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在历年高考命题中,通过图象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pH与起始浓度的关系、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守恒关系的应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的题目是必考题,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试题通常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涉及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大小关系以及水的电离程度等知识和规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一、解题方法:1.要仔细分析所给图象,确定图象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碱性,充分挖掘图象信息中的隐含条件,如图示中的最高点、最低点、交汇点、突变点都是提供解题信息的关键点。
2.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等方法解决问题。
(1)三大守恒:①电荷守恒,②物料守恒,③质子守恒。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可水解的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需要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3.对于混合溶液的离子平衡图象题,解题思维必须触及:混合溶液有无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电离与水解何者强、溶液体积变化有无影响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等。
若不发生反应的混合溶液,则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
若恰好完全反应的混合溶液,生成的是酸或碱则考虑电离,生成的是盐则考虑水解。
若反应物过量,则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
若有定量计算,则要考虑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4.一定要理解透坐标用对数表示的含义。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确定变化量到底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5.选择题中的曲线图通常有以下几种:(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象。
该类试题中,图象中一般会同时涉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酸碱混合液的pH与离子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图象。
(3)沉淀溶解平衡图象。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注意: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盐类水解)。
2、中和滴定原理(只研究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的中和反应)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1mol 1molC (HA).V (HA) C (BOH).V (BOH)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HA ()BOH ()BOH ()HA (V V .C C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定读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3、滴定方法的关键(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注意事项(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配铁架台,并垫白纸作背景增加对比度,以便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锥形瓶滴定管的构造特点(与量筒区别)1、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量取或滴定酸溶液或强氧化性试剂; 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装碱性溶液,因为玻璃的磨口部分易被碱性溶液侵蚀,生成有粘性的硅酸钠,使塞子无法转动。
(玻璃的主要成份为SiO 2 属于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即SiO 2+2NaOH = Na 2SiO 3+H 2O瓶口内侧与瓶塞都是经过磨砂处理的,表面粗糙,造成碱性的液体容易滞留,并且水分蒸发,碱液浓度增大,促使二者更易反应。
其他部位因表面光滑而难于反应) 碱式滴定管-------橡胶管+内嵌玻璃珠(玻璃珠直径稍大于橡胶管内径)-------量取或滴定碱性溶液(可以是氢氧化钠这类强碱,也可以是碳酸钠这类水解呈碱性的盐);不宜于装对橡皮管有侵蚀性的溶液,如强酸、碘、高锰酸钾、硝酸银等。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 V酸= C碱. V碱【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刻度)比较;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0.1ml)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石蕊<5红色5~8________ >8蓝色甲基橙<3.1______ 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无色8~10________ >10____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B、颜色变化明显。
2024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17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讲解

考点十七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学问点讲解在历年高考命题中,通过图象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pH与起始浓度的关系、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守恒关系的应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学问的题目是必考题,具有肯定难度和区分度。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试题通常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涉及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大小关系以及水的电离程度等学问和规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一、解题方法:1.要细致分析所给图象,确定图象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碱性,充分挖掘图象信息中的隐含条件,如图示中的最高点、最低点、交汇点、突变点都是供应解题信息的关键点。
2.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等方法解决问题。
(1)三大守恒:①电荷守恒,②物料守恒,③质子守恒。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可水解的离子的水解程度微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微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须要探讨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3.对于混合溶液的离子平衡图象题,解题思维必需触及:混合溶液有无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电离与水解何者强、溶液体积变更有无影响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等。
若不发生反应的混合溶液,则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
若恰好完全反应的混合溶液,生成的是酸或碱则考虑电离,生成的是盐则考虑水解。
若反应物过量,则依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
若有定量计算,则要考虑混合溶液的体积变更。
4.肯定要理解透坐标用对数表示的含义。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确定变更量究竟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5.选择题中的曲线图通常有以下几种:(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象。
该类试题中,图象中一般会同时涉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酸碱混合液的pH与离子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图象。
(3)沉淀溶解平衡图象。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

高中化学各种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的认识与应用1.滴定曲线的认识与应用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是以所滴入的酸或碱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以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为纵坐标体现中和滴定过程的曲线图。
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的曲线图,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形状变化不大,但中间突跃大(即酸或碱溶液一滴之差,溶液pH变化大,出现突变)。
a.分析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时的离子浓度大小,只要关注水的电离平衡即可,没有其它平衡影响。
强酸滴定弱碱或强碱滴定弱酸的曲线图,突跃小,较平缓;强酸滴定弱碱的起点低(因弱碱pH相对较小),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强碱滴弱酸的起点高(因弱酸pH相对较大),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
b.分析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时的离子浓度大小,不仅要考虑生成盐的水解平衡,而且还要考虑过量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平衡与水的电离平衡。
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指示剂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变色明显、灵敏,而且要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滴定时pH突跃范围相吻合,这样就能准确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即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
强酸强碱互相滴定曲线图的应用例1.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解析:认识滴定曲线图是解题的关键,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突跃大,且恰好中和时溶液pH=7,故酚酞、甲基橙均可作指示剂。
识图:滴定前pH=1,c(HCl)=0.1mol·L-1,pH=13,c(NaOH)=0.1mol·L-1。
显然a曲线为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曲线,曲线b为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P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唯B正确。
