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启示

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启示

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启示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经典,虽然成书时间早于现代战争的出现,但它依然具有对现代战争的启示和智慧。

以下是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一些启示:
1.战略思维:孙子兵法强调战略思维的重要性。

它强调了
在决策和规划中运用智慧和策略,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现代
战争也需要高度的战略思维,包括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计
划和战略、分析和利用敌方弱点等。

2.兵力运用:孙子兵法提出了许多关于兵力运用和作战的
原则。

例如,兵力集中、兵力分散、迅速行动等。

这些原则
在现代战争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
下,合理的兵力运用可以增加作战效能。

3.情报和侦察:孙子兵法强调了情报和侦察的重要性。


解敌情,掌握敌方的动向和弱点,是制定有效战略和战术的
基础。

在现代战争中,情报和侦察技术的发展更加重要,包
括卫星侦察、无人机技术等,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及时的情报
支持。

4.心理战和战术:孙子兵法强调了心理战和战术的重要性。

它强调了士气的重要性、利用敌人的心理弱点、采取出奇
制胜等。

现代战争中,心理战依然具有重要作用,如舆论战
、网络战等,通过影响敌方和民众的心理状态,可以实现战
争目标。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的智慧和原则在现代战争中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虽然战争形态和技术发展已经改变,但其中的一些战略、战术和思维方式仍然适用于现代战争的背景下,可以为军事指挥官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参考。

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

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

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第一篇: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前言:《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讲的是作战的道理,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所著,它在我国冷兵器战争时期发挥过极其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在西方被译作《战争的艺术》,可见这部名著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让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沉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

美国作为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世上最强大的军队,而美军上至将领,下至普通士兵都要求阅读《孙子兵法》,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在现今《孙子兵法》最大的阅读群体已不再是军事家,而是在商场中拼搏的商人和经营者,“商场如战场”,兵法的思想精华在这里也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其中所包含的战略、战术智慧时至今日仍闪耀着光芒。

古人有言:“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意思是说孙子兵法不但完全承袭了前人兵法之所长,而且做到了对精华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经典诠释,后人的兵法仍在其思想范围内。

这部名著不仅跨越了国界,而且超越了时空。

正如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孙子兵法》讲的是作战道理,而不是作战方式!在现代战争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子。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一战德国失败原因)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孙子兵法》的谋略制胜思想及现实启示

《孙子兵法》的谋略制胜思想及现实启示

《孙子兵法》的谋略制胜思想及现实启示军事谋略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探索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和基本条件,探索了战争制胜的简要过程和主要方法,体现了原始唯物思想和朴素辩证思维,其思想或思维对当前我们备战和作战均有强烈启示意义。

标签:理想目标;哲学思考;人文情怀;《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军事谋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探讨了战争制胜的目标、条件和策略问题。

一、提供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和基本条件“兵者诡道”“兵以诈立”,有人习惯性地依此认为《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主要是隐真示假、以迂为直之类的狭义的军事谋略,玩弄技巧,擅长示形,甚至将“美人计”“走为上计”之类的也罗列其中。

其实,无论制胜目标还是用谋条件,《孙子兵法》的见解均非同寻常。

(一)树立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筹划战争、运筹作战,目的是取得战争的胜利。

但《孙子兵法》并不满足于此,其《谋攻》篇认为“百战百胜”也不过如此。

唯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顿而利可全”才是“善之善”。

可见,在《孙子兵法》看来,力争以最小代价获取战争最大胜利才是最理想的目标。

“善之善”“利可全”,这其实也是给军事家、谋略家甚至政治家等制订了一条谋略制胜的理想标准。

《孙子兵法》的真正意图是倡导慎战、备战和善战,反对穷兵黩武、耀武扬威和仓促应战。

这无论以往还是当今,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仍然是惊世鸿论。

(二)提供了战争制胜的基本条件谋略是一种思维方法和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结果,故强调智商。

而军事谋略作为战争领域的克知制胜的思维活动,尤其强调高智商。

因此,“将者,智、信、仁、勇、严”,《计》篇将“智”作为将领的“五德”之首。

“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智将务食于敌”“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是故智者,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视,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胜之形,而莫知我所以胜之形”,《孙子兵法》中的《虚实》篇指出,能否用好高智商的间谍,能否很好地解决境外作战的后勤保障问题,能否在作战过程中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能否围绕作战目标任务并根据战场变化“因敌制胜”,能否隐藏自己的作战意图却能洞察敌方的作战企图,这才是“大智”。

