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论文
3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论文

3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笔者根据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长期护理,总结了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护理效果满意,以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护理方法;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8-01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1年中持续咳嗽3个月以上,已经连续出现2年的疾病[1]。
该病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
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其中,我国90%以上的肺源性心脏病均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2]。
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了3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于我院的30例慢性支气管炎女性患者,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为62.8岁,病程2~22年。
30例患者均有反复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心肺及其他疾病,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符合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的标准。
1.2 护理方法1.2.1 密切观察病情: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测定呼吸频率,以此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若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胸闷并有咳嗽等症状,说明患者已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应予注意。
多观察患者咳嗽的性质,出现的时间,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数量,定时取痰液送检;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记录尿量,出现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症状时应考虑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1.2.2 常规护理:将患者安置在整洁的环境,病室温度应保持在18~20℃,湿度保持在50%~60%。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体会论文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推进患者的恢复速度有着积极意义。
方法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病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其采用全面周到且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和体会。
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包括日常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呼吸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在内的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都非常理想,恢复情况良好。
结论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2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04-01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使呼吸道粘膜萎缩,肺组织储备能力降低,肺组织弹性减退,反复感染后长期刺激,最终治病,如果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使病情不断发展最后导致肺气肿,甚至诱发肺气肿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及早对患者进行治疗,并积极的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50岁以上高达13%-15%,60岁以上患支气管炎比30-40岁高6-7倍,79岁以上老年人死亡原因有1/4与肺炎有关,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
我院对136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了积极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2011年——2012年,收住13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其中男73例,女63例。
年龄48-85岁,平均62岁,患者急性发作期入院治疗,都有不同成度的咳嗽、咳痰、气喘、胸闷口唇及指端发绀等,入院后说有患者给予抗炎、止咳、化痰平喘、抗凝等治疗,积极做好综合护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2 方法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病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其采用全面周到且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和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 7月 ~2019 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并对护理重点及护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患者体温、血氧饱和度、心律及呼吸均明显降低。
临床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95.59%,总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
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老年人;临床护理;综合护理;效果;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为常见多发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递增,5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15%或更多。
对患者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工作,使患者有效的咳嗽,减痰量,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复发。
现对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措施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 7月 ~2019 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62.5±3.5岁;其中喘息型 36例 , 单纯型42例 , 并发肺源性心脏病者10例 , 并发支气管扩张 8例。
1.2 护理方法1.2.1一般护理急性发作期有发热应卧床休息,尤其在剧烈,频繁咳嗽时,适当休息可以减少机体耗能。
保持居室内空气的新鲜与流通,室内禁止吸烟,避开有烟雾等刺激性气体的环境,冬季最好有保暖设备,避免病人受凉感冒或交叉感染。
应给以充足的水分和热量。
每日摄水量应在1500ml以上,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稀释痰液,容易咳出。
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增加机体免疫力。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常有通气功能损伤,因此,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1]。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措施及效果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措施及效果摘要:目的:采取措施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有效性研究。
方法:本组所研究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55例,女性有45例,他们的年龄在24-86岁之间。
在对这些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中施行整体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其中患者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自我健康意识等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改善。
结论:对慢型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整体性的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整体护理措施效果研究【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07-0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要面临的社会与家庭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慢性支气管炎作为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其发病率较高。
这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包括咳痰、咳嗽、呼吸困难、喘息等。
这种疾病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而且给人们的生理与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55例,女性有45例,他们的年龄在24-86岁之间。
经过ct检查所有的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标准。
在这些患者中排除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遗传性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中施行整体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
