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食俗——我们最爱的主食共28页文档
我国各省人的饮食文化与习惯

我国各省人的饮食文化与习惯我国由于地幅辽阔,地域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在不同的地区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饮食文化,再经过历时变迁之后,不断交流融合,最终会聚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同时还能保留各地方的传统饮食。
掌握各地人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技能,以后去不同地方人家做客,或请不同地方人吃饭,了解其饮食文化和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来,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全国各省市人饮食习惯各有什么特点。
一. 东北三省饮食习惯东北人主要食杂粮,除大米、白面、小米、玉米、高粱等外,还喜食杂有豆类的二米饭。
五谷杂粮副食品种多,猪肉消耗量大,猪肉炖粉条是农村地区的大众食品。
东北地区民间烹制除多以炖、炒、熬、蒸和火锅外,还喜欢用拌、蘸食法。
概括地说,东北人一般喜欢吃肉食、鱼、虾、野味,重油偏咸。
猪肉炖粉条在哈尔滨一带,俄式等西式菜品也有相当影响,吃面包夹红肠、喝啤酒已为当地一景,不论男士女士均能豪饮。
面包红肠配啤酒有数据表明,东北人均啤酒消费量大大超出其他地区。
大酱、酱制品、酸菜、腌菜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佐餐食品,豆腐、冻豆腐也是不可缺少的副食品。
酸菜东北名吃:酸菜血肠,小鸡蘑菇炖粉皮酸菜血肠小鸡蘑菇炖粉皮二. 华北地区饮食习惯河北省河北省简称“冀”,地处华北平原北部,背山面海,环绕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
河北的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牧草丰盛,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殖生长。
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薯类、豆类、水稻及丰富的猪、牛、羊、鸡、鸭、鹅。
其水产品、海产品也相当丰富,鱼虾贝蟹俱全。
河北的果树栽培面积比较大,野生果树资源也很丰富,板栗、核桃、猕猴桃、口蘑、野蕨菜等均很有名;河北丰富的物产为人民饮食的多样性提供了物质保证。
河北主食以面粉、杂粮为主、副食以猪、牛、羊肉、蛋、禽、菜、鱼为佳品,口味偏咸,重油重色,与京津无太大差异。
但由于河北人口众多,是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省份,所以河北的饮食习惯也因地理位置、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等因素而各式各样,难以一一尽述。
56个民族饮食风俗画卷,波澜壮阔,史上最全!国人必看~

56个民族饮食风俗画卷,波澜壮阔,史上最全!国人必看~ 蒙古族·烤全羊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
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回族·面点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万盛马糕点、羊筋菜、金凤扒鸡、翁子汤圆和绿豆皮等。
苗族·酸鱼汤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傣族·猪肉干巴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
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傈(li)僳(su)族·漆油炖鸭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
仍然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饭时,先把米放入锅内熬煮,中间更换两次水,待米快熟时,放进青菜、白菜直至菜烂。
典型食品:有漆油炖鸭、清水煮小猪、猪蹄珍珠粥等。
藏族·酥油茶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全国各地团圆饭的风俗

全国各地团圆饭的风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国家,各地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尤其是春节这个最重要的节日里,全国各地都有举行团圆饭的习俗。
团圆饭是中国人对家庭团聚、亲情至上的一种体现,也是对过去一年辛勤劳作的犒赏和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全国各地团圆饭的风俗。
1. 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团圆饭以饺子为主食。
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寓意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既有乐趣,又增进了感情。
此外,还有炖鱼、炖肉等丰盛的菜肴,象征着年年有余、富贵吉祥。
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团圆饭以炖菜为主,如炖鸡、炖排骨、炖鱼等。
这些菜肴炖得烂熟,味道鲜美,寓意着家庭和睦、生活美满。
此外,还有各种糕点、水果等甜品,象征着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的团圆饭以米饭为主食,菜肴丰富多样,有红烧肉、糖醋排骨、鱼翅羹等。
这些菜肴色香味俱佳,寓意着家庭富饶、生活美满。
此外,还有各种水果、糖果等甜品,象征着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的团圆饭以米饭为主食,菜肴以清淡为主,如蒸鱼、炒虾仁、炖鸡汤等。
这些菜肴营养丰富,寓意着身体健康、长寿富贵。
此外,还有各种水果、糖果等甜品,象征着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团圆饭以米饭为主食,菜肴以麻辣为主,如麻辣鱼、麻辣鸡丁、麻辣豆腐等。
这些菜肴麻辣可口,寓意着生活充满激情、活力四溢。
此外,还有各种水果、糖果等甜品,象征着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团圆饭以面食为主食,如面条、馒头等。
这些面食筋道可口,寓意着家庭和睦、生活美满。
此外,还有炖羊肉、炖牛肉等菜肴,象征着家庭富饶、生活美满。
7. 台湾地区:台湾地区的团圆饭以米饭为主食,菜肴以海鲜为主,如鲍鱼、螃蟹、海参等。
这些海鲜美味可口,寓意着家庭富饶、生活美满。
此外,还有各种水果、糖果等甜品,象征着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8. 香港地区:香港地区的团圆饭以米饭为主食,菜肴以粤菜为主,如烧鸭、叉烧肉、炖鲍鱼等。
中国饮食风俗习惯

