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

合集下载

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及节目类型

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及节目类型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与节目类别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图像◆文字(一)声音◆声音的类别:◆语言◆音乐◆音响1.语言——内容的主要载体◆狭义层面上的语言,主要是指广播电视中的口头表达语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线性结构)语言的三种基本形态◆播音、解说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新闻播音语言◆所谓新闻播音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特点:◆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信息形式:规范性信息新闻播音语言的3种表达样式◆播报式◆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160到180字,到了19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1990年代以后,变成了每分钟280字◆邢质斌 329◆张宏民 350◆李瑞英 265◆李修平 343◆罗京 280◆徐俐 340◆宣读式讲述式陈鲁豫陈晓楠新闻报道语言◆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播音语言◆规范性标准相对降低◆采编一体化的结果3.实况语言◆实况语言是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其本质是口语与信息源的同一性。

◆两大类别:◆与采访语境无内在关联的采访活动引发的语言——实况语言◆被事件包容的和与采访语境存在内在关联的语言——现场实况语言2.音乐节目音乐的作用:◆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填充时间空档3.音响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两种实况音响的作用:(1)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球场、会场上的背景声)(2)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3)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实况音响的作用(4)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5)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

杂志式
由许多节目组合起来的集合体 采用杂志式综合编排方法,是一种小姐
们集纳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节目样式,它 采用节目主持人方式,一般长达一小时, 比较适宜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容 易形成舆论力量 杂志型节目以新闻杂志型节目为典型 如《60分钟》
固定性专题节目 临时性专题节目
栏目式
又称专栏式,这是将一些广播电视节目 编排和播出的一种形式。它有一定的名 称、一定的内容、一定的特点、一定的 长度与一定的播出时间
栏目化道路是电视台走向成熟的标志之 一
综合式
这是多个节目的集合体 按照一定的构思、编辑方针和要求,将
多种内容和形式的作品有序的组合起来 的广播电视节目 它在节目内容方面具有兼容性,在表现 形式方面具有多样性 例:《新闻联播》、《新闻和报纸摘 要》、《综艺大观》
2、板块式节目具有比较明确的选择性。版块式节目 按受众的接受习惯来编排,受众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选 择收看
3、受众的接受兴趣集中,有助于收听收视率的提高。 版块式节目编排的特点是集中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 受众可以通过其有兴趣的板块节目集中满足多层次的 需求,因此板块节目较传统式节目更易形成稳固的受 众群体,形成较高的收听收视率。
例: 《新闻袋袋裤》
《新闻袋袋裤》
央视的《新闻袋袋裤》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开 播,是一档每天15分钟,以少年儿童的视角解 读新闻,分析时事,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少 儿新闻栏目。一批来自校园的小记者在大记者 的指导下进行新闻的采写、报道,主要内容与 儿童生活有关,是儿童关注的人和事。因之前 栏目的儿童新闻主播身穿带口袋的流行服装, 每个口袋都是与孩子有关的大小新闻,故名 《新闻袋袋裤》。
教育性节目
例: 《走进科学》、《忏悔录》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市场与编排【圣才出品】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市场与编排【圣才出品】

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市场与编排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种类和发展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广播电视机构播出内容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播出形式和构成单元。

由于广播电视的线性传播特征,广播电视节目也必须根据线性传播的逻辑和规律,不仅要按照时间段来划分节目单位,也要按时间顺序来播出节目内容。

1.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别(1)新闻类节目①消息类新闻节目大体包括动态新闻、简明新闻、综合新闻等。

②新闻专题节目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与报纸的特稿、通讯颇有类似之处,相对于动态类的简明新闻综合新闻而言,可以用较多的时间容量、较大的篇幅来对新闻进行较为详尽深入的报道。

③新闻评论节目以传播观点为主,新闻事实往往作为立论的基础和论据呈现。

④电视新闻类纪录片如今一些研究者和业界人士认为,从创作者的主体性到题材的表现方式和风格,纪录片与新闻都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会对新闻类纪录片这一提法有所质疑。

