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经典语录
193读书《李鸿章传》梁启超 口播推荐语

193读书《李鸿章传》梁启超口播推荐语
推荐语:
这本《李鸿章传》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梁启超和李鸿章是有过实实在在的交集的!
作为一个同时代的人,梁启超能更公正地看待李鸿章的才识、功过、地位,这是非常难得的。
众所周知,李鸿章因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系列条约,被斥为“卖国贼”。
但梁启超告诉我们要从两面看待李鸿章。
论功,李鸿章镇压太平军,创办洋务运动,组建北洋水师,
甚至在外交舞台上极力斡旋,为大清赢得一丝喘息。
论过,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
面对清朝这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
但无论功过是非,李鸿章以一人之力要想改变中国贫穷挨打的局面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足以让小编心生敬意。
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李鸿章名言

李鸿章名言李鸿章(1823年-1901年),字恒泰,号翰林,湖南湘潭人。
他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经济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百年痛苦变迁的重大事件,他的名言代表了他对社会、人民、国家和民族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为你分享李鸿章的一些著名名言,并谈谈其中的意义。
1. "国家有病,人人必受害。
国家無病,人人共富貴."(The state is sick, and everyone suffers. The state is healthy, and everyone prospers.)这句名言表达了李鸿章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思考和关怀。
他认为国家的病态会导致全体人民的受害,因此必须以国家的健康为基础,才能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国家与个人、社会的密切关系,强调了国家与人民的共同命运。
2. “什么是最好的政府?能赏罚分明的政府。
”(What is the best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that can reward and punish clearly.)李鸿章在这句名言中表达了他对政府职能的理解。
他认为政府应该能够明确地奖励和惩罚人民的行为,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这也是他对政府的期望,希望能够建立一支受到人民信任和支持的政府,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政治是一般职业,不论何人,均不可无知此道"(Politics isa general profession, regardless of who it is, one cannot be ignorant of this way.)这句名言展示了李鸿章对于政治的重视和认识。
他认为政治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参与的事务,不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不能对政治无知。
他强调了政治对于一个国家和个人来说的重要性,认为政治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李鸿章的绝命诗,读之垂泪,字字诛心

李鸿章的绝命诗,读之垂泪,字字诛心(1901年11月7日),这位老者在诀别人世时,留下了一首凄凉的绝命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秋风宝剑孤臣泪”,百年之下,我亦读之垂泪!画报上夹护着李鸿章的日、俄两国,被普遍认为是导致李鸿章死亡的主要“凶手”。
先看日本。
在李鸿章的遗折中自诉到:“窃臣体气素健,向能耐劳,服官四十余年,未尝因病请假。
前在马关受伤,流血过久,遂成眩晕。
”李鸿章是沙场征战出来的文人,文武全才,体格相当健壮,且相貌堂堂,此点在当时被国际外交界广为称赞,后世的周恩来颇有些类似之处。
那部引发极大争议的电视剧《走向共和》中,也有李鸿章晚年还纳了一个二八娇娃为妾的故事,也属于艺术真实。
甲午战后,日本指名要李鸿章前往马关谈判,结果在艰难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居然被一日本“极右翼分子”险些杀害,据梁任公在《李鸿章传》中记载:“当遇刺之初,日皇遣御医军医来视疾,众医皆谓取出枪子,创乃可疗,但虽静养多日,不劳心力云。
鸿章慨然曰:国步艰难,和局之成,刻不容缓,予焉能延宕以误国乎?宁死无刺割。
之明日,或见血满袍服,言曰:此血所以报国也。
鸿章潸然曰: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
其慷慨忠愤之气,君子敬之。
”李鸿章遇刺,完全打乱了日方的谈判步骤,引起国际的高度关注,“日皇及举国臣民同深震悼,遂允将中国前提出之停战节略画押。
口舌所不能争者,籍一枪子之伤而得之。
”但毫无疑问,对于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翁来说,这一枪当然是大大损害了他的健康,缩短了他的寿命。
再来看看那一直被李鸿章引为“拒日”伙伴的沙俄。
马关条约后,李鸿章为避风头,出使欧美,第一站就是参加沙皇的即位大典,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其氛围丝毫也不亚于日后的“同志加兄弟”。
此行签订《中俄密约》,真正是前门拒狼、后门放虎。
李鸿章晚年因联俄拒日外交所导致的重大失误,被认为是导致他本人死亡和列强瓜分中国的重要因素。
李鸿章和他的时代

