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东遨先生忆雪堂剩稿(丁亥卷)

合集下载

第三届现代诗词大赛前50强优秀作品诗人投票评选情况

第三届现代诗词大赛前50强优秀作品诗人投票评选情况

第三届现代诗词大赛前50强优秀作品诗人投票评选情况说明初评30%权重得分+终评30%权重得分+投票40%权重得分=最终大赛统计得分主编评审前20名参照初评综合第20名得分减一分即15分计分,主编评审前21-50名参照初评综合第50名得分减一分即12分计分,主编评审前51-100名参照初评综合第100名得分减一分即9分计分,选高不选低。

第三届现代诗词大赛初评最高得分22分计入总分即30分,终评最高得分15分计入总分即30分。

其他得分情况按比例换算。

最终综合最高分54.5分,第50名23.6分。

诗人评审:第三届现代诗词大赛初终评委综合前50名参与角逐大赛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

大赛前50名与前两届大赛前30名诗友可参与诗人评审,每人筛选自己认为最好的6首作品不少于25字简评各计1分,可以自选自评。

本届大赛前50名诗友必须参与,不参与评审的诗人评审部分得分8折计入总分。

首届现代诗词大赛前30强优秀作品入选诗人名单王跃东、蒋昌典、李海霞、蒋昌典、崔杏花、风二中、陈孝宗、李荣聪、蒋本正、唐云龙、余永健、雷海基、张明新、胡桂君、范东学、郭庆华、金嗣水、李荣聪、丁昊、赵新民、孙群、留取残荷、叶兆辉、常玉山、朱淑群、潘洪斌、柳茂恒、陈海川、王少刚、张丽华、陈克志。

第二届现代诗词大赛前30强优秀作品入选诗人名单李荣聪、唐云龙、罗小山、亚森、谢毅、邱才扬、张孝华、廖国华、陈镇、罗金华、寻勇然、陈莹、冯青堂、衡巨芝、陈杏芬、张会强、李爱莲、蒋本正、徐淙泉、余永东、范东学、陆琪灿、王海兵、郎松、屈俊清、易延凤、王玮、李海霞、蒋世鸿、阚艳军、张富强。

第三届现代诗词大赛前50强优秀作品入选诗人名单王亚华、徐毅、许向东、冯青堂、张艳娟、陈莹、姜丽毅、田弋弓、张曼利、谭标、孙云峰、肖芳珠、刘驰、王红波、邱才扬、紫筠、李培玉、郭建伟、卢泽宇、徐明、冷子瑜、游秋娣、墨菡、杨玉书、周思、叶子金、郭振英、景海昌、李俊儒、张孝华、西亭、田云川、武建东、马峥嵘、林正照、谢丹、吴楠、唐本靖、张伟、屈俊清、邬小福、祁国明、刘如姬、葛勇、桐荫第三届现代诗词大赛前50强优秀作品入围诗人共45人,其中30人参加了诗人评审,首届和第二届大赛前30强诗人有4人参加,合计34人参加诗人评审。

王维《袁安卧雪图》画理抉微

王维《袁安卧雪图》画理抉微

王维《袁安卧雪图》画理抉微(文前语)(2006-02-18 23:05:11)转载▼文前语: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大的一幅画。

它的名字叫《袁安卧雪图》,人们也习称《雪中芭蕉》,作者是王维。

自沈括启此千古论端起,人们在它身上打了整整一千年的笔头官司。

这正是黑格尔所概括的“没有那一种艺术比绘画这门艺术引起更多的理想和自然的争论”(《美学》第一卷),而王国维《人间词话》“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则将二者的关系说得非常透彻。

钱钟书先生所极力推崇李贺“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和“宝枕垂云选春梦”(《春怀引》)无疑应为《雪中芭蕉》的最佳笺注。

《王维〈袁安卧雪图〉画理抉微》是十二年前的一篇旧稿,曾刊于[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191期(1995年9月出版)和《朵云》总第四十五期(1996年8月出版)。

所有的论点没动,增加一些例证,有一大段正文移作注(《朵云》有,《月刊》没有),个别当年为编辑删却的也补上(《月刊》有,《朵云》没有)。

拙稿有关《雪中芭蕉》寓意也只是一家之言。

人们对《雪中芭蕉》尽可见仁见智,见仁当遵循艺术基本规律,见智应符合逻辑内在联系。

在提供拙稿的同时,也将几十年来有关《雪中芭蕉》的一些主要文章名目开列出来(【历来主要文章】),其中遴选了八篇论文、散文(有一为书的摘录)作以【附录】,并略加点评置于文后。

从艺术角度来说,希望能对大家了解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有所参考和借鉴,也对我国绘画史上这幅最著名的《雪中芭蕉》的研究水准与鉴赏现状有全面一点的了解。

从社会角度来说,则希望能对人们甄别古典文艺理论中所存在“假大空”现象提供一点帮助,“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真善美”没有了“真”,“善”与“美”均不复存在。

“真”于今对于我们民族来说太重要太重要了。

后一点是今将其拿来“藏之于名山”的主要想法。

二川丙戌春王维《袁安卧雪图》画理抉微(引文)(2006-02-18 23:25:40)转载▼王维《袁安卧雪图》画理抉微二川提要:王维《袁安卧雪图》即著名的《雪中芭蕉》。

【嘉德春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明清文人之书画交游

【嘉德春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明清文人之书画交游

【嘉德春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明清文人之书画交游名贤交际本季“古代日场”,以其丰富性、精致性、可买性见长。

283件拍品汇集成一个专场,繁花锦簇、落英缤纷,其中必有可采可撷之物。

内容丰富而生动的册页,诸贤绘图题诗,给我们留下了古人交游的行迹,如张熊、俞樾等《春宵听雨》;董澍、吴云等《辟疆主人五十寿册》;伊秉绶、张廷济等所题《蜀镜辞》。

Lot 1488董澍、吴云等辟疆主人五十寿册册页(三十九开)?设色、水墨纸本戊申(1848年)、己酉(1849年)作27.5×38 cm×39说明:1.“辟疆主人”为顾沅(1799-1851),字澧兰,号湘舟,又号沧浪渔父,苏州人。

禀性好学,读书过目成诵,但“不求仕进,不以科举之学为好学”。

家中收藏宋版元刻、稀见古籍不少。

又喜欢金石文字,积累既多,蔚为大观。

清道光二十年(1840),顾沅兴建了“辟疆小筑”花园。

据说他的远祖就是晋代文学家顾恺之(字辟疆),建造了苏州最早的私家园林“辟疆园”。

2.此册包括了数十位文人官仕的题诗和绘画,为湘舟贺寿,其中有姚广平、潘观保、潘介繁、黄增康、吴云、王奎等。

潘观保(约1825-1894),字辛芝,江苏吴县人。

咸丰八年(1858)举人,官河南彰卫怀兵备道。

潘介繁(1828-1893),字毂人,号椒坡,江苏吴县人。

咸丰二年(1852)举人。

黄增康,一又名黄云,字叔子。

号瀛叔,别署黄十九、瀛道人,活动于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吴江松陵人。

“辟疆主人”为顾沅(1799-1851),字澧兰,号湘舟,又号沧浪渔父,苏州人。

禀性好学,读书过目成诵,但“不求仕进,不以科举之学为好学”。

家中收藏宋版元刻、稀见古籍不少。

又喜欢金石文字,积累既多,蔚为大观。

清道光二十年(1840),顾沅兴建了“辟疆小筑”花园。

据说他的远祖就是晋代文学家顾恺之(字辟疆),建造了苏州最早的私家园林“辟疆园”。

董澍、吴云等辟疆主人五十寿册(一)董澍、吴云等辟疆主人五十寿册(二)董澍、吴云等辟疆主人五十寿册(十一)董澍、吴云等辟疆主人五十寿册(十二)此册包括了数十位文人官仕的题诗和绘画,为湘舟贺寿,其中有姚广平、潘观保、潘介繁、黄增康、吴云、王奎等。

