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格式的要求
对联的格律-对联知识

对联的格律-对联知识对联的格律,比起诗词来,更复杂一点。
因此,要想说清楚对联的格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从古今对联的实践来看,对联的格律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
一,正格联正格联的基本定义是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
在正格联中,又分为三种形式。
1,律联律联的上下联一般均为五字和七字,其所遵循的格律与律诗基本相同。
律诗的基本格律规则为:(1),二四六位置的平仄相错,即(仄)仄(平)平(平)仄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的的平仄与上联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平仄的相对是针对二四六位置和尾字而言,一三五位置的平仄可以不论。
(2)由于下联以平收,因此,联律也得避免律诗中的禁忌。
A,忌三连平。
即在尾三字中,必须有一个仄声。
B,忌犯孤平,即在整句句子中,除了尾字外,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平声字。
注意这两点,就能避免律句中的禁忌。
(3)忌诗中的变格: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倒数第三字与倒数第二字,在律诗中常常可以互换,即尾三字变为“仄平仄”的格式。
例:“无为在歧路”,其中的“在”和“歧”的平仄对换了一下,看上去是不符合平仄相错的规则的。
但古人常喜欢在尾联中用这样格式。
由于律诗中的尾联是不对仗的,因此,这样的规则就不能借用到联律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其中的纳与余换了位置,因此,虽合诗律,却是不合联律的。
(4)关于平仄的古今音问题,在律诗中当按古音取,一般以《平水韵》作蓝本。
而在对联中,除了可以按古音外,也完全可以按现在普通话的平仄取音。
2,组合律对联与律诗不同,对联的句式比较随意,除了五字和七字外,对联的句式不拘一格。
有两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甚至几百字的。
因此,在平仄的协调上就产生了取舍的困难。
后人总结了一种马蹄韵的规则。
所谓马蹄韵,是一种形象的表达的方式。
马在奔跑的时候,前两蹄提起,后两蹄落地,在声音上呈一轻一重的形态。
对联格式及范本

对联格式及范本
对联的格式及范本如下:
一、对联格式
1. 对仗工整: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对仗。
例如:“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上句与下句在结构上对仗工整。
2. 韵律和谐:对联的声调、韵律要和谐。
上联末尾一个字应为仄声(三四声),下联末尾一个字应为平声(一二声)。
3. 意义深刻:对联应表达深刻的意义,不仅限于祝贺、赞美等表面的情感,更应展现出一种哲理或深刻的人生感悟。
4. 语言优美:对联的语言应优美、精炼,用词精确,避免过于直白或过于晦涩。
二、对联范本
1. 通用春联:
上联:春风拂面桃花开
下联:秋月映水桂香来
横批:春满人间
2. 婚庆对联:
上联:喜结良缘两心知
下联:永结同心百年约
横批:百年好合
3. 乔迁新居对联:
上联:新居焕彩祥云聚
下联:旧舍呈辉紫气来
横批:吉庆乔迁
4. 节令对联:
上联:梅开寒枝映雪红
下联:竹破霜皮依旧青
横批:冬日春意
5. 挽联:
上联:英名垂千古,丹心照汗青下联: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横批:永志哀思。
田字格抄写对联的正确格式

田字格抄写对联的正确格式一、关于对联书写格式所谓格式(或称款式、样式),就是指对联书写所表现的形态。
虽然简单讲,对联书法就是两行竖写的作品,但它们的表现形态并不完全一样,字面的排列也不尽相同。
就格式而言,笔者姑且把它归纳为以下四种:1、两张“条幅”式: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上下长,左右窄,呈竖式,是对联书写最为常见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格式。
具体讲,“条幅”是指将整张宣纸竖着裁成两半,或裁成三个长条,尺幅呈横短竖长的形状。
它一左一右两边张贴、悬挂或镌刻。
由于实用对联一般文字较少(短则四五言,长则十几言),两边正文分别从上到下一行便可写完。
这种对联书法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书斋、厅堂、楼宇、店铺、名胜古迹和展览最为常见(见图1)。
2、单张“中堂”式:中堂是较为宽大的条幅。
顾名思义,中堂一般挂在屋子客厅正面墙上的正中。
中堂是指整张宣纸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比例为2:1,以竖式为准,整张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八尺等。
将整张宣纸竖式不用裁开,联文按左右两行写在一张纸上,竖着悬挂。
这种样式常见诸于居室布置、书法展览、书报杂志和网络(见图2)。
按照传统,对联的尺幅可以等同于中堂的尺幅(就宽度而言),也可以小于中堂的尺幅,但不可以大于中堂的尺幅。