参阅孙子兵法心得总结

参阅孙子兵法心得总结

参阅孙子兵法心得总结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军事经典兵书,对中国乃至世界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读孙子兵法,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关战争策略和军事战术的智慧。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关于孙子兵法的心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战争的本质孙子兵法强调了战争的本质是一种政治手段。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政治目标,而不是单纯的消灭敌人。

因此,我们在进行军事行动时,必须密切结合政治和军事,明确战争目标,制定战略决策,以充分发挥战争的效果。

二、诱敌深入孙子兵法中提到了诱敌深入的思想。

通过虚实相间的布局,我们可以引诱敌人陷入困境,然后以数倍于敌人的兵力进行击溃。

这种策略在战争中非常重要,因为战争往往不是一战而定,而是需要长期的战略规划和运用。

三、兵力的合理运用在孙子兵法中,讲究了兵力的合理运用。

孙子提出了“慎重行军、准确进攻、固守营寨、严密防御”的原则,强调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在战争中,我们不能只凭感觉行事,而是要进行充分的战略和战术分析,从而合理运用兵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我们的优势。

四、主动出击孙子兵法中强调了主动出击的重要性。

战争中,我们不能等待敌人的进攻,而是要采取主动的战略,通过出其不意的进攻来扰乱敌人的计划。

主动出击可以壮大我方的威势,削弱敌方的士气,为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情报的重要性情报在战争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孙子兵法中提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强调了对敌情敌况的详细了解。

只有充分了解敌人的情况,我们才能制定出恰当的战略和战术,并找到敌人的弱点,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六、灵活运用兵种在战争中,应灵活运用不同的兵种。

孙子兵法中提到了步兵、骑兵、轻骑兵和战车等不同兵种的作用和特点。

在实际作战中,我们要根据敌人的情况和战场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兵种组合,以便充分发挥各兵种的优势,取得最终的胜利。

七、团结协作孙子兵法中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战争是一个集体的行动,需要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在战争中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对现代军事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对现代军事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对现代军事的指导意义
1、《孙子兵法》重战与慎战相统一的战争观启发现代战争思维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

《孙子兵法》从揭示战争中“利”和“害”的矛盾运动规律出发来确立自已对战争的根本态度,从而决定其军事思想中功利主义的主导倾向。

在这种形势下,孙子的重战和慎战思想,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为人们认识多极形势下的军事斗争,驾驭局部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孙子兵法》对西方现代军事思想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情地暴露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的缺陷和弱点,推动西方军事家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反思。

3、《孙子兵法》认识到战争是关乎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因此强调必须对战争高度重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4、总体上看,《孙子兵法》所总结和揭示的战争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仍然对现代战争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意义.doc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意义.doc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意义.doc
《孙子兵法》是中国战略思想史上的一首巨著,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战争理念、军事策略和管理策略,而且也提供了指导现代战争的重要参考。

凭借其战略思想的完整性、极具现实针对性和深远影响力,《孙子兵法》仍然是一部经典性书籍,其中蕴藏着大量对于当前战争具有时效性的信息。

首先,《孙子兵法》提到了“精兵简令、先行观察、决胜关键”的重要战略,因而强调及时把握机会并完成最终胜利。

反映在现代战争中,既要识别敌军的行动模式,又要把握机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以降低风险,确保大胜。

此外,《孙子兵法》也认为,坚守正路、坚持正义,才能取胜。

这也让现代战争更加完善,不仅要确保胜利,还要把维护民族和人类尊严放在首位,注重对生活环境和文化积极影响的关注,尊重人权,代代传承下去。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涉及到的战略思想影响着现代战争,并能够帮助现代军队快速有效地获得胜利,而无需过多付出。

