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
河蚌

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珍珠是一种名贵的装饰品,而且还具有很 大的药用价值。珍珠可加工制成各种装饰品和工艺品,历来被视为珍宝,深受人们喜爱。珍珠又是名贵的药材, 单独制成粉后以其他物质配制而成的珍珠散、丸、丹、液等各种中成药,在医学临床上使用广泛,可治疗人体多 种疾病,疗效显著。2000年来,利用珍珠粉为原料配制成的各种高级化妆品和保健品,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幼虫有发达的闭壳肌,壳的腹缘各生有一强大的约钩,且具齿。腹部中央生有一条有粘性的细丝,称足丝。 壳侧缘生刚毛,有感觉作用。幼虫有口无肛门,可借双壳的开闭而游泳。
雌雄性图片区别(5张)淡水中鰟鮍鱼(Rhodaus sinensis)等,以长的产卵管插入蚌的入水管,产卵于蚌的 外套腔中。钩介幼虫也趁此接触鰟鮍鱼,寄生在鱼的鳃、鳍等处。鱼皮肤受其刺激而异常增殖,将幼虫包在其中, 形成囊状。幼虫通过外套膜上皮吸取鱼的养分。经2一5周,变态成幼蚌,破囊离鱼体,沉入水底生活。经5年方 达性成熟。以后仍继续生长。
口位前闭完肌下,为一横缝。口的两侧各有一对三角形唇片,大,密生纤毛,有感觉和摄食功能。口后为短 而宽的食道,下连膨大的胃,胃周围有一对肝脏,可分泌淀粉酶、蔗糖酶,有导管入胃。胃后为肠,盘曲于内脏 团中,后入围心脏,直肠穿过心室,肛门开口于后闭壳肌上,出水管附近。胃肠之间有一晶杆,为一细长的棒状 物,前端较粗,顶端形态变异较大,呈细尖、膨大、钩状、盘曲等。晶杆位于肠内,其前端突出于胃中,与胃盾 下部相接。晶杆可能为储存的食物,河蚌在缺乏食物条件下,24小时后晶杆即消失,重新喂食,数天后晶杆恢复 存在。
蚌的生殖季节一般在夏季,精卵在外瓣鳃的鳃腔内受精,直至钩介幼虫形成。受精卵由于母体的粘渡作用, 不会被水流冲出,而留在鳃腔中发育。故外瓣鳃的鳃腔又称育儿囊(marsupium)。
河蚌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河蚌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河蚌,又称为江蚌、福寿蚌,是一种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贝类动物。
河蚌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还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在中医药学中,河蚌被广泛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症状,被誉为“水中人参”。
以下是对河蚌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
河蚌具有滋补身体、强筋壮骨的功效。
河蚌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和丰富的蛋白质、胆固醇、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
这些物质对人体骨骼的发育和维持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更为关键。
河蚌中的钙和磷在人体内能够迅速被吸收和利用,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和修复,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和治疗骨折非常有益。
此外,河蚌还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改善皮肤的弹性和光泽,对于美容保健也有一定的作用。
河蚌具有滋阴润燥、益气养血的功效。
中医认为,河蚌味甘咸,性微寒,归经入肝、胃、肾经。
河蚌能够滋养肝肾,益气养血,对于血虚造成的眩晕、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而且,河蚌还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可以缓解阴虚内热造成的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
