值可达4~10V
,在不添加任何中间电路的情况下很容易驱动末级功放 。如果电路没有振荡,可以在C5上并联一个可调电容,
调节可调电容使其振荡,用示波器可以看到稳定的方波 信号。波形虽然不是标准的正弦波,但经过末级功放的 选频网络可将波形还原成正弦波。
合,目前,在市场上所提供的射频识别系统中至少有 90%都属于电感(磁)耦合系统。
作用距离大于l m的射频识别系统称之为远距离系统。所
有远距离系统都是采用电磁波方式工作在超高频和微波 范围内。这类系统根据其物理功能原理被称之为反向散 射射频系统。还有一些工作在微波范围的远距离系统采 用的是表面波应答器。
rfid实训报告

rfid实训报告一、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传感器实现信息的读取和写入。
本报告旨在总结与分析团队在RFID实训课程中的学习成果,详细介绍实训过程、所使用的设备与软件,以及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二、实训过程1. 实训目标及准备工作在开始实训之前,团队明确了实训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同时,我们对所需设备和软件进行了调研和采购,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2. 实验一:RFID工作原理及硬件配置在这一实验中,我们详细学习了RFID工作原理,并了解不同类型的RFID标签和阅读器。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如何配置RFID硬件。
3. 实验二:RFID标签编程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编程软件对RFID标签进行编程,并实现标签读写功能。
通过编程,我们能够为每个标签分配唯一的序列号和数据。
4. 实验三:RFID应用与案例研究这一实验环节中,我们研究了RFID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如供应链管理、物流跟踪等。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
5. 实验四:RFID系统性能测试在这一实验中,我们测试了RFID系统的性能,包括读取距离、标签识别速度和抗干扰能力等。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6. 实验五:RFID系统集成在最后一个实验中,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搭建了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
我们实施了系统集成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一的结果分析通过对RFID工作原理和硬件配置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RFID 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了正确配置硬件设备。
2. 实验二的结果分析在RFID标签编程实验中,我们成功实现了对标签的编程和数据读写功能。
这使得标签能够存储和传输特定的信息,提供更多的应用可能性。
RFID应用实训套件系统

¾ 按键:8 个以上功能按键 ¾ Zigbee 扩展:CC2530 芯片
电 ¾ GPRS 扩展(可选) 斯 3.2 软件部分
系统支持 125K ID、ISO14443、ISO/IEC 15693 (ISO18000-3)、 ISO18000-6C 标准协议。这些部
RFID 应用实验室系统
北京奥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¾ 协议 ANTICOLLISION 命令实验 ¾ 协议 SELECT 命令实验 ¾ 协议 HALT 命令实验 ¾ 协议 CRC_A、CRC_B 编码实验 ¾ ISO/IEC14443 协议标签读写实验
5.2.4 超高频 ISO18000-6C 部分,基于 R2000 实现
桌面应用程序,把各个接口数据转为 TCP 协议连接到服务器,按规定的协议和流程进行通讯。
京 电 四、 RFID 电子标签 北 斯 从读写器设备到电子标签全面学习,从而熟悉整个射频技术,配备一本 RFID 电子标签手册,
深入电子标签内部构造,组成。
尔 详细介绍请查看附件“RFID 电子标签手册.pdf” 奥 子 五、 实验资源 京 电 5.1通信基础实验
奥尔斯电子 子 物联网工程专业 京 电 RFID 应用实验室建设方案 北 京奥尔斯 电子 北京总部: 北 斯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7 号韦伯时代中心 C 座 1708
电话:010-88578056/66 传真:010-88578056-608 Email:support@
京 电 ISO15693,ISO14443;UHF 超高频工作在 915MHz,支持 ISO18000-6B/6C. 3.1.4 ZACTIVE RFID 部分
北 斯 协议栈 符合 ZigBee 2007 或 ZigBee PRO 规范,可电池供电,可实现无线通信节点的动态组网及传感数 尔 据采集传输。 传感模块 奥 子 温度传感器:量程:-20℃~+130℃;分度:0.1℃; 湿度传感器:量程:0~100%,分度:0.1%; 光照度传感器:量程:0~10000lx,分度:1 lx; 京 电 串口控制 1 组,DB9 公头,1200 至 115K 波特率,支持双向 RS-232 通信,支持 RTS/CTS 硬件握手及奇偶 北 斯 校验。 继电器控制 3 组 24V AC/DC@0.5A 长开触点,带瞬间电压抑制。 尔 3.1.5 CORTEX-A8 嵌入式模块 奥 ¾ CPU:ARM Cortex-A9 1G,双核 ¾ DDR:256M ¾ FLASH:256M 京 ¾ 以太网:100M Ethernet controller ¾ SD: cardSD 卡控制器 北 ¾ SDIO:无线网卡和蓝牙 ¾ USB: HOST 2 个以上
rfid实训报告