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

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

《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普查书目一览表一、以下书目选自《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张九达先生四书尊注会意解三十六卷 (清)张庸德增补清康熙三十六年诒清堂刻本陶石篑先生四书要达二十七卷首一卷 (明)陶望龄撰 (清)徐灿袁终彩辑清康熙续薪堂刻本小学义疏六卷首一卷 (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小学或问四卷 (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小学后编二卷 (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小学考证一卷 (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小学释文二卷 (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原缺卷一百七十二(一) (明)李清撰清干隆钞文渊阁四库全书撤出本檇李曹太史评镌古今全史一览五卷 (明)舒弘谔辑明崇祯二年周觉正刻本新锲李卓吾先生增补批点皇明正续合并通纪统宗十二卷首一卷(明)陈建撰袁黄卜大有补明末刻本名臣宁攘要编存十二种十二卷 (明)项德桢辑项鼎铉补明刻本新镌全补标题音注国朝捷录六卷 (明)郑以伟撰锺惺补明崇祯刻本山中闻见录十三卷 (清)彭孙贻撰清钞本遗事琐谈六卷附纪一卷 (明)沈寿世撰清钞本清流摘镜六卷 (明)吴嶽辑清钞本世泽编文部不分卷 (明)罗万化撰明钞本积经堂增订课儿鑑略妥注善本五卷 (明)李廷机撰清干隆刻本岭海焚余三卷 (明)金堡撰民国乌程张氏刻适园丛书本台北大通书局 1987皇明名臣琬琰录三十二卷(一) (明)王世贞辑明钞本蘧编二十卷 (明)叶向高撰明崇祯刻本1李温陵外纪五卷 (明)潘曾纮辑明末刻本印人传三卷 (清)周亮工撰清干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博陵尹氏家谱不分卷 (清)尹会一修清干隆三年刻本皇明职方地图三卷 (明)陈组绶辑明崇祯九年刻本今古舆地图三卷 (明)吴国辅撰明崇祯十一年刻朱墨套印本曹溪通志八卷首一卷(清)马元释真朴纂修清道光十六年怀善堂刻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皇明泳化类编一百三十六卷续编十七卷(一) (明)邓球辑明隆庆刻本宪章类编四十二卷 (一) (明)劳堪撰明万历刻本国史考异六卷 (明)潘柽章撰清干隆钞文渊阁四库全书撤出本长沙商务印书馆 1938近思录十四卷 (宋)朱熹吕祖谦撰 (清)张伯行集解尹会一参订清干隆元年维扬安定书院刻本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4健余先生讲习录二卷 (清)尹会一撰清干隆刻本孔氏家仪十四卷家仪答问四卷 (清)孔继汾撰清干隆刻本书画记六卷 (清)吴其贞撰清干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读画录四卷 (清)周亮工撰清干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0书影十卷 (清)周亮工撰清干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冰署笔谈十二卷原缺卷三至卷九 (明)黄汝良撰明崇祯刻本戍楼閒话四卷 (明)茅元仪撰清钞本弘觉忞禅师北遊集六卷 (清)释真朴辑民国燕京大学图书馆钞本弹园杂志四卷存雅集一卷 (明)伍袁萃撰明万历刻本自知录二卷 (清)陆毅撰清康熙四十一年贵己堂刻本大雅堂订正枕中十书十卷 (明)李贽辑明刻本蓬轩别记一卷 (明)杨循吉撰清顺治刻说郛本闽小纪四卷 (清)周亮工撰清干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同书四卷 (清)周亮工辑清顺治六年刻本广东新语二十八卷 (清)屈大均撰清康熙刻本北京中华书局 1985 1997重印金陵琐事四卷 (明)周晖撰清干隆四十年张滏活字本2苏谈一卷 (明)杨循吉撰清顺治刻说郛本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2005寒夜录二卷 (明)陈弘绪撰清初钞本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2叩钵斋应酬全书十六卷 (清)李之浵汪建封辑清康熙刻本叩钵斋纂行厨集十七卷 (一) (清)李之浵汪建封辑清康熙刻本锲旁注事类捷录十五卷 (明)邓志谟辑明万历书林萃庆堂余彰德刻本古学汇纂十卷 (一) (清)周时雍辑明崇祯十五年吴门池白水刻本博物典汇二十卷 (明)黄道周辑明崇祯刻本子史类语二十卷 (明)鲁重民辑明崇祯刻本汉文归二十卷 (明)锺惺辑评明末古香斋刻秦汉文归本明文案二百十七卷存卷一至卷一百十四卷一百二十五至卷二百十七 (一) (清)黄宗羲辑清钞本离忧集二卷 (清)陈瑚辑清宣统至民国间新阳赵氏刻峭帆楼丛书本山晓阁选明文全集二十四卷 (一) (清)孙琮辑评清康熙刻本山晓阁选明文续集八卷 (清)孙琮辑评清康熙二十年刻本听嘤堂选翰苑英华四卷 (清)黄始辑评清康熙二十三年宝翰楼刻本如面谈十六卷 (明)锺惺辑冯梦龙订释明刻本如面谭二集十八卷 (一) (明)锺惺辑明刻本精选当代各名公短札字字珠八卷首一卷(明)许以忠等辑明万历金陵书坊刻本凭山阁留青广集十二卷 (清)陈枚辑清康熙十八年刻本慎墨堂诗拾九卷附录一卷赠答诗一卷笔记一卷 (清)邓汉仪撰民国汉画轩蓝丝栏钞本觉菴存稿七卷 (明)查秉彝撰明万历海昌查氏刻本余文敏公文集十五卷 (明)余有丁撰明万历刻本宝菴集二十四卷 (明)顾绍芳撰明万历赵标刻本谢文贞公文集四卷 (明)谢德溥撰清光绪二十四年刻本霏云居集五十四卷目录五卷 (明)张爕撰明万历四十年刻本詹养贞先生文集三卷 (明)詹事讲撰明万历二十六年詹德象刻本遯菴全集十八卷遯菴骈语五卷续骈语二卷 (明)蔡复一撰明刻本3冯元成选集八十三卷 (一) (明)冯时可撰明刻本后纶扉尺牍十卷 (明)叶向高撰明万历天启间递刻本何氏万历集三十卷目录二卷 (明)何乔远撰明万历四十年刻本蠙衣生晋草九卷 (明)郭子章撰明万历刻本马文庄公文集选十五卷附一卷 (明)马自强撰清同治九年敦伦堂刻本兰江集二十卷楚篇二卷 (明)王在晋撰明万历刻本骆太史澹然斋存稿六卷 (明)骆从宇撰明崇祯十年刻本何太仆集十卷 (明)何栋如撰明末刻本松圆偈庵集二卷 (明)程嘉燧撰清康熙刻本耦耕堂集诗三卷文二卷 (明)程嘉燧撰清顺治十二年刻本王湘客集十一卷 (明)王若之撰明末刻本太乙山房文集十五卷附孝威论一卷陈孝逸论一卷 (明)陈际泰撰 (明)陈士凤陈士骥撰明崇祯六年刻本嬾真草堂集诗二十卷文三十卷 (一) (明)顾起元撰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嬾真草堂集诗二十卷文三十卷 (二) (明)顾起元撰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性余堂集十卷附一卷 (清)涂国鼎撰清康熙蒨园刻本懒蚕居士七卷附月当楼诗稿八卷 (清)季步䯄撰 (明)季孟莲撰清干隆刻本学余园初集五卷 (明)丘兆麟撰明刻本韩文恪公文集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诗集十卷清康熙刻本徐忠烈公集四卷附录一卷 (明)徐从治撰明末刻清康熙干隆补刻本澹生堂集二十一卷存卷一至卷六 (明)祁承㸁撰明万历刻本漱石山房集十六卷 (明)陈一元撰明崇祯刻本屠德胤重晖堂集二十五卷明万历刻本楷园文集八卷 (明)孔鼎撰清康熙刻本李卓吾先生遗书二卷附一卷 (明)李贽撰明万历四十年刻本天慵子集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附依归草二卷 (明)艾南英撰 (清)张符骧撰清康熙刻本两洲集十卷 (明)吴时行撰明崇祯刻本4刘大司成文集十六卷 (明)刘应秋撰明万历刻本徐子卿近集十卷 (明)徐日久撰明末刻本石民西崦集三卷 (明)茅元仪撰明刻本石民未出集三种二十卷 (明)茅元仪撰明天启七年刻本湛辉阁草十卷附怡云草一卷 (明)王应斗撰清康熙刻本叶梧叟先生集十八卷首一卷附叶奕武先生集四卷 (清)叶应震撰 (清)叶景先撰清干隆二十八年梧冈精舍刻本曹宗伯全集十六卷 (清)曹勳撰清初刻本邹荻翁先生集六卷雅笑编略一卷 (明)邹枚撰清康熙刻本鱼山剩稿八卷 (清)熊开元撰清康熙尚友堂刻本浮云集十二卷 (清)陈之遴撰清钞本邹公存真集十二卷 (明)邹元标撰清干隆十二年特恩堂刻本魏子敬遗集八卷 (明)魏学洢撰明崇祯元年刻本春酒堂文集不分卷 (清)周容撰清康熙三十三年钞本偶居集八卷 (明)锺震阳撰明崇祯五年刻本洪季隣集四卷 (明)洪翼圣撰明万历刻本剑津集十卷原缺卷五 (明)邵捷春撰明刻本徐民上先生集八卷 (明)徐来复撰明末刻本增城集十六卷 (明)李蛟祯撰明崇祯赋鹏馆刻本夕堂戏墨七种七卷 (清)王夫之撰清康熙王敔湘西草堂刻本姜斋文集十卷 (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五十自定稿一卷 (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六十自定稿一卷 (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七十自定稿一卷 (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鼓棹初集一卷二集一卷 (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一卷外编一卷 (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何陋居集一卷甦庵集二卷 (清)方拱干撰清康熙锡善堂钞本5邓东垣集十八卷 (明)邓澄撰清敦夙堂活字本石仓集二十四卷 (明)曹学佺撰明末刻本张文烈公军中遗稿不分卷 (明)张家玉撰清钞本杜工部诗集二十卷集外诗一卷文集二卷年谱一卷 (唐)杜甫撰 (清)朱鹤龄辑注并撰年谱清康熙金陵叶永茹刻本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9泛梗集八卷 (清)吴之章撰清光绪六年文谦堂刻本南山集十四卷补遗三卷年谱一卷 (清)戴名世撰民国七年刻本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勿斋集五卷 (清)王熹儒撰清刻本梅庄杂著四卷 (清)谢济世撰清道光刻本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1真率集六卷续编一卷 (清)尹嘉铨撰清干隆三十九年博文斋刻本詅癡梦草十二卷 (清)余心孺撰清康熙燕台刻本退思堂草十卷 (清)朱凤台撰清康熙刻本步堂全集九卷 (清)尹元贡撰清刻本刘鼇石先生诗文集十二卷 (清)刘坊撰清刻本一家言文集四卷诗集六卷 (清)李渔撰清康熙刻本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1心斋聊复集不分卷 (清)张潮撰清康熙诒清堂刻本后一纪删余稿不分卷 (清)胡虞继撰清刻本大荫堂集不分卷 (清)洪嘉植撰清钞本救狂砭语一卷救狂后语一卷 (清)潘耒撰清康熙刻本穆堂初稾五十卷 (清)李绂撰清干隆刻本穆堂别稾五十卷 (一) (清)李绂撰清干隆十二年奉国堂刻本青梧集二卷 (清)严泓曾撰清钞本弱水集二十二卷 (清)屈复撰清干隆二十九年刻本云鸿洞续稿四卷存卷一至卷二 (清)官抚辰撰清钞本望古集六卷 (清)汪有典撰清干隆二十七年修竹卢刻本寻乐斋集十四卷 (清)廖道稷撰清干隆十九年刻本双栢庐集六卷补遗一卷存卷一至卷六 (清)胡定撰清干隆二十八年刻本6频伽园文集六卷 (清)邓炅撰清刻本蓼溪怡云集诗九卷文二卷文集续编一卷 (清)宋生撰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灌园余事八卷悼往诗一卷附问花楼遗稿三卷 (清)崔谟撰 (清)许权撰清干隆刻本也躭吟四十卷 (清)熊履廷撰清干隆刻本双薇园集五卷 (清)丁有煜撰清干隆十五年刻本与秋集二卷 (清)丁有煜撰清干隆刻本二、以下书目选自《四库禁毁书丛刊》四书朱子异同条辨四十卷(一) (清)李沛霖李祯撰清康熙间近譬堂刻本经部第002册--001页思问初编五卷 (明)陈元龄撰明末刻本经部第004册--635页四书绎注五卷 (清)王锬撰清康熙间刻本经部第008册--477页皇明典要八卷 (明)陈建撰明王渭刻本史部第003册--369页野获编三十卷补遗四卷 (明)沈德符撰清道光七年刻本史部第004册--001页颂天胪笔二十四卷(一) (明)金日升辑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二年刻本中国历史博史部第005册--303页颂天胪笔二十四卷(二) (明)金日升辑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二年刻本中国历史博史部第006册--001页松陵文献十五卷 (清)潘柽章撰清康熙三十二年潘耒刻本史部第007册--001页康济谱二十五卷 (明)潘游龙辑明崇祯间刻本史部第007册--151页字贯提要四十卷 (清)王锡侯辑清日本刻本史部第010册--487页岱史十八卷 (明)查志隆撰明万历间刻本史部第011册--481页皇明世法录九十二卷(一) (明)陈仁锡撰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间刻本史部第013册--401页注释评点古今名将传十七卷附录一卷 (明)陈元素撰明天启间刻本史部第017册--001页地图综要三卷 (明)朱国达等辑明末朗润堂刻本史部第018册--521页三垣笔记八卷 (清)李清撰清钞本史部第019册--329页北京中华书局 1997经史子集合纂类语三十二卷(二) (明)鲁重民辑明崇祯间武林辉山堂金陵汪复初刻本史部第021册--001页九边图论一卷 (明)许论撰明天启元年苕上闵氏刻朱墨印兵垣四编本史部第021册--083页7方舆胜畧十八卷总目一卷外夷六卷又一卷 (明)程百二等撰明万历三十八年刻本史部第021册--107页读书论世十六卷 (清)吴肃公撰清康熙间诒清堂刻本史部第021册--261页彚辑舆图备考全书十八卷(一) (明)潘光祖李云翔辑清顺治间刻本史部第021册--453页新镌详订注释捷录评林十卷 (明)顾充撰明万历二十二年明雅堂刻本史部第022册--549页皇明历朝功德捷录注释题评一卷 (明)李良翰辑顾充注评明万历间刻本史部第022册--639页广治平略四十四卷(二) (清)蔡方炳撰清康熙间刻本史部第024册--001页诸史异彚二十四卷 (明)李清撰旧钞本史部第032册--619页捷录法原旁注十二卷 (清)钱炅撰清康熙二十五年钱增刻本史部第033册--001页金双岩考考中丞集四卷 (明)金光辰撰清初刻本史部第038册--665页皇明十六朝广彚纪二十八卷 (明)陈建辑明崇祯间刻本史部第042册--001页吾学编六十九卷(一) (明)郑晓撰明万历二十七年郑心材刻本史部第045册--001页名山藏一百九卷(一) (明)何乔远辑明崇祯间刻本史部第046册--125页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一) (明)王世贞撰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史部第048册--417页丹霞山志十卷 (清)陈世英撰释古如增补清雍正十一年丹霞别传寺刻本史部第051册--001页新镌张太史注释标题纲鉴白眉二十一卷首一卷 (明)张鼐撰明李潮刻本史部第052册--001页重订苏紫溪先生会纂标题历朝纲鉴纪要十六卷首一卷(一) (明)苏浚撰明崇祯间刻本史部第052册--623页镌王凤洲先生会纂纲鉴历朝正史全编二十三卷 (明)王世贞撰明刻本史部第053册--345页新刻世史类编四十五卷首一卷(一) (明)李纯卿草创谢迁补遗王守仁覆详王世贞明万历三十四年书林余彰德刻本史部第054册--001页北学编四卷 (清)魏一鳌辑尹会一续辑清光绪十四年四川尊经书院刻本史部第063册--669页明史窃一百五卷(原缺卷八卷九卷十卷十四) (明)尹守衡撰清刻本史部第064册--001页鼎锓钟伯敬订正资治纲鉴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一) (明)钟惺订正明崇祯间刻本史部第065册--001页鼎锲赵田了凡袁先生编纂古本历史大方纲鉴补三十九卷首一卷(一) (明)袁黄撰明万历三十八年双峰堂余氏刻本史部第067册--099页樵史四卷 (清)陆应阳辑清书三味楼刻本史部第071册--001页酌中志二十三卷酌中志余十卷 (明)刘若愚撰辑清钞明季野史彚编本史部第071册--039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玉镜新谭十卷 (明)朱长祚撰明末刻本史部第071册--301页北京中华书局 1997重印8山书十八卷 (清)孙承泽撰清钞本史部第071册--451页作吏要言一卷 (清)叶镇撰清道光许乔年刻本史部第072册--291页舆地图考六卷 (明)程道生撰明天启间刻本史部第072册--345页西山志十二卷 (清)欧阳桂撰清干隆三十一年梅谷山房刻本史部第072册--589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望都县新志八卷 (清)陈洪书修王锡侯陈启光纂清干隆三十六年刻本史部第073册--001页黄山导四卷首一卷 (清)汪璂辑清干隆二十六年刻本史部第073册--205页八编类纂二八五卷六经图六卷八编类纂图二卷(一) (明)陈仁锡辑明天启间刻本子部第002册--001页吕子评语正编四十二卷首一卷附亲炙录一卷余编八卷首一卷附亲炙录一卷(一) (清)吕留良撰车鼎丰辑清康熙五十五年顾麟趾刻本子部第007册--601页汇东手谈三十二卷 (清)史珥撰清干隆刻本子部第008册--357页槎庵小乘四十一卷 (明)来斯行撰明崇祯四年刻本子部第010册--001页阐义二十二卷 (清)吴肃公辑清康熙四十六年慕园刻本子部第011册--001页千百年眼十二卷 (明)张燧撰明万历间刻本子部第011册--161页北京昆仑出版社 2001南极篇二十二卷 (明)文翔凤撰明万历间刻本子部第011册--359页大明天元玉挂祥异图说七卷 (明)余文龙撰明万历四十七年自刻本子部第012册--001页沉氏日旦十二卷 (明)沉长卿撰明崇祯间刻本子部第012册--109页羣书典彚十四卷(一) (明)黄道周辑评明崇祯间敦古斋刻本子部第012册--413页潜确类书一百二十卷(一) (明)陈仁锡辑明崇祯间刻本子部第013册--315页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三十六册(一) (明)林兆恩撰明万历间刻本子部第017册--649页存古类函三卷 (明)陈组绶辑明末刻本子部第019册--399页经史子集合纂类语三十二卷(一) (明)鲁重民辑明崇祯间武林辉山堂金陵汪复初刻本子部第020册--001页沉氏弋说六卷 (明)沉长卿撰明万历间刻本子部第021册--447页暇老斋杂记三十二卷 (明)茅元仪撰清光绪李文田家钞本子部第029册--479页玉光剑气集不分卷 (明)张怡撰王文涛辑清钞本子部第030册--221页书法精言四卷 (清)王锡侯撰清干隆刻本子部第031册--001页晚邨惭书一卷 (清)吕留良撰清顺治间刻本子部第031册--051页9古方略四十五卷续编六卷(一) (明)余懋衡辑明崇祯十二年书林张诒种邑懱每瘫?子部第031册--253页羣言沥液八卷 (清)梁显祖辑清康熙间刻本子部第032册--505页书法彀三卷 (清)鲁之裕撰清钞本子部第037册--147页五杂组十六卷 (明)谢肇淛撰明刻本子部第037册--34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玉尘新谭三十四卷 (明)郑仲夔撰明万历四十五年刻本子部第038册--001页柴庵寤言二卷 (明)吴甡撰明末刻本子部第038册--247页经史提纲十七卷九经补韵一卷 (清)鲁之裕撰清干隆刻本子部第038册--283页硕果录十卷 (清)马駉撰稿本子部第038册--373页忆记四卷 (明)吴甡撰清初刻本子部第071册--677页掌记六卷 (明)茅元仪撰明崇祯间刻本子部第110册--359页宁都三魏全集八十四卷(一) (清)林时益辑清道光二十五年宁都谢庭绶绂园书塾重刻本集部第004册--001页晚邨天盖楼偶评六卷(一) (清)吕留良撰清康熙间刻本集部第005册--391页杨维节先生稿一卷 (明)杨以任撰吕留良辑评清康熙间天盖楼刻江西五家稿本集部第007册--001页王文肃公文集五十五卷(一) (明)王锡爵撰明万历间王时敏刻本集部第007册--001页钱吉士先生全稿不分卷 (明)钱禧撰 (清)吕留良辑评清康熙二十年天盖楼刻本集部第007册--079页艾千子先生全稿一卷 (明)艾南英撰清康熙间天盖楼刻江西五家稿本集部第007册--227页章大力先生全稿一卷 (明)章世纯撰 (清)吕留良辑评清康熙间天盖楼刻江西五家稿本集部第007册--405页王文肃公文集五十五卷(二) (明)王锡爵撰明万历间王时敏刻本集部第008册--001页顾太史文集八卷 (明)顾天埈撰明崇祯间刻本集部第009册--001页陶文简公集十三卷 (明)陶望龄撰明天启七年陶履中刻本集部第009册--153页已吾集十四卷附录一卷 (明)陈际泰撰清顺治李来泰刻本集部第009册--575页明文得不分卷 (清)孙维祺辑评清康熙四十七年金陵两衡堂刻本集部第010册--001页四品稿九卷 (明)李若讷撰明天启二年刻本集部第010册--001页赐余堂集十卷年谱一卷 (明)钱士升撰年谱(明)许重熙撰清干隆四年钱佳刻本集部第010册--397页杨大洪先生文集二卷 (明)杨涟撰清同治光绪间福州正谊书院刻正谊堂全书本集部第010册--625页河村集四卷附录一卷 (明)戴重撰清钞本集部第011册--001页10秋士偶编一卷附董刘春秋杂论一卷 (明)宋存标撰明末刻本集部第011册--049页天问阁文集四卷附海棠居初集一卷 (明)李长祥撰 (附)姚淑撰民国间吴兴刘氏刻(求恕斋丛书)本集部第011册--125页楼山堂集二十七卷 (明)吴应箕撰清刻本集部第011册--321页北京中华书局 1985几亭全书六十四卷(一) (明)陈龙正撰清康熙间云书阁刻本集部第011册--563页杨忠烈公文集十卷附表忠录一卷补遗一卷年谱一卷 (明)杨涟撰清道光十三年世美堂刻本集部第013册--001页合并黄离草三十卷(一) (明)郭正域撰明万历四十年史记事刻本集部第013册--325页陈靖质居士文集六卷 (明)陈山毓撰明天启间刻本集部第014册--547页宗伯集八十一卷(一) (明)冯琦撰明万历间刻本集部第015册--001页在鲁斋文集五卷 (明)孔贞时撰清代禁毁书丛刊影印明崇祯间刻本集部第016册--279页二丸居集选十一卷 (清)黎景义撰旧钞本集部第016册--533页青铜自考十二卷 (清)俞益谟撰清康熙四十六年刻本集部第017册--001页翰海十二卷 (明)沉佳胤辑明末徐含灵刻本集部第020册--125页古今议论参五十五卷(一) (明)林德肿?明崇祯间刻本集部第020册--373页碧山学士集二十一卷别集四卷 (明)黄洪宪撰明万历间刻本集部第030册--109页镜山庵集二十五卷(一) (明)高出撰明天启间刻本集部第030册--581页吴文恪公文集三十二卷附录一卷 (明)吴道南撰明崇祯间吴之京刻本集部第031册--287页容台集十七卷 (明)董其昌撰明崇祯三年董庭刻本集部第032册--001页弇州山人稿五卷 (明)王士禛撰明万历间刻本集部第032册--525页丰草庵诗集十一卷前集六卷后集二卷宝云诗集七卷禅乐府一卷 (明)董说撰民国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集部第033册--001页卧龙山人集十四卷 (清)葛芝撰清康熙九年自刻本集部第033册--281页雪堂先生集选十一卷 (清)熊文举撰清顺治间刻本集部第033册--481页古文快笔贯通解四卷 (清)杭永年辑清隆文堂刻本集部第034册--001页明文英华十卷 (清)顾有孝辑清康熙间传万堂刻本集部第034册--101页几社壬申合稿二十卷(二) (明)杜骐征等辑明末小樊堂刻本集部第035册--001页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六卷 (明)释函可撰清康熙间释今庐等刻本集部第035册--607页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十二卷二选藏弆集十六卷三选结邻集十六卷 (清)周在浚等辑清康熙间赖古堂刻本集部第036册--001页11。

