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药物治疗分析
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战胜疾病的

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战胜疾病的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战胜疾病的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其特征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心脏血液流动受限。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我有着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本文将分享我是如何战胜主动脉瓣狭窄的经历,希望能为其他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疾病的诊断和认知在我初次感到胸闷、气短等症状时,我并未过多重视,直到出现剧烈的心绞痛时,方才就医。
经过心脏超声和其他相关检查,确诊为主动脉瓣狭窄。
面对这个诊断,我既焦虑又恐惧,但我明白积极面对疾病才是应对之道。
手术治疗——取舍之间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了解到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手术治疗固然有着显著的疗效,却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手术途中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同样需要一段时间。
在手术取舍之前,我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咨询不同医生的意见。
手术准备和心理调适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我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体检、血液检查、心脏超声等。
除此之外,我也通过运动和心理疏导等方式调适自己的心态。
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后的康复效果。
手术经历和术后治疗手术当天,我接受了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手术虽然顺利完成,但术后的恢复并不容易。
为了加速康复,我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按时服用药物,遵循康复锻炼计划。
术后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确保瓣膜功能良好,心脏活动正常。
康复心得和护理建议在恢复期间,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康复的知识和心得体会。
首先,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健康饮食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定期的锻炼可以帮助恢复心功能,但一定要遵循医嘱,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社交圈子也对康复有着极大的帮助。
如何预防和管理疾病尽管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能够有效改善病情,但在术后的管理和预防方面也需要我们的重视。
定期到医院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坚持使用药物,避免身体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等,都能够减轻疾病的复发风险。
主动脉瓣狭窄问诊要点

主动脉瓣狭窄问诊要点一、主动脉瓣狭窄概述主动脉瓣狭窄是指主动脉瓣叶增厚、钙化或融合,导致主动脉瓣开口受限,血液流通不畅,引起心脏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畸形、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变等。
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
二、主动脉瓣狭窄问诊要点1.症状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心绞痛和晕厥也可能出现。
询问症状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既往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以及是否接受过相关治疗。
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以及评估患者的治疗风险和预后。
3.家族史:询问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相关疾病的遗传史,以判断是否与遗传有关。
家族遗传史对于诊断和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其他情况: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职业等因素,以了解可能对疾病产生影响的因素。
例如,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生活习惯可能导致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加重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
三、主动脉瓣狭窄诊断1.体征: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界扩大、心音减弱、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等症状。
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2.心电图表现:心电图检查可显示左心室肥厚、劳损等表现。
这些表现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病情变化。
3.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主动脉瓣叶增厚、钙化或融合等情况,以及左心室肥厚和功能改变等表现。
这些表现有助于医生进一步确诊主动脉瓣狭窄。
四、主动脉瓣狭窄治疗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和改善心功能。
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无法根治疾病。
2.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球囊扩张术等。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是常见的瓣膜疾病之一,在致死性瓣膜疾病中,除了因心肌病或冠心病所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外,另一个比较常见的是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通常合并有主动脉关闭不全,可由先天性或获得性病因所致。
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可由瓣膜下、瓣膜,瓣膜上的病变所引起。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是由于瓣膜发育障碍和瓣叶增厚粘连所引起,可分为单瓣。
二瓣或三瓣等畸形,其中,以二瓣化主动脉瓣畸形最常见。
获得性主动脉瓣狭窄常见的病因是风湿性和退行性病变,约10%—30%为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长期反复的风湿热所造成,风湿性瓣膜炎引起瓣环肿胀,交界处的融合粘邑瓣尖游离缘收缩和僵硬,在瓣叶表面上可产生钙化结节,从而引起瓣口狭窄,这些病理变化常造成狭窄与返流同时存在,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多合并二尖瓣病变。
老年患者常由于主动脉瓣叶的退行性变继发钙质沉着而发生狭窄,而在70岁以上的患者中,主动脉瓣狭窄最常见的病因为退行性变,其次为二叶式主动脉瓣和风湿性病变。
在我国,风湿性病变仍是成人中主动脉瓣狭窄最常见的病因。
【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1.现病史(1)症状:严重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在婴儿期、儿童期或青春期就有症状,但多数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症状出现晚,可到40岁时仍无症状,有很长一段无症状期,直瓣口降至60%-75%,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
劳力性呼吸困难为晚期肺淤血引起的常见首发症状,见于90%的有症状患者,进而可发生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困难和急性肺水肿;心绞痛见于60%的有症状患者,可发生于体力活动后,休息后缓解,但也不一定与劳动有关,发作时可伴有心动过速,皮肤红热和晕厥;晕厥见于1/3的有症状患者,是由于心排血量降低引起脑供血不足所致,常发生于直立,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
晕厥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心音与杂音均减弱,持续时间可由一分钟至半小时。
(2)治疗情况:洋地黄和利尿剂使用情况。
2.既往史:询问有发热,无关节炎,游走性关节疼痛,风湿热和风心病病史。
主动脉瓣狭窄分度标准

