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卤族元素》详细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详细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详细教案设计

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归纳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解释可逆反应的涵义; 3.识别卤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4.区别卤化银的性质、用途; 5.制定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案; 6.列举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7.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通过对卤化物、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阅读,复述有关卤素的现代科技发 展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2.通过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学会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 和递变的推理、判断;b5E2RGbCAP 3.学会对氯、溴、碘和卤化物进行鉴别。 情感目标 通过对卤族元素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上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学习,进一步接受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 ●教学重点 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总结出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实验验证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卤素的物理性质及卤素与氢气、水的反应。 第二课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卤化银和碘化合物的知识。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保存少量液溴的试剂瓶、封有碘的玻璃管、I2 固体、溴水、碘水、酒精、CCl4 溶 液、酒精灯、试管夹、火柴。p1EanqFDPw 第二课时:投影仪、溴水、碘水、KI 溶液、氯水、NaBr 溶液、NaCl 溶液、CCl4 溶液、AgNO3 溶液、 稀 HNO3、淀粉液、胶头滴管。DXDiTa9E3d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氯气的性质,知道构成氯分子的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在自 然界存在的元素中,还有另外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 7,它们是氟、溴、碘、砹,我们把这些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 的元素称为卤族元素,简称卤素。RTCrpUDGiT [板书]第二节 卤族元素 [讲解]我们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结构有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来分析卤素原子结构上的异同 点。 [投影]卤素的原子结构
[讲解]卤族元素中的砹是放射元素,在中学阶段不讨论。 [学生分析、比较] [板书]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最外层均有 7 个电子 不同点: (1)核电荷数不同, (2)电子层数不同, (3)原子半径不同。 [过渡]卤素原子结构上的这种相似性与递变性,是如何反映在元素性质上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卤族元素的性质。5PCzVD7HxA [板书]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请大家根据表 4—1,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 规律。 [学生总结]
?深 [板书]颜色:浅 ?? ? 液 ?? ?固 状态:气 ??

?大 密度:小 ?? ?高 熔沸点:低 ?? ?小 在水中的溶解性:大 ??
[设问]Cl2、Br2、I2 等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若想要制得 Cl2、Br2、I2 的浓度较大的溶液有没有 其他办法呢?jLBHrnAILg [教师]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用改变溶剂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演示实验]1.I2 加入水中,I2 加入酒精中。 2.在溴水和碘水中分别加入 CCl4,振荡。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及分层情况] [讲解]由上面的实验可知,卤素单质不易溶于水,但却溶于酒精和 CCl4 溶液中,除此之外,它们还 易溶于苯、汽油等有机溶剂中,其中 I2 在 CCl4 中显紫色,Br2 在 CCl4 中呈橙红色,与水混合分层时,CCl4 因密度大于下层。xHAQX74J0X 溴和碘除了遵循上述规律外,还有其各自的特性。 [板书]Br2、I2 的特性 [展示盛有少量液溴的试剂瓶] [讲解]在盛有少量液溴的试剂瓶中,充满了红棕色的溴蒸气,说明溴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保存时 应密闭。又因为溴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所以保存少量溴时,可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水,以减少溴的挥 发。LDAYtRyKfE [演示实验 4—8,碘的升华] [讲解]碘受热易升华的这个性质,可以帮助我们从 I2 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如分离 I2 和 NaCl 的固体混合物时,可用加热的方法。Zzz6ZB2Ltk [过渡]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 是否也有着同样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呢?dvzfvkwMI1 [板书]二、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讲解]元素的性质,决定于原子的结构,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决定了他们的化学性质上 的相似性(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但原子半径的不同,又导致了它们性质上 的差异性。rqyn14ZNXI 从结构上看,它们均易得一个电子形成X 而显氧化性,根据其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可预测出单质氧化 性强弱的顺序如何呢?EmxvxOtOco [学生回答]氧化性强弱顺序应为 F2>Cl2>Br2>I2


