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读后感2000字

合集下载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李鸿章传》是一部描写晚清政治家李鸿章一生经历的传记,作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徐中约。

这本书通过对李鸿章一生的细致研究,深刻剖析了他的政治生涯和个人品格,展现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历史人物形象。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李鸿章是中国晚清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在政治上的智慧和勇气,使他成为了清朝政府的核心人物,参与了很多重要的政治决策。

他在外交上的才能更是令人钦佩,他曾多次出使西方列强,亲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和中法战争,为中国争取了一些利益。

在经济上,他也积极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李鸿章的一生并不完美,他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在处理政治问题上,他往往采取妥协的态度,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常常选择了妥协和让步,导致了一些政治决策的失败。

在外交上,他也未能完全保护中国的利益,导致了一些不利的条约的签订。

此外,他在处理军事问题上也有着一些失误,导致了中国在战争中的失败。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他是一个有着丰富政治经验和智慧的政治家,但也是一个有着自己缺点和错误的人。

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经历和政治成就,对中国的近代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也可以从他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智慧,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除了对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的认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李鸿章的一生经历,反映了晚清政府的种种困境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曲折。

他在政治、外交和经济上的努力和成就,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同时,他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他的一生经历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和磨难。

通过对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也可以从他的经历中找到一些启示和教训,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有感未读此书之前,我视李鸿章为懦弱卖国之人,因其所签的诸多不平等条约。

然而读完此书后,我的态度大有改观,李鸿章对晚清实所谓鞠躬尽瘁,若换作他人未必达此效果。

李鸿章个人的历史,同时也是晚清40 年的历史。

要了解晚清的历史,读此书也受益匪浅。

梁启超在本书中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李鸿章的一生进行了描述和评价,使后人能清楚的了解晚清重臣李鸿章。

本书内容上共分为十二章,于绪论部分表明了梁启超对于李鸿章的态度: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于中间十章分别介绍了李鸿章的社会位置、李鸿章未达之前及其时中国的形式、兵家之李鸿章、洋务时代之李鸿章、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外交家之李鸿章、投闲时代之李鸿章、李鸿章之未路。

并于结论中将李鸿章与古今中外人物进行了对比,更加深刻的分析了李鸿章。

做为政治家,李鸿章是晚清统治阶层里为数来多的杰出人物之一。

张之洞、梁启超都认为李鸿章的见识超出同侪,他较早地意识到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李鸿章一生中除了签各种条约做各种外交外,最大的贡献无疑是兴起洋务运动。

即其所创办的各种工厂以及派学生游学外国之事,不仅认识到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挨打,还为当时的中国培养出一批有用之才,尽管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他先进的想法的确给这个似乎昏昏欲死的大国带来一丝的希望。

做为外交家,虽然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但这是在国力最弱的背景下据理力争所能取得的最佳方案,若让一人去背负整个国家的责任岂不有失公正?在当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状况里,李鸿章机智斡旋处理了很多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在不断的巨大失败和微小的胜利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手段。

总之,《李鸿章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李鸿章,让我们客观的看待这样一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学会一种分析社会分析人物的方法,并警示我们兴国强国避免悲剧再度上演。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读完《李鸿章传》,我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震撼。

这部传记不仅详细记述了李鸿章一生的政治、军事经历,更通过梁启超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复杂的李鸿章形象。

李鸿章,这位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波折。

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为晚清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同时,他也承受着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指责。

梁启超在书中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李鸿章的一生,既肯定了他的成就,也指出了他的不足。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李鸿章的智慧和勇气所打动。

他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坚定,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寻找出路。

他的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未能完全实现其目标,但却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的外交手腕,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然而,李鸿章的一生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却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和历史的宿命。

他努力推进的洋务运动,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宣告失败。

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也让他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这些经历,让我深感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总的来说,《李鸿章传》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传记作品。

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的一生,更让我们对晚清时期的中国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部传记,我深刻领悟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也更加珍惜当下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读完《李鸿章传》这本书,我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

李鸿章,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和复杂性。

在书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近距离观察了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挣扎。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