⑤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杂志新闻杂志型节目借鉴杂志的编排方式,把不同题材内容和题材样式的新闻节目组合串联在一起。

⑥广播电视新闻类谈话节目新闻类访谈和谈话节目如今也是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文艺娱乐类节目①广播文艺的基本类别音乐节目、评书、小说连续广播、诗歌散文、曲艺和戏曲节目、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等等。

②电视文艺的基本类别音乐、舞蹈、杂技、评书、戏曲曲艺、戏剧等。

③DJ主导的广播流行音乐节目和听众点播在目前的广播文艺娱乐节目当中,流行音乐节目占据很多的播出时段,并且与流行音乐产业紧密结合,通过排行榜等推介方式与唱片工业产生互动。

④广播电视游戏节目在国外称为Game Show,是从传统的广播电视猜谜和知识竞赛类节目发展而来,包括各种各样的广播节目里的有奖竞猜和电视益智问答、猜奖、互动游戏等等。

⑤电视真人秀在国外称为Reality Show,中文又称真实电视。

这类节目主要是指普通人而非扮演者根据电视制作机构预先设定的游戏规则,参与到一个竞技类的活动当中并根据规则完成这个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没有剧本约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个性、需求和目标自由发挥和表现,电视制作机构则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节目播出。

节目形态类型

节目形态类型

1964年12月底,第一次使用录像技术制作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昭阳沟》 《红灯记》片段 ;……
阶段性特点
1958~1966年电视文艺创作中的建设朝气与历史使 命感 ;
北京电视台播出的《岭上人家》《家庭问题》 《海螺》《焦裕禄》,上海电视台播出的《红色的火 焰》《姊弟血》,广东电视台播出的《长征路上》 《杨柳春风》等文艺节目,充满了新中国建设初期昂 扬向上、清朗爽快的特有朝气。
1993年3月1日,中央台一套施行全天11次新闻滚动播出,大 幅增加新闻信息量和播出时间; 1993年5月1日,中央台推出早间杂志 类新闻栏目《东方时空》;
1994年4月1日,中央台推出评论类新闻资讯节目《焦点 访谈》,开启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远大威力;
1995年4月21日,中央台推出午间新闻节目《新闻30分》,以 新闻的编排组合加强报道深度;
在1996年文艺创作精神的指导下,正面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弘扬时代主旋律、讴歌社会进步,重树爱国主义精神的电视文艺作 品开始大量涌现 ,《东西南北中》、《艺苑风景线》、《音乐桥》、 《方荣翔》、《绝缘人生丰子恺》、《电影百年》、《漫话艺德》 等一系列电视文艺栏目和节目精品,《回归颂》、《千里共婵娟》、 《抗洪精神颂》、《风雨同舟楚天情》、《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众 多优秀的大型电视文艺晚会陆续涌现,表现出昂扬的时代风貌和浓 郁的文化气息 。
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势与弱点:
优势:时效性强、群众性强、易受性强、
信息量大。 弱点: 难以形成深度报道;
有些声像无法再现,声像稍纵即逝;
不便保存; 顺序播出; 选择性差; 在语言表达上有特殊的要求。
新闻节目有序化的几大原则: 1. 重要性原则——根据新闻题材的重要性程度,或它提供的信 息本身的价值,安排每一则新闻在节目中的播出次序。 2.贴近性原则——从电台、电视台所处的地位出发,由近而远 地安排新闻。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通常按先国 内后国际、先中央后地方、先全国性新闻后地区性新闻或部门 性新闻的次序编排新闻;而地方台除对重要全国性新闻做出安 排以外,一般按当地新闻、邻近地区新闻、其他国内新闻、国 际新闻顺序安排播出内容。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

ABC的故事片《根》(1977年)
《浩劫》:反映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
2、对新闻纪实类节目的分析



