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
生产运作管理之制造业的作业计划与控制

生产运作管理之制造业的作业计划与控制制造业的作业计划和控制是生产运作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业计划和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并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化利润。
本文将介绍制造业的作业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作业计划的要素以及控制环节的应用。
首先,作业计划与控制对制造业来说至关重要。
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作业计划作为生产运作管理的基础,能够明确生产的目标和要求。
通过合理的作业计划,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并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而控制环节能够监控和调整生产过程,及时纠正错误,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作业计划的要素主要包括生产任务、生产能力和生产时间。
生产任务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类型确定的具体生产数量。
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的生产数量,它受到设备、工人和原材料等因素的限制。
生产时间是指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它与生产能力和订单交付期限密切相关。
制定合理的生产任务、合理利用生产能力和合理安排生产时间是作业计划的关键。
另外,控制环节主要包括生产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生产进度控制是保证生产过程按照计划进行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生产排程、生产进度报告和异常处理等手段实现。
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质量检测、质量纠正和质量改进等手段实现。
成本控制是保证生产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优化等手段实现。
在实践中,作业计划与控制可以结合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帮助管理人员做出及时决策。
同时,信息系统还可以提供生产数据和质量数据的可追溯性,有助于追溯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的效果。
总之,作业计划与控制是制造业生产运作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制造业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作业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并运用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管理,以提高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第九章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

9.3 流水作业排序
二、 n / 2 /F / Fmax问题的最优算法 S.M.Johnson于1954年提出了一个排序方法,其 目的是极小化从第一个作业开始到最后一个作业 为止的全部流程时间。约翰逊规则包含下列几个 步骤(n/2):
A. 列出每个作业在两台工作中心上的作业时间表 ; B. 找出最短的作业时间; C. 如果最短的作业时间来自第一台工作中心,则将它
11.6
交货最大延误时间: Dmax 0
N个作业单台工作中心的排序
混合规则:
如果存在在延误期为0的情况下,通过排序使平均通过时间最小
零件加工顺序 C D
A
E
B
工序时间 1 5
3
4
7
实际通过时间Fi
1
6
9
13
20
要求交货日期di 8
6
23 14
20
平均通过设备时间:
1n
1
F
n
i 1
Fi
(1 6 9 13 20) 5
分类: n 工件到1台机器---- n/1 n 工件到m台机器 ----n/m 静态和动态排序
排序的重要性
在排序不恰当的车间,经常会出现作业等待时 间占总生产周期的 95%,从而造成一个较长的 工作流周期,再加上库存时间和其他时间,就 会使现金流周期长
工作流相当于现金流,而作业排序是整个过程 的核心。作业排序是安排作业的活动、资源使 用或配置设施的时间表。
3. 继续按Johnson算法安排余下 工件的加工顺序。
答案:最优加工顺序为 S=(2,5,6,1,4,3)
9.3 流水作业排序 三、 n / m /F / Fmax问题的最优算法 1、Palmer法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1. 介绍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是指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安排,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进行计划和控制,以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并保持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是重要的管理活动,对于企业的运营和业绩具有重要影响。
2. 生产作业计划2.1 概念生产作业计划是指根据生产需求和资源情况,合理安排和组织生产活动的过程。
通过生产作业计划,可以确定生产活动的时间、顺序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安排。
2.2 目标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生产活动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通过合理的作业计划,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生产能力的闲置,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3 方法生产作业计划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常见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方法:基于经验和直觉进行计划安排,适用于简单的生产环境。
•数学模型方法:使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进行作业计划,可以解决复杂的生产环境下的问题。
•模拟仿真方法: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的仿真模型,评估不同计划方案的效果,并选择最优方案。
•经验法则方法:根据过去的生产数据和经验总结的方法,进行作业计划。
2.4 要素一个有效的生产作业计划需要考虑以下要素:•生产需求:包括产品数量、交货时间和质量标准等。
•资源情况:包括设备、人力、原材料和工时等资源的可用情况。
•作业顺序: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流程,确定作业的先后顺序。
