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原文

静坐常思己过原文
出自清·金缨的《格言联壁》,原文选段如下: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白话释义:要经常安静的坐下来考虑自己的过错在与人交谈时不要讨论别人的是非,可以吃苦的人是一位有志气的人,肯吃亏的人并不是笨人,尊敬君子才能显出你的德行,有时候惧怕小人并不能算是没有能力,如果有了得意的事不应该一直高兴,凡事做事情都应该留有余地。
静坐常思己过经典50句心静的句子

静坐常思己过经典50句心静的句子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修行人还没有修成正果,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自己没有做好,没有资格说别人,充其量是五十步笑百步,何必呢?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善恶无明界,但存一念间。
佛祖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常言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故恒观自身,勤断己过是菩萨行。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静坐,常思已过。
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可以沉淀出生活中的浮躁,过滤出人生的杂质。
静坐观心,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显现。
抛却心中的“妄念”,才能够使你,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着空相,断灭诸法。
茶水洗心,心如明镜,一个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别无常世界。
意乱情迷时,大可不必慌乱。
静心坐禅,明天会如约而至。
春花依旧那样美,秋月还是那么圆。
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
如我们每日早课完毕静坐时,反观自性,清净心地,反省昨日的功过得失。
对人、对事,无过失则心安;有错误,即应发惭愧心,加紧忏悔,莫再犯错。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静坐轻只和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就是清福。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心如明镜,不惹尘埃。
身居红尘,淡然心性。
清醒从容,自在安宁。
心动,则万物动,心不动,则不伤,清净自在,喜乐平常。
如静坐时心较专注凝定,少躁动,红尘凡事中,拥一分淡泊,守一分宁静,舍一分争斗,得一分清闲。
要去反思,总结问题的诗句

要去反思,总结问题的诗句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挑战与困难,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古诗词中不乏此类深刻的思考,以下是一些能够启发我们反思和总结问题的诗句。
1."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这句诗提醒我们要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过错,而在闲暇时不宜议论他人的是非。
2."悔不该,当初错走一步,今朝千般恨。
"这里表达了对过去决策的后悔,促使我们反思每一步选择的重要性。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在《离骚》中的这句话,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应不断探索和反思,以求得真知。
4."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这句诗强调了从经历中学习的重要性,每个问题都是成长的契机。
5."反思昨日事,方知今日非。
"反思过去的事情,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从而指导未来。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反思,以免老大徒伤悲。
7."世间万事皆因果,唯有自省方得真。
"世间的事情皆有因果循环,自我反省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
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只有学习与实践,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困境。
9."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知道自己的错误并能够改正,这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1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指导。
这些诗句不仅语言优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帮助我们认识和反思自身的问题,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宝贵的启示。
演讲稿: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doc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未免迂腐,可是,仔细想想,它却有很值得我们推崇的地方。
它告诫我们每个人不仅要清醒的认识自己,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对他人要心存善意,和睦相处。
“静坐常思己过”,是一种反省的功夫。
我们假如常能在静下来的时候,想到自己在做事或待人方面有疏忽有亏欠的地方,自然就减少了对别人抱怨嫉恨甚至报复的心情;也同时由于明白了自己的过失而得到一些警惕,以后将不致再犯同样的过错。
这是前人劝我们静坐常思己过的真正含义。
至于“闲谈莫论人非”则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条金科玉律。
把谈论别人是非的精神用来“常思己过”,既可减少得罪人的机会,又可随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的确,每个人都难免有不足或过错,说话办事会有瑕疵。
(演讲稿在我们面试带队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老师都会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看着学员的一天天进步,我们倍感欣慰。
但是在面试结束之后会发现,总有一些学员不能通过,面对质询的目光时我们总会用以下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比如学员素质不行、分校招生把关不严格等等,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答案,会发现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所以我认为我们自己应该多思索自身存在的原因,多找寻自己的短板,并付出行动。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静坐常思己过!对自己抱持一个“严”字,对别人抱持一个“宽”字;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尽情欣赏别人的长处;从严纠正自己的缺点,从轻原谅别人的不足,我们就可以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的快乐。
田老师经常跟我们强调:考德上要有家的氛围!确实如此,每次当我外出授课归来,特别是从踏进考德上的大门开始,一股股家的感觉扑面而来,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缕缕家庭的温馨,感觉分外亲切,分外舒心。
我,一个阔别已久的游子,终于回到了家的怀抱!在这里我见证了所有家庭成员的付出与努力,师资部任劳任怨,网络部默默付出,研修班积极向上,行政部细致入微、客服部热情大方……我也更加领略到了亚东老师的激情、合年老师的亲切、志刚老师的幽默、双清老师的豁达、安威老师的谦逊。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做事要留有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恶语出口不足以丧身,却足以丧德,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
人的嘴要吐真话、善语,不要无中生有,信口雌黄。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戏谑有度。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多一些扪心自问,少一些争执指责;多一些观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责。
有所觉悟会从自身找问题,没有觉悟只会把箭射向别人。
少说人是非,多反思自己的古句