海南 主食大米、喜食米粉 无鸡不成席 喜喝咖啡
四川
以鲜咸、麻辣、浓味为主 喜食泡菜
夏天吃火锅
爱喝茶
贵州
食酸、食辣 斗米斤盐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穿
港澳台
香港:喝早茶 台湾:喜食海鲜 爱喝乌龙茶
食物相克与相宜
• 牛奶与巧克力同食可 以造成头发干枯,腹 泻,出现缺钙和生长 发育缓慢的问题。
• 牛奶与果汁等酸性 饮料同食均会降低 牛奶的ph值,不利 于消化吸收。
•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 源、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 北殊同的饮食文化现象。单看风情各异的 怪吃怪俗,就够您品味一番了。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 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 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同的饮 食文化现象。单看风情各异的怪吃怪俗, 就够您品味一番了。
东部的福建 泉州
中国饮食礼仪
一、宴饮之礼 二、待客之礼 三、进食之礼
宴饮之礼—阶层
• 古代的食礼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 民间等。 • 现代食礼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 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时守约;抵达后, 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 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和粤菜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
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十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楚菜、京菜
川菜
• 以成都、重庆、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 • “尚滋味”、“好辛香” • “七滋”:甜、酸、麻、辣、苦、香、咸
• “八味”:鱼香、酸辣、椒麻、怪味、麻
中国各地饮食文化

中国各地饮食文化/uploadfile/ueditor/201708/11/bcb164b0109bf3551c9dd 0c7b449f5dc.jpg"title="CggYGlX7wuKAdtuXACDEYkzyAsk600.jpg"alt="CggYGlX7wuKAdtuXACDEYkzyAsk600.jpg" />总的来说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江南人喜清淡、甜咸、爽口,讲究营养,乐于质高量小;西北人爱吃带有酸口、经济实惠和牛羊肉品种的菜肴;东北人爱吃肥而不腻、脂肪多的鱼肉菜品,一般吃用量大,习惯吃饱吃好。
东北人主食多吃杂粮,除大米、白面、小米、玉米、高粱外,还喜食杂有豆类的二米饭,喜食鱼虾、野味,嗜肥腥膻,重油偏咸,并喜用拌、蘸食法。
大酱及酱制品、酸菜、腌菜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佐餐食品。
河北人的主要饮食习惯:一日三餐,但农闲季节一日两餐,主食以面粉、杂粮为主,副食以猪、牛、羊肉,以及蛋、禽、菜、鱼为佳品。
口味偏咸,重油重色,与京津无大差异。
“杂”是河北饮食习俗的显着特点,具有五花八门的饮食习惯。
山西人的主要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基本上是早饭稠,午饭好,晚饭稀。
重主食,轻副食。
主食以面和小米为主,素有“一面百样吃”的美誉。
不搞一餐数菜。
一般口味喜咸中带酸,醋是山西人惯用的调料。
苏南人饮食的主要特点是:苏南人口味上喜清淡、甜咸、爽口,计究营养,普遍喜食新鲜、细嫩食物,忌食辛辣之物;他们做菜时少用调料、辅料,特别讲究保持食物菜肴的原味,且质高量少。
浙江人的主要饮食习惯:浙江人的口味以滑嫩爽口、糯而不腻、清淡纯鲜为主,酸辣次之。
主食以米为主,辅以玉米、番薯等杂粮,部分地区且有一日四餐的习惯。
饮食习惯具有本地特色且多样,湖州、嘉兴一带人,喜吃鱼、虾、黄鳝;东阳等地喜食乌龟肉;海盐一带喜食“东坡肉”;金华地区喜食火腿和风肉;杭州一带喜食天目笋和虾蟆;温州沿海地区有生食鱼鲜的习惯。
中国各个地区的饮食口味习惯