rfid实训报告1. 简介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频率识别和追踪物体的技术。
它由一对射频器件组成,包括一个读取器和一个标签。
读取器通过无线电信号与标签进行通信,从而获取标签上存储的信息。
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物流、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零售业等。
2. 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RFI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RFID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将能够理解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并掌握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和使用技巧。
3. 实训内容3.1 RFID系统组成一个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读取器(Reader)、天线(Antenna)和标签(Tag)。
读取器通过天线与标签进行通信,从而读取标签上存储的信息。
在实训中,我们将会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读取器、天线和标签,并将它们组装起来搭建一个RFID系统。
3.2 RFID系统搭建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读取器和天线的位置,以确保能够准确地读取标签上的信息。
然后,我们将标签贴在物体上,并将天线与读取器连接起来。
此外,还需要对读取器进行相应的配置,以便与标签进行通信。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就能够搭建起一个RFID系统,并准备进行实际的应用测试。
3.3 RFID系统调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读取器无法读取标签上的信息、读取距离过短等。
通过对RFID系统进行调试,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在实训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调整读取器的功率、优化天线的位置,并使用相关工具进行调试和故障排除。
4. 实训效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将深入了解RFI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独立搭建和调试RFID系统。
掌握这些技能将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本次实训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与同学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RFID技术。
5. 总结RFID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实现物体识别和追踪的先进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rfid实训报告

rfid实训报告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逐渐在各行各业应用开展。
本文将以RFID实训为主题,探索RFID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其在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一、RFID技术的原理RFID技术利用电磁波通过无线方式实现物体的自动识别和数据传输。
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RFID标签、读写器和中央数据库。
RFID 标签内部包含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芯片用来存储和处理数据,天线用于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读写器则通过天线向RFID标签发送电磁波信号,并接收从标签返回的响应信号。
中央数据库用来存储和管理来自各个标签的数据。
二、RFID技术的应用场景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物流管理在物流行业中,RFID技术可以通过标签精确追踪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在物流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使用RFID读写器,可以实现自动化记录货物进出库的时间和位置,并通过网络上传至中央数据库,从而方便管理者实时掌握物流情况。
2. 仓库管理RFID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仓库管理中。
每个货物都附带一个RFID标签,仓库管理人员可以通过RFID读写器快速扫描并记录货物的进出库信息。
这不仅提高了仓库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减少人为错误。
3. 超市购物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超市购物体验的改进。
如果每个商品都带有一个RFID标签,消费者只需要将购物车推过RFID读写器,系统就能自动识别所有商品并计算总花费,避免了传统扫码购物的繁琐过程。
4. 动物追踪RFID技术在农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比如对家禽、牲畜等动物进行身份追踪。
通过在动物的耳标或体内植入RFID标签,饲养员可以精确记录动物的信息,包括疫苗接种情况、生长发育等。
这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动物健康管理水平。
三、RFID技术在实训中的应用在RFID实训中,学生需要掌握RFI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实践能力。
(整理)RFID设备应用实训.

RFID设备应用实训1. 实训一:RFID基础1.1实训项目1:人员身份识别测试1.1.1实训目的认识RFID识别基本应用原理。
1.1.2实训环境1.1.3实训步骤1.1.3.1安装“《MISD》RFID应用开发平台”在附带光盘中找到“光驱盘符:\安装文件\《MISD》RFID应用开发平台1.3.exe”安装文件如图1-5-1所示;图1-5-1《MISD》RFID应用开发平台安装文件双击“《MISD》RFID应用开发平台1.3.exe”文件运行,弹出“《MISD》RFID应用开发平台安装程序”界面,请点击“下一步”,如图1-5-2所示;图1-5-2 “《MISD》RFID应用开发平台安装程序”界面单击“下一步”,进入“许可协议条款”界面,出现如图1-5-3所示;图1-5-3“许可协议条款”界面请选择“我同意该许可协议的条款”及单击“下一步”,同意“许可协议”,进入填写用户信息界面,如图1-5- 4所示;图1-5-4 填写用户信息填写用户信息后点击“下一步”,进入选择“目的地文件夹”界面,如图1-5-5所示;图1-5-5 选择“目的地文件夹”“目的地文件夹”使用默认值即可,点击“下一步”进入“快捷方式文件夹”选项界面,如图1-5-6所示;图1-5-6 “快捷方式文件夹”选项界面“快捷方式文件夹”选项使用默认值即可,点击“下一步”进入“准备安装”界面,如图1-5-7所示;图1-5-7 “准备安装”界面确认无误后单击“下一步”,进入“正在安装”界面,如图1-5-8所示;图1-5-8 “正在安装”界面安装需要大概5-10分钟请耐心等待;安装已完成,如图1-5-9所示,最后点击“完成”结束本程序的安装。
图1-5-9 “安装完毕”界面点击“完成”按钮后安装程序会自动进入“MSXML 4.0 SP2 Parser and SDK”补丁的安装,如图1-5-10所示;图1-5-10 安装“MSXML 4.0 SP2 Parser and SDK”补丁界面点击“Next”,进入到“许可协议条款”选项界面,如图1-5-11所示;图1-5-11 “许可协议条款”选项界面请选择“I accept the terms in the License Agreement”选项并点击“Next”,进入填写用户信息界面,如图1-5- 12所示;图1-5-12 填写用户信息填写用户信息后点击“Next”,进入“选择安装类型”界面,如图1-12所示;图1-5-13 “选择安装类型”界面点击“Install Now”,开始安装,如图1-5-14所示;图1-5-14 “正在安装”界面稍等片刻,出现安装完成界面,点击“Finish”结束安装,如图1-14所示;图1-5-15 “安装完成”界面“《MISD》 RFID应用开发平台”全部安装完毕后,安装的目标位置文件夹结构如图1-5-16所示;图1-5-16 “《MISD》 RFID应用开发平台”文件夹结构文件夹及文件的相关说明如下:a).“MisdADO”文件夹:开发平台的核心文件b).“MisdRfid”文件夹:RFID中间件c).“新建工程模板”文件夹:新建工程项目的模板d).MisdRfidConfig.exe:中间件配置程序e).UpdateTools.exe:平台升级程序自动创建的快捷方式如图1-5-17所示。
RFID综合实验平台—方案