上述条幅式属于单边一行(特指正文),左右形成一对,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不可反置;中堂式属于单幅两行。
这两种格式一般适用于书写中短联。
3、“龙门”式:有的联文多则几十字,甚至百余字,书写这种长联就必须用“龙门”对格式加以处理。
龙门对的特征是:上下联至少是两行甚至数行,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
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最后一行不能写满,必须留有足够的空位用于落款。
由于两支单联相向相隔,相互对称,形同一道双扇门,故俗称“龙门对”(见图3)。
采用这种格式,可以在整张宣纸上(按中堂式)书写,也可以裁成两张条幅式,分开书写。
这要根据实际用途和场合来选择。
书法对联的落款格式范文推荐6篇

书法对联的落款格式范文推荐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书法对联的落款格式范文推荐6篇书法对联的落款格式范文第一篇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愿望,其格式: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如:上联-爆竹声声辞旧岁下联-红梅朵朵迎新春横批-辞旧迎新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一幅横联,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现在的国音四声法,但有出入)正确的贴法是: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希望能帮到你,O(∩_∩)O~。
对联的格式.

1.款书的位置和字形
上下款的字,比联语的字要小,大约以相当于联语字三分之一大为宜。上款写于上联的左上方、但不要写成顶格,上空约四寸的位置。下款写于下联的左下方,但也不应写至最下端,以下空约四寸为宜。如果是分排两行以上的长联,则往往将上款写于上联上端空处,将下款写于下联的下端空处。
岳父、岳母
姨父、姨母(姨妈)
嫂
姐夫(×哥)
堂哥或堂弟
表姐夫或表妹夫
内兄
襟兄
表伯、表叔
表舅父
表姨母
岳祖父、岳祖母
姨父、姨母
姻兄、姻弟
姻兄(亲家) 姓名或世侄
姓名或世侄
姓名
姓名
学生(受业)
姓名或学生
姓名
曾孙、曾孙女
孙、孙女
外孙、外孙女
侄孙、侄孙女
婿
姨甥、姨甥女
弟、妹
外弟、外妹
堂弟、堂哥
表兄、表嫂
妹夫(弟)
下款如何称谓,视上款的称谓而定。例如上款称受联人为太岳者,下款自称为孙婿。其余多种称谓,详见前表。这里不再赘述。但有几点要补充说明一下:
一、如果给本地的公共建筑题联,普通多称“邑人”、“里人”,然后具名。如“邑人陆维年撰”。如果给外地的楼堂馆所题联,则可在自己姓名之前,加写自己的籍贯,如:“杨州马永华撰”。
写居室联、书斋联等,特别要讲究款式,如果把款式搞错,不Leabharlann 看着不舒服,而且视为对求联者的不尊重。
下面详细说明有关上、下款的布局、称谓。
1.上款
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
上联写受者的名字,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对联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字,“母”字及乃书称谓。例如:“张母杨夫人千古”。这类的款式是普通的写法,还有另一种写法,即均写称谓:如“世伯父马大人仙逝”,即前部分为挽者对死者的称谓,下半句是死者自己的身份。
对联的写作格式

对联的写作格式(1)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才干对得起来。
它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最多有几百个字的对子。
(2)上下对联要对仗。
古人说对仗的花样不少,什么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等等。
如“天”对“地”算是实字对,“无情”对“故意”算是虚字对。
还有什么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等。
我们如今做对联能够学习古人的对仗技巧,但别要过于受它的约束,甚至为了将就字数与对仗,硬把词语拆开或生造词语。
(3)做对联要说究声调的和谐,每个字的读音高低别同,就有了平仄声的差别。
旧社会做对联很说究那个平仄声,假如上联声调是“反仄平平仄平”,下联算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那个平仄学起来很烦恼,我们如今做对联别必过多说究这一套,只要做到声调和谐、读起来顺口、响亮、易知道,就能够了。
对联除了上下联以外,还有横联。
横联算是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的,普通是四个字的。
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
假如横联与上下联联系别紧或无关,就不行了。
这是有的写对联的人疑惑横联的作用造成的二十周年同学会邀请书当我想你的时候……二十年,二十年了!弹指一挥间!今年——2010年,我们离城关中学毕业差不多整整二十年了。