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古老的帝国在风雨中飘摇。

而李鸿章,就像是被时代浪潮推到风口浪尖的掌舵人,他试图在这狂风巨浪中为国家找到一条出路。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领导的洋务运动。

当时的中国,技术落后,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李鸿章意识到了这一点,大力倡导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兴办工厂、修建铁路、开办煤矿。

他的想法是好的,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让中国强大起来。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那些工厂里忙碌的身影,眉头紧锁,对着图纸和工匠们指指点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咱们可得把这洋人的技术学到手,不能让国家一直落后挨打啊!” 然而,洋务运动最终并没有让中国实现真正的富强。

这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样,有顽固派的阻挠,有体制的弊端,也有资金和技术的不足。

但李鸿章在其中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可忽视的。

再说说李鸿章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

每当想到这儿,我心里就堵得慌。

他代表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谈判桌上,他面对着列强的威逼利诱,或许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我能想象到他坐在那里,对面是一群趾高气昂的外国人,他们用轻蔑的眼神看着李鸿章,提出一个又一个苛刻的条件。

李鸿章的手可能在微微颤抖,他知道自己签下的每一个字,都将成为历史的耻辱柱。

但他又能怎样呢?国家贫弱,无力抵抗,他只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争取一些微小的利益。

书中还提到了李鸿章的用人之道。

他手下有一批能人志士,如张之洞、刘铭传等。

他善于发现人才,并能给予他们一定的施展空间。

但有时候,他也会因为派系之争或者个人的喜好而用人不当。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用人也是一门大学问啊,如果用不好人,事情可能就会办砸。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李鸿章传》是一部以李鸿章为主角的传记作品,作者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戴望。

李鸿章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他在政治、外交和军事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这部传记,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李鸿章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成为了清朝末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在政治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决断力,能够准确地把握时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国家利益。

在外交方面,他善于运用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独立。

在军事上,他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才能,曾经在战场上取得过一系列的胜利。

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经历了许多风雨,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他所经历的一切,都反映出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

他在政治、外交和军事领域的成就,都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清朝末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峻局面,李鸿章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的一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他的成就和经历,都反映出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演变。

李鸿章的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人民的热爱,都是我所钦佩和学习的榜样。

他的一生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以及中国人民在历史的洪流中所经历的一切。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李鸿章传》,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成就和经历,都反映出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李鸿章传》读后感《李鸿章传》读后感1“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书中将这样一句话作为了评价人物的一把标尺,李鸿章是如此,历史上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换一个角度来说,只要在历史这条长河中存在过,那么就必定有他存在的价值。

关于李鸿章,在从前脑海中依稀存有的印象只是他签订的那份《南京条约》,那份让他背上许多骂名的条约,而我不得不承认梁启超的才情和智慧的确是千古难出的一个奇才,他在写李鸿章的时候比常人都多了一份理性和客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李鸿章的欣赏之情是在许多书里所看不到的,我并无法很好的阅读原版的文言文,但是只在现代人白话文的版本中也能够看出端倪了,他对李鸿章,抱有的感情更多的是为之所遗憾的。

晚清重臣,用这个来形容李鸿章的确是不过分的。

李鸿章第一次会试落榜之际曾在北京的曾国藩住所里进行补习教导,在之后的`长时间里,他都在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可以说李鸿章的才学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曾在赴京途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入都》诗十首,广为世所传诵,“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他入仕的雄心壮志以及他所拥有的豪迈才情。

奈何后世许多人对于他的印象依然是叛国的,所以这些才情以及在军事上的成就都不免被人所遗忘或被丧权辱国的条约所覆盖了。

李鸿章的军事才能是他最出色的地方,这在围剿义和团运动中就可以看到,当时的他在军事上初露锋芒,却已经显示出了超于常人的智慧,当然他拥有的不仅仅是围剿义和团运动和与曾国藩等人一起建立的淮军和常胜军,他的品德和气量也能在那时显示出来,梁启超是这么评价那时的他的“其德量有过人者焉。