文学花萼与芸香钱塘汪氏振绮堂诗人群

文学花萼与芸香钱塘汪氏振绮堂诗人群

花萼与芸香:钱塘汪氏振绮堂诗人群内容提要 钱塘汪氏家族自徽州歙县迁入杭州,以经营典当业起家,有足够的资 财保证家族文学活动的进行。

以振绮堂藏书楼为活动中心的诗人群,从汪宪开其 端,至汪远孙兄弟最为兴盛。

该诗人群以汪氏几代文士为中心,其中包括数位女 性。

围绕中心的文士有汪氏家族的馆师,有多重关联的姻亲,还有其他性情投合 的诗友。

汪氏的馆舍园林是唱和雅集的中心,汪氏文士在此良好环境中成长,或 参与唱和,或得往来文士的指点。

汪氏家族文学传统的形成,汲取了大量外来的 文学营养。

汪氏文士对厉鹗有特别的感情,从中可看出崇尚宋诗的诗学取向。

文 学活动为汪氏家族建立起以“旧家”为主的人际网络,扩大其家族在杭州的影响。

汪氏文士在参与诸多文学活动外, 还以振绮堂的名义刊刻族人、 师友、 乡贤著作, 自乾隆至民国初年,除战乱中断外,刊印书籍自成脉络。

振绮堂是家族的标志。

关键词 钱塘汪氏 振绮堂 诗人群 家族文学武林藏书家,吴赵王与汪。

(吴氏瓶花斋,赵氏小山堂,王 氏养素园及君家振绮堂皆著名者。

)诸家尽云散,振绮岿灵光。

奇册隆世守,秘箧函幽香。

[1] 钱塘汪氏家族的兴起,始于乾隆年间的汪宪,衰落于咸同战乱之 际的汪曾本;至光绪末年民国初年汪康年、汪大燮,汪氏家族略有复 兴迹象。

汪氏振绮堂作为两浙有名的藏书楼,在乾嘉道之际,多与赵 氏小山堂、卢氏抱经堂、吴氏瓶花斋、孙氏寿松堂、郁氏东啸轩、吴 氏拜经楼、郑氏二老阁、金氏桐华馆等在同一行列;在藏书之外,汪 氏家族的汪宪、汪瑜、汪璐、汪端、汪远孙、汪迈孙、汪菊孙以及后 来的汪康年,还有与汪氏家族因姻娅而建立联系的梁敦书、陈文述等 家族,在杭州形成一个诗人群体,风雅绵延百馀年。

汪氏家族的起落 变化之间,书香特质始终未变。

藏书、著书、刻书活动为汪氏家族在 作为人文渊薮的两浙塑造了独有的文化身份,作为振绮堂的藏书楼 名,直到汪康年编刻丛书时还沿用,钱塘汪氏小宗谱,也以振绮堂标识。

明代吴门四家:沈周山水作品

明代吴门四家:沈周山水作品

明代吴门四家:沈周山水作品庐山高图纸本淡设色丁亥(1467年)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庐山高图》是沈周四十一岁时为祝贺老师陈宽七十寿辰的精心之作。