[过渡]事实是否是这样的呢?下面我们以卤素单质和氢气的反应为例,来进行分析。 [板书]1.卤素与氢的反应 [教师]请大家参考课本有关内容,填写下表: [投影]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名称 F2 反应条件 冷暗处爆炸 方程式 H2+F2==2HF H2+Cl2 光照 2HCl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HF 很稳定
Cl2
光照
HCl 稳定
Br2
高温
H2+Br2 高温 2HBr
HBr 较不稳定
I2
高温、持续加热
H2+I2==2HI
HI 很不稳定
[讲解]分析上表可知,卤素和 H2 的反应可用通式 H2+X2==2HX 来表示,反应时按 F2、Cl2、Br2、I2 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苛刻,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减弱,与我们的推测相 符。SixE2yXPq5 [板书]H2+X2==2HX(X=F、Cl、Br、I) [讲解]其中 H2 与 I2 的反应不同于我们以往学过的化学反应,它的特点是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 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可逆反应。6ewMyirQFL [板书]可逆反应: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投影练习] 判断下列各对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
? ?2H 2O通电2H 2 ? ?O2 ? (1) ? (?) 2H +O 点燃 2H O 2 2 2 ? ?
高温 高压 ? 2SO2 +O2 2SO3 ? 催化剂 ? (2) ? ( √) 高温 高压 ?2SO 2SO2 +O2 3 ? 催化剂 ?
[过渡]在前面我们曾经学过,Cl2 可与水微弱反应生成 HCl 和 HClO,其他卤素单质和水反应时,情 况是否一样呢?kavU42VRUs [板书]2.卤素与水的反应 [教师]分析卤素原子的结构可知,卤素原子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请大家根据 Cl2 与水的反应,写出其

他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预测其与水反应程度的强弱。y6v3ALoS89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讲解]除 F2 外,卤素单质均可与水反应生成氢卤酸与次卤酸,F2 是所有非金属单质中氧化性最强的, 可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它们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如下表示:M2ub6vSTnP [板书]X2+H2O==HX+HXO(X2=Cl2、Br2、I2) 2F2+2H2O==4HF+O2 [结论]F2、Cl2、Br2、I2 与水反应的程度依次减弱。F2 和水的反应比较特殊,这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 程中,除了注意一般规律以外,还要注意一般之中有特殊。0YujCfmUCw [投影]思考题:1.分析 F2 与水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比较 F2 与 O2 的氧化性强弱。 2.Cl2 除了能与 H2 和水反应外,还能与金属和碱反应。想一想,其他卤素单质是否具有这两点性质。 [小结]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 递变性。但一般之中有特殊。eUts8ZQVRd [投影]课后练习: 实验室洗刷仪器时,对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壁上残留的碘,可用____洗涤;对制 Cl2 用的烧瓶底部沾 有的 MnO2 固体,可用_____洗涤;对玻璃仪器上沾有的铁锈,应用____洗涤。sQsAEJkW5T [板书设计] 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最外层均有 7 个电子 不同点: (1)核电荷数不同, (2)电子层数不同, (3)原子半径不同。 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卤族元素
?深 颜色:浅 ?? ? 液 ?? ?固 状态:气 ?? ?大 密度:小 ?? ?高 熔沸点:低 ?? ?小 在水中的溶解性:大 ??
Br2、I2 的特性: 二、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氧化性:F2>Cl2>Br2>I2

1.卤素与氢的反应 H2+X2==2HX (X=F、Cl、Br、I) 可逆反应: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卤素与水的反应 X2+H2O==HX+HXO (X=Cl、Br、I) 2F2+2H2O==4HF+O2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溴、碘在 CCl4 溶液中分别呈现什么颜色?(橙红色、紫色) 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有哪些相似性和相异性? (相似性:①能与金属反应 ②能与 H2 反应 ③能与 H2O 反应 ④能与碱反应)
(相异性:发生上述反应时,所需条件和反应程度均有差别) [引入新课]卤素单质与各物质反应时的差异,反映了它们的氧化性强弱有别。那么,怎样证明它们 氧化性强弱的顺序呢?下面,我们可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得出结论。GMsIasNXkA [板书]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展示氯水(黄绿色) ,溴水(橙黄色) ,碘水(棕黄色) ] [演示实验 4—9,氯水分别与 NaBr、KI 溶液的反应] [讲述]为了使实现现象更明显,我们再在试管中分别注入 CCl4 溶液振荡,请大家根据所观察到的现 象,来预测生成物,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TIrRGchYzg [实验]在上述试管中分别滴入 CCl4,振荡,观察 CCl4 层颜色的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 [板书]Cl2+2NaBr==2NaCl+Br2 Cl2+2KI==2KCl+I2

