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变成三个和尚的故事

合集下载

三个和尚的故事_故事大全

三个和尚的故事_故事大全

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三个和尚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三个和尚的故事原文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一个破庙,有一天,一个小和尚他来到庙里,看见庙里的水缸没水了,就挑来水倒满了缸,还给观音瓶子里加满了水,干枯的杨枝终于恢复了生机。

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高和尚。

他渴极了,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

小和尚让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他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

于是两个人抬着一只水桶去山下取水,抬水的时候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要不不在中间,两个人就推来推去,谁都不想多出一点力气。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

他也想喝水,但恰好缸里没有水了。

小和尚和高和尚让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放下水桶就立刻咕咚咕咚的大喝起来,两桶水被喝了个精光。

后来谁也不去挑水,从此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柳枝枯萎了。

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

结果老鼠打翻烛台,燃起了大火。

和尚们慌了神,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自然也就有水喝了。

《三个和尚》是根据中国民间改编而成的,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直至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的情节,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尚,与现实生活紧密。

三个和尚的故事三个和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一件事,如果没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

小朋友们不要向三个和尚学习,一定要有责任感,共同出力。

三个和尚的故事读后感这个故事,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合作、互相帮助。

在以前,人类的祖先,便是以团队为单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三个和尚》读后感_1

《三个和尚》读后感_1

《三个和尚》读后感《三个和尚》读后感1《三个和尚》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它讲述了三个和尚由挑水吃、抬水吃到没水吃后,经过一场大火的历练,最终每人都自觉分担打水的任务、共同获益的故事。

庙里原来只有一个和尚,他每天勤劳工作,挑水吃;后来又来一个和尚后,为公平,两人抬水吃;再后来,第三个和尚来了,由于大家都怕自己吃亏而不愿多干活,于是就没水吃了。

经过了一场大火,三个和尚共同面对困境,解决了危难,这使他们懂得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解决问题从而共同获益。

读了这篇__我感到:一、一个人没靠的,只有自己努力才会有饭吃。

二、两个人好商量,可以一起分担一件事。

三、人多了以后,大家想法不一样,如果都怕自己吃亏而互相推脱,就很难成事。

四、在重大灾难面前,人们为了生存会放弃个人私利,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困难。

五、只有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共赢未来。

《三个和尚》读后感2故事讲的是从前庙里有一个小和尚,他整天一个人忙里忙外,每天还要到山脚下挑水。

一天,庙里又来了一个大和尚,小和尚对大和尚说:“你去山下挑水吧。

”大和尚觉得自己比小和尚大,却要受他的指使,心里不服气,很不高兴地说:“我比你大,你怎么能让我一个人去挑水呢?咱们一起抬吧!”就这样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

又过了一些日子,庙里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好吃懒做,大和尚和小和尚都有意见。

胖和尚说:“有意见你们也别做呀!”这下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三个和尚渴了好几天。

一天晚上,庙里的老鼠也渴得受不了了,就跑到大殿里偷喝油,灯里得油撒了,引起了大火。

三个和尚被大火惊醒,他们齐心协力,从山下运水,最后终于把大火扑灭了。

从此,他们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和谐相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懒惰,不能斤斤计较,要团结协作,相互关爱,相互帮助。

《三个和尚》读后感3暑假里,我读了《三个和尚》这篇生动、有趣而又蕴含着深意的儿童故事后,我深深地被这个故事所吸引。

故事是这样的:从前,山里的寺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他每天都很勤劳得到山里的小河里挑水。

三个臭皮匠,三个和尚没水吃作文

三个臭皮匠,三个和尚没水吃作文

三个臭皮匠,三个和尚没水吃作文英文回答:Once upon a time, there were three carpenters and three monks who found themselves in a challenging situation they had no food or water. Let's explore how each group of three individuals dealt with this predicament.The three carpenters, being skilled in their trade, decided to utilize their woodworking skills to find a solution. They gathered branches and logs from the surrounding area and crafted a makeshift shelter. Using their tools, they carved out bowls and cups from wood and collected rainwater to quench their thirst. As for food, they foraged for berries and edible plants in the nearby forest. Despite their lack of water and food, the carpenters managed to survive by using their resourcefulness and craftsmanship.On the other hand, the three monks approached thesituation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They relied ontheir spiritual practices and beliefs to sustain themselves. They meditated and prayed, finding solace and strength in their connection with a higher power. Through their faith, the monks were able to endure the hardships of hunger and thirst. They believed that their spiritual nourishment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physical sustenance.中文回答:从前,有三个臭皮匠和三个和尚遇到了一个困境——他们没有食物和水。