它建立了一整套战争理论,推广了军事策略,成为现代战争的参考指南,足以引领素朴的人们走向未来的胜利。

经典丨《孙子兵法》在当下的军事哲学思想

经典丨《孙子兵法》在当下的军事哲学思想

经典丨《孙子兵法》在当下的军事哲学思想达坤·牧之孙子兵法不是教人如何练枪,如何排兵,而是定义并描绘了军事理论的原则和框架,虽千年颠扑不破。

—三大原则—孙子兵法所有的理论,是基于这三条原则之上建立的,颠扑不破。

1、知己知彼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谋攻篇》中提出的重要准则。

这也是孙子兵法最广为人知的一。

毛泽东纵观全书,亦是对此句最为钟爱,多次引用提及。

知己知彼,看似简朴,实则运用极其艰难。

在下文对战争由一维到四维层层解构的时候,将帅要考虑衡量的元素信息急剧增加,远离一刀一枪,一个决策就是千军万马。

在这样的情境下,知己难,知敌更难。

2、先胜后战先胜后战,在第三篇《军形》中提出。

所有百胜之将,无不奉守此教条。

不胜便不战,战必胜。

吴起、白起、戚继光,在历史上,享有百战百胜的荣耀,他们并非神人,只是极其精懂此道。

以白起为例,长平之后,他宁可反抗军令,也不愿再攻赵。

就是判断战无胜算,不如不战。

而战斗本是热血之事,大有刚勇血性之将,不论敌我,先战再说。

恰巧胜利,愈加寡谋;倘若不利,便满脑子以少胜多、背水一战,如此将领,有勇无谋,在历史上数不胜数。

3、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古代帝王中,唐太宗的军事天赋,当属超一流。

在他和军事奇才李靖的兵法答对中,提到: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

李靖亦是深表同意,说道: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

致人不至于人,强调的是掌握战争主动权。

攻,能调动敌人不能防守;守,能牵掣敌人无处可攻。

敌军士气高昂,能避其锐,攻其惰;敌众多,能分之而灭……战术万千,不一而足。

孙子无法穷尽,但一句致人而不致于人,却高屋建瓴讲透了精妙。

二、基本要素:五事七计五事七计,出于孙子开篇《计篇》,讲的是战前的庙算,考量五事七计,能胜则战,无胜算则不战。

这也是百胜之将超越一流名将之处。

庙算定胜负,究竟算什么呢?孙子兵法开篇就提到了战争五要素:道、天、地、将、法。

道,天道人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孙子兵法对现代军事的启示的读后感

孙子兵法对现代军事的启示的读后感

孙子兵法对现代军事的启示的读后感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之一,经过漫长的岁月,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这本兵法书以其独到的战争智慧,为现代军事理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在我阅读完《孙子兵法》之后,我深感到这本书中所揭示的智慧对于现代军事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孙子兵法强调战略的重要性。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战略都是军事行动的指导。

孙子兵法提出了许多精妙的战略原则,如兵不厌权、水行地施等。

这些原则仍然适用于现代战争。

现代军事强调全局观和综合素质,而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正是指导军事行动的关键。

其次,孙子兵法强调情报的重要性。

在现代战争中,情报对于决策和战术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名言强调了情报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

现代军事也同样重视情报工作,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敌情和地理情报,以便更好地制定作战计划和采取相应的行动。

孙子兵法还强调了军队训练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孙子提出了“虚实相生”、“神鬼不测”等许多理论,这些理论都强调了军队的训练和素质的重要性。

现代军事同样重视军事训练,要求官兵具备过硬的技术能力和战斗素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争形式和各种挑战。

此外,孙子兵法还强调了领导与指挥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中提到,“将能而君不御”,这是在强调领导者应该赋予下属相应的权力和责任,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与现代军事也是一脉相承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正确的指挥决策能力,能够合理调度和指挥部队,使其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对现代军事的启示是非常深远的。

无论在战略、情报、训练还是领导与指挥等方面,孙子兵法中所阐述的原理和智慧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当今,军事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而孙子兵法所蕴含的智慧却能帮助我们在现代军事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入学习并运用孙子兵法中的精华,以应对现代军事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几点思考校区:学号:姓名:院系专业: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始计篇》这句话意思是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与孙子并称的吴子也曾说过:“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战争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给予极大的重视。

侥幸心理在冷酷的战争面前是微不足道的,战争是输不起的,只有取得胜利才能生存。

再三权衡后发动战争,小心谨慎的提防战争。

“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如三国时期著名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以发动者的失败而告终,从而极大的削弱了强大的一方而使弱小的一方得以发育。