因此,河蚌被广泛用于中医药调理,特别是对于血虚和阴虚的人来说,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河蚌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河蚌含有一种称为“蚌肽”的活性肽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同时,河蚌中的蛋白酶类物质还能够促使伤口的愈合,对于外伤和手术后的恢复也非常有帮助。
此外,河蚌还具有镇痛和消肿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炎、腰腿痛、肿痛等症状,对于风湿性疾病和骨关节炎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河蚌具有抗肿瘤和抗衰老的作用。
河蚌中富含的多种抗氧化物质和多肽类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的衰老过程,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同时,河蚌中的多肽类物质还具有抗肿瘤的功效,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有一定的作用。
虽然河蚌具有以上多种功效和作用,但仍然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河蚌具有滋补作用,适宜于阴虚和血虚的人食用,但不适宜于痰湿和湿热体质的人,因为河蚌具有濡湿作用,容易加重体质湿重和痰湿的情况。
河蚌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河蚌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河蚌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本文介绍了河蚌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对从事河蚌养殖的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正文:一、河蚌养殖方法1. 建立合适的养殖场地:选择一片水质优良、流动适宜的靠近水源的场地,确保养殖水体的清洁与新鲜。
养殖池塘的深度宜在1.5-2米之间,以保证河蚌的生长和繁殖环境。
2. 营造适宜的水质环境:河蚌对水质要求比较高,适宜的水温应在15-25摄氏度之间,酸碱度控制在6-8之间。
合理投放足够的氧气供给设施,不断循环水体,确保河蚌获得充足的氧气。
3. 种蚌与养蚌:选择种质良好的苗种,增加育蚌周期的成功率。
在养蚌过程中,定期对池塘中河蚌进行观察和保健,合理投放饵料。
掌握好养殖密度,避免造成过度竞争与感染疾病。
4. 疫病防治:进行定期的疫病检查与防治,及时清除病死河蚌,坚持消毒工作,有效预防病害的传播。
在疫病高发季节,可适时调整养殖环境,选择抗病苗种,提高防治效果。
5. 适时收获和规范存储:河蚌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2年,根据养殖周期合理安排收获时间。
收获后,应尽快将河蚌进行清洗、分级和储存,采用低温储存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和口感。
二、河蚌养殖注意事项1. 选择正规苗种:在购买河蚌苗种时,要选择正规渔场和养殖基地,确保苗种的品质,并获取合格的购货凭证和相关检疫证明。
2. 合理投喂和饲养:根据河蚌的生长状态和需求,投放合适的饲料,避免过度投喂或欠缺营养促使河蚌健康受损。
定期检查水质和饲料残留情况,确保养殖水体的质量和清洁。
3.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安排河蚌的养殖密度,避免争食和疾病传播。
根据河蚌的个体大小和水体容积,在养殖池塘中进行调整,并定期进行疫病检查与防治措施。
4. 水质及环境监测:定期检测养殖水质,确保水温、溶氧量、酸碱度等指标符合河蚌生长的要求。
及时清除水体中的死物和废弃物,保证水质清洁和流动。
5. 特殊情况下的管理:在特殊天气和自然灾害等情况下,要采取及时措施,防止河蚌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维护养殖场的安全与稳定。
河蚌的家常做法大全

河蚌的家常做法大全1. 清蒸河蚌:- 准备一些新鲜的河蚌,将其清洗干净。
- 在河蚌上切几刀,使其更容易入味。
- 将蒸锅烧热,放入河蚌并加入少量葱段和姜片。