团队合作的励志的故事

团队合作的励志的故事

团队合作的励志的故事成功有时候不是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团队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团队合作的励志的故事,供大家参阅!团队合作的励志的故事:三个皮匠和三个和尚的故事以前听过一个故事:三个皮匠结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进一间破庙。

恰巧小庙也有三个和尚,他们看见这三个皮匠,气不打一处来,质问道:“凭什麽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凭什麽说‘三个和尚没水喝’?要修改辞典,把谬传千古的偏见颠倒过来!”尽管皮匠们谦让有加,和尚们却非要“讨回公道”不可,官司一直打到上帝那里。

上帝一言不发,把它们分别锁进两间神奇的房子里——房子阔绰舒适,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内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每人只发一只长柄的勺子。

三天后,上帝把三个和尚放出来。

只见他们饿得要命,皮包骨头,有气无力。

上帝奇怪地问:“大锅里有饭有菜,你们为啥不吃东西?”和尚们哭丧着脸说:“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的勺子,柄太长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着呵!”团队合作小故事三个皮匠和三个和尚的故事上帝嗟叹着,又把三个皮匠放出来。

只见他们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乐呵呵地说:乐呵呵地说:“感谢上帝,让我们尝到了世上最珍美的东西!”和尚们不解地问:“你们是怎样吃到食物的?”皮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们是互相喂着吃的!”团队合作的励志的故事:团队合作精神一个外企招聘白领职员,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应聘。

应聘者中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他们头脑聪明、博学多才,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聪明的董事长知道,这些学生有渊博的知识做后盾,书本上的知识是难不倒他们的,于是,公司人事部就策划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招聘会。

招聘开始了,董事长让前六名应聘者一起进来,然后发了15元钱,让他们去街上吃饭。

并且要求,必须保证每个人都要吃到饭,不能有一个人挨饿。

六个人从公司里出来,来到大街拐角处的一家餐厅。

他们上前询问就餐情况,服务员告诉他们,虽然这儿米饭、面条的价格不高,但是每份最低也得3元。

他们一合计,照这样的价格,六个人一共需要18元,可是现在手里只有15元,无法保证每人一份。

三个臭皮匠歇后语故事

三个臭皮匠歇后语故事

三个臭皮匠歇后语故事歇后语:三个臭皮匠——顶/赛个诸葛亮释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相关故事:一、“皮匠”和“裨将”两个版本的故事版本一:“丑皮匠”的故事传说,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

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

那宝塔要求非常高,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

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

后来终于有工匠肯来造塔了,但还是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

于是吴国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

时隔一月,吴国没有一个人来揭榜。

诸葛亮呢?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

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最后将皮葫芦埋在砂里,浇上铜水。

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

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

版本二:“臭裨将”的依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能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的讹传,即谐音讹传成俗语。

“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赤壁大战前夕,周瑜见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怀恨在心,设计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军罚处置。

其实,他就是想借这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可是,诸葛亮胸有成竹,不请工匠,也不买材料。

他摇着鹅毛扇,迈开八字步,带上三个贴身随从,到江边转了一转,又到草料房走了一走,看过天气,料定第三天清早有大雾,就想出了巧妙求箭的办法。

他叫三个随从准备二十只小船,两边插上草把子,围上青布幔,说是到时候自有妙用。

三个随从照诸葛亮的吩咐安置熨贴了,回来禀报说:“军师真会想心事!莫不是要把这些草把子船划到曹军水寨去,逗引他们放箭么?”诸葛亮神秘地一笑,说:“这是军机大事,你们不要细问。

三个和尚睡前故事

三个和尚睡前故事

三个和尚睡前故事三个和尚睡前故事(精选12个)睡前故事除了能让孩子更熟悉声音、词汇和语言,讲故事还能让孩子在上学期间更好地掌握阅读理解技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儿童的阅读习惯,短的睡前童话小故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能提升亲情、有助孩子成长,同时还能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视野。

以下是本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三个和尚睡前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三个和尚睡前故事 1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

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高和尚。

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

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

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

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

小和尚和高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

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

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

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

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三个和尚睡前故事 2有个小和尚走到一个地方,山坡下面有条小河,山坡顶上有个小庙。

