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对策(一)

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对策(一)

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对策(一)摘要:生态环境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为切实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河北省为例,剖析了该省生态环境恶化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促进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对策;河北省国际著名的思想库罗马俱乐部指出,“经济和生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生态遭到破坏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有福利和财富的。

”1]生态环境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为切实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特选取区位重要但生态脆弱的河北省为例,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途径。

一、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1.生态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

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为原料或动力开始的。

只有劳动与自然界结合,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保证。

2.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精神享受。

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

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是工农业生产必备条件,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生活的基本需求。

优美舒适的环境能够使人们神清气爽,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环境舒适性的要求逐步升高2]。

3.生态环境能够加速或延缓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资源条件的制约,恶劣的生态环境将造成水源污染、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农业生态恶化等,危及工农业生产的基础,限制经济发展。

相反,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增殖能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4.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和承载平台。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尊重自然规律、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社会,是一个倡导节约自然资源、更是一个科学开发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社会。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 ) 一 资源是 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 同 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 ,是人
类征服和改造 自然使其适应社 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 量。 “ ”所 谓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 自然 、 改造 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 的能力 , 是人们改造 自然 的物质力量 , 它表示 的是生产 中人
对 自然 界 的关 系 。 ”
形成 、 培育区域共 同市场和拓展区域经济合作 为基础 的现 代化 区域 网络交通 和通信体系 ; 京津冀 : 内向竞争 型合作。 是 我国北方现代化程度较高 的城市群 和工业密集 区 ;东北地 区: 浅度竞争型合作 。中部地区 : 浅度互 补型合作。中部地区 包括河南 、 安徽 、 湖南 、 湖北 、 山西 和江 西六 省 , 承东启西 、 它 连南接北 , 国家重耍 的商品粮基地 、 是 能源原材料基地 和制
作 , 基 本 经验 表现 在 : 地 政 府 联 合 推 进 区 域 协 调 机 制 的 其 各
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 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马克思说 “ 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 它的特殊 的社会性如何 ,
在 这 个 部 门 内 , 同一 个 自然 的 再生 产 过 程 交 织 在一 起 ”I 是 _ l 。
摘 要 : 境 与 区域 经 济增 长 的协 调 同意 是 区域 经济 发 展 的 一 个核 心 内容 。但 由于 区域 资 源 禀赋 不 同和 市 场 决 环 策 与政 府 调 控 的 不 完 全 竞争 性 , 单 纯 的 市场 价值 与政 府 宏观 调 控 下, 难 实现 地 区 资源 的 合 理 配 置 与 区域 整体 发 在 很 展 最优 。针对这些问题, 必须尽 可能实现 区域经济与 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科 学发展观 , 立足 自身实际, 大做 强 做 特 色产 业, 市场经济体制下 , 在 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能动作 用 , 促进资源优 化配置, 保证 区域 经济与 生态环境协调、 可持 续 发 展 。 关键词 : 区域经济; 生态环境 ; 对策思考 ;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0 1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63 F6. 5 A 17

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成为了每个国家都极为重视的问题。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一种协调的方式。

区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区域生态保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采取各种措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区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其次,生态保护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需要。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而言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也是人类最需要的资源之一。

最后,生态环境也是各种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破坏,将会影响到各种产业发展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实现国家强大、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经济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财富和资产,促进城市化进程等。

经济发展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单纯的经济发展往往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

如何协调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为了协调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环保产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并将环保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

协调发展生产建设和环境保护,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

2. 建立区域生态保护机制为了实现区域生态保护,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

建立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保科技、环保法律法规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评价和管控,并对环境污染等违法行为实行严肃的处罚制度。

3. 市场化、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和市场化也是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的重要途径。

济宁太白湖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调研报告

济宁太白湖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调研报告

济宁太白湖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调研报告济宁太白湖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调研报告一、引言济宁太白湖地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生态区域。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济宁太白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二、经济发展情况1. 工业发展:济宁太白湖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涵盖了轻工、化工、电子等多个领域。

工业产值不断增长,为地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农业生产: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农业生产以粮食、蔬菜和水果为主导。

农田面积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3. 旅游业发展:太白湖作为该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兴旺发展。

三、生态环境状况1. 湖泊与水资源:太白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水系,但水质和湖泊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亟待加强。

2. 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但随着经济发展,生境破坏和物种减少现象也日益严重。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3. 空气质量: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增加,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应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四、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1. 正面影响:经济发展促进了就业和收入增长,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