- 蒸5-10分钟,直到河蚌完全变色。
- 取出蒸好的河蚌,撒上蒸锅中剩下的葱姜碎,淋上少许酱油和香油即可。
2. 河蚌炒蛋:- 准备一些新鲜的河蚌,将其清洗干净。
- 打入2-3个鸡蛋,搅拌均匀。
- 锅中加热油,放入蛋液炒熟。
- 将炒好的蛋液盖在河蚌上,继续翻炒几下。
- 加入葱花、盐和胡椒粉调味,翻炒均匀即可食用。
3. 河蚌豉汁煮:- 准备一些新鲜的河蚌,将其清洗干净。
- 锅中烧热油,加入葱姜蒜爆香。
- 倒入适量的豉汁,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
- 放入河蚌,煮5分钟左右,直到河蚌变软。
- 最后加入红椒段、青蒜和香菜,煮1分钟即可上桌。
4. 河蚌炖汤:- 准备一些新鲜的河蚌,将其清洗干净。
-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葱姜片和料酒,煮沸。
- 将河蚌放入锅中,煮15分钟左右。
- 加入适量的盐、鸡精和胡椒粉调味。
- 撒上一些葱花和香菜,炖煮2-3分钟即可。
5. 河蚌香葱炒饭:- 准备一些新鲜的河蚌,将其清洗干净。
- 将河蚌切成小块,备用。
- 锅中加热油,加入葱花和蒜末炒香。
- 放入河蚌块炒熟。
- 加入蔬菜(如胡萝卜、豌豆等)和煮好的米饭,翻炒均匀。
- 最后加入适量的盐、鸡精和胡椒粉调味,炒匀即可食用。
6. 河蚌煎饺:- 准备一些饺子皮和新鲜的河蚌。
- 将河蚌剁碎放入碗中,加入蒜末、葱末、盐和胡椒粉调味。
- 将调好味的河蚌馅包入饺子皮中,封口。
- 锅中烧热油,将饺子放入锅中煎至底部金黄。
- 加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蒸煮几分钟,直到饺子熟透。
- 最后加入少许酱油和香油即可食用。
7. 河蚌煮面:- 准备一些新鲜的河蚌和意面。
- 水中加入少许盐和食用油,煮沸。
- 放入意面煮至八分熟,捞出备用。
- 锅中热油,加入葱姜蒜爆香。
- 放入河蚌煮熟,加入适量清水。
- 加入适量的鸡精、盐和胡椒粉调味,继续煮沸。
新鲜河蚌怎么处理方法

新鲜河蚌怎么处理方法
新鲜河蚌的处理方法如下:
1. 清洗:将河蚌放入清水中浸泡20-30分钟,用刷子轻轻刷洗河蚌的外壳,去除附着在外壳上的泥沙和藻类。
2. 开蚌:用刀尖插入河蚌的缝隙处,轻轻往下切开。
注意不要割破蚌肉,以免影响口感。
3. 去沙:将开蚌后的河蚌取出,将蚌肉倒入漏网中,用清水冲洗河蚌肉,去除其中的细沙。
4. 处理内脏:将河蚌沿着蚌壳的边缘剥开,找到蚌肉和内脏之间的连接处,用小刀轻轻割断连接。
然后将内脏取出并清洗干净。
5. 冷藏或加热:处理好的河蚌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进行冷藏或加热。
如果要冷藏,将河蚌放入密封袋中,放入冰箱保存。
如果要加热,可以进行烧煮、蒸或炒等烹饪方法,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味。
6. 锅底鲍汁炒蚌肉:熟白酒少量、水适量、鸡精少许、酱油适量、盐少许、生抽适量、糖适量、调好的铁板酱油适量。
以上是一种处理新鲜河蚌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进行调整。
河蚌怎么养殖

河蚌养殖技术与方法1. 引言河蚌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由于河蚌的供应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河蚌养殖技术。
本文将介绍河蚌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高效养殖河蚌。
2. 河蚌的养殖环境要求河蚌适宜生长的水质条件主要包括水温、水质、光照、溶氧等方面。
下面是河蚌养殖的基本要求:•水温:河蚌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是15℃至30℃,最适宜的水温是20℃左右。
•水质:河蚌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应保持清洁,PH 值保持在 7-8 之间,氨氮和硝酸盐含量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光照:河蚌需要适当的光照照射,但应避免过强的日照。
•溶氧:河蚌对溶氧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充足。