由此可见,战争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因一时疏忽大意而造成的损失可能是不可挽回的。

所以,对于战争再重视也不为过的。

二、“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始计篇》这句话是说:所谓将领,要有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抚部卒、勇敢坚毅、法纪严明等品质。

在战争中,直接指挥战争的不是一国元首,而是参与作战的将领们,“一头狮子领导的羊群,可以打败一只绵羊领导的狮群”,三国时期,诸葛亮派他十分信任的马谡守卫街亭,然而马谡却被张颌轻松击败,多亏王平鸣鼓自守迷惑了张颌,才使得败军得以退回。

这一次失败也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提前结束。

可见,将领之于战争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秀的将领可以直接引导战争的走向,将不利的战局变为有利,将有利的战局变为胜利。

二战时,德国不是靠希特勒在柏林发布一道命令而占领波兰的,是靠古德里安等诸多将领率领大军打下来的。

如果不是古德里安创造的闪电战理论,德国又怎么可能在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三、“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始计篇》人们习惯称之为“诡道十二法”,孙子十分大胆而且准确的提出了“兵者,诡道也”的论断,一反前人“君子之战”的理论,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哪怕是不“君子”的。

只要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方法就是其次的,“胜利属于正义,因为只有胜利者才是正义的”。

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直接使赵国再无还手之力。

极大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过程。

不管是在今天还是战国时期,坑杀俘虏简直是没有人性的,但在战争时,却可以节省开支,防止间谍,防止俘虏被救出后增强敌人的力量。

战争是输不起的,所以,在战争中,只要能取得胜利,确实可以不择手段。

“诡道十二法”更多的是告诉我们,在战争时,要巧妙利用对手的弱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采取战略战术,用最小的代价,去取得胜利。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四、“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作战篇》孙子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经济对于战争的重要性,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二战时期,德军的虎式坦克令盟军闻风丧胆,可是直到战争结束也不过生产了一千三百多辆,实在是难以力挽狂澜。

二战后期,盟军对德军后勤大肆破坏,对于每况愈下德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没有军队能够安全出动并返回。

就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而言,战争依赖经济,经济为战争提供作战工具和手段,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

国家的面积大小、人口众寡、多少、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着国家在战争中发展、开发的程度。

在当今和未来,要打赢现代化的,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保障战争的胜利。

比如持续8年的是一场没有的战争,双方死亡人数达60多万人,受伤人数95万人,比阿以5次战争伤亡人数的总和还高出许多倍。

这场战争的9000亿美元,高额军费开支使原本富得流油的两伊,告急。

的战争费用占的164%,平均每月支出5亿至10亿美元。

伊朗军费占的60%,平均每月支出近6亿美元。

双方一度将摧毁对方经济设施作为的首选目标,、港口、、、运等均在军事空袭目标之列,两国因空袭而导致上千亿美元的财政损失。

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战后竟负债800亿美元。

两伊停战实乃因为双方都无力再打下去了。

1988年8月,宣布无条件接受要求两伊停火的598号决议时曾说:“这是的意愿,即使这个意愿是一杯毒酒,我们也得把它喝下去。

”五、“”——《作战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兵作战的人。

兵员不多次征集,粮草不多次运输,武器装备取用于国内,粮草则依靠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食供应就可得到满足。

进行战争,必须要解决好后勤保障问题。

在战争中,保证部队粮草供应至关重要。

从本国调集所需粮草,虽然是一条基本途径,但长期下去,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沉重负担,而且路途遥远,损耗巨大,还有可能随时遭到敌人的攻击和抢掠。

在这种情况下,孙子提出了部队粮草筹集的一种新方式:“因粮于敌”,即掠其田野,在敌国就地解决粮草问题。

就地取用粮食一钟,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钟;就地征集饲草一石,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石。

因粮于敌,即可以节省本国的开支,又可以破坏和削弱敌国的经济实力,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是孙子后勤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篇》很显然,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不战,是指没有流血冲突。

但这里的不战,决不是厌战、怯战,也不是没有能力应战,而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后,对冲突形式进行把握,形成的强烈的军事力量和状态的对比,迫使敌对一方主动认输,从而达到保存实力,避免流血,减少社会灾难的根本目的。