主动脉瓣狭窄分度标准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VS)是指主动脉瓣口狭窄,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液流通受阻的一种心脏瓣膜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是心脏瓣膜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由于退行性变、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疾病等引起。
主动脉瓣狭窄的严重程度可根据不同的分度标准进行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一般来说,主动脉瓣狭窄的分度标准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主动脉瓣狭窄通常是指主动脉瓣口的面积稍微减小,血液流通受到轻微影响,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则表示主动脉瓣口的狭窄程度逐渐加重,血液流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症状。
而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则是指主动脉瓣口的狭窄非常严重,血液无法顺利流通,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绞痛、晕厥、心功能不全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不同分度的主动脉瓣狭窄,临床治疗和管理也有所不同。
对于轻度主动脉瓣狭窄,通常可采取观察性治疗,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病情的变化。
中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以缓解症状。
而对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通常需要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或主动脉瓣扩张手术,以恢复心脏瓣膜的正常功能。
此外,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预后评估也十分重要。
根据主动脉瓣狭窄的分度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预后较差,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而对于轻度和中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定期随访和监测也是十分重要的,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主动脉瓣狭窄的分度标准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及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病情的分度情况,对于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定期复诊,以保持良好的病情控制和预后。
主动脉瓣狭窄的科普知识

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是主动脉瓣狭窄的根 本治疗方法,包括主动脉瓣扩 张术和主动脉瓣置换术等。
主动脉瓣狭窄 的预后和预防
主动脉瓣狭窄的预后和预 防
主动脉瓣狭窄的预后取决于病情严重程 度和治疗的及时性,早期诊断和治疗可 以改善预后。
预防主动脉瓣狭窄的关键是注意心脏健 康,避免风湿热等病因,定期接受心脏 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主动脉瓣狭窄 的科普知识
目录 主动脉瓣狭窄简介 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 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和检查 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法 主动脉瓣狭窄的预后和预防 总结
主动脉瓣狭窄 简介
主动脉瓣狭窄简介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心脏瓣膜 疾病,主要发生在主动脉与左 心室之间的瓣膜处。
它会导致主动脉瓣口狭窄,影 响了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的正 常血流。
总结
总结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心脏瓣膜 疾病,常见病因包括退行性变 和先天性瓣膜畸形等。
主动脉瓣狭窄会导致一系列的 症状和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 和治疗。
总结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治疗主动脉瓣狭 窄的两种方法。
预防主动脉瓣狭窄的关键是保持心脏健 康和定期接受心脏检查。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主动脉瓣狭窄简介
主动脉瓣狭窄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症 状和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 的病因
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
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见病因包括 先天性瓣膜畸形、退行性变、 感染和风湿热等。 其中,退行性变是主动脉瓣狭 窄最常见的病因,一般随着年 龄的增长逐渐发展。
主动脉瓣狭窄 的症状和检查
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和检 查
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 、胸痛、晕厥和心悸等。 通过临床检查,可以听到心脏杂音和触 及心脏震颤等体征。
胎儿主动脉瓣狭窄标准