3. 河蚌的养殖方法3.1 选购河蚌种苗在养殖河蚌之前,首先需要选购优质的河蚌种苗。
合适的河蚌种苗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大小均匀:种苗应该具有体型较为均匀的特点,这样可以保证养殖过程中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
•健康活泼:选购时要选择健康的种苗,观察其活力和运动能力,避免选购到生病或弱小的种苗。
•河蚌苗种源要正规:最好选择来自正规养殖基地或养殖场生产的种苗。
3.2 养殖池的准备为了养殖河蚌,需要准备适宜的养殖池。
养殖池的设计和准备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池塘选址:选择水流缓慢、水质清洁的地点,避免有毒物质的排放或高污染的区域。
•池塘规模:根据自身的养殖规模和经济条件,合理规划池塘面积和数量。
•池塘环境:保持池塘的水质清洁,进行适时的换水和清理池底淤泥。
3.3 养殖管理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养殖管理:•饲料管理:根据河蚌的口径和生长情况,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和投喂量,保持良好的饲养和投喂规律。
•环境管理:定期检查池塘环境,保持水质清洁,控制水温和PH值在正常范围内。
•疾病防治:定期对河蚌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处理病死个体,避免疾病扩散。
4. 河蚌的收获与销售当河蚌养殖达到合适的生长时间时,可以开始进行收获和销售。
河蚌是怎样取食的原理

河蚌是怎样取食的原理河蚌(学名:Sinanodonta woodiana)是一种淡水贝类,它们生活在湖泊、河流和水库中,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
河蚌的取食原理涉及到它们的饮食习性、口器组织和摄取机制等方面。
河蚌是滤食性动物,其主要取食方式是通过过滤水中的悬浮性颗粒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以下是河蚌取食的原理的详细描述:1.饮食习性:河蚌是无牙无舌的,它们没有明显的饮食偏好,可以摄食多种有机物和小颗粒物。
一般来说,河蚌会在水中摄食细菌、藻类、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等。
2.口器组织:河蚌的口器主要由黑质和尖齿组成。
黑质是一种由蛋白质和甘露醇组成的黏液状物质,它可以起到过滤和捕捉食物颗粒的作用。
尖齿可以帮助河蚌将颗粒物从水中获取,并将其引入到河蚌的口腔中。
3.摄取机制:当河蚌张开贝壳时,水可以通过贝壳间的缝隙进入到河蚌的体内。
当河蚌闭合贝壳时,通过一种称为操作肌的肌肉的收缩,它们可以将水挤出身体,而无需张开贝壳。
通过这种方式,河蚌可以保持自身周围的水环境流动。
水的流动过程中,河蚌的黑质会发生振动,从而将水中的颗粒物聚集在一起。
一旦颗粒物被聚集在一起,河蚌的黑质会粘附在颗粒物上,并将其引入到河蚌的口腔中。
在口腔中,食物颗粒将会被处理和消化。
消化过程主要依赖于河蚌的内脏器官,包括具有消化酶(如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肝脏和肠道。
此外,河蚌的悬浮性饵料摄取还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水中颗粒物的浓度、颗粒物的粒径、水温和光照等。
研究表明,颗粒物的浓度和颗粒物的粒径对河蚌的摄食率有着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河蚌通过自身的饮食习性、口器组织和摄取机制,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对水中颗粒物和有机物的取食。
河蚌的取食原理对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河蚌的做法大全

河蚌的做法大全【炒河蚌】【材料】河蚌,葱适量,蒜适量,青椒适量,猪油适量。
【做法】①把河蚌用刀撬开口,取出肉,去掉脏物。
②河蚌肉切丝,用滚水焯。
③切葱蒜青椒。
④锅烧热,加猪油,大火炒,最后加青椒。
【红烧河蚌】【材料】河蚌500克,生抽10毫升,老抽10毫升,糖10克,料酒10毫升,葱花5克,大蒜10克,生姜10克,辣椒5克。
【做法】①把河蚌放在清水里洗干净,拉去泥肠。
②然后把洗干净的河蚌放进高压锅压十分钟,然后保压5分钟。