•作业时间:确定每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作业分配:将作业分配给相应的人员和设备,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3. 生产作业控制3.1 概念生产作业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进行监控和调度,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通过生产作业控制,可以实时了解生产进度和问题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3.2 目标生产作业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生产计划的准确执行和优化生产资源的利用。
通过有效的作业控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方法生产作业控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常见的方法包括:•进度控制:监控生产进度,并及时调整作业顺序和分配,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制造业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

制造业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引言制造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领域,对于实现产品生产和运作过程的高效率和高质量非常关键。
其中,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是制造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时间、调度资源、控制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制造业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常用方法。
生产作业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是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按照一定的规划安排,以确保产品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质量要求的一种管理方法。
制造企业通常会制定生产作业计划,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规划和安排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确保生产按时交付:生产作业计划可以合理安排生产时间,确保产品按时交付给客户,避免因生产延期导致的不必要的损失。
•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控制生产成本:生产作业计划可以根据具体生产需求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控制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生产作业计划,可以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快速交付和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
生产作业计划的方法制造业中常用的生产作业计划方法包括: - MRP(物料需求计划):通过对产品的需求以及物料的供应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物料采购和生产计划。
- JIT(准时制造):通过精确的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实现按需生产、按需交付的生产模式。
- TOC(约束理论):通过找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工序,并对其进行优化,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 APS(先进计划和调度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优化算法对生产作业进行细致的调度和规划,实现高效生产。
- 轮换计划:通过根据生产任务的紧急程度、物料的可供性和设备的利用率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的优先级和顺序。
生产控制生产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生产活动按照计划和要求进行,实现生产目标和质量要求。
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经管类各专业、学时数:54 学分数:3执笔者:张毕西编写日期:2004年6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也是工程类各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本课程最新理论和方法。
结合课程设计和企业实习,使学生具备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4学时)掌握生产运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地位,重点是生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生产运作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生产运作管理原则和要求,生产运作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结构体系,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环境,现代生产运作理论的发展。
本章知识点:生产运作系统结构机运行原理,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类型及特点,生产运作管理概念,生产与运作管理原则与要求。
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4学时)了解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对企业运作系统的影响,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理论,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方法。
本章知识点:企业运作环境及其分析方法,生产运作战略概念与内容,生产运作战略决策方法。
第三章生产运作系统设计(4学时)了解和掌握生产运作系统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产品开发与企业R&D管理理论和方法,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并行工程在产品开发组织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产品研发中的运用与管理,生产类型、设施和模式的选择。
本章知识点:生产系统构建的内容和要求,产品和技术研发内容及其在生产运作系统中的地位,现代先进组织和运作理论在产品技术研发中的应用。
生产运作系统构建决策理论和方法。
第四章生产运作过程组织(4)本章要求掌握生产运作过程的结构,生产运作过程分类及其特点,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生产运作过程的时间结构及生产周期,生产运作过程三种移动方式及其周期计算方法,生产运作过程排序原理与方法。