小和尚正想着找个住的地方,就往山坡上走。

小庙里静悄悄的,这是个空庙,没有人住。

但是,小庙里东西很全。

厨房里有水缸、水桶、扁担、锅、瓢、碗、盆,一应俱全。

小和尚就住了下来。

他口渴了,就下山去挑水。

挑着满满的一担水上山,非常累。

可是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再累也得挑。

过了几天,一个瘦和尚路过这儿,正好碰见小和尚出来挑水,就说:“小师傅,您好!我想在这儿住,可以吗?”“当然可以,这样我就有伴了,多好。

”瘦和尚想喝水,让小和尚去挑,小和尚说:“您要喝水,就自己去挑,怎么能让我去呢?”“您本来就要去的嘛。

“三个和尚”材料作文

“三个和尚”材料作文

第一篇:《审题立意(材料作文)》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导学案作文题(2011年):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身上或你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作文题(2014年):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

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1、审题和立意方面:2011年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方面体现出来的能力不甚理想。

大部分考生将材料的含义理解为“变化”。

在立意方面,除泛泛地写“变化”之外,另有约25%的考生以“感恩”为主题,表达的思想基本雷同,如感恩父母、社会、老师和国家,极平庸。

但也有不少准确而有创意的立意,如“放低自我”“走出自我中心”“换位思考”“谦卑”以及反向立意的“坚持自我”等。

2014年材料作文,通过通读“最美乡村”的材料,我们不难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梦想、追求、守望、坚持、成功”等。

八年的坚守和付出,把穷乡僻壤变成了“最美乡村”;“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抓住了这两点,就抓住了材料的核心。

所以,“坚持信念成就梦想”、“守望铸就成功”等就是立意的首选。

此外,如果能把“坚守八年”和“干两年就走”的行为形成比较,通过乡村的变化,得出“谋事在人”、“环境并非成败的决定因素”之类的结论,文章则更能出彩。

故有以下题目:①守望的力量②坚持,只为了绽放③梦想的火种④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⑤心中的图腾⑥梦的那一边⑦梦在心中,路在脚下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论据方面:单纯地借用名人故事作为事实论据的现象偏多,而以名言、寓言、诗词、比喻、类比等手段为理论论据的现象非常少。

三个臭皮匠,三个和尚没水吃作文

三个臭皮匠,三个和尚没水吃作文

三个臭皮匠,三个和尚没水吃作文英文回答:Once upon a time, there were three smelly cobblers and three monks who were stranded in a desert with no food or water. They were all hungry and thirsty, and they didn't know what to do. The cobblers were skilled in making shoes, but that didn't help them in this situation. The monks were wise and knowledgeable, but their wisdom couldn't quench their thirst.As we were sitting there, feeling hopeless, one of the cobblers came up with an idea. He said, "Why don't we use our skills to find a solution? We can make shoes out of the sand and trade them for food and water." The other cobblers agreed, and they started making sandals out of the sand.Meanwhile, the monks were deep in thought. One of them suddenly had a realization and said, "We should use our spiritual powers to find water." They closed their eyes andmeditated, focusing their energy on finding a source of water. After a while, one of the monks opened his eyes and said, "I sense water nearby. Let's follow my intuition."So, the cobblers and the monks set off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to find food and water. The cobblers went from village to village, trading their sandal creations for food and water. The monks followed their intuition and eventually discovered a hidden oasis with fresh water and fruits.In the end, all six of us were able to satisfy our hunger and thirst. The cobblers learned the value of their skills and how they could be used in unexpected situations. The monks realized the power of their intuition and how it can guide them in times of need.中文回答:从前,有三个臭皮匠和三个和尚被困在一片沙漠中,没有食物和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臭皮匠变成三个和尚的故事
——浅谈“有好的想法不说出来就是贪污公司智力财产”的文化基础暨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保障这样的企业文化充满澎湃的生命力
提及“三个臭皮匠”,大家都会想到“诸葛亮”,这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从小就被大人灌进耳朵造成的结果。

于是,我们的理解也多停留在囫囵吞枣的字面上。

如果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剖析开来,背后所蕴涵的管理理念是发人深省的。

如果再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掺乎进来,那产生的化学反应就非同凡响了。

很多企业的很多人都有将“三个臭皮匠”变成“三个和尚”的本事,这不能不让我们警惕。

对于7天来说,“有好的想法不说出来就是贪污公司智力财产”,这种舆论氛围的形成归结于大家对公司的认同,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但,我们如何让“说出来的人”的心情愉悦并持续去说和做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从管理的层面剖析下“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含义。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中的“皮匠”是“真”皮匠,之所以说他们“真”,是因为他们“臭”。

皮匠皮匠,不管是将生皮制成熟皮,还是将皮子制成皮制品,显然是和皮子待在一起的,日子久了,自然沾上了皮子的味道。

正因为他们身上具有皮子的味道,所以才“臭味相投”,正是因为“臭味相投”,所以才有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结论。