③把压过的河蚌从高压锅里取出,再用清水洗一下,把河蚌沥干水分切成小块。
④起油锅,倒入生姜和大蒜、辣椒。
⑤加入河蚌翻炒。
⑥翻炒至河蚌吸收了油份,转色。
⑦加入生抽、老抽和适量的糖和水用大火烧五分钟后转为小火烧十五分钟。
⑧加入葱花即要起锅了。
【爆炒河蚌】【材料】新鲜河蚌,彩椒适量,蒜台适量,香葱适量,蒜、姜适量,生抽、耗油、醋适量,糖适量,盐适量,料酒适量,食用油适量。
【做法】①将河蚌用刀从河蚌中扎入,划开蚌壳,取出蚌肉精华扔掉杂质。
②将醋、料酒、盐倒入蚌肉中抓洗,冲洗干净,用刀切好备用。
③分别将彩椒、香葱、蒜、姜洗净切丁备用。
适量耗油、盐、糖、生抽倒入碗中。
④炒锅中倒水开锅后放入河蚌焯水。
⑤炒锅中倒入食用油,油热后放入河蚌翻炒,烹料酒放入,姜、蒜末倒入碗中,生抽、耗油、盐、糖、胡椒粉调味,最后放入彩椒、香葱丁即可。
【河蚌咸肉豆腐汤】【材料】河蚌,咸肉,竹笋,豆腐,葱姜,料酒,盐,胡椒粉。
【做法】①河蚌让摊主剖开,去除肠鳃等脏物,用木棍捶松蚌肉边缘。
②用盐抓捏一会去除粘液,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③河蚌放入锅中,加清水、葱姜、料酒烧开后煮5分钟捞出,洗净后切小块。
④竹笋去壳切斜刀块,入清水煮5分钟捞出去除草酸。
⑤豆腐切小块入清水煮开捞出,咸肉切片。
⑥将河蚌、咸肉,竹笋一起放入锅里,加足量清水烧开,转小火炖1.5小时。
⑦至河蚌酥软,加入豆腐再煮5分钟,调入适量盐和胡椒粉即可。
【麻辣河蚌】【材料】河蚌800克,油适量,盐适量,孜然适量,白芝麻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河蚌简介河蚌Anodonta读音:[hébàng]瓣鳃纲(Lamellibranchia)蚌目珠蚌科无齿蚌亚科无齿蚌属贝类的通称。
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
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
河蚌外形呈椭圆形和卵圆形。
壳质薄,易碎。
两壳膨胀,后背部有时具后翼。
壳顶宽大,略隆起,位于背缘中部或前端。
壳面光滑,具同心圆的生长线或从壳顶到腹缘的绿色放射线。
胶合部窄,无齿。
斧足发达。
雌雄异体。
卵在春季受精,约2个月可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
卵若在秋季受精,胚体在母体内越冬,次年春季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钩介幼虫排出体外后,均需寄生在鱼体上,待发育成幼蚌后脱离鱼体,沉入水底,营自由生活。
肉可食,亦为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家畜、家禽的饲料。
有的种类可用做淡水育珠。
中国习见种背角无齿蚌(A. woodiana woodiana)壳长可达200毫米,外形呈角突卵圆形,两壳膨胀,后背缘后部有翼,后背部有3条自壳顶发出的肋脉,最下条肋脉位于贝壳中线上。
多栖息于淤泥底、水流缓慢和静水的水域,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内。
雌雄异体。
在江苏3月份性腺成熟,成熟卵在雌体外鳃中受精发育,约在4~5月钩介幼虫发育成熟排出体外,寄生于鱼体,待发育成幼蚌后,沉落水底生活。
为淡水育珠蚌,但产珠质量次。
肉供食用。
贝壳为中药药材。
外形和内部结构外壳无齿蚌具有两瓣卵圆形外壳,左右同形,呈镜面对称,壳项突出。
壳前端较圆,后端略呈截形,腹线弧形,背线平直。
绞合部无齿,其外侧有韧带,依靠其弹性,可使二壳张开。
壳面生长线明显。
壳的内面有肌肉附着的肌痕。
与壳腹缘并行的外套痕;壳前上方有3肌痕,最大的一个椭圆形,为前闭壳肌痕;其后上缘为一小的略呈三角形的前缩足肌痕;其后下线为伸足肌痕。
壳后端近背缘处有二肌痕,大的为后闭壳肌痕,椭圆形,其前上缘一小的是后缩足肌痕。
外套膜紧贴二壳内面为两片薄的外套膜,包围蚌体,套膜间为外套腔。
套膜内面上皮具纤毛,纤毛摆动有一定方向,引起水流。
两片套膜于后端处稍突出,相合成出水管和入水管。
入水管在腹侧,口呈长形,边缘褶皱,上有许多乳突状感觉器;出水管位背侧,口小,边缘光滑。
足呈斧状,左右侧扁,富肌肉,位内脏团腹侧,向前下方伸出。
为蚌的运动器官。
肌肉与壳内面肌痕相对应,可见前闭壳肌(anterior adductor)及后闭壳肌(posterior adductor),为粗大的柱状肌,连接左右壳,其收缩可使壳关闭。