旅游业的兴旺也为当地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2. 负面影响: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特别是湖泊和空气质量的问题,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居民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五、建议与对策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太白湖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减少非法捕捞和污染物排放,保护水质和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新能源和清洁产业,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3. 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控,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及时处理。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评价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评价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评价发布时间:2021-12-28T08:45:34.09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2期作者:徐亮[导读] 其实,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不恰当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确实会对短时间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着明显的作用和帮助,但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冲突,区域内的环境受到损害,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新疆清源合信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30000摘要:其实,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不恰当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确实会对短时间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着明显的作用和帮助,但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冲突,区域内的环境受到损害,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所以说,针对区域内的环境保护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并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质量发展的协调性政策,积极推动该区域内的环境和经济共同可持续性发展。

本篇文章中,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字: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言针对经济快速发展的预期目标,各种工业产业排放大量污染,各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损害,而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劣化,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模式也最终会被迫停滞,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都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阻碍。

所以说,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而对区域自身的整体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此来看,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1 将生态环保要求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传统的环境保护手段在快速经济发展的时代下效果逐渐降低,大量能源等产业对自身产业废弃物的排放没有良好的认识和合理的排放手段,从而导致该区域内整体环境受损[1]。

其实,各个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逐渐重视,不仅要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创建绿色和谐的生活环境,还要不断提高科学生产力,大力培养和发展经济,然而,为确保两者的协调性发展,首先需要将生态环保的要求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中,从安全、废弃物排放等各方面提出对应的要求,进而减轻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的工作量,并且针对不同性质的行业产业,应该应用不同的生态环保要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新疆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新疆为例


按可 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l 2 . 0 9 6 。其 中,第一产业 增加 值1 1 3 9 . 0 2 亿 元 ,增 长 6 . 5 % ;第 二产 业 增 加 值 3 2 8 9 . 8 4 亿 元 ,增 长 1 2 . o 9 6 ;第 三 产 业 增 加值2 1 4 5 . 6 8 亿 元 ,增 长 1 5 . 2 % 。 三 次 产 业 比例 为 1 7 . 3 : 5 0 . 0 : 3 2 . 7 。人 均 生产总值 2 9 9 2 4 元 ,按可 比价 格计算 ,增 长l O . 7 % , 以当年平均 汇率折 算 ,人均4 6 3 3 美元 。 二 、新疆 区 域生 态 环境 的 现状 1 .自然 条 件 比 较 恶 劣 。 新 疆 境 内 大 多 数 是 山 地 和 沙 漠 戈 壁 , 绿 洲 森林 覆 盖率 很低 ,位 于亚 欧大 陆腹 地 , 四周 高 山环绕 ,远离 海 洋 ,故 降水稀 少 , 蒸发 强烈 ,属于 典 型 的温带 大 陆性 干旱 气 候 。因 此 , 自然 植被 稀少 ,荒漠 化进 程加 快 , 自然生 态环 境 十分 脆弱 。 2 . 环 境 污 染 严 重 。 伴 随 新 疆 区域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工 业 废 水 、生 活 污 水 、 工 业 废 气及 废 物 、生 活 垃 圾 等 污 染 物 的 排放 使得 新 疆 生 态 恶化 、环 境 质 量 下 降 。 2 0 0 8 年 ,新 疆 万 元 G D P 能耗1 . 9 6 3 吨 标 准煤 ,远 高于 全 国万元 G D P 能耗 1 . 1 吨标 准煤 的水 平 ; 万元 G D P 水耗1 4 7 4 立 方 米 ,是 全 国万 元 G D P 水耗2 7 0 立 方 米 的4 . 5 倍 ;农 牧 业 用 水 占总 用 水 量 的9 2 . 4 %,高 于 全 国农 牧业 用 水 占总 用 水 量 的 6 3 . 6 %; 万 元 工 业 增 加 值 产 生 的 固 体 废 弃 物 排 放 量 4 8 . 4 千 克 ,远 高 于 全 国 万元 工业 增 加 值 产 生 的 固体 废 弃物 排 放 量 1 1 . 5 千 克 的水 平 。新 疆近 些 年 的环 境污 染 不 断加 重 。 三 、新疆 区 域经 济 发 展对 生态 环 境保 护 的制 约 因素 分析 1 . 新 疆 能源 消 费结 构对 生 态环 境 的制 约 新 疆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以能 源 消 费 为 主 , 能源 结 构 以煤 炭 为 主 。 伴 随 着G D P的增 长 ,新 疆 能源 消 费 总量 也 在 逐年 增 加 。2 0 0 8 年 ,新 疆G D P 为4 2 0 3 . 41 亿 元 ,能 源 消 费 总量 为 7 1 0 2 3 . 3 5 万 吨 标 准 煤 。经 济 增 长 中 的 高 排 放 和 高 污 染 日趋 严 重 的 十 三 年 中 , 新 疆 G D P占 全 国 的 比重增 加 了4 7 . 4 %, 而 新 疆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占全 国 的 比重 却 增 加 了 9 0 . 8 1 % 。 这反 映 出新 疆 经 济 的高 速 增 长 与 能源 的高 消 耗 并 存 ,甚 至 能源 消 耗 的增 长速 度 己超过 经济 增 长 的速 度 。 2 . 新 疆 产业 结 构对 生 态环 境 的 制约 随着 新疆 经 济 的快速 发 展 ,产 业结 构 也 因社会 需 求和 经济 发展 的要 求 不 断优 化调 整 ,三 大产 业 结构 由1 9 9 9 年 的2 3 . 1 : 3 6 . 1 : 4 0 . 8 调 整为 2 0 0 5 年的1 9 . 0: 4 4 . 7 : 3 6 . 3 ;2 0 0 9 年的l 7 . 8: 4 5 . 7 : 3 6 . 5 ;2 0 1 1 年 的1 7 . 3: 5 0 . 0: 3 2 . 7 。产业 结构 也 因社 会 需求 和经 济 发展 的 要求 不断 优 化 调 整 , 三 大 产 业 结 构 中 第 一 产 业 比重 明 显 下 降 , 第 二 产 业 比 重 显著 提 高 ,一 、二 、三 产业 总 体 呈现 积极 变化 ,产业 竞 争力 也 有一 定 幅 度 的提 升 ,但 是与 我 国东 部地 区 和西 部 先进 水平 相 比 ,仍存 在 较 大 差距 ,产 业 整体 层 次偏 低 ,结 构 性矛 盾突 出等是 制 约新 疆经 济 发 展质 量和 效 益 的主 要 因素 。 3 . 新 疆 科 技水 平 、财 税 、金 融 等政 策 环境 对 生态 环 境 的制 约 新 疆 整体 科 技 水平 低 ,新 疆 实 现 区域 经 济 与 环 境 的 协 调 发 展 的 最 大 制 约 是 整 体 科 技 水 平 相 对 落 后 , 技 术 研 发 能 力 弱 , 不 得 不 主 要 依 靠 引进 技术 ,这 样 就 需要 大 量 资 金 。新 疆 目前 对 高 新技 术 企业 的扶 持力 度 还 不够 ,资 金 也 主 要 想 大 中 型 国 有 企 业倾 斜 , 导 致 目前企 业 在 大 力 开 发 新 技 术 、 新 产 品 , 如 太 阳 能 、 生物 质 能 、 风 能 、地 热 能 利 用 技 术 方 面 的 人 才 、 动 力和 资金 都不 够 充 分 ,加 之 新 技 术 在 开 发 前 期 投 入 的 风 险 较 高 ,特 别 是本 地 企 业 结 合 新 疆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实现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实现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实现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了关系到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如何在追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以及区域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地区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其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制约。