Cl2+2Br ==2Cl +Br2



Cl2+2I ==2Cl +I2
[教师]请大家根据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 原性>还原产物,来判断 Cl2、Br2、的氧化性的相对强弱。7EqZcWLZNX [学生分析] [结论]氧化性:Cl2>Br2 Cl2>I2
[设问]那么,Br2 和 I2 的氧化性顺序又该怎样确定呢? [演示实验 4—10,溴水与 KI 溶液的反应] [板书]Br2+2KI==2KBr+I2 Br2+2I ==2Br +I2
- - - - -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排出 Cl2、Br2、I2 的氧化性强弱顺序及 Cl 、Br 、I 的还原性强弱顺序。

lzq7IGf02E
[学生分析、回答] [板书]氧化性:Cl2>Br2>I2 还原性:I >Br >Cl
- - -
[教师]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所用验证非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方法与初中所学验证金属活动 性顺序的方法是否相似?zvpgeqJ1hk [学生回忆、回答] [教师总结]从初中所学知识知道,活泼的金属可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同样,活 泼的卤素单质也可把不活泼的卤素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NrpoJac3v1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 Cl2+HBr ?? ? Br2+HI ??
[讲解]实验证明,氟的氧化性比氯、溴、碘都强,能把氯等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为此,我 们可得出如下结论: 即氟、 氯、 溴、 碘的氧化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弱。 1nowfTG4KI [板书]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I >Br >Cl >F
- - - -
[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呢? [讲解]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决定了他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 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的不同,又导致了它们得电子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表现出氧化性的 强弱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fjnFLDa5Zo [过渡]我们在学习上节课时,曾提醒大家,除了要掌握物质性质的一般规律以外,还要认识它的特 殊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I2 的特性——与淀粉的反应。tfnNhnE6e5 [板书]4.I2 与淀粉的反应 [演示实验 4—11,淀粉遇 I2 变蓝色] [讲解]碘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来检验 I2 的存在。 [过渡]卤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因此,在自然界中,卤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含卤化合物的种类非常多,本节课我们只简单介绍几种与日常生活和人体健康有关的卤化银和含碘化 合物的一些知识。HbmVN777sL [板书]三、卤化银和含碘化合物 1.卤化银 [教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卤化银,并了解它们的一些用途。

[演示实验 4—12,NaCl、NaBr、KI 分别与 AgNO3 的反应 [请学生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Cl +Ag ==AgCl↓(白) Br +Ag ==AgBr↓(浅黄) I +Ag ==AgI↓(黄) [讲解]在卤化银中,AgF 是溶于水的,AgCl、AgBr、AgI 均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 HNO3,我们常 - - - 根据它们的这种性质来鉴别 Cl 、Br 、I 。这些不溶性的卤化银都有感光性,见光易分解,如:V7l4jRB8Hs [板书]2AgBr 光照 2Ag+Br2 [讲解]卤化银的感光性质,常被用作感光材料,如照相术上。AgI 还可用来进行人工降雨。 [过渡]含卤化合物中的含碘化合物对人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日常的食用盐就含有含碘化合 物——碘酸钾。那么,碘元素有哪些用途?对人体又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我国含碘状况怎样呢?下面,我们 就来学习有关知识。83lcPA59W9 2.含碘化合物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含碘化合物] (1)碘的生理作用 (2)缺碘的危害 (3)我国含碘状况 (4)政府针对缺碘采取的措施 [投影思考题] 1.实验室制取 Cl2 时,常用湿润的 KI—淀粉试纸来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了氯气,说出其使用原理。 2.鉴别 Cl 、Br 、I 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碘水,淀粉溶液 B.氯水,四氯化碳 C.淀粉,KI 溶液 D.硝酸银溶液,稀 HNO3 3.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 )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气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 HNO3
- - - - + - + - +