前缩足肌(antenor retractor),后缩足肌(pposterior retractor)及伸足肌(pprotractor)一端连于足,一端附着在壳内面,可使足缩人和伸出。
消化系统口位前闭完肌下,为一横缝。
口的两侧各有一对三角形唇片,大,密生纤毛,有感觉和摄食功能。
口后为短而宽的食道,下连膨大的胃,胃周围有一对肝脏,可分泌淀粉酶、蔗糖酶,有导管入胃。
胃后为肠,盘曲于内脏团中,后入围心脏,直肠穿过心室,肛门开口于后闭壳肌上,出水管附近。
胃肠之间有一晶杆,为一细长的棒状物,前端较粗,顶端形态变异较大,呈细尖、膨大、钩状、盘曲等。
晶杆位于肠内,其前端突出于胃中,与胃盾下部相接。
晶杆可能为储存的食物,河蚌在缺乏食物条件下,24小时后晶杆即消失,重新喂食,数天后晶杆恢复存在。
河蚌以有机质颗粒,轮虫、鞭毛虫、藻类、小的甲壳类等为食。
呼吸器官在外套腔内蚌体两侧各具两片状的瓣鳃(Lamina),外瓣鳃短于内瓣鳃。
每个瓣鳃由内外二鳃小瓣(lamellae)构成,其前后缘及腹缘愈合成“U”形,背缘为鳃上腔(suprabranchial chamber)。
鳃小瓣由许多纵行排列的鳃丝(Branchial filament)构成,表面有纤毛,各鳃丝间有横的丝间隔(interfilamenta junction)相连,上有小孔称鳃孔(ostrium)。
二鳃小瓣间有瓣间隔(interlamellar junction),将鳃小瓣间的鳃腔分隔成许多小管称为水管(water tube)。
丝间隔与瓣间隔内均有血管分布,鳃丝内也有血管及起支持作用的几个质棍(Chitinous rod)。
由于鳃及外套膜上纤毛摆动,引起水流,水由入水管进入外套腔,经鳃孔到鳃腔内,沿水管上行达鳃上腔,向后流动,经出水管排出体外。
水经过鳃时,即进行气体交换。
外套膜也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每24小时经蚌体内的水可达40L、鳃表面的纤毛可滤食水中的微小食物颗粒,送至唇片再入口。
因此鳃尚可辅助摄食。
外瓣鳃的鳃腔又是受精卵发育的地方,直至钩介幼虫形成。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组成。
心脏位脏团背侧椭圆形围心腔内,由一长圆形心室及左右两薄膜三角形心耳构成。
心室向前向后各伸出一条大动脉。
向前伸的前大动脉(aorta)沿肠的背侧前行,后大动脉沿直肠腹侧伸问后方,以后各分支成小动脉(artery)至套膜及身体各部。
最后汇集于血窦(外套窦、足窦、中央窦等〕,入静脉,经肾静脉入肾,排除代谢产物,再经入鳃静脉入鳃,进行氧碳交换,经出鳃静脉回到心耳。
部分血液由套膜静脉入心耳,即外套循环。
无齿蚌血液中含血青蛋白(haemocyanian),氧化时呈蓝色,还原时无色,其与氧结合能力不及血红蛋白。
一般软体动物100ml血液中含氧通常不超过3mg。
血液中含变形虫状细胞,有吞噬作用。
因此血液除输送养分外,尚有排泄功能。
变形虫状细胞聚集,其伪足部分互相结合,使血液凝固(蚌血液中无纤维蛋白原)。
排泄器官蚌具一对肾,由后肾管特化形成,又称鲍雅诺氏器(organ of Bojanus);还有围心腔腺,亦称凯伯尔氏器(Kebers organ)。
肾位于围心腔腹面左右两侧,各由一海绵状腺体及一具纤毛的薄壁管状体构成,呈“U”形。
前者在下,肾口开于围心腔;后者在上,肾孔开口于内瓣鳃的鳃上腔前端。
围心腔腺位围心腔的前壁,为一团分支的腺体,由扁平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富血液,可收集代谢产物,排入围心腔,经肾排出体外。
各组织间的吞噬细胞,也有排泄功能。
神经系统无齿蚌具有3对神经节。
前闭壳肌下方,食道两侧为一对脑神经节,很小,实为脑神经节和侧神经节合并形成,可称为脑侧神经节。
在足的前缘靠上部埋在足内的为一对长形的足神经节,二者结合在一起。
脏神经节一对,已愈合,呈蝶状,位后闭壳肌的腹侧的上皮下面,较大。
脑、足、脏3对神经节之间有神经连索相连接,脑脏神经连索较长,明显。
蚌的感官不发达,位足神经节附近有一平衡囊,为足部上皮下陷形成。
内有耳石,司身体的平衡。
脏神经节上面的上皮成为感觉上皮,相当于腹足类的嗅检器,为化学感受器。
另外在外套膜、唇片及水管周围有感觉细胞的分布。
生殖系统蚌为雌雄异体,生殖腺位足部背侧肠的周围,呈葡萄状腺体,精巢乳白色,卵巢淡黄色。
生殖导管通,生殖孔开口于肾孔的后下方很小。
繁殖和个体发育蚌的生殖季节一般在夏季,精卵在外瓣鳃的鳃腔内受精。
受精卵由于母体的粘渡作用,不会被水流冲出,而留在鳃腔中发育。
故外瓣鳃的鳃腔又称育儿囊(marsupium)。
经完全不均等卵裂(属螺旋型),发育成囊胚,以外包和内陷法形成原肠胚,发育成幼体,在鳃腔中越冬。