比如,水资源的污染会影响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导致农业减产和居民健康问题;空气质量下降会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人才的吸引和留存,阻碍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反,优美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旅游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那么,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

一方面,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明确生态保护的红线和底线,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让那些为生态保护做出牺牲的地区得到应有的补偿。

另一方面,要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因素,推动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引导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

例如,对于一些生态脆弱的地区,可以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

科技创新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研发和应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态环境压力。

比如,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技术,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双赢模式研究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双赢模式研究

2014年02期总第741期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双赢模式研究姻赵兴军潍坊科技学院摘要:当今社会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的发展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生态环境。

我国的生态环境中,有一部分是属于生态脆弱区,顾名思义,其生态环境易受到破坏。

所以,实现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共赢便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但是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这两个方面却做不到相辅相成。

笔者根据多年经验以及相关研究,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区域经济;双赢一、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生态脆弱区从生态学方面的解释是从一种生态景观到另一种生态景观的过渡区,然而这些地方常常面临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这片区域的生态环境抵抗力相对较弱,并且一旦被破坏,其想要恢复到正常水平是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种过渡区域是演替发生的重要部位,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人类长时间对生态环境的干扰,西北地区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严重的破坏,这种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也越发严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脆弱性所在,如何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西北地区是生态脆弱区的集中区域,其占地面积广,可以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30%以上。

近些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其很强的脆弱性。

1.荒漠化范围逐年增加。

导致荒漠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加的首要原因就是用水量的增加。

众所周知,西北内陆地区属于缺水环境,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河流的上中游所在区域,盲目利用水资源,这就直接致使流域下游发生断流,进而影响一些湖泊水域的存在。

这里举一个例子,石羊河流域是人口分布的一个集中区,其中游受到居民的大量无节制用水,致使下游出现用水危机。

近似这样的原因,罗布泊消亡,艾比湖濒临消亡。

生态环境的逐年恶化使荒漠化范围扩大,影响更多人民的生产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上海市数据刘慧霞(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摘要:如何协调高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及资源耗竭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上海是中国的代表性城市,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8 项指标构成的“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赋权法对1995--2009年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上海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995~2009年间,上海市的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曲折变化中缓慢上升;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状态。