一别二十载,荏苒别惑年!曾经的同窗好友,你在哪里?过得还好吗?一具个有些忘却,而又曾经熟悉的名字.不管你日子在本市,或身处异乡;不管事业辉煌,依然临时失意;不管身居要职,依然一介布衣;也别论你多么闲暇,或何等繁忙.你终究可不能不记得同桌的他(她),还有睡在你上铺的兄弟...可不能不记得名中,不记得这个年代.那儿有驿动的青年的麻烦;放纵的青春的激情,追逐过浪漫的恋情,蕴藏过暗恋的甜蜜.也许你把这一切都冰封雪藏,悄悄期待着重逢的春光.和你一样,多少次梦里相聚,多少次心驰神往."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为了我们曾经的约定,来吧,友爱的同学,让这熟悉的歌声所寄予的热情与希翼变成现实;让我们放飞心中的希翼,共同期待人一辈子的第二次握手,让我们走到一起,重温那些一起走过的生活,纵情享受老同学相聚的温馨.请你参加城关中学八九届一、二班同学会,去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曾经熟悉的天确实笑脸. 二十年的岁月,同学们一路走来,风雨无阻,收获了许多的成绩,也饱受了无尽的沧桑。
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

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 对联,⼜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头、柱⼦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整,平仄协调,是⼀字⼀⾳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化瑰宝。
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希望⼤家能够喜欢。
⼀、关于对联书写格式 所谓格式(或称款式、样式),就是指对联书写所表现的形态。
虽然简单讲,对联书法就是两⾏竖写的作品,但它们的表现形态并不完全⼀样,字⾯的排列也不尽相同。
就格式⽽⾔,笔者姑且把它归纳为以下四种: 1、两张“条幅”式:条幅是竖⾏书写的长条作品,上下长,左右窄,呈竖式,是对联书写最为常见且使⽤频率最⾼的⼀种格式。
具体讲,“条幅”是指将整张宣纸竖着裁成两半,或裁成三个长条,尺幅呈横短竖长的形状。
它⼀左⼀右两边张贴、悬挂或镌刻。
由于实⽤对联⼀般⽂字较少(短则四五⾔,长则⼗⼏⾔),两边正⽂分别从上到下⼀⾏便可写完。
这种对联书法使⽤范围较为⼴泛,书斋、厅堂、楼宇、店铺、名胜古迹和展览最为常见(见图1)。
2、单张“中堂”式:中堂是较为宽⼤的条幅。
顾名思义,中堂⼀般挂在屋⼦客厅正⾯墙上的正中。
中堂是指整张宣纸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例为2:1,以竖式为准,整张宣纸的尺⼨,有三尺、四尺、六尺、⼋尺等。
将整张宣纸竖式不⽤裁开,联⽂按左右两⾏写在⼀张纸上,竖着悬挂。
这种样式常见诸于居室布置、书法展览、书报杂志和⽹络(见图2)。
按照传统,对联的尺幅可以等同于中堂的尺幅(就宽度⽽⾔),也可以⼩于中堂的尺幅,但不可以⼤于中堂的尺幅。
上述条幅式属于单边⼀⾏(特指正⽂),左右形成⼀对,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不可反置;中堂式属于单幅两⾏。
这两种格式⼀般适⽤于书写中短联。
3、“龙门”式:有的联⽂多则⼏⼗字,甚⾄百余字,书写这种长联就必须⽤“龙门”对格式加以处理。
龙门对的特征是:上下联⾄少是两⾏甚⾄数⾏,上联⾃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左向右排列。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六禁忌对联基本格的六要素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
(有的叫做五要素,节奏相应略去)。
一、字数相等字数相等,指的是,上联、下联必须字数相等,不论上下联各有多少个字。
否则,就不能算是一副对联。
(不举例了)二、词类相当(又称词性相当)词类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
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
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
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
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
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
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
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
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
推,不再举例。
韵谐调,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汉字四声有新四声和旧四声之分。现代汉语的四声为阴 平(音标-)、阳平(音标/)、上声(音标v)、去声(音标\)。阴平、阳平声调不高不低,不升不 降,读时可以拉长声;而上声、去声的声调有高有低,有升有降,且声音短促。人们把阴平、 阳平划归平声;把上声、去声划归仄声,这就是平、仄声的区别。古汉语四声为平、上、去、 入,其平声在现代汉语中分解为阴平、阳平二声,上、去二声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入声已 消失,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如上海、广东,山西等地还部分地保留着。古代汉语平、仄的划 分是,平声属平声,上、去、入声属仄声。