其中整体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方面的护理、心理方面的干预护理、健康教育等。
2结果利用统计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系统性地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与整体护理之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自我健康意识等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改善。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显著,而到晚期炎症就会加重而影响患者生活。
患者大多只重视发作期的治疗,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后就不会再坚持进行后续治疗,最终因延误病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治疗困难。
慢性支气管炎还有一个缓解期,患者在通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会基本消失或者仅留有轻微咳嗽等症状。
在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给予患者综合护理,提高患者预防和保健意识,以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标签:慢性支气管;综合护理;效果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者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气管或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种慢性非特异行的炎症,是医院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临床症状多为咳嗽、咯痰且伴有呼吸困难,严重者会出现阻塞性肺气肿等并发症[1]。
此类疾病尤以老年人居多。
因此,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间不仅要给予积极的治疗,还应该进行合理科学的护理,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
1 慢性支气管炎1.1慢性支气管炎的特点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同时也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因为患者受到感染与非感染等因素而引发支气管或气管粘膜和周边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在我国的基层医院中,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症表现是咳嗽,同时也会出现咳痰、喘息以及反复感染等特征。
一般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2个方面,①内部因素:患者自身的呼吸道局部防御、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体质过敏以及自身神经功能的失调等;②外部因素:有大气的污染、吸烟、外部感染、气候的变化以及营养摄取等方面[3]。
1.2慢性支气管炎的危害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情一般都比较长,在患病的过程中也极容易反复发作。
患病的初期并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危害,主要的病症以咳嗽为主,但是当病情发展到后期之后,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呼吸疾病,比如阻塞性肺气肿以及肺心病等,从而对患者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4]。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9例,给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93.88%)高于对照组(77.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254,P=0.011<0.05)。
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全面化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全面护理;临床效果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常为咳嗽、咳痰、伴有喘息或反复发作,而且该病如果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会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甚至是肺源性心脏病。
另外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们的身心健康[1]。
采取有效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痛,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加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从而缓解护患矛盾。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以来收治的8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例)及观察组(n=49例),对照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19例,年龄(18-87)岁,平均年龄(59.7±6.4)岁,病程(3个月-21年),平均病程(6.5±2.63)年;观察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24例,年龄(21-92)岁,平均年龄(61.3±7.6)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病程(7.12±3.63)年。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可得均P>0.05,即说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2.1一般护理患者入院之后,护理员要主动热情接待,并未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合理控制病房的温度和湿度。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综述分析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综述分析摘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有慢性疾病的概率也逐渐增大,慢性支气管炎即是其中一种多发性的慢性疾病。
此种疾病容易重复发作,并且痊愈的难度也较大,给老年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同样将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也需注意。
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护理,其护理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探讨。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效果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等部位出现炎症病变而使得此种疾病发作,此种慢性炎症一般与吸烟,感染等因素有关,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咳痰、咳嗽等持续的状况[1]。
通常情况下,此种疾病早期阶段的病症表现没有显著的特征,在冬季多发,但是在春季天气转暖后有所缓解。
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比较常使用的是药物控制,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合适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疾病情况也可达到较好的缓解目的。
一、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具体应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的内容具体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生活护理,用药护理等多项护理内容,多方面的护理内容可给予患者高水平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能够极大的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恢复速率。
(一)健康教育由于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弱,多数患者对于疾病的知晓程度不足,无法意识到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对自身的重要性,常常表现出依从性较差的情况,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普及。
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出现原理,疾病的分类,疾病的预防以及对治疗方法等知识。
如此可使得患者能对所患疾病具有一定的知晓程度,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未知感以及茫然感,配合治疗。
同时患者家属更应知晓相应的健康知识,以此对患者以后的生活习惯进行良好的监督,使得患者在生活中能更好地约束自己,以此预防其他相关疾病的产生,并且对自身的疾病进行控制,避免出现恶化的情况[2]。
(二)心理护理由于此种疾病治疗时间比较久,同时病情反复,患者的不适感也较强,并且老年患者的情绪比较敏感,因此其非常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慢性支气管炎是各类因素导致的一种比较复杂的病症,罹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在医学临床上的病症表现是咳嗽、咳痰、气喘等相关病症情况。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患者中比较普遍多发的一种呼吸系统病症。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发速度不快,但是会有可能引发肺源性心脏病以及阻塞性肺气肿等相关病症。
罹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年岁愈高,其病发几率愈高,对于五十岁以上的患者病发几率达到了百分之十五。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日常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医护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相关护理服务的质量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在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有关护理工作当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最好,现将这方面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到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80位。