胎儿主动脉瓣狭窄标准胎儿主动脉瓣狭窄,又称为胎膜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特征是胎儿主动脉瓣口狭窄和升主动脉扩张,导致心脏的血液流动受阻。
主动脉瓣狭窄是心脏发育异常的一种,常导致胎儿心脏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威胁胎儿的生命。
胎儿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超声可以明确诊断胎儿主动脉瓣狭窄的程度和类型。
一般根据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1. 主动脉瓣狭窄的程度:通过测量主动脉瓣口的横径、速度和流速等指标,可以评估狭窄的程度。
一般将主动脉瓣口的横径与肺动脉瓣口的横径进行比较,来评估狭窄的程度,常用的指标有z值、压力梯度等。
2. 主动脉扩张的情况:由于主动脉瓣狭窄的阻力增加,会导致升主动脉扩张,通过测量升主动脉直径来评估扩张的程度。
3. 心功能评估:通过观察胎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来评估心功能的情况,包括心室舒张功能、室间隔功能、左心房功能等。
对于胎儿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超声监测:对于轻度和中度的主动脉瓣狭窄,常规进行定期超声心动图监测,观察狭窄的进展情况和心功能的变化。
2. 药物治疗:对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以及合并其他心脏病的胎儿,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等,以改善心脏功能。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胎儿主动脉瓣狭窄,合并重度心力衰竭、心室肥大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主动脉瓣扩张术、主动脉瓣置换等。
4. 定期随访和咨询:对于诊断出胎儿主动脉瓣狭窄的孕妇,应定期随访,及时监测胎儿的情况,并咨询专业医生,了解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指导。
总结而言,胎儿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依赖于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方案包括定期超声监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定期随访。
对于胎儿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主动脉瓣狭窄分度标准

主动脉瓣狭窄分度标准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是指主动脉瓣口狭窄,导致左心室排血受阻,引起左心室压力升高和容量负荷增加,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
本文将对主动脉瓣狭窄的分度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该疾病。
一、主动脉瓣狭窄的分度标准。
1. 轻度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口面积>1.5cm²,最大梯度<25mmHg。
2. 中度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口面积1.0-1.5cm²,最大梯度25-40mmHg。
3.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口面积<1.0cm²,最大梯度>40mmHg。
二、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表现。
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表现与狭窄的程度密切相关。
轻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出现轻度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胸闷,而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则可出现明显的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
三、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方法。
1. 体格检查,包括心脏听诊、测量血压等。
2. 超声心动图,是主动脉瓣狭窄诊断的主要方法,可准确测量主动脉瓣口面积和梯度,判断狭窄的程度。
3. 心导管检查,对于部分疑难病例,可行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
四、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和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2. 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3.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于高危患者,可采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进行治疗。
五、主动脉瓣狭窄的预后。
主动脉瓣狭窄的预后与狭窄的程度、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密切相关。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六、结语。
通过对主动脉瓣狭窄的分度标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和预后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提高患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例极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人行TAVR术后联合ECMO救治的护理