他凭借想象描绘庐山,在画法上宗学王蒙,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风格细秀,属“细沈”代表作,为存世沈周作品中最大幅山水。

庐山仰之弥高,充分表达他对师恩的缅怀。

一高士供手端立于长松秋树下,苔藓密布,遍绕古藤,以表达古木的苍老。

高士对立的山坡,杂树茂密,各各不一。

中央突起鬳嶂,后悬飞瀑,二崖之间,有栈道相连,可从崖侧攀缘,由山道通至右方山岩后之庙宇中。

崖头老木突兀,或偃或仆,不可名状。

爆布为前后两岩相抱,可俯视瀑顶的源泉,汇而成潭。

潭后更起一大嶂,雄踞画左直至中右,云霞涌起,诸峰陡起云中,削峭壁立,气象万千。

此图构图甚难,由于须将庐山之高耸壮阔呈现,全图均为岩嶂连绵,同为山岩,处理时松针后岩嶂以赭黄轻染,为淡色,向右则渐深,向左亦然,如此则左右划然分明。

嶂顶则愈上愈浓,至深潭处黝黑苍茫,继而愈上愈淡,渐至消失。

黑黝侧方则为白云,如此则黑白分明,亦生变化。

故石田翁此图中,不绝玩弄其黑白虚实变化,誉为不世杰作,当之无愧。

为使远近合宜,近处山岩画后以焦墨重重皴成,以浓墨点苔,苍浑绵密,得黄鹤山樵真传。

故后人每以浓墨重提为不二法门,此图实为师范。

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

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松溪高士图手卷 1467年作云山烟树手卷设色纸本临米友仁大姚村图手卷纸本水云图卷手卷设色纸本魏园雅集图纸本设色 1469年作辽宁省博物馆藏沈周在此画中营造了一种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氛围。

远处峰峦陡起,轻披薄雾;近处山顶与中部山腰,露出多处缓缓向上的台地,泉水从山涧飞流直下,汇成棕棕小溪。

溪水旁有一小桥,茅亭内四人席地而坐,书童侧立一旁正听候主人吩咐,一老者拽杖而来。

台湾诗钞⑵

台湾诗钞⑵

台湾诗钞⑵■〈卤戌〉雨叹噫嘻乎悲哉!狂风刮浪吹为台,麒麟之飓挟火来;青青草树变焦赤,四野得雨翻成灾。

想是雨师经此土,下视闾阎泪如雨;县知今岁纵有秋,也把脂膏付苛虎。

不如一夜扫而空,使尔狼吞气为阻;吁嗟乎!狼吞之气当愧沮,奈此哀鸿集何所!送澎湖蔡瑞堂别驾移任恒春八首朔风吹无端,吹成离别意;骇浪迢迢流,此别忽已至。

山色带愁烟,江草含别泪;安得呼石尤,且把征帆系!西瀛斥卤地,生计靡所资;公部铜符至,慨然思远图。

欲富以盐筴,欲教以诗书;惜乎用未竟,结念何由舒!吏治既不竞,胥徒恣奸利;公烛其根株,斧柯不轻畀。

谓官当自做,百虑求一是;彰瘅因之明,休风此暂被。

世变同颓波,士气日以下;豪右虎而冠,作横称健者。

凛凛三尺法,棱棱无所假;为政有本源,但去其害马!文献百余载,旧稿芜不清;公曰此治谱,搜采而有征。

如何创其始,不使任其成;掩卷三太息,颓波何时平?此地瘠苦区,公独怡然就;但愁草野饥,那计官吏瘦!来时冰一条,去日风雨袖;安得五色丝,愿学平原绣!鲰生一书痴,咫闻何足侈;多公大雅心,说项自娓娓!情移海上琴,涸苏辙中水;小草虽无言,寸心何能已!公来何其迟,公去何其速!区区父老心,骊歌因之托。

愿公加餐饭,还为苍生福;不见岛中氓,「青天」日祷祝?喜雨,贺洪别驾其诰久凛条冰冷似秋,怀来万斛洒寒流;传家两袖清风在,解愠千重溽暑收。

衣湿未妨归步缓,屣沾快踏滑泥柔;望公如岁公心慰,为有滂沱遍绿畴。

想见神前请命时,片言乍发泪交垂:臣今无状天宜鉴,民也何辜旱可悲!念本临渊常惴惴,澍应下尺莫迟迟!通天台畔临风疏,早动苍穹召雨师。

澎海奇石歌西瀛碧海奇所锺,琪花铁树森珠宫;红沟、黑沟郁光怪,棱棱石骨波涛舂。

天生神物不久秘,物色谁向风尘中!大苏好奇世无两,超超物外结真赏;一朝沧海来搜寻,遗珠紫贝价皆长。

崭然片石生瀛壖,携出市上争揶揄;君顾之笑摩挲久,袖中东海言非诬。

澎人最喜称「文石」,目前玩好竞珍惜;惜哉年久骨不坚,徒有其华无其实!可怜此石差足尚,曾在晶宫永宝用;一从真识拂尘埃,玲拢骨格留圆相。

《杂诗四首》为元好问所作辨

《杂诗四首》为元好问所作辨

《杂诗四首》为元好问所作辨杨峰;张莉【摘要】《相士如相马》等《杂诗四首》早在宋、金、蒙古对立时期已收入元好问的诗集,清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里辑出了宋人汪藻的《浮溪集》,四首诗又出现在《浮溪集》中。

对此四诗的二属情况,学术界尚乏深入的考辨。

从汪、元二人各自诗文集的版本情况以及诗文内证两方面来看,四首诗应为元好问的作品。

%Xiang Shi Ru Xiang Ma, as Four Miscellaneous Poems and so on,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 the Yuan Haowen’s poetry during the confrontation of Song Dynasty, Jin Dynasty and Yuan Dynasty. However, the compilers of the Si Ku Quan Shu compiled out Wang Zao’s Fu Xi Ji from Yongle Encyclopedia, and Four Miscellaneous Poems appeared in Fu Xi Ji again. According to editiones and poems themselves, the paper finds out that the auther of the Four Miscellaneous Poems is Yuan Haowen.【期刊名称】《齐鲁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69-74)【关键词】汪藻;元好问;《浮溪集》;《杂诗四首》【作者】杨峰;张莉【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200;齐鲁师范学院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相士如相马》等《杂诗四首》[1](231)很早已收入了元好问诗文集的多个旧刻本中,清代中期,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宋人汪藻的《浮溪集》,这四首诗又出现于《浮溪集》中,与元好问诗文集中所收文字无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东遨先生简介熊东遨,字日初,号楚愚,别署忆雪堂,1949年生,湖南宁乡人。

从事军事新闻与高校教育工作近三十年,后服务湖南省对外经贸系统,定居广州。

现为中华诗词网高级顾问;《世界汉诗》杂志首席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编委,高级研修班导师;文化部《诗词月刊》编审;湖南诗词协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诗词创作和理论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在湖南电视台开辟“诗词曲联入门”讲座,首次将传统诗词教学搬上屏幕。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瓜棚夜话》、《边防拾趣》、《诗词曲联入门》、《古今名联选评》、《我选百家诗词漫评》、《诗词医案拾例》、《画眉深浅》等二十余种。