”要说李鸿章是卖国贼这样的话事实上还是牵强的,与其用他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件事来抹去他所有的功绩,倒也不如像梁启超先生一样以一种正视的观点去看待他,那么他最无法抹去的功绩便是对中国的进步做出了一些贡献,尽管最后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李鸿章于三月十日随首批淮军抵沪,半月之后被任命署理江苏巡抚,次年二月又兼署通商大臣,“从此隆隆直上”开始了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最辉煌的四十年。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李鸿章传》是一部描写晚清政治家李鸿章生平的传记,作者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

这本书通过对李鸿章一生的细致研究和深入剖析,展现了这位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的生平事迹和政治理念。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李鸿章是中国晚清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在政治、外交和经济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维新”,在外交上主张“自强”和“开放”,在经济上主张“洋务运动”。

他致力于改革和现代化,力图振兴中华民族,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然而,他的一生也饱受争议,他在政治上的权谋和妥协,以及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成为了历史上的争议焦点。

在读完这本传记后,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他是一个有远见和抱负的政治家,他致力于改革和现代化,力图振兴中华民族。

他在政治上的权谋和妥协,以及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考量。

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的一生,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他的成就和遗憾,都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这本传记,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李鸿章的一生,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和变革。

他的努力和付出,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他的一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话,他的成就和遗憾,都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李鸿章传》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传记,通过对李鸿章一生的细致研究和深入剖析,展现了这位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的生平事迹和政治理念。

通过阅读这本传记,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宝贵历史资料,它为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最新《李鸿章传》经典读后感精选8篇 李鸿章传的读后感

最新《李鸿章传》经典读后感精选8篇 李鸿章传的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李鸿章传》读后感(一):吾惜李鸿章也!闲来无事,翻阅《李鸿章传》,本人本来不喜欢读历史,更别说人物传记!但是读后,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作者梁启超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的评价李鸿章,“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所谓不学无术,不是说李没有才华,相反他早年科举中进士,后又点翰林;平天国、绞发捻,统帅淮军……他的功绩卓著,而他的不学无术只是没有符合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意愿,认为他保守守旧。

所谓不敢破格,李并不是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只是由于缺少魄力,始终不敢进行彻底地变革。

他执着于在腐败不堪的清政府身上做一些小的修补,安心地做一个裱糊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苟且偷安地活着。

所谓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早在辛丑议和时,李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坚持谈判。

此之尽瘁,有目共睹!临终前,他对家事没有任何安排,却因国事久久不能闭眼。

堂堂大清国,后来竞无一人可以助李一臂之力,曲不高,但仍无人和,也是李一生际遇的悲哀,大清时代的悲哀。

《李鸿章传》读后感(二):勿论庸人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天下唯庸人不咎不誉!”梁任公大气磅礴的一句话揭开李鸿章一生功过的序幕。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这是最精辟却也最中肯的一句评价。

洋洋洒洒六万字过后,李鸿章一生的风雨波澜已然于胸中荡涤难散。

自幼就对李鸿章其人其事略有了解,小时总是在讲述者怒斥李为卖国贼的忿忿之声中结束,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很难与李鸿章摆脱干系,所以在上学之前总觉得李是一卖国贼,理当人人喊打。

直至今日,读完《李鸿章传》,却才对李有了更为丰满的印象。

李鸿章毫无疑问是个天才,既能舞文弄墨,也能沙场练兵,还样样都不含糊。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传读后感2000字
读完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有半个月了,想写点什么,却不知道如何启笔。

但是不写,却又觉得憋得慌,这也是奇怪了。

不知什么缘故,我从小对历史就没什么兴趣,读书时历史总考不及格,记得最高一次考了73分,老师还表扬了好半天。

对于历史,我学过跟没有学过差不多,对于年代,人名我常常是晕的。

正因如此,这次看李鸿章传,还像是第一次读史,兴许是岁数大了的缘故,这次读完李鸿章传,心情异常的沉重。

有种感觉,如果早点喜欢历史,读点历史,可能我的人生会大不相同。

传记一开始梁启超说“普天之下只有那些平庸的人
既不会遭人唾骂,也不会得到他人的赞誉。

假如全天下的人都异口同声骂一个人,这个人就可以称得上是遗臭万年的大奸雄了;假如全天下的人都异口同声赞美一个人,这个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千古流芳的英雄豪杰了。