观察背角无齿蚌的早期胚胎细胞,确定其染色体2n=38或2n=37(第19号染色体为单个),二者的差异不明,可能与性染色体有关(马庆福等1987)。
来年春季,幼体孵出,发育成河蚌特有的钩介幼虫(相当于其他瓣鳃类的面盘幼虫)。
幼虫具双壳。
有发达的闭壳肌,壳的腹缘各生有一强大的约钩,且具齿。
腹部中央生有一条有粘性的细丝,称足丝。
壳侧缘生刚毛,有感觉作用。
幼虫有口无肛门。
幼虫可借双壳的开闭而游泳。
淡水中鳑鲏鱼(Rhodaus sinensis)等,以长的产卵管插入蚌的入水管,产卵于蚌的外套腔中。
如此蚌的钩介幼虫有机会接触鳑鲏鱼,可寄生在鱼的鳃、鳍等处。
鱼皮肤受其刺激而异常增殖,将幼虫包在其中,形成囊状。
幼虫以外套膜上皮吸取鱼的养分。
经2一5周,变态成幼蚌,破囊离鱼体,沉入水底生活。
经5年方达性成熟。
以后仍继续生长。
食疗作用味甘咸、性寒,入肝、肾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可治烦热、消渴、血崩、带下、痔瘘、目赤、湿疹等症。
(一)河蚌的生活习性河蚌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水体中,通常生活于水底泥沙中。
自然状态下,河蚌只有身体的后端从泥沙中露出,进、出水管经常张开,以维持体内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河蚌通常成片或成带地群集生活于浅水地带,喜流动、清洁的肥水。
在大江河中数量较少,仅在河湾浅水地区分布。
池塘中河蚌的种类不多,但数量较大,稻田里数量则较少。
河蚌一般适宜在中性或弱酸、弱碱性水中生活,但不同种类要求也不同。
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在pH值5~9之间均能生活;而三角帆蚌常需稳定于pH7~8的水中生活。
河蚌对溶氧要求不高,低限约为3毫克/升,但若长期低于此限,河蚌会大批死亡。
河蚌的干旱抵抗能力较强,一般埋入土中的河蚌,干旱半月左右不会死亡,但暴露在空气中,尤其夏季烈日曝晒下,几小时即会死亡。
河蚌的运动能力很弱,主要靠斧足在水底泥沙中缓慢犁行。
运动时蚌体浅埋于泥沙中,伸出斧足向前插入泥沙,大量充血使斧足膨大并以粘液附于泥沙上,然后肌肉收缩牵引蚌体向前滑行数厘米。
河蚌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少见,但阴天也常活动。
(二)河蚌的食性河蚌的食性较广,以淡水中浮游植物如硅藻类和裸藻类,浮游动物如轮虫和鞭毛虫为主,其他水生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的腐败碎屑也能为食。
河蚌的摄食种类和数量与水域环境、气候条件和季节的变化有关。
因此,养殖生产中应搞好饲养管理,大量培养育珠蚌易消化的浮游生物,使其获得量多质优的食物。
河蚌的摄食方式,是靠鳃瓣和唇瓣上的纤毛作同步摆动,使外套腔的水形成游流,把随水流入的天然饵料集中,以便吞食,因此吊养珠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才能使其良好生长。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河蚌养殖)河蚌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观察目的: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和运动情况,了解它跟水底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实验前的思考1.蚌的介壳不是由细胞和组织组成的器官,它是由无机物形成的,能不断生长。
蚌的年龄可以从蚌壳表面的环纹计算出来。
2.死蚌的两枚介壳总是张开的,这种现象跟闭壳肌的运动有关系。
材料器具:河蚌;蜡盘,镊子,滴管,玻璃缸;墨汁。
步骤1.先到河蚌生活场所河、湖、池塘或水田底部的泥沙中采集河蚌,或到市场上购买,把采到的河蚌冲洗干净,放在解剖盘上观察。
首先看到的是2片对称的近椭圆形等大的介壳,钝圆的一端是前端,稍尖的一端是后端,两壳铰合的一面是背面,可以分离的一面是腹面。
壳的背面隆起的部分是壳顶,介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跟壳的腹面边缘相平行的同心环纹叫生长线,生长钱越多,表明河蚌的年龄越大,介壳也越大。
(见图)2.用刀使2片介壳开启,可见在2片介壳的内面,都贴着一片柔软的外套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