1、RFID综合实验平台(UI-RFID-A3G)1.1、系统简介RFID综合实验平台是针对物联网相关专业的RFID教学实验而开发的实验开发平台。
本平台包含了各种频段的RFID读写器开发板、多种常见RFID标签、RFID应用模块、嵌入式系统、PC软件系统。
这五部分构成完整的RFID体系,为学习RFID技术、了解RFID应用、开发RFID智能化设备提供了完整、优质的软硬件平台。
从本平台上,用户可以从零开始学习RFID的原理、射频芯片选择及电路设计、射频端程序开发、嵌入式RFID系统开发、Android移动开发、RFID应用系统设计等,实现入门从零开始、出师技艺精深的目标。
图 1.1 RFID综合实验箱第一层照片1.2、产品特色1.2.1、覆盖各种常用的RFID频段和ISO指令协议本实验平台支持低频125K、高频13.56MHz、超高频915MHz、微波2.4GHz四种RFID频段,支持ISO-15693、ISO-14443、ISO-18000-2、ISO-18000-6C等各种国际标准协议。
●低频125K读写器模块,工作在125KHz的频段,与常见ID门禁读卡器一样使用ISO18000-2协议,完全支持EM、TK卡及其它125K兼容ID卡片的操作。
和本实验平台所配智能门禁模拟系统协同工作,可以实现智能门禁仿真,进行智能门禁系统开发学习;●高频13.56M读写器模块,工作在13.56MHz频段,使用ISO 14443A协议,可以读取Mifare1 S50、Mifare1 S70、Mifare UltraLight、Mifare Pro等射频卡,是用途最广的RFID读写器类型;●超高频915M读写器模块,工作在902-928MHz频段,支持ISO18000-6C协议,输出功率可以调整,在小功率下连接小增益天线的情况下,可以稳定可靠读取1米距离范围内兼容EPC GLOBAL第二代(Gen2)标准和兼容ISO-18000-6标准的各种无源标签;●微波2.4GHz读写器模块,工作在2.400GHz-2.4853GHz,空中速率最大2Mbps、最多可同时识别200张标签。
rfid实训报告