政府对新闻记者的引导,使其符合官方意图; 政府与媒介之间的冲突; 电视反映并刺激了恐怖活动; 新闻报道失实、浅薄、娱乐化; 纪录片:是否可以“真实再现”; “真实”与“虚假”的界限。
电视中的恐怖主义倾向
2、综艺娱乐节目

——滑稽节目;
——综艺晚会;
——竞赛游戏节目;
——音乐节目。
3、体育节目

体育节目有强烈的真实戏剧性。
电视与体育比赛相互影响。
4、漫谈节目

“脱口秀”;
电视网的访谈杂志节目。
NBC的《今日》 ABC的《早安美国》
5、新闻节目

衡量电视频道优劣的主要标准。
全国新闻和地方新闻; ENG→SNG; 全新闻频道的竞争; 图文电视。
6、公共事务节目

——访谈和讨论节目;
——对政治事件的报道;
——纪录节目;
——新闻杂志节目。
CBS的《60分钟》
ABC的《20/20》
二、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批评



1、对戏剧和娱乐节目的分析 广播电视戏剧的效果是社会因素和戏剧因 素的共同结果。 电视单本剧艺术水准较高。 连续剧现在是主体,虽然越来越多,但是水 平却越来越低,出现雷同、低俗、类型化的趋 势。真正高质量的连续剧不多。 娱乐节目偏向享乐主义的通俗文化,与提倡 消费主义的商业目标一致。
3、对直播体育赛事节目的分析

从功能上说是娱乐的,从表现方法上说是
直接反映现实的。

涉及最多的是经济利益。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

《老友记》演员


一般来说,情境喜剧是长度为30分钟(包括广告时 间)的系列喜剧,播出时往往伴随着现场观众(或后期 合成)的笑声,情境喜剧的新作总是在演季的黄金时段, 在每周的固定时间由全国商业电视网播出,每年制作25 集左右,只要商业上成功就会一直拍摄下去。1947年, 杜蒙电视网的第一部电视情境喜剧《玛丽· 凯和约翰尼》 登上荧屏。 50多年来,情境喜剧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朗朗入 耳的歌声伴随着美国观众,当然最能体现情境喜剧特色 的还是缔造10年传奇的《老友记》,这是一部十足纽约 风格的情境喜剧,通过6个30岁上下的好朋友——从不 服输而又具有强烈控制欲的莫妮卡、未经世事的千金大 小姐瑞秋、幽默风趣的钱德勒、古板而专情的罗斯、四 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乔伊和时不时有惊人之语的菲比之间 的情路坎坷、事业成败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无时无刻 不牵动着彼此的心,而正是这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却 成为最令人感动而留恋的东西,历经十年而长盛不衰。
B、按发生的时代和集中的现象分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肥皂剧:分日间肥皂剧和晚间肥皂剧;
——情境喜剧; ——冒险和罪行剧; ——电视电影; ——真实戏剧。