生产运作管理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

生产运作管理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生产运作管理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一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作业计划与控制则是生产运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工序的安排、物料的采购、生产进度的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讨论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作业计划与控制。
首先,作业计划与控制在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良好的作业计划与控制可以实现以下方面的好处: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生产工序的合理安排,避免因为材料缺失、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生产停滞,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优化资源利用:作业计划与控制可以合理安排生产所需的物料、设备和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合理的作业计划与控制,可以降低物料采购成本、生产设备的维修成本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保证产品质量:作业计划与控制可以确保每个生产工序都按照要求进行,从而避免因为工序失误或质量控制不当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其次,针对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作业计划与控制呢?1.分析生产需求:首先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明确生产的目标和数量。
然后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自身的资源情况,确定生产的计划。
2.合理安排生产工序: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工艺流程,合理安排生产的工序,并确定每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3.物料采购:根据生产计划,及时采购所需的物料。
在采购过程中,应注意确保物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4.设备安排: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充分利用。
5.人力调配: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的使用,确保每个岗位都有足够的人力配备,并进行培训和岗位交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6.生产进度监控:设立生产进度监控系统,及时掌握生产的进展情况。
一旦发现生产进度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7.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个工序进行严格监控,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
运营管理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

运营管理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运营管理在制造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到如何有效管理制造业的作业计划和控制,以确保产品能够按时按质量要求生产完成。
本文将重点介绍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并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来实施。
首先,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制定的。
制造业的核心目标是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因此,作业计划和控制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通过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并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制造业可以避免过剩或供应不足的情况。
此外,通过制定合理的作业控制措施,制造业可以确保产品质量,并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其次,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对于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优化作业控制流程,制造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制定适当的生产计划可以减少设备闲置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采用先进的作业控制方法可以减少生产中的浪费,提高产品质量。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并不容易。
下面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来实施。
首先是合理制定生产计划。
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需要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以了解需要生产的产品数量和种类。
其次,需要评估自身的生产能力和资源情况,以确定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需要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生产数量等。
其次是优化作业控制流程。
作业控制流程是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
它包括领料、加工、装配、质检等环节。
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和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作业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最后是进行作业控制和监控。
作业控制包括设定作业标准、制定作业流程、进行作业分工等。
通过对作业控制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例如,通过设定生产线的作业标准和流程,可以降低生产中的错误和缺陷。
通过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生产进度,可以保证生产进度的准确性。
新版GMP各章节重点问题解读—第九章:生产管理