J].
2
0
2
4,
2
2(
3):
4
7
7
4
8
0.
引用信息
(
63.
4±6.
6)岁,病人 TAVR 术后均采用 V-A ECMO
模式支持。其中 1 例病人术后行埋藏式起搏器植入,
2
例病人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支持。4 例病人存活,
例
1
病人死亡。4 例 存 活 病 人 ECMO 支 持 时 间 为 (
2±1)
ECMO)的 护 理 经
验。护理要点包括 ECMO 团队的配合,
TAVR 围术期 的 护 理,
ECMO 支 持 期 间 的 管 理,并 发 症 的 护 理 及 病 人 心 理 护 理。5 例 病 人
摘要
最终全部实现脱机,
4 例生存率,
1 例死亡。
关键词 主动脉瓣膜狭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体外膜肺氧合;护理
无活动性出血时维持在 180~230s[13],立 即 给 予 硫 酸
鱼精蛋白药物拮抗,每 2~4h 监测活化凝血时间和部
分凝血活酶时间,其 余 病 人 均 根 据 凝 血 情 况 给 予 肝 素
抗凝或未应用 抗 凝 剂。护 士 严 密 观 察 病 人 全 身 黏 膜、
牙龈及眼底 有 无 出 血 倾 向,每 小 时 评 估 病 人 意 识、瞳
· 477 ·
全科护理 2024 年 2 月第 22 卷第 3 期
5 例极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人行 TAVR
术后联合 ECMO 救治的护理
孙长远,乔
莹,魏寅翼
总结 5 例极危重主动脉瓣膜狭窄病人在 行 经 导 管 主 动 脉 瓣 置 换 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脉瓣狭窄药物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3-05-13T16:02:30.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张智红[导读] 他汀类药物对有高冠心病风险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有用,也可能预防胆固醇在主动脉瓣上沉积。
张智红 (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中图分类号】R54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173-02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药物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系指左心室收缩期射向主动脉的血流因局部瓣膜性阻塞而受阻。
先天性、风湿性及钙化性(退行性)疾病是主动脉瓣狭窄最常见的病因。
当主动脉瓣的跨瓣压差<25mmHg,通常也无症状,多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发现,一般可内科治疗和定期观察和随访病情变化。
选取临床2009年~2012年收治的76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组的2009年~2012年收治的76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男54例,女22例,年龄51岁~76岁,平均年龄69岁。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多普勒显示主动脉前向血流速率大于
2.5m/s,左心室高电压伴ST-T继发性改变。
二尖瓣型P波,提示左心房增大。
房室阻滞、室内阻滞(左束支阻滞或左前分支阻滞)。
1.2方法无症状者,适当限制体力活动,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应定期进行随访,如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超声心动图,可以了解主动脉瓣狭窄病变的进展情况。
洋地黄类药物只宜用于左室容量负荷增加或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利尿剂应慎用;β-受体阻断剂因可抑制心肌收缩力,诱发心力衰竭,故亦应慎用。
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和经皮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
2 结果
经治疗3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Ⅰ级25例,Ⅱ级4例,Ⅲ级3例。
3 讨论
主动脉瓣狭窄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4%~6%,也可以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老年人主动脉瓣狭窄最主要的原因为主动脉瓣钙化。
主动脉瓣狭窄使左室流出道梗阻导致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严重狭窄的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晕厥和猝死等。
轻中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可终生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也可多年无症状。
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绞痛,晕厥和呼吸困难。
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和猝死。
在疾病后期,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竭。
心绞痛不伴冠心病的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也可发生心绞痛,其临床特点与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相似[1]。
它主要是由于心肌肥厚使冠状动脉储备血流下降,室壁张力及收缩力增加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所致。
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晕厥的特点是常发生于运动或用力时。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晕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脑血流量下降起主要作用,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也可诱发低血压和晕厥,甚至猝死。
主要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左室顺应性下降和(或)左室扩张,使左室舒张末压及左房压增高,继而出现肺动脉压增高,肺淤血,导致劳力性呼吸困难。
如果病情进展,还可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肺水肿等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正常成人主动脉瓣口≥3cm2。
当成人主动脉瓣口≤1cm2时,左心室收缩压明显升高,跨瓣压差显著,左心室对慢性主动脉瓣狭窄所致的压力负荷增加的主要代偿是通过进行性室壁向心性肥厚来平衡,以维持正常收缩期室壁压力和左心室的排血量。
最终随着室壁压力不断增高,出现失代偿,造成心肌缺血和纤维化而导致左心室功能衰竭。
主动脉瓣狭窄导致的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为典型的、常见的三联征。
体征有心尖搏动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听诊区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可闻及粗糙而响亮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向颈部、心尖区传导。
由于无症状的患者预后良好,猝死极少见,可采取内科治疗。
适当限制体力活动,教育患者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定期随访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确定病情进展的情况。
发生心力衰竭时,可用利尿剂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在严密监测下慎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因为一部分人在开始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可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反应。
如果没有低血压反应,应用硝酸酯类相对安全。
风湿性瓣膜病变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备风湿热的复发[2]。
洋地黄和利尿剂可以部分地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但药物治疗不能改变主动脉瓣狭窄的机械性梗阻,心力衰竭的症状随时间流逝只会越来越重,甚至最终死亡。
在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血管扩张药如ACEI类无治疗作用,且应避免使用,以防血压过低。
硝酸酯类药也是慎用的,除非有心绞痛发作,原因是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左室后负荷而加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机械性梗阻。
β阻滞剂也应避免使用,因为它可使左心室失去对肾上腺素的依赖作用,诱发休克和心力衰竭。
轻、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房颤,应尽早复律;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复律应按急诊处理。
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避免中、重度体力活动,无症状者一般不需治疗,每年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随访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变化。
他汀类药物对有高冠心病风险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有用,也可能预防胆固醇在主动脉瓣上沉积。
由于这些药物可降低外周阻力和左室充盈压,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致命性低血压。
主动脉瓣狭窄伴房颤患者需抗凝治疗。
参考文献
[1] 鹿克风,郭玲,朱兴雷.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3.26.3
[2] 张丽,黄平,黄凌等.老年心脏瓣膜钙化的病因探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