[小结]卤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是卤素原子结构相似性与递变性的必然反映。含卤化合物有着 重要而广泛的用途。mZkklkzaaP [板书设计]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Cl2+2NaBr==2NaCl+Br2 Cl2+2Br ==2Cl +Br2 Cl2+2KI==2KCl+I2 Cl2+2I ==2Cl +I2 Br2+2KI==2KBr+I2 Br2+2I ==2Br +I2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I >Br >Cl >F 4.I2 与淀粉的反应 三、卤化银和含碘化合物 1.卤化银 Cl +Ag ==AgCl↓(白) Br +Ag ==AgBr↓(浅黄) I +Ag ==AgI↓(黄) 2AgBr 光照 2Ag+Br2 2.含碘化合物 [教学说明] 本节内容学习时,除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外,还应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本节课即 是以结构——性质——用途为线索,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 结,形成规律,加以记忆。这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辩证 地看问题,如普遍之中有特殊。AVktR43bpw
- + - + - + - - - - - - - - - -




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湖南省湘乡市第四中学龙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4. 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1. 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2. 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地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形成 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完整word版)化学教学设计范例

湖南省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参赛模板及范例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标题(化学课程标准主题或教材中规定的内容) 一、基本说明 ⒈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注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 ⒉年级: ⒊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⒌所属的章节: ⒍教学时间: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2.内容分析:(根据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理解和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把握,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预设教学情景) 4.设计思路:(说明教学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内容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立教学程序和设计教学方法的) 三、教学过程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与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

四、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同时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值得研究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特别关注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 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教学课题名称 课型:课时: 一教材分析: 根据“核心素养“提升的四个方面,提取课文中可以发挥作用的东西,即文本的教学价值。简要概述体现教学价值的具体内容,即文本“值得教”的东西。 二学情分析: 基于经验或者通过测试题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的认识起点和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 描述上课所用工具,比如多媒体、小黑板、卡片、ipad等。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用行为动词表述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得到发展的额可实现的目标。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可预测的。它是课程目标在本节课中的具体体现。 教学重点 从教学内容及学情出发确定教学重点,对应课堂教学所用时长、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应是

相互对应、包含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角度出发,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来确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与教学目标应是相互对应、包含的关系。同时简述教学中针对教学重难点所采取的措施。五教学方法 依据本节课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简述为引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方法及技术手段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般在4-6个之间;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突出重点且富有层次,要求和教学目标(特别是重点、难点)相互照应。也可先附上教学流程图。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精当地突出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八作业 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旨在巩固拓展学习效果的习题、课后时间活动等

九设计理论依据 简述本节课教学中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思想与教育教学理论应明确体现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避免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 十教学评价 教学的前后测、对学生的访谈、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单、学生知识、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等。 十一教学反思 教学实施后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反馈,简明扼要地总结出自己教学设计实施后的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教学需要改进的内容,300-500字。 十二相关资料

高中化学教案模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孙永平 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底码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 4 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 (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

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讲课教案

必修1课本实验 1.实验1-1粗盐的提纯(过滤食盐和泥沙蒸发食盐水)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和MgCl2 以及一些硫酸盐 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贴 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②“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 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待过滤液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原理:利用泥沙不溶于水来分离出来操作步骤及现象: 思考:你认为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比较纯的氯化钠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它们?不纯CaCl2和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Ca2+用碳酸根除去,镁离子用氢氧化钠除去 2.实验1-2:粗盐提纯后SO42-的检验(除去食盐中的硫酸盐、CaCl2和MgCl2) 原理:利用碳酸钙是沉淀除去钙离子,利用硫酸钡除去硫酸根,利用氢氧化镁除去氢氧根 步骤:(加的试剂及化学方程式)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BaCl2+Na2SO4==BaSO4↓+2NaCl 然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MgCl2+2NaOH==Mg(OH)2↓+2NaCl 然后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BaCl2(两个反应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过滤 最后滴加适量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除去NaOH和Na2CO3(可以用PH试纸检测酸碱度,也有两个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 2HCl+Na2CO3==2NaCl+H2O+CO2↑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堂《化学键》教学设计案例2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堂《化学键》教学设计案例2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化学键”(必修) 教学设计案例 平阳中学林勇林海量 325400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中的“3.2 化学键”。内容标准是,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在前一节原子结构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学习内容较为陌生抽象、理论性强,涉及的化学概念多且容易混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能够用具体的实验等宏观辨识入手,引导学生向微观探析过渡,利用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进行微观探析。 二、教学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等宏观角度建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等概念,根据物质在熔融状态导电这个事实,学会从微观角度推导该物质内部存在的微粒及其成键类型。 (2)通过实验数据等证据推理,过渡到模型认知,了解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会用电子式、结构式等符号表征正确表示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结构,并能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同时新键的形成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此诊断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水平,发展学生对化学键的认识水平。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教学重点: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电子式、结构式。