《忆雪堂剩稿》(丁亥卷)满江红.醉归和新河四十初度韵饮罢归来,乘兴把、楚江重涉。

襟袖上,三湘零雨,九嶷残雪。

白也无诗酬李盛,红何有意怜张拙?直疑他、天上巧因缘,由人设。

聋不听,鹃啼血;盲不见,星围月。

算此生差幸,非圆非缺。

绊世已知难作隐,对空未便轻书咄。

看冲霄、一鹄起长安,成孤绝。

满江红.内子生日再用前韵昨夜双星,共河汉、沧波飞涉。

是谁遣、疏梅照影,一枝先雪?织锦深怜机杼巧,吹芦自笑声情拙。

到中流、犹未白东方,杯重设。

曾沸过,心头血;曾挽过,云边月。

守三生何计,一时圆缺?天外偶蒙寒雨顾,林间乐受清莺咄。

细思量、都是善因缘,难回绝。

岱顶古松冲寒一盖出层霄,上古风清有鹤巢。

云石着根情独许,雪泉留影韵同敲。

不知汉晋为何世,认得猢狲是旧交。

自向空山避雕琢,入时班斧莫相嘲。

蝠堂沚斋邀约三月三修褉时正与客围棋枰前有寄领略山林趣,清居味自甘。

偶拈风石子,相约雪猿谈。

好局过千百,知交只二三。

孤松亦何幸,长得水云涵。

丁亥上巳汇豪社诗书画雅集再叠前韵岭南为客久,啖荔有馀甘。

树木生凉思,流觞续古谈。

诗吟风第一,影对月初三。

忽忽春将老,新苗待雨涵。

集安诗会重晤关东诸贤快游畅叙其乐何如樽前赋此步养根斋主元玉轻车北上逐清流,碾出梨花雪一沟。

风雅自能昭国是,江山何必替人愁。

天聊漫古云生壑,月钓寒溪梦在舟。

话到择邻心忽冷,太王碑下忍回眸。

通化石磨坊春才铁华宝琦诸兄招饮醉归有寄昨夜年光喜倒流,葡萄入梦紫盈沟。

磨前得意能驱鬼,醉后谈诗不惹愁。

桃李已开千百树,烟波只载两三舟。

归来旧事从头阅,惭愧依然是醒眸。

京华与诸子论诗偶成分寄蛰堪晦窗功权申如金水颖庐青凤无名狂生诗从上古顺时流,千载何曾有代沟?红叶碧波堪作证,白云黄鹤不须愁。

漫将杨柳深春曲,弹向琵琶午夜舟。

只隔晋唐三五里,也应青到阮公眸。

谢京华幻庐兄治印伯元兄惠茶时在返穗途中天许长河不断流,迅雷鞭雨出云沟。

才从铁腕瞻高格,又对冰壶起别愁。

人事百年谁可鉴?心泉一脉自能舟。

何当卜筑燕山左,好借清风洗浊眸。

银河难引涛声入梦流,劈空横断是天沟。

敢期一夕填河鹊,便解双星隔岸愁?杨柳纵教牵素手,冰凌依旧阻兰舟。

酒余自笑多情甚,怕对清霄闪闪眸。

陈晓旭出家、辞世一自颦儿返净流,梅花都住葬诗沟。

无端几杵疏钟响,惹动孤山处士愁。

阿妹阿哥成往事,为情为债付行舟。

心灯朗照尘缘灭,塌下天来不启眸。

梦雪霜风一夜雪横流,清角吹寒响玉沟。

山鼠剥残存穴粒,岭梅消尽隔年愁。

湖亭对酒谁为客?月窟寻诗梦作舟。

未觉西园花气涨,晴光无赖扑人眸。

隐忧一首答苇可兄见赠记曾一苇渡中流,转瞬洪江变旱沟。

开发不遵天地律,生存真为子孙愁。

因人类作伤衡事,怕地球成搁浅舟。

银汉若教拦截了,女牛何处洗双眸?新河庶之长安夜话杯酒论诗各有力作诵后颇哀李杜才高黎元不拯走笔为和秋月春星两未依,好花何止万千支。

山川别有情怀在,第一风光不属诗。

乌骓曾伴君王踏落红,铁蹄溅起百年风。

定知霸气无人盖,除却虞心几个同?雷电陡生云隙里,旌旗都偃血涡中。

江山只为英雄惜,何物刘三准又隆!寄慰淑萍重庆渝州颐养地,山水适闲身。

世本多良药,天尤相吉人。

莫愁春树老,会见故枝新。

岁晚清江畔,渔樵好卜邻。

近况答友人见怀元玉山居足鸡黍,偶尔约邻翁。

渐觉诗心淡,时添酒面红。

2008-1-26 22:13 回复219.145.114.* 2楼离枰收散子,为国打零工。

尚有多情月,分辉到粤东。

丁亥首夏既望后一日功权招饮戒台寺与启宇新河梦芙联句为有西山好,来寻一段缘。

湿云初出岫,古木欲鸣泉。

唤客莺声老,呼杯月影圆。

春余花谢后,诗约叶红前。

怅望千秋泪,逍遥半日仙。

浮图涵紫气,宫阙邈苍烟。

清兴聊观局,闲愁莫问天。

且将忧乐意,分付太平筵。

北海情何重,南风幸未偏。

京华暂离别,留梦到明年。

陈其良先生以六十自寿诗索和元韵奉酬西园置酒祝春秋,银汉迢迢一线浮。

风动九皋鸣白鹤,月明函谷见青牛。

勾图客守梅花谱,把钓谁横柳叶舟?欲倩飞鸿寄文字,彩云天际正悠悠。

自蓉赴滇访溪洛渡水电站夜宿三坪营地载得蜀山青,联车向溪洛。

生凉松月高,炫紫岭云薄。

一水出西南,千秋感寥落。

岂无璀璨心,但少光明脚。

澹荡空馀情,劣顽时见恶。

恰逢皇禹招,便作苍冥跃。

驭电行八荒,施霖润阡陌。

已知黎庶艰,自守升平约。

其奈世间人,临流只相索。

翻思上古音,按谱多成错。

开济尚能任,沉浮安可托?曾闻先哲言:万物主有各。

顺取神或予,逆收鬼难诺。

慎持天地衡,毋夺儿孙乐。

秉此对沧江,分甘宜小勺。

丁亥初夏与诸子雨中草堂谒圣步金水韵漫嗟微雨湿庭筠,花重枝头尚见春。

到眼风光犹似昨,入时车马已非真。

诗仓遍览唐千卷,圣字惟尊杜一人。

赢得黎元心上许,不须香火供为神。

闲居答深南兄屏上见怀频年抱膝对清流,不向姜翁借钓钩。

随处漫寻苏子乐,有时兼作杞人忧。

嘤鸣到耳差能辨,礼数于天或未周。

种得盆松三五棵,也从窗外出风头。

大唐芙蓉园小住与长河兄雨中漫步湖滨和杜曲江二首其一眼前风雨梦中春,享世偕来代有人。

得趣或缘诗障目,驱愁何用酒沾唇?百端忧思随归雁,一种闲情叹失麟。

乐似濠鱼犹逐饵,几时真见自由身。

归后寄怀诸友和杜其二敢借天风补素衣?好云携得一团归。

惯于迟答鸿犹顾,如此交情世已稀。

老木山中宜独处,初鹏海上待群飞。

清溪不与洪江合,岂是东流愿有违。