例2.298K时,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知识解析】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1 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和原理(1)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
(2)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①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酸碱中和滴定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通过滴定中用去的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的体积,利用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酸碱之间的计量关系,求得待测碱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 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与操作(1)仪器酸式滴定管(精确到0.01 mL)、碱式滴定管(精确到0.01 mL)、烧杯、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用来盛装待测溶液)等。
图3-2-3名师提醒(1)酸式滴定管下端为玻璃活塞,能耐酸和强氧化剂的腐蚀,可用于盛装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但不能盛装碱性溶液。
(2)碱式滴定管下端为乳胶管和玻璃珠,乳胶管易被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腐蚀,所以碱式滴定管一般只盛装碱性溶液。
(3)滴定管的“0”刻度在最上面,越往下数值越大,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所以滴定管的实际容积大于它的标定容积。
滴定管读数时要精确到0.01 mL。
注意量筒与滴定管的区别。
(4)滴定管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
对于酸式滴定管,先关闭活塞,装水至“0”刻度以上,直立约2分钟,仔细观察有无水珠滴下,然后将活塞转动180°,再直立约2分钟,观察有无水珠滴下,若均无水珠滴下,则不漏水。
对于碱式滴定管,装水后直立约2分钟,观察是否漏水即可。
如果出现漏水或酸式滴定管活塞转动不灵活的情况,应将酸式滴定管活塞拆下重新涂抹凡士林,碱式滴定管需要更换玻璃珠或乳胶管。
(5)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前要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遍,不然滴定管内壁附着的蒸馏水会将反应液稀释,使溶液浓度降低,影响测定结果。
(2)指示剂的选择①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叫滴定终点。
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必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终点的pH相一致的酸碱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五点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五点是指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随加入碱液的体积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上的五个关键点。
这五个点包括:
1. 初始点:开始滴定前,未加入任何碱液时的溶液pH值。
2. 等当点:滴定过程中,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的点,此时溶液的pH值为7。
3. 过量点:等当点过后,继续加入碱液,溶液的pH值开始上升,直至达到一个较高的值。
4. 滴定终点: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指示剂颜色变化来判断的终点,通常与等当点略有差异。
5. 终点误差: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之间的差异,用以评估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五点的总结有助于理解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规律,为实际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
在历年高考命题中,通过图象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pH与起始浓度的关系、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守恒关系的应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的题目是必考题,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试题通常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涉及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大小关系以及水的电离程度等知识和规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一、解题方法:
1.要仔细分析所给图象,确定图象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碱性,充分挖掘图象信息中的隐含条件,如图示中的最高点、最低点、交汇点、突变点都是提供解题信息的关键点。
2.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等方法解决问题。
(1)三大守恒:①电荷守恒,②物料守恒,③质子守恒。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可水解的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需要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3.对于混合溶液的离子平衡图象题,解题思维必须触及:混合溶液有无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电离与水解何者强、溶液体积变化有无影响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等。
若不发生反应的混合溶液,则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
若恰好完全反应的混合溶液,生成的是酸或碱则考虑电离,生成的是盐则考虑水解。
若反应物过量,则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
若有定量计算,则要考虑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4.一定要理解透坐标用对数表示的含义。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确定变化量到底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5.选择题中的曲线图通常有以下几种: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象。
该类试题中,图象中一般会同时涉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酸碱混合液的pH与离子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图象。
(3)沉淀溶解平衡图象。
无论哪种图象题,主要的命题点都无外乎以下几方面:
(1)水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判断。
(2)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3)物质电离程度或水解程度的比较。
(4)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水解常数、溶解平衡常数的相关判断。
二、考点突破
(一)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⑴浓度:同一弱电解质,增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但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且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
在醋酸的电离平衡CH
3COOH⇌CH
3
COO-+H+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变大,但
c(CH
3COOH)、c(H+)、c(CH
3
COO-)变小,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右移动,c(CH
3
COOH)、c(H+)、
c(CH
3
COO-)增大,但电离程度变小。
⑵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一般是吸热的,因此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增大。
⑶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使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⑷ 化学反应 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二)电离平衡常数
1. 一元弱酸:CH 3COOH ⇌H ++CH 3COO -
2. 一元弱碱:NH 3·H 2O ⇌NH 4++OH —
(1)电离平衡常数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 不变,不随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2)K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K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 K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H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如:
H 3PO 4⇌H ++H 2PO4- K 1=7.1×10
-3 H 2PO 4-⇌H ++HPO 42- K 2=6.3×10-8 HPO 42-⇌H ++PO 43-
K 3=4.20×10-13
【名师点拨】
① 电离常数表达式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为平衡浓度.
② 多元弱酸溶液中的c(H +)是各步电离产生的c(H +)的总和,在每步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中的c(H +)是指溶液中H +的总浓度而不是该步电离产生的c(H +).
③ 电离常数的特征.同一弱电解质的稀溶液的电离常数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无关,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不变,K 值不变;温度不同,K 值也不同.但由于电离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在室温时,可不考虑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
④ 电离常数的意义
a 表明弱电解质电离的难易程度.K 值越大,离子浓度越大,该电解质越易电离;反之,电解质越难电离。
b 比较弱酸或弱碱相对强弱.例如在25℃时,HNO 2的K =4.6×10-4,CH 3COOH 的K =1.8×10
-5,因此HNO 2的酸性比CH 3COOH 的酸性强。
(三)各种类型的盐的水解情况比较
(四)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外因:
⑴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⑵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以促进水解,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⑶外加酸碱: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