但是,说这些话的人几乎全是平庸之人,在他们之中找不到一个有见识、有才华的人,如果让平庸之人去评论超乎寻常的人,这件事本身就不值得可信。


“先不说这样的人到底是奸雄还是豪杰,就他所处的位置和层次而言,并非平庸之人目光所能达到的,也不是平庸之人随便张口胡说的。

只有能够理解我说话意思的人,才可以真正读懂我的这本《李鸿章》。


梁启超一开场没有说李鸿章是奸雄,也没有说李鸿章是豪杰,他对李鸿章暂定义为一个“非凡的人”。

对梁启超的这个开场,我倒是感慨万千,我们作为一平庸之辈,而且是后世之辈,是没有资格对那些“奸雄”也好,“豪杰”也好妄加评价的,更不可胡说瞎吹。

可是,从小到大,身边总会遇到那么一些人,好像他们跟“伟人或者是非凡的人”共事过似的,总喜欢评头论足,头头是道的,常常让人觉得那些“伟人或者是非凡的人”还不如他们,如果是他们,难道能力挽狂澜。

想想这些自以为是的人也是挺可怕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警觉,你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何况道听途说的,我们不要随便去评价任何一个人,更不要随便去评价那些历史的人物。

做人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目中无人”。

“了解一个人,必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那些“妄自批评李鸿章,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过是一群只能指手画脚,图口舌之快的旁观者罢了”。

工作中也会遇见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什么都不干,却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的。

大概从古到今,这样的人不在
少数。

平庸的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对一些人或事进行指责,却没有很好地去考虑环境、个人等因素,更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读《李鸿章传》,又重温了小时候看过的电影《甲午风云》,模糊的记忆里除了海上战舰战火纷飞以外,还记住了一个人——邓世昌,他是“致远”号的舰长,他的勇猛刻骨铭心,梁启超对甲午战争的文字描述也是精彩、精准的。

当年电影院里小小的我,根本不知道这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读李鸿章传记还绕不开的就是那一堆的不平等条约,特别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让李鸿章在当时乃至到现在都背负了世人的种种指责与谩骂。

就在他快八十岁的时候,重病在身,快咽气的前一个小时,俄国公使还催促他画押,当读到李鸿章“手捂胸口,口吐鲜血”,只是“咬牙切齿”地说“可恨啊,毓贤把国家耽误到这个地步。

”。

然后又长叹道:“皇帝和太后不肯回京”,随即闭目死去。

不由感叹,国将不国,死不幂目啊,可悲,可叹,可怜,可恨。

似乎一个时代的衰败,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其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梁启超笔
下的那个真实的、立体的、多维的李鸿章就这样在悲愤无奈中闭上了眼睛。

看完书,心情沉重,无法想象,晚清四十年,祖国大地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各国列强在祖国大地上随意践踏,有种强烈的感觉:“没有一个好东西”。

突然想起历史老师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落后是要挨打的”,人不能落后,国家一样,更加不能落后,“落后是要挨打的”。

从2018年8月23日起,澳大利亚政府在以国家安全担忧为由,禁止华为和中兴为其规划中的5G移动网络供应设备起,华为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2019年3月,华为在深圳总部发布会上向外界透露,美国政府涉嫌攻击华为的服务器,窃取邮件和源代码。

稍早前,华为在深圳总部发布重要声明:决定起诉美国政府。

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将华为及其68个附属公司加入限制名单。

2019年5月20日,美国宣布对华为禁令推迟90天实施。

还有孟晚舟被捕,海思“备胎”计划,到“鸿蒙”操作系统等等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国际反响。

深深感觉企业同样肩负着国家强大的重任和使命。

我们每个人中国人又怎么能够懈怠呢,还是那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强大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支持
国产品牌,宣传国产品牌,使用国产品牌。

当然,国产品牌也一定要有良心、有品质、有实力、有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