李鸿章和他的时代李鸿章和他的时代“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此句出自梁启超所作《李鸿章传》开篇第一句。
这句话没有明显的赞美李鸿章,但肯定了他绝非庸人。
百年来,世人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难得公允,但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在晚清时期中国大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潮流中,能无过者鲜有,能取得像李鸿章一样功绩者更鲜有。
要读懂近代中国,就不能不读晚清史,要读懂晚清史,就不能不说李鸿章。
站在不同的立场对李鸿章功劳的评价有着天渊之别。
但有一点是无疑的,那就是推动中国从传统向近代转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有力的组织和维护了中国向西方世界学习“长技”的过程,他对中外形势和中国出路的认识相较同僚更为深刻,而且采用西法、举办洋务新政数量之多、成效之大,也无人能望其项背。
他斥守旧而不避“人君”,为“自强”而力倡变法,主张以儒家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以西方富强之术,这在当时是国家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有效途径,虽然历史证明洋务运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清政府腐朽的弊病和最终灭亡的命运,但从长远看,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中国奠定了初步的工业基础,而且师夷长技开阔了国人的视野,让中国人从物质上更多的了解了西方世界,并且培养了一批具备西方思想的留学生等等,这些都是李鸿章对中国做的贡献,并且具有深远的意义。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可以说是他政治生涯上的一大转折点。
在上海带领淮军连打三场胜仗的李鸿章,直接从原先为曾国藩摇笔杆子的幕僚,晋升为江苏巡抚,成为朝廷大员,从此开始了长达40年的宦海生涯,最终成为晚清第一重臣。
太平天国起义发展到后期,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上层领导者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而且日益腐败、混乱,已经走向了安逸享乐和推翻统治者再取而代之的歧途,成为国家的危害。
李鸿章及时镇压蜕化的太平天国,避免了社会走向更为混乱的危险境地,创造了国家建设发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机遇。
李鸿章兴办洋务取得的成就也是值得称道的,同治三年(1864年),他写信给恭亲王和文祥说:“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读李鸿章传有感

读李鸿章传有感梁启超著《李鸿章传》,第一句就是“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梁氏文风总是这样干脆而旗帜鲜明,读起来让人感觉很是带劲。
书中叙述了李鸿章一生的所作所为,言语犀利,但又不失客观。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将李鸿章与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作比,挺有意思的,现摘记如下:第一,李鸿章与霍光。
(之前我对霍光一无所知,因有这样的比较,所以就找了些他的资料来看,顺便也长了点历史知识。
)梁启超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史家评霍光曰不学无术。
吾评李鸿章亦曰不无术。
(人家李鸿章24岁就考上了进士,他还这样批评人家,我们这些人岂不跟目不识丁差不多了!)李鸿章谨守范围之人也,非能因于时势行吾心之所安,而有非常之举动者也。
其一生不能大行其志者以此,安足语霍光?(志向不能跟人家比啊!)虽然,其于普通学问,或稍过之(竟然比霍光还强。
这位梁同志对学问的要求实在是高。
)当然了,上面括号里的现代语就不是原文了。
第二,和诸葛亮比。
李在用人、用兵、廉洁奉公方面远不如诸葛亮。
但在艰苦创业、鞠躬尽瘁、赤胆忠心方面,二者还是有共同之处的。
第三,和王安石比。
都实行变法革新,见识超过常人。
但在规划和眼光方面,李比不上王安石。
第四,和秦桧比。
这一段很精典:“中国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者最多焉.....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犹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
”哈哈哈,梁同志极富正义感和公正性。
第五,和曾国藩比。
“犹管仲之鲍叔,韩信之萧何也。
”曾是他的恩师啊!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他都靠曾的一手提携才得以成就。
世人也有定论,他们两人比,李是不如曾的。
他们两个的区别是:曾是儒者,常有急流勇退之心。
而李则坚韧不拔,毫不畏难。
这也是他的一大优点。
还比了十几个人,个个精辟,因对那些人不是特别有兴趣,就不记了。
梁启超对李鸿章作了这样的总结:“要而论之,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
”虽然这样,但梁还是认为当时举朝上下五十岁以上的大员,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
【对联图文】李鸿章: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

【对联图文】李鸿章: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梁启超曾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既是晚清名臣又是出色的文人,作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百多年来围绕他的争议不曾停歇。
李鸿章留下的很多副对联,如今读来,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大富大贵,而是懂得知足。
兜里有点小钱,家里有点余粮,手边有卷诗书。
身上没病,心里没有焦虑忧愁,没有人上门讨债。
这样的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很大的福气了,何必还要去追寻大富大贵呢?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人生在世,不受气是不可能的。
人的位置越高,要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受的气也就越多。
面对外界的指责与非议,要有一份金钟罩的功夫。
外界风雨交加,内心温暖如春。
坦然面对人生的是是非非,不争辩,也不介怀。
这样的人生,自有一份大气从容。
×水流花开得大自在风清月朗是上乘禅流水、落花、明月、清风,这些是文人的乐趣,也是人生的哲理。
细细参悟,其中自有一份大智慧。
古人说明心见性,人不仅仅要活着,要懂得享受生活,也要活得通透洒脱。
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满为心水低成海,海纳百川,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从不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水满则溢,月圆则缺,人生不怕困苦,就怕自大自满。
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份谦逊的态度,只有这样,生命之树才能永葆常青。
万卷藏书宜子弟一日过海收风帆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一个家庭留给孩子最重要的财产,不是金银财富,而是家教与家风。
金银迟早有败光的一天,但是好的家教,却能让一个孩子有立足社会的资本。
×炼心略似无波井养气应如出岫云修心和养气,一个是内心修行,一个是情绪的控制。
二者都有一个诀窍,就是“静”。
只有保持安静,内心才能清明澄澈,不被外物所扰。
只有保持安静,一个人才能控制好情绪,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李鸿章的两句经典,道破了活着的最高境界