五陵道上与新河王燕宇时联咏百二秦关入望遥(新河),杜陵韦曲剩蓬蒿(王燕)。

诗家别具风光眼(东遨),一路停车看土包(宇时)。

客长安月夜和翼奇首唱韵一曲清音动九州,窥唐公已拔头筹。

长安对饮应知足,太白重来定启眸。

海具涵容能纳细,云无拘碍自为俦。

天风拂尽前朝影,依旧秦时月满楼。

无题和沪上无以为名兄遥忆当初混沌开,苍冥但送好风来。

世遵天律能容物,人守常规不霸台。

百战炎黄犹坦荡,一逢禹启便哀哉。

从兹都替民为主,玉宇争澄万里埃。

借无名韵赠庶之一果初成未是秋,正宜放眼上层楼。

云非有意能生雨,水到无形始入流。

知己文章真淡淡,应时花草且休休。

和谐借得天公力,瓜豆门前向晚收。

乡思再叠前韵开樽怕说故园秋,记得星沙八角楼。

廓外堆青卧灵麓,洲前滚白走湘流。

鸟思池树情何已,月掩桥霜意未休。

纵是天涯多涕泪,高堂犹在合先收。

浣溪纱.守梅守定春前一段香,新芽看剪几分长。

断桥西岸雪村旁。

经片刻风声动竹,得些微月影横窗。

共谁呼酒溯流光?七夕感题年年织女会牛郎,会过千遭鬓已霜。

日度常规行我素,星追偶像任谁忙。

庭前雨竹三生泪,水面风荷一柱香。

做到神仙无了局,误人今古是情场。

秋夜偶成借无名兄韵赚得仙人一局无?夜空布阵点星珠。

雪崩斜角先争势,劫打连环定不输。

泼墨山铺长卷画,煎香月滚小圆炉。

尽藏只在身边取,何用扁舟向五湖。

鹧鸪天.和庶之一色江天淡入秋,乱峰三五出云头。

古松苍郁新松翠,近水喧腾远水悠。

2008-1-26 22:13 回复219.145.114.* 3楼篱下菊,酒边鸥,心期莫问几时休。

无边气象争供眼,认得清风是旧游。

鹧鸪天.再和庶之一瓮春醪醉到秋,松边乍醒手扶头。

丛筠侧侍长身立,曲涧环吟小调悠。

亲及鹤,友于鸥,有时相聚有时休。

云峰雪窟图成卷,来日偕君作卧游。

闻涤怀喜得外孙无物为贺赋此以赠闻道韶峰下,梧桐出别支。

只缘余荫足,莫说凤仪迟。

好月圆诗梦,长风助酒卮。

我惭无所与,为汝约明时。

庐山石门涧过慧远祖师讲经堂同星汉亚平盛元迎建闻经几度梦柴桑,此日随缘过讲堂。

百变峰俱真面目,千寻瀑是旧文章。

无心涉世愚何碍?有井观天小不妨。

忽见空山动佳气,两三飞鸟入青苍。

雾中登南岳祝融峰从今莫更说庐山,真面人间一见难。

天许诗家增想象,祝融峰在雾中看。

侍仰斋前辈登南岳祝融峰蒙赐长句步趋不及短章拜和先生临寿岳,绝顶自为峰。

不见云中子,还留石上踪。

笔犹干气象,语每带机锋。

世路多歧曲,非公孰所从?贺杭州诗词楹联学会成立兼怀翼奇昨梦孤山下,骚人结社忙。

诗推湖浪滚,酒酿菊花香。

折简邀苏白,沿堤入宋唐。

漫寻尘外趣,莫说鬓边霜。

异乡秋节湘月无端入梦流,鬓边霜影早于秋。

今生只道情缘尽,却为乡思又上楼。

闻韶彬乡兄高迁步清角吹寒韵贺之湘江水碧粤山青,多少风光聚一厅。

佳境莫非天造就?高梧本合凤栖停。

渐看气象生乡国,别有因缘在祖庭。

从此清流容我枕,沧浪渔笛梦边听。

秋半过尽西风草木零,晚来浊眼向谁青?也知际会多骄子,不厌相看只敬亭。

百曲流溪声欲断,九重霄汉雨曾经。

可怜一局神仙乐,犹是残棋未定形。

徐续老八七寿庆座前赋祝步凯帆六哥追月诗韵占断风光第一流,情怀依旧似闲鸥。

已知松柏清高意,只与山林志趣投。

觞佐麻姑廊下舞,诗吟红叶月边秋。

百年未老先生笔,更许何人试出头?丁亥重九蝠堂命和小杜时斗全亦有霍山之邀因事未赴谁遣梧窗片叶飞?西风扫径觉凉微。

鸡鸣野寺星初落,梦阻衡阳雁未归。

一记沉雷收宿雨,半江红树涨晴晖。

时清不作登高想,怕惹苔痕上布衣。

昨得盆杏一株玲珑可爱归置阳台拟杏语一自强移出,心根几度伤。

只今无态度,何处有商量?池日低生色,帘风软拂香。

但期修莳手,不是为春忙。

悼莲曾记西湖夏午天,清姿绰约柳风前。

岂知团影鱼才识,便报孤檠露已捐。

青帝错颁明日诏,素琴空拂昔人弦。

归宁诉与濂溪月,留得初心尚未湮。

鹧鸪天.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观后和长河镇日蒲团坐不移,天风海雨任由之。

涧藏深壑留清白,经到残篇得悟思。

神未死,庙能持,自多人物写青词。

笑看泾渭双流合,分享和谐又一时。

陆放翁诗论诗在驴鞍酒在壶,吟成万首只区区。

星分月势还将就,雪碍梅清不至于。

廊庙已然甘半壁,英雄犹自梦前驱。

百年未听儿孙语,一寸河山复得无?蒲团对客两无闻,睡味何论素与荤。

忧杞适为当局笑,安贫好是古人云。

材非世用空千尺,心被情伤有几分?写到沈园诸念了,夕阳窗外晚烟焚。

闻居庸换届幻庐卸任申如接庄力夫京战伯元等俱有诗时余正与研究院同仁泛舟西湖座中多居庸子也因步诸公韵聊寄所怀关前一醉未能图,手捧流云望大都。

风口叶飞时尚蝶,波心月点夜明珠。

已知上古天容楚,漫说临江地尽吴。

好是圣湖同此棹,客鸿千里不为孤。

西湖月一出波心万象生,宜晴宜雨各分明。

古今看月人多少,未识情怀几个清?随研究院同仁杭州谒定庵馆翼奇兄命步龚韵2008-1-26 22:13 回复219.145.114.* 4楼偶随时雨过杭州,自愧公前未入流。

终是精神同寂寞,便从文字觅交游。

思齐舞合闻鸡起,忧世皮难与虎谋。

人物百年曾几见,可怜多只为封侯!曲游春.平安夜西湖无月用草窗韵未尽相思债,奈者番重被,烟雨罗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