高中化学教案醇的教学案例.doc

精品文档 高中化学教案醇的教学案例 篇一:高一化学醇类教学设计篇一:高一化学乙醇教案乙醇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在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高一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关于乙醇的结构在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的官能团地位,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因此,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 / 23 精品文档 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

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3.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简式,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2)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二、教学方法分析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三教学过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 / 23 精品文档 【背景动画】以古代有关酒的诗词导入新课。【展示】取一瓶无水乙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易溶于水,特殊的香味等。【质疑】乙醇与前面学习的有机物(烃)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考虑性质不同的原因。【展示】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高 三 化 学 组

(一)浓硫酸的性质 目的:认识浓硫酸的一些特性。 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验温器、酒精灯、玻璃棒。 浓硫酸、玻璃绒(或石棉绒)、硫酸铜晶体、脱脂棉花、铜片、锌粒、木炭、硫粉、蓝色石蕊试纸。 原理:纯净浓硫酸的溶解热在20℃时为43.6千焦,所以与水混和时有大量 的热释出,它的一系列水化物H2SO 4·H2O、H2SO 4 ·2H2O和H2SO 4 ·4H2O都很稳定, 是很好的吸水剂。浓硫酸还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准备和操作: 1.浓硫酸的密度展示一瓶纯净的浓硫酸,它是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把一瓶浓硫酸放在托盘天平的一边,把同样大小的两只瓶子盛水一瓶半放在另一边,发现一瓶浓硫酸比一瓶半水还重。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克/毫升。 2浓硫酸的溶解热将一支长约80厘米、厚壁细孔玻璃管的一端封闭后,吹成薄壁圆柱形成玻璃球。球内充满红色酒精溶液作为验温器。在一只500毫升烧杯里盛水200毫升,放入验温器后,慢慢注入100毫升浓硫酸,边加边用验温器搅拌。可以看到验温器玻璃管里红色的酒精液柱逐渐上升,表示浓硫酸溶于水有大量的热放出。 在一支小试管里盛98%的浓硫酸3毫升。取黄豆大小的玻璃绒(或石棉绒)吸足水后投入试管中。浓硫酸跟水相遇即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而爆溅,并发出“嘶嘶”的声音。此实验说明稀释浓硫酸必须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浓硫酸的吸水性往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少量硫酸铜晶体小颗粒,静置片刻。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即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表示它的5个结晶水已被浓硫酸所吸收。 4.浓硫酸的脱水性往一支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黄豆大小的脱脂棉花一小块,用玻璃棒搅拌后微微加热,棉花即炭化变成黑色的絮状物。 5.浓硫酸跟金属的反应在一支试管里加铜片两小片,注入8∶3的浓硫酸2毫升,不发生反应。将试管微微加热,铜片开始变成黑色,生成硫化亚铜,并有硫酸铜生成。继续加热到沸腾,黑色物消失,溶液变成蓝绿色,这是因为硫化亚铜被继续氧化成硫化铜,直至全部转变成硫酸铜,同时放出二氧化硫。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篇一:2015招聘高中化学试讲内容】 2015招聘-中学化学 电解池教案及练习 ①让学生明确本节内容在高考及高二年考试中的重要性 ②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解池的原理 ③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电解池的电极 ①阴阳两极(特别是阳极)得失电子情况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②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高考中重要的考点 之一,同时对高中学生化学思维构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要求试 讲老师最好以递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电解池的原理及电极的判定, 而不是给出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 *快乐学习培训学校教学部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复制 1 2015招聘-中学化学 1.一定条件下,电解较稀浓度的硫酸,其还原产物为双氧水,该原 理可用于制取双氧水,其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h2o+3o2o3+3h2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池的阳极生成双氧水,阴极生成臭氧b.电解池中硫酸溶液 的ph保持不变 c.产生臭氧的电极反应式为3h2o-6e=o3+6h+d.产生双氧水的 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o2+2h+ -- 2.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 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酚酞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颜色没有变化 d.b电极附近呈红色,a电极附近颜色没有变化 3.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 -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课程标准: 本章为高中必修模块的开篇第一章,从实验入手,重点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等,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另外,在做化学实验时,取用的药品都是可以称量的,但分子、原子、离子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是难以称量的,为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可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物质的量及其由此导出的其它物理量如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是中学化学的计算核心,也是进行定量实验的计算依据。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 教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有关伤害的事件 非常多,你知道哪些哪些与化学 有关请你说出来与同学们共同 交流,并加以预防。 学生思考、讨论。 有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对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实验安 全,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学习 了哪些实验安全问题对你有什 么启示 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以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顾、讨论交流,让一个学生 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 新 知 ~ 学习 \ 新~ 知学 习~ 投影 有关一些典型的伤害实例和违 规实验操作所发生的伤害。 通过血的事实,告诉学生实验安 全的重要性。 学生观看,感受颇深。 归纳整理 % 化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学生总结,交流,相互补充。 ? 思考交流 : 思考交流 要做到实验安全,你认为应注意 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整理,相互补充, 达成共识。 " 偶发事件的处理 练一练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 实验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水 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 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 上硼酸溶液 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 可用水将其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 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 慢慢加入浓硫酸 对于危险品,都有特殊的标志, 你知道哪些请说出来与同学们 共享。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⑴遵守实验室规则 ⑵了解安全措施 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 巩固练习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接触药品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概念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 + 活泼金属→盐 + 氢气 H2SO4 + Zn = ZnSO4 + H2↑ (3)酸 + 碱性氧化物→盐 + 水 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4)酸 + 碱→盐 + 水 H2SO4 + Cu(OH)2 = CuSO4 + H2O (5)酸 + 盐→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 大量的热。)