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汉语中双音节词占很大比重,因此就有了两两 交替的规则 。很多联句套用了此规则。
上面说的“平平仄仄两两交替”是指上联,那么下联呢?下联相反即可,就是“仄仄平 平两两交替”。记住,上下联的平仄必须相反。
三,“平仄杆”规则(仅指上联而言,下联相反即可)。 第一种: ……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此两“平仄杆”极有用处,具体使用方法是: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 “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对于只讲句脚[句尾]平仄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 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四,句中平仄规则举例 旧(仄),新(平),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看水(仄 仄),听泉(平平),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 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碧海红霞辉玉 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 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五,句脚平仄规则举例 二句联:
平平仄仄 仄平 平 例联: 秋月春风常得句 山容水态自成图 平平仄仄 平平 仄 仄仄平平 仄仄 平 例联: 东风气暖来阳鸟 细雨春深发杏花 八言联: 仄仄平平 平平 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 平平 例联: 爆竹一声,人间改岁 梅花数点,天下皆春 由以上所例举的平仄格式可以看出,四言联加上三言联即:“平平仄仄”加“平平仄”; “仄仄平平”加上“仄仄平”可以得出七言联的平仄格式。 而五言联的平仄则是上例七言联前边去掉“平平”、“仄仄”的结果,同理,九言联的联 律实际等于四言联“平平仄仄”加上五言联“平平平仄仄”,得出“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加上“仄仄仄平平”,得出“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余此类推,十言联等于四言联加 六言联。这是一条规律,我们只要掌握了上边例举的几种平仄格式就可以了,再长的联也可 以用上述方法推知。 平仄在实际应用中有几条原则需要掌握住,第一,上联尾字必须用仄声,下联尾字必 须用平声;第二,上下联之间节奏点上须平仄声字对立,否则就叫做“失对”;第三,凡处在 节奏点上的字不能变更平仄,否则就叫“失替”。根据以上所讲的原则,我们不妨找几副病联 诊断一下病因何在。 山墅深藏,峰高树古 湖亭遥对,桥曲波皱 很明显,下联最末一个“皱”字读去声,属于仄声字,违反了上述的第一条原则:“下 联末字必须用平声。” 三春细雨滋苗壮 一方净土育花红 联的病症在于,上下联节奏点上“春”对“方”、“雨”对“土”、“花”对“苗”三处失对,出 现了平对平、仄对仄,违反了第二条原则。 志登高山求精进 刚下学海莫畏难 这副联的立意不错,但上下联都有“失替”之处,若将 “山”字换成一个仄声字,“海” 字换成平声字就可以了。 3.关于对联平仄变格和其它 在欣赏对联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对联,甚至名家的对联并不完全符合上述平仄 格式,这牵涉到平仄的变格问题。例如: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其平仄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末尾“仄平仄”是常见的一种变格形式,已被大家认可,在实际创作中可以这么用。
对联格式的要求
对联格式的要求对联的形式和要求(之一) 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一)词性相同结构一致 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下联又可称为上比、下比,出句、对句,对头、对尾
等等。在写作上,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 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 构等。下面先看一副对联: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此联,以“万”对“四”属于数词对数词,“家”对“海”属于名词对名词,“腾”与“庆”两个 动词相对,“笑”、“新”是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 谓宾句式。而下面这副对联在用词和结构上都存在问题: 春艳百花开满地 时祥万事喜盈门 问题主要出在后三字上,单看“开”、“喜”两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此处转 化为名词,“喜气”的意思),词性不类;从整个结构看,“开满地”是动宾结构,“喜盈门”属 于主谓宾式短语,结构不一致。 