肥皂剧通常都是以家庭妇女为主要观众,家庭日用品商家 为赞助商,普通生活环境为舞台,以无休无止之势去营造无 中生有的话题。美国最早的肥皂剧实际上是指上世纪30年代 美国无线电广播中播放的一种长篇广播剧,由于当时的赞助 商主要是日用清洁剂厂商,其间插播的广告也主要是肥皂广 告,所以“肥皂剧”之名便由此诞生。 肥皂剧都是以18~49岁的家庭主妇为观众,通常又分为日 间肥皂剧和晚间肥皂剧,前者白天固定播5集,以展现普通中 产阶级家庭生活为主,其结构几乎是一成不变的,每一集都 有几条叙事线并存,每周都会有悬念与高潮,周而复始,连 绵不断。晚间肥皂剧在叙事结构上与日间肥皂剧类似,但却 是在晚间黄金时段以每周一集的频率播出、每年也只有20多 集,这样一来,晚间肥皂剧紧凑精炼的特点便显露出来。到 了80年代末,晚间肥皂剧已经引不起美国观众的兴趣,随着 1991年《达拉斯》的谢幕,晚间肥皂剧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
• 它对于社会舆论有强烈的引导性,是新闻 类节目的旗帜和灵魂,代表着电视媒介新 闻报道的水准
1、源于报刊的评论形式 (1)本台评论和本台评论员文章
• 相当于报纸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是电视 评论中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两种形式
(2)编前话与编后话
• 编前话多以说明为主,编后话则重在对新 闻事件的点评和升华
• 六分法: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知识 类节目、教育类节目、文娱类节目、服务 类节目
按照节目的表现形态
• 从节目的表现形态来考察,根据受众需要 和节目内容取向,可以讲电视节目分为四 个类型:一般型、综合型、专题型、对象 型。
一般型节目
• 节目内容取向和接受对象都具有最大程度 的容量和一般性。比如新闻节目、电视剧 等。一般类节目报道范围广,受众方面也 不具有排他性。
• 3、在选材上,连续报道多为事件性新闻, 尤其是突发性新闻;而系列报道则多为非 事件性新闻,通常是典型经验报道和综述 性的报道。
直播节目
• 直播节目就是把现场的新闻事实的声音以 及记者的描述、采访转换成电子信号直接 发送的即时播出节目。包括现场直播和演 播室直播。
• 直播节目能够体现广播电视媒介的传播优 势:时效性强、最为快捷;开放程度高; 增强了节目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 1、能引起受众高度关心的重大事件,具有 全局性的事件。
• 2、仍然处于变化之中的事件。
系列报道的特点
• 1、主题的统一性。 • 2、传播的系统性。 • 3、报道对象的非事件性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区别
• 1、连续报道时效性强,时空集中;系列报 道时效性差,时空跨度大。
• 2、连续报道按照事件顺序进行,每次节目 互为因果关系;系列报道时序上没有承接 关系,而重在反映事物的空间上的平行关 系,报道顺叙根据与主题的关系而定。

第七章 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市场与编排

第七章 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市场与编排

6、 沿袭效应(Inheritance Effect)
沿袭效应与观众流的概念紧密相连。 某一类观众喜欢某一类节目,他们在看 完这个节目后,如果后面的一个新节目 仍然把他们作为目标观众,那么他们会 继续呆在这个频道上。
7、 无缝过渡策略
目的:防止两档节目之间留下明显“破口”, 将前面节目的受众顺利导入下一节目。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构成策略
1、匹配原则(Compatibility) 制定节目编排策略时应该努力使不 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与人们生活周期中各 个阶段相匹配,从而有效地争取观众。
2、 规避性对抗 (Counter Programming)
规避性对抗节目提供一种完全不同 于竞争台节目的内容,从而把竞争台的 部分观众吸引过来。
例如:美国电视节目类型的谱系划分
小结:
“类型化”的节目构成,是指媒介主动
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来明确界定出目标受 众的人口学特征,然后通过恰当的节目类 型聚合和培养起对该类型节目感兴趣的人 群。
意义:1、达到不同受众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和 不同广告诉求目标的最大限度契合。 2、便于节目的专业化大规模生产。
按照观众的收视变化情况,全年可以 自然划分为四个编播季: 12月至2月的冬季编排,以春节为重心; 3月至5月的春季编排,以五一为重心; 6月至8月的暑期特殊编排; 9月至11月的秋季编排,以十一为重心。
第三节 广播电视市场的全球化

广电业与娱乐业融合 商业竞争与广电业的全球化
节目开头的无缝过渡 节目结尾的无缝过渡 节目间隙的无缝过渡 16号早新闻.wav 新广早新闻 评议.doc
运用节目编排策略的两条思路:
1、台内各频道之间的节目编排应贯彻整 体原则,谋求各频道观众群相加的“和” 最大。 2、针对台外对手频道的节目编排实行有 效的制胜策略,谋求在竞争中赢得最大 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