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教案设计范例

教学能力之化学学科教案设计范例 课题1 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用具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空气的组成 设问1:人的生命活动中能缺少空气吗? 板书: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活动:播放光碟 学生讨论回答:你所知道的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二)讲授新课——板书: 1、氧气 2、氮气 3、稀有气体 设问2:为什么氮气和稀有气体能作保护气? 稀有气体在什么方面有特殊用途? 讲授新课——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 (1)粉尘 (2)有害气体: 设问3:有害气体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来自何处? 2、空气防治 设问4:如何使重庆的天空更蓝? (三)作业布置 七.教学反思:本课题内容涉及到全新的物理化学知识,特别是学生还不具备有关 压强的知识,想让所有学生理解实验原理非常困难,我认为可以加强实验教学,通 过实验现象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并且随着不断地练习和物理知识的学习,大部分 学习可以理解,但这个过程十分漫长,不能急于求成,应逐步铺开,并反复强调!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蒸馏和萃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所适用的物质。 (2)认识分液漏斗,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蒸馏与萃取操作进一步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 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基本操作难点: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实验室里如何提纯含有少量CaCl2、MgSO4的固体食盐?简述实验步骤。 【思考与交流】假设我们外出旅游,误入丛林地带,恰巧我们带的水已经用尽,只能从林地中获取一些泥水,请积极思考,在没有净水试剂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泥水来补充饮用水。 【总结】蒸馏原理:(装置如右图)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使低沸点组 分,再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 【思考】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需注意哪些问题? 1.检查装置; 2.加热液体需防:蒸馏烧瓶中需 加。 3. 根据物质沸点,用温度计测定馏分(蒸气)温度,以控制馏分组成:水银球应放置于。 4.冷凝效果(进出水方向):。 【实验1】

实验现象结论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 酸和几滴AgNO3(硝酸银)溶液。 2.在烧瓶中加入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 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 中通入冷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部分液体, 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3.取少量蒸馏出来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 加入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得到的液 体中含有Cl-吗?) 【总结】蒸馏的作用: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或 的杂质。 【思考题1】举例说明蒸馏有哪些应用? 【思考题2】现有一瓶物质甲与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 物质化学式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甲C3H6O2-98 57.5 0.93 可溶 乙C4H8O2-84 77 0.90 可溶 据此,将甲和乙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探究实验1】如何将碘水中的碘分离出来? 操作现象解释(结论)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 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或 苯),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 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分 液漏斗转过来振荡,然后打 开活塞放气。 3、把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 上,静置。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将上层液体从倒出。 【总结】萃取:根据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的溶剂里的不同,用一种