李鸿章的两句经典,道破了活着的最高境界
2019-08-09 01:13
李鸿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他崛起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来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作为晚清外交大臣,签署了众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比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割让土地,割让台湾,赔偿上亿两白银。
晚清王朝,大厦将倾,千疮百孔,原始的刀枪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不堪一击。
只能一退再退,李鸿章为了维持大清的江山和体面,
丧权辱国,委曲求全,暂时保持着这个纸糊的封建王朝的存在。
这是他的一副对联,从中可以看到他些许的内心独白,无做官意,有读书声。
上联:
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下联:
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李鸿章百年风雨不倒的家训

李鸿章百年风雨不倒的家训李鸿章,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争议和充满个人魅力的晚清重臣。
李氏后人中,出现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如香港船王李国光、著名桥梁专家李家咸、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道增、美国加州企业家李永炜等。
屡败屡战、一技傍身、低调为人,是李氏家族代代传承的“家训”,它根深蒂固地融进了每一位李氏后人的血脉中,也是这个大家族越来越繁荣的根源所在。
家训一:屡败屡战李永炜,李鸿章第六代裔孙,李鸿章之子李经述的后人。
父亲李道秉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后任江苏省电力局总工程师。
李永炜兄妹三个。
父亲忠厚老实,虽是个文化人,却朴实得像个庄稼汉子。
在人生大方向上,李道秉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
但在一些零碎小事上,他却很固执。
李道秉的想法很简单,他觉得孩子就是一根小树苗,根正了才能长得好。
身为李家后人,学业、事业可以不完美,但绝对要是个正派的人。
转眼间,李永炜兄妹三个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对他们的学习管得非常松散。
旁人问他:“你不想你的儿子跟你一样上大学吗?”他笑了笑,回答道:“只要别人不说他是坏人,干什么都行,哪怕去打铁我也支持。
”上高中时,课程不多,李永炜便跟家里的一位表哥学习木匠手艺。
时间长了,他觉得枯燥想放弃。
父亲知道后,问他:“你喜欢当木匠吗?”李永炜点点头。
“喜欢就坚持做下去,你坚持了,到最后觉得自己不适合,改行我不反对。
但你因为遇到困难就退缩,我不同意。
”李永炜只能硬着头皮学艺。
有一次,邻居要求李永炜帮他做一架简易的织布机。
李永炜一口答应下来,可做了很多天也没做出来,他便找了个理由敷衍过去。
李道秉认为答应别人的事就得办到,儿子做不了他来做。
为了把织布机做出来,每天一下班,他就扎进一大堆木头里。
父亲的举动让李永炜感到羞愧,他又拿起斧头,和父亲一起捣鼓起来。
几经改良,织布机终于完成。
事后,李道秉再三对孩子们说:“失败一次不重要,站起来继续努力,屡败屡战,只要你付出的汗水大于困难,自会有收获。
”18岁那年,李永炜从学校回来,母亲告诉他家里来了一位长辈,并嘱咐他要懂礼守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传经典语录
李鸿章名言
1、大丈夫生世,惟血气养性不可磨灭,否则入魔道矣。
2、实心实力,廉政为本,精核为用,先自立于不败之地,始终不移,庶几可大可久。
3、人生遭遇本有一定,但当尽其在我,以待事会之来。
4、平日遇事不能持平,威信无从服众,以至一发难收,柔远二字须看的通透,柔克高明。
柔克者,非事事将順之谓柔也,绕指柔中自有百炼刚在。
5、夫人惟气之盛者,能舍人之所不能舍,而为人之所不能为。
6、办天下大事,贵实心,尤贵虚心。
非真知灼见不能办事,亦不能论事,贵耳贱目,最足误事。
7、发奋图强是中华民族的本性。
(名言警句)绝无出路是腐朽的政府的必然下场。
8、出水芙蓉,光华夺目。
曾几何时无复当初颜色?苍松翠柏,视似平常,而百年不谢也。
9、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10、谣诼之来本非意料所备,息谤莫若自涤,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
11、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
12、谣诼之来本非意料所备,息谤莫若自涤,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
13、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1.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
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
3.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4.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
5.世上最难写的字,莫过于自己的名字。
王爷,你的路还长着呢,让老臣替你签!
6.李鸿章晚年的一副对联:
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横批:天天快乐。
7.平日遇事不能持平,威信无从服众,以至一发难收,柔远二字须看的通透,柔克高明。
柔克者,非事事将顺之谓柔也,绕指柔中自有百炼刚在。
9.谣诼之来本非意料所备,息谤莫若自涤,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
10.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