少说人是非,多反思自己的古句
人生起起伏伏,顺遂有时,坎坷有时。
许多时候,我们总爱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行。
《格言联壁》中讲:“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
意思是说,一个人独处时,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过错。
和他人交谈时,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
当我们能够正视自己,客观的审视他人时,才能更加平静的对待生活种种。
静思己过,严于律己。
古语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人无完人,谁能不犯点错,但是做错了还能改正,就很好了。
人们一生中,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犯下过错。
而如能每日三省己身,反思自己的言行,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重蹈覆辙。
如果明知自己做错了事,还放任不管,只会知错犯错,不得善果。
静思己过,不是思虑太重,而是严于律己。
君子之道,在于修身养性。
常思己过,方能精进修为,心无挂碍。
关于常思常悟的名言

关于常思常悟的名言
1、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善恶无明界,但存一念间。
2、思考能解惑,博学多真知。
3、所谓悟性,就是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塞践,对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
“学而不思则罔”孔子的话至今发人深省。
4、人都有惯性思维,爱用常规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而善于思辨的人则不会拘泥于常规思维的条条框框。
5、悟道比闻道更重要。
只有勤思、善思、恒思的人,才能悟出人间与人生的各种大道理和小道理。
6、多看则清,多听则明,多思则准,多干则成。
7、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常思自己过,莫论他人非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好为人师者,常论人是非,即便是你出于好意,但只要是说别人的是非,自己站在自封的裁判地位,给别人做评价,就有点涉嫌多管闲事,且,如若还不是当着当事人在评说,就在背后嘀嘀咕咕,那就更是惹人厌恶。
人有一个共性,愿意听好的,不愿听孬的,在现在崇尚个性的时代,即便你给人的评价很不错,人家也会在心里说,“你凭什么说我好呢?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你这就是闲着没事,故意找不自在了,故此,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多言多语,最后的结果,绝对没你的好事。
1明末清初,淄川城外有一座无名寺,地处深山密林。
寺院不大,只有一位老和尚,他喝酒吃肉,并不管那清规戒律,常年独自一人守护着寺院,就像自己的家一样。
有一年的春天,老和尚正在地里干活,来了一位老者,自称姓高,山西人,来此贩运瓷器,货尚未备好,闲着无聊,就在这山中闲逛。
老和尚也是久不见人来,遇到一位年龄相仿的人,自然喜不自禁,两人便交谈起来,还很是投机,于是他们就到了寺院,把酒言欢,成了好友。
2时间一久,老和尚得知这位姓高的其实并不是商人,而是在山中修炼的一位狐精,但他也并不在意,只要能陪着自己说说话,这又何妨。
有一日,老和尚到山下城中采购了一些日常用品,回来时捎带买了不少的酒肉,就等着狐精前来,一起喝酒。
一直等到了傍晚,狐精姗姗来迟,酒菜早已备好,两位就在院中一边说着话,一边吃喝起来。
3老和尚说:“此次下山,途经府衙,正好有两家为了儿女私情打官司,围观的人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你是狐精,自然通灵,那就知道事情的真伪,何不说来实情?”狐精一听,就有点不高兴,说:“这男女私情,本就秘密而行,外人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再说,这都是人家的私事,外人何必干预其中?”4老和尚一听,笑笑说:“我们只是在此闲谈而已,也只有我们两个知道,但说无妨吧。
”狐精说:“此言差矣,你我皆是修炼之人,怎么会说,现在只有我们二人知道呢?这里不是上有天下有地,中间还有你那寺里的佛祖么,它们不是都在听着看着么?”此话让老和尚颇为尴尬,就没再说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金缨在《格言联壁》中有云:“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上联讲严于律己,下联讲宽厚待人。
综上所述,读诵经典,思惟经义,把经典里面的教诲落实在生活与工作中,凡人亦会变得优雅、宁静、志远、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你的一生,若从没有是非困扰,那么,你是人类共赞的大母指!
上联“静坐常思已过”严于律己的真正意义,是一种反省式处世哲学。
旋外之音,假如我们静思时,能常常换位思考,自我检讨,检讨自己做人做事方面是否有不足之处?能常常扪心自问,问自己做事是否有漏洞百出或欠妥之处?问自己做人是否有不够仗义或疏忽大意之处?假如人生境界中,我们真达到了这种高度。
那么,就算世事纷扰,我们也会因式警惕,从而减少对别人的抱怨嫉恨报复;同时,吃一堑长一智,今后就不至于再犯同种过错。
下联“闲谈莫论人非”宽厚待人的文明指示精神,是一种是非曲直论世哲学。
言下之意,这世上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都不尽相同。
闲谈莫论人非,这句话虽拨云见日,但话里有话。
意思很简单,就是告警人们,茶余饭后,闲情逸致时,尽量少与人背后聊人是非。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是是非非,迟早会传入他人耳。
如果无心的传话者按原话直言不讳,你可能还相安无事。
但是,如果传话者有心添油加醋,那你就非驴非马了,结果你一定会因此而受到冲浪。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的宗旨告慰我们,尽管,做人难,难做人,谁背后不说人,谁背后不被人说。
但人活着,避免是非,此乃至高境界。
当你听到他人在谈论人是人非时,你最好保持沉默或借故躲开。
尽量避免背后议论别人的是是非非,尽量避免是非问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对于凡夫俗子而言,看似简单易行,其实真要做到实乃难能可贵。
人活在这个诱惑成殇的复杂社会上,有无数多元化的“潜规则”,而对应“潜规则”的就是“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