关键词: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动态耦合;耦合度;耦合协调发展;上海市The Dynamic Coupling Mod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al Econom 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 ent System s Based on J iangsu ProvinceLiuhuixia(Geograph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how to reconcile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resource deple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related to human relations can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economic growth and bear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of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anghai is China's representative cities, based on the economic subsystem and the environment subsystem consisting of 18 indicator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index system, coordinated by the coupling model and the degree of entropy weighting method in 1995--2009, the coupling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n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coupling interaction, theestablishment of a regional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dynamic coupling model, and the Shanghai economy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95 to 2009, the Shanghai Composite development index of the economic system was a rapid upward tre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system development index increased slowly in the twists and turns;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Keywords: regional econom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ynamic coupling; coupling; coupled coordination of development; Shanghai如何协调高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及资源耗竭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1980年3 月5 日联合国大会向世界发出了确保全球的持续发展的呼吁后,我国在1995 年召开的“全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其核心是生态与经济相协调”。

可见,协调发展已被全世界公认为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最佳选择,也是保证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1930 年代起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对协调发展的研究,但当时过于强调经济的发展。

到了1960 年代,英国经济学家Boulding[1 ] 将系统方法应用于经济与环境相关性的分析,倡导的是储备型、休养生息型和福利型的经济发展,其目的在于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循环利用各种物质的“循环式”经济体系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系统;Norgaad[2 ] 提出了协调发展理论,认为通过反馈循环在社会与生态系统之间可实现共同发展。

在国内的研究中,刘思华认为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生变量, 即“生态环境内因论[3 ] ”;吕淑萍指出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环境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环境质量达到良好水平,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 ] ;李文彦认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与《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全一致的,而且从任何区域范围来看,可持续发展都要求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5 ] 。

李胜芬在研究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时,认为协调发展内涵有三: ①经济的发展应在资源环境承载力阈值之内; ②在可持续基础上,达到经济发展的最大化; ③依靠经济发展,提高环境承载力[6 ] 。

实际上,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有“共同发展,持续发展”的涵义,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平等发展”,而是相互促进、耦合协同的发展。

近年来,许多学者应用耦合理论研究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左其亭等[7]建立了社会经济一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宋红丽等 [8]基于耦合理论探讨经济一环境系统影响因子的协调程度,建立区域经济一环境系统耦合度模型。

许振宇等[9] 、贾士靖等 [10]分别对湖南省生态一经济系统的动态耦合状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

大多数学者研究的是静态耦合问题,对动态耦合研究得较少。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建立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以上海市l995—2009年的数据为支撑,对上海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规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推进上海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所裨益。

1 经济增长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1.1耦合理论模型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上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协同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

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机理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它左右着系统相变的特征与规律,耦合度正是对这种协同作用的度量。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要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程度定义为“经济增长- 环境”系统耦合度。

经济增长与环境的交互耦合关系,就是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非线性关系的总和。

依据经济增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强弱程度,一般可以将其耦合的过程划分为低水平耦合、颉颃1) 、磨合和高水平耦合4 个阶段。

设变量ui ( i = 1 ,2 , ⋯, m) 是“经济增长- 环境”系统序参量, uij为第个序参量的第j 个指标,其值为Xij ( j = 1 ,2 , ⋯, n) 。

αij 、βij 是系统稳定临界点序参量的上、下限值。

则“经济增长- 环境”系统对系统有序的功效系数uij可表示为[11 ] :uij =( Xij - βij )P(αij - βij ) uij 具有正功效(αij - Χij )P(αij - βij ) uij 具有正功效式中: uij 为变量Xij 对系统的功效贡献大小,数值取值范围为。

由于经济增长、环境是两个不同而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对子系统内各个序参量的有序程度的“总贡献”可通过集成方法来实现[15 ] :式中: ui 为子系统对总系统有序度的贡献;λij 为各个序参量的权重。

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Capacitive Coupling)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推广得到多个系统(或要素) 的相互作用耦合度模型[12 ] :式中:耦合度值C ∈[0 ,1 ] 。

由于本文度量的是由经济和环境两个子系统构成的耦合度模型,故n 取2。

考虑到耦合度的两个极限值可将耦合度C 分为以下6 种类型: ①当C = 0 时,“经济增长- 环境”系统耦合度极小,系统之间处于无关状态且向无序发展;②当C∈(0 ,013 ]时“, 经济增长- 环境”系统处于较低水平的耦合阶段;③当C ∈(013 ,015 ]时“, 经济增长- 环境”系统的耦合处于颉颃时期; ④当C ∈(015 ,018 ]时“, 经济增长- 环境”系统的耦合进入磨合阶段,两者间开始良性耦合; ⑤当C ∈(018 ,110 ] 时“, 经济增长- 环境”系统处于高水平的耦合阶段;⑥当C = 1 时,“经济增长- 环境”系统的耦合度最大,系统之间达到良性共振耦合且趋向新的有序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