其实,作对联只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牢记同类词相对,结构相同这一要领就不会 出毛病了。在古代,词性分类没有现在这么细致,作对联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 死、活对活”。所谓“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下面看一个简单的词性名称对照表就 会明白。 实字(名词)天、地、人、树、鱼、花…… 活虚字(动词)打、吹、腾、升、进、出…… 死虚字(形容词)高、矮、长、短、大、美…… 助字(动词)乎、耶、哉、也、焉、兮…… 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一名士自挽联: 无虑无忧,老夫去矣 克勤克俭,小于勉之 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之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 “植物类”、“人事类”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 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对联的形式与要求(二) 第二讲:对联的形式与要求(之二) 主讲:王永川 (二)平仄相对音韵谐调 如果说,对联要求做到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达到整齐的建筑美,那么要求平仄 相对、音韵谐调则是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讲平仄合联律往往令初学者望而却步,其实并不 复杂,只要懂得汉语的一些音韵知识,按规律去试着作,循序渐进,也没什么难的。 1、汉语的平仄和节奏 汉语平仄,说穿了就是按照汉字的四声来区分,平仄声不同的字交替使用,以达到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 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 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 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 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
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
要按照联律之要求写对联,除了明白什么是平仄以外,最好再了解点语音节奏方面的 知识。何谓节奏,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具有节奏性,如山势的起伏、海 潮的涨落、人肺的呼吸以及走路时脚步之起落等等。节奏可以给人以快感和美感。对联属于 语言艺术,汉语语音本身就具有节奏性,所以对联在读法上也同样具有节奏性。下面我们通 过一副例联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节奏:
还有的对联音步结构与前例形式不同,如: 于此寻孔颜乐处 超然得山水真机 其音步是二一二二式: 仄仄平 平平 仄仄 平平仄 仄仄 平平 这种音步形式虽不多见,但既已约定俗成,可以备作一格。 此外,关于古今四声的运用问题,当代联家的一致主张是,二者可以并行,但在一副
对联中不可杂用。也就是说,同属于古读入声今读平声的字,不允许在一副联内有时当平声 用有时当仄声用,必须达到联内的统一。(转自中国楹联报)
对江楼阁 参天 立 全楚山河 缩地 来 这是武汉黄鹤楼上的一副七言联,联中每两字或一字划为一个音步,这样读起来具有 明显的节奏感。原来,汉字每一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两字或一字构成一个音步,这是联句、 诗句的一种节奏规律。四言的音步为二二式;五言音步为二二一式;七言为二二二一式,余 者类推。每一音步的第二字(单音步者即本字)处在节奏点上,可展现语音特色,尤为重要。 明白了语音节奏是什么,再谈平仄就容易理解了。 2.对联平仄要求 为方便创作,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对联平仄格式(为表示音步所在位置,中间留出空 格): 三言联:平平 仄 仄仄平 例联: 重阳谷 端午桥 四言联:平平 仄仄 仄仄平平 例联: 风舒柳眼 雪积梅腮 (注意,凡是本章例联中下标有“·”符号的表示古读入声今读平声。) 五言联: (一)平平 平仄 仄 仄仄仄平 平 例联: 渔歌随浪涌 海货与山齐 (二) 仄仄 平平 仄 平平仄仄 平 例联: 生意春前草 财源雨后泉 六言联:仄仄 平平 仄仄 平平仄仄 平平 例联: 紫燕黄莺布谷 红梅绿柳迎春 七言联: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对联很有讲究,除字词意工整相外,还讲究读音的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这就出来 了平仄问题。
对对子如果忽视用词的平仄,其他再好,仍会被行家笑话为“对联盲”。其实对联平仄 很容易掌握。 一,什么是平仄
平仄以普通话的四声为标准。就是:阴[—]、阳[ / ]为平,上[ ˇ ]去[、]为仄。 二,基 本规则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