rfid实训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射频识别技术(RFID)也逐渐成为各行各业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本文将对于我参与的RFID实训项目进行详细的报告,包括项目背景、实训目标、实施过程、成果和总结等内容。
1. 项目背景在现代物流、仓储、零售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中,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
RFID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识别,可以在不需要接触物品的情况下,对物品进行远距离的高效读写。
尤其是在物流行业中,RFID 技术可用于追踪货物、管理库存和加速配送等环节,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2. 实训目标本次RFID实训的目标是让学员们深入了解RFI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通过实践,提高学员们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 实施过程3.1 系统搭建首先,我们对RFID系统进行了搭建。
搭建RFID系统的主要环节包括硬件设备的选择与配置以及软件平台的搭建。
我们选择了符合实训需求的RFID读写器、标签和天线,并根据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同时,我们基于已有的RFID技术平台,进行了软件环境的搭建和配置。
3.2 RFID标签编码为了实现对物品的唯一标识和识别,我们需要对RFID标签进行编码。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RFID标签编码的基本原理和编码方式,并通过软件工具对标签进行编码。
编码过程中需要注意标签与物品的对应关系,确保标签信息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3.3 数据读写及管理通过RFID读写器与标签的互动,实现对标签信息的读取和写入。
我们学习了读写器的基本操作和指令,并通过实践掌握了数据读写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RFID数据的管理和存储方式,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等环节。
3.4 实际应用场景为了更好地理解RFID技术的应用,我们进行了多个实际场景的模拟应用。
例如,在仓储管理中,我们利用RFID技术对物品进行了追踪和定位。
在物流配送中,我们利用RFID技术对物品进行了快速的核对和验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RFID标签制作实训系统(UI-RFID-MTAG)
1.1、RFID标签基本概念
1.1.1、概述
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标签有两种: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芯片、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甚至有人以标签来指代RFID,由此可见标签在整个RFID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在实际广泛应用的RFID系统中,使用的标签其成本占整个应用系统成本的99%,甚至更高。
可见我们对标签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开展标签制作的课程设计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射频标签就是含有物品唯一标识体系的编码的标签。
这种唯一标识体系包括产品电子代码EPC、泛在识别号UCODE、车辆识别代码VIN、国际证券标识号ISIN、以及IPv6等等。
其中,产品电子代码(EPC)是全球产品代码的一个分支,它可以识别视野之外的目标。
电子产品代码并不仅仅是一个无线电波条形码,它包含著一系列的数据和信息,像产地、日期代码和其他关键的供应信息,这些信息储存在一个小的芯片中,利用标签,解读器和计算机的联网,生产者和零售商就可以随时了解精确的产品和库存信息。
目前,可供射频卡使用的几种标准有ISO10536、ISO14443、ISO15693和ISO18000。
应用最多的是ISO14443和ISO15693,这两个标准都由物理特性、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初始化和防冲突以及传输协议四部分组成。
1.1.2、标签种类
按照不同的方式,射频卡有以下几种分类:
1. 按供电方式分为有源卡和无源卡。
有源是指卡内有电池提供电源,其作用距离较远,但寿命有限、体积较大、成本高,且不适合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无源卡内无电池,它利用波束供电技术将接收到的射频能量转化为直流电源为卡内电路供电,其作用距离相对有源卡短,但寿命长且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2. 按载波频率分为低频射频卡、中频射频卡和高频射频卡。
低频射频卡主要有125kHz和134.2kHz两种,中频射频卡频率主要为1
3.56MHz,高频射频卡主要为433MHz、915MHz、2.45GHz、5.8GHz等。
低频系统主要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如多数的门禁控制、校园卡、动物监管、货物跟踪等。
中频系统用于门禁控制和需传送大量数据的应用系统;高频系统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读写速度的场合,其天线波束方向较窄且价格较高,在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中应用。
3. 按调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式(Active tags)和被动式(Passive tags)。
主动标签自身带有电池供电,读/写距离较远同时体积较大,与被动标签相比成本更高,也称为有源标签。
被动标签由阅读器产生的磁场中获得工作所需的能量,成本很低并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比主动标签更小也更轻,读写距离则较近,也称为无源标签。
主动式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被动式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来调制自己的信号,该类技术适合用在门禁或交通应用中,因为读写器可以确保只激活一定范围之内的射频卡。
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用调制散射方式,读写器的能量必须来去穿过障碍物两次。
而主动方式的射频卡发射的信号仅穿过障碍物一次,因此主动方式工作的射频卡主要用于有障碍物的应用中,距离更远(可达30米)。
4. 按作用距离可分为密耦合卡(作用距离小于1厘米)、近耦合卡(作用距离小于15厘米)、疏耦合卡(作用距离约1米)和远距离卡(作用距离从1米到10米,甚至更远)。
5. 按芯片分为只读卡、读写卡和CPU卡。
射频标签根据商家种类的不同能储存从512字节到4兆字节不等的数据。
标签中储存的数据是由系统的应用和相应的标准决定的。
例如,标签能够提供产品生产,运输,存储情况,也可以辨别机器,动物和个体的身份。
这些类似于条形码中存储的信息。
标签还可以连接到数据库,存储产品库存编号,当前位置,状态,售价,批号的信息。
相应的,射频标签在读取数据时不用参照数据库可以直接确定代码的含义。
射频标签的目的是使用一种统一标准的电子产品代码,使产品在不同领域都能被辨识。
1.2、射频标签课程设计内容和课设安排
标签设计的过程如下所示:
图1.1标签制作流程图
本制作实训具体课程设计内容和课设安排如下:
1.标签组成结构、工作原理;
2.标签芯片选型;
3.标签天线原理、天线理论设计;
4.标签线圈制作、测量和参数调整;
5.标签合成;
6.标签检测和读取。
图1.2标签信号检测
图1.3天线线圈测量1.3、系统构成
按每个课程设计3个班,每个班30人,每人2套配置。
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