新版GMP各章节重点问题解读—第九章: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指从人员、物料、设备等资源到最终产品的转换过程中所进行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它是制造型企业一切管理的基础,是创造价值的关键环节。
药品生产是一个以工序为基础的连续过程,任何一个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制造产品的人员、所用的设备、物料、制造产品所采用的方法、制造环境)出现波动,必然引起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质量的波动。
因此,不仅要求最终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而且整个生产过程也必须符合GMP的要求。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把工艺技术管理、批次/批号管理、产量与物料平衡检查、卫生管理、标识管理、偏差管理等作为重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混淆和人为差错,确保药品生产的安全,确保药品的质量,是药品GMP的核心所在。
与98版相比,新版GMP将原卫生管理的内容纳入了生产管理之中,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操作、包装操作提出了更具体的控制要求,以利于对污染与交叉污染、差错的预防。
进一步规范了生产相关文件、物料平衡、批记录填写、生产批次划分与批号编制等防止差错、防止污染和混淆的措施。
(一)原则与新版GMP第五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百六十八条相呼应,第一百八十四条对药品生产管理提出了总的管理要求。
强调了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药品生产许可证》中的“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组织生产,必须依据取得《药品注册批件》时的注册生产工艺,编制工艺规程和(生产和包装)操作规程并进行操作,对操作进行记录。
以避免不在批准的生产地址组织生产、超出许可生产范围进行生产,避免工艺变更不申报、任意变更生产批量及包装形式与规格等严重违规现象的发生。
我们在严格执行GMP的同时,生产操作也要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
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要求,中药制剂投料时,一定要用中药材经过炮制后的饮片投料。
在药品制剂生产投料时,一般无需折干、折纯,按标示量100%投料即可。
当“已知某一成分在生产或贮存期间含量会降低”时,可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的规定执行:“生产时可适当增加投料量,以保证在有效期内含量能符合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 保证主生产计划规定的生产运作任务的完成。 保证企业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
1。制定或修改期量标准 2。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3。进行设备和生产面积的核算和平衡 4。生产现场管理 (1)生产作业准备和服务 (2)生产现场的布置 (3)日常生产派工(4)生产任务的临时调整 (5)鼓励职工的劳动热情 5。生产控制
批量和生产间隔期
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的确定常用法有:
以量定期法
以量定期法有经济生产批量和最小批量 法两种。最小批量法是以保证设备的合理利 用和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批量计算 方法。 最小批量=更换品种的设备调整时间/(设 备调整允许损失系数×单件工序加工时间) 设备调整允许损失系数一般去0.02-0.12 之间,主要根据经验确定。
排序问题的应用和分类
服务业-----主要是人力的排序 制造业---- 主要是加工件在设备上的排序 对于工艺专业化按排设备的车间:
分类: n 工件到1台机器---- n/1
n 工件到m台机器 ----n/m
静态和动态排序
排序的重要性
在排序不恰当的车间,经常会出现作业等待时 间占总生产周期的 95%,从而造成一个较长的 工作流周期,再加上库存时间和其他时间,就 会使现金流周期长
调度:是作业计划编制以后是实行生产控制的一切行动。
排序中的几个概念
工件(Job):服务对象
机器(Machine、Process):服务者
如: n个零件在机器上加工,则零件是工件,设备是 机器;
工人维修设备,出故障的设备是工件,工人是 机器。
排序中的几个概念
工序
对不允许中断加工的情况来说,一个工件 (Jj,j=1,2,…n)在一台机器(Mi,i=1,2,…m)上连续加工 的过程称为工序(Operation)。
利用FCFS规则,其流程时间的结果如下:
加工时间 3 交货日期 5 流程时间 0+3=3
B
C D
4
2 6
6
7 9
3+4=7
7+2=9 9+6=15
期量标准按每种产品分别制定:
大量流水线:节拍、在制品定额; 成批生产: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提前期、 在制品定额; 单件生产:产品生产周期、提前期
批量和生产间隔期
在成批生产的企业中,按批量来组织生产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生产批量大,在生产组 织的轮番次数就越少,生产过程相对稳定,产 品品种更换次数相应减少。然而批量大,每批 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生产中占用的生产面 积、仓库面积增加等。因此,必须用科学的方 法来确定生产批量 生产间隔期又称生产运作重复期,是指相邻 两批相同制品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交货最大延误时间: Dmax 0
N个作业单台工作中心的排序
混合规则: 如果存在在延误期为0的情况下,通过排序使平均通过时间最小 D A E B 零件加工顺序 C 工序时间 1 5 3 4 7
实际通过时间Fi
1 要求交货日期di 6 9 23 13
20
20
8
6
14
平均通过设备时间:
1 n 1 F Fi (1 6 9 13 20) 9.8 n i 1 5
示例
例 求表所示,6/2问题的最优解 i ai bi 1 5 7 2 1 2 3 8 2 4 5 4 5 3 7 6 4 4 1. 从矩阵中找出最短加工时间, 它出现在M1上,所以,相应 的工件(工件2),将工件2排 在第1位。划去工件2的加工时 间。
将工件2排第1位 将工件3排第6位 将工件5排第2位 将工件4排第5位
2 SPT (最短作业时间优先):优先选择最短加工时 间的任务。 3 EDD(交货期优先):最早交货期最早加工。
4. SST(剩余时间最短优先)或LS(最短松弛时间):
剩余时间(松弛时间)是指距交货期前所剩余时间减去加工时 间所得的差值。优先权给剩余时间最短的任务。
作业排序的优先规则
5、RAN(随机规则) 主管或操作工通常随意选择一件他们喜欢的进行加工 6 LCFS(后到优先):该规则经常作为缺省规 则使用。因为后来的工单放在先来的上面,操 作人员通常是先加工上面的工单。
9.3 流水作业排序
二、 n / 2 /F / Fmax问题的最优算法
S.M.Johnson于1954年提出了一个排序方法,其 目的是极小化从第一个作业开始到最后一个作业 为止的全部流程时间。约翰逊规则包含下列几个 步骤(n/2): A. 列出每个作业在两台工作中心上的作业时间表 ; B. 找出最短的作业时间; C. 如果最短的作业时间来自第一台工作中心,则将它 排到前面;如果最短的作业时间来自第二个工作中 心,则将该作业排到最后; D. 对剩余作业重复进行步骤 A和 B,直到排序完成。