中国各个地区的饮食口味习惯俗话说:“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味。
”曾经有这样一首歌,说的是全国各地方人的口味:“安徽甜,湖北咸,福建浙江咸又甜;宁夏、河南、陕甘青,又辣又麻外加咸;山西醋、山东盐,东北三省咸加酸;黔赣两湘辣子酸,又麻又辣数四川;广东鲜,江苏淡,少数民族不一般。
”饮食消费心理学认为,客观环境是饮食消费心理习惯产生的前提,又是饮食消费心理习惯得以延续的保证。
这就像上面歌谣中所唱的那样,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们以咸为主的饮食消费习惯;南方人则更喜欢酸甜的东西。
下面,谈谈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饮食特点。
一、华南地区的饮食特点华南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及港澳地区,在这一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花草虫鱼,可为上菜;飞禽走兽,皆成佳肴”,这里的人几乎不忌嘴,食性偏杂。
在膳食结构中,每天必食新鲜蔬菜,而且水产品的比重占得较多,尤其喜欢淡水鱼虾和生猛海鲜。
因为华南地区居民早出晚归,生活节奏紧张,这一地区的人都有喝早茶和吃消夜的习惯,一日三至五餐,饮食讲究,也是人们调剂生活、社会交际的重要媒介,不但体现了人与人的情感,有时还能成为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因此尚食之风甲于全国。
二、华北地区的饮食特点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山东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这一代的民风简朴,饮食讲求实惠,多数地方一日三餐以面食为主,偶有稻米;馒头、面条还米粥、素饺子等是其常餐。
三、华东地区的饮食特点华东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包括上海市、浙江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地区等。
主要以大米为主食,偶尔食用面食,杂粮很少,擅长炊制糕、团,其中以宁波汤圆最为特色。
这一地区的口味多清淡,略带微甜,有生食、冷食之古风,炝虾、醉蟹、生鱼片等都很受欢迎。
一般家庭饭菜丰俭主要根据经济状况而定,一般是汤、菜、主食结构,饭碗小餐盘大,餐具精致。
四、华中地区的饮食特点华中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偏南,主要包括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山区兼食番薯、木薯、土豆、玉米、小麦、高粱等,湘鄂的小吃均以精巧多变取胜;壮族、苗族、黎族、瑶族、毛南族、土家族等,善于制作粉丝和竹筒饭等,京族习惯用鱼汁调羹。
中国34省市的特色美食

中国34省市的特色美食导读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也各不相同,不同的菜系有着不同的风味。
介绍全国34个省市区以及港澳台的特色美食。
1、上海——小笼包“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
”对于小笼而言,自然新鲜的汁水是其精髓。
上海小笼包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
做法:将肉馅包入薄面皮中,放入笼屉隔水蒸七至八分钟,拌匀沾汁一同上桌,趁热进食。
(每个人心里,都有魂牵梦萦的乡土,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乡土人文地理hvillage)2、北京——北京烤鸭北京烤鸭可是世界闻名的一道菜,最著名的就是全聚德烤鸭了。
用料为优质肉食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
做法:烤制完成的鸭子用刀削成小片,叫做“片鸭”,理想情况下2分钟30秒片完,配以大葱丝、黄瓜丝、甜面酱,用薄饼卷着食用。
3、天津——锅巴菜锅巴菜柔软滑润,清素芳香,可作早点或正餐,同芝麻烧饼一起食用味美适口。
以大福来字号制作的最有名气。
做法:以绿豆、小米水磨成浆,摊成薄厚均匀的煎饼,切成叶状,浇上卤汁,再洒上辣椒油、芝麻酱、酱豆腐汁、香菜叶,轻轻拌合后即可食用。
4、重庆——辣子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地方风味名肴,属于川菜系或重庆菜系。
菜色泽红润,麻辣鲜香,酥香爽脆。
做法:将鸡块炸至外焦内酥,与花椒、干辣椒和指天椒一同拌炒而成。
5、福建——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是福建福州的当地名菜,属闽菜系。
富含营养,可促进发育,美容,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乃进补佳品。
做法:鱼翅、鲍鱼、刺参、大干贝、鳖裙、、鸽蛋、花菇、猪肚头、鸭珍等山珍海味都包括在内,配以多种调料及家养老母鸡、家养黄嘴鸭等几十种原料精心煨制而成。
6、辽宁——猪肉炖粉条是东北菜的代表之一,富有特色的东北地区风味菜肴,深受南北方人的喜爱。
俗话说:“猪肉炖粉条,馋死野狼嚎。
”做法:新鲜猪肉切好,粉条提前发好,锅内入油,将肉炒一下,葱花十三香炝锅,加入老汤或者清水适量加入调味料和粉条,稍微炖一会即可。
少数民族饮食习俗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
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
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
此外也喜爱粑柏、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
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善于调制咸菜、院菜、豆瓣酱、豆鼓与面注。
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荣炒火腿、海菜豆腐场令人齿颊留芳。
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飞大和鱼鲜,善于胶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针、螺蛳酱、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脑年猪和乳用〔羊乳点酸水制成〕是当地“一绝”。
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创造出大理砂锅鱼、柳蒸猪头、冰糖住豆腐、牛奶煮弓鱼、乳扇凉鸡、油炸仙人花〔仙人掌花〕、松木丽粉蒸鱼、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镶雪梨、生皮〔熏黄的生猪肉皮和半熟五花肉切丝,加萝卜丝、绿豆芽、芜妻和佐料凉拌〕、毛驴场锅、汽锅饭、大理饵丝、喜州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
民间宴会,职业厨师制作的勺“八大碗”、”四盘五碗”宴席,菜式更为丰富。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
如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养粒和羊肉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节奏。
白族婚宴习惯用“喜州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
此外,每客一包槟椰,丰富又不奢侈。
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必须到井边“汲新水”。
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
进扭时长辈上坐,晚辈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