其中包含了45例男性患者以及35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区间在51岁到87岁之间,病程5~22年。
所有患者均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确诊罹患慢性支气管炎,均有程度不同的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2.方法2.1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给予入院指导,引导患者及家属熟悉周围的环境,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身体情况、家庭情况及对疾病的了解情况等,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2.2体位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情况,采取合适的体位,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可给予半卧位,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
帮助患者排痰,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咳嗽,对于无力的患者给予协助翻身拍背,有必要的话可通过吸痰器进行排痰工作。
相关护理人员要注重病房的巡视,避免患者出现压疮情况。
2.3心理护理:因为罹患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的下降与新陈代谢速度的减缓,患者会存在消极的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注重与患者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关心并鼓励患者,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后,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明白接受临床治疗的重要性,以恢复好的患者为榜样,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论文.txt我的人生有A 面也有B面,你的人生有S面也有B面。
失败不可怕,关键看是不是成功他妈。
现在的大学生太没素质了!过来拷毛片,居然用剪切!有空学风水去,死后占个好墓也算弥补了生前买不起好房的遗憾。
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临床特征。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本病进展缓慢,长期发作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高达15%;本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老年人常因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咳嗽反应迟钝、咳嗽无力及肺功能低下等因素使痰液阻塞气道,影响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
我院对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了积极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将其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52岁~90岁,平均年龄71岁。
病程5~23年。
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发作期入院治疗,均有程度不同的咳嗽、咳痰、气喘、胸闷、肺部干湿啰音、口唇及指端发绀等。
1.2方法
对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患者,以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给予抗生素、祛痰、镇咳、平喘)为主,临床缓解期,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诱发因素,预防复发为主。
同时配合医生做好积极护理。
结果痊愈50例,好转4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2 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根据机体每日需要量、体温、痰液黏稠度,估计每日水分补充量,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观察病人咳嗽、咳痰发作情况,观察体温、呼吸、脉搏变化,如体温超过39℃应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2.2饮食护理合适的饮食对配合临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各人的基础代谢和营养状态补充营养。
食物构成以蛋白质和糖食品为主,并注意足够的热量。
蛋白质的供给量每日按1.5~2.0 g/kg计算,同时供给足够的维生素和适量矿物质。
多食新鲜食物,忌食腌制食品,避免过硬、过烫、油炸、烟熏类食物。
坚持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2.3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更应加强心理护理,帮助其克服年老体弱的悲观情绪。
加上家人对患者的支持也常随病情进展而显得无力。
患者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护士应聆听患者的倾诉,做好患者与家属的沟通、心理疏导,让患者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
引导其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
如气功、太极拳、户外散步等,将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机体免疫能力。
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4劝告患者戒烟告知患者和家属,尤其是老年人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加速慢性支气管炎进展的重要因素;慢性支气管炎如不及时治疗和去除诱因,则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的规律发展。
戒烟能减轻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咳痰,缓解病情的进展,如果早期戒烟能阻止病情的发展,使老年患者乐意戒烟并能积极参与共同制订戒烟计划。
与戒烟成功者交流经验和体会,清除工作场所、家中的储烟和与吸烟有关的用具,避免接触吸烟的人群和环境。
事先告之老年患者戒断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坐立不安、烦躁、头痛、腹泻、体重增加等现象,第1周最严重,尼古丁完全撤离约需2~4周。
有计划的逐渐戒烟以减轻戒断症状,减轻痛苦;戒烟第1周多饮水以排除体内积蓄的尼古丁,多吃水果、蔬菜,参加文体活动,必要时可外出旅游、嚼口
香糖等以分散注意力。
2.5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炎、祛痰、镇咳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①对痰液较的老年患者以抗炎、祛痰为主,避免使用中枢镇咳药,如可待因,以免抑制咳嗽中枢,加重呼吸道阻塞,导致病情恶化。
②可待因有麻醉性中枢镇咳作用,适用于剧烈干咳者,有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应用不当可能成瘾。
③喷托维林是非麻醉性中枢镇咳药,用于轻咳或少量痰液者,无成瘾性,有口干、恶心、腹胀、头痛等不良反应。
④溴己新能使痰液中黏多糖纤维断裂,痰液黏度降低,偶见恶心、转氨酶升高,胃溃疡者慎用。
2.6专科护理
2.6.1解除气道阻塞,改善肺泡通气及时清除痰液,神志清醒患者应鼓励咳嗽,痰稠不易咯出时,给予雾化吸入或雾化泵药物喷入,减少局部瘀血水肿,以利痰液排出。
危重体弱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叩击背部,使痰易于咯出,餐前应给予胸部叩击或胸壁震荡。
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护士两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指关节微屈,自肺底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叩拍胸壁,震动气管,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以促进痰液的排出,每侧肺叶叩击3~5分钟。
对神志不清者,可进行机械吸痰,需注意无菌操作,抽吸压力要适当,动作轻柔,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加重缺氧。
2.6.2合理用氧减轻呼吸困难根据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不同,合理用氧,一般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如病情需要提高氧浓度,应辅以呼吸兴奋剂刺激通气或使用呼吸机改善通气,吸氧后如呼吸困难缓解、呼吸频率减慢、节律正常、血压上升、心率减慢、心律正常、发绀减轻、皮肤转暖、神志转清、尿量增加等,表示氧疗有效。
若呼吸过缓,意识障碍加深,需考虑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必要时采取增加通气量措施。
2.6.3咳嗽、咯痰的护理观察痰液的颜色是否为白色或脓性痰,及时送检新鲜痰液,做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我国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本文通过54例患者的精心护理,采取“拍、翻、咳、吸”等综合护理措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患者的肺功能得以改善,减少并发症。
而此类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住院,久病缠身并逐渐加重,经济上负担重,对治疗缺乏信心,所以,要与患者沟通,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烦躁心理,了解综合护理的目的,更好地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等各期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肺功能,稳定或逆转肺部疾病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心理障碍,杜绝和减少护理失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27.
[2]李宾宾.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7,9(42):836-837.
[3]甘兰君.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