将工件6排第3位
将工件1排第4位
2 5 6 _ 4 3
2 5 6 1 4 3
9.3 流水作业排序
三、 n / m /F / Fmax问题的最优算法
1、Palmer法
2、关键工件法
3、CDS法
9.4 单件作业排序
•作业排序的优先规则:详细说明所做工作的次序
1 FCFS(先到优先):按订单送到的先后顺序进行加工.
保险期 装配周期
121~240
1~40 41~80 81~120 121~160 161~200 201~240
装配投入提前期
机加工出产提前期
机加工投入提前期 毛坯出产提前期 毛坯投入提前期
生产提前期
例某产品部分期量标准
期量 标准 工艺阶段
批量Q
生产间 隔期R
生产周 期T
保险期 T保
毛坯准备 120
第九章 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
9.1 生产作业计划
9.2 作业排序概念
9.3 流水作业排序
9.4 单件作业排序
9.5 生产作业控制
9.1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
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实施计划。把 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具体地分配到每个生产单 元,以及每个工作中心和每个操作工人,确定他 们在月、周、日以及每个轮班中的具体任务。
工作流相当于现金流,而作业排序是整个过程 的核心。作业排序是安排作业的活动、资源使 用或配置设施的时间表。
排序问题的表示方法
n / m /A / B n表示工件数目 m表示机器数目 A表示车间类型: F流水作业排序P流水作业排列排序G单件 当m=1A空 B表示目标函数 例如: n /3 /p /Cmax表示n个工件经3台机器加工的 流水作业排序问题
机械加工 60 装配 10
12
6 1
6
12 3
3
3 0
生产提前期
计算提前期:
D装出=0天;
D装入=T装=3天; D机出= D装入+T保+(R机-R装)=[3+3+(6-1)]=11 (天) D机入= D机出+T机=(11+12)=23(天) D毛出= D机入+T保+(R毛-R机)=[23+3+(126)]=32(天) D毛入= D毛出+T毛=32+6=38(天)
生产提前期
当不同的工艺阶段的批量不同的时候:
某车间的出产提前期=后续车间投入提前期+保险期+ (本车间生产间隔期-后车间生产间隔期) 车 间 批 量 生产周期 20 50 30 间隔期 60 30 10
毛 坯 机加工 装 配
240 120 40
生产提前期
毛坯周期 1~240
保险期
机加工周期 1~120
9.3 流水作业排序
一、最长流程时间的计算:加工时间矩阵 1、第一行第一列把加工时间的数值作为完工时间标在 其加工时间的右上角,第一行其他元素,从左至右依次 将前一列右上角数字加上本列的加工时间,将结果填在 该列加工时间的右上角。 2、第二行到m行第一列算法相同。 3、第二行到m行第二列到第n列,从本行前一列和本列 上一行右上角数字两者中选大的,再和本列加工时间相 加,结果写在右上角。 4、最后一行最后一列右上角数字即为所求。
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由作业计划编制与作业计 划控制两部分组成。 作业计划编制:包括制定期量标准、开展生 产运作能力核算与平衡、编制各种形式的生 产作业计划等 作业计划控制包括生产运作调度、生产运作 作业统计与分析等内容。
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为了合理的组织企业生产活动,在生 产产品或零件的期限和生产数量方面的所规定的 标准数据。
生产提前期计算
前后车间生产批量相同的时候:
某车间的出产提前期=后续车间投入提前期+保险期 某车间的投入提前期=该车间出产提前期+该车间生产周期 计算过程按工艺过程反顺序进行
当不同的工艺阶段的批量不同的时候:
某车间的出产提前期=后续车间投入提前期+保险期+ (本车间生产间隔期-后车间生产间隔期)
生产提前期
交货最大延误时间: Dmax max(0, L4 ) F4 d4 7
N个作业单台工作中心的排序
按照EDD规则:
零件加工顺序
工序时间
D
5
C
1
E
4
B
7
A
3
实际通过时间Fi
5 6 要求交货日期di 6 8 10 1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