请您提交一份项目式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请您提交一份项目式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答:Fe2+与Fe3+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从本节在《化学1》所处位置看,是在学习了钠、镁、铝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视角,进一步认识变价金属铁。从教材知识体系上看,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这样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预留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铁是一种中等活泼程度且有可变价态的金属,经过初中以及高中人学以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铁和酸反应、铁的置换反应、铁和氯气的反应以及金属的通性(与非金属、水、酸、盐反应),“铁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涉及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铁的氧化物知识比较简单,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在课前自主学习掌握,所以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侧重于铁盐和亚铁盐中Fe3+ , Fe2+的性质,结合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条件来了解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性质和制备。学生的难点会在实验方案设计的完整性、试剂选择的可靠性、现象分析的合理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学习基于证据推理的思维方法,形成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等观念,体会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相互转化。 2.通过氢氧化亚铁真面目的揭示,体验物质转化中选择条件、控制转化等的重要意义。 3.体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科学验证;分析归纳,方法提升”的科学探究过程,尝试从化罕阴视用有侍生沽甲阴刊顶相现家,开还用1 七罕却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重要价值,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素养。 三、教学思维导图

高中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模版教案资料

高中化学教案(教学设 计)模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 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的习,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 教学过程: [引入情境]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课件3) [问题] ①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涉及到哪些实验安全问题?如何避免?(课件4、5) ②实验中出现意外如何处理? [分组讨论,完成学案] 建议5—6人一组,组间交流,达成共识。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 [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学生发言,小结讲述] 1. 遵守实验室规则。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了解危险化学药品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报警电话等。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4. 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讲解]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结果,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规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 [学生回答]实验安全注意的问题:……(老师穿插、补充、完善)[情境创设1]实验室规则展示(课件6-8) (1)进入实验室后,须按指定座位就座,不准大声喧哗,不得乱扔纸屑、杂物等,保持室内安静、清洁。 (2)实验课前,要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3)实验前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所用仪器、药品的性能,弄清实验步骤,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做好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4)要节约水电和化学药品,爱护仪器设备。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拿走仪器和药品要按其情节轻重和有关规定作相应处理,并记录在册。 (5)实验完毕后,要认真整理和清洗仪器,并放回原处,打扫实验室并切断电源,关好门窗,经老师或实验员验收后方可离开。 [情境创设2]常见意外情况展示,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课件9-13) (1)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钠、磷等失火用细沙扑盖,重大火情拨打电话119。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试讲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 试讲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的: 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述)对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回顾一下,具体的类型以及表达式。(板书)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板书)反应类型表达式 化合反应 A + B = AB 分解反应 AB = A + B 置换反应 A + BC = AC + B 复分解反应 AB + CD = AD + CB (讨论)Fe 2O 3 + 3CO = 2Fe + 3CO 2 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CuSO 4 + Fe =Cu + FeSO 4 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是氧化还原反 应吗? (分析)Fe 2O 3 + 3CO = 2Fe + 3CO 2, 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 合物的反应,它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的任何一种。可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能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化学反应。 通过CuSO 4 + Fe =Cu + FeSO 4 的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 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1、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初中化学,我们曾经学习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高温 CuO + C == Cu + CO2 通过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夺取CuO中的氧变成二氧化碳,而发生氧化反应;CuO失去氧,变成铜单质而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说明)“氧化”与“还原”尽管表现不同,彼此对立,但它们相伴而生,同时进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设问)请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分析)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

氧化还原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氧化还原反应计划学时 1学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一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合乎情理(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符合由表及里的学习规律)。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所以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历来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过程方法目标: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三的时候已经初步接触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而且学生已经学过化学中的四大反应类型,对于化学反应的分类具有一定的认识,对这方面的知识总体来说不陌生,而氧化还原反应是建立在初中学过的知识之上的,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上手应该不难,但需要教师做好导引工作,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认识从反应中反应物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就是从本质上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五、教学资源 实验(演示)教具多媒体 教学支持资源多媒体课件 网络资源视音频 六、教学过程 阶段安排 学习内容教 师 活 动 学生 活动 媒 体 活 动 教学设计意图 时间 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