这和我们企业文化的“先人后事”是一个道理。

“先人后事”中的“人”,不是单个的人,而是“臭味相投”的一群人,大家团结一心,自然攻无不克。

“三个和尚没水喝”中的“和尚”是“伪”和尚,之所以说他们“伪”,因为他们念经是为了逃离现实、躲避苦难,只求菩萨保佑,而不求眼下朴素修行,与人为善,多做善事,以求功德圆满。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只是将他们放大了,所以才那么醒目。

如果把三个和尚做为一个小单元放在企业里,是不易被发现的,如果企业文化不够强大,那么这种惰性会瘟疫一样传染。

其实比这种传染更可怕的是,很多企业里很多的人为因素能将顶一个诸葛亮的三个臭皮匠变成了没水喝的三个和尚。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能碰到这样的事情——某人说出一个好想法,领导及周边的人条件反射般地就让TA去达成。

如果TA不具备这个能力,或专长或乐趣不在此,那不仅会挫伤TA的积极性,更会让很好的想法流产。

在和分店接触的过程中,有员工反映,有些店长和文委假借“放羊理论”进行“充分授权”,对提出好的想法的人直接向TA要结果,堂而皇之地谓之“结果导向”。

这样一来,TA 本岗位的工作照样得做,同时得额外做很多工作去达成TA的想法。

而结果往往让TA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人都是有惰性的,好的想法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

没有资源的支持,没有人员的配合,TA在感谢店长和文委信任的同时,也感谢店长和文委将TA当作职业经理人来高看,但过程中不由得TA不抓耳挠腮。

这样对提出好建议好想法的人,往往会很烦,心力交瘁,增加了额外的劳动,而结果很难达成,即使达成了付出和得到也不成比例。

于是,导致的结果是——谁说谁傻。

于是乎,这些值得我们尊敬的忠实于7天人的人就慢慢变得聪明了——不再将好想法、好建议说出来,不愿再去自找罪受。

如果这样下去,我们良好的企业文化坐标之一的——有好的想法不说出来就是贪污公司智力财产——就将成为文革中贴在墙的标语,而不是行为的指南。

我在分店做店长的时候,刚开始时也干过这样的傻事,让说出好想法、提出好建议的人去落实TA的想法、建议。

后来意识到这种做法其实是种懒惰行为,是简单粗暴的官僚主义,就开始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修正。

对提出好想法、好建议的人进行分类,有能力达成的并且也愿意落实的,让其负责落实,并予以配置资源、调配人手,成立项目小组,在公告天下的同
时,将激励方案和分店金币管理制度挂钩,也一并出台;对无能力达成或不擅长此项也无更多兴趣的,约谈合适的人或进行内部项目责任人招标,同样辅以资源和激励政策。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群策群力,欣欣向荣。

其实总部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

好在是,我们的文化氛围已形成气候,但如何从机制上保障更高效、更群策群力呢?如何剔除我们的官僚主义,让大家的智力能成为推进公司更快更好发展的财富呢?
来总部快三个月了,很累也很快乐。

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在分店八个月每天十三、四个小时做的工作还要多上很多。

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基础工作是疏于夯实的,还有更多跨部门的资源整合是可以创造很多价值的,等等这些,都是公司二次崛起的希望。

有些人认为做企业文化是为了省钱,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是企业挣更持久的大钱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不是孤立的,企业公民的健康思想同样需要机制保障。

很庆幸我们立法会的成立,让大家的“智力”有了变成“财富”的渠道。

但我们要能接受,我们的立委搜集来的有时只是一个好的想法并不是完整的提案。

这样的提案在国家人大会上是不予提交通过的,但在我们企业,这样的提案我们要鼓励,但同时我们要注意别谁提的都让谁去落实,这样或许就将“三个臭皮匠”变成“三个和尚”了。

很高兴我们有过让人振奋的专项工作落实小组——布草中心成立之初的专项工作小组。

还有信心中心也有吸纳基层资深前台参与项目小组。

或许不久的将来,经过战略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立法会的议案,由专项落实小组进行落实,成为项目一条龙,而不是将一个人累成一条龙。

我们基层更多的好想法、好建议可能没有到达上立法会的高度,但我们也要同样予以重视。

特别是我们能力很强的店长和文委,员工有的想法和建议或许您认为很可笑,会不以为然,有的只要一提想法和建议您可能会觉得很烦。

其实这是您的福气,说明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没人说这些,您就是孤家寡人了。

至于如何将大家的好想法和好建议落实,就不用我多赘述了。

愿我们不要成为将“三个臭皮匠”变成“三个和尚”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