所以,不战的后面是积极的备战,需要有更高的能力和技巧。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和平解放北京,就是不战而胜的典型战例。

在对北京和天津进行了分割包围以后,政治宣传上主张避免流血和平解放,在社会舆论上宣传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在军事上用打天津来展示战斗力威慑北京。

以上种种彻底动摇了傅作义顽抗的决心,最后采用和平方式将北京交到了解放军手中。

中外历史上不战而胜的战例很多,通过研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一些不战而胜的条件和方法,而这些条件和方法,孙子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经做了阐述。

七、“故曰:“;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篇》这句话是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在信息化的今天,知道的要比古时多的多,在大国间不仅掌握过去现在和随时变化的信息甚至用计算推算出结果。

其中包括方面也是全面,不仅是方面情况,经济,政治,工业,金融,农业等等甚至到个人情况。

我军的真实水平决定了战争的目标。

不知己,就可能是蛇吞大象,吞不下反倒被踩死。

知彼除了掌握战场信息外,最重要的是知道敌人的实力。

敌人的硬实力——抵抗和反攻的能力有多强?软实力——地区态势是否对敌人有利?现代战争背后都有国家间的博弈,如何争取到最多的盟友,孤立敌人,也是决策者必须考虑到的。

八、“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兵势篇》这句话主要是讲“速度”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夏侯渊擅长打,所以当时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一次战役是攻打韩遂的兴固之战,韩遂的部下多为氐族和,十分精锐。

夏侯渊,袭击了韩遂的后方,韩遂来救,又当机立断,以疲劳而且不占质量、数量优势的军队一举击败了韩遂,韩遂从此一败涂地,坐待夷灭。

更比如二战时期的闪电战理论,即使在现代仍具有借鉴意义:出其不意;这一点是闪击战最大的特点,不管未来战争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闪电战出其不意,奇袭的作用始终不会发生改变。

古往今来,战争中速度因素是不变的真理,这是永远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其对物资、物质的节约;闪击战的诞生是伴随着德国的新兴而诞生的。

那时表面上兴盛强大,可仔细深入研究便不难发现,德国不论怎样发展,都免不了受到资源匮乏因素的束缚。

为了摆脱束缚,德国就必须扩张,这也是德国发动的原因之一。

在战争前夕,德军最高统帅部曾做过计算,如果德军进行持久战,必将拖垮整个德国经济,重蹈一战覆辙。

九、“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地形篇》孙子十分强调天时地利对古代战争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的高科技战争中,天气地理对战争的胜败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盟军投入兵力近三百万,参战飞机近十四万,能否安全地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达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的海滩需要靠天时地利。

因而,在登陆前夕,盟军掌握了诺曼底一带海滩的潮汐规律并合理运用了当时的天气变化和海浪情况,才捕捉到了发起总攻的有利天气海况的时机。

而在美军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不惜直接从本土出动战机到战区参战,行动隐蔽、突然、迅速。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从提姆萨湖和大苦湖之间的埃及第2军和第3军的接合部插向埃军“后院”,使埃军陷于被动。

两次战争都是利用地形的优势来出奇不意。

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对地理位置不清楚,不断深陷泥潭,最终不得不撤退停战。

而我国的共产党通过优跃的地势来与国民党反动派打游击战,使得自己的实力在胜利中不断扩大。

因此,无论是在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乃至于未来战争中,天时地利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中所强调的行军作战必须侦察、掌握地理条件也是十分正确的。

十、“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用间篇》为了准确及时的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为了选择合适的战略战术,必须以可靠的情报和信息作为基础。

而为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的敌人的真实情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间了。

孙子还把战争和用间的经济消耗做了比较,认为如果吝啬于用间,那么与整个战争的消耗了比较,无异于,。

正所谓“,也”,在残酷的中,使用间谍绝不应该是一种不的事情,而是一种高深的军事谋略。

可以说无论是对于还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让间谍保持忠诚,不变成反间(即双重间谍)?孙子认为间谍人选必须是心腹,而且在物质上要给予最优厚的补偿。

光给钱还不够,“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这里的仁义,在红色题材的谍战片中,就是共产党间谍的信仰,代替了物质的刺激,成为大智大勇与全心全意的原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